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双重预防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双重预防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健全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加强教育培训,事故案例解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生产。
关键词: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前言:双重预防机制是指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种手段相结合的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机制[1-2]。
建筑行业随着新的技术不断演变发展,对安全生产的需求愿景也越发强烈,而构建并持续运行“双重预防机制”,有利于企业安全风险的管控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对于事故的预防以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方面对建筑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有利于企业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
1“双重预防机制”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从“安全风险的管控”和“隐患的排查治理”两方面进行,安全风险的管控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条件,通过风险的分级管控,可以从源头上消除、降低甚至控制风险,从而根据风险的级别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查找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失效、缺陷或者不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降低或者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避免事故发生的后果严重性。
1.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存在的问题(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缺失:建筑施工企业中从业人员分布比较广泛,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和素质差异较大,而许多企业在进行安全风险源的辨识和评估等工作前期,对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方法和评价方法方面的知识了解和掌握不充分,对各个工种的人员教育培训不充分,不同工种人员的对风险管控理解程度也有差异,导致风险评估过程中对风险的认知程度相差较多,风险的评估结果科学性和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2)危险源辨识不充分、评估不准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方法较多,但是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差异可能较大;而且作业过程中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作业活动等都较为复杂,对整个系统的作业流程、设备设施的运行原理、作业环境及作业活动等认识不清楚、不全面的现象时常存在;参与风险辨识的人员过度依赖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估,不采取科学的方法,并且评估过程风险取值没有科学依据,最终导致结果的准确性较低。
双重预防机制推进汇报
双重预防机制推进汇报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中,责任制的落实是至关重要的。
我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1、明确各级领导和岗位责任,制定责任书,明确职责和任务;2、建立考核机制,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实行“一岗双责”;3、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4、加强对外部承包单位和临时工的管理,确保他们的安全生产工作不会影响我公司的安全生产。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1、员工安全意识不足,存在安全违规行为;2、部分岗位安全技能不够,需要加强培训;3、安全设施和设备维护不到位,需要加强维护和管理;4、外部承包单位和临时工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为了进一步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2、加强安全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3、加强对外部承包单位和临时工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他们的安全生产工作不会影响我公司的安全生产;4、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的长效机制,确保其持续有效运行。
感谢各位领导对我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不断努力,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有效的保障。
公司明确了各级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要求,并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安全绩效考核管理。
然而,存在以下问题:1.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项工作进展不平衡,需要加强其他方面的控制。
2.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辨识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培训。
3.风险辨识、管控的工作没有形成惯,需要加强落实。
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包括:1.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压实各级责任。
2.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和员工参与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中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3.强化重大风险防控,盯牢高风险作业管控。
4.加强管理人员、班组长和骨干的双重预防机制培训,培养风险预控的惯。
双重预防机制推行常见问题和改进建议
双重预防机制推行常见问题和改进建议“双体系”建设指的是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企业在推行“双体系”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问题1、只关注静态的风险,忽视了动态的作业风险。
在做危险源辨识时,许多企业辨识的都是设备或岗位的静态危险,对动态的作业活动、尤其是非常规作业风险关注得较少,甚至没有去做辨识。
例如:2019年4月15日,山东省某制药公司冻干车地下室,在管道改造过程中,因电焊火花引燃低温传热介质,产生烟雾,致使现场作业的10名工作人员窒息死亡。
这样的高风险区域进行高风险作业活动一旦风险辨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后果就非常严重。
2、只关注职业安全方面的风险,忽视或辨识不出工艺安全的风险。
多数企业都比较关注人身伤害方面的风险,而对工艺危害、工艺过程、系统功能方面关注不足,有些企业也会关注,但缺少工艺安全风险辨识的工具和方法,企业里掌握和运用预先危险分析法—故障假设/检查表(WhatIf/Checklists)—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的这些工艺安全风险分析工具的人员较少或没有。
这也是许多过了安全标准化和通过“双体系”验收的企业依然会出大事故(火灾、爆炸)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3、过多依赖安全中介机构,自身参与不足。
大多数的企业推行“双体系”都请安全中介机构来做辅导,但这些中介机构并不一定非常熟悉企业的生产运营特点和工艺流程,从而导致风险辨识的结果和生产实际现场不吻合的情况出现。
企业自身对“双体系”的作用认识不足,辅导过程中以中介机构为主导,最后“双体系”建设就变成了“一大堆资料”,而现场运营还是靠以前的做法。
4、企业只有风险管控机制,没有安全文化机制、没有领导力做驱动力。
风险管控的有效运行是需要卓越的安全文化来推动的,是需要管理层的领导力、影响力和企业的安全价值观来驱动员工参与“双体系”工作、参与生产安全的。
而大多数的企业一方面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另一方面没有领导力来引导员工参与。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情况汇报交流会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情况的交流和讨论
PART FOUR
交流和讨论的目的和意义
促进信息共享:通过交流和讨论,企业之间可以共享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成果,提高整体水平。
互相学习借鉴:不同企业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通过交流和讨论,可以互相学习借鉴,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目标: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形成齐抓共管、持续推进的工作格局,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工作原则:坚持风险优先,突出重点;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坚持全员参与,分工负责;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工作进展
PART TWO
风险辨识和评估
风险辨识的方法:采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等手段,全面识别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促进合作:此次交流会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总结和展望
PART FIVE
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总结和评价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成效
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建议和展望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和规划
持续优化双重预防体系,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双重预防体系的概念:双重预防体系是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旨在全面管控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双重预防体系的内涵: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同时,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 双重预防机制脱离企业安全管理基础
建设行业实施细则》、《山东省双重预防机制建
安全管理学科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不同的
设信息系统》、《双重预防体系验收评定标准》、
管理方针、管理办法都将以不同的形式直接影响
《山东省双重预防体系执法检查指南(试行)》
管理效果。现阶段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正处在由
安全管理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滨州盟威戴卡轮毂有限公司 曹汝森
摘要 : 双重预防机制是遏制重大事故发生、推动企业自主安全管理风险关口前移的重大安全举措。
文章就企业在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整理,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为其他企
业更好地建设双重预防机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双重预防机制 对策措施 体系融合 安全管理
部位、场所、设备设施的风险辨识中,经常出现
一家培训机构的专家在分析分级辨识中很难达成
辨识错误、漏项或没有抓住重点等问题;三是风
一致;企业对已经建立了安全标准化体系、职业
险点的管理措施设置不合理。有些企业在建立双
-3-
表1 山东省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执法检查表(部分)
检查类
别
检查项
目
层认识不清楚。如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对双重
和岗位工作内容,明确各层级各岗位的安全生产
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不清,对双
职责,通过教育培训、管理、绩效考核等方式,
重预防机制的预期不理想。甚至有的企业受迫于
建立起的“金字塔”式的管理体系。
外部压力在迷茫的情况下,不知道双重预防机制
多数企业认为双重预防机制是政府主导行
所示。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常见问题及对策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常见问题及对策摘要: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而国家提出的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是一个预防重大特事故发生的非常有效的工具。
关键词:信息化;两张皮1、背景2015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尤其是“8.12”事故的发生催生出“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的诞生。
自2016年开始提出这个理念,到2020年的今天,全国很多省份都已经开始在推行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
从2018年到2020年,作为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专家也去过几十家企业,覆盖了大、中、小型企业,发现很多企业在建设及运行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误区,现做一些分享:2、企业常见一些问题(1)主要负责人不重视,未参与并给予支持。
(2)推行过程中未成立公司级领导机构,完全由安全部门来推进。
(3)未建立相应的推进机制,缺失机制推动。
(4)未建立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风险评价准则。
(5)危险源辨识不全面,存在漏项。
(6)管控措施千篇一律,写的都是套话,可执行性不强。
(7)未将辨识的危险源分工到岗位,全都管=全都不管。
(8)将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各自独立运行,搞成两张皮。
(9)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游离于安全生产之外,未有效融入。
(10)做成运行档案建设,整出一大堆资料,但根本不落地,反而造成工作负担。
(11)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各自独立运行,两者毫无关系。
(12)建设及运行过程中,生产、工艺、设备、操作人员未参与。
(13)运行过程中缺少信息化平台支撑,未实现动态更新、量化管理。
(14)推进人员对双预防体系的理解一知半解,未深入钻研,就开始推进,与企业现状相悖,甚至有的直接聘请第三方机构给建立,无法有效运行。
3、几点建议(1)企业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成立组织机构—建立规章制度—制定实施方案—全员培训。
尤其是激励机制的建立非常关键,能够很好的引导鼓励全员参与。
(2)企业要制定适合企业自己的风险评价准则,建议采用风险矩阵法(LS)或者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力抓手,也是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的有力举措。
这不仅是落实政府监管责任的重要机制,也是落实危险化学品企业主体责任的一种方式和方法。
危险化学品企业是事故发生后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高危行业,安全防范措施尤为重要。
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对确保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双重预防体系的具体构建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通过分析常见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体系;问题;对策1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双重预防体系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第一道是管风险,所谓风险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危险有害因素作用而存在的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其造成后果严重程度的组合。
首先要成立双重预防组织机构,建立工作机制,抽选业务骨干组建风险评估小组,采用安全检查表、作业活动风险评估、头脑风暴等评估方法,全面辨识企业安全管理、仪表电气、作业活动、工艺技术、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的危害因素,按照其安全风险大小确定风险等级,按照风险等级确定不同层级的管理部门及人员。
第一道防火墙解决了全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想不到”的问题。
第二道是治隐患,依据安全风险辨识结果清单,对标相应国家法规标准要求,编制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清单,组织开展对标排查,查找隐患,落实整改措、整改标准,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及时整改。
第二道防火墙解决了事故隐患“管不住”的问题。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可以有效识别管控安全风险,消除事故隐患,从而保障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稳定运行。
2双重预防体系的概述及法规要求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的主要内容,这也是双预防是否能够起到风险管控效果的关键。
双体系构建的目标是完成工作风险分析,能够对工作存在的危害进行评估,并对活动危害因素会不会对企业经营造成过大的影响进行研究。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发布时间:2022-06-20T09:09:23.91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4期第2月作者:唐胜波[导读] 为了能够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唐胜波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 646300摘要:为了能够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并且将其全面贯彻落实到位,就需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文件要求,做好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以及分级管控工作,也就是需要借助“双重预防机制”机制对危险化学品企业所有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分析,以便能够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将安全事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以免引发特大事故。
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原则及思路,围绕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展开如下探讨。
关键词:危化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困境;改进措施引言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常委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着重强调“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水平,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2021年9月1日起实施的新《安全生产法》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机制。
在新法实施之前,应急管理部门早在2020年6月就已经在着手准备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目的是为了能够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进一步落实,尽可能降低企业安全风险隐患。
当前,试点工作的落实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中在安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原则及思路 1.1机制融合一体化为确保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就需要在深入分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从全局角度出发建立长期性的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制,以免出现制度与实施脱离的现象,最大限度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以及隐患排查质量。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2020年6月2日)
R = 15~20 属于重大风险 R = 9~12 属于较大风险 R = 4 ~ 8 属于一般风险 R = 1 ~ 3 属于 低风险
颜色标识为 颜色标识为 颜色标识为 颜色标识为
六、重大风险评定不够准确
风险度 = 事故发生可能性×事故后果严重性
伤亡概率 每年发生概率
次 /年*人
次/年
导 致伤亡概率 次/人
一、常用概念容易混淆
由此可知:风险是可以计算的; 风险是可以削减的; 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为此,在安全风险管理中,不是追求“零”风险,而 是强调在可接受的风险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隐患:泛指潜藏着的祸患,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 “隐”体现了隐蔽,“患”体现了祸患。
企业对隐患而言,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就 是上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过程的前 治理隐患和验收销号。
三、隐患排查治理质量有待提高
记录隐患
上报隐患
排查隐患
隐患排查治理
评估分级
验收销号
监控隐患
治理隐患
企业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示意图
三、隐患排查治理质量有待提高
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程序”共有七步,称为隐 患排查治理“七步闭环法”:
第一步:排查隐患;(从业人员) 第二步:记录隐患;(从业人员) 第三步:上报隐患;(从业人员) 第四步:评估分级;(管理人员) 第五步:监控隐患;(管理人员) 第六步:治理隐患;(从业人员) 第七步:验收销号。(管理人员)
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七步闭环法”示意表
危险源辨识清单
单位:
风险点: 加油作业
№:
1
序号
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思路及难点
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思路及难点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责任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 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企业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主体,应主动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以企业自主 建设为主,专业机构辅导为辅,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应积极参与双重预防机制 的建设工作,全员开展危险源辨识,提高风险管控意识,加强风险管控手段,建立隐患 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遏制事故的发生。
基于全面诊断制定“一企一策”的推进思路是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在企业 生根发芽的技术保证。
双重预防机制推进经验
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责任落实和员工主动参与是创建好风险分级 管控机制的关键环节。
双重预防机制推进经验
浅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双重预防体系主要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通过建立双重预防体系,有利于及时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虽然近年来,我国相关企业均积极落实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但是结合实际情况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本文针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引言:结合我国党中央对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批示以及相关文件的具体要求来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阶段,全国范围内各级政府和各个领域均积极展开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却存在各种疑惑和挑战,严重阻碍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效率,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为了进一步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有效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保证双重预防建设真实有效。
本文将结合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1],以期能够为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明方向。
一、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现状现阶段,我国各行各业均积极落实党中央部署展开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并配备了专业人员,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同时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甚至一些企业还研发了相应的支持系统,并满足了科学评估、合理预测企业隐患的需求。
为促进安全生产关口前移、预防隐患发生奠定良好基础,有效改善了传统中被动处理事故的不良局面,从整体方面来看,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初见成效。
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一)负责人员缺乏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意识现阶段,部分企业仍然存在重视经济效益提升,忽略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这一问题。
引发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负责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在实际落实中缺乏宣传推广力度,导致相关工作受到严重阻碍。
(二)缺乏复合型人才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涉及内容较为广泛。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孙立华(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0)摘 要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遏制重特大事故、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的重大举措。
本文对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对策措施,以期帮助广大企业理清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为企业更快、更好地建设双重预防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重预防 风险分级管控 安全中图分类号 TD79+.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5-2801.2018.03.075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ual Prevention SystemSun Li-hua(Safety Technology Center of Shandong Coal Mine Safety Supervision Bureau, Shandong Jinan 250000)Abstract: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dual prevention system of risk grading control and hidden trouble check and solve is a major measure to curb the major accidents and promote the advance of safe prod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ual prevention system,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help the enterprises to correct the misconceptions in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aster and better construction of the dual prevention system.Key words : double prevention risk grading control security收稿日期 2018-02-27作者简介 孙立华(1967-),男,山东章丘人,1994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本科二级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研究方向:生产安全。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严格的管控措施,并对执行情况 进行监督和检查。
建立奖惩制度
对于执行好的员工或部门进行奖励,对于执行不力的员工或部门 进行惩罚,以强化管控措施的执行力。
加强现场管理
企业应加强现场管理,确保各项管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建立全面的隐患排查制度
3. 缺乏持续改 进
该企业在实施双重预防机 制后,未对实施效果进行 持续跟踪和改进,导致一 些管控措施可能无法有效 地控制风险。
某煤矿的双重预防机制实践
总结词
详细描述
1. 应急预案不完善
2. 员工培训不足
该煤矿在双重预防机制的实践中 ,重视对瓦斯、水等重大风险的 防控,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 问题,如应急预案不完善、员工 培训不足等。
该化工企业采用HAZOP方 法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 行了全面辨识和评估,但 在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
针对辨识出的风险,该企 业主要采取了简单的工程 技术措施进行管控,而忽 视了其他有效的管控手段 ,如管理制度、应急预案 等。
2. 员工参与度 低
该企业在实施双重预防机 制时,主要依赖于专业技 术人员进行风险辨识和评 估,员工参与度较低,导 致一些潜在的风险未被及 时发现。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要点一
总结词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体系设计不 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培训不充分、考核不严格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是为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预防事故 而建立的一种管理体系。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 些问题,如体系设计不完善,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事故风险增加;培训不充分,员 工对双重预防机制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考核不严格 ,无法有效检验双重预防机制的实际效果。
建筑施工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安全管理水平落后
安全管理理念陈旧
一些企业的安全管理理念比较陈旧,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不能适应新时代建筑施工的发展需要。
安全管理手段单一
这些企业往往只注重现场管理,而忽视了事前预防和过程控制,导致安全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
安全培训教育不足
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企业在开展安全培训教育时,往往只注重理 论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 ,导致员工无法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详细描述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建筑施工双重预防机制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考核机制,对 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的企业和人员进行严格问责和处理,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04
建筑施工双重预防机制建 设实践案例
某大型建筑公司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践
总结词
该大型建筑公司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践是成功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完善的风险分级管控 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安全 意识;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措施有效执行;注重 过程控制,实现风险全面覆盖。
建筑施工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3-11-07
目 录
• 双重预防机制概述 • 建筑施工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 建筑施工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对策分析 • 建筑施工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践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双重预防机制概述
双重预防机制的内涵及重要性
双重预防机制的内涵
建筑施工双重预防机制是指通过构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道防线,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风险超前控 制,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规范发展阶段
为规范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国家出台了 一系列法规和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机制建设 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规范。
车间双重预防体系年度运行报告
XX有限公司车间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情况年度报告编制:审核:车间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情况报告车间双重预防体系自2016年开始建立,经过多年的运行使用,发现在运行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经公司领导的指导和同其他车间的交流学习,反复对车间的风险、隐患进行重新辨识和完善相关管控措施,进一步对双重预防体系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和改进,随着不断学习与改进,车间对双重预防体系的认识也有了质的飞越。
根据双重预防体系的持续改进的原则,按照公司双重预防体系运行的评审要求,下面就双重预防体系的运行情况报告如下:一、2022年风险辨识、风险辨识结果、公示情况:1、风险辨识结果:经过JHA、SCL风险辨识,车间共辨识出风险点20个。
其中重大风险点2个(全部是直判),二级风险点X个,三级风险点XX个,四级风险点XX个,五级风险点XX个。
辨识出危险源共100个。
其中重大危险源2个(全部是直判),二级危险源0个,三级危险源XX个,四级危险源XX个,五级危险源XX个。
2、风险辨识分析:风险点增加1个,比2021年增加1.92%;其中三级风险点增加2个,比2021年增加20%;四级风险点减少1个,比2021年减少2.7%。
危险源增加7个,比2021年增加3.28%;其中四级危险源增加3个,比2021年增加1.4%,五级危险源增加2个,比2021年增加15.7%。
主要原因是通过双重预防体系的持续运行和学习,车间员工对双重预防体系的风险辨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风险分析过程中风险取值逐步合理,导致了部分四级上升为三级。
2、风险辨识结果公示情况:根据风险辨识结果,车间制作了两种风险辨识展示牌。
一是车间级展示牌,在车间展示栏处设立车间级风险辨识展示牌,将车间三级及以上的风险辨识结果进行了公示。
二是岗位级展示牌,车间三个岗位共设置6处风险辨识结果岗位公示牌,将岗位的风险辨识结果进行了公示。
二、2022年以来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情况1、风险辨识的更新:根据双重预防体系的不断运行和车间的设备、设施及工艺操作的变化,2022年8月对车间全体员工再次进行了双重预防体系的宣贯培训工作,并对隐患重新进行了辨识和分级,查缺补漏,增加风险点1处,危险源7个。
危化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危化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双重预防机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金融领域、公共管理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在现代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现代企业的不断进步,双重预防机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不断增强和完善,为组织和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随着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应当重视并解决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推动其改进和应用,以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双重预防机制;机制建设;管理问题;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X937文献标识码:A引言双重预防机制作为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的重要抓手,不仅是新形势下政府安全监管的要求,也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将双重预防机制引入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上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是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
构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双重预防机制就是要将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逐一建档入账,采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通俗说,创建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特种设备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重防火墙。
1 双重预防体系的内涵(1)控制安全风险的基本理念。
安全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生产及管理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找出潜在的风险,进而对风险进行分析,发现薄弱环节,以此研制有效预防风险的方案,以期达到有效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
构建有效双重预防机制首先要提高企业对风险的认识,要注意安全问题和经营管理中的困难,把安全控制关口前移,把风险排查管理的重点前移到自身风险管理上。
(2)创建双重预防机制的目的。
构建有效双重预防机制是企业实现纵深预防、关口前移、源头控制的有力手段。
有效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也就是为了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纠正,同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有效的双重防范机制是企业构筑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放的两道风火墙:第一道是管风险,以安全问题辨识和管理为基础,从根源上全面识别风险,对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尽可能地将问题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杜绝和降低安全风险;第二道是治理问题,以排查和整改为重点,认真排查风险管理中的漏洞和风险控制薄弱环节,坚决杜绝隐患。
双重预防机制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
双重预防机制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安全管理措施,旨在通过多重防线和相互补充的防范措施,提高安全性和风险控制能力。
在许多领域,如金融、网络安全、疾病防控等,双重预防机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角度,全面评估双重预防机制的落实情况,并探讨存在的问题。
一、双重预防机制的落实情况1. 金融领域在金融领域,双重预防机制的落实情况相对较好。
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手段,如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资产分散等,来规避风险和防范潜在风险。
监管机构也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审核,确保其落实双重预防机制。
然而,金融领域仍存在问题,如金融创新、网络金融等新兴形式对双重预防机制的挑战,以及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能力的不足等。
2. 网络安全在网络安全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得到了广泛应用。
网络安全体系通常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架构等多个层面的安全措施,以及安全监测、漏洞修复、应急响应等多个环节的安全措施。
这些措施相互配合、相互强化,形成了一个多重防线、全方位保护的双重预防机制。
然而,随着网络攻击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安全风险也不断增加,双重预防机制仍需不断完善和提升。
3. 疾病防控在疾病防控领域,双重预防机制的落实情况对于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疫苗接种、卫生教育、流行病监测等多种手段被广泛用于防控传染病的扩散和流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在一些地区和一些疫情暴发时,疾病防控措施的不到位、双重预防机制的失败等问题仍然存在,这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二、双重预防机制存在的问题1. 缺乏协同合作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实施需要各个部门、机构的协同合作。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同部门、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合作互动等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双重预防机制的落实不够完善。
需要加强部门间的合作机制建设,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双重预防机制的协同效应。
2. 技术手段不足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通常需要依赖于技术手段的支持。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中存在的困难与经验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中存在的困难与经验
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之一。
而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也成为了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困难:
首先,构建双重预防机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一些小型企业来说可能会很困难。
其次,不同企业的网络结构和安全需求不一样,因此构建双重预防机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这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
最后,双重预防机制需要实施、维护和更新,这需要人员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安全知识。
但是,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首先,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员工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加强对密码、防病毒软件等方面的培训。
其次,要定期对网络设备和软件进行更新和升级,以保证其能够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漏洞。
总之,构建双重预防机制需要面临一些困难,但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定期进行更新和升级,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就能够有效地防范网络安全威胁。
- 1 -。
双重预防机制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双重预防机制存在的问题和措施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措施,在很多领域都被广泛采用。
然而,双重预防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首先,双重预防机制可能增加了成本和复杂性。
双重预防通常需要多个独立的系统或步骤来执行同一项任务,这不仅增加了开发和维护的成本,还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可能导致潜在的错误和故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系统来减少人力成本,并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流程来降低系统复杂性。
其次,双重预防机制可能降低效率和响应能力。
由于需要执行多个步骤或系统,双重预防机制可能会增加任务完成的时间和资源消耗,从而降低系统的效率。
此外,当一个系统或步骤出现故障时,双重预防机制可能无法及时响应,导致整个系统的可用性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并行处理和异步操作来提高任务执行效率,并建立监控和报警系统来及时发现并纠正故障。
另外,双重预防机制存在单点故障的风险。
如果双重预防机制中的两个系统或步骤是相互依赖的,并且一个系统或步骤出现故障,那么整个机制可能会失效,导致任务无法完成或安全性受到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入多点冗余和备份系统,确保即使一个系统或步骤发生故障,其他系统或步骤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最后,双重预防机制可能存在误判和冲突的问题。
由于双重预防机制中的两个系统或步骤往往是独立执行的,它们可能会对同一个事件或任务做出不同的判断和处理,导致误判或冲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不同系统或步骤之间的一致性和协作。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双重预防机制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系统减少成本和复杂性;采用并行处理和异步操作提高效率和响应能力;引入多点冗余和备份系统避免单点故障;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一致性和协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重预防体系”文件在企业借鉴和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
山东省双重预防体系推广、运行已有2年多的时间,期间出台了《通则》、《细则》、《实施指南》,在企业依据《通则》、《细则》、《实施指南》编制企业双重预防体系文件及运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危险源的辨识、重大风险的判定,由于《细则》、《实施指南》中的规定模糊、不明确,造成企业出现了不同的操作方式,未顺利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应在以后的文件修订中进行明确的要求。
下面依据《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及《造纸及纸制品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文件对上述2个问题进行说明。
危险源的辨识:
一、《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及《造纸及纸制品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以下简称《细则》、《实施指南》)对危险源辨识的定义:
1.危险源的定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2.危险源的辨识:依据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应充分考虑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
3.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文件中的规定非常细致、详细,例如:人的因素中的操作错误细分为: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三种。
物的因素中的防护缺陷细分为:无防护、防护装置,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六种。
4.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中规定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是第二类危险源,是现实性危险源,是已经发生的违反要求、规定的行为,也就
是隐患,表现为防止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的屏障上的缺陷或漏洞,它是诱发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的外部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外因。
5.根据《通则》、《细则》、《实施指南》等文件中关于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风险分级管控系统中管控的危险源是潜在性危险源,也就是具有危险的设备、部位、场所及作业活动的工作步骤等。
6.在企业风险分级管控系统巡查中发现企业关于危险源辨识有2种方式开展:一种是现实性危险源(隐患)、一种是潜在性危险源。
风险点柴油储罐危险源举例如下:
1.如作业活动:厌氧池内作业按照现潜在性危险源(作业步骤)进行辨识的危险源为:①.拉闸②.断电③.断电④.排污⑤.置换⑥.气体检测⑦.进厌氧池或在厌氧池顶部作业(操作或检修)。
2.如作业活动:厌氧池内作业按照现实性危险源(隐患)进行辨识的危险源为:
①.排污不彻底②.通风时间短③.检测仪测值不灵敏④.作业过程中不进行介质置换。
依据《通则》、《细则》、《实施指南》等文件中关于危险源的定义及风险分级管控系统的要求,风险管控主要是管控危险源,危险源是唯一的,但是隐患是多种多样的,第1种的表述方式更为科学、方便、简单、易懂、便于操作。
二、重大风险的判定:
1.根据《通则》、《细则》、《实施指南》定文件中的“重大风险判定”要求中,“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这是“关于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应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工作”,是介于国家层面的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但是我省企业在依据《实施指南》编制企业双重预防体系的文件中直接引用,未依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重新修订,是极为不妥当的,应在《实施指南》中明确要求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进行修订。
2.重大风险的判定:《实施指南》中应明确,一旦有符合直接重大风险规定的风险不论其评价级别是何种等级、一律直接确定管控级别未重大风险,用红色进行标识,管控层级为公司最高级。
此类重大风险是允许存在的。
也不能因为增加了管控措施而降低管控级别,必须进行最高层级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