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doc-科学发展观知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3)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和发展战略的科学指导,它体现了以下思想:()A. 发展是硬道理B. 创新是第一动力C.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D. 和谐是最高境界答案:A. 发展是硬道理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总任务是()。
A.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C.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答案:B.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发展B. 创新C. 协调D. 绿色答案:C. 协调4.科学发展观强调的经济发展是要质量、效益和效力三个结合,重点要实现()。
A. 善保平稳较快发展速度B. 善用、优化和节约资源C. 善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D. 善解民生问题答案:B. 善用、优化和节约资源二、判断题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指导思想。
答案:正确2.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者江泽民主席提出并正式确立的。
答案:错误3.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答案:正确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错误三、问答题1.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是什么?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和发展战略的科学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对于解决中国在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推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即将人的需求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促进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
即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答题——53题
一、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地理背景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的。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了解首先要求知己。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一定要坚持从基本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既增强工作是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又充分考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法,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踏踏实实地艰苦奋斗。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推广与提高也需要知彼。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当代世界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科学发展观的深化与应用必须扬长补短、科学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加快经济增长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代世界的最新发展理念。
二、科学发展观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及深远意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随着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产生,人类正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历程,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发展B. 以人为本C. 协调发展D. 可持续发展2.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创新B. 发展C. 稳定D. 改革3.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 全面发展B. 协调发展C. 可持续发展D. 快速发展4.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 实事求是B. 科学决策C. 民主集中D. 依法治国5.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在()。
A. 党的十六大B. 党的十七大C. 党的十八大D. 党的十九大6.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
A. 经济建设为中心B. 政治建设为中心C. 社会建设为中心D. 文化建设为中心7.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
A. 只注重经济增长B. 只注重社会发展C. 只注重环境保护D.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8.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为了解决()。
A. 经济危机B. 社会矛盾C. 环境问题D. 所有上述问题9.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全球化D. 信息化10. 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是()。
A. 实现现代化B. 实现共同富裕C. 实现社会和谐D. 实现可持续发展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
A. 发展是硬道理B. 以人为本C.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 统筹兼顾12.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五个统筹”包括()。
A. 统筹城乡发展B. 统筹区域发展C.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D.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3.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发展中要()。
A. 注重发展速度B. 注重发展质量C. 注重发展效益D. 注重发展结构14.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包括()。
A. 坚持以人为本B.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C. 坚持统筹兼顾D. 坚持改革创新15. 科学发展观的实施原则是()。
A.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B. 坚持以人为本C.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 坚持改革创新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doc-科学发展观知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1、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对各级领导提出了哪“五带头”要求?答:要带头学习,深入学习(2)带头调查研(3)带头领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带头分析检查(5)带头整改落实2、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牢牢把握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坚持解放思想(2)突出实践特色(3)贯彻群众路线(4)正面教育为主3、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坚持实践的特色,区委沈雷书记在动员报告中结合我区的实际提出了哪“六个结合“?答:(1)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2)与实现“保增长、建新城、促和谐”结合起来;(3)与落实“五大工程”40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4)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结合起来;(5)与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起来;(6)与推动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结合起来。
4、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实施的“三项改革措施”是什么?答:一是启动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二是进一步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三是切实搞好教师的绩效工资改革5、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要求切实做到“四个确保”分别是什么?答:确保做好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定额标准的落实;确保继续实施免收学生学杂费,课本费的政策;确保我区不发生一件教育乱收费的有效举报;确保我区5000 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享受同城待遇。
6、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全力推进哪“五项工程”?答:一是加快推进唐闸河西“三校合一”;二是加快建设新永新小学;三是实施秦灶中学迁建;四是实践越江中学、唐闸中学的扩建工程;五是建设区少年宫工程。
7、我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学习和调研成果,将围绕什么问题来展开解放思想大讨论?答: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我们做了什么?还缺什么?应该怎样做?”等问题展开大讨论。
8、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我局对推进义务教育提出的目标要求是什么?答:均衡、规范、精致、优质9、我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分析检查阶段对查找问题要做到哪“三个找准”?答:找准影响和制约港闸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准影响教育系统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找准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和针对性。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提出的。
A. 2001年B. 2003年C. 2005年D. 2007年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经济发展B. 社会进步C. 人的全面发展D. 环境保护3. 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为中心。
A. 增长速度B. 政府计划C. 人的全面发展D. 利润最大化4.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 增长速度B. 稳定发展C. 以人为本D. 绿色发展5. 科学发展观强调()。
A. 社会公平B. 稳定发展C. 党的领导D. 国家利益二、问答题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重要指导思想,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推动国家进步和人民幸福。
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特点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协同发展;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党的各项决策部署。
3. 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体现有哪些?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体现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保护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加强社会建设,提高民生福祉;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4. 科学发展观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是什么?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它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公平、更协调的发展。
同时,科学发展观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幸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5.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具体做法包括:关注个人发展和他人发展的平衡,注重个人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保护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稳定;关心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党性修养,积极参与党组织的活动。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1. 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A. 发展战略B. 发展道路C. 发展模式D. 发展观【D】2.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科教兴国B. 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C. 发展D. 发展战略【C】3.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 速度至关重要B. 以人为本C. 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D. 全面、协调、可持续【C】4.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A. 农民B. 税费改革制度C.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D. 农产品市场体系【C】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A.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 实现可持续发展【B】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A. 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 坚持五个统筹【A】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A.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D.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C】8. 二零零四年宪法新增内容中最重要的是A. 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B.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C.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宪法D. 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C】9. 二零零四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行政法》C. 《公务员道德规范和依法行政法》D.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二零零四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A.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B. 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C.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D. 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诚信问题【AC】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A. 树立全面的发展观B.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C. 树立协调的发展观D.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ABCD】3. 二零零四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叙述正确的有A. 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描述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C.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 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ABCD】4. 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解决好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是提高A.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 党的领导人的知识水平C. 党的法律意识D. 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AD】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动力是A. 改革开放深化推进的需求B. 处理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要求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考验与挑战D. 大量社会问题的存在【ABC】三、简答题(1、2题每题8分,3、4题每题10分,共36分)1、简述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及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1是全面发展;2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2、简述五个统筹的实质与内涵.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正在发生带有根本性的变化. 真正做到这“五个统筹”,还有赖于制度的创新,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五个统筹”是从全国总体情况提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实践中,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各异,统筹协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3、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哪五大转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2是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3是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要着力推进以下几项改革:1是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2是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3是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四是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在实践中形成新思路,在群众中寻求新办法.要着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4、为什么说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要解决好观念转换、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的问题.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与发展观相辅相成,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片面的政绩观.很多地方,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甚至成为领导干部升迁去留的惟一标准.与此同时,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地方开始脱离地方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有的地方不顾群众反对,大肆圈地卖地,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群众利益,在当地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由此可见,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就会与科学产生偏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力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坚决撤下来.四、论述题(22分)现在的农民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1是农民人口众多.至今还有9亿多农民.一个工业化现代化国家,不应是一个农民占到了75%的国家.如何减少农民这是我们今后要完成的重大任务之一.2是农民较穷.农民穷是比较城市居民而言的,是比较我们的经济成就而言的.十六大报告说我们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的小康社会”.从1978年到2001年,我国的GDP翻了三番多,年递增9.35%,但农民的收入却没有得到很大的增加.这几年略有增加,主要是靠打工和非农经营收入.事实上中国现在还有62%的农民单靠农业收入,而这部分农民的收入,这些年是在减少的.城乡人均收入差距1995年是2.72∶1,2001年为2.92∶1,二零零二年为3.1∶1,二零零三年扩大为3.2∶3是农民内部的分化.表现在收入上,前面讲的农民收入是平均数,在平均数下面掩盖了很多问题.以2001年为例,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66元,其中在平均数以下的占58%.有13.22%的农民的收入在1000元以下,也就是还有1亿多人为贫困农民,其中2000多万为绝对贫困农民.四是当前农民失地带来的问题.有不少地区在“加快城镇化”、“经营城市”等口号下,空前规模地侵夺强占农民的土地,所到之处,毁农民的庄稼,拆农民的老屋,强占农民的耕地,逼迫农民迁移;只按计划经济时期规定的标准给予极少的土地补偿费.这种不平等不等价的交换,一方面使失地农民数以千万计,另一方面有些地区的政府、官员、不法房地产商则从中渔利.这数万亿元资金,成了这些年不少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并主要用于城市建设,这对农村对农民则是莫大的损失.有人推算,这笔资金如果大部分能用到农村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上,那么,农村的发展将大为改观,城乡差距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悬殊.这种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征地办法,现在看是多快好省的,实际上后患无穷,既对农民不利,对农村发展不利,对国家对城市发展也是不利的.我国的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还依然严重,需要进行认真反思,找准原因,科学制定出相应的方针和政策.,从根本上说,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一套农村、农业政策还没有得到改变.我国一开始学习苏联,搞计划经济,实行合作化,农民丧失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农业的任务就是保障供给,保证满足国家对农产品的需要.农民向国家交售的粮食的价格是由国家来定的,农民卖粮给国家叫作给国家做贡献,是卖“爱国粮”,根本不是等价交换.因此,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个深化改革的问题.其次,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户口制度,形成了我国“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二元社会结构.在经济上,农业人口和城市人口在税赋、就业等方面所享有的国民待遇不同.而这种不同在政治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城市人口是24万人选举产生一个代表,而农村人口却是96万人产生一个代表.在社会上,农村人口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人口所享有的国民待遇也是不一样的.有人统计过,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国民待遇方面有14个不一样.再次,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不利于农村和农民.为什么农村的义务教育问题长期解决不好?其根源就在于现有的义务教育经费分配格局严重不利于农民和农村.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现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中央只负担2%,省地两级负担11%,县级负担9%,78%的经费要由乡镇这一级来负担.既然是实行义务教育,就应该是城乡一体的,都应该由国家来承担,或主要由省级财政来承担,不能往下推压. 国家卫生经费的分配格局也不利于农民.国家每年的卫生经费支出是几千个亿,但是85%给城市,只有15%给农村.现在农村的合作医疗体系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很多地区的农村缺医少药.,是认识上的严重滞后.一个重要问题是:我国是否已经到了该反哺农业的时候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一般是20多年以后就开始反哺农业,日本、韩国都是这样.而我们现在已经过了50多年了,还在大量地向农民索取.我国的城乡差距这些年不仅没有逐步缩小,反而是通过以下两个渠道,城乡之间的剪刀差越来越大.一个是通过农民工.据农业部统计的数字,二零零二年我国有农民工9460万,按当年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个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 2.5万元的价值,但他们的平均工资却只有8000元.每个农民工为打工的城市做了1.7万元的贡献.这样9460万农民工共给国家和城市做了1.6万亿元的贡献.农民工老了,病了,残疾了,送回农村;农民工的老人在农村养着,农民工的孩子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城市只用农民工的劳动,农民工的一切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全推给农村.这样的不平等不等价交换,农村焉能不穷,农民焉能不苦?另一个渠道是通过征地.全国征地所得一年好几千个亿,哪个地区征地越多,富得也越快.这就城乡之间本来就很大的差距变得更大了.从以上分析可知,不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性的束缚问题,我国的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就远不能得到解决.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进一步把农民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要下决心改革户籍制度;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要向农村和农民倾斜,特别是文教、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改革乡镇现有的行政体制包括财政体制,逐步缓解乡镇一级负债累累、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特别是,要改革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定,天下定.虽然我国政府一再重申现有土地承包制度不变,但事实上农村的土地一直处于变动之中.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有人建议实行土地国有制,把土地的所有权收归国有,使用权归农民,再不变更.农民可以转让自己承包的土地给别人耕种,以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动.另外,还有人建议把宅基地还给农民.现在农民的宅基地属于集体,农民既不能出售,也不能抵押.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里解决“三农”问题,只靠发文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央还应该有一个专门而明确的机构来具体领导和指挥.为此,有人建议不妨恢复农村工作部.个人必答题(共70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C)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1. 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A. 发展战略B. 发展道路C. 发展模式D. 发展观【D】2.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科教兴国B. 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C. 发展D. 发展战略【C】3.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 速度至关重要B. 以人为本C. 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D. 全面、协调、可持续【C】4.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A. 农民B. 税费改革制度C.D. 农产品市场体系【C】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A.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 实现可持续发展【B】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A. 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 坚持五个统筹【A】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A.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D.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C】8. 2004年宪法新增内容中最重要的是A. 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B.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C.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宪法D. 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C】9. 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行政法》C. 《公务员道德规范和依法行政法》D.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A.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B. 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C.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D. 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诚信问题【AC】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A. 树立全面的发展观B.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C. 树立协调的发展观D.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ABCD】3.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叙述正确的有A. 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描述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C.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 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ABCD】4. 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解决好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是提高A.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 党的领导人的知识水平C. 党的法律意识D. 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AD】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动力是A. 改革开放深化推进的需求B. 处理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要求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考验与挑战D. 大量社会问题的存在【ABC】三、简答题(1、2题每题8分,3、4题每题10分,共36分)1、简述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及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1是全面发展;2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2、简述五个统筹的实质与内涵.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正在发生带有根本性的变化.真正做到这“五个统筹”,还有赖于制度的创新,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五个统筹”是从全国总体情况提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实践中,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各异,统筹协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3、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哪五大转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2是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1是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2是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3是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四是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在实践中形成新思路,在群众中寻求新办法.要着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4、为什么说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要解决好观念转换、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的问题.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与发展观相辅相成,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片面的政绩观.很多地方,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甚至成为领导干部升迁去留的惟一标准.与此同时,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地方开始脱离地方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有的地方不顾群众反对,大肆圈地卖地,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群众利益,在当地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由此可见,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就会与科学产生偏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力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四、论述题(22分)现在的农民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1是农民人口众多.至今还有9亿多农民.一个工业化现代化国家,不应是一个农民占到了75%的国家.如何减少农民这是我们今后要完成的重大任务之一.2是农民较穷.农民穷是比较城市居民而言的,是比较我们的经济成就而言的.十六大报告说我们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的小康社会”.从1978年到2001年,我国的GDP翻了三番多,年递增9.35%,但农民的收入却没有得到很大的增加.这几年略有增加,主要是靠打工和非农经营收入.事实上中国现在还有62%的农民单靠农业收入,而这部分农民的收入,这些年是在减少的.城乡人均收入差距1995年是2.72∶1,2001年为2.92∶1,二零零二年为3.1∶1,二零零三年扩大为3.2∶3是农民内部的分化.表现在收入上,前面讲的农民收入是平均数,在平均数下面掩盖了很多问题.以2001年为例,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66元,其中在平均数以下的占58%.有13.22%的农民的收入在1000元以下,也就是还有1亿多人为贫困农民,其中2000多万为绝对贫困农民.四是当前农民失地带来的问题.有不少地区在“加快城镇化”、“经营城市”等口号下,空前规模地侵夺强占农民的土地,所到之处,毁农民的庄稼,拆农民的老屋,强占农民的耕地,逼迫农民迁移;只按计划经济时期规定的标准给予极少的土地补偿费.这种不平等不等价的交换,一方面使失地农民数以千万计,另一方面有些地区的政府、官员、不法房地产商则从中渔利.这数万亿元资金,成了这些年不少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并主要用于城市建设,这对农村对农民则是莫大的损失.有人推算,这笔资金如果大部分能用到农村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上,那么,农村的发展将大为改观,城乡差距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悬殊.这种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征地办法,现在看是多快好省的,实际上后患无穷,既对农民不利,对农村发展不利,对国家对城市发展也是不利的.我国的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还依然严重,需要进行认真反思,找准原因,科学制定出相应的方针和政策.,从根本上说,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一套农村、农业政策还没有得到改变.我国一开始学习苏联,搞计划经济,实行合作化,农民丧失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农业的任务就是保障供给,保证满足国家对农产品的需要.农民向国家交售的粮食的价格是由国家来定的,农民卖粮给国家叫作给国家做贡献,是卖“爱国粮”,根本不是等价交换.因此,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个深化改革的问题.其次,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户口制度,形成了我国“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二元社会结构.在经济上,农业人口和城市人口在税赋、就业等方面所享有的国民待遇不同.而这种不同在政治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城市人口是24万人选举产生一个代表,而农村人口却是96万人产生一个代表.在社会上,农村人口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人口所享有的国民待遇也是不一样的.有人统计过,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国民待遇方面有14个不一样.再次,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不利于农村和农民.为什么农村的义务教育问题长期解决不好?其根源就在于现有的义务教育经费分配格局严重不利于农民和农村.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现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中央只负担2%,省地两级负担11%,县级负担9%,78%的经费要由乡镇这一级来负担.既然是实行义务教育,就应该是城乡一体的,都应该由国家来承担,或主要由省级财政来承担,不能往下推压. 国家卫生经费的分配格局也不利于农民.国家每年的卫生经费支出是几千个亿,但是85%给城市,只有15%给农村.现在农村的合作医疗体系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很多地区的农村缺医少药.,是认识上的严重滞后.一个重要问题是:我国是否已经到了该反哺农业的时候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一般是20多年以后就开始反哺农业,日本、韩国都是这样.而我们现在已经过了50多年了,还在大量地向农民索取.我国的城乡差距这些年不仅没有逐步缩小,反而是通过以下两个渠道,城乡之间的剪刀差越来越大.一个是通过农民工.据农业部统计的数字,二零零二年我国有农民工9460万,按当年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个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2.5万元的价值,但他们的平均工资却只有8000元.每个农民工为打工的城市做了1.7万元的贡献.这样9460万农民工共给国家和城市做了1.6万亿元的贡献.农民工老了,病了,残疾了,送回农村;农民工的老人在农村养着,农民工的孩子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城市只用农民工的劳动,农民工的一切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全推给农村.这样的不平等不等价交换,农村焉能不穷,农民焉能不苦?另一个渠道是通过征地.全国征地所得一年好几千个亿,哪个地区征地越多,富得也越快.这就城乡之间本来就很大的差距变得更大了.从以上分析可知,不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性的束缚问题,我国的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就远不能得到解决.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进一步把农民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要下决心改革户籍制度;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要向农村和农民倾斜,特别是文教、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改革乡镇现有的行政体制包括财政体制,逐步缓解乡镇一级负债累累、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特别是,要改革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定,天下定.虽然我国政府一再重申现有土地承包制度不变,但事实上农村的土地一直处于变动之中.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有人建议实行土地国有制,把土地的所有权收归国有,使用权归农民,再不变更.农民可以转让自己承包的土地给别人耕种,以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动.另外,还有人建议把宅基地还给农民.现在农民的宅基地属于集体,农民既不能出售,也不能抵押.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里解决“三农”问题,只靠发文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央还应该有一个专门而明确的机构来具体领导和指挥.为此,有人建议不妨恢复农村工作部.个人必答题(共70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C)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X)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发展B. 以人为本C. 全面协调可持续D. 统筹兼顾答案:B2.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以人为本B. 全面协调可持续C. 发展D. 统筹兼顾答案:C3.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 以人为本B. 发展C. 全面协调可持续D. 统筹兼顾答案:C4.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 以人为本B. 发展C. 全面协调可持续D. 统筹兼顾答案:D5.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时间是()。
A. 2003年B. 2004年C. 2005年D. 2006年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
A. 以人为本B. 全面协调可持续C. 发展D. 统筹兼顾答案:A B C2.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五个统筹”包括()。
A. 统筹城乡发展B. 统筹区域发展C.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D.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答案:A B C D3.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包括()。
A. 坚持以人为本B.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C. 坚持统筹兼顾D.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答案:A B C4.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在于()。
A.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B. 促进社会和谐C. 增强国家综合实力D.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答案:A B C D5.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路径包括()。
A.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B. 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C. 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D.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正确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答案:正确3.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是硬道理。
()答案:正确4.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
()答案:错误5.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时间是2005年。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2020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题(含答案)1、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其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4、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5、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的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改善人民生活)。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发展生产力)。
10、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
11、我党提出“立党为公”中的“公”的意思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13、作为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的是(党内民主)。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15、科教兴国战略形成的理论依据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6、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18、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19、(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第一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0、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
21、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的观点。
22、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4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4一、填空题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深刻总结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3、实现科学发展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是: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学发展。
5、协调发展要求做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
6、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其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变。
7、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8、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9、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0、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12、以人为本一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二是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三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四是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4、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15、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也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和立论基础。
16、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基础上提出来的。
17、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试题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试题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答: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达到的目标要求是?答:目标要求是: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3、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着重把握的原则是?答:把握的原则是,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
4、简述五个统筹。
答:五个统筹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5、市委今年提出“126”方略的内容是?答:1是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百强县(市)目标。
2是大力实施“项目争取年”、“民生建设年”活动。
6个率先是,把我市率先建成宁夏引黄灌区现代农业和节水型示范市;率先打造宁夏工业经济核心区之一;率先在全区县(市)一级建成最为便捷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和服务体系;率先建成县(市)一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先进使;率先建成全区县(市)一级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民生之市。
6、我市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是?我市2009年位列西部百强多少位?答:载体是“新古峡、大跨越、创百强”;位列西部百强38位。
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在继续强调“五个统筹”的同时,增加了哪三个统筹。
答:增加了1、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2、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3、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是?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9、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什么?答: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会议提出,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科学发展观问答题
科学发展观问答题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何重大意义?第一,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二,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
第三,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需要。
2、一些单位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第一,是一些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高,对科学发展观理解还不够深入。
第二,是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与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
第三,是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第四,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
3、怎样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第一,进一步深刻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第二,进一步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三,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第五,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第六,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当前,实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全国普遍展开,领导干部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呢?一是要加强学习。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其次要会学习、有方法,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要持之以恒,在学习中努力增长才干。
二是要找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合点。
首先要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形成对实际情况的科学认识。
其次要善于运用多视角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剖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这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常常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改善和解决的难点和突破点。
三是要身体力行,勇于实践。
必须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创新方法,拿出一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来。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1. 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A. 发展战略B. 发展道路C. 发展模式D. 发展观【D】2.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科教兴国B. 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C. 发展D. 发展战略【C】3.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 速度至关重要B. 以人为本C. 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D. 全面、协调、可持续【C】4.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A. 农民B. 税费改革制度C.D. 农产品市场体系【C】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A.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 实现可持续发展【B】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A. 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 坚持五个统筹【A】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A.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D.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C】8. 2004年宪法新增内容中最重要的是A. 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B.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C.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宪法D. 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C】9. 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行政法》C. 《公务员道德规范和依法行政法》D.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A.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B. 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C.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D. 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诚信问题【AC】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A. 树立全面的发展观B.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C. 树立协调的发展观D.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ABCD】3.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叙述正确的有A. 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描述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C.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 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ABCD】4. 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解决好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是提高A.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 党的领导人的知识水平C. 党的法律意识D. 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AD】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动力是A. 改革开放深化推进的需求B. 处理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要求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考验与挑战D. 大量社会问题的存在【ABC】三、简答题(1、2题每题8分,3、4题每题10分,共36分)1、简述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及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1是全面发展;2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2、简述五个统筹的实质与内涵.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正在发生带有根本性的变化.真正做到这“五个统筹”,还有赖于制度的创新,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五个统筹”是从全国总体情况提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实践中,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各异,统筹协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3、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哪五大转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2是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1是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2是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3是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四是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在实践中形成新思路,在群众中寻求新办法.要着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4、为什么说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要解决好观念转换、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的问题.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与发展观相辅相成,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片面的政绩观.很多地方,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甚至成为领导干部升迁去留的惟一标准.与此同时,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地方开始脱离地方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有的地方不顾群众反对,大肆圈地卖地,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群众利益,在当地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由此可见,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就会与科学产生偏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力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四、论述题(22分)现在的农民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1是农民人口众多.至今还有9亿多农民.一个工业化现代化国家,不应是一个农民占到了75%的国家.如何减少农民这是我们今后要完成的重大任务之一.2是农民较穷.农民穷是比较城市居民而言的,是比较我们的经济成就而言的.十六大报告说我们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的小康社会”.从1978年到2001年,我国的GDP翻了三番多,年递增9.35%,但农民的收入却没有得到很大的增加.这几年略有增加,主要是靠打工和非农经营收入.事实上中国现在还有62%的农民单靠农业收入,而这部分农民的收入,这些年是在减少的.城乡人均收入差距1995年是2.72∶1,2001年为2.92∶1,二零零二年为3.1∶1,二零零三年扩大为3.2∶3是农民内部的分化.表现在收入上,前面讲的农民收入是平均数,在平均数下面掩盖了很多问题.以2001年为例,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66元,其中在平均数以下的占58%.有13.22%的农民的收入在1000元以下,也就是还有1亿多人为贫困农民,其中2000多万为绝对贫困农民.四是当前农民失地带来的问题.有不少地区在“加快城镇化”、“经营城市”等口号下,空前规模地侵夺强占农民的土地,所到之处,毁农民的庄稼,拆农民的老屋,强占农民的耕地,逼迫农民迁移;只按计划经济时期规定的标准给予极少的土地补偿费.这种不平等不等价的交换,一方面使失地农民数以千万计,另一方面有些地区的政府、官员、不法房地产商则从中渔利.这数万亿元资金,成了这些年不少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并主要用于城市建设,这对农村对农民则是莫大的损失.有人推算,这笔资金如果大部分能用到农村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上,那么,农村的发展将大为改观,城乡差距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悬殊.这种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征地办法,现在看是多快好省的,实际上后患无穷,既对农民不利,对农村发展不利,对国家对城市发展也是不利的.我国的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还依然严重,需要进行认真反思,找准原因,科学制定出相应的方针和政策.,从根本上说,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一套农村、农业政策还没有得到改变.我国一开始学习苏联,搞计划经济,实行合作化,农民丧失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农业的任务就是保障供给,保证满足国家对农产品的需要.农民向国家交售的粮食的价格是由国家来定的,农民卖粮给国家叫作给国家做贡献,是卖“爱国粮”,根本不是等价交换.因此,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个深化改革的问题.其次,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户口制度,形成了我国“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二元社会结构.在经济上,农业人口和城市人口在税赋、就业等方面所享有的国民待遇不同.而这种不同在政治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城市人口是24万人选举产生一个代表,而农村人口却是96万人产生一个代表.在社会上,农村人口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人口所享有的国民待遇也是不一样的.有人统计过,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国民待遇方面有14个不一样.再次,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不利于农村和农民.为什么农村的义务教育问题长期解决不好?其根源就在于现有的义务教育经费分配格局严重不利于农民和农村.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现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中央只负担2%,省地两级负担11%,县级负担9%,78%的经费要由乡镇这一级来负担.既然是实行义务教育,就应该是城乡一体的,都应该由国家来承担,或主要由省级财政来承担,不能往下推压. 国家卫生经费的分配格局也不利于农民.国家每年的卫生经费支出是几千个亿,但是85%给城市,只有15%给农村.现在农村的合作医疗体系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很多地区的农村缺医少药.,是认识上的严重滞后.一个重要问题是:我国是否已经到了该反哺农业的时候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一般是20多年以后就开始反哺农业,日本、韩国都是这样.而我们现在已经过了50多年了,还在大量地向农民索取.我国的城乡差距这些年不仅没有逐步缩小,反而是通过以下两个渠道,城乡之间的剪刀差越来越大.一个是通过农民工.据农业部统计的数字,二零零二年我国有农民工9460万,按当年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个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2.5万元的价值,但他们的平均工资却只有8000元.每个农民工为打工的城市做了1.7万元的贡献.这样9460万农民工共给国家和城市做了1.6万亿元的贡献.农民工老了,病了,残疾了,送回农村;农民工的老人在农村养着,农民工的孩子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城市只用农民工的劳动,农民工的一切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全推给农村.这样的不平等不等价交换,农村焉能不穷,农民焉能不苦?另一个渠道是通过征地.全国征地所得一年好几千个亿,哪个地区征地越多,富得也越快.这就城乡之间本来就很大的差距变得更大了.从以上分析可知,不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性的束缚问题,我国的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就远不能得到解决.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进一步把农民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要下决心改革户籍制度;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要向农村和农民倾斜,特别是文教、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改革乡镇现有的行政体制包括财政体制,逐步缓解乡镇一级负债累累、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特别是,要改革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定,天下定.虽然我国政府一再重申现有土地承包制度不变,但事实上农村的土地一直处于变动之中.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有人建议实行土地国有制,把土地的所有权收归国有,使用权归农民,再不变更.农民可以转让自己承包的土地给别人耕种,以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动.另外,还有人建议把宅基地还给农民.现在农民的宅基地属于集体,农民既不能出售,也不能抵押.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里解决“三农”问题,只靠发文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央还应该有一个专门而明确的机构来具体领导和指挥.为此,有人建议不妨恢复农村工作部.个人必答题(共70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C)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X)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A. 以人为本- B. 全面发展- C. 协调发展- D. 可持续发展2.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五个统筹”是什么?- A.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B. 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C. 统筹改革、发展、稳定- D. 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在哪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A. 改革开放初期- B.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时期- D. 21世纪初二、判断题1.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
(对/错)2.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发展。
(对/错)3.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因此可以忽视环境保护。
(对/错)三、简答题1.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2.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D二、判断题1. 对2. 对3. 错三、简答题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它强调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的,即各方面发展要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可持续的,即发展要注重长远,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
2.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使发展更加符合客观规律。
其次,它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再次,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避免了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协调问题。
最后,它倡导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基础。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简答题
简答题1.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加强环保,从政治学角度看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是国家在行使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是国家在行使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是国家在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了国家机关实施对人民负责原则。
2.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但用水效率却不高,单位GDP用水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采取那些措施?答: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合理配置水资源。
3.我们不仅要考虑自然资源转化为工业产品的价值,还要考虑资源的保护和视经济增长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价值。
这一思想有何重大意义?答:体现了正确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导向作用;坚持了事物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点。
4.近一个时期以来,部分地区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把安全生产责任制变成了仅仅贴在墙上的"责任"。
这说明了什么答: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主客观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5."静脉产业"是人们对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企业的形象说法。
因为它们能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
上述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什么?答: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6.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
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答: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违背客观规律,必然遭到规律的惩罚;办事情必须具有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
7.如果没有科学的发展现,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拉动GDP的增长,那就不是"绿色GDP",而是"黑色GDP"。
这说明什么?答:整体和部分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科学发展观试题全部答案(最终定稿带选项)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答试题一、单选题(每题0.5分,计20分)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C统筹兼顾 D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B发展)A统筹兼顾 B发展C以人为本 D全面、协调、可持续3、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C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A国外经验的借鉴 B 领导的价值判断C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D综合国力的竞争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A农村)A农村 B城市C学校 D公务员5、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A党的基本路线)A党的基本路线 B经济建设C文化建设 D社会发展6、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B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A领导的价值取向 B最广大人民的利益C个人的利益 D国家的利益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A发展循环经济)A发展循环经济 B发展粗放型经济C发展集约型经济 D发展计划经济8、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B服务型政府)A节约型政府 B服务型政府C管理型政府 D计划型政府9、科学发展观是第(D第四代)代领导集体提出的A第一代 B第二代C第三代 D第四代10、(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A协调 B发展C改革 D统筹11、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实现(B又好又快发展)A又快又好发展 B又好又快发展C既快又好发展 D不好不快发展1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B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C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D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13、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是在党的(C十七大)A十五大 B十六大C十七大 D十四大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B统筹兼顾)A发展 B统筹兼顾C以人为本 D全面、协调、可持续15、科学发展观与非科学发展观的分水岭是(B以人为本为核心)★解释:科学发展观与非科学发展观的区别就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一个以“物”为中心。
科学发展观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观知识测试题及答案1、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就是包含(C) 在内的科学理论系统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
A.发展 B .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连续3、科学发展观的中心是 (B) 。
A.人本主义 B .以人为本 C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4、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照是(B) 。
A.目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C.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5、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C) 。
A.“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B.“建设们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C.“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6、我党提出“立党为公”中的“公”的意思是(C) 。
A.全体党员的利益 B .大公至正的奉献精神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7、科学发展观,是立足(C)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外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A、人口多,底子薄B、城乡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8、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C)A、兼备兼备 B 、以人为本 C 、全面协调可连续9、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B)A、发展 B 、兼备兼备 C、全面协调可连续10、科学发展观的实质特点是(A)。
A、实践性 B 、科学性 C、可连续性11、科学发展观的( B)是全面协调可连续。
A. 根本要求B. 基本要求C. 要点要求12、科学发展观所倡议的发展之因此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B)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
A、以人为本 B 、全面协调可连续 C 、兼备兼备13、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发展,以(A)为中心。
A、经济建设 B 、政治建设 C 、人的全面发展14、( C)、社会和睦是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A、改革开放 B 、求真求实 C 、科学发展15、建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改革开放30 年来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B)给我们的重要启迪,也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急迫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对各级领导提出了哪“五带头”要求? 答:要带头学习,深入学习 (2)带头调查研 (3)带头领导解放思想,实事求4)带头分析检查 (5)带头整改落实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牢牢把握基本原则是什么?答:( 1)坚持解放思想 (2)突出实践特色 (3)贯彻群众路线 (4)正面教 育为主3、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坚持实践的特色,区委沈雷书记在动员报告中结合我区的 实际提出了哪“六个结合“?答:(1)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 市、区委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 2)与实现“保增长、建新城、促和谐”结合起来;3)与落实“五大工程”40 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 4)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 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结合起来;( 5)与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起来;( 6) 与推动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结合起来。
4、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实施的“三项改革措施”是什么?答:一是启动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二是进一步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三是切实搞好教师的绩效工资改革 5、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要求切实做到“四个确保”分别是什么?答:确保做好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定额标准的落实; 确保继续实施免收学生学杂费, 课本费的政策; 确保我区不发生一件教育乱收费的有效举报; 确保我区 5000 多名外 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享受同城待遇。
6、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全力推进哪“五项工程”?答:一是加快推进唐闸河西“三校合一”;二是加快建设新永新小学;三是实施秦 灶中学迁建;四是实践越江中学、唐闸中学的扩建工程;五是建设区少年宫工程。
1、 2、7、我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学习和调研成果,将围绕什么问题来展开解放思想大讨论?答: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我们做了什么?还缺什么?应该怎样做?”等问题展开大讨论。
8、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我局对推进义务教育提出的目标要求是什么?答:均衡、规范、精致、优质9、我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分析检查阶段对查找问题要做到哪“三个找?准”答:找准影响和制约港闸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准影响教育系统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找准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和针对性。
10、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我们要做到哪五个方面的统筹答:(1)统筹城乡发展;(2)统筹区域发展;(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1、我们党执政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答:我们党执政,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含哪些?答: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3 《工作规划》提出,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的目标是什么?答: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14、《工作规划》指出,完善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制度,要健全哪三个方面的制度?答: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健全党内监督制度。
15.简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16、我们应该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答: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7 、简述发展意义及要求。
答: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发展必须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18.简述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
答: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19.简述我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
答:根据学习实践活动总体要求,结合我区教育实际,我局学习实践活动要努力实现“五个新”的目标,即:(1)思想认识有新高度。
(2)问题解决有新突破。
(3)作风建设有新提升。
(4)制度建设有新进展。
(5)事业发展有新成效。
20、简述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三方面内容的含义。
答: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2、简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及要求。
答:加快科技进步,关键在于自主创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23、党的十七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
请你说说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质及其要求。
答: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从当前和今后我国的发展趋势看,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战略任务。
我们一定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下最大决心、用最大气力把这项战略任务切实抓好、抓出成效来。
24、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答: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更好地推进我国经展观、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5、简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6、简述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27、工作规划》在“深化体制机制制度改革”部份,明确要推进哪五大类改革?答:⑴推进干部人事和司法制度改革:⑵.推进行政管理和社会体制改革:⑶.推进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⑷.推进国有企业改革:⑸.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及相关改革。
28、工作规划》中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是哪五个坚持?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坚持惩防并举、重在建设;坚持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29、简述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
答: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