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十七年小说创作概述
十七年小说
5、表现手法单一化 片面追求民族化、大众化,注意故事的完 整、情节的生动和语言的通俗,注意通过人物的 言行、外貌,用环境气氛的烘托来塑造形象,忽 视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技巧,作家的创作个性也没 有得到更好地体现。 6、作家队伍非专业化 作家往往借助自己熟悉的历史和生活写作, 具有历史再现性质,文学创作的修养不够,许多 成为了“一本书作家”,如杜鹏程、杨益言等, 作家的文学素养不能够支持长期的创作。
•
作品举隅: 严志和跟朱老忠说了会子话,有些累了,头晕晕的。懵里懵懂地又睡着了。恍恍惚 惚听得门响,睁开眼一看,是江涛回来了。江涛说:“明天就上济南去,忠大伯嫌坐火 车花钱多,要脚下走着。忠大娘正在蒸干粮。” 严志和试着抬了抬身子,说:“咳!我还是想站起来。你们明天要走,扶我去看看 咱的‘宝地’吧!” “‘宝地’卖了?”江涛才问这么一句,又停住。他想:“卖了就卖了吧!”他又 想起“宝地”,那是四平八稳的一块地,在滹沱河南岸上,土色好,旱涝保收。严志和 说:“这是你爷爷流下的血汗,咱们一家人依靠它吃穿了多少年,象喝爷爷的血一样呀! 老人家走的时候,说:‘只许种着吃穿,不许去卖。’如今,我成了不孝的子孙,把它 卖了,我把它卖了!今天不是平常日子,我再去看看它!”涛他娘说:“天黑了,还去 干吗?你身子骨儿又不结实。”
• 故事发生时间:清末民初 • 故事发生地点:冀中平原锁井镇 • 主体线索: • 朱老巩、朱老忠及严志和两家农民三代 人与冯兰池一家地主两代人之间的斗争。
主要人物: 大贵
朱老巩
朱老忠
二贵 运涛
春兰
严萍
严老祥 冯兰池
严志和 江涛 冯贵堂
• 情节提要: • 冯兰池砸钟、朱老巩大闹柳树林 • 朱老巩含恨离世 • 小虎子(朱老忠)远走他乡 • 朱老明状告冯兰池,惨败而终 • 若干年后,朱老忠携妻儿归乡 • 孩子们与冯兰池的斗争 • 冯兰池派人捉大贵去当兵 • 运涛参加革命,大革命失败被捕 • 江涛走上革命道路,参与反割头税斗争 • 朱老忠等人入党 • 二师学潮,江涛被捕,朱老忠等人逃出魔掌
十七年小说
十七年小说第二章十七年小说第一节十七年小说概观一、小说家的分化1、“现代”的小说作家,在进入50年代之后,其写作情况发生了许多变化。
主动或被动的放弃了小说创作。
(沈从文、张爱玲、徐訏、钱钟书)2、另外一些小说家,开始了他们在取材、艺术方法、作品风格上的改造,以适应新的文学时代的需要。
(老舍《龙须沟》、萧军在被整肃之后创作《五月的矿山》))二、小说体裁的状况1、两极分化现象:长篇和短篇。
2、出现分化的原因:长篇可满足史诗情结和表现伟大的时代的需要,短篇能迅速、敏捷地反映生活。
对长篇和短篇的重视,各有其“功能”上的根据。
三、小说题材的分类和等级1、题材的分类作为分类的尺度,有社会生活“空间”上的工业、农业、军队、学校等,有时间上的历史题材、现实生活题材等。
这一分类,在实质上包含着“阶级”区分的类别背景,同时,也表现了以社会群体的政治生活(而非“个人日常生活”)作为题材区分的根本性依据。
2、等级的确立不同的题材类别,被赋予不同的价值等级;即指认它们之间的优劣、主次、高低。
类别的严格区分,与等级上的清楚排列,是紧密关连的。
划分等级的原则:工农兵生活优于知识分子或非劳动人民的生活,公共生活优于私人生活。
3、小说创作情况在50年代初期,长篇小说创作显得较为沉寂。
《铜墙铁壁》(柳青)、《风云初记》(孙犁)、《保卫延安》(杜鹏程)等,是比较重要的几部。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长篇出版的数量大为增加,且出现了一批体现这一时期小说创作水准的作品。
因此,这个阶段,常被当时和后来的批评家称为长篇小说的“丰收”(或“高潮”)期。
红色经典:“三红一创保青山(林)”另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姚雪垠的《李自成》浩然的《艳阳天》等四、十七年小说特点——形态的单一化趋向1、内容的单一化A在40年代后期,对言情、侠义等主要类型的现代通俗小说的批判,使“通俗小说”在当代失去其存在的合法性。
B体现对“最积极”的生活现象(如英雄人物、先进事迹)的正面评价的小说,处于最值得肯定的位置上。
第三章 十七年小说
锻炼锻炼(节选)
赵树理
小腿疼一进门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伸开两条胳 膊去扑杨小四。杨小四料定是大字报引起来的 事,就向小腿疼说:“你是不是想打架?政府 有规定,不准打架。打架是犯法的。不怕罚款 ,不怕坐牢你就打吧!只要你敢打一下,我就请 得到法院!”小腿疼一听说要罚款要坐牢,手就 软下来,不过嘴还不软。她说:“我不是要打 你,我是要问问你,政府规定过叫你骂人没有 ?”“我什么时候骂过你?”“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你 还昧得了?”王聚海说:“这老嫂!人家提你的名 来没有?”小腿疼马上顶回来说:“只要不提名 就该骂是不是?要可以骂我就天天骂哩!”
第四节 柳青《创业史》
一、作家简介、作品
二、《创业史》
作家简介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1945年 开始创作小说解放后到北京工作,参与编辑《中国青年 报》,1952年到陕西体验农村生活,1960年创作 长篇小说,《创业史》 作品 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 短篇小说集∶《地雷》《牺牲者》 中篇小说:《恨透铁》 散文特写集:《黄甫村的三年》 赵树理与柳青写作的不同点 赵树理小说民族化、大众化,柳青吸收外国文学尤其是苏 俄文学传统,讲究宏大的结构和思想的深度,深沉严肃。
《山地回忆》
• 小说叙述了关于“一双袜子”的故事,表 达一种意识形态的主流话语——八路军与 人民群众的雨水关系。 • 这样的故事现在看起来,孙犁是将个人情 感意识形态化。或者说,是意识形态话语, 完全压抑了个人情感。
《铁木前传》
• 主要人物:山东铁匠傅老刚、河北木匠黎 老东、六儿、九儿 • 作品明显按照当时意识形态的标准把人物 分为先进与落后。 • 作品运用了童年视角开始和结尾,使小说 增加了不少韵味。 • 满儿的形象。
荷花淀派
十七年短篇小说概述
十七年短篇小说概述短篇小说是十七成绩比较突出的文学门类,作品数量多,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和主要从事短篇小说创作的有自己特色的作家,十七年中我国的政治,经济人情风俗上发生了变化,往往在短篇小说中得意体现,短篇小说创作和文艺运动,文艺思潮之间的关系比文学其他门类显得更为密切。
一、十七年短篇几个基本主题1. 抒写革命战争年代的斗争业绩,表达胜利之后喜悦和怀念之情孙犁《山地回忆》《吴召儿》以回忆的方式写了八路军于根据地人民的鱼水情茹志鹃《百合花》十七年最好的短篇王愿坚《党费》《七根火柴》王愿坚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他善于观察生活,从点滴小事中发现深刻的主题,一速写式的手法展现生活《党费》《七根火柴》是革命斗争生活的速写热情刻化了长征时期英勇悲壮的共产党员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影响。
《党费》写主人公女共产党员黄新的故事。
2. 描写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展示农民的命运变迁。
最架大都来自农村,对农村有天然的情切感。
赵树理《登记》写解放后农民生活的变迁,为响应《婚姻法》的颁布而写,这部小说被以《罗汉钱》的名字,分别改遍为秦腔、豫剧、粤剧、评剧、沪剧等剧种。
《锻炼锻炼》1958年歌颂大跃进。
孙犁《铁木前专》中篇写乡村中木匠黎老东和铁匠傅老刚的友情和友情的破裂。
两家曾又婚约和媒约,铁匠的女儿九儿于木匠的儿子六儿。
战争后木匠家的地位提高了,开始不满于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两家关系破裂。
这种破裂,深刻地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农村各阶层的思想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变化涉及有关农村两条道路的主题。
财富的积累导致人的思想变化。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针对1958年农村浮夸风而作,作品塑造了一歌塌实肯干,实事求是的干部老田。
马烽1922年生,山西孝义县人。
小学未毕业参加了八路军,战争期间从事晋绥边区报纸,出版社编辑工作,1945年与西线合写了章回体小说《吕梁英雄专》电影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传记文学《刘胡兰》3. 小说试图进入更深广的生活领域,以表现更丰富,更复杂的社会现实用今天的眼光看这类作品更又价值,它反映了十七年的社会状况,在创作上哟扑所突破,可分两歌主题:A. 敢于正视现实矛盾,揭露社会生活和工作中阴暗面的干预生活的作品。
十七年小说定
荷花淀派
时间:50年代 地域:京、津、冀 人物:孙犁、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 房树民 名称由来:以孙犁作品和创作地域为名 创作特色:取材于冀中平原地区的乡村生 活,以孙犁为榜样,以诗的意境和散文的 笔法为主要特征,描写冀中平原清新秀美 的水乡风光和民风民俗,表现人性美、人 情美。 艺术风格:朴素自然、清新柔美。 结局:1957年孙犁病倒,从维熙被错划为 右派,韩映山、房树民转而从事编辑工作, 荷花淀派风流云散。
?其特定含义仅限于十七年小说创作。
?两大题材创作发达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的官方文艺的需要:一方面需要革命历史题 材的小说为中国革命提供历史的合法性叙述, 另一方面需要农村题材的小说为官方提供现 实执政的合法性叙述。
其他题材小说的创作情况:工业题材、知识分子题 材等。
总体特征:单一。(题材,风格,写作方式等)
茶子花派
时间: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地域:湖南 人物:周立波、周健明、韩少功、谢璞、孙健忠、古华、 叶蔚林、彭见明等 名称由来:湖南籍作家为主及浓郁的湖南特色。 创作特色:乡土化与诗意化结合,既强调对时代风云和 社会变革的记录,更强调对自然风光、历史传统,特别 是南方农村的婚丧嫁娶、节令习俗、迷信禁忌等民俗风 情的表现。 艺术风格:风俗画和田园诗风格。
第二节 农村小说
一、概说: 十七年是指1949-1966,建国后到文革前。 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作家 最多,作品最多,成绩最突出。 创作兴盛的原因:当时文艺政策的提倡和 重视。农村是整个社会变革的中心。 ?与现代乡土小说的不同:强调政治运动 和斗争;作家立场被要求与农民的完全一 致。
成绩:对当代农村生活的反映,对农村中 “新人”形象和“中间人物”形象的塑造, 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大众化风格。 代表作家:“山西作家群”(赵树理、马 烽、西戎等)、陕西作家(柳青、王汶石 等)、还有周立波、李准、浩然等。代表 作家作品: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 《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柳青的《创业史》。
第一章:十七年文学
九叶诗人的命运 七月诗人的遭遇 十七年诗歌两大题材:写实诗和政治抒 情诗
3、散文 4、戏剧
3、毛泽东的文学思想 毛泽东的文学思想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简单 认为的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一部分。他是 十分确定的从现实政治的要求来看待文学问题 的。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是毛泽东文学思想 的核心问题。他不承认独立品格的文学的存在。 政治对文学的干预使文学形成了一系列规范: 创作写什么、怎么写;批评政治标准第一,艺 术标准第二;创作是对生活的“加工”,等等。
第一章:十七年文学概说
一、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转型
1、文学的转折: 以延安文学作为主要构成的左翼文学,进入50 年代,成为唯一的文学事实。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文学写作的题材、主题、风格等,形成了体系 性的规范 作家的存在方式、写作方式、作品的出版、阅 读和批评等文学活动方式出现了重大变化。
4、第一 次文代 会: 当代文 学“新 方向” 的确立
二、文学规范和文学环境
1、文学环境 对待外国文学: 苏联文学、艺术、电影被广泛介绍 西方古典文学被有选择、审慎地介绍:19世纪 以前、现实主义是两个重要尺度。对20世纪外 国现代文学只译介“现实主义的”或“进步 的”。现代派被冠以唯心主义而否定。 刊物和团体:文联和作协是国家对作家进行管 理的机构。1959年全国文艺刊物达到89种。
2、文学批评和批判运动
(1)1951年对孙瑜编导的电影《武训传》的批 判 (2)1951年对萧也牧小说《我们夫妇之间》的 批判 (3)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的 批判 (4)1955年对胡风集团的批判 (5)1956年“双百方针”、 1957年“源自右派” 运动三、十七年作家
十七年短篇小说
2、峻青的故事多写得紧张,曲折,惊险,并且成 功地运用悬念。 王愿坚的故事平淡无奇,短小单纯,作者 通过对人物动作,人物行为的细致描写,来刻画 人物的内心世界,开掘出生活的深刻内涵,找到 蕴藏在生活里使人们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的美的 诗意。 3、峻青喜欢写景,重彩浓抹,烘托渲染,由此来 表现惊心动魄的场面,尖锐激烈的冲突,曲折多 变的情节,英勇豪迈的人物,造成一种浓郁悲壮 的抒情氛围,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王愿坚写景少,对环境描写细致,风格上显得深 沉,真挚,简洁,凝重,写景写人大多用白描手 法,淡淡写来,但情深意长。感情比较含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百合花》的风格特点
《百合花》是建国后17年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作品之 一。作者用凝炼、含蓄、清丽的笔法创造了情诗一 样优美深远的意境,整部作品与同时代同类题材相 比别出一格,显得委婉、柔美、细腻,色彩柔和而 不浓烈,调子优美,意境优美和谐。诗化了的人物, 以及人物之间百合花一样洁白无瑕的爱,晶莹的泪, 感动着无数读者的心.作者无意于着重情感的阶级 性与革命性,而是将线索引向平常生活。《百合花》 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二、《百合花》的情节
“护送”,“借被”、“献身’、
“献被’这样几个隋节,按照故事 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来安排 的。
三、《百合花》的人物形象
1.小说着力塑造的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当然“我” 也很重要,她的意义在于,不但直接进入了微妙的 感情纠葛,而且不论是作为贯穿性人物和叙事人, 还是作为故事情节推动者和见证人,她搭建了小通 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人物关系。整个小说的故事就 是在小通讯员、新媳妇和“我”之间展开的。小说 叙述的就是小通讯虽这个男性与“我”、新媳妇两 位女性之间纯真而微妙的情感纠葛。
十七年文学之小说概观
“十七年”的小说(下)
二、十七年长篇小说的叙述逻辑 (一)革命话语 (二)革命话语之外 1、传奇性 传统章回小说的借鉴 传统与革命伦理的冲突 2、日常生活与人性气息
“十七年”的小说
第二节 百花小说 一、含义、代表作 二、代表性作品
1、孙谦《奇异的离婚故事》 2、耿龙祥《明镜台》 3、李国文《改选》 4、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5、宗璞《红豆》 6、陆文夫《小巷深处》 7、陆翎《洼地上的战役》
“十七年”的小说
第三节 茹志鹃和孙犁 一、二人创作的意义 二、茹志鹃 (一)茹志鹃生平 (二)创作特点 a、历史题材 1、取材上 2、英雄性格 3、细节描写 4、女性视角 b、现实题材
“十七年”的小说
二、取得的成就 (一)取得成就的原文学传播方面原因 3、从文学发展的历史角度而言 4、文学形象自身的规律 5、从作家个体角度而言
“十七年”的小说
(二)取得成就的表现 1、理论上的表现 2、创作上的表现 (1)百花小说 (2)历史题材短篇小说的短暂繁荣 3、长篇小说的繁荣
“十七年”的小说
三、孙犁 (一)孙犁生平 (二)中短篇创作 (三)《铁木前传》 1、人物设置 2、人道主义情怀 3、两种话语的交锋
“十七年”的小说
第四节:赵树理小说创作 一、赵树理方向 二、建国后的创作 三、赵树理小说评价史 四、山药蛋派
“十七年”的小说(下)
第一节:十七年长篇小说概述 一、长篇小说种类 1、革命历史题材 军事战争、农村革命历史、地下政治斗争历史、知识分子革 命历史、潮流之外 2、现实题材 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城市社会主义改造
十七年文学之小说概观
“十七年”的小说(上)
第一节:概述 一、存在的问题 (一)体裁:长短篇发达中篇衰落
1第一节 十七年小说创作概述
二三十年代革命斗争: 二三十年代革命斗争:
• • • • 梁 斌,《红旗谱》 杨 沫,《青春之歌》 欧阳山,《三家巷》 王愿坚:《党费》、《七根火柴》(短)
• 抗美援朝类: 抗美援朝类:
• 杨 朔,《三千里江山》 • 陆柱国,《上甘岭》; • 巴 金,《团圆》,改编成电影《英雄儿 女》。
• 3、十七年军事题材小说特点。 、十七年军事题材小说特点。 • (1)、纪实性的品格。 )、纪实性的品格 )、纪实性的品格。 )、作品无一不表现了英雄主义 (2)、作品无一不表现了英雄主义、 )、作品无一不表现了英雄主义、 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的精神追求。 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的精神追求。
(三).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
• • • • • • • • 宗璞《红豆》 邓友梅《在悬崖上》 陆文夫《小巷深处》 丰村《美丽》 李威伦《爱情》 阿章《寒夜别离》 高晓声《不幸》 刘绍棠《西苑草》
(四).干预生活的小说。
• • • • • • • • •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 李易《办公厅主任》 荔青《马端的堕落》 林斤谰的《家信》 耿龙祥的《入党》 白危《被围困的农庄主席》 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 李国文《改选》李准《灰色的帆篷》 南丁《科长》。
二、十七年小说创作的总体特征
• • • • • • 1:以歌颂为主调。 :以歌颂为主调。 2:现实主义一元的创作道路 : 3.十七年小说特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十七年小说特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剥夺了一批有才华的作家。 )剥夺了一批有才华的作家。 (2)影响了一批作家的创作心态。 )影响了一批作家的创作心态。 (3)助长了文艺批评中左的倾向发展。 )助长了文艺批评中左的倾向发展。
四、十七年小说的不足。 十七年小说的不足。
• 1.艺术手法相对显的稚嫩,过术手法相对显的稚嫩 乃至俗白。 乃至俗白。 • 2.思想内容在某一作品中相对单调和欠 思想内容在某一作品中相对单调和欠 从而作品显得内涵不足。 缺,从而作品显得内涵不足。
(完整版)当代文学的十七年文学
第二章十七年的小说创作教学目标与要求:1.大概了解本时期小说创作的情况。
2.理解本时期小说的两大题材:农村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
3.了解在频繁的文艺运动与斗争的空隙下出现的小说《百合花》等在写作上的突破。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农村题材小说代表作梁斌的《红旗谱》思想与艺术成就。
2.本时期少有的知识分子题材的长篇《青春之歌》3.短篇小说《党费》《黎明的河边》《百合花》艺术成就。
教学手段:理论讲授与师生探讨相合。
第一节本时期小说概述本期小说创作继承了“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又从中国古典小说和外国著名小说中吸取了营养,以新的态势在新中国文苑中成长着。
其间经过解放初的适应、了解过程,1956年前后与1960年代初呈现蓬勃喜人之势。
这一时期,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斗争生活的,写农村土改与社会主义革命题材的作品数量较多,成就较高。
总体说,长篇小说创作之成就显得比较突出,短篇小说创作次之,中篇小说创作在这一期显得相当薄弱,其原因可以研究探讨。
思考:长、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为何出现不同的发展态势第二节中国农民的成长史——《红旗谱》一、生平与创作梁斌(1914-1997),河北蠡县人。
全书由三部长篇合成《红旗谱》、《播火记》和《烽烟图》,而以第一部《红》成就最高。
《红旗谱》与《青春之歌》变革了小说的写作模式,以主人公的“成长”作为小说的基本线索,以此反映出一种历史主体的生长过程。
“成长”的进入,并非仅仅意味着小说技巧上的变化,它还涉及到小说最基本的范畴——时空观念的改变,这实际上可理解为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分野。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描写“中国农民的成长史”的《红》与描写“中国知识分子的成长史”的《青》的出现,意味着一种真正上的现代小说的诞生,同时也意味着诞生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进入到一个艺术形式更为完备的“当代文学”时期。
《红》是“十七年文学”的标志性作品。
这部旨在揭示“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自发革命走向自觉革命斗争历程的小说,对于20世纪的中国小说而言,其重要性是无论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
十七年小说创作的典型形态
第一节 十七年小说发展概述
一.中篇小说的尴尬: 短篇和长篇两极发达,而中篇创作不景气,
数量少,质量更不尽人意。 中篇创作沉寂的原因: “先天不足”,在现代阶段就没充分发展。
文体自身局限和一些人的文学观念偏狭造 成(既不如长篇容量那么大,全面充裕地去 处理生活,又不像短篇那么快捷,能迅速 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作出反应 )。
赵树理
◇40年代赵树理就以其《小二 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 问题小说蜚声文坛,最早体 现了《讲话》精神,成为当 时文坛的“方向”、“旗帜” 和人民艺术家,和茅盾、郭 沫若、巴金、老舍、曹禺一 道被称为“语言大师”,过 早地被经典化了。
作家赵树理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版画
《小二黑结婚》书影与鼓词
赵树理
现实题材: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 《创业史 》、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
(4).60年代初因为日益扩大的阶 级斗争而使长篇发展出现了停滞和 危机。尤其是长篇《刘志丹》事件 (大冤案)直接冲击,使长篇创作 出现了全面滑坡。
2.不可小觑的成绩
一是它建立了一支庞大的专业 创作队伍。其中一个层面以赵 树理、周立波等文学素养深厚、 创作经验丰富的作家,大都解 放前就开始创作;另一个层面 包括参加民主革命、积累大量 生活素材的杨沫、杜鹏程、吴 强等。
大型文学期刊的短缺。
二.短篇小说备受重视
1.农村生活题材中,农村的一系列变革都是重要的主题,在作 品中都有所反映。
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马烽的《一架弹花机》、赵树理的《 登记》 农业合作化: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 妇女解放:王汶石的《新结识的伙伴》、李准的《李双双小传》
缺点:农村小说一方面推崇现实主义方法,一方面真正意义的现 实主义却不可能获得合法性。和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也难以 媲美。
概述十七年小说
《十七年》是一本以十七年为主题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十七年的生活,展现了他的成长和变化。
本文将概述《十七年》的情节,并探讨小说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人,从十七岁起到三十四岁,他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和早期成年期。
小说以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描绘了他在这十七年中所经历的各种事件和挑战。
这些事件包括他的学业、工作、家庭关系和爱情等方面的经历。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看到主人公在十七年中所经历的成长和发展。
主人公的成长和变化在小说中被描绘得非常真实和生动。
他在学业上面临挑战,努力学习,取得了一些成绩。
他在工作上也经历了起伏,成功和失败。
他的家庭关系也经历了许多变化,他与父母、兄弟姐妹、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变。
在爱情方面,他经历了爱情的起伏,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情纠葛。
这些经历使他逐渐成熟起来,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十七年生活,探讨了成长和变化的主题。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主题,每个人都会在一生中经历成长和变化。
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生活经历,读者可以看到一个人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成长过程。
小说中也展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通过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人们可以逐渐成长并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除了成长和变化的主题之外,小说还涉及了其他一些重要的主题,比如时间、人际关系和爱情。
时间在小说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象征着人们的成长和变化。
人际关系也很重要,人们的情感和关系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变化。
爱情是一个复杂的主题,它涉及到人们对爱的追求和渴望,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十七年》是一部以十七年为主题的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十七年的生活,展现了他的成长和变化。
小说涉及了成长、变化、时间、人际关系和爱情等多个重要主题,通过这些主题的探讨,读者可以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十七年短篇小说概述
十七年短篇小说概述短篇小说是十七成绩比较突出的文学门类,作品数量多,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和主要从事短篇小说创作的有自己特色的作家,十七年中我国的政治,经济人情风俗上发生了变化,往往在短篇小说中得意体现,短篇小说创作和文艺运动,文艺思潮之间的关系比文学其他门类显得更为密切。
一、十七年短篇几个基本主题1. 抒写革命战争年代的斗争业绩,表达胜利之后喜悦和怀念之情孙犁《山地回忆》《吴召儿》以回忆的方式写了八路军于根据地人民的鱼水情茹志鹃《百合花》十七年最好的短篇王愿坚《党费》《七根火柴》王愿坚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他善于观察生活,从点滴小事中发现深刻的主题,一速写式的手法展现生活《党费》《七根火柴》是革命斗争生活的速写热情刻化了长征时期英勇悲壮的共产党员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影响。
《党费》写主人公女共产党员黄新的故事。
2. 描写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展示农民的命运变迁。
最架大都来自农村,对农村有天然的情切感。
赵树理《登记》写解放后农民生活的变迁,为响应《婚姻法》的颁布而写,这部小说被以《罗汉钱》的名字,分别改遍为秦腔、豫剧、粤剧、评剧、沪剧等剧种。
《锻炼锻炼》1958年歌颂大跃进。
孙犁《铁木前专》中篇写乡村中木匠黎老东和铁匠傅老刚的友情和友情的破裂。
两家曾又婚约和媒约,铁匠的女儿九儿于木匠的儿子六儿。
战争后木匠家的地位提高了,开始不满于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两家关系破裂。
这种破裂,深刻地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农村各阶层的思想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变化涉及有关农村两条道路的主题。
财富的积累导致人的思想变化。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针对1958年农村浮夸风而作,作品塑造了一歌塌实肯干,实事求是的干部老田。
马烽1922年生,山西孝义县人。
小学未毕业参加了八路军,战争期间从事晋绥边区报纸,出版社编辑工作,1945年与西线合写了章回体小说《吕梁英雄专》电影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传记文学《刘胡兰》3. 小说试图进入更深广的生活领域,以表现更丰富,更复杂的社会现实用今天的眼光看这类作品更又价值,它反映了十七年的社会状况,在创作上哟扑所突破,可分两歌主题:A. 敢于正视现实矛盾,揭露社会生活和工作中阴暗面的干预生活的作品。
20第四章 “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峻青的文学成就以短片小说为著。 格调的悲壮与崇高是峻青小说的重要特征。 在艺术形式上,峻青的小说重情节,好渲染。
王愿坚的创作,按题材分为三类: 一是描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二是描写红军长征路上的生活片断。 三是反映革命前辈在当代的生活风貌。
《青春之歌》主要是通过对小知识分子林道静 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抗到 最后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 “苦难历程”的生动叙述。
《青春之歌》正是通过对林道静个人命运、遭 遇和归宿的描写,通过对当时形形色色各种类 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描写,既反映了那个风云 变幻的时代,又提炼出革命的思想主题。
第三节 梁斌的《红旗谱》与欧阳山的 《三家巷》
梁斌,原名梁维周。1953年 开始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 《红旗谱》,1958年出版第 一部,;1963年出版第二部 《播火记》,1983年出版第 三部《烽烟图》。
《红旗谱》讲述了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 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的故事。
小说善于运用映衬的表现手法凸显人物的性格 特征,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对人物的心理活 动刻画十分细腻真实;小说的结构严谨完整, 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纷纭的生活场景都 通过林道静等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予以贯穿, 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语言流畅简洁,真 切自然。
第五节 峻青、王愿坚与茹志鹃的短篇 小说
《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 好的探索。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 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 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 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 战争的独特魅力。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 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详略得当,各有侧 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 结构上的别出心裁。
十七年的小说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2.农村题材 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马烽《 A. 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 。 马烽 《 一架弹花 机》、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 赵树理《登记》 谷峪《新事新办》 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短篇小说:李准《 B. 写农业合作化运动 。 短篇小说 : 李准 《 不能走 那条路》 秦兆阳《农村散记》 康濯《 那条路 》 、 秦兆阳 《 农村散记 》 、 康濯 《 春种 秋收》 长篇小说 柳青《创业史》 小说: 秋收 》 ; 长篇 小说 : 柳青 《 创业史 》 、 赵树理 三里湾》 周立波《山乡巨变》 《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 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的现状。李准《 C. 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的现状 。 李准 《 李双双小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 茹志鹃《 传 》 、 马烽 《 我的第一个上级 》 、 茹志鹃 《 静 静的产院》 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 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
十七年小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登记》
是为配合《婚姻法》的 是为配合《婚姻法》 颁布而写的一部作品。 颁布而写的一部作品。 可以看作《小二黑结婚》 可以看作《小二黑结婚》 的姊妹篇。 的姊妹篇。
这是赵树理建国后的第一篇杰作。 这是赵树理建国后的第一篇杰作。
戴光中:实际上,赵树理的“问题小说” 戴光中:实际上,赵树理的“问题小说”与“写中 赶任务”有着本质上的相同之处——就是为 心”、“赶任务”有着本质上的相同之处 就是为 政治服务。只是由于他和农民的经济生活传统心理, 政治服务。只是由于他和农民的经济生活传统心理, 风俗文化保持着血肉联系, 风俗文化保持着血肉联系,由于他自始至终保持坚定 的现实主义精神, 的现实主义精神,才使他能够把对社会问题的敏感与 文学作品的艺术性高度的结合起来, 文学作品的艺术性高度的结合起来,使他所揭示的问 题的客观意义大于他的主观思想, 题的客观意义大于他的主观思想,使故事的小足以暗 示出社会整体性内容的大。 示出社会整体性内容的大。
山药蛋派
创作特色: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创作特色: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注重作 品社会功效,农民的立场,问题小说的特征。 品社会功效,农民的立场,问题小说的特征。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鲜明的民间色彩和浓厚的民族风 在叙事手法、结构安排、人物刻画、 格。在叙事手法、结构安排、人物刻画、语 言运用都方面都形成了共同的特点。 言运用都方面都形成了共同的特点。
初步收获。 1953-1956) 2:初步收获。(1953-1956) 农村题材:赵树理《三里湾》 李准《 农村题材:赵树理《三里湾》、李准《不能 走那条路》 走那条路》 战争题材: 地道战》 铁道游击队》 战争题材:《地道战》、《铁道游击队》、 保卫延安》 《保卫延安》; 抗美援朝题材: 上甘岭》 抗美援朝题材:《上甘岭》、《洼地上的 战役” “战役”》 3:文学干预生活之后,政治对文学干预 (1956-1957) 1956-1957) 干预生活作品: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干预生活作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改选》 入党》 《改选》、《入党》 突破爱情禁区作品: 爱情》 突破爱情禁区作品:《爱情》、《小巷深 在悬崖上》 处》、《在悬崖上》
第1讲-十七年文学概述
胡风批判中的 部分漫画作品
藏头露尾
胡风批判中的 部分漫画作品
胡风批判中的 部分漫画作品
正面: 正面:仁爱胸怀 姓名: 姓名:胡风 学历: 学历:曾向鲁迅先生学习 经历:廿多年来一贯追随革命 经历: 特长: 特长:文艺工作 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革命文艺人士 住址:身居新中国 住址:
胡风: 时间开始了》 胡风:《时间开始了》
海 沸腾着 它涌着一个最高峰 毛泽东 他屹然地站在那最高峰上 好像他微微俯着身躯 好像他右手握紧着拳头 放在前面 好像他双脚踩着一个 巨大无形的舵盘 好像他在凝视着流到这里的 各种各样的大小河流
一、作家会师与解放初的文学形势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胜利会师的大会” 1.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胜利会师的大会” 解放区与原国统区(新解放区) 解放区与原国统区(新解放区) 作家的会师 2. 解放初的文坛格局 左派作家 中间作家 右派作家
五、文艺政策的调整
1. 新侨会议 2. 广州会议 3. 大连会议ຫໍສະໝຸດ 二、五十年代的三次大批判运动
武训传》 1. 《武训传》事件 对俞平伯《红楼梦》 2. 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胡风集团” 3. 对“胡风集团”的批判
“胡风集团案”的来龙去脉
30年代的左联时期内部的宗派 年代的左联时期内部的宗派 斗争 40年代胡风与“延安文艺路线” 年代胡风与“延安文艺路线” 年代胡风与 的冲突 “民族形式”问题 民族形式” 胡风对《讲话》 胡风对《讲话》的态度 50年代对“胡风集团”的批判 年代对“胡风集团” 年代对
反面: 反面:破坏革命 姓名: 姓名:狐疯 学历: 学历:精研伪装革命的技术 经历:剿共军政治工作, 经历:剿共军政治工作,廿多年一贯 反革命 特长: 特长:两面手法 社会关系:帝国主义国民党 社会关系:帝国主义国民党…… 住址: 住址:心在台湾
第一部分 十七年文学
第一部分十七年文学第一部分十七年文学专项一十七年长篇小说创作总体风貌:“十七年文学”时期内的小说继承中外文学,尤其是“五四”新文学的传统,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在历史和农村现实题材方面,取得了最突出的艺术成就。
一.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列举题或论述题)革命历史题材在十七年的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首先是时代的需要。
从50年代到70年代,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反映的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
这个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多体现出宏大的叙事倾向,具有史诗般的规模。
1.这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有:(举出三部即可)★梁斌《红旗谱》主人公:朱老忠、严志和(抗日时期)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主人公:江姐,许云峰(解放战争时期)吴强的《红日》主人公:陈毅、粟裕、张灵甫(解放战争时期)曲波的《林海雪原》主人公:杨子荣(解放战争时期)杜鹏程的《保卫延安》主人公:彭德怀等,(解放战争时期)杨沫的《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静(抗战前)欧阳山的《三家巷》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红日》梗概:《红日》取材于解放战争初期陈毅、粟裕统帅华北野战军在山东战场上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进攻这一史实,表现了我军由弱到强、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这一伟大历史性转折,显示了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的英雄气概和战斗伟力。
艺术成就:A它突破了以往描写军人的一般模式,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对我军不同层次军事将领形象的刻画集中体现了《红日》的开创性成绩。
B,作者还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此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
如沈振新、梁波、张灵甫。
C.整部小说结构紧凑,三个战役的描写主次分明,张弛自如。
尤其是对战争场面虚实相间、点面结合的独特写法为以后的军事题材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红旗谱》(可能单独命题)★梗概:是梁斌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反映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性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品格。
《红旗谱》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描写冀中平原锁井镇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和地主冯兰池一家两代人的激烈矛盾和斗争过程,从历史的高度概括了大革命前后中国北方乡村和都市的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七年小说创作的总体特征
• • • • • • 1:以歌颂为主调。 :以歌颂为主调。 2:现实主义一元的创作道路 : 3.十七年小说特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十七年小说特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剥夺了一批有才华的作家。 )剥夺了一批有才华的作家。 (2)影响了一批作家的创作心态。 )影响了一批作家的创作心态。 (3)助长了文艺批评中左的倾向发展。 )助长了文艺批评中左的倾向发展。
二三十年代革命斗争: 二三十年代革命斗争:
• • • • 梁 斌,《红旗谱》 杨 沫,《青春之歌》 欧阳山,《三家巷》 王愿坚:《党费》、《七根火柴》(短)Leabharlann • 抗美援朝类: 抗美援朝类:
• 杨 朔,《三千里江山》 • 陆柱国,《上甘岭》; • 巴 金,《团圆》,改编成电影《英雄儿 女》。
• 3、十七年军事题材小说特点。 、十七年军事题材小说特点。 • (1)、纪实性的品格。 )、纪实性的品格 )、纪实性的品格。 )、作品无一不表现了英雄主义 (2)、作品无一不表现了英雄主义、 )、作品无一不表现了英雄主义、 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的精神追求。 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的精神追求。
(二)、农村题材小说:
• • • • • 短篇代表作品: 赵树理的《登记》 谷 峪的《新事新办》 马 烽的《结婚》 高晓声的《解约》等
长篇代表作品
• • • • • • 赵树理, 三里湾》 赵树理,《三里湾》 周立波: 山乡巨变》 周立波:《山乡巨变》 创业史》 柳 青,《创业史》 艳阳天》 浩 然,《艳阳天》; 陈登科: 风雷》 陈登科:《风雷》 李双双小传》 李 准,《李双双小传》
2.十七年小说的代表作品
• • • • • • 抗日战争类: 抗日战争类: 孙 犁,《风云初记》 知 侠,《铁道游击队》 冯 志,《敌后武工队》 冯德英, 《苦菜花》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 • • • • •
解放战争类: 解放战争类: 杜鹏程, 保卫延安》 杜鹏程,《保卫延安》 红日》 吴 强,《红日》 林海雪原》 曲 波,《林海雪原》 罗广斌、杨益言, 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黎明的河边》 峻 青,《黎明的河边》
四、十七年小说的不足。 十七年小说的不足。
• 1.艺术手法相对显的稚嫩,过于质朴, 艺术手法相对显的稚嫩,过于质朴, 艺术手法相对显的稚嫩 乃至俗白。 乃至俗白。 • 2.思想内容在某一作品中相对单调和欠 思想内容在某一作品中相对单调和欠 从而作品显得内涵不足。 缺,从而作品显得内涵不足。
(三).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
• • • • • • • • 宗璞《红豆》 邓友梅《在悬崖上》 陆文夫《小巷深处》 丰村《美丽》 李威伦《爱情》 阿章《寒夜别离》 高晓声《不幸》 刘绍棠《西苑草》
(四).干预生活的小说。
• • • • • • • • •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 李易《办公厅主任》 荔青《马端的堕落》 林斤谰的《家信》 耿龙祥的《入党》 白危《被围困的农庄主席》 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 李国文《改选》李准《灰色的帆篷》 南丁《科长》。
三、十七年小说创作的成就。 十七年小说创作的成就
• 1.十七年小说创作从功能上讲,颂歌的激情激 十七年小说创作从功能上讲, 十七年小说创作从功能上讲 励起一代中国民众的革命和生产的热情, 励起一代中国民众的革命和生产的热情,对 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以及民族责任 心与自豪感的增强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心与自豪感的增强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 2.十七年小说塑造了一批群众化的鲜活的英雄 十七年小说塑造了一批群众化的鲜活的英雄 人物。 人物。 • 3.十七年小说创作忠实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 十七年小说创作忠实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 期的客观的历史事实, 期的客观的历史事实,这种反映不仅仅体现 在它们的内容上, 在它们的内容上,也体现在文学作品本身所 使用的创作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气质等各个 方面。 方面。
第一节 十七年小说创作概述
• 一、十七年小说的分类概述 • (一)、军事题材的小说。 )、军事题材的小说。 军事题材的小说
• 1.十七年时期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丰富的 十七年时期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丰富的 原因。 原因。
• (1).这首先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为成立 ).这首先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 ).这首先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 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是一部创造英雄、 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是一部创造英雄、充满 奇迹的历史,这是可歌可泣的壮烈的历史, 奇迹的历史,这是可歌可泣的壮烈的历史, 为作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 为作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用之不竭的创 作素材。 作素材。 • (2).好多作家是从这一伟大斗争中走过来 ).好多作家是从这一伟大斗争中走过来 ). 对那艰苦的战斗历程有深切的感受。 了,对那艰苦的战斗历程有深切的感受。 • (3).新的社会、新的生活、新的时代的要 ).新的社会 ).新的社会、新的生活、 它反映了时代的情绪和人民的呼声, 求,它反映了时代的情绪和人民的呼声,对 巩固新生政权, 巩固新生政权,提高人民的政治觉悟起了很 大作用。 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