普通社会学纲要 帕累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的帕累托
1854年,6岁的帕累托随父母回到祖国,11岁迁往 卡萨莱蒙菲拉托(意大利西北部城市),帕累托 在父亲任职的学校(当地著名的一家技术学校) 学习物理、数学,同时跟家庭教师学习古希腊文 和拉丁文,成绩优异,年级第一。 1962年,14岁,全家迁往都灵。(意大利北部城 市,当时的意大利各地区政治经济差异很大,北 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南方则相当落后。) 在都灵皇家技术学校学习三年,1964年16岁通过 中学毕业考试,而且各科满分,随后以27分(总 分30)的成绩被都灵大学录取。
主要著作
1896—1897年《政治经济学教程》是研究社会行为, 或社会行为经济部分的成果。 1900年发表论文——《社会学理论的应用》 1902年,法文《社会主义体系》,人们为何信仰和 向往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 义? 1907年《政治经济学手册》,不讨论其经济思想史 上的地位,该书的头两章“一般原则”和“社会科 学导论”对社会学更有意义。 1920年《民主的改变》,是论文集册。 1916年《普通社会学总论》出版后,引起轰动,上 下两卷,每卷800多页。 1920年《普通社会学纲要》畅销,读者中很受欢迎, 但在学术界反映平平。
(二)非逻辑行为
帕累托指出,客观目的同主观目的相异的行为属 于非逻辑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非逻辑行为 都不合逻辑。非逻辑行为可以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无——无”类,在客观上和主观上, 行为都没有逻辑目的。 第二类,“无——有”类,客观上行为无逻辑目 的,但主观上行为有逻辑目的。 第三类,“有——无”类,客观行为有逻辑目的, 但主观行为无逻辑目的。 第四类,“有——有”类,客观上和主观上行为 都有逻辑目的。
科学是创造性的
任何超验的东西都不属于逻辑——实验科学,所有超验的 (神学、宗教、哲学、形而上学)概念都不能作为科学研究 的对象,而应以客观实在(事实)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也 就是说,科学的讨论应始终以现实,而不以我们赋予词汇的 意义为对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科学只是对客观实在的的 摹写和重复。相反,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其本质 特征是简化。大自然现象丰富多彩、人类社会现象错综复杂, 科学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把握它们;而是循序渐进地越来越近 认识它们,这就需要从简化开始。人们通过观察以把握现象 的各个侧面,再严格界定它们的概念,这就需要从这些概念 蕴含的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而将这些关系组合,以重构纷繁 复杂的现象。帕累托正是用这一方法,通过观察,先对非逻 辑行为进行简化,再严格界定非逻辑行为的概念,从而进行 分类、陈述现象、说明原因。同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相比, 这样的分类知识大致和简单的。因此,科学总是不够完美的, 不可能穷尽全部现象。
帕累托是从经济学转向社会学的,其社会 学理论是参照经济学确定的。帕累托认为, 经济学本质上研究逻辑行为,而社会学主 要研究非逻辑行为。 “社会学专门与那些通常不像工程师或深 思熟虑的投机商那样行事的人作对。”
(三)用逻辑手段研究非逻辑行为
首先:逻辑—实验科学
“逻辑”——从下的定义或从观察到的关 系出发演绎出源自前提的结论是合适的。 “经验的”指狭义上的观察和试验。 逻辑——实验科学就是观察的科学,它同 客观实际一致,其规律仅是观察的一致性 并受到观察时空的限制;逻辑——实验科 学摒弃一切超验和形而上学教条,基于感 情的推理。因此,逻辑——实验科学追求 的是真理,而不是效用。
其次:逻辑——实验科学的任务是排除所有“超” 经验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经验主义的概念。 逻辑——实验科学所使用的一切概念都应符合观 察到或可观察到的事实,一切概念都可被事实直 接证实或可由基于实验的事实确证。因此,宗教、 神学、形而上学、哲学的诸多概念,不属于事实 范畴的概念,在逻辑——实验科学中没有地位, 应被排除在外。
行为理论
精英循环理论 社会系统理论
一、行为理论
(一)逻辑行为 (二)非逻辑行Fra Baidu bibliotek (三)用逻辑的手段研究非逻辑行为 (四)剩余物与派生物
(一)逻辑行为
知识: 形式——主观的 内容 客观的:同事实相符并在事实中证 实的知识 主观的:即同事实不符、仅同某些 人的认识一致的知识
行为: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
行为有逻辑目的吗 种与类 客观地 第一种 逻辑行为;客观目的与 主观目的的同一 有 主观地 有
第二种
非逻辑行为;客观目的 与主观目的的相异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无 无 有 有
无 有 无 有
最为重要的两类非逻辑行为:
一是二类,“无——有”型行为。包括所有没有客观目的, 但有一个主观目的的非逻辑行为,它涉及大部分礼仪性或象 征性的行为。水手在出海前想海神波塞冬祈祷,并没有完成 一种对他的航行起任何作用的行为。然而,出于信仰,他想 象这一行为将导致符合自己愿望的结局。一般来说,可以说 一切宗教教义,即一切向一种标志或一种神圣物体的象征所 做的行为,都是第二类。 第二个是四类“有——有”型行为,由科学上的错误导致产 生的一切行为都属于这类。运用的手段在现实中产生一个实 在的结果。在行为者的意识中,手段与目的有联系,但发生 的现象并不符合行为主体的希望和预见应当发生的现象。错 误导致了客观效果和主观效果的不协调。特别是知识分子和 政治家的行为都归于这类。当理想主义者主观上想建立一个 没有阶级或没有剥削的社会,甚至建立一个同质的民族共同 体时,他们的行为结果却与他们的空想理论大相径庭,行为 者的希望与他们的行为结果之间不协调,但在现实和一是方 面,手段与目的是相连的。
可见,帕累托所仰仗的经验科学的概念大 大限制了社会学的宏伟目标,把我们引入 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在科学 对所有非逻辑行为感兴趣的范围内,“上 帝或社会必择其一”这句话将不是科学的 结果,而是科学的对象。“帕累托思想的 这一特征(此外,他还乐于嘲笑他同行们 的著作)说明了他在大多数社会学家中即 不受欢迎的原因,不仅生前如此,死后也 是这样。在我的老师和同事中,不少科学 家,听到帕累托的名字都会表示出一种经 久不灭的愤慨之情。”雷蒙 阿隆
成年的帕累托
1870年22岁的帕累托毕业,获得工程系毕业证书,同样是各 科满分成绩。此时,意大利完成了民族统一 ,建立了以罗 马为首都的意大利王国。随后,帕累托去了弗洛伦萨,在意 大利铁路公司动力材料服务部门见习工程师,积极参与各种 文化与政治活动。 1874,26岁升任国家铁路公司工程师,六年后,32岁的帕累 托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一直干到1890年。这份工作并不容 易,先被一位工人袭击伤了右臂,后来被五个工人围堵,因 此,帕累托对左派工人运动产生了反感。 期间,帕累托也对政治保持浓厚的兴趣,他主张温和派路线, 参加两次都失败了,80年代开始,意大利开始殖民扩张,主 要地点在非洲,(1902在中国获得以天津为中心的租界), 帕累托对这种政策持否定和悲观态度。 。 89年,也就是41岁时与29岁的俄国姑娘结婚。94年成为洛桑 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授,从此直至逝世,帕累托除不多几次 回国外,一直在瑞士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长达30年。此后, 帕累托进入了学术生涯的高峰时期。
逻辑行为
要领会何为逻辑行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工 程师和投机商的行为,因为帕累托的社会学源自 一位工程师和经济学家的思考和失望。 工程师 投机商 可见,帕累托的逻辑行为是指“我们最终将把与 目的逻辑地联系在一起的行为称为‘逻辑行为’, 这不仅是对完成这些动作的主体而言,也针对那 些拥有更广博的知识的主体,也就是主观上和客 观上都具有上述意义的行为。其他行为将被认为 是非逻辑的行为,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行为是反 逻辑的。”
《普通社会学纲要》
行为理论——非逻辑行为 精英循环论——社会分层和统治阶级循环 社会系统论——社会动态平衡
哲学基础:存在缓慢改变的人性;永恒轮 回的历史,因此循环不可避免。
《普通社会学纲要》共分十章
导论 非逻辑行为 学说史中的非逻辑行为 超验的理论 伪科学的理论 剩余物 派生物 剩余物与派生物的特性 社会的一般形式 历史上的社会平衡
如果说到对其影响的学者的话,穆勒应排在第一 位。其主要著作《逻辑体系》这本书引起了帕累 托对贝恩和斯宾塞著作的兴趣。 贝恩的《兴奋与意志》《感觉与智力》尤其是 《精神与道德哲学》令帕累托爱不释手,从这些 著作中,帕累托发掘出对行为的区分:理性行为 和本能行为。 至于斯宾塞,帕累托熟悉其全部著作并特别推崇 其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系统的实证基础 并得出进化的定义——由运动耗散伴随的物质补 充。 雷蒙 阿隆在《社会学主要思潮》中提到“帕累托 借鉴的是马基雅维利的传统,马基雅维利主义致 力于揭露社会喜剧中的伪善,找出真正促使人类 行动起来的感情,把握构成历史变革机构的真是 冲突,使人对什么是真正的社会有一个不带任何 错觉的看法。”
科学是不完美的
科学在本质上是未完成的,有些人认为科学有朝一日会提供 宗教所提供的那些东西,这纯粹是幻想。像涂尔干一样,有 些社会学家认为科学的社会学能够提出一些道德的基础,取 代宗教信条,他们的思维方式是非逻辑的,尽管他们自己没 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赋予科学一些其本身永远不会有的性 质,因为科学永远是不全面的,永远不会是规范性的。从事 实和因果上看,科学将永远是一套命题,人们永远无法从中 演绎出人们应当以哪种方式安身立命。“科学无法满足人们 所感受到的家逻辑推演的无穷需要。科学只能使一个事实与 另一个事实发生关系,因此,它总是停留在某个事实之上。” 总而言之,逻辑——实验科学旨在揭示客观现象之间的一致 性,即现象间具有规律的关系(现象A有规律地引出现象B)。 但他认为这种一致性并不包含哲学家所热衷的因果必然性, 只涉及观察到现象之间规律的可靠程度。
帕累托的青年时代
在都灵大学,帕累托对帕累托阅读了巴师夏《和 谐经济》(巴师夏,法国经济学家,是自由贸易 思想的热情宣传者,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思潮的反 对者)书中对社会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尖锐批判使 帕累托印象深刻并深受启发。 20岁阅读巴克尔(英国历史学家,地理环境决定 论的拥护者之一)的著作,——受巴克尔的影响, 帕累托认为,即使是历史事实、即社会现象的集 合系列,也受一致性的并在统计学上可证实的规 律的制约。 于此同时,帕累托满怀激情地关注当时关于科学 的激烈论战,这里的科学是指几何学、代数学及 物理学。
《普通社会学纲要》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 Vilfredo Pareto
臧伟玲 2008.12.10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1848— 1923)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经济 学家和社会学家。
一、生平与著述
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封建势力在意大利复辟, 只有威尼斯和热那亚两个共和够幸存。帕累托的 父亲拉斐莱· 帕累托(1816—1896),出身热那 亚的名门望族,因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被视为危险 激进分子,被迫流亡法国,同一位平民姑娘结婚, 帕累托在巴黎出生。当时意大利被西欧列强瓜分: 北部——奥地利统治 南部——西班牙统治 中部——教皇区
实验真理≠社会效用
逻辑——实验科学对预知未来持怀疑主义态度, 因此,用逻辑手段对非逻辑行为进行研究可能 会背离某个特定团体的利益,甚至背离整个社 会的效用。
帕累托写道,“如果我曾认为我的《普通社会学》会有很多 读者的话,我就不会写它了”。 “把一种理论的社会效用与它的实验真理结合起来是我们首 先要拒绝的原则之一,这两样东西是否一直结合在一起?人 们只能用对事实的观察来答复这个问题,随后找出证据,即 在某些情况下他们是完全没有关联的。因此,我提醒读者注 意,当我断定一种理论是荒谬的时候,绝对不意味着这种理 论对社会有害,相反,它肯能对社会大有益处。反之,在我 肯定一种理论对社会的效用时,我也不想暗示它在经验上完 全可靠。总之,同一种学说,从经验角度看可能被拒绝,从 社会效益的角度看可能被接受,反之亦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