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法治国家 夯实法治基础
申论热点:夯实基层法治基础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申论热点:夯实基层法治基础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0938074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5.png)
申论热点:夯实基层法治基础推进法治中国建设,1200字
夯实基层法治基础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当前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扎实基础、以法治为根本、建设规范治理体系,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为了实现法治中国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实施。
首先,要依法行政,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完善国家行政组织和政府机构职能定位,建立健全内外部激励机制,保护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大法治建设的经费投入,重视政法队伍建设,强化维护法治的政治责任。
其次,要增强对法治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法律普及活动,让老百姓明白法律的作用及其所涉及的相关要求,不仅有助于普及法治精神,更有助于推动法治国家建设。
此外,为了遏制违法犯罪行为,要深化司法改革,建立健全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制度,保障司法公正,加强对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总之,实现法治中国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须要,也是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必然选择。
国家领导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坚持以法治为准绳,抓好法治建设,深入推进改革和发展,加强对城市和农村基层行政管理,夯实法治基础,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助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实现中国梦。
4.1 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九年级道法上册人教版
![4.1 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九年级道法上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957e5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17.png)
九上4.1 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课题 4.1夯实法治基础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年级上册学习目标政治认同:认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正确认识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鉴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法治观念:了解法律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和特征,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自觉弘扬法治精神。
责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重点法治的要求;建设法治国家。
难点了解改革开放后的法治历程,明确国家法治发展道路,建设法治国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视频: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思考:电信诈骗频发,靠什么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观看视频回答问题通过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法治的思考。
讲授新课一、选择法治道路出示文字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制定背景思考:国家为什么要制定《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播放视频:因电信网络诈骗被捕思考: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国家了吗?播放视频:我国五年来制定47部法律阅读文字材料思考问题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实行法治必须要有“良法”。
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法治除了“良法”以外,还需要“善治”。
思考:这些法律的制定有何意义?出示图片:我国法治发展的历程二、描绘法治蓝图出示时间轴: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历程自主阅读教材P47-49:说一说依法治国的提出、地位、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总目标、五个体系、十六字方针。
播放视频:建设法治国家结合视频思考:如何建设法治国家?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观看图片观看时间轴阅读教材内容回答问题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通过视频,认识到法治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意义。
通过观看图片,认识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历程通过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法治国家的相关内容。
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理解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夯实法治基础》建设法治中国PPT课件
![《夯实法治基础》建设法治中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73abb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5.png)
学习任务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举例: 人大及常委会 制定通过 《XX法》
举例:
举例:
行政机关(政府), 法院审理案件、
如公安交警…… 检察院……
全民守法
举例: 公民学法、守法, 普及法律 知识……
学习任务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 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 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 我国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党委提出→政治协商→人 大审议通过→政府执行”的法定程序,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 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 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 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
学习任务三
➢ 结合本课所学,思考:以上新闻材料说明了什么?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今年8月25日,黄女士推着婴儿车在楼下散步,路过 电梯厅附近斜坡时,一只未灭的烟头从天而降。她马上检 查,孩子一直哭泣,后来在孩子脖子上发现烟头烫痕, “孩子用自己的脖子把烟头掐灭的……”
据了解,警方事后对事发单元楼的所有住户进行了采 血调查,并与烟头上的DNA进行了比对,最后成功锁定了 扔烟头的嫌疑人。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础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c564897ff121dd36a22d8205.png)
新课探究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 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 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 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 共利益的最大化。
新课探究 观察与思考
思考:(1)漫画中人物行为是 什么思想在作怪?
专制思想。
新课探究
(2)为推翻这种思想,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做出了哪些努 力?请你列举一两次革命或者运动。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的要求。
✧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3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 法治中国的目标。
新课探究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
新课探究
认真观察以上图片,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保证了社会生 活安全、有序、自由?
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是法治的力量。
无法治无秩序。有了法治,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 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建设法治中 国,我们一直在路上。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夯实法治 基石》。
新课探究
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座谈、 培训等活动,针对未成年人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介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导教师、未成年人的父母和 其他监护人有效地防止、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新课探究
③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 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 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 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人民调解组织应当依法调解家庭纠纷,预防和减 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 夯实法治基础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 夯实法治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c5192b490c69ec3d4bb7598.png)
说一说:现代国家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宪法
宪法是国家 的根本大法, 是治国安邦 的总章程。
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 和刑罚的法律。
民法典
规定了民事活 动的基本原则 和一般规定
未成年人 保护法
保护未成年人 的合法权利。
有了法律制度就是法治社会了吗?
商鞅变法时的秦国是法治社会吗?
人治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D. 使公民有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2.法是人的意志。法的适用也要靠人,徒法不足以自行。因
此,法治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法治”本质上也要靠
“人”去“治”的。从这个角度看,法治也是人治。但“法
治”与“人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法治”( ①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②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二、法治的要求:
1.实行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
良法之 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
治
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实行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
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一体建设
基本 要求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论断
广州交警针对毒驾、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等 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进行严
格查处。
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聂树斌案 等重大刑事冤假错案,维护了社会的公平
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
![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fc1dea83d049649a665858.png)
B.要实行良法之治
C.社会因法治而进步
D.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
文明的重要标志
B
我国之所以如此重视法治建设,是因
为法治(
)
①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
基本保降
②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
择
④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A.①③④ C. ①②④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4.1 夯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同法治价值观。 2.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能力目标: 1.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2.能够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现象,明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行为。 知识目标: 1. 了解法治的内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必然选择。 2.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 者。全民守法 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法治是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的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夯实法 治基石
选择法 治道路
描绘法 治蓝图
原因 要求
生活秩序,生活预期,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 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P44-50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找出答案并在书上勾 画出来。
一、选择法治道路 1.什么是法治。 2.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3.法治的要求。 二、描绘法治蓝图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 ※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3.怎么样建设法治中国,走法治道路?
一、选择法治道路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d8766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d.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夯实法治基石”,主要讲述法治的概念、意义以及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途径。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法治知识体系的基本认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认识到建设法治国家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对法治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法治的理解较为片面,认为法治就是法律法规,缺乏对法治本质的认识。
同时,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不强,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以强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法治的概念,掌握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增强建设法治国家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治的概念,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途径。
2.教学难点:法治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的意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表达能力。
3.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案例材料:准备相关法治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教学参考书:查阅相关教材、资料,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法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治?为什么我们要建设法治国家?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精品文件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精品文件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0156348960590c69fc37628.png)
6.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保障民事权利 宣言书”,它的出台,将有利于提高民事法律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适应性,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有效规范民众的一切民事行为。以下认识错误的是( )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础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同法治价值观。
2、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能力目标:
1、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2、能够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现象、明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行为。
知识目标:
A.《民法典》的诞生,标志我国已经实现了法治
B.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C.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D.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7.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在全国人大网公布并征求社会公众意见;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2、法治对我们生活有什么作用?
活动二:相关链接:
谈谈:1.你对这四段话的理解?
2.如果不实行法治,政治问题如何解决?经济问题如何解决?社会矛盾如何解决?
点拨:法治的作用: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324f11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6.png)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课题《夯实法治基础》教材版本人教版科目道德与法治学段初中授课时间课时1课时授课班级初三(一)班授课教师解读教材教材地位和结构本课主要介绍了“夯实法治基石”和“凝聚法治共识”两目内容。
1.“夯实法治基石”主要介绍了中国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以及建设法治中国的具体要求,旨在让学生懂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教学目标1.树立主人翁意识,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关心国家的法治生活和法治建设;增强自己依法办事和依法律己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 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法治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3.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含义、要求、作用和意义;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法治进程,知道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解读学生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公共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学生思维水平快速提升,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
因此本课在展现中国腾飞的伟大成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性。
经过八年级的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具备了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但对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缺乏系统了解和认识。
本课通过阐述法治是什么、回顾法治中国的历程、明确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怎样建设法治中国以及初中生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等问题,帮助学生认识法治中国的进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在实践中培育法治素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础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础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8703d3647d27284a735102.png)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2.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础知识目标1.了解法治的内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能力目标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同法治价值观。
2.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重点法治的意义。
难点法治中国的建设。
教师准备:1.精心制作教材上相关情景幻灯片。
2.认真备课,设置上课提问。
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中的探究问题。
2.准备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提问探讨。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某某国民法典》。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性立法。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人利的法律宝典,每位公民的生活和工作、每个企业的设立和运营,都和它息息相关。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
2014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编纂民法典”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编纂民法典采取的是“两步走”。
第一步,制定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则编。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当天,主席签署第66号主席令,公布刚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某某国民法总则》。
主席强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即将走入中国人生活的民法典,将为保护人民民事权利、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护航”。
教师总结: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
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
《夯实法治基础》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夯实法治基础》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8371b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6.png)
《夯实法治基础》教学分析近些年来,我国法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级学校纷纷加大法治教育力度,以培养学生的法治认识和法治素养。
而《夯实法治基础》作为一本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编写的法治教材,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教学特点、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效果。
一、教学特点《夯实法治基础》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思量了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宁兴趣特点,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案例、图表和图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教材结构清晰,内容层次分明,既有基础观点的介绍,又有案例分析和思考题目,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进修法治知识。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二、内容设置《夯实法治基础》教材内容丰富多样,覆盖了法治基础知识、法律常识、法治实践等多个方面。
其中,基础知识部分主要介绍了法治的观点、原则和制度,帮助学生建立法治思维。
法律常识部分则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如合同法、刑法等,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具体内容。
而法治实践部分则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法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
此外,教材还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教室活动和练习题目,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进修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法治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其素质和能力。
三、教学效果《夯实法治基础》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发现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了显著提高,法治认识和法治素质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同时,学生的法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升,他们在平时生活中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更加积极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夯实法治基础》教材在中小学法治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夯实法治基础
![夯实法治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e840f5e9e31433238689398.png)
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础教学目标1.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3.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教学重难点1.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知道法治的作用及要求2.知道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做一名尊法守法用法的公民教学环节一、预习学习知识点一:选择法治道路1.__________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法治,意味着_____________。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_________,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________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法治要求实行___________。
良法反映最广大____________的意识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__________,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____________。
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___________,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____________,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___________的有效方式。
走____________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描绘法治蓝图5.党的十五大把___________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____________,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6._______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7.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统一。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础2211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础2211](https://img.taocdn.com/s3/m/76013a3025c52cc58bd6bed3.png)
法治的含义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夯 实 法 治
选择法 治道路
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行强国富 民的保证
基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础
描绘会主义法治道路
课堂练习
1.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下 列说法对法治认识正确的有( )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有
了良法就能实现法治 ③法治能让人们建立起一个 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④法治保障人们在 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夯实法治基础》PPT精品课件_部编版PPT
![《夯实法治基础》PPT精品课件_部编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0844f076c66137ef0619ff.png)
依法治国:发展进程
孕育阶段
形成与发 展阶段
完善阶段
1978年提出“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要求
1997年党十五大 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
2012年党的十八 大提出: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意义、作用
ß ①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ß ②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条件,是现代政治文明的
核心 ß ③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ß ④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ß 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写景特点:先写由京师到泰安,点明游览的时间和节令;再写由山麓到山顶,详细记述路程的远近、山路的石级、经由的路线、古人 (登1山)的余情以况乾以隆及三相十关九的年一十好二处月费(地以理:知介识词;,最在后)写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由远及近、由上而下地写出了泰山的高峻、雄浑和壮丽。 (第4二)点稍是见观云点中基白于若材樗料蒱的数意十识立,者即(写稍作见时:所逐论渐述看的见观。点)一定要源于材料(切合作文的“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的要求),所
感谢大家的聆听! B以.颔必联须并正没确有、直全接面描地写理战解场材厮料杀,场得景出,与在材"弯料弓相""关插的羽观"之点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3②、4人)第日当五农其段历南是正北如月分何初者描七(写日当 泰。:山介的词自,然在景)观的? 明难[总确点体:阐远结释眺合] 、本近文观写、景仰状视物、进俯行瞰艺术审美,借鉴本文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法。 明(《确1书): ·召.下峥诰列嵘》对岁:"这三月首月。诗,画的惟面理丙就解午叫和朏“分。峥析"嵘孔,岁不传月正:"朏”确,吧的明。一也在项。这是月峥( 三嵘) 日岁明月生,之毛名泽。东"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热情奔 放三明。、确他 导 :们学峥既基嵘赞础岁叹知月锦识。绣画河面山就的叫壮“美峥,嵘又岁悲月愤”大吧好。河在山这的峥沉嵘沦岁。月于,是毛发泽表东激和浊他扬的清同的学文蔡字和,森抨、击何黑叔暗衡, 等宣正扬值真青理春,年鄙少视,当意时气的风军发阀、,热视情他奔 们2放.内如。容粪 他驱土们动。既(赞以叹小锦见绣大河,山问的题壮的美对,立又性悲,愤内大容好的河指山向的性沉,沦情。感于的是导发向表性激,浊论扬说清的的思文辨字性,,抨策击略黑的暗操,作宣性扬。真如理1,5年鄙甲视卷当的时“的对军于阀以,上视事他 四情们月,如初 你 粪五怎土日么。辰看刻?表。明(《你三的元态里度抗,英阐》述)你的看法。”乙卷中的“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思考、 2权 (.内衡3)容与写驱选作动择任(”务以就的小是关见一键大个词,任:问务任题指务的令要对。求立材的性料词,往语内往。容出的现指对向立性性,的情问感题的,导让向考性生,必论须说通的过思自辨己性的,“策思略考的、操权作衡性”。作如出1自5年己甲的卷“的选“择对”于,以提上出事解 情决C.,问"马你 题蹄怎的声么想碎看法,喇或?表叭方明声案你咽。的"),"态碎度"字,表阐明述马你蹄的声看急法而。低”,"乙咽卷"字中表的现“了这战三士人们中内,心你的认悲为凉谁,用更字具十风分采精?妙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思考、 权参⑤衡考由与 答 于选案学择:生”①的就文表是章达一以能个空力任间不务的强指转,解令换答。为诗材行歌料文鉴往结赏往构题出,时现展,经对开常立对出性建现的水词问的不题描达,写意让,的考从情生城况必外,所须的以通临解过安答自车时己站不的开但“始要思,理考依解、次诗权 写歌衡穿,”过还作城必出门须自,掌己经握的过一“街定选道的择、鉴”商赏,场术提、语出胡。解同 决小[考问巷点题 ,分的最析想后] 法进或入方家案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 9经(.阅久1)读不.下衰面列的这对生首这命宋首活诗力的,。完理成解问和题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围(登绕一山核 ) 路心导线事入:件:由或作南争文麓议占—焦高入点考中,语谷明文—确的道并半少完壁半成江—写山越作,中任作岭务文—的—循好—西坏“谷任直—务接至驱影山动响巅型分作数文的”高的低第,一而要在务作文中最关键的就是审题立意,若审题立意出现偏 好差诸处那生: 一 许先切用以努德日力者观就以亭是闰为徒六参劳月照而朔物无…写功…周,(《围审阎的题典建立史筑意传,如》再此) 写重返要回,途那中今所天见我的们道就中讲石讲刻任。务这驱样动写型,作不文仅该展如现何了审泰 题山立的意古。老风貌,凸显了泰山的人文 内 微 ①涵阳元,下日也 乔农使 木历文 ,正远章月色显初隐得一秋丰日山富。深刻,体现了“桐城派”重考据的文风。 1⑥(4、)言以了不物解由求词衷“的:线指有”话关(不5知)是反识打复;心出眼“里线说”出(6来)以的情,即导说“的线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使用正确。 姚2.“鼐携(来1百73侣2曾—游18,1忆5)往,昔字峥姬嵘传岁,月一稠字”梦在榖全,文清结代构桐上城起(什今么属作安用徽?)人,因书斋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清代杰出的散文家 ,《桐普城 通派高集中大语成文者课。程与标方准苞(、20刘17大年櫆版并)称》为中“指桐出城:三“祖鉴”赏。文乾学隆作二品十,八要年从(语1言76、3构)思进、士形,象曾、任意刑蕴部、郎情中感、等《多四个库角全度书欣》赏纂作修品官,等获。得乾 隆审三美十 体九验年,(认识17作74品)的辞美官学,价就值在,这发一现年作辞者别独京特师的南艺下术途创中造登。上”泰山,写了《登泰山记》。 登山路线:由南麓—入中谷—道少半—越中岭—循西谷—至山巅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ca78c951ed9ad51f11df280.png)
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选择;培养学生通过案例
分析,让中国法治蓝图框架引领学生未来的能力。
难点:树立学生法治意识,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
建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生活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法治意识,引
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建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生活态度。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关注时政新闻,让学
生认识到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选择; 教学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课例名
《夯实法治基础》
称
《夯实法治基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教材九年
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框,本框有“选择法治道路”和“描绘法治蓝图”
两个板块。
教材分析
重点:通过关注时史事件是()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2.绘就中国法治新蓝图的历史事件是()
A.1982 年,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
B.2014 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C.2016 年,全面启动“七五普法”
D.201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表决通
生活实际,说一说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 2.播放视频:《法治中国精编版》 3.教师小结:法治: ①建立在民主基础上,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制约权力,保障权利。 ②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关注时政:改革开放法治进程: ①1978 年—1996 年,民主法制恢复阶段 a.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 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 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经典教育教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dd39a6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b.png)
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公众号
累词语,如让学生联系生活回忆、想像“洁白柔软”的云是 什么样子?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洁白柔软的?在想象树 “那么多种颜色”都会有哪些颜色,以他们的生活经验来帮 助理解词语,进而切身体会句子中学生们好奇、渴望亲眼去 看的心情。
再如联系学生自己秋游前夜的经历,说说自己的心 情与感受,来体会课文中“我”的心情,从而读出语气。
道德与法 年级 九年级 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以问题导入——
结合疫情期间发生的真实案
思考:从此案件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例,能得到哪些启示?社会秩
提示:有些人将自己私利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因此, 序仅靠道德说教可以吗?引出 仅靠道德说教是不够的。社会秩序不能仅靠道德来维 法律来治理国家
什么季节啊?”
b“那么在秋季我们与家人∕老师
同学可以组织什么活动呀?”
b“去郊游∕去登山···”
c“活动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d“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秋游!”
2、老师拿出生字卡片,每两个生
字为一组,进行教读,然后班读→ c“准备吃的∕喝的∕厚
组读→个读,并结合闪卡、开火车 衣服··”
等游戏
3、老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依次
(2)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补充的内容 a生字生词 翻 睡 洁白 柔软 时候 b总结句子:我和()去了()玩了(),心情()。
6. 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开始出
现竞争意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 随着孩子对事物充分感知,丰富表象,再抽象概括、分析综 合初步培养抽象思维。这就需要我们经常给学生一些指示和 告诫,经常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给他明确的方向。 如果是对的,就要及时肯定,如果是错的,在不损伤学生们自 尊心的前提下,明确指出他的不足。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夯实法治基础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夯实法治基础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e18ea0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8.png)
2019年2月20日, 北京市烟花办表示, 五环路内禁放区已经连续两年保持“无 伤情”“无火情”,PM2.5平均浓度同 比下降51.3%。实现了“禁放区禁住、 限放区安全、社会面平稳”的预期目标。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条 学校、幼儿园、托
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 成年人。
▶义务教育法: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报》刊登了市人大常委会的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
(草案)》进行了初
公告及《规定(草案)》,
员提出41件议案、
审,并决定将其予以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
提案,要求禁止燃
公告,请广大市民参
视台以及北京其他报纸也报
放烟法花治爆建竹。立在民主的加讨基论础。上,通过赋予 道了相关内容。
公19民93更年多10的月参出与台公《共北活京动市的关机于会禁和止权燃放法烟治花要爆求竹实的规行定善》治
1993年12月1日至 2005年11月30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大常 务委员会通过了《北 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 花爆竹的规定》,明 确规定本市东城、西 城、崇文、宣武、朝 阳、海淀、丰台、石 景山为禁止燃放烟花 爆竹地区。
2005年12月1日开 始,由市第十二届 人大常务委员会审 议并通过的《北京 市烟花爆竹安全管 理规定》开始施行, 将本市划分为禁放 点、限放区、准放 区进行分类控制, 并允许在春节期间 有限制的燃放烟花 爆竹。
③走法治新道中国路成是立实后现中华民族伟才大走上复了兴一的条探必索然社选法会、择主商标。义法(等法47治页)
板块一:认识法治内涵
1.法治的内涵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
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能力目标
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总结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难点: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导入新课】
案件导入:播放发生在湖南省新晃县一中的“校园埋尸案”新闻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1,发生在湖南省新晃一中的“校园埋尸案”为什么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讨论?2,究竟靠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教师答:1,该案反映了当前社会某些黑恶分子无法无天,目无法纪,为非作歹,竟然十六年得不到应有的制裁与惩处;
2,该案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安危,关乎公共安全;
3,该案深刻反映了中国公检法官场系统之弊,法治中国建设任重道远。
2,究竟靠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答:实行法治。
板书:建设法治国家夯实法治基础
一、什么是法治?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二、法治的重要性?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_______________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________________,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三、法治的要求?
活动一、探究与分享
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并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
查找相关的法律规定,把你印象最深的法律条文写在p45-46的横线上。
未成年人保护法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
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义务教育法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反家庭暴力法
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治与我们息息相关,请你结合这些法律规定,说说法治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
思考:有法律制度是不是就有了法治?
观看秦始皇和康熙的图片,他们是谁?关于他们至高无上的权力,你能想到哪些成语?俗语?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金口玉言。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刑不上大夫。
当今社会中,还有没有这种君权、特权的思想在人们的思想中留存?
案件介绍:2010年10月16晚21时40分许,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一牌照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
被撞一陈姓女生于17日傍晚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女生重伤,经紧急治疗后,方脱离生命危险,现已转院治疗。
肇事者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
”2011年1月30日,河北保定李启铭交通肇事案一审宣判,李启铭被判6年。
有法律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中考真题: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意义有哪些?
坚定不移地选择法治道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三、法治的作用?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让黑恶势力无以遁形,正义的阳光才能普照到每个人的身上。
我们要坚信,社会主义法治的朗朗乾坤下,没有任何黑恶势力存身的角落,法律利剑必将以看得见的形式兑现老百姓对除恶务尽的期待——正义必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