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测量技术及数据处理 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大学_大学物理实验 (杜旭日著) 课后习题答案下载

2023大学_大学物理实验 (杜旭日著) 课后习题答案下载

2023大学物理实验 (杜旭日著) 课后习题答案下载大学物理实验 (杜旭日著)课后答案下载序前言绪论第一章测量误差、不确定度和数据处理1.1 测量1.1.1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1.1.2 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1.2 测量的误差1.2.1 测量的误差1.2.2 测量误差的分类1.2.3 测量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1.3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1.3.1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1.3.2 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1.3.3 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合成1.4 有效数字1.4.1 测量值的有效数字1.4.2 直接测量量有效数字的读取1.4.3 间接测量量有效数字的运算1.4.4 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1.5 常用数据处理方法1.5.1 列表法1.5.2 作图法1.5.3 最小二乘法1.5.4 逐差法1.5.5 Origin软件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1.6 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1.6.1 比较法1.6.2 放大法1.6.3 转换法1.6.4 模拟法习题第二章物理实验的基本训练2.1 基本物理量的测量2.1.1 长度测量2.1.2 质量测量2.1.3 时间测量2.1.4电学量的测量2.1.5 温度测量2.1.6 发光强度测量2.2 物理实验的基本调整和操作技术2.3 基本操作练习2.3.1 长度与体积的测量2.3.2 电学基本仪器使用2.3.3 物体密度的测量第三章基础性实验实验3.1 扭摆法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3.2 静态法测定金属丝的弹性模量实验3.3 用焦利秤测量弹簧劲度系数实验3.4 弦线上的驻波实验实验3.5 计算机远程控制Pasco系列实验——力学部分实验3.5.1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验证实验3.5.2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3.6 弹性材料应力-应变特性研究实验3.7 光杠杆法测量固体线膨胀系数实验3.8 冷却法测量金属的比热容实验3.9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3.10 用补偿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3.11 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研究实验3.12 霍尔法测磁场实验3.13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3.14 平衡电桥与非平衡电桥特性的研究实验3.15 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实验3.16 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实验3.17 利用阿贝折射仪测量折射率和色散实验3.18 偏振光的观测与研究第四章综合性实验第五章设计性实验第六章研究性实验附录大学物理实验 (杜旭日著):内容简介点击此处下载大学物理实验 (杜旭日著)课后答案大学物理实验 (杜旭日著):书籍目录本教材是遵照教育部颁发的工科本科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要求编写而成的。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后习题解答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后习题解答

参考答案第一章习题解答1.1 解:测量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

测量是通过实验方法对客观事物取得定量数据的过程。

其实测量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或多或少都对它有一定的了解。

关于测量的科学定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狭义而言,测量是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在测量过程中,人们借助专门的设备,把被测对象直接或间接地与同类已知单位进行比较,取得用数值和单位共同表示的测量结果。

广义而言,测量不仅对被测的物理量进行定量的测量,而且包括对更广泛的被测对象进行定性、定位的测量。

例如,故障诊断、无损探伤、遥感遥测、矿藏勘探、地震源测定、卫星定位等。

电子测量是泛指以电子技术为基本手段的一种测量技术。

它是测量学和电子学互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在科学研究、生产和控制中,人们为了对被测对象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定量掌握所采取的一系列电子技术措施;是分析事物,做出有关判断和决策的依据。

在电子测量过程中,以电子技术理论为依据,以电子测量仪器为手段,对各种电量、电信号、电路特性和元器件参数进行测量,还可以通过传感器对各种非电量进行测量。

严格地讲,电子测量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对电子学中有关物理量所进行的测量。

1.2 解:电子测量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狭义上来看,对电子学中电的量值的测量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电子测量,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能量的测量,如测量电流、电压、功率等。

(2)电子元件和电路参数的测量,如测量电阻、电容、电感、品质因数及电子器件的其他参数等。

(3)电信号的特性和质量的测量,如测量信号的波形、频谱、调制度、失真度、信噪比等。

(4)基本电子电路特性的测量,如测量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衰减特性等。

(5)特性曲线的测量,如测量放大器幅频特性曲线与相频特性曲线等。

1.3 解:精密度(δ)说明仪表指示值的分散性,表示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时,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1.测试技术的静态特性是什么?其用哪些性能指标来描述?它们一般用哪些公式表示?①测试技术的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时,测试技术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②衡量测试技术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分辨率、阈值、稳定性、漂移和静态误差。

③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分辨率、阈值、稳定性、漂移和静态误差。

2.测试技术的动态特性是什么?其分析方法有哪几种①测试技术的动态特性是指测试技术的输出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它反映了输出值真实再现变化着的输入量的能力。

②阶跃响应、频率响应3.测试技术数学模型的一般描述方法有哪些?传感器数学模型可分为静态和动态数学模型。

其中传感器静态数学模型一般多用多项式来描述,而动态数学模型通常采用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等来描述。

4.测试技术系统有哪些典型环节?写出不同环节的微分方程。

输入,输出方程、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和单位阶跃5.为什么说零阶测试技术的动态特性是最理想的?因为零阶没有滞后6.简述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出现的原因及特点。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固定不变的或按确定规律变化的因素所造成的。

系统误差的特征是: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当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

系统误差在某些情况下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还比较大,因此,研究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发现、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加趋于正确和可靠,是误差理论的重要课题之一,是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感官灵敏度和仪器精密程度的限制、周围环境的干扰及伴随着测量而来的不可预料的随机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

它的特点是大小无定值,一切都是随机发生的,因而又把它称为偶然误差7.标准误差的意义是什么?标准误越小,抽样误差越小,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越好8.有效数字的运算原则和规则是什么?有效数字的确定方法是什么? 一般规定,数值中的可靠数字与所保留的1位(或2位)可疑数字统称为有效数字。

分析化学练习题

分析化学练习题

分析化学课堂练习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按分析的方法原理分类,分析化学可以分为( C )A.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B.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C.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D.常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E.理性分析和仲裁分析2.按照分析的领域分类,分析化学可分为(D )A.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B.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C.常量组分分析、微量组分分析和痕量组分分析D.卫生分析、药物分析和工业分析等E.无损分析、遥测分析和光学分析3.从分析任务看,分析化学的内容包括( E )A.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B.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C.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D.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E.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4.常量分析的称样量一般在(B )A.1g以上B.0.1g以上C.0.01-0.1gD.0.001-0.01gE.0.001-0.0001g5.滴定分析法属于(C )A.定性分析B.仪器分析C.化学分析D.无机分析E.微量分析6.采集试样的原则是试样具有(C )A.典型性B.统一性C.代表性D.随意性E.不均匀性7.电化学分析法属于( B )A.化学分析B.仪器分析C.重量分析D.光学分析E.定性分析8.依据取样量的多少,分析化学任务可分为( A )A.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B.重量分析、定量分析、痕量分析C.无机分析、有机分析、定量分析D.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滴定分析E.定性分析、光学分析、色谱分析9.下列不属于仪器分析法的是( D )A.光学分析法B.电化学分析法C.色谱分析法D.滴定分析法E.永停滴定法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采样试样的原则是“试样具有代表性”B.采样试样的原则是“试样具有典型性”C.化学分析法可以测定任何试样的含量或浓度D.仪器分析法可以测定任何试样的含量或浓度E.化学分析法常用于确定未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化学分析是以待测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B.仪器分析是以待测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C.滴定分析是以待测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D.光学分析是以待测物质的发光性为基础的分析方法E.定性分析是以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为目的的分析工作二、多项选择题1.分析化学是研究(BD )A.物质性质和应用的科学B.定性、定量、结构分析方法的科学C.物质组成和制备的科学D.分析方法及其理论、实验技术的科学E.以上都正确2.人体体液中待测组分含量常用的表示方法是(ABD )A.mmol/LB.mg/LC.百分浓度D.mg/24hE.体积分数3.完成分析工作任务的一般程序是(ABCDE )A.采集试样B.制备试样C.确定待测组分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形态D.测定待测组分的相对含量E.处理分析数据、表示分析结果4.化学分析法的特点(AC )A.仪器设备简单、价格低廉B.测定结果准确、适于测定微量组分C.耗时费力,无法测定微量组分D.仪器设备简单、测定时省时省力E.测定误差大、应该废弃5.仪器分析的特点(BDE )A.仪器昂贵、一般不用B.灵敏、快速、准确C.仪器简单、操作方便D.适于测定微量组分E.操作自动化程度高三、判断题1.化学分析是以待测物物质的化学性质为基础而建立的分析方法(√)2.仪器分析是以待测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的分析方法(√)3. 定性分析的任务是确定待测组分的化学性质(×)4.滴定分析的任务是确定试样组分、存在状态及化学性质等(×)5.光学分析是以光信号为测量参数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检测技术及仪表习题答案

检测技术及仪表习题答案

测量技术及误差理论基础习题答案
2 √
3 ×
4 ×
2 B
3 C
4 D
5 D
6 A
7 B、 A、A
C
20 8 2.4 mA/kpa 72 17 14 K2 1.5 mA/kpa 10 8 K1
Ee
I i I i/
max
I上 I下
100 %
10 6 100 % 20 % 20 0
为了通过清洗除去热电极表面污物, 有机物和部分氧化物而改善热电性能延 长使用寿命。 9.热电阻主要是利用金属材料的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特性来测量 温度的。 铂电阻 Pt100 和铜电阻 Cu100 10.两线制在测量中引线电阻以及引线电阻的变化会带来附加误差;三线 制可以较好地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测量准确度高于两线制;四线制总能消除引 线电阻的影响,但测量比较麻烦,主要用于高精度温度检测。所以一般测量中, 要用三线制,而不用两线制和四线制。 11.热电阻的基本参数有:测量范围、R0 及允许误差、W100 及允许误差。 热电阻的基本特性是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热电阻的温度特性有三种:列表法、作图法、数学表示法。 12.
为防止外来光干扰,减小测量误差,在可能的条件下,可用改变测量方向的 方法来躲过外来光(包括昼光)照射到被测表面上。但对于一些固定的难以避免 的外部光源,应设置遮蔽装置。为防止遮蔽装置内表面与被测表面之间发生多次 反射, 遮蔽装置的内表面应涂黑。 遮蔽装置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靠近被测表面。 有时为防止遮蔽装置本身温度过高而成为新的外部光源, 需采用空气或水等对其 进行冷却,以降低它的辐射。 (3)黑度变化的影响 为消除或减小由于黑度变化产生的测量误差,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被测表面上涂已知黑度的涂料。 2)人为创造黑体辐射的条件。 3)利用前置反射器辐射温度计来测真实温度。 4)减小由于黑度变化产生的测量误差。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利用过去测 的平均黑度值进行修正,而对其变化部分并没有给予考虑。为了减小由黑度 变化所产生的测量误差,采用工作波长较短的辐射温度计测量效果较好。 21.查 S 型热电偶分度表知 E(20,0)=0.133mV,E(30,0)=0.173mV, 得 E(25,0)=[ E(20,0)+ E(30,0)]/2=0.153mV E(t, t0)=11.925mV, 则 E(t,0)=E(t,25)+E(25,0)=(11.925+0.153)mV=12.078mV 据此再查上述分度表知,12.078mV 对应的温度为 t=1211.65℃。 22.查 E 型热电偶分度表知 E(800,0)=61.022mV,E(30,0)=1.801mV, E(t, t0)= E(t,0) -E(t0,0)= 61.022-1.801=59.221 mV 23.不能。实际温度≈指示温度+ K*冷端温度。T 型热电偶的修正系数 K≠1 实际温度计算如下: E(20,0)=0.789mV,E(30,0)=1.196mV,E(351,0)=17.876mV 得 E(25,0)=[ E(20,0)+ E(30,0)]/2=0.9925mV E(t, 25)=17.876mV, (数值等于 E(351,0),但意义不同,不能画等号) E(t,0)=E(t,25)+E(25,0)=(17.876+0.9925)mV=18.8685 mV t=367.4℃ 24.近似计算法: T=1070+0.55*30=1086.5℃。 准确计算法: E(30,0)=0.173mV,E(1070,0)=10.4mV E(t, 30)=10.4mV, E(t,0)=E(t,30)+E(30,0)=(10.4+0.173)mV=10.573mV t=1084.8℃ 25 . 查 S 型热电偶 分度表 知 E(40,0)=0.235mV , E(50,0)=0.299mV , E(1100,0)=10.745mV 得 E(44,0)=0.2606 mV E(20,0)=0.133mV,E(30,0)=0.173mV,

GPSRTK测量及数据处理

GPSRTK测量及数据处理
GPS 技术与应用
1
第四章 GPS静态测量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2
第一节、测前工作 第二节、实施测量 第三节、数据处理 第四节、测后工作
3
第一节、测前工作
一、熟悉项目:一项GPS测量工程项目,往往是由工程
发包方、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或部门提出,由GPS 测量队伍具体实施。对于一项GPS测量工程项目,一般 有如下一些要求: 测区位置及其范围:测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控制网的 控制面积。 用途和精度等级:控制网将用于何种目的,其精度要求 是多少,要求达到何种等级。 点位分布及点的数量:控制网的点位分布、点的数量及 密度要求,是否有对点位分布特殊要求的区域。 提交成果的内容:用户需要提交哪些成果,所提交的坐 标成果分别属于哪些坐标系,所提交的高程成果分别属 于哪些高程系统,除了提交最终的结果外,是否还需要 提交原始数据或中间数据等。 时限要求:对提交成果的时限要求,即何时是提交成果 的最后期限。 投资经费:对工程的经费投入数量。 4
三、测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需要收集整理的资料主要包括测区及周边地区 可利用的已知点的相关资料(点之记、坐标等) 和测区的地形图等。 四、仪器的检验: 各种仪器包括GPS接收机及相关设备、气象仪 器等进行检验,以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工作。 五、踏勘、选点埋石:综合应用地形图、遥感图、 摄影图和有关点之记进行选点、埋石等设计工 作。
8
一)、选点: • 为保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观测和卫星信号的质 量,要求测站上空应尽可能的开阔,在10~15 高度角以上不能有成片的障碍物。 • 为减少各种电磁波对GPS卫星信号的干扰,在 测站周围约200m的范围内不能有强电磁波干扰 源,如大功率无线电发射设施、高压输电线等。 • 为避免或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发生,测站应远离 对电磁波信号反射强烈的地形、地物,如高层 建筑、成片水域等。 • 为便于观测作业和今后的应用,测站应选在交 通便利,上点方便的地方。 • 测站应选择在易于保存的地方

测量技术及数据处理基础相关教材

测量技术及数据处理基础相关教材

测量技术及数据处理基础相关教材引言测量技术及数据处理是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收集、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的工具和技术。

本教材旨在介绍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掌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技巧。

第一章:测量技术概述1.1 什么是测量技术?测量技术是一种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对物理量进行准确测量的技术。

测量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古埃及人使用基于阴影的测量方法来确定地球的周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创新,从而使我们能够准确地测量各种物理量,如长度、时间、温度、压力等。

1.2 测量技术的分类测量技术可以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测量技术包括物理测量技术、化学测量技术、生物测量技术等。

物理测量技术通常用于测量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温度等;化学测量技术用于分析和测量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组成;而生物测量技术用于测量生物体的各种特征和参数。

1.3 测量仪器和传感器测量技术离不开各种测量仪器和传感器的支持。

测量仪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精确测量,并且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传感器则是将待测量转换成电信号的设备,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

第二章:数据处理基础2.1 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在进行实验和测量时,我们需要收集和存储大量的数据。

本节将介绍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常用的数据存储格式。

数据收集的方法包括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观察测量。

直接测量是通过测量仪器来获得数据,间接测量是通过计算等方式获得数据,观察测量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断出数据。

数据存储格式常见的有文本格式、二进制格式和数据库格式等。

2.2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是从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数据处理的方法包括数据的清洗、转换、集成和加载等。

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

本节将介绍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帮助读者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础知识。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山东联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山东联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5分)A-S是指()。

A.标准定位服务B.反电子欺骗C.精密定位服务D.选择可用性2【单选题】(5分) SA政策是指()。

A.反电子欺骗B.选择可用性C.标准定位服务D.精密定位服务3【单选题】(5分) SPS是指()。

A.选择可用性B.反电子欺骗C.标准定位服务D.精密定位服务4【单选题】(5分) PPS是指()。

A.精密定位服务B.选择可用性C.反电子欺骗D.标准定位服务5【单选题】(5分)ε技术干扰()。

A.星历数据B.C/A码C.载波D.P码6【单选题】(5分)δ技术干扰()。

A.定位信号B.卫星钟频C.星历数据D.导航电文7【多选题】(5分)子午卫星导航系统与GPS相比较,存在的局限性有()。

A.轨道低,难以精密定轨B.卫星少,不能实时定位C.频率低,难以补偿电离层效应的影响D.定位信号弱,信噪比差8【判断题】(5分)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研制GPS系统,三部分构成:空间卫星部分、地面监控站部分和用户部分。

A.错B.对9【判断题】(5分)地面监控站部分由10个站组成: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6个监控站。

A.对B.错10【判断题】(5分)GPS定位原理是采用空间距离前方交会法。

A.错B.对11【单选题】(5分)不是GPS用户部分功能的是()。

A.捕获GPS信号B.计算测站坐标,速度C.提供全球定位系统时间基准D.解译导航电文,测量信号传播时间。

最新版《测量学》课后习题答案

最新版《测量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测量学、测定、测设、大地水准面、地球椭球面、绝对高程、相对高程、6°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参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正高、大地高。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水下及空间点位的科学。

(2)测定是指用测量仪器对被测点进行测量、数据处理,从而得到被测点的位置坐标,或根据测量得的数据绘制地形图。

(3)测设是指把设计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工程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通过测量在实地标定出来。

(4)大地水准面是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不规则的闭合曲面。

(5)地球椭球面是把拟合地球总形体的旋转椭球面。

(6)绝对高程是指地面点沿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7)相对高程是指选定一个任意的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地面点至此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8)6°带,即从格林尼治首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划分为一个投影带。

(9)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经投影所得的影响平面中,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是直线,且相互垂直,因此以中央子午线投影为X轴,赤道投影为Y轴,两轴交点为坐标原点,即得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0)参心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的几何中心为基准的大地坐标系。

(11)地心坐标系是以地球质心为原点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或以球心与地球质心重合的地球椭球面为基准面所建立的大地坐标系。

(12)正高是指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13)大地高是指地面点沿法线至地球椭球面(或参考椭球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大地高。

2. 测量学主要包括哪两部分内容?二者的区别是什么?测量学主要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内容;区别:测定是用测量仪器对被测点进行测量根据测量得的数据绘制地形图,而测设是指把设计图纸上设计好的坐标实地标定出来。

3. 简述Geomatics的来历及其含义。

来历:自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各国将大学里的测量学专业、测量学机构好测量学杂志都纷纷改名为Geomatics。

Geomatics是一个新造出来的英文名词,以前的英文词典中找不到此词,因此也没有与之对应的汉译名词。

测量学第四版习题答案

测量学第四版习题答案

测量学第四版习题答案测量学第四版习题答案测量学是一门关于测量、度量和评估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还是市场调研,测量学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而在学习测量学的过程中,习题是帮助我们巩固知识、理解概念以及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资源。

本文将针对《测量学第四版》中的习题,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答案。

第一章:引论习题1.1:测量学的定义是什么?答案: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测量、度量和评估的学科,涉及到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以及测量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习题1.2:请列举几个应用测量学的领域。

答案:应用测量学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社会科学、医学等等。

第二章: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习题2.1:什么是测量误差?答案: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它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习题2.2:什么是不确定度?答案: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程度的度量。

它可以通过标准偏差、置信区间等统计方法来估计。

第三章: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习题3.1:请解释测量数据的精确度和准确度的区别。

答案:精确度是指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一致性,即多次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习题3.2:请解释直方图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答案:直方图是一种用于可视化数据分布的图表。

通过绘制各个数值范围的频率分布,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分散程度。

第四章:测量系统的特性与评定习题4.1:什么是测量系统的可靠性?答案:测量系统的可靠性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它可以通过重复测量同一样本来评估。

习题4.2:请解释测量系统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区别。

答案:测量系统的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是指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一致性。

第五章:测量系统的校准与调整习题5.1:请解释什么是测量系统的校准。

答案:测量系统的校准是指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测量系统的准确度和误差,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电子测量技术课后答案(赵会兵版)

电子测量技术课后答案(赵会兵版)
(2)用全部数据求被测电阻的估计值
解:(1)用第一种方法,求得
R1 100.33 (R1) 0.0054
( R1 )
( R1 ) 8
0.0160
用第二种方法,求得 R2 100.31
(R2 ) 0.0261
(R2 )
(R2 ) 6
0.0106
由计算结果可见第二种方法可靠
(2)两种测量方法权的比为:
解:200mv档不可用,1.5v超出其量程范围。 对于最大显示为“1999”的3½ 位数字电压表:
2V档: 2 103V 1mV
1999
20V档:192909 102V 10mV
200V档: 200 100mV
1999
同理,对于最大显示为“19999”的4½ 位数字电压表
2V档:0.1mV;20V档:1mV;200V档:10mV
(x)
9
xi2 9x2
i 1
30.024
9 1
分别计算 vi xi X 得最大残差为v0=80.064
(1)用莱布准则判别:
3 (x) 90.073 v0
没判别出异常数据
(2)用格拉布斯准则判别:
n=8,查表得P=99%时,g=2.32
g (x) 69.656 v0 第8次测量数据为坏值
使得
T,2' 即T产2 生了 的误差T2 。所以由于积
分器的非线性,被测电压变为
U
' x
T2' T1
U ref
T2 T1
U ref
T2 T1
U ref
Ux
4-8 试画出多斜积分式DVM转换过程的波形图。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4-9 设最大显示为“1999”的3½位数字电压表和最 大显示为“19999”的4½ 位数字电压表的量程,均 有200mV、2V、20V、200V的档极,若用它们去 测量同一电压1.5V时,试比较其分辩力。

测量技术及数据处理基础相关教材

测量技术及数据处理基础相关教材
选用量块时,应从所需组合尺寸的最后一位数开始,每选一 块至少应减去所需尺寸的一位尾数。
例如,从83块一套的量块中选取尺寸为36.745mm的量块组,选取方法为: 36.745 …………所需尺寸 - 1.005 …………第一块量块尺寸
35.74 - 1.24 …………第二块量块尺寸
34.5 - 4.5 …………第三块量块尺寸
➢18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一米的长度等于Kr86在2p10和5d5能级之 间跃迁时所产生的辐射在真空中的波长的1 650 763.73倍”。
➢1983年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又更新了米的定义,规定:“米”是在真空中在 1/299 792 458s的时间间隔内行进路程的长度。
二、尺寸传递系统
§4.2 尺寸的传递
一、长度单位与计量基准
长度的基本单位名称是“米”(m)。
➢在古典阶段,各国多以人体的一部分作为长度基准。如我国的“布手为尺” ,英国的“码”和“英尺”等。
➢1875年国际“米制公约”的签订,开始了以科学为基础的经典阶段。
➢188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以地球子午线长度 的四千万分之一定义一米”,并用铂铱合金制成基准米尺:国际米原器。
30.0 … ………第四块量块尺寸
三、量块——量块的精度(级)
按国标GB6093-85,量块按制造精度分6级,即00、0、1、2 、3和K级,其中00级精度最高,3级最低,K级为校准级。
分级的主要根据量块中心长度极限偏差、量块长度变动量的 允许值和粘合性等。
量块生产企业大都按“级”向市场销售量块。用量块长度极限偏 差(中心长度与标称长度允许的最大误差)控制一批相同规格 量块的长度变动范围;用量块长度变动量(量块最大长度与最 小长度之差)控制每一个量块两测量面间各对应点的长度变动 范围。用户则按量块的标称尺寸使用量块。因此,按“级”使用 量块必然受到量块长度制造偏差的影响,将把制造误差带入测 量结果。

公差与测量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公差与测量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1、在机械和仪器制造业中,零、部件的互换性是指在统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任何挑选或修配(如钳工修理)就能装在机器上,并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这样的一批零部件就称为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

在现代工业化生产中,互换性在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设计、制造和使用中。

对单件及小批量生产的零件也同样需要。

2、完全互换性简称为互换性,它是以零部件装配或更换不需要挑选或修配为条件的,也就是零件能百分之百互换。

不完全互换性在零部件装配时允许有附加的选择或调整,但不允许有修理,所以也称为有限互换性。

不完全互换性要求就是针对加工精度要求高,生产成本要求低的矛盾来选择的。

3、公差是保证互换性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零件加工后尺寸是否在公差范围内变化必须通过检测才能知道。

公差实质的内容就是一系列国家标准或行业及企业标准,标准化是指这些标准制定到应用的全过程的活动。

互换性与前三者在零件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方面的体现。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按标准的层次分类,我国的标准的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并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

5、优先数系是由一些十进制等比数列构成的。

代号为Rr;公比为rrq10(r取5、10、20、40、80)。

例:R5,R10,R20和R40系列。

R5系列的数每隔5位,数值增加10倍。

6、请根据表1-1写出R10 和R10/2系列自1以后的10个数。

1.00 1.25 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00 1.62.5 4.0 6.3 10 16 25 40 637、可装配性和零件的互换性不同。

零件可装配不一定有互换性,互换性强调三点:一是按要求(标准)制造、二是可装配、三是满足使用要求。

第一章孔、轴尺寸极限与配合四、问答题1、实际尺寸是通过两点法测量所获得的尺寸;它是零件对应两点间的距离。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三版周兆元李翔英主编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及答案1-1什么叫互换性?它在机械制造中有何重要意义?是否只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答:同一规格的零部件,不需要做任何挑选、调整或修配,就能装配到机器中去,并达到使用要求,这种特性就叫互换性。

互换性给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都带来了很大方便。

它不仅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也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互换性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企业中一个普遍遵守的原则。

1-2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有何区别?各用于什么场合?答:互换程度不同:完全互换是同一规格的零部件,不需要做任何挑选、调整或修配,就能装配到机器中而满足使用要求;不完全互换是同一规格的零部件,需要经过挑选、调整或修配,再装配到机器中去才能使用要求。

当使用要求和零件制造水平、经济效益没有矛盾,即机器部件装配精度不高,各零件制造公差较大时,可采用完全互换进行零件生产;反之,当机器部件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或很高,零件制造公差较小时,采用不完全互换。

1-5下面两列数据属于哪种系列?公比为多少?(1)电动机转速:375,750,1500,3000,、、、(2)摇臂钻床的主参数(钻孔直径):25,40,63,80,100,125等(12答:(1)此系列为派生系列:R40/12,公比为(2)此系列为复合系列,前三个数为R5系列,后三位为R10系列。

补充题:写出1~100之内的派生系列R20/3和R10/2的优先数常用值。

答:R20/3:1.00,1.40,2.00,2.80,4.00,5.60,8.00,11.2,16.0,22.4,31.5,45.0,63.0,90.0R10/2:1.00,1.60,2.50,4.00,6.30,10.0,16.0,25.0,40.0,63.0,100第二章习题及答案2-5(略)2-9试从83块一套的量块中,同时组合下列尺寸:48.98mm,29.875mm,10.56mm。

答:48.98=(1.48+7.5+40)29.875=(1.005+1.37+7.5+20)10.56=(1.06+9.5)提示:组合量块数量最多不超过4块,数量越少越好(因误差越小)。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习题与答案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习题与答案

第1章习题答案1.在机械制造中,按互换性原则组织生产有什么优越性?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按互换性原则组织生产都有利?答:在设计方面,缩短设计周期;在制造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在新产品试制方面,采用具有互换性的通用零部件,可缩短试制周期;在设备维修方面,可以缩短修理时间,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和延长使用寿命。

不是。

2、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标准螺丝的更换3、何谓标准?何谓标准化?加强我国的标准化工作有何实际意义?答:所谓标准,就是指为了取得国民经济的最佳效果,对需要协调统一的具有重复性特征的物质和概念,在总结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由有关方面协调制定,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在一定围作为活动的共同准则和依据。

所谓标准化,就是指标准的制订、发布和贯彻实施的全部活动过程。

搞好标准化,对高速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产品和工程建设质量,搞好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4、完全互换与不完全互换的的区别是什么?各应用于何种场合?答:完全互换是零部件在装配或更换时,不需任何附加的挑选、调整或修配,且装配后产品的精度与使用性能。

而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机器或设备的一部分不需要过高的制造精度,为减低成本选择不完全互换性,完全互换性适用于批量生产,而不完全互换性适用小批量生产或者特殊部件制造。

5、什么是优先数和优先数系?主要优点是什么?R5,R40系列各表示什么意义?答:优先数系中的任何一个数值均称为优先数;先数系是一种十进制几何级数,其代号为Rr (R 是优先数系列创始人Renard的第一个字母,r代表5、10、20、40等项数);优先数优点优先数系的优点很多,主要有:相邻两项的相对差均匀,疏密适中,而且运算方便,简单易记;同一系列中任意两项的理论值之积、商,任意一项理论值之整数(正或负)乘方,仍为此系列中的一个优先数理论值。

6、加工误差、公差、互换性三者的关系是什么?答:公差与互换性有关,而误差与之无关。

互换性与几何量测量技术·第四章习题答案

互换性与几何量测量技术·第四章习题答案

1、说明图4-158所示零件中底面a、端面b、孔表面c和孔的轴线d分别是什么要素(被测要素、基准要素、单一要素、关联要素、轮廓要素、中心要素)?图4-158 几何要素的判别2、根据图4-159中曲轴的形位公差标注,用填表4-28的形式说明图中各项形位公差的含义。

各项形位公差的公差带形状可以画在表的外面。

图4-159 曲轴的形位公差的标注表4-28 曲轴形位公差含义的填写3、试对图4-160所示轴套上的标注的形位公差作出解释,并按表4-29规定的栏目填写。

图4-160 轴套的形位公差标注(略)4、在不改变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前提下,改正图4-161中的形位公差标注错误(按改正后的答案重新画图,重新标注)。

图4-161 形位公差标注错误(略)答:5、试指出图4-162(a),(b),(c),(d)中形位公差标注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变更,正确的形位公差标注不要修改,重新画图,重新标注)。

图4-162 错误的形位公差标注(略)答:6、图4-163中的垂直度公差各遵守什么公差原则和公差要求?它们各遵守什么边界?试分别说明它们的尺寸误差和形位误差的合格条件。

设加工后测得零件的实际尺寸为φ19.985mm,轴线对基准A的垂直度误差值为φ0.06mm,试分别判断按图样图(a)、图(b)、图(e)的标注,该零件是否合格?图4-163 公差原则或公差要求的标注 解:(a)遵守独立原则;合格条件是。

当时, 由于所以该零件不合格;(b )遵守最大实体原则;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合格条件是或;当时,由于且所以该零件合格。

(c )遵守最小实体原则;遵守最小实体实效边界,合格条件是或(d )遵守最大实体可逆原则,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合格条件是或(e )遵守最大实体原则;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或最大实体边界 ),合格条件是或;当时,由于且所以该零件不合格。

7、按图4-164中公差原则或公差要求的标注,试填写下表(重新制表填写)。

一级注册计量师考试:2021测量数据处理与计量专业实务真题及答案(4)

一级注册计量师考试:2021测量数据处理与计量专业实务真题及答案(4)

一级注册计量师考试:2021测量数据处理与计量专业实务真题及答案(4)共47道题1、下列关于测量仪器计量特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多选题)A. 一台电力变送器,当输入电压变化0.1MPa时,其输出电流变化1.60 mA.则该电压力变送器的灵敏度为16.0mA/MPaB. 一台天平的指针产生可觉察位移的最小负荷变化为10 mg,则次天平的分辨力为10mgC. 某钢直尺标尺上任何两个相邻标记之间间隔为1mm,则其分辨力为0.29mmD. 某活塞式压力计相邻两次检定证书上给出的有效面积分别为10.0002cm2、10.0001cm2.则设活塞式压力计有效面积在该检定周期韵稳定性为0.0001cm2试题答案:A,D2、下列关于检定证书和校准证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选题)A. 校准证书应包含校准项目、校准日期及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B. 检定证书中依据的技术文件可以是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或型式评价大纲C. 校准证书中依据的技术文件只能是校准规范或检定规程的相关部分D. 校准证书中应当注明合格项目、不合格项目和下一次检定日期试题答案:A3、某实验室配置维生素E标准溶液的方法如下:用天平准确称量维生素E标准品25mg,用正已烷溶解并定容于25mL容量瓶中,充分摇匀,静置。

若要评定维生素E标准溶液质量浓度(单位:g/mL)的不确定度,下列因素中,可能是不确定度来源的有()。

(多选题)A. 天平称量不准B. 容量瓶定容体积不准C. 维生素E的分子量不准D. 维生素E标准品的纯度定值不准试题答案:A,B,D4、一台数字电压表的技术指标描述规范的是____。

(单选题)A. <p>±(1x10<sup>-6</sup>×量程+2x10<sup><span >-6</span></sup>×读数)</p>B. <p>±(1×10<sup><span >-6</span></sup>×量程±2×10<sup><span >-6</span></sup>×读数) </p>C. <p>±1x10%×量程±2x10<sup>-6</sup>×读数 </p>D. <p>1×10<sup>-6</sup>×量程±2x10<sup>-6</sup>×读数 </p>试题答案:A5、2016年8月3日,检定人员小李在对某计量器具进行检定之前,对需要使用的计量标准器进行例行加电检查,发现计量标准器无数字显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测量技术及数据处理
1.在相同的条件下用立式光学比较仪对轴的同一部位,重复测量十次,按照测量顺序记下测值为:25.994,25.999,25.998,25.994,25.999,25.996,25.999,25.998,25.995,25.998。

要求:(1)求出算术平均值及标准偏差。

(2)判断有无变值系统误差。

(3)判断有无粗大误差,如有则剔除之。

(4)求出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5)写出以算术平均值和第一次测值为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解:(1)10
∑∑=
=
i
i
l N
l
L =25.997mm
因为 L L i i -=δ
即 δ1=-3m μ 2δ=+2m μ …………..10δ=+1m μ 10
2
10
2
22
1δδδσ+++=
=0.007844mm
(2) L l v i i -=
1v =-0.003 2v =+0.002 3v =+0.001 4v =-0.003 5v =+0.002 6v =-0.001 7v =+0.002 8v =+0.001 9v =-0.002 10v =+0.001 因为残余误差大体正负相间,无显著变化,故不存在变值系统误差。

(3) 1
2
-=
∑N v
s i
=0.002055mm
N =10 故 z=1.96
即 zs =0.002055*1.96=0.0040 i v <zs 故不存在粗大误差。

(4) ==
N
s L σ0.002055/10=0.00065mm
L L
L i m σδ3±==±0.00195mm (5) 算术平均值做为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L L L σ325.997±0.002mm 第一次测值做为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006.0994.2531±=±=s l L mm
2.已知某仪器测量极限误差±=±=s Lim 3δ0.006mm ,若某一次的测量值为
20.029mm,9次测得值的平均值为20.032mm ,试分别写出它们的测量结果。

解: 以某一次作为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mm
s l L i 006.0029.203±=±=
因 N
s N
L ≈
=
σσ=0.002/3mm
以9次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L
L L σ
320.032±0.002mm
4.间接测量工件的直径如附图所示。

已知:弦长l=90mm,测量误差为:mm l 01
5.0+=δ,mm l 002.0lim ±=δ,
弓高h=30mm,测量误差为:mm h 005.0+=δ,mm h 001.0lim ±=δ。

试求工件的直径D 及测量误差D δ及D lim δ,并写出间接测量
直径的测量结果表达式。

解: (1) 计算直径D D=
h h
l
+42
=97.5mm
(2) 计算直径D 的系统误差D δ h l h
f l
f D δδδ∂∂+
∂∂=
因 h
l l
f 42=
∂∂=90/2*30=1.5
2
22
230
*490
14-
=+-
=∂∂h
l
h
f +1=-1.25
h l h
f l
f D δδδ∂∂+
∂∂=
=1.5*0.015+(-1.25)*0.005=0.01625mm
(3) 计算函数D 的测量极限误差D lim δ D lim δ=2
lim
22
lim 2
)(
)(
h
l l
f l
f δδ∂∂+∂∂±
=2222001.025.1002.0*5.1++± =±3.25m μ
(4) 函数测量结果表达式:
D+D D lim δδ+=97.5+0.01625±0.00325=97.51625±0.00325mm
6.在万能工具显微镜上,用影响法测量附图4-3所示零件的中心距,其测量方
案有三种:(!)测量孔径d1、d2和孔边距L1(2)测量孔径d1、d2和孔边距L2
(3)测量孔边距L1和L2若已知:
mm d d 004.02
1
lim lim ±==δδ,mm L 006.01
lim ±=δ,
mm L 007.02
lim ±=δ。

试计算三种测量方案的测量极限误差,并选择最佳测量方案。

解: (1)第一种方案:
L=2
2
2
1
1d d L +
+ =
∂∂1
L L 1
1
d L ∂∂=1/2
2
d L ∂∂=1/2
2
lim 22
2
lim 21
2
lim
2
1
lim 211
*)(
*)(
*)(
d d L L d L d L L L δδδδ∂∂+∂∂+∂∂±=
=±0.0066mm
(2)第二种方案: 2
2
2
12d d L L -
-=
2
L L ∂∂=1
1
d L
∂∂=-1/2
2
d L ∂∂=-1/2
2
lim 22
2
lim 2
1
2
lim
2
2
lim 212
*)(
*)(
*)(
d d L L d L d L L L δδδδ∂∂+∂∂+∂∂±=
=±0.00755mm (3)第三种方案: 2
2
1L L L +=
=
∂∂=∂∂2
1
L L L L 1/2
2lim 2
22lim 2
1lim 2
1
**L L L
L
f L
f δδδ⎪⎪⎭
⎫ ⎝⎛∂∂+⎪⎪⎭
⎫ ⎝⎛∂∂±=
=±0.0046mm
通过以上三种方案比较知:第三种方案测得的极限误差最小,第二种方案
的极限误差最大,故选择第三种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