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合集下载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鉴赏技巧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鉴赏技巧

我少小时就没有养成随俗的性格,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偶
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笼中鸟常依恋往日 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 朴性归耕田园。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远处的邻村舍依 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 有雄鸡不停啼唤。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大自然。
诗歌鉴赏 之山水田园诗
概念解说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 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田园诗,是指歌咏农家田园生活的 诗歌。
发展概况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 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时山水田园诗派 形成并进入了繁荣时期。
盛唐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
•盛唐时期社会安定,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 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 •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 和佛家的净心明性的思想,为诗歌提供了审美追求的基 础。 •文人的隐逸情怀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 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
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和大自然相融相契的自
情感五: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一命:最低等的官职。宦情: 做官的志趣、意愿。阑:尽,残。自怜:自伤;自我怜惜。
如高、低、俯、仰、远、近的变化。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三、远眺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四、近观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山水田园诗(5篇)

山水田园诗(5篇)

山水田园诗(5篇)山水田园诗(5篇)山水田园诗范文第1篇鉴赏山水田园诗时,笔者认为,要留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把握。

一、意象――把握诗中意象的特征和寓意1、山水田园诗中常见的植物类意象及其寓意绿树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杨柳(垂柳、柳枝、柳)表怨别、伤感、怀远等情思。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江枫游子思乡、羁旅之思。

枫叶愁思、悲凉。

青苔田园之景、寂寥之情、沧桑之变。

柳绿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

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桂花表现一种安静、清远的情境。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荷高洁、雅致、安静等。

残荷衰败、对逝去光阴的叹惋,生活环境破败。

杏花梦幻抱负、热闹奔放、春残留恋、追求爱情。

桃花明净喜悦、清爽明朗。

海棠表现对美妙景物的珍惜。

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竹常寄予仆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稻香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舒适与清幽。

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山水田园诗中常见的动物类意象及其寓意。

白鸥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舒适的生活。

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白鹭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静谧清幽的环境。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黄鹂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

曾几《山衢道中》: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蛙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闲适心情。

赵师秀《约客》:黄梅季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

3、其它常见意象及其寓意。

空山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

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春山渲染清寂的环境。

于良史《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明月常以明月渲染一种清幽的环境。

王维的《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第一章: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及特点1.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解释山水田园诗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涵。

强调山水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2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分析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如描绘自然景观、表达诗人情感等。

通过具体诗例,让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典型表现形式。

第二章:山水田园诗的起源与发展2.1 山水田园诗的起源追溯山水田园诗的起源,介绍早期的山水田园诗作。

讨论山水田园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学原因。

2.2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介绍山水田园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和发展趋势。

分析不期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第三章:山水田园诗的题材与主题3.1 山水田园诗的题材探讨山水田园诗常见的题材,如山水描写、田园生活等。

通过诗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题材的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3.2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分析山水田园诗常见的主题,如归隐思想、自然崇拜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山水田园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四章:山水田园诗的文学技巧与表达手法4.1 山水田园诗的文学技巧介绍山水田园诗中常用的文学技巧,如比喻、象征等。

通过具体诗例,让学生了解文学技巧在山水田园诗中的运用。

4.2 山水田园诗的表达手法分析山水田园诗中的表达手法,如描写、抒情等。

引导学生通过诗例感受山水田园诗中的艺术表现力。

第五章: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与实践5.1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介绍鉴赏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方法,如了解诗人生平、分析诗歌结构等。

强调鉴赏山水田园诗需要关注的意象、情感和审美。

5.2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实践提供一些山水田园诗的作品,让学生进行实际鉴赏练习。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山水田园诗的欣赏和理解。

第六章:唐代山水田园诗代表诗人及作品6.1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介绍王维的生平及其在山水田园诗领域的地位。

分析王维的代表作品,如《山居秋暝》、《鸟鸣涧》等,感受其诗中的意境。

6.2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探讨孟浩然在山水田园诗中的贡献和特点。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 (课件35张)优秀课件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 (课件35张)优秀课件

初唐王绩在雕琢浮艳的六朝余风之外独树一帜, 朴素、清新的田园诗成为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
至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继承 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的传统并融会了两家的特 点,从而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并达到文学史上的颠峰 状态。 (二)“山水田园诗”在唐代兴盛的原因 1、富庶的社会经济为士人提供了优裕的生活条件,形成 了山庄别墅化的生活环境,优游泉林、流连山水成为社 会风尚,这是山水田园诗派形成的重要的社会因素。 2、既追求功名理想,又保持独立人格与超脱精神,盛唐 人通达的出世原则与人生观念,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极度 繁盛的重要的心理根源。
意象: 汉江
浩荡
青山
朦胧
波澜
汹涌
风日

意境:汉水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山色朦胧,风景优美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王维
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暝:日落,天色将晚。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 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 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热爱山水,倾心自然;
如李白《望庐山瀑布》
2.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3.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如杜甫《江村》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 如苏轼《题西林壁》

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 的平静的。
答案: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 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 水面的平静。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 行赏析。
答: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 "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 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 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 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 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 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 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 绕“归”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答:围绕“归”字描绘了三幅画面:④夕阳斜 照村落,牛羊归巷;②柴门外,野老拄者拐杖等候 牧童;③农夫们下地归来,亲切絮语。(1点1分, 意思对即可)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和 归隐田园的愿望。(3分)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唐.王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注]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
徙倚:徘徊义。 ③采薇:此处用古代隐士 伯夷、叔齐的典故。武王平定了商纣,伯 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 食。
(二)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诗人们通过对山水风光、田园生活的 描写,来表达尘世官场的污浊、对现实的 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自由的追 求和对宁静、平和、隐逸生活的渴望,抒 发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讲解

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讲解

1、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
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
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
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三 )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
初唐王绩在雕琢浮艳的六朝余风之外独树一帜,朴素、清 新的田园诗成为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
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 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这类诗以描写自 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 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 法。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二)
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 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
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歌咏田园风光 与农家生活,在诗歌中开辟了一块艺术新天地,宣告了田 园诗的诞生。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 诗歌 。
东晋的谢灵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优游于山水之间,成 为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从此确立了山水诗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
城中十万户,此地三两家。
1、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对春天的 热爱。
2、划线诗句运用“出”“斜”两词有什么妙处?联系诗 歌内容作简析。
“出”写出了鱼儿在水面跳跃的情状;“斜”写轻风中燕 子轻盈飞行的姿态。两个词写出鱼儿燕子的活跃轻快,自 由自在,表现万物的生机。
【课堂反馈】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 道人、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反衬)。
链接 《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
教材 一)》(陶渊明)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眼。
溪水、山石、松林、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 意象
歌等。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
情感 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③憎恶黑暗,向往恬淡静 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之情。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高考语文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 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 诗派,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盛唐是我国山水田园 诗的繁荣时期。
选项
突出特点
(1)比喻、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
仰的变化与空间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
技法 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以乐景写哀情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此诗为访友人陆羽不遇之作, 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
前半部分通过对陆羽幽僻高雅 的隐居之地景物的描写,表现了 他的高洁不俗;
后半部分通过西邻对陆羽行踪 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羽的潇洒 疏放。
练习1
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汉江临泛
这首诗表达了
王维 对美好山河的热爱,对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田园生活的热爱。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寄情山水 赞美山河 热爱自然
温故而知新3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结
1、寄情山水 赞美山河 热爱自然

水 2、隐居之乐

园 诗
3、对官场的厌恶
4、对现实的不满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练习1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
王维
清泉石上流。 这首诗,动静结合,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达了诗人对幽静的秋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晚景的喜爱之情,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温故而知新2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画面描写注意到近与远、高与低、声与色、
动与静的搭配,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 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 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
写思亲,从侧面设想对方如何思念自己, 表现自己的思念之情,曲折有致。
6、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 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 城》)
把对金陵城的昔胜今衰的感慨寄托在“曾经 照古人”的“旧时月”之上,用拟人化的月来 见证古今的变迁,人世的沧桑。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的?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幽居初夏
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 吴万里船”),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 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 手法的运用。
补充:什么是“虚实”中的“虚”
诗歌鉴赏中,虚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 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 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 为虚。 简单地讲,虚主要有以下三类(联想想象)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 留别》 2、已逝之景(之境);《虞美人》 3、设想的未来之境。《雨霖铃》
三、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
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 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 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 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 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 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 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主要诗人: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六首意境超美的山水田园诗鉴赏

六首意境超美的山水田园诗鉴赏

六首意境超美的山水田园诗鉴赏一、了解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流派,描绘了山水自然景观和田园乡村生活,以唤起读者对自然景观之美和人间淳朴之情。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中,山水田园成为一种崇高的境界,诗人们通过写景、赞美和描绘情感等手法,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理想生活的向往。

二、诗人李白及其山水田园诗1. 李白简介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山水田园诗以奔放豪迈、不拘一格著称,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2. 《望庐山瀑布》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中通过婉转流畅的句子和极富韵律的读音,将庐山的壮丽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诗人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形容广阔的山河景色,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山水的磅礴之音。

最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对追求不断上进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三、诗人杜甫及其山水田园诗1. 杜甫简介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咏史抒怀、表达民生疾苦著称。

他的山水田园诗也充满了思想性和抒情性。

2.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和个人遭遇的无限感慨。

通过大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心情与之相融合,使整首诗更富有情感。

四、诗人苏轼及其山水田园诗1. 苏轼简介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

他的山水田园诗以豪放的笔墨、清新的意境而闻名。

2.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这首诗通过描写狩猎场面,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和猎人们的英勇。

同时,诗人故意使用了质朴的语言和活跃的行文方式,使诗歌充满了活力,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五、诗人王安石及其山水田园诗1. 王安石简介王安石是北宋中期时的重要政治家和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以描写田园生活、讴歌劳动人民著称。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隐逸诗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隐逸诗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隐逸诗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隐逸诗一、明确概念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常出现的景物有: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①常出现的景物: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②常出现的人物: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③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3.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意象:静谧山林,悠闲田野,田园牧歌生活 特征:恬静优雅、清新明丽、悠闲恬静、宁 静闲适 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3、怀才不遇,厌弃官场黑暗,抒发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4、 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 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5、表明对恬淡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
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相生、衬托、对 比 2、描写方式:白描、高低、远近、明暗、俯仰、 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 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化 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3、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4、修辞:比喻、拟人 语言特点 —— 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理想?
诗人通过山雨初霁、月下青松、淙淙清泉、翠 竹成林、水中碧莲等意象塑造出一种秋天傍晚空山 幽美恬静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 场的厌恶,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也可以说 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和理想境界的烘托。
菩萨蛮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 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 声。 首句中“闲”字统率全词。这首词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词 人之“闲”的?
1、通篇围绕“闲”展开,通过居住环境、穿着 服饰、日常生活等方面描写了词人的闲居生活。 2、临水的数间茅屋是闲,垂杨下轻衫短帽的形 象是闲,黄鹂三两声中醒来晚的午醉生活是闲。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山水田园诗( Nhomakorabea景抒情类)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 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 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 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 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 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 联往往对仗工整。

古典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古典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 2、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那一个字,请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那一个字, 简要分析。 简要分析。 答案:分别是“ 诗人用这两个字, 答案:分别是“明”和“出”。诗人用这两个字,充分显 现出雨后“新晴” 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现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 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 白光”波光粼粼, 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光”波光粼粼,比平时 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 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 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 3、尾联描写了一幅什麼样的图像?这样写有什麼好处?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麼样的图像?这样写有什麼好处? •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 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再次突出表现了“新晴” 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①再次突出表现了“新晴” 这个诗题,因为“新晴” 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 这个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 南亩”的景象。 南亩”的景象。②给前面所描绘的一副静态画面平添无限 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 4、答案: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 苦之情和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野望( 野望(唐)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 • • • • •
五柳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 五柳前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主题: 主题:诗中借描绘深秋辋川山水田园的恬 静风光,通过寒山、秋水、柴门、暮蝉、 静风光,通过寒山、秋水、柴门、暮蝉、 落日、孤烟等田野乡村景物的描写, 落日、孤烟等田野乡村景物的描写,细致 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和裴迪两个幽居山林、 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和裴迪两个幽居山林、 诗酒自娱的隐者形象, 诗酒自娱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的田园 之乐、闲适心情和归隐之情。 之乐、闲适心情和归隐之情。

诗歌鉴赏 “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 “山水田园诗”
A. 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 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鱼。
B. 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 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 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 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 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 “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 己没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 B.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 云”等意象,交待了诗人生活的山林田园环境。 C.诗歌符合律诗对对仗的要求,颈联中“草间”对 “山里”,“蛩响”对“蝉声”。整齐匀称,节奏鲜明, 富于音乐美。 D.颈联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 寒蝉声悲,照应题目,写出了早秋山中的安静空寂,给 人一种萧索落寞的感受。 E.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如反 语,用典,以动衬静,渲染,比喻等。
【山水田园诗的分类】 主要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两大类。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 描写对象的诗歌,谢灵运乃是开山水诗一派 的巨匠。 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 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 为题材。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鼻祖。 唐代田园诗、山水诗两种风格汇流,形成了 山水田园诗派,主要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 然。
【山水田园诗的产生原因】 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或厌恶官场的争名 夺利、互相倾轧,渴望远离世俗社会,追 求自由闲适的心境,从而把这种理想寄托 于美丽的大自然或淳朴的田园风光。 二是诗人出于对山河的热爱,赞美大自然 雄奇秀丽,表达向往美好生活的激情或抒 发豪迈的情怀。
【合作探究——提炼情感主旨】

2022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之山水田园诗鉴赏

2022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之山水田园诗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一、何为山水田园诗?1.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2.开山鼻祖:谢灵运(山水诗鼻祖)、陶渊明(田园诗鼻祖)唐代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3.发展概况:源于老庄哲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

影响追随者韦应物、柳宗元。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画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1、炊烟、桑麻、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2、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物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三、常表达的情感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课件

师生互动
使之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 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体系整合
如何鉴赏山水田园诗
1.把握意象,体会意境。 2.知人论世,理解情感。 3.把握技巧,分析手法。 4.品味语言,感受特色。
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1.热爱山水,倾心自然,向往自由 2.对官场仕途的厌倦 3.对归隐生活、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5.寄托寂寞、感伤的人生感慨或羁旅愁思 6.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7.禅意的寄托,寄寓孤高、幽独得情怀。


1.把握意象,体会意境。


2.知人论世,理解情感。
山 水
3.把握技巧,分析手法。
田 园
4.品味语言,感受特色。

意象:
意境:
01
02
客观物象经过创作者独特的 情感活动而创造的艺术形象。
诗人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互
融合,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
03 常 见 的 意 象 :
04 常 见 的 意 境 :
答案: 6.A 7.①对宁静优美的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秋菊有佳色“写出秋 菊粲然独放的傲霜之色,“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写出日落之 时,群动止息,归鸟啼鸣的景象,营造了宁静清幽的意境,表达 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②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与对归隐生活的 向往。一二联中“掇其英”“泛此忘忧物”写作者采秋菊泡酒,借酒 忘忧,“远我遗世情”表明作者遗弃世俗的情怀更加高远,表达了 对出世的厌倦与对归隐的向往。

古诗题材鉴赏:山水田园诗

古诗题材鉴赏:山水田园诗

※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①观察角度俯仰远近高低的变化与顺序;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三、四句远眺、近观。
※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②光、影、色,绘形、绘色的渲染,视觉、 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 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常用的抒情方法: 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②乐景写哀情。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意境清新艳丽,以乐景写哀情,更 见其哀,反衬诗人思乡之情的浓厚。
※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2、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复、反问等。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①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②涵虚、 太清均指天空。③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 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干变淤,成为平地,只剩洞 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
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 表达了诗人一心求仕的迫切心情; • 希望有人引荐的期盼。
※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④衬托(正衬、反衬:乐景写乐情、乐 景衬哀情)
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意境凄清萧疏孤寂,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反衬:乐景衬哀情
※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⑤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 登鹳雀楼·王之涣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王鸟 维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⑴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 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 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⑵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 了裴迪的狂士之态。
2、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 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 情。
一、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一)
历史渊源 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 景物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 以描写,而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 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 《观沧海》,描绘了山、海、秋色壮美景象。但这时期 山水田园并没有成为诗歌专门描写的题材之一,而是局 限于个别的片段与篇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 时期。
⑶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体现的思想情趣: 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3)如何体现的: 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 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野鸭子 在水中游累了,正在岸边打着盹,悠闲自在;岸 边有一株年纪很老的树,冬天光秃秃的,衰老、 丑陋,这时为春气所动,竟绽开朵朵鲜花,显示 出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很愿意过一种闲适优雅, 自由自在的生活,像鸭子那样;可那株老树更像 自己。这两句诗看似写景,其实在强烈的对比中 表现了作者激动澎湃、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绪。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或 表达自己从容闲适、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社日》(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村居》(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 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 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1、霁 夜 孔平仲 【课外练习】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已何处? 淡月笼云犹未醒。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心境?①这首诗描写了秋月、秋声、秋叶和 秋萤等景物,②写出了秋夜雨霁的清静景色,③表现了 诗人爽快(答“闲静”、“愉悦”也可)的心情。 (2)这首诗运用了衬托对比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①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描写秋夜的景色,能很好地表现出诗 人的清秋愉悦的情怀。②诉之视觉的月色和诉之听觉的 戍墙之铃的清泠之声相映衬,使人更加感到清寂(答 “秋声坠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相互映衬, 引起诗人的清秋逸兴”也可);③之前的狂风暴雨和眼 前的清寂的霁夜,构成鲜明的对比,加强了雨过天清的 切身感受。
3、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答:闲适恬静的心境。
4、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画面意境——恬淡宁谧,清新淡雅,明丽绚烂,雄浑壮丽, 清冷空寂等等。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常见意象与意境】 1.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 鸡、犬、禽雀、眠蚕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 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 云、禅房、古寺、暮钟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 道人、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 的情怀)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山水田园诗鉴赏
【高考链接】 1、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问题: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案示例: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 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 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 怀。
【注】义公:指诗中提到的唐代高僧。习禅寂:习惯于禅 房的寂静。空翠:树木的阴影。莲花:指《莲花经》。
(1)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山谷秀美、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阴凉、自 然幽雅。 (2)这首诗的语言特征怎样? 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谈秀丽。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 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 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 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 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②作 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 情。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 仕之意。 5、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三 )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 初唐王绩在雕琢浮艳的六朝余风之外独树一帜,朴素、清 新的田园诗成为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 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 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这类诗以描写自 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 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 法。
6、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 树著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 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 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 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 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歌颂劳动生活,以 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四、常见手法
比喻、拟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 白描、 工笔细描、 结合动静、 虚实结合 、渲染烘托、写景有层 次感(远近、高低)、正侧结合、绘声绘色、描写景物的 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
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画面活了起来。
2、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 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 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主要表达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对 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新晴野望 王维 【课堂反馈】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 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 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 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 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这样 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
五、【师生共研】 酬张少府 王维 1、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 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 远含义是什么? 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 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2、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 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杨州。 注:唐开成二年,诗人探弟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后因歇假 逾期而离职 。 (1)本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孤寂凄凉、黯然神伤 (2)简要分析本诗首联和尾联所表现的景象和使用的手 法。 首联通过秋雨后嘶哑凄咽的蝉声和秋风中摇曳的松枝 桂树透露出萧瑟秋意,以“蝉噪”反衬寺院的幽静,以秋 雨秋风烘托寺院的冷寂。 尾联写秋风传来扬州的繁华市井中歌舞喧闹之声,反 衬诗人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于写景之中暗 含着诗人的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