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编《毛概》精品课教案-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名师精品资料.
毛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电气工程系授课教案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院系年级:电气工程系2009级专业班级:电子信息技术电信S2009-4班姓名:号授课老师:2011年4月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容和基本方针。
[学习重点]1、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2、党为什么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重点)4、理解中国先进文化。
(难点)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的科学涵义:文化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狭义上的文化是指与经济、政治等并列的,即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
探讨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发展进程与特点,其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1.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我们党对文化发展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辩证统一的。
如果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甚至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十分错误的。
我们应全面贯彻党的文化政策,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2.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阵地。
实践证明,不用先进文化去占领阵地,腐朽落后文化必然会乘虚而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章教案一
教案
(首页)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日期
年月日第周
授课时数
2
授课章节(或项目单元)名称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家战略
第一节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认识到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的重要性。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理论是列宁创立的。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时代主题逐渐转向和平与发展。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终结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战后最为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成为当今国际形势最显著的特征。
第二,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许多新课题和困难,社会领域的一些矛盾问题复杂,社会舆论中的不满情绪有所增长。但全面评估,所有这些问题并没有消解或破坏我们发展的机遇,可以说是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更大和更强烈的需求。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和趋势。其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进步有目共睹,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是充分肯定的,即使对某些问题有不满之处,但并没有多少人希望倒退回去。其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如环境、生态、资源问题等,多数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更加凸显出来的问题。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也大多是在解决温饱和进入小康之后人们对更加富裕生活、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和期待。它们决不是各项事业发展的障碍,而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更强的需求与动力。其三,对人民群众关心的各种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并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而不是错失解决问题的时机。其四,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利用机遇、科学发展的基础更加雄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这些都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毛概精品课课件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
力量, 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根本任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 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 ,,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和科学文化素质。 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精神支撑。 的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精神是指 是指: 中华民族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 内容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发展教育和科学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 事业和文化产业
毛概10-2教案
复习旧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导入新课:新加坡等国家通过构建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了国家的软实力,我国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讲授新课: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
它决定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并指导我们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积极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感情等的综合反映,是一个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具有对内动员和凝聚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我们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有同学可能会问,既然我们已经有了这么优秀的民族精神,为什么还要继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原因有二:(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五千年文明造就了中华民族后代为之骄傲的民族精神。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进入新时期,邓 小平指出,我们要建 设的社会主义国家, 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 文明,而且要有高度 的精神文明。
江泽民认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
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 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 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 上。
胡锦涛强调,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 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 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 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 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 逸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思想内涵
1、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 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 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 族心理、民族品格、民 族气质的综合,是民族文 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 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 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这个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 魂,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邓小平指出:“现在中国提出‘四有’,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 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我们共产党人 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 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 纲领。”
“四有”是现代条件下衡量人的 素质综合性的科学标准。
理想是目标 道德是实现理想的基础 纪律是有崇高理想和良好道德的 表现,也是理想和道德的保证。 文化是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 学文化素质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 力支持。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着十分重 要的意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有利于对内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对 外展示民族形象,是应对国外敌对势 力“分化”、“西化”图谋的强大思 想武器。
毛概课件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
美国的文化霸权: 表现在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两方面
一、大众文化层面:美国的电视节目和电影大约占世界市场的四分之
一 三,美国的通俗音乐同样居于统治地位。当今世界伊朗青少年听着美国流行 音乐,印尼的青少年喝可口可乐,印度的青年在看好莱坞电影,各国的球迷 在欣赏美国的篮球职业联赛,阅读《哈里。波特》系列小说。
视频《阿拉侬:better city better life》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俗之风行动
2009年初,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 工商总局、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其各部门联合在全国展开 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依法封闭了严重违法违规的网 站。有的网站在“播客”、“相册”、“聊天室”之类的网页 中播放有低级下流动作的视频,搞色情诱惑;一些影视网站、 点对点网络和博客,下载、传播淫秽色情、血腥暴力、恶意谩 骂、侮辱他人等内容;更有一些网上违法犯罪团伙利用视频聊 天室组织网上淫秽色情服务。网上低俗暴力和淫秽内容成为一 种社会公害。聊天室谩骂、网络色情聊天、传播他人隐私和下 载、炒作低俗内容这些不文明行为是时下最为人诟病的网络恶 疾。2008年年初的“艳照门”事件。一些青少年痴迷网络,观 看黄色电影,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武 写这篇小说是冒了很大政治风险的,当时的中国,还在“两个凡是”笼罩之下,而
刘 心武的《班主任》触及到对文化大革命的否定。刘心武当时对要不要把稿子寄给出 版社是有过犹豫挣扎,最后还是下决心寄出。对要不要发表《班主任》,《人民文 学》杂志社曾经也形成过两种意见。伤痕文学的作品,用今天的标准看来在写作技 巧上并不怎么高超,但它们当时却扣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弦。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 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和老百姓的思想,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因此能够迅速 “火”遍文坛。
毛概第十章
德基础
2.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 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 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 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 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 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3.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
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 手抓,两手都要硬” 4.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 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010年,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规模达到了349亿 元。国产网游不但在国内站稳了脚跟,赢得了 近70%的市场份额,还出口海外,在美国、日本、 越南、马来西亚等地皆有上佳表现。随着网络、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漫游戏、数字音乐、 数字电影、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公共视听载体、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 版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业的领域 不断延伸。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将迸发出更为强 劲的生命力,绘就更为绚丽的画卷。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要性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 出,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在国际竞争中尚 处劣势。 目前我国文化贸易逆差严重,进口和出口的比 例大约是10比1,对欧美国家甚至达到100比1以上。 在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软实力的今天,大力发 展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全面提升文化竞争力,对 于中国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章
(三)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和原则要求
1、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 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2、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则要求 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国有文化单位在文化建设 中的主导地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 统筹兼顾”的工作方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 的关系。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为现 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内容之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中共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作出的纲领 性的表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 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 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 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 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 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 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 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 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 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毛概第十章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性。
2.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 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3.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教学难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
2.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毛概第十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哪些了解?二、讲授新课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 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b.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c. 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
2. 思想道德建设a. 阐述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b. 分析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等。
c. 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3.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a. 介绍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b. 分析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c. 探讨如何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关键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短文,阐述其内涵和重要性。
2. 结合实际,思考如何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相关教材、参考书籍3. 网络资源(如新闻报道、学术文章等)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程度。
毛概课程10章1教案
参考教材;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工具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复习导入
思考:我国的国体、政体和政党制度分别是什么?
目前,中华民族面临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选择,民族复兴,也需要文化的复兴。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如何推进文化建国?
复习提问
思考
回答
思考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核心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主题
3、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讲授
举例
美国、日本的文化发展
提问
你的理想是什么?
2、“四有”的内在联系
3、培育“四有”公民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培育“四有”公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指导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原则。
第二节党的十八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原则和任务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江泽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地位和作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全国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毛概》精品课教案-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方针政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关于建设和谐文化;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互动法;多媒体【教学时数】2课时【课堂教学设计】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二)发展教育和科学(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教学内容】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文化的前进方向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文化的前进方向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强调建设无产阶级思想为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文学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剔除其封建的糟粕等思想,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胡锦涛: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毛概课件-第10章
➢ 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
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2020相/10/1结4 合的伟大成果 。
38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基础;它以行为规范的方式涵 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 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使这一体 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
2020/10/14
16
“四有”辩证关系
➢ “四有”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 是对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有 文化则是对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有机统 一、相辅相成的,两者互相补充、互相 促进、协调发展。
2020/10/14
17
“四有”辩证关系
➢ 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道德是行为的 规范和理想的体现,纪律是实现理想、 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文化是基础,是 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 重要条件,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培育社会 主义社会公民的整体标准。
文明无优劣之分, 文化却有先进与落 后之别。
大型蒙古民族乐舞
史诗《蒙古风》
2020/10/14
5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 地位和重要作用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 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 标志
2020/10/14
9
文 化力
理 理 道 舆 科法 艺 论 想 德 论 技纪 术 指 凝 教 导 创整 熏 导 聚 化 向 造合 陶 力 力 力 力 力力 力
毛概课件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本章介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的指导思想,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1 源于人民Βιβλιοθήκη 2 坚持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坚持创新性
鼓励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和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重点领域和举措
1
文化产业发展
打造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2
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筑。
3
群众文化活动
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推动文艺普及。
体制机制创新
改革文化管理体制
加强文化管理和监管,提高 文化部门的服务能力和管理 水平。
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合理利用文化资源,发挥文 化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人才,提 高文化服务水平。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强调人 民群众是创造社会主义文 化的主体。
2 服务于人民
文化应该为人民服务,满 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3 反映客观规律
文化应该反映社会主义发 展的客观规律和主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追求国家和人民的繁荣 和发展。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和 尊严。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友善:倡导友善互助的社会交 往方式。
目标和任务
目标 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形 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完整体系。
说课-毛概第十章
(教案)
一、教学理念与目标
1.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立人”是当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理念,也是本章应遵循的教学理念。结合本章教材容特点、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学生素质特点,这一理念可分解为以下四个“相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理念:
(1)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充分发挥教师真信(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真情(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中的激情和真情打动学生)、真见(对学生关注的文化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真研究真见解)的主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正确的引导;同时,在教学中要尊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做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的选择和判断,将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起来。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强国意识、文化育人意识和文化安全意识;强化学生“扬荣抑耻”的荣辱情感;激发学生追求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愿望。
二、教学重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指导方针;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容。
(2)理论和实际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凸显时代性、现实性,要贯彻“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原则。为此,在本章教学中,理论要联系当代世界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现状,把无形的、虚的东西和有形的、实的东西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地讲清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尤其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文化素质现况,从典型事例入手,正确运用理论进行分析解决,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澄清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观、价值观。
(3)传统和现代相统一。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扬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展开现代容。从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过程着手,通过分析、比较,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基本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基本理论,通过史论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统一,让历史鲜活,让理论丰满。
说课-毛概第十章
说课-毛概第十章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一、教学理念与目标1.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立人”是当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理念,也是本章应遵循的教学理念。
结合本章教材内容特点、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学生素质特点,这一理念可分解为以下四个“相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理念:(1)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充分发挥教师真信(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真情(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中的激情和真情打动学生)、真见(对学生关注的文化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真研究真见解)的主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正确的引导;同时,在教学中要尊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做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的选择和判断,将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起来。
(2)理论和实际相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凸显时代性、现实性,要贯彻“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原则。
为此,在本章教学中,理论要联系当代世界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现状,把无形的、虚的东西和有形的、实的东西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地讲清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尤其要结合深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文化素质现况,从典型事例入手,正确运用理论进行分析解决,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澄清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观、价值观。
(3)传统和现代相统一。
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扬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展开现代内容。
从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过程着手,通过分析、比较,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基本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基本理论,通过史论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统一,让历史鲜活,让理论丰满。
(4)“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教材内容体现的是共性的知识、共性的资料、共性的目的要求,不同类型的院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均有其个性,本章教学注重将“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为统编教材注入个性活力。
教学设计1: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通过“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讨论、集体归纳),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介绍,使学生认识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通过“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逐步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教学过程导言:师:同学们,请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边播放歌曲老师边讲解)邓小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声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缕缕春晖暖透了大江两岸,几十年笼罩中华大地的阴霾被春风吹散。
1979年,邓小平南巡,1980年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诞生了,欧风美雨徐徐而来,中国开始和世界经济接轨。
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从此神州大地荡起了滚滚春潮,处处呈现出一片万紫千红。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就深刻地描绘出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上的巨大变化。
《毛概》精品课教案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导思想、重要性。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致性。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精神文化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六大又具体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奋斗目标,即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指导思想: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案10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一、教学理念与目标1.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立人”是当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理念,也是本章应遵循的教学理念。
结合本章教材内容特点、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学生素质特点,这一理念可分解为以下四个“相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理念:(1)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充分发挥教师真信(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真情(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中的激情和真情打动学生)、真见(对学生关注的文化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真研究真见解)的主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正确的引导;同时,在教学中要尊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做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的选择和判断,将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起来。
(2)理论和实际相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凸显时代性、现实性,要贯彻“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原则。
为此,在本章教学中,理论要联系当代世界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现状,把无形的、虚的东西和有形的、实的东西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地讲清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尤其要结合深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文化素质现况,从典型事例入手,正确运用理论进行分析解决,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澄清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观、价值观。
(3)传统和现代相统一。
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扬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展开现代内容。
从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过程着手,通过分析、比较,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基本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基本理论,通过史论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统一,让历史鲜活,让理论丰满。
(4)“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教材内容体现的是共性的知识、共性的资料、共性的目的要求,不同类型的院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均有其个性,本章教学注重将“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为统编教材注入个性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方针政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关于建设和谐文化;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互动法;多媒体【教学时数】2课时【课堂教学设计】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二)发展教育和科学(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教学内容】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文化的前进方向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文化的前进方向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强调建设无产阶级思想为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文学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剔除其封建的糟粕等思想,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胡锦涛: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整体。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
”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的有机结合和相互协调,才能构成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三方面的有机统一和结合,就是我们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综合标志,它主要由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科技、教育、文化等因素构成。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
讲综合国力,不能只讲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外交力,还要讲文化力。
文化力的实质是文化对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最终表现为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文化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理论指导力、理想凝聚力、道德教化力、舆论导向力、科技创造力、法纪整合力、艺术熏陶力。
“理论指导力”是指科学的理论所揭示的事物发展规律对人们思想的指导作用。
“理想凝聚力”,是指由科学理论所昭示的奋斗目标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巨大鼓舞和凝聚作用。
“道德教化力”是指高尚的道德风尚对人的言行的正确规范、对人际关系的融通协调、对社会风气的净化。
对各行各业工作的促进作用。
“舆论导向力”是指新闻事业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社会的神经系统,对社会生活所具有的强大而敏感的导向作用。
“科技创造力”是指科学技术创新发明的能力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能力。
“法纪整合力”是指法制纪律作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规范,与道德互为补充,对人们的社会行为的有力匡正。
“艺术熏陶力”是指各类艺术通过体现在作品中的思想性、艺术性、形象性和典型性,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对人的精神境界的潜移默化,并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上几个方面,分别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经济政治又反用于经济政治,它们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汇聚成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巨大作用的“文化力”。
这种文化力毫无疑问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党把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顺应时代潮流做出的一个重要判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
文化建设能够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准则,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帮助人们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激发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发扬革命精神,调动他们的革命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的热情和干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
邓小平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邓小平指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许多产品,往往不要几年的时间就有新一代的产品来代替。
因此,“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的智力资源。
先进的教育科学和文化给人以知识,成为一种智能的力量,会大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同时,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各级领导干部从事现代化建设的管理能力,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党把发展教育和科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这是因为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愈来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实践证明,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没有发达的教育和科学的管理,没有大批的知识化人才的脱颖而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无从谈起。
邓小平认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智力文化水平的高低,集中反映着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总体水平。
其发达程度同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并常常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智力水平的提高。
而人的智力水平的提高,又要受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制约,受到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影响。
社会主义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必须要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必须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思想上保证了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
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
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人们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文明的过程中,必须有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以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果不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听任封建主义思想的侵蚀,放任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泛滥,人们就会陷入思想混乱和精神危机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脱离正确的轨道。
邓小平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
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获得了重大发展,但是,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改革开放的形势不相适应,对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还存在着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相容的。
究其产生的原因,客观上是由于在改革开放和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中出现的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的渗透与侵蚀;同时,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与陋习也会沉渣泛起。
市场经济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其消极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可能模糊、减弱和动摇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助长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和拜金主义,诱发追名逐利、投机钻营等不正之风。
从主观方面来看,由于我们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缺乏应有的重视,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机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一度出现比较严重的滑坡,一些人失去了理想和精神支柱,个人主义恶性膨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乘机腐蚀了部分意志薄弱者。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指导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原则: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总体部署时,明确突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
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