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测试
文言文专题测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专题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e60d5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4.png)
文言文专题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哪一项是正确的文言文表达?A.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B.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C.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D.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哉答案:C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A. 曹操B. 诸葛亮C. 刘备D. 孙权答案:B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说话,下面自然形成小路。
B.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果实却能吸引人们前来。
C.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树下自然形成小路。
D.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树下自然形成小路,比喻人有德行,自然能吸引人。
答案:D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出自?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左传》答案:C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C. 谦虚的态度D. 尊师重道答案:C7.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A. 复习旧知识,可以学到新知识B. 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问题C. 复习旧知识,可以巩固新知识D. 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知识答案:D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用尺子,不能画出方形和圆形B. 不遵守规则,就无法完成事情C. 不用尺子,就无法画出方形和圆形D. 不遵守规则,就无法成功答案:B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自私的行为B. 公平的原则C. 道德的规范D. 个人的权利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提优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提优卷](https://img.taocdn.com/s3/m/b37aaa9227d3240c8547ef02.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提优卷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节选自刘备《遗诏敕后主》)(1)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②无以广才________③年与时驰________④能服于人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甲】【乙】两文均是诫子和训儿的名篇,请你谈谈分别从两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
子骞为其父御②,失辔③,父持其手,寒,衣甚单。
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
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
”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
”其父默然。
选自《说苑》①闵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古代著名的孝子。
②御:驾驶(马车)。
③失辔:绳从手里掉下来。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今汝欺我欺________②母去四子寒去:________(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母死。
其父更娶,复有二子。
(3)本文表现了闵子骞________和________的品质。
3.课外阅读橘树陕西刘公,为兴化令①,有道士来献盆树,视之,则小橘,细才如指,弗受。
刘有幼女,时六七岁,适值初度。
道士云:此不足供大人清玩,聊祝女公子福寿耳。
乃受之。
女一见,不胜爱悦,置诸闺房,朝夕护之惟恐伤。
刘任满,橘盈把矣,是年初结实。
简装将行,以橘重赘,谋弃之。
女抱树娇啼。
专题14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4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92ac6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7.png)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11分)(202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出师表》,回答小题。
出师表诸葛亮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做之、袆、允之任也。
1.(3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卑鄙:(2)顾:(3)驽钝:2.(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3.(4分)诸葛亮认为蜀国已经具备了出师北伐的哪两个条件?(7分)(2024·四川凉山·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日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巢,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别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若夫..霪雨霏霏(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发议论)B.至若春和景.明(日光)C.而或长烟一.空(全)D.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语气)5.(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用一连串的四字短句,层层渲染,写天气的恶劣,人心的酸楚,突出了一种悲凉的情景。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文言文阅读测试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文言文阅读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6e48611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0.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文言文阅读测试一、(2022秋·湖南常德·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不见曦月..(2)飞漱..其间(3)晴初霜旦..(4)属引..凄异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春冬之.时学而时习之.C.清.荣峻茂清.流见底D.天下独绝.哀转久绝.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作者既是写水,为什么又从山写起?写水时为什么不按照四季的顺序来写呢?请你结合文本的内容说一说原因。
【答案】1.(1)日月。
(2)飞速地往下冲荡。
(3)下霜的早晨。
(4)接连不断。
2.C 3.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4.示例: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快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更能形成一副险峻奇壮的图画。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胜,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后写春冬之水,是因为春冬之水特点相似,清澈宁静,具有趣味。
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是因为“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二、(2022秋·湖南娄底·八年级校联考期中)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3a9ba92e3f5727a5e962f4.png)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试题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知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明·王守仁《观德亭记》)(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是州,恒惴栗惴栗:忧惧不安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情趣D.故为之文以志志: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凌万顷之茫然B.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游于是乎始月出于东山之上D.其高下之势其皆出于此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②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4)请阐述选文怎样通过反衬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5)请用“/”为下面文字断句。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颛字诚之,青州寿光人。
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
小学文言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b92a3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e.png)
小学文言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C.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D.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喜乎?”答案:A2.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老子》答案:A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A. 不去虎穴,就得不到虎子。
B. 不冒险,就得不到成功。
C. 不进虎穴,就得不到虎子。
D. 不去虎穴,就得不到成功。
答案:B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哪里?A. 《诗经》B. 《尚书》C. 《论语》D. 《春秋》答案:C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小路。
B.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道路。
C.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小径。
D.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路径。
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
答案:学而不厌2. “______,可以为师矣”是孔子的名言。
答案:温故知新3. “______,不亦乐乎?”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习的态度。
答案:学而时习之4. “______,不亦君子乎?”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的要求。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5. “______,小人长戚戚”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与小人的不同态度的描述。
答案:君子坦荡荡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将“吾日三省吾身”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现代汉语翻译是什么?答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现代汉语翻译是什么?答案:自己不希望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古代文学经典阅读测试题及
![古代文学经典阅读测试题及](https://img.taocdn.com/s3/m/f2681aa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8.png)
古代文学经典阅读测试题及答案文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古代文学经典更是我们传承历史、了解人类智慧的重要窗口。
为了检验你对古代文学经典的了解,下面是一些测试题,希望你能够准确回答并展现你的阅读能力。
一、宋词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是哪位文人的名句?2.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是哪位文人的名句?3.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哪位文人的名句?二、唐诗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哪位诗人的名句?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哪位诗人的名句?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哪位诗人的名句?三、元曲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是哪位元曲作家的名句?2.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哪位元曲作家的名句?3.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这是哪位元曲作家的名句?四、古文阅读请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作者是谁?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五、小说1. "四大名著"中,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是哪一部?2. "鲁迅先生说过,我所在乎的是《红楼梦》里的那一片花影。
"这句话的作者是哪位文学家?3. "他知道要兴,与诸巢便是同心。
"这句话出自哪部古代小说?六、文言文请翻译下面这个句子:"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以上是一些关于古代文学经典的测试题,希望你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阅读经验回答出准确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测试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c5db9f7e21af45b207a87f.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安怜翁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⑥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
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
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⑥遣:打发。
(1)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已】①停止,完毕;②副词,已经;③副词,太,过分;④语气词,用法同“矣”【容】①容纳;②宽容,容忍;③许可,允许;④容貌,仪容①而犹未已________ ②奕于是改容曰________(3)阅读两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补全下列对话。
小文:读了上面这两则短文,我发现两篇文章都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甲文当谢太傅问“纷纷扬扬的雪像什么”时,兄女的回答是:“________。
”乙文童年时候的谢太傅看到兄长惩罚老翁时,劝兄长说“________。
”小涵:你说的没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往往最能展现人物的形象。
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我在甲文中感受到了童年时的谢道韫是________的一个人,乙文中我感受到童年的谢安是________的一个人。
(4)你赞同这两篇选文中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文言文阅读测试卷(课外阅读)
![文言文阅读测试卷(课外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0c68881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6.png)
文言文阅读测试卷(二)课外阅读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稻》,完成下列练习。
(9分)凡稻种最多。
不粘者,禾曰秔①,米曰粳。
粘者,禾曰稌②,米曰糯。
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
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最迟者后于清明。
(节选自《天工开物》,略有删改)【注释】①秔:音jīng。
②稌:音tú。
1.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
(限两处,2分)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2.本文从种类、_______、_________和播种时间四个方面来介绍稻。
(4分)3.稻系民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追求的梦想是“一稻济世,万家粮足”。
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表达对袁隆平先生的敬意。
(3分)上联:禾下乘凉梦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练习。
(18分)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
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
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
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
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
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①盐府如故。
时南方诸郡不宾②,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
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
会.连卒。
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节选自《三国志》,略有删改)【注释】①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
②宾;顺服,归顺。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6分)(1)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简:________________(2)不宜以一国之望宜:_______________(3)会连卒会: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B.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C.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D.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阅读测试题
![文言文阅读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b7ab4ac0029bd64783e2cb3.png)
文言文阅读测试题(一)房山区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⑴弗敢专.也专:⑵小惠未徧.徧:⑶齐人三鼓.鼓:11.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⑴可以一战。
翻译:⑵公将驰之翻译:⑶夫战,勇气也翻译:12.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鲁国为什么能够以弱胜强战胜齐军。
(3分)答:参考答案四、本大题共9分10. ⑴专有。
或:独自享有⑵徧,通“遍”,普遍⑶击鼓评分:本题3分。
每词1分。
通假字未解释不给分。
11. ⑴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⑵鲁庄公将要(或“准备”)驱车追赶齐军⑶作战,靠的是(凭借的是)勇气评分:本题3分。
每句1分。
12. ①鲁庄公能够做到取信于民,知人善任。
②曹刿能够根据战场情况指挥鲁军出击和追击评分:本题3分。
鲁庄公角度的答点2分,曹刿角度的答点1分。
密云区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第11——13题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中国古代文言文导读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古代文言文导读阅读测试题及](https://img.taocdn.com/s3/m/610b154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2.png)
中国古代文言文导读阅读测试题及解析一、背景介绍中国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道古代文言文导读阅读测试题,并对答案进行解析。
二、导读阅读测试题古代文言文导读阅读测试题《孟子·告子上》1. “曰:子贡何以谓吾哉?”“子贡曰:夫子之道,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曰:何谓博学?”“子贡曰:如禹之荒,地不辟田而艾不生,民不妄言而鬼神不作,古文不乱,是谓博学。
”请读者根据以上对话,选择正确的答案:A. 仁在夫子的切问和近思中。
B. 博学是指人们应该像禹一样不辟田而艾不生。
C. 子贡认为仁的含义是人们不妄言而鬼神不作。
D. 孟子认为子贡的回答是错误的。
3. “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的意思是:A. 孟子每天都要反省自己的身体。
B. 孟子每天都要进行三次身体训练。
C. 孟子每天都要反省自己的言行。
D. 孟子每天都要三次进行体育锻炼。
5.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的意思是:A. 古代的学者追求个人成就,现在的学者追求为他人服务。
B. 古代的学者只注重个人发展,现在的学者注重为社会做贡献。
C. 古代的学者追求为他人服务,现在的学者只注重个人发展。
D. 古代和现在的学者在追求学术方面并没有什么区别。
答案解析:1. 答案A。
根据对话可知,“仁在其中矣”既是子贡对夫子之道的评价,也是子贡对夫子的回答。
3. 答案C。
根据“吾日三省吾身”的紧接着的句子“为人谋而不忠乎?”,可推断出孟子的意思是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忠诚于他人。
5. 答案A。
通过对比古今两种学者追求的方向,可以看出古代学者更注重个人修养,现代学者更注重为他人服务。
三、总结通过这道古代文言文导读阅读测试题,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如:不同对话中的言辞措辞、句式运用和表达方式。
通过阅读文言文,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还可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希望读者通过这道测试题,对古代文言文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文言文阅读测试卷(课内阅读)
![文言文阅读测试卷(课内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d06bf24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6.png)
文言文阅读测试卷(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练习。
(24分)【甲】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不以.物喜以.刀劈狼首(《狼》)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得之则.生(《鱼我所欲也》)C.发于声,而.后喻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D.舜发于.畎亩之中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A.而或长烟一.空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B.把酒临.风临.表涕零(《出师表》)C.衡于虑,而后作.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D.征于色.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有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 十道题
![有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 十道题](https://img.taocdn.com/s3/m/6dcdedc784254b35eefd34dc.png)
文言文阅读理解测试题十道(一)阅读下列文言片段,完成文后习题天敌苏辙曰:‚鱼不畏网罟,而畏鹈鹕,畏其天也。
‛一村叟见蜈蚣逐一蛇,行甚急,蜈蚣渐近,蛇不复动,张口以待。
蜈蚣竟直入其腹,谕时而出,蛇已毙矣。
村叟弃蛇于深山中,越旬往视之,小蜈蚣无数食其腐肉。
盖蜈蚣产卵于蛇腹中也。
又尝见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篱抢竹中。
蜘蛛不复入,但以足跨竹上,摇腹数四而去。
伺蜈蚣久不下,剖竹视之,蜈蚣已节节烂断矣。
盖蜘蛛摇腹之时,乃洒溺以杀之也。
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注释】①苏辙:北宋著名文学家。
②网罟(gǔ):捕鱼的网。
③鹈鹕(tíhú):一种捕鱼的鸟。
④天:天敌。
⑤抢竹:乱竹丛。
1.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村叟.:...叟.,.老头B.逐一蛇: 逐,追赶C.行甚急: 甚,很D.蛇已毙矣:毙,枪毙2.下列对象不属于苏辙所说的‚天敌‛项是()A.蜈蚣→蛇B.蜈蚣→蜘蛛C.蛇→蜘蛛D 鱼→鹈鹕3.用以揭示本段中心的一句是()A.鱼不畏网罟,而畏鹈鹕,畏其天也。
B.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C.蛇已毙矣。
D乃洒溺以杀之也。
4.为了揭示中心论点,作者采用的论证方法是()A.比喻论证B.对比论证C.举例论证D 理论论证5.翻译下列文言句式①谕时而出②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③盖蜘蛛摇腹之时,乃洒溺以杀之也附答案:1.D 毙,死。
2.C 3.B 4.C5.①过了一段时间出来②动物害怕它的天敌竟有如此神奇。
③大概是蜘蛛在摇摆它的肚子时,撒了尿把蜈蚣给杀死了。
(二)阅读下列文言片段,完成文后习题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父命牧牛陇上牧:游牧B 辄默记辄 :就C听已已:完D琅琅达旦旦:早晨2.故事的主人公是()A 王冕B 父C 母 D寺僧3.下列语句不能体现王冕学习刻苦的是()A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B已而复如初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D父命牧牛陇上4.下列语句翻译有误的一句是()A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译文: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牛的事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d9666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40.png)
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
母曰:他日苔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选自《韩诗外传》)
司马芝。
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小题1】以下句子中划线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其母笞之(用鞭、杖或竹板打)
B.同行者皆弃老弱走(逃跑)
C.遂得免害(于是)
D.杀之不义(指代母亲)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小题3】两那么选文中的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表达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答复)(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以前挨揍非常疼,今天母亲老了,没劲了,不能打疼我了,因为这个我哭。
【小题1】伯瑜的孝表达在为母亲的年迈和自己惹母亲生气而伤心落泪。
司马芝的孝表达在遇贼时宁愿自己死亡也不愿丢下母亲,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拜托山贼。
文言文阅读综合测试(原卷版)-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文言文阅读综合测试(原卷版)-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457253b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6.png)
文言文阅读综合测试(原卷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6分)【注】①爱书;古代记录囚犯供词的文书。
材料二:陈选自幼端悉寡言笑,以圣贤自期。
天顺四年会试..第一,成进士。
授御史,巡按江西,尽黜贪残吏。
广寇流入赣州,奏闻,不待报,遣兵平之。
宪宗即位,尝劾尚书马昂、侍郎吴复等。
言虽不尽行,一时惮其风采。
以母丧离任,行李萧然,车一辆而已。
士民号泣而送,为立生祠。
久之,进按察使,决遣轻系数百人,重因多所平反,囹圄..为空。
治尚简易,独于赃吏无所假。
二十一年语减省贡献,而市舶中官韦眷奏乞均摇户六十人添办方物。
选持语书争,帝命与其半,眷由是怒选。
番人马力麻诡称苏门答刺使臣欲入贡,私市易。
眷利其厚贿,将许之,选立逐之去。
眷憾选甚。
(节选自《明史·陈选传》)6.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非也A人B臣觐君C服D视其品E秩F于G御史H何居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夺情,指古代官员遭父母之丧,但丧期未满而强使出仕。
“夺”与《齐祖晋文之事》中“勿夺其时”的“夺”意思相同。
B.弥封,把试卷上填写姓名的地方折角或盖纸糊住,以防止舞弊。
“弥”与《六国论》中“奉之弥繁”的“弥”意思不同。
C.会试,即共会一处,比试科艺,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应考者为各省举人。
D.囹圄,指监狱。
成语“身陷图图”即指失去人身自由,正在监牢里受苦;有时也指好人蒙受冤屈,也可表示陷入困难或束缚中。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选从小端正诚实,不苟言笑,以圣贤为榜样来要求自己。
丘文庄看到他,说他是个古代的君子,将他的文章评为会试第一。
B.陈选勇于表达意见。
他上奏章为被贬谪的罗一峰辩护,也曾弹劾尚书马昂、侍郎吴复等。
他的意见虽未被完全采用,但其风采令人敬畏。
古代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及
![古代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及](https://img.taocdn.com/s3/m/956447e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e.png)
古代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及分析》一、测试题题目一:《孟子·尽心》文段阅读话说孟子问于萧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人有不忍人之心与?”对曰:“有。
”孟子曰:“有不忍人之心乎?恶其为善而不忍?”曰:“无故而误人,岂有不忍?”“有不忍人之心乎?恶其因富贵而骄乎?”曰:“无故而骄人,岂有不忍?”“有不忍人之心乎?恶其禽兽而多欲乎?”曰:“无故而多欲,岂有不忍?”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以是观之,大同小异乎父母与子,君臣与臣,夫妇与妇哉?”问题一:根据文段,孟子问萧子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二:萧子对孟子的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回答?问题三:根据文段,孟子得出了怎样的结论?题目二:《韩愈·自谏》文段阅读吾丧吾德,杂然相蹉跎;长夜之三更,脑力如灰烬,体衆如枯槁。
月光如水,风如丝,生计有以,何代求之?喟然叹曰:“吾之罪由己,否则尧不问洪水于山民,而汤放伐桀之勋;舜不问旱,而禹不请休;百姓不耘,吾独耘乎?百姓不法,吾独法乎?夫百姓之与吾何情哉?吾因百姓修身;百姓因吾安居。
吾能无独若是乎?乡,人之初也;郷,人之所安也;乡者,国之角力者也;郷者,国之教化者也。
故曰:坚持脑力,天助自助;体衆而爱百姓,物助自助矣。
”问题一:当韩愈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时,他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责和忏悔?问题二:根据文段,韩愈思考了百姓与自己的关系,他得出了的什么结论?二、题目分析在这两个题目中,《孟子·尽心》和《韩愈·自谏》都是古代文言文的经典作品,通过阅读和思考题目所提供的文段,可以进行个人理解和分析,加深对于古代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锻炼。
三、测试题答案分析1.题目一:《孟子·尽心》文段阅读问题一:孟子问萧子的问题是什么?答案:孟子问萧子是否人都有不忍人之心。
问题二:萧子对孟子的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回答?答案:萧子回答说有,人不忍别人的心情是存在的。
问题三:孟子得出了怎样的结论?答案:孟子得出结论,无论是父母与子女、君臣与臣民、夫妻之间都存在着大同小异的关系。
文言文阅读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阶段测试
![文言文阅读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阶段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5c6be58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3.png)
文言文阅读——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阶段测试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②:“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
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
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
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
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朦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
答问》)[注]①襄子:赵襄子。
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
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
②子鲋:孔鲋,孔子八世孙。
1.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综合测试08文言文阅读(多文本)-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解析版)
![综合测试08文言文阅读(多文本)-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f488a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4.png)
综合测试08文言文阅读(多文本)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2024·江苏镇江·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5小题,20分)。
材料一:赵襄子之时①,以任登为中牟令。
上计②,言于襄子曰中牟有士曰胆胥己请见之襄子见而以为中大夫。
相国曰:“意者君耳而未之目邪!为中大夫,若此其易也?非晋国之故。
”襄子曰:“吾举登也,已耳而目之矣。
登所举,吾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终无已也。
”遂不复问,而以为中大夫。
襄子何为?任人,则贤者毕力。
人主之患,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而与不知者议之也。
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于贤。
释父兄与子弟,非疏之也;任庖人钓者与仇人仆虏,非阿之也。
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
犹大匠之为宫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訾功丈而知人数矣。
故小臣③.、吕尚听,而天下知殷、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听,而天下知齐、秦之霸也。
岂特骥远哉?夫成王霸者固有人,亡国者亦有人。
桀用干辛,纣用恶来,宋用唐鞅,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
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
舜、禹犹若困,而况俗主..乎?(节选自《吕氏春秋•知度》)材料二: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夫智不足以见贤,无可奈何矣;若智而见之,而强不能决,犹豫不用,而大者死亡,小者乱倾,此甚可悲哀也。
以宋殇.公不知孔父之贤乎?安知孔父④.死己必死,趋而救之?趋而救之者,是知其贤也。
以鲁庄公不知季子⑤.之贤乎?安知疾将死,召季子而授之国政?授之国政者,是知其贤也。
此二君知能见贤,而皆不能用,故宋殇公以杀死,鲁庄公以贼嗣。
使宋殇蚤任孔父,鲁庄素用季子,乃将靖邻国,而况自存乎!(节选自《说苑•尊贤》)【注】①赵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大夫,战国时期赵国的奠基人。
②计,全年的账簿。
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及详解
![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及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74e5c26b4daa58da0114a73.png)
(一)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 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 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 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 “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 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 !”弦章对曰: “臣闻之,水广则 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 杨因见赵简主曰: “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闻之,绝食而 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 “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 见过八矣。 ”简主曰: “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 行,邪枉所憎也。 ”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 “治国何如 ?”孔子曰: “在于尊贤而贱不肖。 ”子路曰: “中行氏尊贤而 贱不肖,其亡何也 ?”曰: “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 怨之, 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贤者怨之, 不肖者雠之; 怨雠并前, 中行氏虽欲无亡, 得乎 ?”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 ,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达到 B.故绝江海者托于船 绝:横渡 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贱:地位低下 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 雠: 同“仇” ,仇恨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 其孰能讥之乎 ? C.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D.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 .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 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 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 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小测试
王粲默记
王粲(càn), 汉末人,其强记过人。
尝与人共行,读道边碑。
人问曰:“卿能默诵乎?”曰:“能。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又尝观人围棋,风骤至,局坏对局者争之粲为之复局。
棋者讶而不信,以帕盖局,更以他局使复,数十子无一误者,棋者服。
(选自《三国志》)
(1) 解释下列横线词。
(1)尝与人共行(2)更以他局使复
(3)风骤至(4)以帕盖局
(2) 翻译句子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3) 给下列句子断句(断2处)
局坏对局者争之粲为之复局。
(4) 棋者从“讶而不信”到“棋者服”,是因为:。
(用自己的话表述)
(5) 棋者从“讶而不信”到“棋者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表述)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
书三上,权乃听。
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三国志•吕蒙传》节选)(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过: ______ ②诣: ______ ③就: ______ ④悉: ______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3)句子翻译
①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______
②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 ______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20.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惭愧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选自《韩诗外传》)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1)对( ) (2)贤( ) (3)说(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
(2)田子惭愧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入狱。
(3) 田子为什么会“造朝还金”?由此可见,他的母亲和他分别是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