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与轻轨结课论文
学了地铁与轻轨这门课

学了地铁与轻轨这门课,使我对现代化的交通方式有了非常深刻感性的认识。
地铁与轻轨都属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因为其运量大、快速、正点、低能耗、少污染、乘坐舒适方便等优点,常被称为“绿色交通”。
世界范围内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化步伐加快,大中型城市普遍出现人口密集、住房短缺、交通阻塞、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匮乏等所谓“城市病”。
地铁和轻轨经过150年的发展,机车车辆、自动控制、通信和信号等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多方面代表和体现了当今高科技发展的水平。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地铁和轻轨是解决大中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根本途径,对于21世纪实现城市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世界上首条地下铁路系统是在1863年开通的伦敦大都会铁路(Metropolitan Railway),是为了解决当时伦敦的交通堵塞问题而建。
当时电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铁路也只能用蒸汽机车。
由于机车释放出的废气对人体有害,所以当时的隧道每隔一段距离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风槽。
到了1870年,伦敦开办了第一条客运的钻挖式地铁,在伦敦塔附近越过泰晤士河。
但这条铁路并不算成功,在数月后便关闭。
现存最早的钻挖式地下铁路则在1890年开通,亦位于伦敦,连接市中心与南部地区。
最初铁路的建造者计划使用类似缆车的推动方法,但最后用了电力机车,使其成为第一条电动地下铁。
早期在伦敦市内开通的地下铁亦于1905年全数电气化。
1896年,当时奥匈帝国的城市布达佩斯开通了欧洲大陆的第一条地铁,共有5公里,11站,至今仍在使用。
法国巴黎的巴黎地铁在1900年开通,最初的法文名字“Chemin de Fer Métropolitain”(法文直译意指“大都会铁路”)是从“Metropolitan Railway”直接译过去的,后来缩短成“métro”,所以现在很多城市轨道系统都称metro。
俄罗斯的地铁也顺理成章,只是改用了西里尔字母,称为Метро。
轨道交通毕业论文范文

浅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内容提要: 在概述国外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 提出我国城软交通的管理体制和运营管理与机制策略两大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警惕管理体制运营管理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 轨道交通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 而是必须具备的,当今, 有无城轨交通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之一, 也已成为衡量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之一。
进人21 世纪, 各国轨道交通发展势头迅猛。
已经建成相当规模城轨交通的城市, 正在进一步完善其系统, 一些国家和地方恢复了有轨电车, 如北美、欧洲旧本、澳大利亚的一些城市; 一些认识不足或过晚的甚至走了弯路的国家和城市重新审时度势, 纷纷作出了发展城轨交通的决策, 如泰国的曼谷、美国的洛杉矶等城市; 已经从城轨发展中获得好处的国家, 又加大了建设力度, 或扩大规模增加线路、或改进装备、或提高服务质量。
总之, 进人21 世纪后,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的城轨交通, 其中地铁、轻轨、市郊或城市铁路将得到迅猛发展。
为我们出行提供了诸多的便利。
一、世界主要城市城轨交通运营管理状况及存在问题城轨交通的建设过程, 大致可以分为3 个阶段: 即线网规划与设计阶段、实施与施工阶段、建成与运营管理阶段。
当今世界城轨交通运营管理中仍存在问题。
1、管理体制方面世界各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体制形式多样, 但它们都与建设资金来源有关, 即投资主体的不同, 就决定了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
英国伦敦的国铁和地铁是通勤运输的主要工具其中市郊铁路由国铁管理, 其管理体制是国有国营性质, 地铁和公共汽车由地方运输公司经营。
法国巴黎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地区快速铁路(R E R )和市郊铁路, 其中R E R 由运输公司和国铁共同管理, 市郊铁路属于国铁, 其管理体制既有国有国营,也有国铁与地方共同管理。
美国纽约公共交通由地铁、通勤铁路和公共汽车组成, 地铁由城市运输管理局经营管理, 市郊铁路由长岛铁路公司和北方铁路公司管理, 其管理体制属地方国有、地方经营性质。
轨道交通毕业论文

轨道交通毕业论文轨道交通毕业论文一、引言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发展和人民出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本篇论文将围绕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探讨。
二、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1. 城市化进程的推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交通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各地纷纷加大轨道交通的建设力度,以满足人民出行需求,提升城市交通运输能力。
2. 技术创新的推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领域也迎来了许多创新技术。
例如,磁悬浮技术的应用使得列车的运行更加平稳快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引入使得轨道交通更加安全可靠。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轨道交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运营效率不高目前,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效率较低,列车频率不高,运行速度较慢。
这导致了拥堵现象的出现,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体验。
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可以采取增加列车数量、提升运行速度等措施。
2. 安全问题亟待解决虽然轨道交通在安全方面相对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例如,乘客的行为不文明、设备的老化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强乘客教育,提升设备维护水平。
3. 环境影响较大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噪音污染、土地占用等问题都需要引起重视。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方向1. 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也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例如,可以引入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列车的精确运行控制;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乘客出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智能化的发展将为轨道交通带来更高的效率和便利性。
2. 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轨道交通应该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毕业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毕业论文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以地铁、轻轨、城市快速公交等为主的城市交通方式,其具有不受拥堵和污染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人口及经济发展对出行的需求。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以中国为例,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70个城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6000公里,运营车站达到了4000个。
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中的主力交通方式之一,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
二、问题分析然而,城市轨道交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停车难问题城市轨道交通虽然方便快捷,但对于不少乘客来说,由于地铁站周边停车位有限,乘坐地铁的出行仍然需要步行十分之远,或采用其他交通工具来达到车站。
加之地铁站周边商业、居住等区域的拥挤,车站周边停车难情况愈发突出。
2. 运营安全问题城市轨道交通有许多安全隐患,如列车安全、意外伤害等,这些问题首要是由于协调不足造成。
除了加强车站和列车的管理外,制定更严厉的监管措施和加密的安全审查政策也是必要的。
3. 运营成本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高昂,主要是由人力、耗材等构成的,这给企业和乘客带来了双重负担。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需要尽快有效的控制成本,以保证运营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应对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和政府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 增加停车场加大地铁站周边的停车场建设,为乘坐地铁的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2. 安全监管提高车站和列车的管理水平,加强监管和安全审查确保乘坐安全。
3. 减小运营成本优化运营方案,采取合理的措施节约成本,持续提高效率。
综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需克服一系列问题,需要业内人士和政府积极合作,共同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在出行方面“舒适、便捷、快速”的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毕业论文(DOC)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地铁与轻轨》课程报告学号:********班级:中国语言文学类2012—3班**:**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屏蔽门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类2012-3班周恋)摘要: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中,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需要不断地提高。
对乘客安全、车站环境、节能等方面的要求也在相应的不断提高。
屏蔽门系统正是因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这些需要而产生的。
屏蔽门系统是设置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边缘的一种安全装置。
它将列车与车站站台候车区域隔离开来,在列车到达和出发时可自动开启和关闭,为乘客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
本文从屏蔽门系统的基本定义和结构开始,首先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对屏蔽门系统进行了介绍,包括屏蔽门系统的定义、类型和门体结构。
接下来,文章在第二部分介绍了屏蔽门系统的特点和运行模式。
通过一系列概念和分类的介绍,使读者对屏蔽门系统有了一定的认识。
文章的第四部分对屏蔽门系统以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分析。
最后,我们还通过分析,对屏蔽门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地下轨道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系统;应用;安全前言据悉徐州市将于2015年开始着手修建地下铁道,然而地铁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影响着城市未来的各个方面,是城市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能提升徐州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作为一种绿色的交通方式,能够减少能耗和对城市的污染,改善城市环境;作为一种准点、安全的交通方式,能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更好的为居民出行提供便捷的服务;作为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抓好地铁项目建设,要认真做到“七个要”:一要安全。
最重要的是施工安全。
目前地铁施工保持了零轻伤、零死亡、零质量工程事故、工程验收合格率100%的好成绩,要研究保持好这个成绩。
地铁与轻轨

浅析地铁车站建设中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林强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09-2班02090533摘要:地下连续墙在城市地铁车站建设中为较常采用的围护结构形式, 其施工工艺往往直接影响到连续墙的安全性能, 文章介绍了地下连续墙的优缺点和施工工艺及要点。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优缺点施工工艺1、概述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拥挤, 地铁将逐渐成为全国各大城市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目前国内地铁车站施工大部分还是采用明挖法, 基坑围护结构主要是旋喷桩、地下连续墙等支护方式。
在众多的支护方法中, 地下连续墙以刚度大、整体性强、位移控制效果好等突出的优点和广泛的适用性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所谓地下连续墙, 就是预先进行成槽作业,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槽段, 在槽段内放入预制好的钢筋笼, 并浇注混凝土建成墙段, 如此连续施工, 各墙段相互连接构成一道完整的地下墙体。
由于这种施工方法可以开挖任意深度和断面的深槽, 所以能够根据设计要求, 建造各种深度、宽度、形状、长度和强度的地下墙。
2、地下连续墙的优缺点2.1优点2.1.1施工中振动小, 噪声低。
现在, 地下连续墙能在城市建设工程中得到飞速发展的最大理由是施工时振动小, 噪声低。
可以说各种方法和各种挖掘机械都具备这一特点。
对于地下连续墙的高度评价是:工期短, 经济效果好, 可昼夜施工。
2.1.2墙体刚度大,用于基坑开挖时,可承受很大的土压力,极少发生地基沉降或塌方事故,已经成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挡土结构。
2.1.3防渗性能好,由于墙体接头形式和施工方法的改进,使地下连续墙几乎不透水。
2.1.4可以紧贴原有建筑物建造地下连续墙。
2.1.5可用于逆做法施工。
地下连续墙刚度大,易于设置埋设件,很适合于逆做法施工。
2.1.6地下连续墙对地基的适用范围很广,从软弱的冲积地层到中硬的地层、密实的砂砾层,各种软岩和硬岩等所有的地基都可以建造地下连续墙。
2.1.7可用作刚性基础。
目前地下连续墙不再单纯作为防渗防水、深基坑维护墙,而且越来越多地用地下连续墙代替桩基础、沉井或沉箱基础,承受更大荷载。
轻轨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轻轨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轻轨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一、引言轻轨交通作为一种城市快速交通系统,具有快速、高效、环保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大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轻轨交通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变得尤为重要。
本篇论文将探讨轻轨设计的相关问题,包括线路规划、车辆设计、站点设置等方面。
二、轻轨线路规划轻轨线路规划是轻轨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轻轨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进行轻轨线路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城市发展规划:轻轨线路规划应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以满足城市人口流动和交通需求的变化。
2. 交通流量分析:通过对城市交通流量的分析,确定轻轨线路的运行速度和容量,以确保轻轨交通系统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3. 地形地貌:考虑到城市的地形地貌特点,选择合适的线路走向和站点布局,以提高轻轨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4. 环境保护:在轻轨线路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轻轨车辆设计轻轨车辆设计是轻轨交通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车辆设计可以提高乘客的出行舒适度和安全性。
以下是轻轨车辆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1. 车辆外观设计:轻轨车辆的外观设计应符合城市形象,同时具备美观、时尚的特点,以吸引乘客的注意力。
2. 内部空间布局:车厢内部空间布局应合理,充分考虑乘客的站立和坐着需求,提供舒适的座椅和扶手,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3. 车辆材料选择:轻轨车辆的材料选择应考虑到重量、耐用性和环保性,以提高车辆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
4. 安全性设计:车辆的安全性设计是轻轨车辆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紧急制动系统、防火系统等,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四、轻轨站点设置轻轨站点的设置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便利性和轻轨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以下是轻轨站点设置中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1. 站点布局:轻轨站点的布局应合理,充分考虑乘客的出行需求和站点之间的距离,以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课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课论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极大地便利了百姓的出行,提升了百姓的生活质量。
改革开放中,城市轨道交通取得最大发展的交通类别之一就是城市地铁。
地铁在我国几个大规模城市中先后投入使用,为缓解交通压力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城市地铁与其他的交通体系有很大的不同性。
首先就以北京地铁为例分析一下其客流特点。
到目前为止,北京地铁运营线路总里程200多公里,共有123座运营车站,日客运量400万人次左右。
就北京地铁总体规模而言,地显著特点之一即客流总量较大。
北京地铁全网日均客流总量约为400万人次/日,全网平均日客流强度为2.18万人次/公里。
就各线客流强度来说,最大的为2号线,高达到4.06万人次/公里。
北京地铁的构成特点具有很高的可分析性,主要表现为换乘比例较高(全网换乘比例43%),刷卡进站比例高。
从地铁5号线开通、单一票制票价等政策的实施以来,北京地铁网络初具规模,网络效应初步显现,乘客换乘系数普遍较高,全网乘客平均换乘系数达到了1.74次,全网换乘比例达到了43%。
北京地铁的时间分布特征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高峰小时系数较高,通勤出行为主(早高峰全网13.61%)。
北京地铁早高峰小时系数普遍较高,各线都在12.8%以上,全网为13.61%,说明北京地铁主要服务对象还是通勤出行。
各线比较,13号线最高,达到16.07%,其郊区线特征明显,2号线最低,符合中心区环线地铁的特征。
晚高峰相对早高峰要平和一些,全网晚高峰小时系数平日为12.18%。
周末没有明显的早高峰出现。
另外,大量进站客流如果持续时间较长随着时间的增加乘客总数会随之增加。
此时就需要较长时间的疏散措施来应对大客流。
除以上分析的各个特征之外,北京地铁空间分布特征明显。
高峰小时各站乘降量差别较大,断面流量较高,方向不均衡明显,高峰供需矛盾明显。
北京地铁各线早高峰小时断面客流量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其中地铁1号线达到了3.6万人次/小时。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结课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结课论文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篇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探讨[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是特殊服务性行业,其需要安全管理,而且必须安全管理,只有保证了运营安全,才能进一步提高运营阐述了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安全管理的意义所在。
效率。
本文从车站安全管理和班组安全管理两方面出发,[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车站班组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一)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需要安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个特殊服务性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除了职工人身安全,还包括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各种设备设施的运行安全,同时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测的安全隐患,可以说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是福利性的,安全运输乘客才是最大的利益。
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就是财富、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
所以就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而言,安全应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全体职工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当安全与运营发生矛盾时,应服从于安全;当安全与日常管理工作发生矛盾时,应服从安全,当安全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更应服从安全。
(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必须安全管理以严格明确的责任制为保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是前提,强化安全知识学习,注重安全教育,形成“人人讲安全,上下抓安全,大家为安全”的良好氛围。
让每个干部职工都不想违反安全规定、不能违反安全规定、不敢违反安全规定。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增强责任意识,使每个乘客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增强防范意识、自我约束能力,自觉遵守安全规定,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公司也要严、细、实,监督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考核过后要按规定兑现奖罚,让安全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增强严肃性、刚性、惩罚性,从而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安全管理内容(一)车站安全管理加强车站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人员、设备、材料、作业过程、环境等因素的有效管理,提高现场自控能力,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地铁的相关课程设计论文

地铁的相关课程设计论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地铁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在我国城市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2. 掌握地铁线路图、车站设施、购票乘车流程等相关知识。
3. 理解地铁运行原理,了解地铁的安全设施及应急措施。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查阅并分析地铁线路图,规划出行路线。
2. 学会使用地铁购票系统,熟练购票、乘车、换乘等操作。
3.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地铁出行中遇到问题的应对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公共交通工具的尊重和爱护,养成文明乘车的良好习惯。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地铁出行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公共场合与他人友好相处。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社会科学类课程,结合地理、历史、科技等多学科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实践。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地铁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了解地铁的定义、功能及其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 学习地铁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地铁建设的重要时间节点。
2. 地铁线路与车站设施- 学习地铁线路图的基本构成,掌握线路、换乘站的识别方法。
- 了解地铁车站的布局、设施及功能,学会如何使用车站内各类设备。
3. 购票乘车与换乘- 学习地铁购票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购票、充值、验票等。
- 了解乘车流程,掌握换乘方法及注意事项。
4. 地铁运行原理与安全知识- 学习地铁列车的运行原理,了解地铁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等。
- 掌握地铁安全知识,包括紧急设施、应急措施及逃生方法。
5. 地铁出行实践与问题解决-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地铁出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地铁与轻轨结课报告 地铁车站换乘综述

地铁车站换乘综述(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2011-7班 00000000 XX)摘要: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地铁换乘枢纽站的形式,详细的叙述地铁车站的常用换乘方式以及适用条件、优点和缺点,对地铁换乘站进行施工方法比选、对今后地铁设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及建议,旨在为设计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站;地铁换乘;车站设计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form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mon subway transfer station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is given about common ways of subway interchanging ,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ubway interchanging ways. A few valuable advice and recommendations on the selection of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the design of subways in the future is provided with the intention of providing the designer with some references.Key words:subway station;subway interchanging;station design1 引言1.1 背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长,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不得不着手解决的大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过程中,历来强调发展公共交通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引入大力推广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新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快速、大运量、方便、准时、舒适、节能等特点,纳入公共交通体系统一筹划,形成综合交通体系,给市民的出行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
地铁与轻轨结课论文

地铁与轻轨结课论文《地铁与轻轨》结课论文地下空间1001班22号高旭和指导老师:赵传海2022年6月长春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1、前言:随着城市高速发展,拥挤的空间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高层建筑在大城市飞速发展,然而仍然无法很好解决城市空间资源拥挤问题。
各种各样的高架桥,立交桥,过街天桥在城市拥堵的道路上扎根立足,但仍无法较彻底的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
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潜能,成为突破城市发展能力瓶颈的有效途径。
为了适应日益增大的交通量需求,必须建造新的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
当浅层地下空间已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的情况下,研究开发利用深层地下空间是建设城市新交通网的最佳解决途径。
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到南京、沈阳、成都等省会城市,再到苏州、佛山等二三线城市,地铁建设正在成为中国城市中的一个鲜明特点。
据相关统计显示,此前,中国大陆有33个城市已经规划轨道交通建设,其中28个城市已获批。
44年前的1969年10月,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营,这是北京,也是中国第一条地铁。
此后30年间,地铁在中国的发展缓慢,只有天津、上海和广州相继开通了地铁。
不过,进入21世纪后,地铁建设开始明显升温,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外,南京、沈阳、成都、武汉、西安、重庆、深圳、苏州等8个城市均已开通地铁。
而如果算上正在建设地铁的城市,这将是一个更为庞大的数字。
据统计,如今,长春、杭州、哈尔滨、长沙、郑州、福州、昆明、南昌、合肥、南宁、贵阳11个省会(首府)城市,以及东莞、宁波、无锡、青岛、大连等5个二三线城市,地铁都正在紧张地施工中,其中有部分城市的地铁将在近一两年开通。
此外,石家庄、太原、济南、乌鲁木齐、兰州等5个省会(首府)已上报了地铁修建计划,正在等待批复。
而已有地铁的城市中,北京、沈阳等10个城市均已提出了扩建计划。
据有关方面介绍,到2022年,全国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3000公里。
轻轨与地铁论文

轻轨与地铁论文地铁工程施工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交建08-3班齐虎)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隧道及地下工程,例如:地下铁道、地下洞室、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地下影剧院以及高层、超高层建筑大量兴建,使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
我国地下工程施工中先后采用了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以及许多辅助工法等, 其施工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文将全面介绍这些施工技术和辅助工法。
关键词:地铁施工;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辅助工法经过近40 年的发展,我国地铁修建方法已由最初单一的明挖法发展到现在的明挖、暗挖、浅埋暗挖、矿山法、盾构法等多种方法并存,施工技术不断发展提高,已初步形成了专门的学科体系,极大地推动了地铁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
1 明挖法施工1.1 放坡开挖技术。
在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放坡开挖的施工技术。
边坡坡度根据地质、基坑挖深及参照当地同类土体边坡稳定值确定。
基坑的开挖尺寸要保证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 需要设排水沟、集水井的基坑, 其开挖尺寸可适当加宽。
基坑应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 以防止掏底开挖发生事故,开挖应随挖随刷边坡。
1.2 型钢支护技术。
型钢支护一般是使用打桩机或沉拔桩机打入或沉入工字钢或钢板桩, 根据不同地区和地质条件设定桩距,桩间采用木背板、水泥土或钢丝网喷混凝土挡护。
当基坑较深时, 可采用双排桩, 由拉杆或连梁连接共同受力。
地铁施工也可采用多层钢横撑支护技术, 还可用单层或多层锚杆, 使其与型钢共同形成边坡支护体系。
1.3 连续墙支护技术。
连续墙支护一般采用钢丝绳和液压抓斗成槽设备,也有用多头钻和切削轮式成槽设备的。
槽段采用膨润土泥浆护壁, 灌注水下混凝土, 使其形成混凝土挡土墙结构。
为加强支护能力,一般采用钢横撑和锚杆拉紧连续墙共同受力的方式。
连续墙不仅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同时具有隔水的作用。
1.4 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技术。
地铁与轻轨

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地铁与轻轨期末论文专业:2015-5-5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0 前言 (1)1 地铁工程控制标准与保护技术现状 (1)2 原型案例分析 (2)3 隧道变形的基本规律分析 (5)4 结论 (8)参考文献 (9)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摘要:本文选取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变形影响的已有工程原例进行分析,归纳了基坑开挖对邻近隧道沉降、水平位移及收敛变形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邻近隧道在基坑开挖的影响下产生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均较大;隧道横断面的收敛情况表现为横鸭蛋形。
引起隧道变形的主要因素有基坑与隧道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开挖的时空效应等,其中基坑与隧道之间的相对距离对隧道变形的影响较大。
本文成果可为类似工程在基坑施过程工提供有利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基坑开挖;地铁隧道;变形影响;建议0 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也逐步加快。
但是过多的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的多样化发展使得人们对城市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
所以,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已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对现代化交通体系的迫切需求,优先发展地下轨道交通是主要的方向。
随着大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基坑工程在既有地铁隧道附近或上方施工,由此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隧道的沉降、水平位移和收敛,这些变形会对地铁的运营使用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危害到隧道的安全。
因此,为了保证已建地铁的正常安全地使用,在工程中,诸如基坑开挖一类的施工引起的变形是严格控制的。
所以,进行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变形影响的研究,可为邻近基坑开挖影响下的既有地铁隧道在安全控制标准与保护措施积累工程经验,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
本文以工程原例为基础,通过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引发变形的结果进行整合分析,从隧道的沉降、水平位移和收敛变形三方面探讨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
地铁与轻轨课程论文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地铁与轻轨课程论文学号02120438班级土木工程2012-9班姓名郭曙瑞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地铁隧道施工中的盾构法(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2012-9班郭曙瑞)摘要: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泛指城市中再不同形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当代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铁路、自动导向、短途磁悬浮等轨道交通的总称。
本文主要叙述和总结了地铁隧道施工中常用的工法盾构法的施工过程、技术要领、适用的范围、盾构的类型和选择以及盾构施工过程中应做的准备工作,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文中对盾构法施工的各项工作都做了详细说明,并在叙述中就一些措施和解决方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补充和完善工法中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施工过程;掘进机;选型;盾构拼装;地面沉降1 引言盾构法隧道施工是地铁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施工方法。
它是一种先进的隧道机械化施工技术。
盾构法作为目前最为安全有效的城市轨道施工工艺,已经被绝大多数市政工程所青睐,在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全国范围内各大中型城市都倾向于城市地铁及类似的市政工程的修建,因此盾构法施工在目前国内的市场不可估量。
盾构法施工结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各项技术革新,有着固定的施工工艺流程,包含了诸多施工环节,每一个环节或工序都必须有技术含量较高的专项方案指导施工,并辅以经验丰富的管理操作人员,才能充分发挥盾构法施工的优越性,实现工程的最大收益。
1 盾构施工技术基本原理盾构施工技术是指使用盾构机,一边控制开挖面及围岩不发生坍塌失稳,一边进行隧道掘进、出渣,并在盾构机内拼装管片形成衬砌、实施壁后注浆,从而在不扰动围岩的基础上修筑隧道的方法。
盾构机的“盾”是指保持开挖面稳定性的刀盘和压力舱、支护围岩的盾型钢壳。
“构”是指构成隧道衬砌的管片和壁后注浆体[1]。
图1、图2分别为土压平衡和泥水平衡盾构机主体示意图2.1 盾构法施工的技术要点主要施工过程有:(1)在盾构法隧道的起始端和终结端各建一个工作井,城市地铁一般利用车站的端头作为始发或到达的工作井。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结课论文(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结课论文(2)交通安全管理论文: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道路交通安全涉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对交通安全问题十分重视,提出了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的构想。
这次构想是解决目前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具体措施,也是完善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构思,更是促进我国管理体制不断进步的一次重要构想。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对应的职能部门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帮助我国顺利进行道路交通改革和发展。
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道路交通是人民群众有目的的出行形成的,道路交通的主体包含道路本身、行人以及车辆等等,个体元素的变化会影响整体道路交通的变化。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控制要素也是这几个主体要素,因此,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应该以这些主体要素为研究对象,不可以忽略其中的某个主体要素,要对交通安全全面研究进而开展相关的管理工作。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职能部门不仅仅是公安机关道路交通部门,还有其他职能部门与公安机关共同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这些职能部门需要对社会交通安全负责。
职能部门管理者应切实按照党和政府分配的工作内容,认真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工作,一方面将管理分配到社会组织中,从社会组织入手,使其内部优化车辆和驾驶人员的管理工作,同时职能部门对分配的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查。
另一方面,职能部门直接加强对现有的交通安全隐患处理工作,同时强化社会群众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意识。
二、确定“社会化”的范围直接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的职能部门是履行国家、党和人民赋予他的权利[1],以公安机关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为主,其他职能部门共同执行的工作状态呈现。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执行是由相关部门组成,职能部门的执行是具有法律依据的,而社会化是指相关部门的共同协作,相互配合完成交通管理工作,社会大众不具备这样的权利,职能部门以及执法人员在内的公务人员具有这样的权利。
社会群众要自觉维护交通秩序,配合执行部门的工作,真正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
地铁与轻轨总结

名词解释5选择5简答6论述1城市轨道交通:在不同型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当代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交通、新交通及磁悬浮交通等轨道交通的总称。
限界:地铁列车沿着固定轨道高速运行,需要在特定的空间中运行。
根据车辆轮廓尺寸和性能、线路特性、设备安装及施工方法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确定的空间尺寸称为限界。
施工组织设计就是为完成具体的施工任务创造必要的施工条件,为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和选择先进的施工工艺所做的设计;新奥法(NATM)是新奥地利隧洞施工法的简称.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的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施工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
(TBM法)隧道掘进机施工法是利用回转刀具开挖,同时破碎洞内围岩及掘进,形成整个隧道断面的一种新型、先进的隧道施工法.盾构法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是利用盾构进行隧道开挖,衬砌等作业并在软质地基或破碎岩层中掘进隧洞的施工方法。
它是将盾构机械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承四周围岩防止发生往隧道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切削装置进行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千斤顶在后部加压顶进,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
第11页一、引起城市交通阻塞的原因,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途径1.道路面积少2人口密集﹑客流量大3缺乏科学的现代化管理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做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铁和轻轨的规划,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建造地铁、高架轻轨、郊区快速铁路,并与普通交通工具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同时改进现有的交通法规,强化城市居民交通文明意识。
二、地铁和轻轨交通的特点共同点:⑴地铁与轻轨均属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一部分。
⑵客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正点﹑污染小﹑低能耗﹑方便舒适,是“绿色通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地铁与轻轨》结课论文
地下空间1001班
22号
高旭和
指导老师:赵传海
2013年6月
1、前言:
随着城市高速发展,拥挤的空间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高层建筑在大城市飞速发展,然而仍然无法很好解决城市空间资源拥挤问题。
各种各样的高架桥,立交桥,过街天桥在城市拥堵的道路上扎根立足,但仍无法较彻底的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
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潜能,成为突破城市发展能力瓶颈的有效途径。
为了适应日益增大的交通量需求,必须建造新的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
当浅层地下空间已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的情况下,研究开发利用深层地下空间是建设城市新交通网的最佳解决途径。
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到南京、沈阳、成都等省会城市,再到苏州、佛山等二三线城市,地铁建设正在成为中国城市中的一个鲜明特点。
据相关统计显示,此前,中国大陆有33个城市已经规划轨道交通建设,其中28个城市已获批。
44年前的1969年10月,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营,这是北京,也是中国第一条地铁。
此后30年间,地铁在中国的发展缓慢,只有天津、上海和广州相继开通了地铁。
不过,进入21世纪后,地铁建设开始明显升温,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外,南京、沈阳、成都、武汉、西安、重庆、深圳、苏州等8个城市均已开通地铁。
而如果算上正在建设地铁的城市,这将是一个更为庞大的数字。
据统计,如今,长春、杭州、哈尔滨、长沙、郑州、福州、昆明、南昌、合肥、南宁、贵阳11个省会(首府)城市,以及东莞、宁波、无锡、青岛、大连等5个二三线城市,地铁都正在紧张地施工中,其中有部分城市的地铁将在近一两年开通。
此外,石家庄、太原、济南、乌鲁木齐、兰州等5个省会(首府)已上报了地铁修建计划,正在等待批复。
而已有地铁的城市中,北京、沈阳等10个城市均已提出了扩建计划。
据有关方面介绍,到2015年,全国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3000公
里。
而2020年,将有40个城市建设地铁,总规划里程达7000公里,是目前总里程的4.3倍。
我国的建设速度与规模世界罕有。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中国各大城市对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需求强劲,正在积极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国内部分大城市纷纷建设了自己的轨道交通网,这大大提高了市民出行的效率,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是轨道交通监控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于实时监控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把握轨道交通各站点的物流、人流情况,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以及事后取证,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以在建中的长春某站为例看地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概况
本车站为轨道交通*号线车站基本呈南北走向。
车站为地下一层岛式车站,局部设地上二层设备管理用房。
车站两端接开挖区间,站厅设于路侧地面站房内,站台层为地下一层,设备管理用房主要设于地面设备管理用房,部分设于地下一层站台两端。
车站近远期按4节车辆编组设计,有效站台长度为78m,站中心里程为SK26+111。
车站共设两低地风井形式。
车站主体结构外包尺寸为387.5m*16m,站台宽8m,站台层顶板上设有两栋三层建筑(含一层电缆夹层),用作车站站厅及设备用房,车站底板埋深约10m。
2.2、车站围护结构
车站围护结构为Φ850水泥土搅拌桩内插型钢,沿车站深度方向
设三道钢支撑。
型钢插入采用“二隔一”形式。
车站基坑宽约16m,深度约10m。
在车站11~17轴位置设置有电缆夹层,该段夹层平面宽度超过16m,局部突出在车站站台层以外,但由于埋深较浅,施工中采用放坡开挖的方式,开挖深度约为 3.5m,我们将采取措施确保边坡稳定。
2.3、车站内部结构
施工中采用明挖法作业。
主体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为满足车站抗浮要求,车站底板下设置抗拔桩。
3、地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地铁开发设计理论尚不完善
因地质水文条件异常复杂,地下结构形式多样,地下结构体与其赋存的地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至今仍不明确,使得目前的城市地下工程的设计规范、设计准则和标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导致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力学计算模型及分析判断方法与实际施工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可能孕育导致工程事故的风险因素。
3.2、施工单位的施工设备及操作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缺乏、安全制度不落实、安全监管不利,施工组织结构和隶属关系复杂,大量农民工流入建筑用工市场使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建筑工地安全环境文化等现象是现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安全管理的重大障碍。
在一线操作的民工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使得施工中安全生产有关的法规、标准只停留在项目管理人员这一层,落实不到施工队伍身
上。
操作人员不了解或不熟悉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又因缺乏管理,违章作业现象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制止,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是造成事故发成的重要原因。
地铁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复杂,不同的施工方法又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因此,同一个工程项目,不同单位进行施工可能会达到完全不同的施工效果。
施工设备差、操作技术水平低的队伍在施工中更容易发生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
3.3、施工管理水平有限
城市地铁工程与其他工程项目相比,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决策、管理、组织问题,安全事故隐患在施工现场几乎无处不在。
施工管理工作设计到地铁施工的方方面面,若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大的监管力度,再加上施工人员的疏忽麻痹则极易引起突发事故。
目前,地铁施工管理涉及到的深层问题主要表现在大规模的建设使得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相对紧缺而聘用经验不足的管理人员,从而引起管理上的盲区和项目管理层及施工人员存有侥幸心理。
3.4、第三方的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目前的安全监督工作中,仍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某些形式主义。
某些安全监督人员只着重于外在的一些安全表象,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监督过程中,安监部门不但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还应与安全管理的资料相对照,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
而且,应该强调的是,安全监督部门在施工过程的跟踪检查与管理过程中,应重视隐患治理,否则就无法达到预先诊断、超前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