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划分及特点
4.储层孔隙结构
(3)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百分数Smin
Pc达到仪器最高压力时,水银无法侵入的孔隙 体积百分数 Smin↑→微孔喉体积↑→岩石储集性能越差 Smin=f(颗粒大小、均一程度、胶结类型、 孔隙度、渗透率) Smin=0~90%
Smin讨论
1、Smin取决于所使用仪器的最高压力 •水银系统的毛细管力曲线上:曲线尾部常不平 行于压力轴,仪器的最高压力越高,曲线越向 纵轴偏。此时:
③孔隙缩小型喉道 孔隙与喉道无明显界限,扩大部分为 孔隙,缩小的狭窄部分为喉道。
④管状喉道 特点: 管状喉道,细而长,断面近圆形。 成因: 溶蚀作用形成。负鲕灰岩内鲕粒铸模孔的连
⑤解理缝型喉道 白云石或方解石晶体中被溶蚀扩大的解理缝。
第二节 孔隙结构表征
实验研究方法:二大类 •直接观测法 •岩心观测、铸体薄片法、图像分析法、扫描电镜法等; •间接测定法 •毛细管压力法,主要为压汞法。
①粒间溶孔 颗粒间溶蚀→粒间溶孔。 广义上,粒间溶孔是原生和次生的混合孔隙: •次生粒间溶孔 粒间溶孔中次生溶蚀部分大于原生孔部分。 •混合粒间溶孔 粒间溶孔中原生部分大于次生部分。 ②组分内溶孔 粒内溶孔、杂基内溶孔、胶结物内溶孔、交代 物溶孔等。
③铸模孔 颗粒、生屑或交代物等完全溶解而成。外形 与原组分相同。
③杂基内微孔隙
粘土杂基和碳酸盐泥中存在的微孔隙。 特点: 孔隙极细小,仅在扫描电镜下可清晰辩认。 可形成高孔隙度,但渗透率很低。
④层面缝
具剥离线理的平行层理纹层面间的孔缝。 在一系列厘米级甚至毫米级厚度的平板薄层 间,为力学性质薄弱的界面,极易剥离,其 界面间即为层间缝。
(2)次生孔隙
次生作用→
一、碎屑岩储层孔隙和喉道类型
1、孔隙类型 (1)分类 •成因分类: 原生、次生及混合成因孔隙。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分类方案 •孔隙大小: 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微毛细管孔隙 •孔隙成因和几何形状: E.D.Pittman,1979 粒间孔隙、溶蚀孔隙、微孔隙、裂缝孔隙 •综合性分类: 按成因:分为原生和次生孔隙二大类;然后,按孔隙产状和几何形状再 进一步细分。
孔隙结构分类
孔隙结构分类孔隙结构分类是指根据孔隙的形态和大小将材料或岩石分为不同的类别。
孔隙是指在物质中存在的空隙或空气孔,其大小和形态对于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孔隙结构进行分类和描述。
一、按孔隙形态分类1. 球孔:球状的孔隙,通常具有均匀的大小和分布。
这种孔隙结构常见于颗粒状材料,如砂土、颗粒状岩石等。
2. 管孔:呈管状的孔隙,通常具有一定的长度和直径。
这种孔隙结构常见于纤维状材料,如木材、植物细胞等。
3. 裂隙:呈裂缝状的孔隙,通常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和变化的尺寸。
这种孔隙结构常见于岩石、土壤等天然材料中,也可由应力引起的破裂形成。
4. 网孔:呈网状的孔隙,通常由多个交叉的孔道组成。
这种孔隙结构常见于多孔材料,如海绵、多孔陶瓷等。
二、按孔隙大小分类1. 宏孔:孔隙直径大于50微米的孔隙,通常可见于肉眼。
这种孔隙结构常见于多孔材料中,如海绵、岩石等。
2. 中孔:孔隙直径介于2微米到50微米之间的孔隙,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这种孔隙结构常见于许多工程材料,如混凝土、陶瓷等。
3. 微孔:孔隙直径小于2微米的孔隙,通常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这种孔隙结构常见于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
三、按孔隙分布分类1. 均匀孔隙:孔隙分布均匀,大小相近。
这种孔隙结构常见于粒状材料,如砂土、颗粒状岩石等。
2. 不均匀孔隙:孔隙分布不均匀,大小差异较大。
这种孔隙结构常见于岩石、土壤等天然材料中,也可由于工艺或加工过程引起。
以上是对孔隙结构分类的一些描述,不同的孔隙结构对材料的性质和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孔隙结构的分类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的特性,并为工程设计和材料改良提供参考。
孔隙类型
1.原生孔隙原生孔隙包括残余粒间孔隙和填隙物内微孔隙:(1)残余粒间孔隙:指砂质沉积物在埋藏成岩过程中原生粒间孔隙被填隙物部分充填改造后形成的一类孔隙,这类孔隙一般个体较大、分布比较均匀,孔隙连通性好。
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中,方解石、白云石星散状充填孔隙,交代碎屑,硅质多呈自形短柱状垂直孔壁生长充填孔隙,这类粒间孔孔径较大,连通性好,是主要的贡献孔隙。
另外发现石英次生加大后的残余粒间孔,此类孔隙孔径小,连通性差(2)填隙物内微孔隙:指砂岩中与砂质碎屑同时沉积的泥质杂基内的微孔隙以及砂岩自生矿物晶间微孔隙。
是颗粒间充填及交代长石的自生粘土及碳酸盐晶片之间的微孔隙,填隙物内微孔隙极为细小,一般小于0.2μm,只能在扫描电镜下见到。
自生石英、高岭石晶间微孔隙。
孔隙个体小,分布不均匀且连通性差。
2.次生孔隙本区砂岩次生孔隙以溶蚀型次生孔隙为主,这类孔隙分布很局限,孔径比较小,它们对砂岩储层的孔隙性能贡献较小,研究区以以下几类溶蚀次生孔隙为主:(1)溶蚀粒内孔隙:指砂岩中部分碎屑内部在埋藏成岩中发生部分溶解而产生的一类孔隙。
通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溶蚀粒内孔隙多见于长石部分岩屑内,常见溶蚀粒内孔隙与溶蚀粒间孔隙连通(2)晶间孔隙:砂岩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分布于碎屑颗粒间自生矿物晶体间的微孔隙。
研究区内部分蚀变高岭石见晶间小孔及少量长石、石英产生的微裂(3)微裂隙:在砂岩储层中,由于地应力作用而形成的微裂缝,呈细小片状,缝面弯曲,裂缝宽度一般平行于最小地应力方向。
它能极大地改善岩石的渗透性。
孔隙结构参数特征孔隙结构是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相互连通关系。
压汞法测定孔隙结构常用的参数有:①排驱压力及最大孔喉半径:排驱压力是指非润湿相排驱润湿相时所需的最小压力,最小压力对应的孔喉半径为最大的孔喉半径。
排驱压力及最大孔喉半径是划分岩石储集性能的主要标志。
②中值压力及中值半径:中值压力是指非润湿相在50%时相应的注入曲线的毛管压力。
混凝土的结构、组成及特点综述
•
b为常数。
•
这个公式适应于低孔隙率时。
• Schiller提出另一个经验关系式,可用于孔 隙率较大的情况:
Pcr M=D ln——
P D是一个常数,Pcr表示强度为0时的孔隙率。
(3)浆体相——水
水泥石中的液相是含有可溶性离子的水。 水泥石中的水随着环境湿度的变化而变
化,根据水从水泥石中失去的难易程度划 分为四种类型:
对混凝土的强度而言,孔径D 在20nm(纳米)以下为无害孔, 在20-50nm为少害孔, 在50-200nm为有害孔, 大于200nm为多害孔。
• Ryshkewitch提出孔隙率和水泥浆体力学性 能的经验关系式:
• M=M0 exp(-bP) • M 孔隙率为P时,水泥石的强度
•
M0孔隙率为0时,水泥石的强度
硬化水泥浆体的特点:不均匀,含多种固相 、孔隙和水。
• 固相:水化硅酸钙(C-S-H); 水化硫铝酸 钙微晶;氢氧化钙片状大结晶;未水化水 泥。
• 孔隙:层间孔、毛细孔(微小);气孔( 大)。
• 水分:毛细孔水、层间水、吸附水和化学 结合水
(1)浆体相——固相
• • 固相
水化产物
C-S-H凝胶 Ca(OH)2晶体 钙矾石(AFt相) 单硫型(Afm相)
(2)浆体相——孔隙
• 水泥石中的孔可分为三类:凝胶孔、毛细 孔、非毛细孔。
C-S-H凝胶
C-S-H凝胶内的层间孔 毛细孔
• 水泥石孔结构包含孔隙率和孔径分布两个 概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孔隙率:孔体积占水泥石体积的百分
数
•
孔径分布:不同孔径尺寸范围的孔的
体积百分数。
• 凝胶孔是水化水泥颗粒间的过渡空间,尺 寸1.5~3nm,水泥凝胶的最小孔隙率占水 泥凝胶体积的28%,即凝胶孔约占凝胶体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a)
(b)
(c)
(d)
(e)
March 5, 2009
颗粒
杂基
微孔隙
喉道
孔隙
图 5-4 碎屑岩孔隙喉道的类型示意图(据罗蛰潭、王允诚,1986)
(a)喉道是孔隙的缩小部分;(b)可变断面收缩部分是喉道;(c)片状喉道; (d)弯片状喉道;(e)管束状喉道; 10
三、碳酸盐岩的孔隙和喉道类型
Bill Yu
2.裂缝
①构造裂缝:②隐爆裂缝:③成岩裂缝: ④风化裂缝:⑤竖直节理:⑥柱状节理: 按成因火山岩的储集空间还可划分为原生储集空间和次生储集空间两类。
3.孔缝组合类型
各种储集空间多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呈某种组合形式出现。
March 5, 2009
15
March 5, 2009
表 5-2 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据赵澄林,1997,以苏北阂桥地区火山岩为例)
括扩大的粒间孔、特大孔、粒内
孔隙。
March 5, 2009
4
二、碎屑岩的孔隙和喉道类型
Bill Yu
z溶蚀粒内孔隙:指碎屑颗粒内部所含可溶矿物被溶,或沿颗粒解理等易溶 部位发生溶解而成的孔隙。 z溶蚀填隙物内孔隙:指填隙物受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孔隙。 z溶蚀裂缝孔隙:是流体沿岩石裂缝渗流,使缝面两侧岩石发生溶蚀所致。
250μm~0.1μm之间。流体在这种孔隙中,由于受毛细管力的作用,已不能在其
中自由流动,只有在外力大于毛细管阻力的情况下,流体才能在其中流动。微裂
缝和一般砂岩中的孔隙多属这种类型。
(3)微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0.2μm,裂缝宽度<0.1μm。在通常温度
和压力条件下,流体在这种孔隙中不能流动;增加温度和压力,也只能引起流体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分类及其储层改造技术的探讨
[收稿日期]2009-01-18 [作者简介]宋周成(1966-),男,1989年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博士生,现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分类及其储层改造技术的探讨 宋周成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500;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摘要]讨论了低渗透油层的空隙、喉道结构,几何形态、孔隙系统、孔隙喉道组合;低渗储层自然产能高低不一,一般需要压裂改造才能获得有效产能,其储层微孔隙发育,存在储层伤害因素,在此类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配套的大型油层改造措施攻关,要注意油层改造过程中的油层保护工作,以提高油气井产能。
具体工艺措施如下:钻井、固井、射孔、油层改造、采油等技术处理。
[关键词]低渗透储层;孔隙类型;压裂改造;油层保护;工艺技术[中图分类号]TE3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09)01-0334-03我国低渗透储层在油气勘探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约有214×109t 以上的低渗透油藏,占总探明储量比例高达47%。
因此,研究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形成原因及其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可以提高低渗透率储层的勘探效率。
但是低渗透油层由于孔喉细小,结构复杂,渗流阻力大,固液表面分子作用强烈,贾敏效应显著,使其渗流特性与中高渗透油层有很大的不同,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加上配套工艺的适应性差,造成这些单井产能很低,开发动用难度大。
随着对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认识的不断进步以及开采工艺技术的提高,低渗透油藏逐渐成为油田实现稳产目标的主力军。
和其他油藏一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也存在递减阶段,过去大家偏重于对递减规律的研究[1],而忽略了对递减影响因素的分析。
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研究是开发低渗透油气田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现在渗流力学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
笔者就此讨论了低渗透油层的空隙、喉道结构,几何形态、孔隙系统、孔隙喉道组合,及其储层改造技术。
苏里格气田东部盒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可动流体饱和度影响因素
苏里格气田东部盒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可动流体饱和度影响因素惠威;贾昱昕;程凡;刘斐雯;任大忠【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部盒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渗流规律研究相对薄弱,利用常规方法难以对储层品质进行合理评价.为此,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及真实砂岩微观水驱油模型对苏里格气田东部盒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孔隙组合类型以残余粒间孔-晶间孔型、晶间孔-岩屑溶孔型和微裂缝-微孔型为主,其发育程度及储层物性依次变差,储层渗流能力、驱油效率、矿场采收率及可动流体饱和度依次降低,相应的驱替类型由网状-均匀驱替转变为指状驱替.核磁共振数据表明,研究区盒8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平均为39.16%,以Ⅱ类、Ⅲ类及Ⅳ类储层为主.可动流体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残余粒间孔面孔率、喉道半径平均值、有效孔隙体积和喉道体积呈正相关,而与孔喉半径比呈负相关.【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8(025)005【总页数】7页(P10-16)【关键词】孔隙结构;可动流体核磁共振;恒速压汞;苏里格气田【作者】惠威;贾昱昕;程凡;刘斐雯;任大忠【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陕西西安71020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陕西西安71020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陕西西安71020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陕西西安71020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3致密砂岩储层中复杂的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可动流体在多孔介质中赋存及流动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1-4]。
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及真实砂岩微观水驱油模型等手段,筛选出苏里格气田东部盒8储层具有代表性的8块样品,分析其微观孔隙结构及可动流体饱和度影响因素,研究其微观孔隙特征参数与可动流体饱和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气藏下步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不同煤体结构煤的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深度研究报告:不同煤体结构煤的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研究意义1. 研究目标本次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煤体结构的煤样中的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并分析其对煤体物理性质和工程应用的影响。
具体目标如下: - 分析不同煤体结构的孔隙结构特点;- 确定各种类型孔隙在不同类型煤中的分布特征; - 探讨孔隙结构分形特征与煤体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 提出针对不同孔隙结构的优化开采和利用方法。
2. 方法2.1 样品采集与制备从不同地质条件下采集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如无烟煤、焦化煤、褐煤等)的煤样。
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杂质、粉碎成合适粒度等。
2.2 孔隙结构表征选取合适的方法对样品中的孔隙结构进行表征,常用方法包括: - 红外光谱分析:通过红外光谱仪对煤样进行扫描,分析不同结构孔隙的红外吸收特征。
- 气体吸附法:利用比表面积仪、孔径分析仪等设备,测定煤样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等参数。
- 压汞法:利用压汞仪测定煤样的总孔隙体积、微孔和介孔的体积等。
2.3 分形分析采用分形理论对煤样中的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常用方法包括: - 盒计数法:根据盒计数法原理,通过对图像或数据进行盒子划分和统计,计算得到煤样中不同尺度下的盒数-边长关系曲线,并求取其斜率作为分形维数。
- 自相似法:通过对图像或数据进行幂律拟合,获得自相似维数和Hurst指数等参数。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将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并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如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等)对结果进行验证和解释。
3. 发现3.1 孔隙结构特点通过对不同类型煤样的孔隙结构表征和分形分析,发现以下特点: - 不同类型煤样的孔隙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无烟煤中多为均匀排列的小孔隙,焦化煤中含有较多的微孔和介孔,褐煤中常见大孔隙和裂缝。
- 煤样中的孔隙结构具有分形特征,表现为自相似性和尺度效应。
不同类型煤样的分形维数存在差异。
3.2 孔隙结构与物理性质关系通过对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 煤样中的比表面积与其孔隙结构分形维数呈负相关关系。
储层地质学
第四章储层孔隙结构储集岩的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孔隙结构属于油气储层的微观研究范畴,而油气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流体饱和度则属于宏观统计的范畴。
研究孔隙结构,深入揭示油气储层的内部结构,对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储集岩的孔隙和喉道类型储集岩的基本储集空间可划分为孔隙(广义的孔隙,包括孔隙、裂缝和溶洞)和喉道。
一般地,可以将岩石颗粒包围着的较大空间称为孔隙,而仅仅在二个颗粒间连通的狭窄部分称为喉道,或者说,两个较大孔隙空间之间的连通部分称为喉道。
孔隙是流体赋存于岩石中的基本储集空间,而喉道则是控制流体在岩石中渗流的重要的通道。
流体在自然界复杂的孔隙系统中流动时,都要经历一系列交替着的孔隙和喉道。
无论是油气在二次运移过程中油气驱替孔隙介质所充满的水时,还是在开采过程中油气从孔隙介质中被驱替出来时,都受流动通道中最小的断面(即喉道直径)所控制。
显然,喉道的大小和分布以及它们的几何形状是影响储集岩渗流特征的主要因素。
一、碎屑岩的孔隙和喉道类型1.碎屑岩的孔隙类型关于孔隙类型的划分,前人从不同角度曾提出了许多方案。
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三种:按孔隙成因的分类:将孔隙分为原生、次生及混合成因三大类。
每一类型又进一步细分为若干次一级类型。
这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一种分类方案,如V.Schmidt(1979)的分类。
按孔隙大小的分类:将孔隙分为超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大于500μm,裂缝宽度大于250μm)、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500~0.2μm,裂缝宽度250~0.1μm)和微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小于0.2μm,裂缝宽度小于0.1μm)。
这种分类着重强调孔隙大小对渗流作用的物理意义。
按孔隙成因和孔隙几何形状的分类:将孔隙分为粒间孔隙、溶蚀孔隙、微孔隙及裂缝孔隙四种类型(Pittman,1979)。
显然,其中微孔隙是按孔隙大小来划分的(Pittman定义的微孔隙直径小于0.5μm),其他则是从成因的角度。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分类及其储层改造技术的探讨
[收稿日期]2009-01-18 [作者简介]宋周成(1966-),男,1989年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博士生,现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分类及其储层改造技术的探讨 宋周成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500;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摘要]讨论了低渗透油层的空隙、喉道结构,几何形态、孔隙系统、孔隙喉道组合;低渗储层自然产能高低不一,一般需要压裂改造才能获得有效产能,其储层微孔隙发育,存在储层伤害因素,在此类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配套的大型油层改造措施攻关,要注意油层改造过程中的油层保护工作,以提高油气井产能。
具体工艺措施如下:钻井、固井、射孔、油层改造、采油等技术处理。
[关键词]低渗透储层;孔隙类型;压裂改造;油层保护;工艺技术[中图分类号]TE3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09)01-0334-03我国低渗透储层在油气勘探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约有214×109t 以上的低渗透油藏,占总探明储量比例高达47%。
因此,研究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形成原因及其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可以提高低渗透率储层的勘探效率。
但是低渗透油层由于孔喉细小,结构复杂,渗流阻力大,固液表面分子作用强烈,贾敏效应显著,使其渗流特性与中高渗透油层有很大的不同,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加上配套工艺的适应性差,造成这些单井产能很低,开发动用难度大。
随着对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认识的不断进步以及开采工艺技术的提高,低渗透油藏逐渐成为油田实现稳产目标的主力军。
和其他油藏一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也存在递减阶段,过去大家偏重于对递减规律的研究[1],而忽略了对递减影响因素的分析。
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研究是开发低渗透油气田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现在渗流力学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
笔者就此讨论了低渗透油层的空隙、喉道结构,几何形态、孔隙系统、孔隙喉道组合,及其储层改造技术。
岩体的孔隙性名词解释
岩体的孔隙性名词解释岩体是地壳中的一种常见物质,它由不同类型的矿物质组成。
在地质学中,对岩体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揭示地球历史、地质过程以及资源勘探等方面的信息。
岩体的孔隙性是指岩石内部的空隙,这些空隙可以分为多个尺度,在地质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宏观孔隙性宏观孔隙性是指在肉眼可见范围内的岩石空隙。
岩石的宏观孔隙性主要受矿物粒度大小、晶体形态以及岩石成因等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层次上,空隙大小可以从毫米到厘米或更大。
2. 微观孔隙性微观孔隙性是指岩石内部的微小空隙,这些空隙在裸眼下无法看到,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
微观孔隙性对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具有重要影响,决定了岩石的渗透性、吸附性以及孔隙内流体的运移方式。
3. 孔隙度孔隙度是指岩石体积中的孔隙空间所占的比例。
它与岩石的类型、成因以及变质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孔隙度可以用来评估岩石的渗透性和储层的贮存能力,对于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4. 渗透率渗透率是指岩石中流体流动的能力,它与孔隙度、孔隙连通程度以及孔隙尺寸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
岩石的渗透率决定了地下水的补给、石油的储存和运移等问题,也对水文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 孔隙形态孔隙形态是指孔隙空间的形状和几何特征。
在地质学中有很多不同的孔隙结构和形态,如粒间孔隙、晶内孔隙、裂缝孔隙等。
这些孔隙形态对岩石的渗流特性和工程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孔隙形态有助于理解地下水的运移、油气储集和地质灾害等问题。
6. 孔隙演化孔隙演化是指岩石孔隙在长期地质作用下的变化过程。
岩石的孔隙演化包括溶解、碎化、充填等过程,这些过程会改变岩石的渗透性和储层性质。
了解孔隙演化规律对于资源勘探和地下水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岩体的孔隙性是岩石内部的空隙结构,它对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反应和流体运移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孔隙性,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质过程、开展资源勘探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等工作。
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
4.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4.1孔隙类型本次孔隙分类采用以孔隙产状为主,并考虑溶蚀作用,结合本区实际,将孔隙分类如下:1. 粒间孔隙粒间孔隙是指位于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
它可以是原生粒间孔隙或残余原生粒间孔隙,即原生粒间孔隙在遭受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等一系列成岩作用破坏后而保留下来的那一部分孔隙。
多呈三角形,无溶蚀标志。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是粒间溶蚀孔隙,即原生粒间孔隙经溶蚀作用强烈改造而成,或者是颗粒间由于强烈溶蚀作用的结果。
粒间空隙一般个体较大,连通性较好。
粒间孔隙是本区主要的孔隙类型。
2. 粒内(晶内)孔隙这类孔隙主要是砂岩中的长石、岩屑等非稳定组分的深部溶蚀形成的,在研究区深层砂岩中普遍存在。
长石等非稳定组分的溶蚀空隙可以进一步分为粒内溶孔和晶溶孔。
晶内溶孔是指长石颗粒内的溶孔,而粒内溶孔是指岩屑等碎屑内部的易溶组分在深部酸性流体作用下形成。
常常沿长石的解理缝、双晶纹和岩屑内矿物之间的接触部位等薄弱带进行溶蚀并逐渐扩展,因而常见沿解理缝和双晶结合面溶蚀形成的栅状溶孔。
长石、岩屑等非稳定组分的溶蚀孔的发育常常使彼此孤立的、或很少有喉管项链的次生加大晶间孔的连通性大为改进,而且,这类孔隙的孔径相对较大,从而优化了深部储层的储集性能。
3. 填隙物孔隙填隙物孔隙包括杂基内孔隙、自生矿物晶间孔和晶内溶孔。
杂基内孔隙多发育与杂基含量较高的(>10%)砂岩中,孔隙数量多,个体细小,连通性差。
自生矿物晶间孔隙发育在深埋条件下自生矿物,如石英、方解石、沸石、碳酸岩小晶体以及石盐晶体之间,个体小,数量多随埋深有增加之趋势。
但由于常生长于粒间孔隙中,连通性较好,又由于其晶体小,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复杂,影响流体渗流。
因此在埋深3500米以下,孔隙度降低较慢,而渗透率降低很快。
这类晶间孔隙在徐东-唐庄地区相对发育。
另外,杜桥白地区深层还可见到丰富的碳酸盐晶内溶孔和石盐晶内溶孔。
4. 裂隙裂缝在黄河南地区较不发育,在桥24井沙三段3547.5米砂岩中见一构造裂缝,此外多见泥质粉砂岩或细砂岩中泥质细条带收缩缝。
页岩油储集层微观孔喉分类与分级评价
页岩油储集层微观孔喉分类与分级评价卢双舫;李俊乾;张鹏飞;薛海涛;王国力;张俊;刘惠民;李政【摘要】利用高压压汞技术对页岩油储集层微观孔喉进行表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页岩油储集层分级评价标准及成储下限,建立基于测井资料进行页岩油流动单元划分的新方法.依据进汞曲线的拐点及分形特征,提出了适合于页岩油储集层的分类新方案:微孔喉(小于25 nm)、小孔喉(25~100nm)、中孔喉(100~1 000nm)、大孔喉(大于1 000 nm),进一步按照页岩所含不同类型微观孔喉的数量将其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储集层,分级点对应的孔喉平均半径分别为150,70,10 nm.利用渗透率与孔喉半径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储集层分级评价的渗透率标准门槛分别为1.00×10-3,0.40×10-3,0.05× 10-3 μm2.利用同一水力流动单元内孔隙度、渗透率良好的指数关系,构建了由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流动带指数、划分页岩油流动单元的新方法.在东营凹陷的应用表明,所建立的标准可以应用于页岩油储集层的分级评价.%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copic pore-throats in shale oil reservoirs by high-pressure mercury intrusion technique,a grading evaluation standard of shale oil reservoirs and a lower limit for reservoir formation were established.Simultaneously,a new method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hale oil flow units based on logging data was established.A new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shale oil reservoirs wa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inflection points and fractal features of mercury injection curves:microscopic pore-throats (less than 25 nm),small pore-throats (25-100 nm),medium pore-throats (100-1 000 nm) and big pore-throats (greater than 1 000 nm).Correspondingly,the shale reservoirs are divided into four classes,Ⅰ,Ⅱ,Ⅲ and Ⅳ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microscopic pores they contain,and the average pore-throat radii corresponding to the dividing points are 150 nm,70 nm and 10 nm respectively.By us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meability and pore-throat radius,the permeability thresholds for the reservoir classification are determined at 1.00× 10-3 μm2,0.40× 10-3 μm2 and 0.05× 10-3 μm2 respectively.By using the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same hydrodynamic flow unit,a new method was set up to evaluate the reservoir flow belt index and to identify shale oil flow units with logging data.The application in the Dongying sag shows that the standard proposed is suitable for grading evaluation of shale oil reservoirs.【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8(045)003【总页数】9页(P436-444)【关键词】页岩油;微孔喉;高压压汞;成储下限;分级评价;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作者】卢双舫;李俊乾;张鹏飞;薛海涛;王国力;张俊;刘惠民;李政【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山东青岛266580;山东省致密(页岩)油气协同创新中心,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山东青岛266580;山东省致密(页岩)油气协同创新中心,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山东青岛266580;山东省致密(页岩)油气协同创新中心,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山东青岛266580;山东省致密(页岩)油气协同创新中心,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北京100728;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北京100728;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0 引言中国页岩油资源丰富[1-5],美国能源署评估中国页岩油的技术可采资源量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位居世界第3位,其中陆相湖盆发育的以泥页岩为主层系中的页岩油可采资源量高达(30~60)×108 t[4]。
礁灰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对生产动态影响
礁灰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对生产动态影响李其正;王峻峰;唐海;吕栋梁;郭越;朱旭【摘要】通过采用岩心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以及核磁共振等测试分析方法,深入研究X油田礁灰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X油田礁灰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孔、粒内溶孔和溶洞,主要喉道类型为孔隙缩小型、缩颈型和弯片状喉道,主要孔洞缝组合类型为致密裂缝型、孔隙裂缝型、孔隙孔洞型.根据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可将毛管压力曲线分为四类,各类储集空间对应不同的油井生产动态特征.利用聚类分析原理,可将研究区油井生产动态划分为三类,各类油井生产动态与所建立的孔隙结构分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认为储渗空间、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油井生产动态的重要因素.【期刊名称】《油气藏评价与开发》【年(卷),期】2017(007)006【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礁灰岩油藏;微观孔隙结构;油井生产动态【作者】李其正;王峻峰;唐海;吕栋梁;郭越;朱旭【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000;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川西采气厂,四川德阳 618000;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8储集岩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储集层渗流能力的主要因素,并最终决定着油井生产动态特征的差异。
研究储层微观渗流空间形态,搞清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分析油井生产动态特征及制定高含水期合理开发调整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6]。
礁灰岩储层不同于常规砂岩储层,其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目前学者对该类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对油井开发动态影响的研究还较少[7-11]。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扫描电镜技术、铸体薄片技术及高压压汞技术,对X油田礁灰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从微观角度描述礁灰岩储层的储渗空间类型,探讨了微观孔隙结构与油井生产动态之间的关系,为油田后期的高效开发和筛选有利区块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毛管压力资料划分储层类型
对 该 地 区 的 毛 管 压 力资 料 进 行 分 析 和 层 类 型 可 以 划 分 为 三 类 , 分 别 代 表 了本 地 处理 , 利 用 孔 隙 结 构 的 特征 参数 , 来 研 究 其
4 结 论
( 1 ) 该 地 区储 层具 有 排 驱 压 力 较 低 , 中
微观孔隙结 构特征 。 通过 分析我们 得出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了排 驱 压 力 明 显 大 于 I、Ⅱ类 之 外 , 中 值
铁矿 , 砂 岩 骨 架 胶 结 类 型 基 本 上 呈 接 触 式 征 , 提 取 了 定 量 的 特 征 参 数 对 储 层 结 构 进 压 力 也 明 显 高 于 I、 Ⅱ类 , 但 孔 隙 结 构 较
胶结。
行分析 , 通过 各参 数 综 合 分 析 , 该 地 区 的储 差 , 以微喉 道为主 。 区不 同类 型储 层 的 孔 隙 结 构 特 征 ( 图1 ) 。 各 类 储 层 对 应 的 孔 隙 结 构 特 征如 下 : ( 1 ) I 类 孔 隙结 构 : 排 驱 压 力在 o . 0 0 7 ~
以 及他 们 的 几何 形 态 是 影 响 储 集 岩 渗 流 特 陡 , 且短 而低 , 孔喉分 选性稍差 , 但 平 均 孔 相 似 。
征的重要 因素。
间段较陡 , 且短而 高 , 其平均孔 喉小 , 岩 石 0 . 3 1 MP a 之间 , 中值压 力在 1 . 0 4 ~3 . 2 7 MP a
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是指油气储集层中岩石固体部分和孔隙部分之间的空隙分布特征。
孔隙是岩石中的空隙,是油气储集和运移的通道,直接影响油气的储集和产能。
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孔隙形态:孔隙可以分为溶蚀孔隙、裂缝孔隙、颗粒孔隙等,其形态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角形等。
2. 孔隙大小:孔隙的大小可以分为宏观孔隙和微观孔隙。
宏观孔隙一般指大于几十微米的孔隙,微观孔隙指几微米以下的孔隙。
3. 孔隙连通性:孔隙连通性指孔隙之间是否相连通,孔隙连通性好的油气储集层便于油气的储集和运移。
4. 孔隙度:孔隙度是指储集层中有效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反映了岩石中的孔隙空间占据比例。
5. 孔隙分布:孔隙在储集层中的分布可以是均匀的、集中的或者呈现层状、片状等特殊分布。
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是影响油气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孔隙结构的研究可以评价储集层的储量和产能,并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范文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勘探与开发过程中,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因其复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成为地质学和石油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此类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其储层分类和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对于提高油气采收率、优化开发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相应的储层分类研究。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区域,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手段和地质分析方法,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具体方法包括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测试及岩心物性分析等。
三、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一)孔隙类型与分布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等。
这些孔隙在岩石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往往受控于沉积环境和后期成岩作用。
粒间孔主要分布在颗粒间,而晶间孔则常见于矿物晶粒之间。
此外,溶蚀孔的发育程度往往较高,对储层的物性影响较大。
(二)孔喉关系与连通性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喉关系复杂,孔喉比大,导致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受到限制。
此外,由于孔隙连通性差,使得储层的渗透率较低。
然而,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的连通性。
(三)矿物组成与成岩作用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矿物组成复杂,主要包括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如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会降低储层的孔隙度,而溶蚀作用则有利于形成次生孔隙,提高储层的物性。
四、储层分类研究根据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参数,将储层分为以下几类:I类为高孔高渗型,这类储层孔隙发育,连通性好,物性较好;II类为低孔低渗型,这类储层孔隙度较低,渗透率也较低;III类为特低渗型,这类储层虽然具有一定的孔隙度,但渗透率极低;IV类为裂缝型,这类储层以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
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分类评价
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分类评价李晓锋;彭仕宓【摘要】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试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康村组储层主要的成岩作用是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其次是陆源碳酸盐颗粒的溶蚀和交代作用;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剩余粒间孔隙、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喉道组合类型为中孔中喉和中孔小喉型为主.在此基础上,应用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将康村组储层孔隙结构划分为4个基本类型,为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基础.【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11(033)006【总页数】6页(P26-31)【关键词】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储集空间;孔隙结构;聚类分析【作者】李晓锋;彭仕宓【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北京,10003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大宛齐油田位于新疆拜城县境内西南方向30km处,地势北高南低,地面海拔1430~1560m,坐标:北纬41°42′~41°47′、东经81°27′~81°32′。
从构造位置上看,大宛齐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库车坳陷拜城凹陷,北部为吐孜玛扎构造,南部为秋立塔克背斜构造带的亚克里克构造,构造东、西、南3面分别向拜城凹陷倾没,是一被下第三系下盐丘上拱形成的短轴背斜,该构造长轴呈东西向,南翼缓,北翼陡,被一系列放射状的断层复杂化。
大宛齐地区钻遇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上第三系康村组、吉迪克组和下第三系苏维依组,库车组缺失。
上第三系康村组与上覆第四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下伏吉迪克组为整合接触。
大宛齐油田的主要产层为第四系和上第三系康村组储层。
大碗齐油田康村组主要为一套低弯度河入湖形成的三角洲陆源碎屑沉积[1],其泥岩普遍呈棕红色、褐红色,并可见干旱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干裂等沉积构造,泥岩中所含化石稀少,且孢粉组合主要为耐干旱的植物。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划分及特点
2.1 微观孔隙结构类型的研究方法
随着油田开采技术的发张,从一开始单纯依靠天然能量驱油逐渐发展到用注水注气疯方法开采石油,于是开始出现了多相渗流,贝克莱—勒弗莱脱关于水驱油非活塞式驱替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多相渗流的基础,拟压力方法的引入使油气两相渗流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油气储集层是油气储集的场所和油气云翳的通道。
它有着极其复杂的内部空间结构和不规则的外部集合形状,它是渗流的前提条件,所以必须对其进行了解。
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混合空隙。
(1)原生孔隙
指原始沉积物固有的空隙,如(陆源碎屑)粒间孔、(陆源碎屑)粒内孔等。
原生粒间孔经机械压实作用改造后变小,习惯上称之为原生缩小粒间孔,此类孔隙在本区不甚发育(图2-5, 图2-6)。
图2-5少量原生缩小粒间孔;单偏光10×10 Fig. 2-5 Fine-grained arkose lithic
sandstone
图2-6少量原生粒间孔;单偏光:10×10 Fig. 2-6 Fine-grained arkose lithic
sandstone
(2)次生孔隙
经次生作用(如淋滤、溶解、交代、重结晶等成岩作用)所形成的空隙称为次生孔隙。
构成本区砂岩主要储集空间的次生孔隙由溶解成岩作用形成。
主要包括粒内溶孔、铸模孔隙和胶结物内溶孔。
图 2-7长石粒内溶孔;单偏光10×10 Fig. 2-7 Arcosic intergranular dissolved pore, plainlight 10×10
图2-8岩屑粒内溶孔;单偏光10×10
Fig. 2-8Lithic intergranular dissolved pore,
plainlight 10×10
粒内溶孔见于易溶的陆源长石颗粒、岩屑和内源介形虫骨壳。
其中长石粒内溶孔常依长石颗粒的解理缝、双晶缝、裂隙外延伸展(图2-7)。
陆源岩屑遭受部分溶蚀后形成岩屑粒内溶孔,粒内见有难溶组分(图2-8)。
本区还可见介形虫化石,体腔内先期充填的碳酸盐胶结物后来发生溶解,形成溶蚀孔隙。
特征是介形虫壳体基本完整,体内见有残余的碳酸盐矿物(图2-9)。
图2-9 介形虫体腔内溶孔;单偏光10×10 Fig. 2-9 Within mussel-shrimp dissolved porem plainlight 10×10
图2-10长石铸模孔隙., 单偏光10×20 Fig. 2-10 Arcosic matrix pore, plainlight
10×20
溶解作用强烈可使陆源碎屑、内源颗粒(如生物介壳、鲕粒等)被全部溶解掉,若该颗粒外形轮廓、解理缝、岩石结构等自身特征尚可辨识时,称此种空隙为铸模孔隙。
本区的铸模孔隙有长石铸模孔隙和岩屑铸模孔隙,前者发育(图2-10)。
图2-11连晶方解石胶结物内溶孔;均为正交光,右加石膏试板,正交光10×20
Fig. 2-11 Within intergrowth calcite cement dissolved pore; orthogonal light plainlight,
10×20. right plaster tablet
胶结物内溶孔是本区最为发育的一类次生孔隙,见于方解石胶结物、硬石膏
胶结物、铁方解石胶结物、铁白云石,以方解石胶结物最为普遍,硬石膏胶结物
次之,后二者不发育(图2-11、图2-12)。
(3)混合孔隙
混合孔隙指同时包括原生、次生成因的孔隙,主要有粒间溶蚀扩大孔和超大
孔隙。
粒间溶蚀扩大孔在本区岩石中常见,主要特征是于颗粒之间,孔隙边缘不规
则,呈港湾状、参差状;可见漂浮状颗粒,为残留的难溶组分。
由原生粒间孔隙
周边的易溶组分(如长石颗粒)被溶解扩孔隙形成(图2-13,图2-14)。
图2-12连晶硬石膏胶结物内溶孔,硬石膏胶结物二级蓝干涉色;左为单偏光,右为正交光,10×10 Fig. 2-12Within intergrowth plaster cement dissolved pore, anhydrite cement is the second blue interference color, the left is plainlight, the right is orthogonal light, 10×10
图2-13 粒间溶孔;单偏光10×10
Fig. 2-13 intergranular dissolved pore,
plainlight 10×10图2-14粒间溶孔发育, 铸体薄片,单偏光10×10 Fig. 2-14 intergranular dissolved pore development cast color flake, plainlight
10×10
超大孔隙是指体积大于周边最大颗粒体积的孔隙,边缘参差不齐,其内常见漂浮状颗粒。
超大孔隙是在粒间溶孔、原生粒间孔已经存在的基础上,再次甚至多次溶解扩孔形成的,属混合成因的孔隙类型,是一种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
3 油气储集层的特点
1 储容性
油气储集层作为一种多孔介质,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储容性,即储存和容纳流体的能力,孔隙度是表征储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2 渗透性
渗透性即多孔介质允许流体通过它的能力。
表征渗透性的量为渗透率。
3比表面性
由于多孔介质中存在大量的孔隙空间,所以村子大量的内表面积。
定义:总表面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为比表面积。
4 结构复杂结构复杂是多孔介质的基本特性。
2.3 主要研究方法
常规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描述方法主要包括:室内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法。
室内实验方法是目前最主要,也是应用最广泛、描述精度最高的描述和评价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模型法
[33]、借助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CT扫描图像的图像分析法、毛管压力曲线法、分形几何分析法等。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