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总复习(先秦时期)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湘教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湘教一、中国古代历史1. 先秦时期-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以及各自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
-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争霸,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现象。
2. 秦汉时期-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文字、法律的重要性。
- 汉朝的开疆拓土,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儒家思想的官方地位确立。
3. 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的局面,以及各自的政治与文化特点。
- 魏晋时期的政治动荡,士族文化与清谈之风。
-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4. 隋唐五代- 隋朝的短暂统一,大运河的建设对经济的影响。
- 唐朝的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 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5. 宋辽金元- 宋朝的科举制度完善,经济发展,以及对外关系。
- 辽、金的兴起与对宋朝的挑战。
- 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建立,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包容。
6. 明清时期- 明朝的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的对外交流。
- 清朝的康乾盛世,民族关系处理,以及鸦片战争前的封闭自守。
二、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 洋务运动的尝试,戊戌变法的改革与失败。
-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局限,民主思想的传播。
2. 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的统治,军阀割据的局面。
- 国民政府的建立,国共合作与分裂。
- 抗日战争的艰苦斗争,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
3. 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土地改革,工业化进程,以及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施。
-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以及改革开放的启动。
4. 改革开放至今- 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 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中国梦的提出。
三、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 各大文明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
• 吉祥物和吉祥图案可以说是吉祥观念的具体表现──为了表达对 幸福、欢乐喜庆的向往,人们便把事物固有的属性予以加工,或 加上艺术的象征意义,例如把某个事物附会神话传说或取其名称 的谐音,并视为吉兆,或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 • 吉祥物表现了人类与生俱来趋吉避凶的本性,撇除迷信的成分, 我们可尝试细味由追求吉祥而衍生的动人故事和艺术成就。就是 现今的许多体育盛会之中,亦常有 「吉祥物」的出现,其他诸 如建筑雕塑、木器文饰、陶瓷描绘、窗花剪纸、壁画挂历乃至商 标城徽或广告宣传等各方面,均反映了这种对生活的企盼。 • 吉祥两字的组合使用,据认为最早出于《庄子· 人间世》:“虚 室生白,吉祥止止。”唐人成玄英对此有个疏解:“吉者,福善 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试以这条疏解来说明众多吉祥纹图的 生成,就是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用来表达求吉 驱凶观念;可以是自身祈愿的,也可以是相互祝颂的。反过来讲 ,就是许多吉祥纹图的题材和构图,都有“福善之事”和“嘉庆 之征”作为创作的素材。
新课标高中历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先秦
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教学目标:强化时序、牢记关联、把握特征、 厚积薄发,构建横向知识结构体系。 课程链接: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 治制度的特点》、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 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节 《百家争鸣》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 先秦: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 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时期三个阶段)
封建制不等于封建社会 • 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即封邦建国,以 藩屏周,是由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 对周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建立 诸侯国,形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严格等级 关系,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 的封建社会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 建社会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社会历史阶 段。
高中历史先秦时期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历史先秦时期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春秋时期2.商朝时期,商王的权力来源是()A.封建制度B.宗法制度C.奴隶制度D.皇权制度3.周朝两个重要的文化中心是()A.洛阳和长安B.成都和重庆C.西安和咸阳D.开封和南京4.周朝时期的封建制度的核心是()A.天子B.诸侯C.士大夫D.平民百姓5.春秋时期的“三家分晋”的事件发生在()A.春秋初期B.春秋中期C.春秋后期D.战国时期6.春秋时期的“左传”是哪位史学家所著()A.司马迁B.孔子C.左丘明D.韩非子7.春秋时期的“韩、魏之交”的故事出自哪本书()A.《论语》B.《左传》C.《墨子》D.《韩非子》8.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主张“道法自然”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9.战国时期的“三纵三横”是指()A.楚国的战略B.齐国的战略C.魏国的战略D.秦国的战略10.战国时期,秦国的统治者是()A.嬴政B.扶苏C.孟子D.荀子二、判断题1.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其政治制度是奴隶制度。
()2.周朝的“分封制”是中国封建制度的核心,它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基础。
()3.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的时期,但也是一个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
()4.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但也是一个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
()5.儒家学说主张“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
()6.道家学说主张“无为而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
()7.法家学说主张“法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
()8.墨家学说主张“兼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
()9.战国时期的秦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统一了六国。
()10.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的统一战争被称为“秦灭六国”。
()三、简答题1.谈谈商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2.谈谈周朝的封建制度和文化特点。
3.简述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
1. 先秦时期。
- 政治。
- 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 商朝:内外服制度,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
-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分封制是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诸侯对周王有朝觐、纳贡、服役等义务;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 经济。
- 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重要工具;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出现并逐渐推广。
- 手工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 商业: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 思想文化。
- 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道家老子主张“道”是世界的根本,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追求精神自由。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
法家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 秦汉时期。
- 政治。
- 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具有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的特点;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王国势力膨胀,出现“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同时设立刺史,负责监察地方。
- 经济。
- 农业: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东汉时,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西汉还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先秦部分知识点总结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1. 分封制先秦时期,中国的政治组织是以封建制为基础的。
在当时,国家主要是通过对领土的分封来进行统治。
各个封地的领主(诸侯)在享有封地的同时也要向中央政府纳贡。
2. 诸侯争霸在先秦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存在着不断的争斗和战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这段时间内,诸侯国相互之间进行了多次战争,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
3. 法家与儒家的政治观点先秦时期,有两种主要的政治思想,一种是法家,另一种是儒家。
法家主张通过严格的法律来约束统治,以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则主张通过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以实现社会和谐。
二、先秦时期的思想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它主张以德治国,强调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个人修炼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道家思想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兼爱思想,主张“兼爱”和“非攻”。
墨家思想对社会和民族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以法律来统治社会,强调严格的法律制度和法治。
法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法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农家思想农家思想主张农本主义,强调发展农业经济,提倡节俭和劳动。
农家思想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语言文字先秦时期,中国的语言文字主要有甲骨文和金文。
这些文字的出现和发展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文学艺术在先秦时期,有不少重要的文学作品问世,如《尚书》、《诗经》、《论语》等,这些作品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器物工艺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器物工艺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如青铜器、玉器等,这些器物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先秦时期的经济1. 农业先秦时期,中国的农业已经比较发达,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些都为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一、古代历史1. 先秦时期- 夏商周三代: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
- 春秋战国:这一时期各国争霸,思想文化多元发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
2. 秦汉时期-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
- 汉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丝绸之路,对外开展广泛的交流。
3. 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 晋朝:西晋短暂统一后,由于内乱导致分裂,形成东晋和十六国时期。
- 南北朝:南北分裂时期,北方多民族融合,南方相对稳定,文化艺术有所发展。
4. 隋唐五代- 隋朝:短暂统一中国,开创科举制度,大运河的建设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 唐朝:国力强盛,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外国交流频繁,唐诗成为中华文化瑰宝。
- 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中国再次进入分裂时期,五代相继更替,十国割据一方。
5. 宋辽金元- 宋朝:经济发展迅速,商业繁荣,科技文化进步显著,如活字印刷、指南针等。
- 辽金: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宋朝时战时和,促进了民族融合。
- 元朝: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领土辽阔,实行民族等级制度,中外交流更加频繁。
二、近现代史1. 明清时期-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东厂等特务机构,郑和下西洋展示了国力。
- 清朝:满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期国力强盛,后期面临内忧外患,导致鸦片战争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 民主革命时期-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 五四运动:1919年,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学生运动,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高潮。
3.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国共内战:1945-1949年,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战争,最终以共产党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先秦、秦汉时期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先秦、秦汉时期【阶段特征】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220年)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经济上: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和发展起来;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裁多样;商朝的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文字;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科学兴起。
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1.政治(1)夏商时期:逐步形成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其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国家从分裂逐步趋向统一。
2.经济(1)农业: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演变;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2)手工业: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局面被打破。
3.思想文化(1)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儒学思想形成,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2)汉字书法:商代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高中历史先秦时期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质量评估试题(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北京西城区期末)“由是天子之尊,非复(不仅是)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这突出反映的周代政治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度2.(2019·扬州期末)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
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
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
”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 )A.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 B.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C.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 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3.(2019·湖南六校联考)西周时分封设爵位五等,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等级依次递减。
战国时秦国则设爵位二十等,平民也可因军功封爵,有爵位者按等级享受不同待遇。
这一变化说明秦国( )A.分封制进一步发展和细化 B.平民可因军功而成为世袭贵族C.封爵制成功瓦解了分封制 D.社会等级日益固化且层次复杂4.(2019·珠海质测)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
由此可知( )A.“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 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C.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 D.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5.(2019·广安、眉山模拟)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
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 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6.(2019·黔东南模拟)《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
高中先秦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先秦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先秦是我国历史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也要学习先秦的历史,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先秦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高中先秦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一1.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①奴隶制社会经历了夏(奴隶制的形成)、商(奴隶制的发展)、西周(奴隶制的鼎盛)、春秋(奴隶制的解体)四个阶段;②政治制度方面,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商强化了国家机器,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的争霸战争和铁器、牛耕的出现,使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双双走向瓦解。
通过春秋争霸,客观上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③文化的灿烂表现为商文化的成熟,春秋时期老子、孔子两位思想家、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等。
2.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特征: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
(1)政治上:①王室衰微,权力下移,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随之各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起来;②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③民族融合加速华夏族逐步形成。
(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萌生并逐步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②生产力:铁器和牛耕的使用;③战国时期,一些国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文化上:①科技成就主要产生于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领域,如天文历法、物理、医学等;②社会大变革突出而集中地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中。
秦汉时期的基本特征:封建社会初步发展。
(1)政治上: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确立并得以巩固,官僚制度取代世卿。
刺史制度、察举制、郡县制和封国制不断发展;②封建制度的弊端开始显露:外戚宦官专权问题、豪强地主问题、土地兼并问题等;③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版图大大开拓;④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2)经济上:①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③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④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⑤对外贸易频繁、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河南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重点
河南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重点一、中国古代历史1. 先秦时期-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与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百家争鸣-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法家、道家等学派的主要观点2. 秦汉时期-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与统一度量衡- 汉朝的开疆拓土与丝绸之路的开辟- 司马迁与《史记》的编纂- 王莽篡汉与东汉的兴衰3. 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曹魏、蜀汉、东吴的治国方略- 晋朝的八王之乱与南北朝的分治- 魏晋风度与竹林七贤的文化影响4. 隋唐五代- 隋朝的短暂统一与大运河的建设- 唐朝的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 科举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五代十国的割据与社会动荡5. 宋元明清- 宋朝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元朝的民族融合与行省制度- 明朝的海禁政策与郑和下西洋- 清朝的康乾盛世与晚清的洋务运动二、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太平天国运动与民间反抗- 洋务运动与自强求富的尝试-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爆发2. 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与国内战争的爆发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改造-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三、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兴衰- 印度河流域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展- 宗教的起源与传播,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2. 中世纪时期- 欧洲的封建制度与庄园经济- 十字军东征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黑死病的影响与文艺复兴的兴起3. 近现代史-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扩张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4. 当代世界-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与国际关系- 信息革命与全球化的进程-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议题- 多极化趋势与国际合作的加强四、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阶段性2. 历史研究方法- 史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与影响因素- 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的多角度解读3. 历史教育的意义- 历史知识的传承与普及- 历史意识的培养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历史教育与公民责任感的培养通过上述总结,学生可以对河南高中历史课程的重点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高中历史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发展,从文化传承到科技进步。
以下是对高中历史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1)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3)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度。
(4)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秦汉时期(1)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嬴政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实行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等政治制度。
(2)汉朝的统治:汉初实行“无为而治”,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推恩令、盐铁官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策。
(3)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政治局势:政权更迭频繁,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2)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相互融合。
(3)江南地区的开发: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4、隋唐时期(1)政治制度: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完善。
(2)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很大发展,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3)文化灿烂: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5、宋元时期(1)政治制度: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
(3)科技文化: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在这一时期得到广泛应用;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繁荣。
高中文科历史复习资料: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高中文科历史复习资料:高考练习卷(1)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第一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1.(98年某某历史卷)确立“中国人种自生说”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A传说、记载和遗址B遗物、遗址和传说 C遗址、遗物和传说D化石、遗址和遗物2.(00年某某历史卷)据考古报道,某某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
这样,中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A、10万年B、 20万年C100万年D120万年3.(00年春招历史卷)下列各项,不符合“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A群居生活B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C人工取火 D使用简单的语言4.(03年某某历史卷)人遗址中发现许多石片、石块,考古界认为有些是人创造的工具,最有力的依据是A数量很大,约有10万多件 B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C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D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5.(02年某某历史卷)我国境内原始人分布十分广阔,其中活动X围最为接近的是A元谋人、蓝田人B元谋人、人C人、山顶洞人D蓝田人、山顶洞人6.(93年某某历史卷)我国最早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的是A元谋人B山顶洞人C人D蓝田人7.(94年某某历史卷)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采用钻孔技术的是A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97年全国历史卷)我国的氏族社会开始于A元谋人B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8.(99年全国、某某历史卷)《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A元谋人B蓝田人C人D山顶洞人9.(00年全国、某某、某某历史卷)下列关于人和山顶洞人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居住地区不同②体质特征不同③取火方式不同④社会组织形式不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0.(00年春招历史卷)促使原始人定居的主要因素是A原始农业的发展B掌握建造房屋与制陶技术 C饲养家畜家禽D营造公共墓地11.(99年某某历史卷)在下列各项中,生活在不同石器时代的人是A元谋人和蓝田人B蓝田人和人C人和山顶洞人D山顶洞人和半坡人12.(98年全国历史卷)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B制造陶器C种植粟、水稻D饲养猪、水牛13.(04年某某历史卷)2004年3月,青浦区“惊现某某第一人”的同时,还出土了一只几乎没有野猪特征的红陶猪形彩陶,它说明A说明了吴越文化起源于畜牧B反映了该地区驯化猪的历史C证实了某某曾经是陶瓷中心 D显示了青浦的先民只用红色14.(95年某某历史卷)下列文化遗址中属于父系氏族公社的是A大汶口文化早期B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C半坡氏族事情D河姆渡氏族时期15.(01年春招历史卷)与半坡文化相比,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历史进步表现在A定居生活 B按血缘关系组成社会集团 C从事农牧业生产D出现贫富分化16.(97年某某历史卷)下列文化遗址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氏族公社全过程的是A山顶洞人遗址 B河姆渡氏族遗址C半坡氏族遗址D大汶口文化遗址17.(01年全国历史卷)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大致处在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18.(2001年某某卷)20世纪中国的考古取得了巨大成就。
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可以分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以下是对这些时期的主要历史知识点的总结:1.先秦时期(1)原始社会: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
(2)夏商周: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3)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2.秦汉时期(1)秦朝:统一六国、秦始皇、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等。
(2)汉朝: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刘宋、萧魏、萧梁、陈朝;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3.隋唐时期(1)隋朝:隋文帝、隋炀帝、大运河。
(2)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安史之乱等。
4.宋元时期(1)宋朝:北宋(赵匡胤)、南宋(赵构)。
(2)元朝:成吉思汗、忽必烈、元大都等。
5.明清时期(1)明朝:朱元璋、明成祖、明嘉靖等。
(2)清朝: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
二、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可以分为鸦片战争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以下是对这些时期的主要历史知识点的总结:1.鸦片战争时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等。
2.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秀全、天京事变、北伐和西征等。
3.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自强学堂、江南制造局等。
4.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等。
5.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等。
6.五四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
8.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等。
9.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归纳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1)原始社会(远古—公元前2070年)一一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
原始人类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
(2)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和鼎盛时期。
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极少量的青铜农具,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经济上实行“井田制”。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
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一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纺织业、战国治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泰汉时期(公元前221年- 公元220年)一封建大一统时期。
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推恩令”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高中历史阶段性特征之一 先秦.doc
高中历史阶段性特征之一(先秦)一、时间:从距今17前的元谋人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
二、本期历史的分期:本期中国历史包含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三个阶段。
1、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由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组成。
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到奴隶社会诞生之间这段历史则被称为历史传说时期。
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面看,原始社会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
2、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奴隶社会的历史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即:(1)、奴隶制的创立(奴隶社会的开始)时期——夏朝,统治时间为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中期。
公元前21世纪,大禹传子,夏朝建立,我国进入奴隶社会。
从“禅让”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奴隶制发展时期——商朝,时间为前16世纪中期至前11世纪中期。
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奴隶制经济和文化得到空前发展。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
商朝高度的奴隶制文明,在世界历史上有重要地位。
(3)、奴隶制的强盛时期——西周。
统治时间为前11世纪中期至前771年犬戎破镐京,都城在镐京(今西安)。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的统治者实行井田制和分封制,巩固了奴隶主的统治,扩展了奴隶制的国家和疆域。
(4)、奴隶制的瓦解时期——春秋,时间为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前476年。
春秋时期的主要历史特点是诸侯争霸。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东周王室衰微,大田诸侯争霸。
“春秋无义战”,争霸战争实质上都是为了满足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学生的灾难和痛苦。
这时,以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为基础的井田制开始瓦解,我国奴隶社会走向崩溃。
4、封建制的形成时期——战国: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瀛政统一中国。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详述及主干知识列举——先秦时期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详述及主干知识列举——先秦时期一、先秦时期(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1.原始社会:略2.奴隶社会(BC2070—BC476)(1)夏朝:BC2070—BC1600 阳城(河南登封) 禹 奴隶社会形成时期(2)商朝:BC1600年—BC1046 亳→殷 汤 奴隶社会发展时期(3)西周:BC1046年—BC771 镐京 武王姬发 奴隶社会鼎盛时期(4)东周:①春秋:BC770—BC476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②战国:BC475—BC221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阶段特征综述】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社会转型,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原始粗放的集体耕作逐渐过渡到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政治上:国家治理从商朝的方国联盟过渡到西周的封邦建国(分权体制),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形成的郡县制(中央集权体制);从以血缘关系为选拔官员依据的“家天下”,逐渐发展到按才干政绩选拔官员的“公天下”,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取代,为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内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千耦其耘的集体耕作(如井田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铁犁牛耕、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要特点的小农经济,并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手工业由单一的官营手工业形态(如工商食官制度)逐渐发展到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型态,官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青铜铸造的高超技艺成就了一个神奇的时代——青铜时代;商业发展中出现了以范蠡、子贡为代表的私商,一些新兴的封建城市如临淄、邯郸、郢等发展为商业都会。
3、思想文化:敬天保民的思想是中国早期基本政治和治国方针,“上天”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有“德”者,“以德配天”成为夏商周更替的护身符。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一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历史一、先秦时期1. 夏商周三代- 夏朝: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形成。
- 商朝:出现了成熟的青铜文化,甲骨文是最早的成熟文字。
-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
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出现了春秋五霸。
-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各国变法图强,如秦国的商鞅变法。
二、秦汉时期1. 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等统一措施。
- 焚书坑儒事件,加强思想控制。
- 建设工程:万里长城、灵渠等。
2. 汉朝- 西汉: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展丝绸之路贸易。
- 东汉:光武帝中兴,儒家学说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三、魏晋南北朝1. 三国鼎立- 魏、蜀、吴三国争霸,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战役。
2. 晋朝- 西晋统一后不久发生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
- 东晋时期,南北朝分治,北方多民族融合,南方相对稳定。
3. 南北朝-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朝代更替,出现了民族大融合。
- 南朝:宋、齐、梁、陈四朝,文化相对繁荣,佛教进一步发展。
四、隋唐五代1. 隋朝- 隋文帝统一南北,开创开皇之治。
- 隋炀帝时期,大运河的建设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2. 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皇帝的治理下,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 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是唐朝的两个黄金时期。
3. 五代十国-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
五、宋辽金元1. 宋朝- 北宋:王安石变法,尝试解决财政危机。
- 南宋:由于金朝的压迫,偏安江南,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2. 辽、金、西夏- 辽朝:由契丹族建立,与宋朝对峙。
- 金朝:女真族建立,曾一度灭北宋。
- 西夏:党项族建立,地处宋辽金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巩固: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统辖关系 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材料一 大封同姓而命之曰藩屏周室,自周始。至 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 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以致于移祚,谓 非封建之弊乎?
2.秦统一六国【选修4】 (1)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2)统一的经过和时间
.
14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学 术 文 化 圈
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运动。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 个枝繁叶茂的时期;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诸子百儒家家的思想影响了道中家国文明进法步家的进程,墨并家在很大 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 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孔子、老子、墨子的思 想主张
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孟子、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文化: 私学兴起 “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天文历法: 先秦时期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 哈雷彗星等记录。 战国的石申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 星表。后人辑成《石氏星表》, 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坐标。 《夏小正》的制作。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孔子兴办私学
政治制度:宗法分封→专职官僚
变化:分封→郡县
县出现于春秋初期,原来是国君直接统治的领邑, 和国君分赏给卿大夫的封邑不同。春秋末年,晋出 现了郡,设于地广人稀的边地,面积比县大,地位 比县低。《左传·哀公二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 下大夫受郡。”
孔孟荀 子子子
老庄 子子
韩非子
创立 思想 文化
继承 丰富 思想 思想
思想 思想 方法
理论 主张 影响
墨子
宗旨 主张 特点 贡献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 什么在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经济: 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荀子关于人与自然的认识
(2) 点、作用)
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手工业兴起。包括小农的家庭手 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3.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 (1) 私营商业的兴起P12 (2) 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P17
.
13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1.秦国的商鞅变法 (1) 变法的背景和变法的开始 (2)主要的变法措施 (3)变法的成效和结局
(4)春秋(前770年----前476年,300多年) 衰亡
3.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1840年
单元特征
一、政治——传统政治文明的萌生与发展 二、经济——传统农耕经济模式的形成发展 三、思想文化——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
3
一、原始社会
经济:传说神农氏“制末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 的始祖。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北 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 表。 2、原始农业的耕作形式是刀耕火种。主要使用石斧 、木耒、石铲、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工具。 3、中国古代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牛、鸡、狗等。 4 、从二里头文化(原始社会后期)开始。我国进入青 铜时代。 5、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上古时 代始.文人化们遗就 址已 出经 土学 有会 丝养织蚕品缫。. 丝了。距今约4800年的原4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一、夏、商、西周政治文明 1、内容 (1)夏——王位世袭制 (2)商——内外服制度 (3)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2、特点:
等级严密,政权与族权相结合,家国一体的
血缘政治,带有神权色彩,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
5
二、夏商西周的经济 (1) 农业生产的发展 青铜农具很少,主要农具是耒耜、石锄、石犁等。 夏商周实行井田制 (2) 手工业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由官府垄断。早期的 手工业由官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 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 多精美。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 (3) 商业 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三、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
经 济: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逐步确立 政治格局:诸侯分封→争霸·兼并·县制 行政权力:宗法世袭→专职官僚 社会关系:世袭→流动 文化学术:贵族→民间(百家争鸣)
A、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1.农业生产的发展 (1) 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破坏原因、初税 亩和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私有制特点)
单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先秦
.
1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 夏朝建立前
2.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1)夏朝(前2070年- 前1600年,400多年)建立 启 (2)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400多年)发展 汤 (3)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大约280多年)强盛 武 王
材料二肯定分封制,理由是它加强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团结。
【1】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如何?
关系:是支撑周朝政权的两大支柱; 宗与分之间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里)是分封制的基础、实施的法 则; 分封制(表)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思考:为什么分封制会走向崩溃?
——周天子势力衰微; ——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 周家投其亲贤于半开化的蛮族丛中,使之 从事于开拓吸化之大业,经数百年艰难缔造,及其末 叶,而太行以南大江以北尽为诸夏矣。
——梁启超
材料一、二中,作者对分封制的态度如何?理由各是 什么?
材料一否定分封制,理由是诸侯势力壮大后挑战王室 权威,割据混战,最终导致了周朝的灭亡;
生产 力的 提高
东周 朝代更替结构示意图:
周平王 (770BC-256BC)洛邑
西周
春秋 战国
1046BC 771BC
476BC 221BC 475BC
春秋——因鲁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诸侯争霸连年不断的阶段特征而得名
也因西汉刘向作史书《战国策》而得名。
阶段特征: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兼并战争不断和民族融合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