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3讲 重力地貌
重力地貌优质获奖课件
二、倒塌及崩积物
2、形成条件 形成倒塌旳基本条件主要有地形、地质和气候
条件等。地形条件涉及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坡度 对倒塌旳影响最明显,一般说来,由涣散碎屑构成 旳坡地,当坡度超出它旳休止角时则可出现倒塌。 由坚硬岩石构成旳坡地,坡度一般要在50°~-60° 以上时才干出现倒塌。倒塌发生旳最佳地形坡度是 45°— 60°之间。
美国尼亚加拉瀑布
冲沟
二、临时性流水地貌
4、泥石流
在斜坡或沟 谷中旳碎屑物质 被水浸润后,形 成饱含泥沙旳固 相、液相旳迅速 流体,称为泥石 流。
(1)、泥石流旳地貌分区
• 侵蚀区 • 流通区 • 堆积区
(2)、泥石流形成条件
• 涣散碎屑物质 • 水源条件 • 陡峻旳地形 • 人为活动
第四节 河流地貌
河漫滩河谷
3、成形河谷 当河漫滩河谷因侵蚀基准面下降而河流重
新下切时,原河漫滩就转化为阶地,尔后河流 又在新旳基准面上开辟新旳谷地。这种具有阶 地旳河谷称为成形河谷。它表白经历了较长时 间旳发展过程。
成形河谷
按河谷发育旳一般规律是上游多成深窄旳 峡谷,中下游多是宽阔旳河漫滩河谷和成形河 谷,下游以河漫滩河谷为主。
பைடு நூலகம்
1、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旳影响 河床纵剖面旳巨大起伏首先与地质构造有关,在大地
构造上升区和下降区,地形高差甚大,往往造成纵剖面上 大规模旳阶梯,如长江由发源地至金沙江段为新构造强烈 上升区,河流运营于青藏高原和丛山峻岭之中,造成深切 旳峡谷,河床纵剖面急陡。当流入相对下降旳四川盆地后, 纵比降明显减小,发育了经典旳河曲。随之又横贯过著名 旳三峡,这又是新构造运动明显旳穹窿抬升区,河床纵比 降亦明显增长。流出三峡后,进入了近代下沉旳江汉平原, 河床蜿蜒波折,纵比降又明显减小。
第三章第一节重力坡地地貌
• 地貌形态
滑坡前兆
• 坡前缘处泉水复活或泉水突然干涸 • 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放射状裂缝 • 前缘土体隆起(滑坡鼓丘) • 有岩石、岩层挤压、拉裂的音响 • 滑坡体四周有小型崩塌、松弛现象 • 滑坡体后缘冒热气 • 动物惊恐异常(老鼠乱窜、多蚂蚁、爬虫,猪、
• 错落的形成因素
地质环境:一般在断层、节理或片理十分发育的岩 石分布区,特别是有两组断层或节理构 造线相交的陡坡处,最容易发生错落.
地貌条件:坡度大于35°-40°,在河流峡谷段、海 蚀崖、湖蚀崖等陡岸,常出现错落地貌.
流水侵蚀:河流的侧蚀常使坡脚受到破坏,引起错落. 其它诱因:地震和人工爆破的震动;人为开挖路堑等
15°-35°陡坡、大于35°极陡坡.)
坡形:指坡地“面片”的起伏特征。 平坡 凸坡 凹坡 凸凹坡 坡向:指坡地“面片”的朝向。据接受太阳辐射的强 度分: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 坡长:指近似坡度、坡向、坡形的“面片”的斜线长 度或者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即有斜坡长度和投影 长度的不同概念,可分为:长坡>500m;中长坡50500m;短坡<50m
松散层蠕动
斜坡上的松散碎屑或 表层土粒,由于冷热、干 湿变化而引起体积胀缩, 并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 发生极其缓慢移动的现象, 称为松散层蠕动或岩屑蠕 动。
➢ 发生松散层蠕动的基本因 素:
• 较强有力的温差变化和干 湿变化(气候条件);
• 一定的黏土含量和地面坡 度(土壤和地形条件)
送撒层蠕动坡的特点是表面相当平坦,呈 微波状或小阶梯状,这是其微地貌特征。
顺坡向下的重力的分力(下滑力) 对促成坡面上的物质移动,起着决 定性作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一)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一)黄土地貌loess landform发育在黄土地层中的地形。
黄土是第四纪陆相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占陆地面积的1/10。
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①沟谷纵横、地面破碎。
中国黄土高原沟谷密度达3000~5000米/平方千米,最大10000米/平方千米。
沟谷下切深度为50~100米。
沟谷面积占流域面积的30%~50%,有的达60%以上。
地面坡度>15°的约占黄土面积的60%~70%,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二) 重力地貌gravitational landform坡地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为块体形式,故又将这种移动称为块体运动。
按运动方式分为:崩落、滑动、蠕动3类。
形成的重力地貌类型有:①崩塌,又可分为山崩、塌岸和散落而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崩塌地貌。
②滑坡。
③蠕动土屑。
④土溜,又分为冻融土溜、热带土溜。
有时也将山地沟谷中的泥石流列入重力地貌。
实际上,它是重力地貌与流水地貌之间的过渡性地貌类型。
地表风化松动的岩块和碎屑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块体运动过程而产生的各种地貌现象的总称。
其过程分两类,一是突发性过程,时常造成灾害;一是非灾变性缓慢过程。
产生的地貌现象是:上部山坡物质不断被迁移,使山坡逐渐后退;山麓就近接受缺乏分选的碎屑堆积,减缓坡度;整体山坡形态随二者而不断变化。
重力地貌类型分为侵蚀类型和堆积类型,前者以陡崖为主;后者主要有倒石堆、石流坡(岩屑坡)、滑坡台阶、滑坡鼓丘、泥石流扇、泥流阶地和石冰川等。
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指各种风化作用生成松散的风化层和岩石风化裂隙,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与产状,地形形态,水活动浸润作用降低岩土强度与休止角,侵蚀、潜蚀与溶蚀作用产生临空面而增加岩土剪力、震动等。
它们随各地自然条件变化而不同,故重力地貌有一定的区域性。
第三章 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
滑动阶段变形示意图 27 (a)蠕动积压阶段变形;(b)滑动阶段变形
滑坡的分类
从组成滑坡岩性、滑动面类型、滑坡厚度、滑坡 成因和滑坡年代等方面划分,以便于认识和合理有效 防治滑坡。 常见滑坡分类方案原则表
滑动与岩体构 滑坡物质组成 滑坡厚度 造面关系 (或深度) 同类滑坡 顺层滑坡 切层滑坡 松散层滑坡 黄土滑坡 粘土滑坡 岩石滑坡 浅层滑坡 中层滑坡 深层滑坡 滑坡形成年代 滑坡发生原因
33
泥石流地貌
上游:侵蚀强度大,溯源侵蚀达数百米, 下切深度百米左右,拓宽河谷数十 ~百米以上 中游:下切为主,形成峡谷地形 下游:堆积为主,呈长条形的砾石垄岗, 与泥石流流向平行排列,前缘呈舌 状,堆积物无分选、无层理、大小 混杂
34
泥石流的防治
以生物措施为主:防林护林 以工程措施为辅:蓄水工程 拦沙坝工程 排导沟工程 停淤场工程
崩塌的特征:
速度快(一般为5—200m/s); 规模差异大(小于1m3—108m3)
崩塌地貌: 崩塌在陡坡上形成的围椅状的剥蚀地 貌; 坡下为堆积地貌,崩塌下落的大量石 块、碎屑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 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 倒石堆的形态规模不等。结构松散、 杂乱、多孔隙、大小混杂无层理。
第三章 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
1
2
3
一、定义和分类 块体运动(重力作用):斜坡上 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岩层,在重力和流 水作用下沿斜坡往下运动、发生位移的 过程。块体运动是引起斜坡不稳定的主 要原因。 重力地貌:由块体运动产生的地貌。
4
重力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1、坡地物质风化阶段,形成大量裂 隙和碎屑; 2、块体受重力和流水的作用。
30
泥石流及其地貌
3 第三章 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及重力地貌
• 地貌:泥流阶地、泥流阶地群、融冻泥流阶 地 • 堆积物:泥土与碎石混杂,无分选和层理。
滑坡泥石流阻塞河流
1、流动作用及其地貌
• (2)蠕动 • 土层蠕动—斜坡上的表层岩屑,受温差 或冻胀影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顺坡缓 慢移动的现象。(土爬)
(1)滑坡的地貌特征
• (2)滑坡要素(图)
• A、滑坡体:滑动的岩土体。树木成“醉汉 林”(照片) • B、滑动面(带):滑坡体移动所经过的面 (照片)。
• 岩质滑动面上可见擦痕及磨光面
• C、滑床: 滑动面之下,支持滑体而本身未 经移动的斜坡组成部分。 • 其他要素(图)
滑 坡 体 滑 动 面 滑 床
一、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 (2)风化作用的类型
• 依据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不同,以及风 化方式的差异,通常把风化作用分为物 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 作用。
一、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主要由气温、大气、水 等因素引起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 破碎的过程。 • 主要的方式有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 的结晶与潮解
同类土滑坡 顺层滑坡 切层滑坡
浅层滑坡( 厚仅数米) 中层滑坡( 厚 数 米 至 20m) 深层滑坡( 厚 大 于 20m )
正在发展中 滑坡 新滑坡 老滑坡 古滑坡
冲刷滑坡 超载滑坡 饱水滑坡 震动滑坡 潜水滑坡 采空滑坡 人工切割滑 坡
牵引式滑坡 推动式滑坡
(4)古滑坡的识别
• ①滑坡壁遗迹 • ②反坡台阶、池沼或湿地
(2)撒落
• 撒落:斜坡(30~50度)上的风化碎石 在重力作用下,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的 现象。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之重力地貌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之重力地貌高中地理必修之重力地貌,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坡地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身重力的促进作用下,出现加速度所构成的地表形态。
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为块体形式,故又将这种移动称作块体运动。
按运动方式分成:崩塌、滑动、血液循环3类。
构成的重力地貌类型存有:①崩落,又可以分成山崩、垮塌岸和堆放而构成的相同形式的崩落地貌。
②滑坡。
③血液循环土屑。
④土溜,又分成冻融土溜、热带土溜。
有时也将山地沟谷中的泥石流列为重力地貌。
实际上,它就是重力地貌与流水地貌之间的过渡性地貌类型。
地表风化松动的岩块和碎屑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块体运动过程而产生的各种地貌现象的总称。
其过程分两类,一是突发性过程,时常造成灾害;一是非灾变性缓慢过程。
产生的地貌现象是:上部山坡物质不断被迁移,使山坡逐渐后退;山麓就近接受缺乏分选的碎屑堆积,减缓坡度;整体山坡形态随二者而不断变化。
重力地貌类型分为侵蚀类型和堆积类型,前者以陡崖为主;后者主要有倒石堆、石流坡(岩屑坡)、滑坡台阶、滑坡鼓丘、泥石流扇、泥流阶地和石冰川等。
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指各种风化作用生成松散的风化层和岩石风化裂隙,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与产状,地形形态,水活动浸润作用降低岩土强度与休止角,侵蚀、潜蚀与溶蚀作用产生临空面而增加岩土剪力、震动等。
它们随各地自然条件变化而不同,故重力地貌有一定的区域性。
人为因素指各种经济活动破坏斜坡自然稳定态。
重力地貌普遍存在,甚至存在于海底。
因其具有一定的环境效应,包括突发性灾害地貌过程和地表沙石化,故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重力地貌的发生存在变形时间效应,故具有可预测性。
中国成功地预报了1985年6月12日湖北秭归新滩大滑坡。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课程之重力地貌,期望同学们写作后会对自己有所协助,预祝大家写作开心。
第03章 风化和重力地貌
Boston, Massachusetts
大理岩墓 碑风化严 重,字迹 模糊不清 (Boston, Massachu setts.)
三、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一)地质因素
3.岩石的构造和产状
均匀块状构造的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强,斑杂构造、条带 状构造、片状构造的岩石受温度影响易于沿结合面裂开,易 于风化。 水平产状的岩石不利于水循环,倾斜岩层有利于水循环, 易风化。
三、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一)地质因素 4.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稳定的地区有利于风化的进行, 构造运动剧烈的地区有利于剥蚀-堆积的进行, 构造变动时形成的构造有利于风化:背斜核部、断裂构 造发育的地方
三、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二)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季节变化和生物发展,它们 是影响风化作用的类型和强度。
六、风化壳(残积物)类型
1.岩屑型风化壳 2.硅铝-碳酸盐(或硫酸盐)型风化壳 3.硅铝粘土型风化壳 4.砖红土风化壳
不同气候-植被带风化强度的变化
及
脱
第二节 土壤与古土壤
一 、土壤: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的能生长 植物的疏松表层。
1.土壤结构
O层(有机质层)
A层(腐殖质层)
1、气候
控制岩石化学风化作用最普遍最主要的因素
地区 高山寒带、苔原冻土地区 温带草原气候带 风化壳发育程度 微弱 硅铝—碳酸盐壳
温带森林气候带(中国东北, 硅铝粘土型 江浙湘鄂等)
热带亚热带湿热区
铁铝型、砖红壤型
残积物形成的影响因素:
2、地貌
(1)地面起伏较大、新构造运动较强烈的山 区:剥蚀作用较强,残积物易被蚀去,不 利风化壳发育,主要残留一些风化碎屑。 (2)低洼处:是风化碎屑物不断堆积的场所, 也不利风化壳的形成和保存。 (3)准平原、分水岭鞍部及较平坦地区: 剥蚀不强,地壳又长期稳定,有可能发育 巨厚的残积型风化壳。
重力地貌与堆积物.pptx
第63页/共88页
(6)滑坡的特征(野外鉴别标志)
• A. 地貌标志 滑坡后壁
滑坡台阶
滑坡舌
滑坡洼 地
• 滑坡后壁:滑坡滑动后,滑坡体上方形成的椅状地 形。
• 滑坡台阶:滑坡体下滑后,在斜坡上形成的台阶。
(6)滑坡的特征(野外鉴别标志)
• C. 建筑物标志 • 滑坡体上建筑物有开裂、倾斜、下座等受破坏现
象,则该滑坡活动迹象明显,不稳定。
第66页/共88页
3、滑坡(Slide)
(7)滑坡的防治
• “防”的两种含义:预报、躲避 • 例子:1985.6.12三峡新滩超大型滑坡 成功预报。3000万方,1371人安全疏 散。
第37页/共88页
第38页/共88页
渔泉河大桥滑坡
第39页/共88页
榔坪镇上堡滑坡
第40页/共88页
渔泉河大桥古滑坡的滑动面和造 成的河道堵塞
第41页/共88页
第42页/共88页
第43页/共88页
滑坡体上的醉汉树及 滑坡造成的公路弯曲和路面变形
第44页/共88页
滑坡体上典型的马刀树
第45页/共88页
第71页/共88页
第72页/共88页
4、斜坡片流作用地貌及堆积物
(1)地貌
• 剥蚀地貌:细沟(犁沟)。 • 堆积地貌:
• 坡积裙(裾):是坡积物围绕山坡下部形 成的裙边状堆积地形。
• 其宽度在山坡较陡处窄,缓坡地带则较宽。 在平缓丘陵区坡积裙规模较大。要注意从 坡面坡度、沉积成因等方面等把坡积裙与 倒石锥区别开来。
B、地质构造 断裂、褶皱、构造节理(照片)
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2
始降雨,27日夜最大降雨强度达114mm/h,随后立即发 生泥石流。 快速冰雪融化与气温有密切关系,快速冰雪融化是 现代冰川和季节积雪地区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来源,西 藏地区的高山积雪,每当夏季气温骤增,冰川和积雪 大量消融,冰层年最大消融深度可达3 m,常引起泥石 流的暴发。
θ
W
下滑力大 临界稳定 下滑力小
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
2.斜坡快体运动类型 块体运动的主要形式:
坡面上的松散土粒和岩屑的移动 坡地表层一定软弱面上的土体、岩体的移动 根据运动性质和物质可分为:
崩落滑落 ຫໍສະໝຸດ 动FallSlide Flow
蠕动
Creep
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
崩塌陡坎Scar :崩塌在徒坡上形成的剥蚀地貌 (新的基 岩陡坡壁) 倒石堆Talus :坡下为崩塌堆积地貌倒石堆。
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
倒石堆特征:
坡面坡度一般较大,取决于碎屑物质的颗粒大小和休止角。 倒石堆的组成物质岩性继承坡地岩性。 组成物质一般分选性极差,层序不明显,但因重力分选作用, 堆顶物质较细,底部边缘物质较粗。
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
(块体运动)
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
基本概念:
坡地:坡度大于2度的地面 块体:斜坡上的岩体和松散土体 块体运动: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向下运动的过程 坡地重力地貌:块体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
类型:
坡地的分类依据 形态,成因,结构,稳定性 块体运动类型 崩落、滑落、流动和蠕动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 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 位。坡度10~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 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第三章 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
第三章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一、定义和分类山坡稳定性,是工程地质的重大问题。
促使山坡变化的地质作用种类繁多,重力堆积造成山坡的剥蚀作用是其中之一。
这类剥蚀作用,按其运动方式,可分为崩塌作用、撒落作用,滑坡作用及泥流作用等。
山坡在上述作用的影响下,将不断受到改造,并形成相关的堆积物和堆积地貌。
这些堆积物统称为重力堆积物。
重力作用:位于斜坡上部被裂隙分割的岩层或松散堆积物,在普遍存在的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运动的过程,叫重力作用或块体运动。
根据运动特点分为4个类型:崩塌作用:快速的、突然的坠落;潜移(蠕动)作用:长期缓慢的运动,无滑动面,有滑移带;滑动作用:先缓慢、后快速的运动;流动作用:泥、砂、石与水搅和成粘稠体的流动过程。
二、地形和堆积物(一)崩塌地形及崩积物崩塌作用:山坡上部由于风化、剥蚀、地震及裂隙等影响的岩石,在自重力作用下,整块向下坠落,迅速地跨向坡脚的作用。
崩积物(xd):崩塌作用形成的堆积物。
崩积物常见于山坡陡峭(>45°),坚硬岩石组成的边坡,特别是地震区。
大规模的崩积物,可堵塞山谷,构成一条天然堆石坝,在坝堤后形成堰塞湖。
如1933年四川叠溪地震引起山崩,崩积物使岷江堰塞成大、小海子。
崩积物特点:未分选,成分简单,由具棱角的大小不一的岩块和岩屑组成,其中的巨型岩块有时可被误认为是基岩露头。
其成分与山坡上部基岩成分一致。
剖面结构下粗上细,不具层理。
倒石堆:崩积物呈圆锥形在坡脚堆积,称倒石堆。
倒石堆的岩性与斜坡上部的岩石基本一致,颗粒大小混杂,垂直剖面上看颗粒自下而上逐渐变细。
当斜坡坡度逐渐变缓时,崩塌作用逐渐减弱。
有时几个倒石堆连接在一起形成倒石裙。
在一般情况下,当自然坡度小于30度左右时,岩石的重力作用不能克服碎石间的阻力,倒石堆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一)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1.地形地貌条件:地形是引起崩塌的基本因素。
斜坡坡度大于55°、高度超过30m的地段有利于发生崩塌。
高一地理人教版关于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人教版关于地貌知识点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由于风、水、冰、重力等因素造成的地形特征。
地貌研究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于揭示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过程和地壳变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对于地貌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将从地球的形状、地壳运动、地层和地势等角度,简要介绍一些高一地理人教版中关于地貌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近似是一个椭球体,其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形状不规则,导致地球在表面存在地势起伏。
二、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层岩石的大规模垂直或水平运动。
它包括地壳运动的产生原因、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等内容。
地壳运动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三、地层地层是地壳中的一层,是由沉积岩和火山岩等构成的。
地层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变历史、地壳的组成和变化规律,通过地层对比可以推断地层的相对年代和地质历史。
四、地势特征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
地势是由地表的地形、地貌、地势、地下构造以及气候和水文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地势特征主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和盆地。
1. 山地山地是指地表地势相对较高,以山脉、岳峰等为特征的地形。
山地分布广泛,可以分为太行山脉、长江三角洲山地、喀喇昆仑山脉等。
2. 高原高原是指地表地势相对平坦,相对海拔较高的地形。
高原地带气候多样,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
3. 平原平原是指地表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形,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
4. 盆地盆地是指由山脉、山地环绕而成的地下构造活动形成的地表地势较为低洼的地形。
盆地多分布在陆地内部,如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
...通过对以上地貌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演变过程,以及地球上不同地形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以加深对地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微课课件14:重力地貌-2022年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课件之典型地貌系列
B、剧烈滑动(中期)
上下部同时滑动,后部与边部裂缝贯通
C、渐趋稳定(后期)
发生的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滑坡体上的醉汉树及滑坡造成 滑坡体上典型的马刀树
的公路弯曲和路面变形
三、如何预测和防治崩塌、滑坡
预测
观察坡上岩体和土体的临空程度 观察坡上岩体和土体的隙发育程度 仪器监测
防治
1.改善自然条件 打桩 建阻挡墙 建隔离带 排水 2.规范人类的行为
● 崩塌体大小不等,体积可从 1m3—数十万m3。
● 崩塌物质大小混杂,没有层序。
崩 塌 岩
碎石舌倒 石堆
软硬岩石相间的陡坡崩塌
崩塌地貌图倒片石集堆地之貌一
北
三
杨
峡
庄
长白或其它碎屑堆积,由于地下水和
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二、重力地貌主要类型
坡地重力地貌类型图示
重力地 貌的主 要类型 为崩塌、 滑坡等。
1、崩塌
特征:
● 斜坡上的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 下,突然、迅速垮落的现象,称崩塌。 崩塌速度很快,可达自由落体的速度, 一般为5—200米/秒。多发生在45°以 上的陡坡上。
●没有固定的滑动面、地质营力主 要是重力地质作用。
典型地貌系列微课:
重力地貌
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翁成福
一、重力地貌概念
斜坡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岩层,在重力和流水作用 下发生位移,称为块体运动,这种作用称为重力地质 作用,由此产生的各种地貌称为重力地貌。
K=T/=(N·tgφ+C·A)/ Gsinθ
K1,块体稳定;
K1,块体稳定,发生运动;
K=1,块体处在极限平衡状态
称为滑坡。
地貌学第三节风化作用与重力地貌
①极地和高山地带 : 终年温度在0℃以下,以冻融作用 为主,化学作用缓慢,故长期处于物理风化阶段。
②干旱荒漠地带 :日照强,温度日较差大,年降水量小 于250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在这种情况下,化学风化除 氧化外,溶解和水化学作用也有发生,但氯化物和硫酸盐不 能全部被淋溶,故仍处于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
生物风化指生物在其生长和分解过程中,使岩石 矿物受到物理和化学作用。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包括植 物根系发育(树根发育可对围岩产生10--15千克每平方厘 米的作用力),动物如蚯蚓、田鼠和蚂蚁等挖掘洞穴,使 岩石矿物遭受机械破坏。生物在矿物遭受破坏的过程中 ,一方面从岩石矿物中吸取养分,另一方面也分泌出各 种酸,如碳酸、硝酸和各种有机酸等,对岩石矿物进行 强烈化学分解,即产生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1概念2122风化作用使地球表面和接近地表的岩石圈遭受物理破坏和化学分解有的仅在结构上发生变化有的成分亦发生变化并在原地生成松散的堆积物称残积物其岩性与原来基岩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残积物eluvium23由残积物所组成的覆盖于地壳表面的整个复杂剖面的总体称为风化壳weatheredcrust
第五章 地貌学
3、风化壳类型
气候是风化壳形成的主要因素,它影响风化 发育阶段和强度等,因此气候对形成不同的风化 壳类型起着决定性作用。
古风化壳
风化壳形成后,被后来的各种堆积物覆 盖,而保留下来的风化壳称为古风化壳 (paleo-weathered crust),在一定的地形构 造条件下,可形成多层古风化壳。
风化壳剖面示意图
2、残积物的特征
①、岩石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下伏基岩有密 切的联系; ②、是基岩风化破碎后留在原地的风化物质,未经搬 运磨圆,未经分选,不具层理; ③、残积物经长期风化,所形成粘土矿物,常粘附在 石英砂的表面; ④、残积物的结构等特征向下伏基岩逐渐过渡; ⑤、由上而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颗粒由细变粗。
自然地理 第三章 地貌
第三章地貌地貌学简介地貌:也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力相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外貌和形态地貌学(Geomorphology):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Landforms)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严钦尚)地貌学由地理学、尤其是由地质学中分化成独立的学科,在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开始形成。
地貌学基本理论“现实论”,英国的赖尔(Charles Lyell)在《地质学原理》中提出,1830年提出: 地球表面形态是由现在仍起作用的过程的影响下,缓慢而不断地变化认为,基本的地貌形态作为地壳运动的结果而形成,然后在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夷平“地理循环”学说,美国的戴维斯(W . M . Davis),1899年认为地貌发育有三要素,即构造、营力、时间。
认为地貌的准平原化发育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
阿·彭克(1858~1945)近代地理学史上系统自然地理研究最出色的人他第一个采用地貌学Geomorphology)一词来论述地球形态的起因创立了气候地貌学、第四纪冰川地层学。
在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考察时,证实了第四纪冰期《地形分析》,德国的彭克(W . Penck),1924年。
彭克专注坡地形态研究,认为内、外力同时作用,而地貌形态则揭示了内、外力的关系。
地貌成因要素:地貌营力、地表物质、地貌发育时间;F = f(PM)dtF :form;P :process;M:matter;t:time;P:内(营)力(放射能);外(营)力(太阳能、重力);内力和外力同时作用,相互影响,此消彼长,动态平衡;M:岩性、地质构造;t:地貌发育时间;关键1:地貌营力地貌是在内营力和外营力的共同作用下生成和发展内营力:地球内能造成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引起岩层的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地球上巨型、大型地貌主要是内力所造成的外营力: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大气、流水和生物所起的作用风化、流水、冰川、波浪、潮汐等,外力作用活跃,易于被察觉关键2:物质组成地表物质组成包括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岩性不同造成岩石对外力抵抗力的差异关键3:时间内外力作用时间的长短不同所形成的地貌形态也有区别,显示出地貌发育的阶段性地貌的规模星体地貌例如,陆地和海洋(占据面积在几十万和几百万km2以上)巨地貌如: 山系(占据面积在几万和几十万km2以上)大地貌如: 山脉(占据面积在几百和几千km2以上)中地貌如: 河谷盆地(占据面积在几十km2)小地貌如: 单个洪积扇微地貌如: 沙波纹第一节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一、地貌成因(一)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即内力对地貌发育的作用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地表形态,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产物,称为构造地貌或内营力地貌构造地貌按规模可以分为3个等级:1. 全球构造地貌大陆、海洋2. 大地构造地貌山系、高原、平原、洋中脊、洋盆3. 地质构造地貌火山,单面山,向斜谷(二)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即外力对地貌发育的作用大多数地貌外营力受气候因素的控制,气候水热组合条件的差异导致外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形成不同地貌类型及组合(三)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即物质组成对地貌发育的影响(四)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二. 基本地貌类型根据形态特征划分、忽略地貌成因可以将基本地貌类型分为:山地(和丘陵)平原(和高原)盆地山地山地是指高于周围平地,而内部又有一定高差的正地形;呈带状延伸的山地称为山脉;丘陵是海拔高度 500m 以下,相对高度<100m 的正地形。
第三章 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
第三章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一、定义和分类山坡稳定性,是工程地质的重大问题。
促使山坡变化的地质作用种类繁多,重力堆积造成山坡的剥蚀作用是其中之一。
这类剥蚀作用,按其运动方式,可分为崩塌作用、撒落作用,滑坡作用及泥流作用等。
山坡在上述作用的影响下,将不断受到改造,并形成相关的堆积物和堆积地貌。
这些堆积物统称为重力堆积物。
重力作用:位于斜坡上部被裂隙分割的岩层或松散堆积物,在普遍存在的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运动的过程,叫重力作用或块体运动。
根据运动特点分为4个类型:崩塌作用:快速的、突然的坠落;潜移(蠕动)作用:长期缓慢的运动,无滑动面,有滑移带;滑动作用:先缓慢、后快速的运动;流动作用:泥、砂、石与水搅和成粘稠体的流动过程。
二、地形和堆积物(一)崩塌地形及崩积物崩塌作用:山坡上部由于风化、剥蚀、地震及裂隙等影响的岩石,在自重力作用下,整块向下坠落,迅速地跨向坡脚的作用。
崩积物(xd):崩塌作用形成的堆积物。
崩积物常见于山坡陡峭(>45°),坚硬岩石组成的边坡,特别是地震区。
大规模的崩积物,可堵塞山谷,构成一条天然堆石坝,在坝堤后形成堰塞湖。
如1933年四川叠溪地震引起山崩,崩积物使岷江堰塞成大、小海子。
崩积物特点:未分选,成分简单,由具棱角的大小不一的岩块和岩屑组成,其中的巨型岩块有时可被误认为是基岩露头。
其成分与山坡上部基岩成分一致。
剖面结构下粗上细,不具层理。
倒石堆:崩积物呈圆锥形在坡脚堆积,称倒石堆。
倒石堆的岩性与斜坡上部的岩石基本一致,颗粒大小混杂,垂直剖面上看颗粒自下而上逐渐变细。
当斜坡坡度逐渐变缓时,崩塌作用逐渐减弱。
有时几个倒石堆连接在一起形成倒石裙。
在一般情况下,当自然坡度小于30度左右时,岩石的重力作用不能克服碎石间的阻力,倒石堆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一)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1.地形地貌地段有利于发生崩塌。
2.岩性条件:岩性对崩塌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坚硬脆性的岩石组成的高陡边坡易发生崩塌;另外,硬、软岩相间构成的边坡,因风化的差异性造成硬岩突出、软岩内凹,这样突出悬空的硬岩也易于发生崩塌。
《地貌学》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1)
岩石中的三组彼此垂直的节理,将岩体 切割成块状。在风化过程中,立方体的角上 受到三个方向袭来的风化,消磨得最厉害; 棱上受到两个方向的风化,侵蚀强度次之; 面上只受到一个方向的风化,侵蚀效果最弱。 所以越是凸出的棱角越是风化得快,渐渐地, 棱角一点点缩减,最终趋向球形,变成浑圆 光滑的石球。
球状风化
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第三章 导学
一、内容提要
本章将介绍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 原因和风化过程,以及风化壳的类型、 风化壳的发育阶段和风化壳的空间分布 规律;将介绍块体运动的机理、滑坡和 崩塌的特征、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
二、知识结构
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 坡地重力地貌
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坡地重力地貌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发生物理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
过程。 • 物理风化的结果:
物理风化不引起岩石化学成分的改变,而只是使 岩石崩解成碎屑。
1、因岩石卸荷释重而引起的剥离作用
卸荷 释重
压应力 释放
岩体 膨胀
卸荷 裂隙
岩石 破碎
卸荷裂隙是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 或人工开采使岩体应力释放和调整而 形成的裂隙。
2、外来晶体在岩石裂隙中的挤压作用
A、冻融风化: 冻融风化是在寒冷地区,因气温变化于
0℃上下,岩石裂隙或空隙中的水反复冻结和 融化,造成岩石崩解破碎。
B、盐分结晶破坏
600-900kg/cm2
3、热力风化 热力风化是指岩石因其内部热应力作用 而产生的机械破碎。
安师大《地貌学》教案03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本章重点、难点内容:1.风化及风化壳对地貌发育的影响2.崩塌的发生条件3.滑坡的地貌特征及发生条件第一节风化作用与风化壳一、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称为风化作用。
它是一切外营力作用的先导。
通常把风化作用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
而生物风化作用就其本质而言,可纳入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之中。
(一)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发生物理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一般不引起化学成份的改变。
产生物理分化作用的原因有:①岩石卸荷释重而引起的剥离作用②外来晶体在岩石裂隙中的挤压作用③因温度变化而引起岩石体积发生膨胀与收缩作用④生物活动对岩石机械风化作用的影响(二)化学风化作用岩石、矿物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中的各种化学组分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改变了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这种作用称为化学风化作用。
影响化学风化作用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水、大气和温度。
化学风化作用的类型有: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碳酸盐化作甩、氧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等。
以上各种风化作用在自然界不是单独进行的,往往是同时进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物理风化作用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加大孔隙度,岩石表面积增加,有利于水、空气、微生物的侵入。
因此,物理风化作用促进了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而化学风化作用不仅改变了岩石的化学成分,而且破坏了其结构,减弱了矿物之间的凝聚力,又有利于物理风化的进行,它也是物理风化作用的继续和深入。
二、风化壳(一)风化壳的概念及其特征残留在原地基岩之上的风化物称为残积物。
被风化了的岩石图的疏松表层称为风化壳。
风化壳按其平面形态特征可分为面状、线状、囊状和复合型风化壳等几种类型。
风化壳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土壤层、风化土层(全风化带)、风化碎石带(强风化带)、风化块石带(弱风化带)、风化裂隙带(微风化带)以及原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 子 崖 危 岩
P: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灰岩;M:马鞍山组含煤岩层
“三峡勘察业绩卓著,大力防治库区灾害”。----李鹏 “地质尖兵为三峡,无名英雄功勋大。”----邹家华
治理链子崖危岩
治理措施:
采用锚固措施。利用 193条钢锚索,将裂缝 处的危岩体穿在稳定 的岩体上,避免裂缝 继续加大;
对煤层采空区进行回 填。将钢筋混凝土填 充进采空区;
滑坡壁和滑坡阶地
黄土滑坡体上的醉汉树
2. 滑坡地貌形态特征
(2) 滑坡陡壁
滑坡体向下移动后,与上方未 移动的土石体之间的分界面, 称为滑坡陡壁。滑坡陡壁常呈 弧 形 , 坡 度 60-80° , 高 度 数 厘米至数十米不等,崖壁上有 擦痕。
2. 滑坡地貌形态特征
(3) 鼓丘、滑坡洼地与滑坡湖
滑坡体向下滑动,前端受阻 而鼓起形成小丘,称鼓丘。由于 滑坡体前端形成突起的鼓丘,在 滑坡体的中部相对低洼的部分形 成滑坡洼地,并能积水成湖,称 滑坡湖。
三峡范家坪滑坡
三峡范家坪滑坡
三峡范家坪滑坡----滑坡洼地
2. 滑坡地貌形态特征
(4) 滑坡裂隙
①环状拉张裂隙 分布在滑坡壁的后缘,由滑
倒石堆由基本未经分选、棱角明显的碎石块组成,结构 多呈松散、杂乱、多孔隙、大小混杂而无层理。近陡坡 颗粒细小,坡麓处粗大,成分与供应区一致。崩落作用 活跃时,岩壁陡而新鲜。
倒石堆的结构
崩塌和倒石堆
倒石堆的底面形状多为半圆形,倒石堆为匍匐于陡坡坡麓的 半锥状堆积体,横向上常有多个倒石堆彼此连接构成带。
一般地,风化碎屑离源地越远,其颗粒因磨圆,摩擦力 减小,休止角会变小。因此,愈近坡麓,坡度也愈缓。
休止角(angle of repose)
碎
沙
屑
堆
堆
松散颗粒堆的休止角,它随颗粒增粗或形状的棱角分明而增大
值得注意的是,休止角大小还与物质的含水量有关。含 水量增大,可增加颗粒间的润滑性,休止角就变小;如 颗粒干燥,休止角就变大。
(4)诱发因素 地震、人工爆破、开挖边坡、陡坡开垦等都是造成崩塌的
重要原因。
修路开挖边坡易于导致崩塌发生
案例:浙江甬台温高速公路崩塌(2004年12月11日 晚10时26分)
60多米的山体突然 崩塌,近1.5万立方 米的石头倾泻而下, 掩盖了整条高速公 路,最大的石块足 足有800立方米。
案例:链子崖危岩
树坪古滑坡体出现复活迹象
的剪切裂隙可圈出滑坡的范围。
如两侧割切裂隙逐步贯通,则预
示滑坡将发生滑动。
2. 滑坡地貌形态特征
(4) 滑坡裂隙
③鼓张裂隙 当滑坡前端的鼓丘隆起时,
鼓丘顶部由于拉张作用,形成拉 张裂隙;其方向垂直于滑动方向。
2. 滑坡地貌形态特征
(4) 滑坡裂隙
④放射状(扇状)张裂隙 滑坡前端因滑坡体向外围扩
散而形成一些张性或张剪性放射 状裂隙。
(4) 地震
地震是诱发因素。滑坡可与地震同时发生,也可在地震后经一 段时期才发生。地震还往往使古滑坡复活。
(5)人为因素
开挖、采掘、爆破、修路、坡顶堆积废渣土、生活废水排放
导致滑动面附近剪切力增加的因素 1.去除了四周与底部的支撑
①水流(河水、波浪)冲刷,挖空了底部 ②冰块流挖蚀了底部 ③底部比较软弱岩层的风化 ④人为挖掘掏空了底部
滑坡体的滑动速度开始时 一般很缓慢,可以持续几 年、几十年以至上百年。 但在触发因素的影响下, 速度会实然加快,形成巨 大灾害。
滑 坡
1. 滑坡要素
一个完整的滑坡,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滑坡体、滑动面和 滑坡壁。
2. 滑坡地貌形态特征
(1) 滑坡阶地(台阶)
一个滑坡体向下滑动时,常形成 几个滑动面。它们由主滑动面和 几个分支滑动面构成,使滑坡体 分裂成几个滑坡阶地,因滑动面 常呈弧形,故滑坡阶地面皆向内 倾,台面上的树木也发生倾斜, 成为醉汉树,在滑坡发生后的相 当长时间内,醉树继续往上生长, 就会出现下部弯曲而上部直立的 马刀树。
崩
塌
块
体 运 动
滑 坡
的
主蠕
要动
类
型
四、崩塌及其堆积
1. 崩塌 崩塌: 陡坡上的土体、岩体在重力 作用下,突然向坡下垮落,称崩塌 或崩落(avalanche, fall)。
崩 塌 运 动 速 度 快 , 一 般 可 达 5200m/s,多发生在45°以上的陡坡上。 岩石土屑以跳跃、游动形式运动, 或直接坠落于地面。在坡地上方形 成一陡坎,称为崩塌崖。在坡的下 方则形成碎石舌、倒石堆等。
动体向下滑动时产生的拉张作用 而产生,其方向与滑坡壁一致。 它们往往是滑坡即将发生的前兆。
2. 滑坡地貌形态特征
(4) 滑坡裂隙
②平行剪切裂隙
滑 动 方 向
主要分布在滑坡体中部及两侧, 因滑动土体与相邻不动土体之间、 以及滑坡体内部不同部位的滑动 速度不同而发生相对位移,产生 的剪切力造成的。根据滑体两侧
山麓倒石堆
基坡后与倒石堆发育示意图
四、崩塌及其堆积
3. 崩塌形成的因素 (1)地形因素
地面坡度和坡地的相对高差影响山坡的稳定性。坡度超过 临界坡角时,坡面上的物质就会下滑崩落。一般松散的岩屑 临界坡度为30-35°,粘土为40°。故陡坡是形成崩塌的重要 条件。因此,崩塌常发生于高山峡谷、河流深切的地段,或 浪蚀的湖蚀崖、海蚀崖等处。
崩塌可分为山崩、崩岸(塌岸)、岩 崩、岩屑崩落(散落)等类型。
四、崩塌及其堆积
2. 崩塌堆积地貌 崩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形成的堆积物称崩塌堆 积物,简称崩积物(colluvium)。。
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等都堆积在陡崖的 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三角形、半圆形的锥 形体分布,即倒石堆。
坡地分类
坡度分类
2~5 5~15 15~25 25~35 35~55 55~90 >90
坡地名称
极缓坡 缓坡
缓陡坡 陡坡
极陡坡 直立坡 倒转坡
二、块体运动的机制
重力:G 垂直压力:N
坡角:θ
T:下滑力
摩擦阻力:τp
N= G ·cosθ; T=G ·sinθ
坡面上块体愈重,下滑力T愈 大;坡角越陡,T愈大。
3. 滑坡的形成条件
B.地表水的作用:在水流的掏蚀作用下,使海、湖、江岸的坡 度变陡,形成临空面,使斜坡上部土岩体失去支撑下滑。 C.暴雨降水的作用:暴雨降水是个重要的触发因素。滑坡的发 生与雨期紧密相关。暴雨或长期降水增加了地下水活动,使土 体密度增大,下滑加大,地下水增多,滑动面可塑性加大(润滑 作用)。
3.对暂时应力的反弹 裂隙水流动的减压
4.内部压力的增加 孔隙内水压力的逐渐增大
4.滑动面附近碎屑物质的细化 土石块体的破裂
三峡千将坪滑坡 (2003年7月13日0时20分)
长1200米、宽1000米、平均厚度20米,总方量约2400万 立方米的滑坡体将青干河河道彻底阻断。
千将坪滑坡全景图
千将坪滑坡地理位置图
导致滑动面附近磨擦阻力减小的因素 1.渗漏水的作用
①沿滑动面充水 ②渗漏水冲蚀颗粒物质 ③渗漏水溶解可溶盐类 ④滑动面物质的液化
2.荷重的增加 ①岩块碎屑、水、雪的自然积累 ②人为增加地面荷载(建筑物、垃圾、 矿渣、机械设备等)
2.植物根系的腐烂 有机物质的数量增减
3.暂时的应力 ①地震、爆破、气浪、雷击 ②车辆持续频繁地通过
含水量不同时泥砂的休止角
三、块体运动的分类
斜坡上的块体运动是多种多样的,有快速的崩塌、滑坡,亦有 缓慢的蠕动等。它们因运动的方式不同,可分出不同类型及相 关的各种堆积物。如以重力作用为主的有崩落堆积物、滑坡堆 积物和泥石流堆积物,以片流作用为主的则有坡积物。
崩(Fall)
滑 (slide)
流 (flow)
构造条件:各种构造面(如层面、断层面、片理面、节理面、 堆积层内的分界面及其基底面等),往往构成滑坡的滑动面 或滑动带。
顺向坡、逆向坡与滑波的关系
兴都库什山顺层滑波
裂块及顺结构面的滑坡
3. 滑坡的形成条件
(2) 地貌条件
主要表现在坡度大小和临空面的影响上。松散堆积层的滑动 坡度一般在20°以上,基岩滑动坡度在30°-40°。
块体运动多发生在山坡、沟壑、岸坡、人工挖坡等各种 斜坡上。由于块体运动常常是突然发生,往往对国民经 济带来较大危害。我国是多山国家,山地丘陵和高原面 积占2/3,也是坡地地貌灾害频发的国家。
如果把“坡地”简单地理解为不论倾角大小的任何倾斜地 面,那么它实际上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占总面积百分比 值最高的一种地形。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坡度>2°的地面称 为坡地。
若坡度增大,下滑力与摩擦阻 力也相应增大,但τp 增大有一 定限制。当增大到块体与坡面间 最大摩擦阻力τf 时块体处于极限 平衡状态。
二、块体运动的机制
与此相应的坡角为临界坡角,它 反映了块体与该坡面间摩擦力的大 小和性质,该临界坡角被称为块体 与该坡面间的内摩擦角 。
抗滑阻力τf = N ·tg
上述各种滑坡形态是识别滑坡及其发展的重要标志
如:
根据滑坡壁分布和滑坡体范围,可判断滑坡的存 在和规模。 根据滑坡壁的后期侵蚀破坏程度,判断滑坡发生 的时间长短。 根据一些古滑坡体上弯曲的马刀树的年轮变化特 征,可以推算滑坡滑动时距今的年数。 根据滑坡裂隙的性质和产状可以确定滑坡发生阶 段及滑坡性质。
坡面块体的稳定条件应是
T≤τf
G·sinθ≤G·cosθ·tg
tgθ≤tg
θ≤
即坡角必须小于坡面物质的内摩擦
角。
内摩擦角反映了块体沿坡下滑刚好起动的坡角,代表 物质的休止角。特别对于那些没有粘结力的砂层或松散碎 屑堆积物来说,临界坡角和休止角是一致的。
休止角与斜坡上的物质大小、形态、密度有关。一般 粗大呈棱角状而又密实的颗粒的休止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