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结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管理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在这个背景下,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和理念可以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提供指导和启示。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中几个核心概念入手,探讨它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仁爱之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包含了人道、仁慈、关爱等多重含义。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仁爱”是指企业对员工、顾客、供应商等各方利益相关者要以关心、尊重、理解和帮助为出发点,建立信任、促进合作,实现共赢。
具体来说,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企业需要为员工和顾客提供一个友好、愉悦、温馨的工作和消费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2. 关注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公司应该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工作环境,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
3. 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要遵守诚实守信、以人为本的原则,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
二、忠诚诚信忠诚和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核心价值观。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忠诚和诚信同样非常重要。
1. 忠诚:企业应该与员工和顾客建立紧密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关心与支持,从而提高员工和顾客的归属感。
2. 诚信:企业要诚信经营,履行承诺,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信誉度,获得员工、顾客和社会的信任和认可。
三、以人为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
它体现了个体尊重和人性关怀的精神,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更是体现了员工的价值和重要性。
1. 投资于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企业应该不断提升员工的能力和水平,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2. 创造一个公正、公平、开放的工作环境。
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公正、公平、开放、包容、多元化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我价值。
四、和谐共赢和谐共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精神境界。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它体现了企业、顾客、员工和社会之间相互关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支持的状态。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发展,企业管理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并不断涌现出各种管理模式、理论和方法论。
然而在这些管理理论之中,有一种被人们忽略的特殊资源,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形成的较为完善的文化体系,其核心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素养很好地符合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诚信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因此,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进行融合,可以起到互补、激发新思路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人文精神。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如何实现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和谐及共赢是人性化管理的一个方面。
传统文化的黄老学派强调以仁爱为先,这正好符合了企业管理中强调的“关爱员工”的理念。
善待员工,增强员工自信和使命感,不仅可以增强员工间的信任,还可以减少人事变动,提升企业文化的品质和企业的凝聚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理念诚信是建立和谐社会和企业文化的重要一环。
尊重、信任和诚信是企业经营中的基本要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亦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
古代儒家经典《大学》中提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诚信”二字的重视。
企业经营过程中,只有树立起企业的诚信形象,才能够赢得客户的认可和信赖。
因此,企业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企业信誉,提高消费者对于企业的信任度。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业理念不论在哪一个领域中,敬业的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生活皆事业”的理念以及儒家的“勤政务实,尽职尽责”的思想体系都是对于进行企业管理的倡导和引导。
企业管理过程中,以敬业精神为核心理念极大地加强了企业员工的专业化技能水准和工作热情,因此有利于全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团队意识传统文化中的“团队精神”和“仁人志士”启示人们在团队中要协作、互助、坚持原则,共同追求事业目标。
企业发展过程中,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企业需要各级员工相互协作和信任,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谈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
谈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
传统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管理方式产生重要作用。
文章分析了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体现,探讨了传统文化价值观与企业核心价值的契合,以及如何实现两者的融合。
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文章强调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呼吁在企业发展中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融合、影响、体现、管理、价值观、核心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历史的穿越和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智慧精神。
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密码。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和血脉,是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来源。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是人们智慧和生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引导人们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更加凸显,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能量和精神动力,还能够为企业注入创新和发展的智慧和灵感。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才能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根本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一、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基础与意义二、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观传承三、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四、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团队建设五、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沟通技巧六、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创新意识七、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一、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基础与意义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企业管理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与民族的一份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传统文化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包含的思想、道德、法制、心理等方面的精髓是企业管理所必需的。
从现代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是一门关于组织管理的科学,用科学的方式整合人力、资金、物资和信息等资源,以达到企业愿景的理念。
而融入传统文化,则能使企业达到全面持续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道德”为核心的思想。
现代企业管理同样需要具备道德理念,把传统道德应用于管理中,能够增加员工之间的信任度,减少企业的误解和懈怠情况。
传统文化能够让企业管理者合理应对挑战和机遇,懂得应选之道,不走极端。
传统文化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思想体系,注重气秉人和,知书达理,以及传承文明。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观传承价值观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集合,其是组织信仰、行为规范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背后激励人们前进的,就是一个坚定的价值观念。
企业成功不仅仅要进行战略规划和操作性计划,还需要从良好的价值观念中强化企业文化的内涵。
把企业基础价值观运用到企业经营中,增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吸引顾客和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
对于企业来说,强大的文化传承有助于企业成功地进行品牌化运作,增强品牌忠诚度并得到支持。
但是,即使企业的价值观念并不是很强,也要具备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来推动文化的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既是助力企业成功发展的机会,也可能是企业失败的原因之一。
融合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融合与发展”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内容提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体现和运,分析和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机契合的问题,认为我国现代化管理应该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促进我国管理的发展。
【关键字】传统文化企业管理管理作者潘菊文目录一、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 (3)二、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统一 (4)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融合 (4)四、历史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6)五、共性与个性的和谐 (7)六、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有结合与发展 (8)七、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10)八、佛教精神与现代企业管理 (12)主要参考材料......\ (16)一、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1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管理的发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管理理论的正统地位由美国转移到了有中国文化背景的日本。
在日本管理界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就是高层管理者几乎人手一本中国的《论语》、《周易》和《孙子兵法》等书。
可以说,日本和许多东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都与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渊源。
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及其富有东方个性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引起了人们的一番思考。
所以,在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中,构建一个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适合目前生产力状况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一个迫切的也是必然要完成历史性课题。
我们应该从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我国管理不应该单纯照抄照搬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而应该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的概念也愈发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员工的福利和情感层面。
然而,在这个城市化、现代化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中。
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价值观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应统一员工的思想观念,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仁”是企业人才管理和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要关注员工的感受,并提供有利于员工发展的平台和机会。
同时,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也应以“仁”的理念为出发点,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义”是企业经营和人际关系的基础,要求企业要诚信对待员工和客户,保证话语的真实性和承诺的可信度,从而建立起一个互相信任的企业和客户关系。
“礼”则是企业传承文化和建立文化渊源的基础,企业应该传承正统文化,推广文化热情,通过宣传和组织员工文化活动来激发员工的文化自豪感,从而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智”则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应该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帮助员工提高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从而提高员工的能力和贡献。
“信”则是企业建立品牌和扩大影响的基础,企业应该重视员工沟通和合作,通过合理的内部管理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品牌的形象和信誉度。
中国传统文化与领导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对领导艺术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艺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领导理念,其核心在于人文关怀。
领导艺术分为“德举人”、“智化人”、“心领人”、“情带人”,其理念是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个性和全面性,发挥员工的优势,创造多重价值。
领导者应该用他们的仁爱、智慧、善良、公正来激励员工,支持员工成长,从而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研究随着中国现代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国际化,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研究,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
一、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其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道德标准以及行为规范。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重视和谐”等核心价值观与现代企业文化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企业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将其融入企业文化中,从而形成具有文化独特性的企业文化。
例如,科技型企业小米的企业文化中就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小米的企业文化包括“为发烧而生”、“紧跟最好的人”、“我们始终做自己,永远在路上”等。
这些文化理念反映了小米独特的价值观和创业精神,同时也寄托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不断追求进取、坚持不懈等等。
二、传统文化与领导力领导力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涉及领导者的能力、态度和行为等多方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诸如“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德规范,这些规范在现代企业领导力的发展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现代企业中,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有一定的“大爱”精神,能够关心员工、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方面。
这些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授人以渔”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对于领导者的行为准则,如“遵循公义、权衡利害得失”等。
这些准则同样可以被应用于现代企业中,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
三、传统文化与员工管理员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大难题,涉及到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员工的自我认同感等方面。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和人伦关系有着很高的地位,这种观念可以被应用到员工管理中。
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员工的福利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及营造团结互助的企业文化等方式,让员工在企业中有种“回家”的感觉,更容易融入企业文化和团队中。
企业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企业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融合与创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管理模式也逐渐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
然而,在现代化管理的基础上,企业深深根植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到现代化管理中,形成了一种融合与创新的管理模式。
下面就此展开讨论。
一、传统文化对企业的影响传统文化是一国或一民族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理念及管理方式。
具体表现为:1.企业道德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观念与道德标准能够影响企业的行为,例如尊重儒家思想、信奉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等,这些都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2.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永恒的理念,价值观反映了企业对人类价值的看法、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的发展目标的要求。
传统文化能够影响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和“天道酬勤”,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劳动无逸息的思想。
3.人力资源管理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影响着企业管理模式的建构。
近年来,企业体制逐渐民主化和自由化,强调员工激励机制,但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仁者爱人”、“感恩图报”等观念依然萦绕在人们的心中,这些理念可以深刻启示企业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和维护员工的尊严。
二、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的特点现代化管理强调效率、规模、科技和专业化,它是区别于传统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创新和变革现代化管理强调始终处于变化的状态,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以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发展。
2. 平等的员工关系现代化管理模式不鼓励长官意识和父亲式的管理方式,强调平等员工关系。
3. 良好的企业文化现代化管理强调良好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创造和发扬企业特有的氛围。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管理的融合与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管理的结合是现代化企业中新时期的一种趋势,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文化,它具有深远的影响,其融入到企业管理中,不仅为企业管理注入了文化底蕴,而且也源源不断的给予管理者以启示和灵感。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学在各个领域里变得越来越重要,从企业管理到政府管理,从学校管理到家庭管理,无一例外的受到重视。
而在管理过程中,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也会对其管理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充满着智慧和历史的宝藏,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相融合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包含了众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诚信、礼仪、忠诚、尊崇长辈、关注团队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比如谦虚谨慎的品德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现代管理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为在管理过程中,领导者需要先学会谦虚谨慎,谦虚谨慎的领导者会更容易接受其他人的意见,从而更好地听取团队的建议,理解他们的需要并把他们的想法融入自己的工作之中。
而团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文化下的团体协作观念尤其突出,在工作中,无论是项目团队还是跨部门合作,合理的沟通和有效的协作是必须具备的能力。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个人的修养和范围内的自我要求也符合了现代管理中人力资源部分的核心理念。
一个具备良好的个人素养的员工,不仅在工作方面表现优异,同时在社交场合中也更能让自己在人前保持优雅、从容的形象。
在公司管理之中,一个具备良好仪容仪表的员工更容易赢得客户、领导的信任和好感,从而增加公司的业绩表现。
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现代管理还表现在企业管理的环境方面。
传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依法治国、讲究道德伦理,这种对于生命尊重和社会责任的意识也被运用到现代管理中去。
举个例子,现代管理之中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就与传统文化有着深刻联系。
在传统文化中,保护环境就是一种义务感,这种意识与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高度契合。
当企业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时,企业会更有意识地关注周边环境的整体性,强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补性。
这样的企业会更容易赢得客户的好感,提高企业社会形象,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谈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
谈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1.引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积淀的结晶,包含着丰富而深厚的思想和价值观。
而现代企业文化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形成的,注重创新、竞争和效益。
本文将讨论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探究如何将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是多元而综合的,包含了伦理道德、礼仪文化、哲学思想等多个方面。
其核心价值观可以总结为仁、义、礼、智、信等五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强调个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传统文化中还融入了家庭观念、孝道、忍耐等价值观,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
3.现代企业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现代企业文化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逐渐形成的,强调创新、竞争和效益。
现代企业文化倡导团队合作、开放沟通和员工参与决策。
同时,企业文化还包含了对质量、效率和客户满意的高标准要求。
现代企业文化以充满活力和创造力为核心,不断追求卓越和持续发展。
4.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4.1 价值观的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与现代企业文化中的团队合作、开放沟通等价值观有许多共通之处。
企业可以借鉴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的理念,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良好的企业形象。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和提升责任意识,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提升员工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4.2 管理模式的借鉴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家族管理模式可以为现代企业提供一些思路。
传统文化中注重家族的传承和稳定,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建立健全的公司内部制度和规章,实行科学而富有人文关怀的管理方式。
同时,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家庭观念和孝道也可以激励企业家和员工的忠诚度和责任感。
4.3 企业形象的建设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国文明的精髓,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现代企业可以借助传统文化的元素来构建企业形象,增强品牌价值和认可度。
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
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的根源和灵魂;而现代企业管理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价值观融合、组织管理融合和营销策略融合。
一、价值观融合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基础,具有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价值观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影响到企业的内部文化。
在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孝顺、忠诚、诚信、正义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与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诚信经营”、“公平正义”等理念有相似之处,可以基于这些价值观念建立企业的长期发展策略。
例如,在企业文化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以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指导,有利于建立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二、组织管理融合现代企业管理注重组织机构的科学管理和规范化运作。
相比之下,传统文化则更加注重规范和秩序。
这两种管理理念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却可以相互融合,形成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例如,在企业管理中加入传统文化素材,可以使企业管理更加协调和和谐。
传统文化之中强调家族文化和血脉亲情,可以对企业家庭化特征进行更好的维护和拓展,鼓励员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的氛围。
同时,传统文化的礼仪以及对季节节庆、祭祀等方面的关注也可以被用来补充现代企业管理中对员工关怀的不足,树立企业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
三、营销策略融合营销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重要环节,传统文化与营销策略的结合可以形成更具个性和创意的营销方案。
例如,一些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使用传统文化的题材和形式,可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企业也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文化符号和艺术形式,对产品进行品牌推广,形成品牌和广告的效果。
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
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科技进步,管理学也在不断发展,从传统的管理学到现代的管理学,不同的管理学理论都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管理企业与组织。
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也成为了现代管理学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如何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学,成为了管理学界一个重要的主题。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1.1 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是指在一个民族或群体形成过程中,固定下来的思想、信仰、道德、法律、习俗等方面的有关内容,是民族留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基础。
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是一个民族和文化的历史、经验、智慧、信仰、道德、观念、技术、艺术等内容。
1.2 现代管理的定义现代管理是一门关于企业、组织及其管理者、员工和非管理者之间关系的基础课程,它是关于组织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它的目标的研究和实践。
它主要包括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以及领导力等方面。
1.3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主要是指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承中的精髓融入到现代管理实践中,使得现代管理更具有文化内涵和人文特色。
具体来说,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关怀:传统文化注重人文关怀,管理者应该借鉴并运用传统文化的正面特点,发展企业组织内部的人文关怀与管理。
例如,管理者可以采用对人的关怀、理解、尊重、调动、培养、治理等方法,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进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创新创造:传统文化中具有包容性、尊重性和创新性等特点,传统文化的“伦理学”和“价值观”对创新创造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管理者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精华,激发员工在管理实践中的创新力量,推动企业的发展。
3)管理传承:传统文化中具有较强的“祖先崇拜”和家族文化的管理传承,传承通过家族文化的脉络和宗法制度的观念,实现了对企业家族在企业管理中的管理权的传承,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来说,传统文化在家族式企业中的价值就是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适合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对企业的有效控制。
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
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儒家、道家、法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这些思想精髓经过长期的积淀,对当前企业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传统文化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现代企业管理应当辩证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合理地吸取儒家、法家以及道家思想的精华,并将其有机地融合,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
实施“刚柔并济”的企业管理方法。
“刚柔并济”是运用智慧来巧妙地为人处世,也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
在企业创业之初,应运用法家思想,提倡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推崇不断创新、改革等。
在确立严谨的制度基础之上,可以学习儒家思想,营造和谐企业氛围,提倡人性化管理。
而道家思想推崇“无为而治”,其内涵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具有强大的韧性力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资借鉴。
遵循“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核心,是企业在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准则。
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提炼为三句话,即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
这就是人本管理的精髓。
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应把员工视做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尊重个人价值,全面开发人力资源,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去实现企业的目标,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构建“外圆内方”的企业管理模式。
“外圆”是指对企业外部,秉承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在供电企业,就是要加强服务软、硬件建设,不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建立良好公共关系,做到政府放心、客户满意。
“内方”则是指在企业内部,要严格有效进行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一是动力机制。
形成员工内在追求的强大动力,主要指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即相辅相成的利益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
二是压力机制。
中国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
中国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第一篇:中国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中国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是摆在中国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已有很多经济学和著名企业家为企业文化下了很好的定义: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诚信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文化大有可为”……我认为中国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是摆在中国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偶看新闻,介绍兖矿集团鲍店煤矿以德治矿的企业文化理念,深为他们在这方面作了长期的探索而感动,为此把所感、所想、所悟写出来,与诸多学者、老师、同仁共同切磋探讨。
一、“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以人为本在中国早就根深蒂固。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儒家、道家、诸子百家等一些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都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
比如儒家的重人、重信、重义、重情;道家的以柔克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及几千年中国人民信奉的“孝为本、礼为先,俭为上,勤为根”;“长者视为父母,壮者视为兄弟,小者视为子女”:“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成由勤俭败由奢”、“俭节则兴”、“淫佚则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上下同欲者胜”、“和气生财”、“卖大馒头的赚钱”、“童叟无欺”等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派别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广大人民的共同主张和认可的充分体现。
现今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民营经济、个体经营者、民营企业家。
特别是对一些正在发展和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管理者来说,在管理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同现代企业管理真正结合好,企业才能长治久安,稳健发展。
现在鲁宝在这方面做的还很不足,特别是在员工培训、教育方面做得很不够。
要真正使员工爱岗敬业,以厂为家,就要尽企业之所能,为员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鼓励员工学习,要制订出一系列的鼓励员工学习的政策。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维的融合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维的融合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管理思维也在不断进步,越来越注重效率和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我们是否忽略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与价值呢?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维的融合,可以带来更加全面、深刻的管理理念。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维的融合。
一、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丰富的管理智慧。
例如,孔子所倡导的“仁者爱人”、“礼仪之邦”,强调的是人际关系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以建立稳定与和谐的社会。
这一思想可以引申到现代管理中,即注重员工的人性化管理,尊重员工的人权、人格和尊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塑造和谐的组织氛围,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
另外,传统文化中历来提倡诚信和道德规范。
例如,闻一多的“君子之交淡如水”,要求个人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真诚、坦率、宽容,遵守诚信和道德规范,这是现代企业所谓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在商业活动中,也需要诚信作为信用基础,这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备条件。
传统文化中的这些管理智慧,可以为现代管理思维提供启示和指导。
二、如何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维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思维各有所长,如何将二者融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理念上的融合首先需要在理念上进行融合。
现代管理思维强调以效益为导向,而传统文化则强调利人利己的统一,不会忽视人类自身所需的内在价值。
在实践中,需要结合现代管理思维的优点,兼顾人性化管理和效率导向,即通过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来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2、文化上的融合其次需要在文化上进行融合。
传统文化强调团队协作、和谐共处,其核心价值是“大同当政,和而不同”。
现代管理思维重视创新、竞争,但在创新和竞争的同时,也要注意团队协作的价值,利用个人善长促进协作,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团队目标。
3、技术上的融合最后需要在技术上进行融合。
现代管理具有很强的科技含量,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许多科技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演进,现代企业管理已经逐渐从简单的机械管理向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转型。
在这样的转型中,中国传统文化正逐渐被企业管理者所重视。
毕竟,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特质和智慧,这些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对于企业企业管理者而言,是值得借鉴和传承的。
那么,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企业管理,让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呢?一、继承和弘扬的文化精髓尊重、客观、平衡、和谐、仁爱、孝悌,这些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所孕育的核心价值观念。
在企业管理中应该注重体现这些价值,让企业走向一个更加和谐和稳定的发展道路。
制定企业文化,需要以传统文化的精髓为蓝本,注重人性化的企业管理,加强员工的道德和伦理的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人在企业中感到舒适,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员工忠诚度。
二、以“大众万物共同体”为理念德行领先于人才,人才领先于资金,资金领先于技术掌握,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
在企业中,可以体现出企业的信用度、员工品德素质、企业声誉和企业良好的员工关系。
如果企业不具备良好的道德、价值观,与客户、供应商甚至与员工、合作伙伴的关系中以及外界的互动关系中都难以建立和谐和信任的基础。
因此,企业在构建自身的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以“大众万物共同体”为理念,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形象。
同时,也应该从员工入手,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让员工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进而推动企业发展。
三、以契合内外部时代为准绳传统文化虽然有着许多优秀的品质,但在具体应用时不能一成不变。
具体的管理方法和处理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和顺应时代的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在流通、财税等方面,可以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模式,融合文明礼仪的传统和实用的现代商业手段,寻求最佳结合点,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永葆竞争优势。
四、以创新为核心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创新与发展,商埠活动中也是如此。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而在当下,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相融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中医养生、中国画、书法、园林、诗词等诸多方面。
其中,儒家思想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方面。
儒家思想主张仁爱、默默积累、诚信敬业、务实为人等等。
这些思想在现代的企业文化建设中也能够得到很好的践行。
例如,企业内部强调人文关怀,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真诚待人,努力用心经营,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形象等等。
这些都体现了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
三、现代企业文化现代企业文化在强调团队合作、人才培养、创新、客户至上、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并将这些相应地转化为企业的效益和成就。
例如,现代企业通过各个途径来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鼓励员工互相学习和交流。
同时,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企业也越来越注重知识管理、技术培训和成果共享等方面的创新方法,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在不少企业文化中,传统文化的体现其实并不局限于单一的儒家思想,更多的是通过传统文化所传递的理念和价值观贯穿于企业的方方面面。
例如,通过企业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推广,强化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员工的思想上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再如,在企业的管理中,也可以体现传统文化的思想。
例如讲求仁爱、和谐、诚实和宽厚待人的儒家思想,在具体的企业管理中就可以体现为关注员工的困难、真诚对待每一个人,并且通过公正严谨的管理切实落实对员工的关心、和谐和细致管理,营造出一个宽松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同时,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治家不世出,治国不世遗”的思想也可以引发一些反思。
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员工个人的发展,更要注重推动企业的永续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随着中国不断走向现代化,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佛家思想、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理念,对于企业的管理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一、儒家思想与企业管理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对于企业中的管理有很大的启示。
首先,儒家强调的“仁”,要求对员工和客户都要具备关爱之心。
企业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注重员工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和温暖。
其次,儒家提倡的“义”是企业经营的基础,企业经营者要保证公平公正,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诚信品牌。
再次,儒家所说的“礼”就是企业文化的塑造,企业要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注重礼节和仪式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最后,儒家所提倡的“智”和“信”,则是指企业要有全面的管理思考和决策能力,既要注重眼前利益,也要考虑长远成败,同时要具备信用意识和诚信风范。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要根据儒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佛家思想与企业管理佛家思想强调“般若”,即智慧和领悟。
在企业管理中,这意味着领导者必须具备治理和管理企业的智慧和能力。
佛家思想还注重内心的平和静思,企业管理者应该保持内心平静,处理好企业内部矛盾和管理细节,避免情绪化处理问题。
除此之外,在佛家思想中还有“因果律”,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企业管理者要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信誉,只有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用,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发展。
三、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道家思想注重“无为而治”,只有抛开杂念,抱持平和状态,才能应对各种复杂环境。
在企业管理中,道家思想提醒企业管理者,要求通过对内部员工管理和外部市场变化的掌握,与企业相处,并鼓舞员工热情地迎接挑战。
道家思想还注重自然法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企业领导者在经营管理中,应以人为本,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对企业的管理和社会参与方式的调整,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体会]韩麟—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
[学习体会]韩麟—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点击:2349次(2006春季MBA韩麟2007-12-15)什么是管理,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具体而言,管理目标和计划的实施,组织结构的设计与运作,人力、物力资源的调配和安置,以及对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调整,都离不开人的参与。
现代管理既然以人为中心,在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对人类传统文化的反思。
最早研究企业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传统等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的,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和菲尼普.塞尔茨尼克。
1970年,美国波士顿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戴维斯在《比较管理—组织文化的展望》中,明确而系统地从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组织文化等角度研究管理理论。
1971年,德鲁克把管理与文化直接联系起来,他认为,“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隐藏在价值、习俗、信念的传统里,以及政府的政治制度中,管理是——而且应该是——受文化制约……管理也是‘文化’,它不是无价值观的科学。
”遗憾的是,当时这一论断未能引起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应有的重视。
直至70年代后期,由于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惊人的应变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才迫使美国管理学界认真研究和分析日本的企业管理,发现两国企业在制度、结构、战略等“硬件”方面并无不同,差别只在人员、技能、作风和最高目标等文化的“软件”方面,从而证实了文化和价值观比管理理论方法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此后,有关管理差异的文化背景和根源问题,日益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新课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有立足本民族的思维及行动模式的特点、面向全球性文化空间的中国管理理论作指导。
通过审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探究现代管理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一、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现代管理源于西方,根植于西方文化,然而,其中许多基本哲理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至深的渊源和高度的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体会]韩麟—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点击:2349次(2006春季MBA韩麟2007-12-15)什么是管理,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具体而言,管理目标和计划的实施,组织结构的设计与运作,人力、物力资源的调配和安置,以及对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调整,都离不开人的参与。
现代管理既然以人为中心,在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对人类传统文化的反思。
最早研究企业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传统等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的,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和菲尼普.塞尔茨尼克。
1970年,美国波士顿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戴维斯在《比较管理—组织文化的展望》中,明确而系统地从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组织文化等角度研究管理理论。
1971年,德鲁克把管理与文化直接联系起来,他认为,“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隐藏在价值、习俗、信念的传统里,以及政府的政治制度中,管理是——而且应该是——受文化制约……管理也是‘文化’,它不是无价值观的科学。
”遗憾的是,当时这一论断未能引起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应有的重视。
直至70年代后期,由于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惊人的应变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才迫使美国管理学界认真研究和分析日本的企业管理,发现两国企业在制度、结构、战略等“硬件”方面并无不同,差别只在人员、技能、作风和最高目标等文化的“软件”方面,从而证实了文化和价值观比管理理论方法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此后,有关管理差异的文化背景和根源问题,日益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新课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有立足本民族的思维及行动模式的特点、面向全球性文化空间的中国管理理论作指导。
通过审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探究现代管理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一、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现代管理源于西方,根植于西方文化,然而,其中许多基本哲理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至深的渊源和高度的融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仍然保留了那些以生命一体的观念来了解万事万物运行的法则,以及对于奥秘的宇宙万物本原所体悟出极高明、精微和深广的古老智慧结晶。
在这一方面,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国际中国管理研究学院院长成中英先生把中国古代无行说同西方管理理论相结合,通过整合,提出了极具独创性的理论——C理论,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以下,我们就以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框架为基本线索,对其中所契合的中国传统管理理念作概要性的分析和探讨。
(一)战略管理与中国古代战略设计理念有效的管理从制定战略开始。
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全面系统地对企业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我国先秦诸子的治国思想和以《孙子兵法》为主的治军理论,就包含了许多可用于研究企业战略性决策分析的一般原理方法。
道家个人管理的目标是“内圣外王”;儒家主张通过“修己”、“安人”实现“大同”,其中,“修己”与“安人”体现了个人管理目标与组织管理目标相统一的辩证关系。
个人管理逐步实现从自律到自觉的飞跃,通过推己及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对现代企业而言,就是要注重营造一个协调个人、群体乃至社会三者利益的目标链,使前一目标的完成成为后一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后者的达成又是前者的印证和升华,由此循环往复而形成一个合理的目标流程网络,促成企业最高战略目标的实现。
《孙子兵法》明确提出“五事”、“七计”是决定战略决策成败的基本因素。
“五事”乃“道、天、地、将、法”。
按现代意义来理解,“道”是一种宏观的、全面的、客观的政治、经济环境;“天”,即天时,指机遇,或一种客观的情势;“地”,是地利,即企业的微观环境,包括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所拥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信息、生产能力、产品销路及交通运输情况等;将,指的是管理者的素质,包括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和威严等方面;法,就是法制、组织的结构、层级关系及相应的规范、准则等。
以上“五事”,可作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进行企业环境分析的总纲。
“七计”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对现代企业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在这七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总之,五事主要分析外部环境存在的威胁与机会、企业自身所具有的能力与不足,“七计”更注重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当然,企业在决策时,不仅要了解“五事”、“七技”,更重要的是研究它们作为战略要素的主次关系及其相互联系、作用的时间、方式和程度,从整体上观察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机制,以便做出综合评价。
(二)现代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与传统“分”、“合”说任何管理目标的实现,都要靠一定的组织来完成。
组织工作的任务就是设计决策和沟通网络,使组织内成员明确谁去做什么,谁要对什么结果负责,并消除由于分工含混不清造成的执行中的障碍。
有效的组织应遵循目标一致、跨度合理、指挥统一、权责分明、职能明确等基本原则。
这是现代管理理论关于组织工作的基本观点。
在我国,《荀子》一书集中了对组织问题的探讨。
荀子认为合群是人类的本性之一,而“分”又是人类结成社会群体的必要前提,没有等级划分的限制,群体内部就会发生争夺。
按现代意义来解释,“分”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1、明确为完成管理目标、政策和计划所必需的活动并加以分门别类。
2、根据现有的人力和物力,并根据环境来使用人力和物力的最佳方法,把上述活动分成各个组。
“群分”是由社会分工和职业差别所导致的,也是解决各类组织矛盾的必要手段,是组织良性运转的前提。
所以,荀子认为“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也,祸也。
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
”而“有分义,则容天下而治”。
(三)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西方的激励理论也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胡萝卜加大棒”主张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和处罚违纪者。
第二阶段满足“社会人”的需求满足人在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方面的社会和心理的需要,往往比经济报酬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第三阶段“寻找人的自我实现”通过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满足人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人就会获得长足和持久的工作动力。
第四阶段多种激励方法并用没有一种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人的万能激励方法,不能只采取单一的激励方法,必须根据不同的人及人的变化,采用适宜的激励方法。
“士为知己者死”反映出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追随关系。
《孙子兵法》中分析道:“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儒家孔子提出“施仁政”,强调国家的统治者要像爱护亲属一样对待臣民,“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爱民必须体现在满足臣民的需要上,决策时必须顺应民心,从而形成凝聚力。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不分人的贵贱,赏罚要严明,这样才能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激励作用,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组织绩效。
曹操违纪,自罚“割发代首”;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这些历史典故都是执法严明的例证。
只有做到恩威并施,才得以“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得心应手地运筹帷幄,使之无敌于天下。
“任贤律己”,“身先士卒”。
这是告诫领导者要知人善任,严于律己,身先士卒,以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和激励下属。
在这方面,《周易》、《孙子兵法》都从不同侧面提出了对领导者的期望,认为领导者应反身修行,团结和厚待下属,以达到“上下同欲”的最佳协调状态。
(四)控制与“礼治”、“无为”在管理的控制职能方面,相对而言,西方管理学注重对物化结果或阶段性成果的控制,强调控制的实效性;中国传统文化则偏重于对人的控制,因而控制的标准模糊、不精确但更具柔性。
儒家强调礼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则力推“法治”。
“礼”,其实是一种用来规范以等级为中心的社会秩序、社会结构,即建立贵贱、君臣、父子等级从属关系为核心的名分等次。
儒家认为对社会进行控制,必须“两手并用,先德后刑”。
用孟子的话说即:“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最有效的控制,应是“无为而治”,这一思想被彼得.圣吉称为“无为而治的有机管理”,他认为应尽最大可能地让下属面对所有的课题,包括处理企业成长与持续经营之间的两难困境。
换句话说,就是给他们充分的行动自由去实现某构想,并对所产生的结果负全责。
不再通过传统的复杂的控制系统,而是“通过学习来控制”,致力于改善思考品质,加强反思与团队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管理境界。
“无为而治”正是道家思想中的核心命题,老子讲的“无为”是达到“无不为”、“无为治”这一目的的手段。
确切地说,无为管理的实质是把人的社会性减到最低限度,通过恢复人的自然属性的方式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在历史上,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均为“无为而治”的典范。
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契合绝不是一种偶然,它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日本企业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一个事实:以儒家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物质文明是可以共生的。
可以预言,在二十一世纪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管理文化的交融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站在现实的角度,我们可以对现代管理的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做出基本预测:(一)决策方面中国古代系统思维与现代决策的结合将日趋紧密。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会主席罗杰.史密斯就从《孙子兵法》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孙子13篇《兵法》可与历史名著相媲美。
今天没有一个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它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的重大意义。
”由此可见,《孙子兵法》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形成中国未来管理模式的战略运筹理论过程中,将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孙子兵法》对组织的内外部因素和与这些因素相关联的内外部条件进行系统、动态考察的思维方法,对企业决策者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组织方面西方管理惯用“二分法”把完整的组织划分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大对立阵营。
中国文化推崇圆满和谐,认为只有组织内处处融通一致,才能形成广大和谐的系统。
打破这一系统,组织便不得安宁。
所以管理者不可将自己与下属决然分离,而应始终把自己视为组织中的一员。
相应地,组织划分不能拘泥与技术的专业化、组合的便利性、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等因素,而应以“和”为管理的终极目标,分工、合作乃是达到“和”所需的手段,这样,不论部门如何划分,整体和谐所激发的向心力,就会促成真正的分工合作。
(三)领导方面21世纪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人本管理从“以个性为本”、“以人性为本”到“以人文为本”的转化过程中,文化对管理的影响权重日益增加,绵延5000年的华夏文化充分说明了我国在对文化的整合与管理方面的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