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肝硬化患者凝血4项与D2聚体的检测分析
系统医学 2023 年 7 月第 8 卷第 13期肝硬化患者凝血4项与D2聚体的检测分析尹明月,许觉彬,季沈杰启东市人民医院/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南通大学附属启东医院检验科,江苏启东226200[摘要]目的检测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4项与D2聚体(d-dimer, D-D)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 2022年1—10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组,另以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凝血4项与D-D检查,比较两组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及D-D水平。
结果研究组TT、PT、APTT、FIB及D-D水平分别为(22.16±3.02)s、(15.49±2.52)s、(41.83±4.12)s、(2.10±0.54)g/L、(3.35±0.96)mg/L,与对照组的(17.30±2.24)s、(10.68±2.14)s、(28.03±3.65)s、(2.71±0.67)g/L、(0.17±0.05)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0、10.288、17.728、5.012、21.258,P<0.001)。
研究组Child-Pugh A级TT、PT、APTT、D-D短于B级、C级,FIB水平高于B级、C级;Child-Pugh B级TT、PT、APTT、D-D水平均优于C级,FIB水平高于C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4项与D-D水平发生异常改变,且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凝血4项与D-D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可为临床诊断肝硬化及评估肝功能损伤提供指导。
凝血四项及AT-Ⅲ、D-二聚体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 . 5 统计学处 理 统计学意义 。
栓形成等 , 所 以对 于 肝 硬 化 必 须 预 防 出 血 及 预 防 再 出血 。本 文 通过 对 4 O例 肝 硬 化 患 者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 P T) 、 活 化 部 分 凝 血 活 酶时间( AP TT) 、 纤维蛋 白原( F I B ) 、 凝 血酶 时间 ( T T) 、 抗 凝 血
肝 脏 既是 合 成 凝 血 酶 原 、 凝 血 因子 和 抗 凝 血 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器 官 , 也 是 合 成 和 灭 活 纤 维 蛋 白 溶 解 物 与 抗 纤 溶 物 质 的主 要 场 所 , 与 凝 血一 抗凝血 、 纤 溶一 抗纤溶 的关 系极 为 密切 , 肝 脏 发 生 病 变 必 将 对 机 体 正 常 时 所 维 持 的 凝 血 和 纤 溶 两 系统 间 的平 衡 造 成 不 利 的影 响 , 所 以 肝 病 患 者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 凝 血 及 纤 溶 异 常 ] 。肝 硬 化 主要 由 乙 、 丙、 丁型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 , 为 各 种 慢 性 肝 病 的 晚期 阶 段 。 肝 硬 化 患 者 在 疾 病 发 展 过 程 中 , 肝细胞 的破 坏 ,
为肝 硬 化 患 者 4 o例 , 其 中男 性 3 4例 , 女 性 6例 , 年龄 1 8 ~8 4 岁 。对 照 组 : 选取 4 O例 来 本 院体 检 的健 康 人 群 , 无 高血 压病 、
冠心病 、 高脂血症 、 糖尿病 、 血栓栓 塞疾病 史 、 脑 梗 塞 等 影 响凝 血 四项 、 I ) _ 二聚体和 A T 一 Ⅲ疾 病 的 体 检 人 群 , 其 中男性 2 2例 , 女性 1 8例 , 年龄 2 2 ~6 5岁 。 1 . 2. 仪 器 与 试 剂 选 用 S y s me x C A- 7 0 0 0全 自动 血 凝 仪 , 原 装 配 套 试 剂 及 中 低 值 2个 水 平 质 控 品 。 1 . 3 方 法 采 集 实 验 对 象 的静 脉 血 置 于柠 檬 酸 钠 抗 凝 剂 真 空 管中并} 昆匀 , 抗 凝 剂 与 血 液 的 比 例 为 1: 9 , 经 离心 后 ( 离 心 力
血浆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
血浆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9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9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凝血功能4项指标及血浆D-二聚体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T、APTT、TT及D-D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延长;FIB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减少,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PT、APTT、TT及D-D随着A、B、C分级状况而顺势延长,FIB则随之降低;AB、BC两级级间PT、FIB、TT比较差异明显(P<0.05),APTT、D-D差异比较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
结论血浆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凝血四项;血浆;D-二聚体;肝硬化本文主要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90例肝硬化患者行血浆D-二聚体联合凝血4项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9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男女比例51:39,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8.3±5.2)岁,其中Child A级35例,Child B级43例,Child C级12例;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9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为47:43,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9.1±4.5)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研究组患者经临床诊断为肝硬化患者;研究组患者均经CT及B超检查证实;对照组均为肝功能正常者[1]。
排除标准:对研究项目不支持者;高脂血症、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者;资料不完整者。
1.3仪器与方法1.3.1仪器与试剂所有患者均使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仪进行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的检测,使用的质控物、校准物和试剂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产品,且将标本和质控物同时检测。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及D2聚体的检测
f 叶跃红 ,张丽萍. 1 1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和抗凝血及纤溶指标检测
的临床意义刚.重庆医学 ,0 3 3 3 4 3 6 2 o , :4 — 4 .
OO )D .1 , 2聚体 含量 明显升高 ( P<0 )F g结果 明显 降低 ( . ,b 叭 P<
・
检 验 与临床 ・
20 年 4 09 月第 4 卷第 1期 7 2
肝硬化 凝血四 患者 项及D 聚体的 2 检测
卡米拉 王洪丽 (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人 民医院检验科 , 乌鲁木齐 8o O ) 3 o 1
[ 摘要】目的 探讨 肝硬化患者凝血 四项及 血浆 D 2聚体含量的变化 。方法 采用 日本 ss x vme 公司提供 的 c 70 A O 0全 自动血 凝分析仪 对 4 4例正 常对照组 ,4例肝硬 化组的 、T、 P r、 h 和 D 4 1 A T Fg r r 2聚体进行 检测 。结果 肝硬 化组与对 照组相 比,
大多数的凝血 、 抗凝和纤溶 因子是在肝脏 中合成 的 , 同时它 含有清除或灭活被激活因子的作用 。肝病会导致凝血 、 抗凝 和纤 溶 系统 的失衡 , 表现 为多种凝血指标 的异常l 1 l 。同时血液处于高 凝状态 , 形成大量的 D 2聚体。因此监测其凝血指标 的改变具有
一
降。 维生素 K吸收障碍 , 使得维生素 K依赖凝血因子的前体不能 转变成有活性 的凝血 因子 。肝素酶合成 降低 ,肝 素灭 活能力下 降, 血浆 中肝素 和类肝素抗凝物质增多等因素。引起 、 PT、 A I' I
肝硬化 患者 4 4例 , 2 男 4例 , 2 女 0例 ; 龄 (6±1 ) , 年 5 0 岁 均 为我 院住院确诊肝硬化患者。正常对 照组 4 4例 , 2 男 5例 , l 女 9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水平及AT-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 u n c t i o n a s n o r ma l g r o u p . Te s t e d a n d c o m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t h i s t h r e e g r o u p s ’ c o a g u l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p l a s ma
0 . 0 5 ) 。结 论
床 意义。
检 测 凝 血 四项 、 I ) _ 二 聚 体 水 平 和 AT 一 Ⅲ 指 标 水 平 对 肝 硬 化 患 者 的 凝 血 状 况 和 病 情 观 察 具 有 重 要 的 临
关键词 : 肝硬化 ; 凝血四项 、 二 聚体 、 抗凝血酶 Ⅲ; 表 达
g r o up a n d d e c o m pe ns at e d c i r r h os i s gr o up ac c or di n g t O t h e de gr e e of d i s e a s e . At t he s a me t i m e, 5 0 c a s e s o f no r ma l l i ve r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i r r h o s i s a n d i t s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 Me t h o d s S e l e c t e d 1 0 0 c a s e s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i r r h o s i s f r o m d i g e s t i v e
d e p a r t me n t d u r i n g J a n u a r y 2 0 1 3 t O De c e mb e r 2 0 1 3 a s c i r r h o s i s g r o u p . An d d i v i d e t h e c i r r h o s i s g r o u p i n t o c o mp e n s a t o r y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的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
方法41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3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FIB、APTT、PT、TT及D-二聚体水平。
结果对照组FIB为(3.02±0.06)g/L、APTT为(26.66±2.34)s、PT为(12.11±1.02)s、TT为(12.25±2.06)s及D-二聚体为(0.20±0.03)mg/L,观察组FIB为(1.82±0.04)g/L、APTT 为(37.06±3.41)s、PT为(19.46± 1.12)s、TT为(18.26±1.98)s及D-二聚体为(0.71±0.20)mg/L,观察组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PT、TT、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肝硬化患者纤溶机制和凝血系统存在显著异常,FIB水平表现为降低,APTT、PT、TT、D-二聚体水平表现为增高,联合检测FIB、APTT、PT、TT及D-二聚体水平能反映肝脏损害严重程度,在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和干预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肝硬化肝细胞变性及坏死、肝炎病毒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等均可导致肝硬化的发生[1]。
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受到损伤,机体凝血机制随之发生异常改变,因此,研究FIB、APTT、PT、TT及D-二聚体水平对及早发现和诊治肝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比肝硬化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四项凝血因子和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对肝硬化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干预肝硬化提供数据参考,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11月41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选取同期43例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并排出妊娠期妇女,两组近期均未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6例作为研究组,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4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凝血思想及D-二聚体检测,对比观察两组的检测结果。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较长,纤维蛋白原含量较低,D-二聚体检测含量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机制异常症状,应用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对于患者的临床诊疗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凝血四项;D-二聚体检测;肝硬化诊断肝脏是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是多数凝血因子与蛋白质合成场所,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尤其是肝硬化时,机体内的凝血系统会出现功能异常,降低凝血与纤溶系统因子的活性,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症状。
我院对肝硬化患者开展凝血四项与D-二聚体检测,现将研究过程与结果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6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46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区间为30~72岁,平均年龄为(43.45±3.21)岁,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区间为32~74岁,平均年龄为(46.05±4.0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等方面比较,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受检者均采取空腹静脉,并采用血枸橼酸钠抗凝,混匀后进行离心操作,离心时间为10min,离心速度为3000r/min,分离后血浆待检。
采用凝血四项检测仪对所有受检者的血浆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执行;根据相关读数仪与原厂配套试剂进行D-二聚体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分析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分析作者:周林玉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检查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凝血四项检验,对比检验结果。
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关键词】肝硬化;凝血四项;检验肝硬化是临床常见慢性、进行性肝病,主要是由于多种疾病反复发作,形成慢性弥漫性肝损害[1]。
肝硬化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疾病发展,临床症状逐渐明显,以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为主,同时会对多系统造成影响,晚期可出现继发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癌病等并发症。
因此早期发现对疾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凝血四项检验在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本研究对50例患者与50例健康人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现将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检查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5-62岁,平均(51.22±3.14)岁;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35-65岁,平均(51.22±3.87)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资料比较无意义(P>0.05)。
所有参与人员,均知情同意,同时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所有参与检查的人员,均于检查当日清晨空腹进行抽血,抽取肘部静脉全血3ml,将抽血标本与0.3 mL 0.1%枸橼酸钠在抗凝真空管中充分混合均匀,将试管放置在8cm离心半径、3000转/min转速的林新集中,进行离心15分钟,分离血浆。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采取分离血浆上层部分,进行凝血四项检查。
1.3观察标准根据Cluss 法,检测纤维蛋白(FIB),根据凝固法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均由同组检验技师完成各项检测,设备仪器、实际均为同一厂家、批次。
凝血四项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四项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120例作为肝硬化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别进行凝血四项(PT、TT、APTT、FIB)及血浆D-D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肝硬化组患者PT、TT、APTT、D-D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FIB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两组比较,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PT、APTT、D-D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结论:对血浆D-D与凝血四项进行联合测定,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查的辅助指标,监测出血倾向,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评价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
标签:肝硬化,血浆,D-二聚体,凝血四项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引起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肝炎就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1]。
肝脏是凝血与抗凝因子的主要合成场所,凝血功能异常是肝脏疾病,尤其是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严重程度与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
血浆D-二聚体(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2],肝脏产生多种参与凝血和纤溶的因子,肝病时往往发生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异常,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
本研究通过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指标检测,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通过它可以反映肝脏部分功能状态,为防治肝硬化患者出血和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3 年12月选择在我院收治肝硬化患者120例作为肝硬化组,年龄(42±3)岁,男89例,女31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4],并以临床症状、血清病毒学检查、CT 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 关键词 】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 血活酶 时间;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 白原 凝
【 中图分 类号 】R7 . 552
F g、T ,所 用 试 剂 和 质 控 物 由 上 海 太 阳 生 物 技Βιβλιοθήκη 术 有 限公 b Y 司提供 。
2 结 果
与肝细胞的坏死 、凝 血 因子合成 减少程 度密 切相关 。通 过 测定 肝硬 化患者 的凝 血功 能 ,对临 床判定 患者 的肝功 能损 害程 度有 重要 参考价 值 ,可 以作为 预测肝 硬化 患者 出血的
A r 丌 及 F g检测 ,并 和 4 、r b 0例健 康体检 者进 行 比
较 ,从 而 探 讨 其 临床 检 测 意义 。 l 资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资料 . 本 组 5 肝 硬 化 患 者 血 浆 标 本 均 来 源 于 6例
织 蛋 白酶 和 被 激 活 的 纤 溶 因 子 的 能 力 减 弱 ] ,血 小 板 数 量
临 床 肝 硬 化 患 者 的凝 血 酶原 时 ( C P )、活 化 部 分 凝 血 活 酶 时 间 ( z r 、凝 血 酶 时 间 ( ) 及 纤 维 蛋 白 原 ( s ,并 与健 康 对 照 组 相 比 A r) r 丌 M )
较 。结果 :肝 硬化患者血浆 的 fr PT、T" r、A ' I I明显延 长 ,而 F g明显下降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结论 :根据肝硬化凝血 b 11
肝病患者 血浆凝血 因子检测 的l 临床研究 [ ] J.
微循环学杂志 , 0 2, 2( ): 4 20 1 1 3. ( 收稿 日期:2 1 .5 2 ) 0 0 0 .9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的检验及其临床作用观察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的检验及其临床作用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的检验及其临床作用。
方法选择3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30例正常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研究对象均采取凝血四项指标检验,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定量。
结果对照组PT为(12.35±2.49)s,APTT为(26.02±8.9)s,TT为(14.78±2.12)s,FIB定量为(2.77±0.64)g/L;研究组PT为(17.31±3.48)s,APTT为(40.03±11.12)s,TT为(20.57±3.58)s,FIB定量为(1.51±0.82)g/L;研究组患者PT、APTT及TT显著长于对照组,FIB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肝硬化患者采取凝血四项指标检验,能够客观、准确的评价其凝血功能状况,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肝硬化;凝血四项指标;检验;临床作用肝硬化初期因为肝脏代偿功能相对较强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以及门脉高压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多个系统受累,晚期会引发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相关并发症[1]。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医疗仪器的广泛应用,血栓以及止血的检验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中凝血四项指标就是一个常规的凝血因子筛选试验,其中包含PT、APTT、TT以及FIB定量测定,其对于肝病、出血性疾病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糖尿病(DM)患者的血管病理改变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本院接收的3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男21例,女9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0.2±7.3)岁。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的临床意义
144• 临床研究 •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同时也是不同凝血抑制物和凝血因子的场所,在机体代谢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
一旦肝脏出现病变,就会对凝血因子合成产生影响,致使凝血功能难以维持正常的工作。
而患有肝硬化疾病时,凝血功能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在筛选凝血因子时,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是常见的检验方法。
本文研究并分析检验凝血四项指标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挑选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收的56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同时择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者56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组对象男30例,女26例,患者年龄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50.1±6.3)岁。
经检验该组研究对象全部符合肝硬化判断标准。
对照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为(51.5±5.8)岁。
该组研究对象均无心、肝、肾等疾病,且均未服用任何药物。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象的一般性资料,并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使用发过Stago血凝分析仪,并使用有效期内的试剂,采用凝固法进行检验。
所有研究对象检测前均未服用抗凝剂与荣帅药物。
在空腹平静的状态下抽取1.8 mL静脉血。
抽取的静脉血使用真空负压管,并在试管中放入浓度为109 mmol/L构椽酸钠抗凝剂,充分混合后,采用转速为3000 r/min的速度离心操作10 min,以此获得血浆。
所有研究对象的检验均由熟悉分析仪操作的同一检测师进行质控校准,严格依照规定操作,并确保在2 h内检测为PT、APTT、TT以及FIB。
1.3 评价指标: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凝血四项指标,即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并进行对比分析。
检验凝血四项指标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分析
检验凝血四项指标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分析[摘要]目的:探析检验凝血四项指标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
方法:2019.01~2021.08为研究样本采集时间点,肝硬化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30例为研究样本资料,分析检验方案其临床应用价值,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凝血四项指标检验(APTT、TT、PT、FIB),分析检验准确性。
结果:肝硬化组相较健康体检组,患者APTT、TT、PT、FIB指标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
结论:通过凝血四项指标检验,可及时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进行显示,临床医师也可结合检验数据为患者制定后期治疗计划,积极提升患者预后水平,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凝血四项指标;肝硬化;临床价值;准确性肝脏为人体主要代谢器官之一,也是凝血抑制物以及凝血因子主要活动场所,因此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角色。
而患者自身肝脏出现病变问题时,会引起凝血因子障碍,并出现凝血功能异常问题。
在肝脏疾病当中,肝硬化为严重疾病类型,当患者出现严重肝硬化时,会导致凝血功能指标出现较大变化问题,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对此,应当及时对患者肝硬化状况进行全面剖析,采用有效诊断方法,判定患者肝硬化严重程度,制定适宜治疗方案,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分析检验方案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样本资料为肝硬化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30例,研究样本采集时间点为2019.01~2021.08,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凝血四项指标检验。
肝硬化组,17/30男患者(56.67%),13/30女患者(43.33%),年龄38~80岁,平均(59.00±0.17)岁;健康组,15/30男患者(50.00%),15/30女患者(50.00%),年龄39~80岁,平均(59.50±0.19)岁,P>0.05。
1.2纳排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资料完整,自愿参与研究活动。
(2)本院伦理审查委员机构批准本次研究。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水平、抗凝血酶Ⅲ的检测临床价值分析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和 D-二聚体水平、抗凝血酶Ⅲ的检测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水平、抗凝血酶Ⅲ的检测临床价值分析。
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入住本院的6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患者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60名肝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凝固法对受检者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水平、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进行测定分析。
比较对照组与肝硬化患者组凝血四项、D-二聚体及AT-Ⅲ水平、失代偿与代偿组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与AT-Ⅲ水平。
结果:凝血四项中,除了FIB外,肝硬化患者组其他3项指标(PT、APTT及TT)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肝硬化患者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患者组AT-Ⅲ水平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在凝血四项方面,除了FIB外,失代偿组肝硬化患者其他3项指标(PT、APTT及TT)水平均显著高于代偿组(P均<0.05);失代偿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代偿组(P<0.05);失代偿组患者AT-Ⅲ水平显著小于代偿组患者(P<0.05)。
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水平、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与价值,应加强推广。
【关键词】肝硬化;凝血四项;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失代偿肝脏作为人体代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器官,很多凝血因子以及蛋白质分子均在肝脏处进行合成的。
如果肝脏出现了病变,那么势必会使得人的机体代谢出现异常反应。
肝细胞变性与坏死、肝炎病毒等均会诱发肝硬化的发生,肝硬化一旦出现,患者的肝功能则会受到重创,继而会发生凝血机制异常反应,使得机体的凝血系统以及纤维系统的基本功能出现异常,对患者机体代谢功能产生不利影响[1-2]。
特别是在肝硬化患者长时间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时,可能进一步会诱发病理性出血症状的发生,严重时还会发生全身性出血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地损伤与威胁[3]。
凝血四项及AT-Ⅲ、D-二聚体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Ch a n g e s o f 4 c o a g u l a t i o n i n d i c a t o r s a n d AT _ Ⅲ, D - d i me r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l i v e r c i r r h o s i s a n d t h e i r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9 4 5 5 . 2 0 1 5 . 2 2 . 0 3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9 4 5 5 ( 2 0 1 5 ) 2 2 — 3 3 7 1 一 O 2
c i r r h o s i s w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s u b j e c t s ( g r o u p A), i n c l u d i n g 2 1 c a s e s o f s t a g e A, 3 7 c a s e s o f s t a g e B a n d 2 2
i n t h e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l i n i c a l l i v e r c i r r h o s i s a n d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i r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 Me t h o d s 8 0 p a t i e n t s wi t h l i v e r
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
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发表时间:2012-06-12T15:20:19.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柯烁煜刘春国[导读]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柯烁煜刘春国(浙江省人民医院海宁医院检验科浙江海宁 314408)【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40例肝硬化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人群,测定其血浆D-D 水平。
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D-二聚体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 D-二聚体的检测不仅可以反映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而且是一项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的有价值的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肝炎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的指标,其作用重大。
通过对D-D的检测,有助于对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关键词】肝硬化 D-二聚体【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270-01D-二聚体(D-dimer ,D-D)与慢性肝病有密切的关系,其是纤溶酶作用下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 当有血栓形成或继发纤溶亢进,血浆浓度会随之发生改变[1],本文检测 40 例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的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对象本院肝硬化患者 40 例其中男26例,年龄30~70岁女性14例,年龄 28~71岁。
根据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腹水和脑病进行 Child-pugh 分级,其中A 级20 例,B级13例,C级7例,健康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3例年龄28~70岁,女性7例,年龄29~ 68岁,所有凝血指标均正常,肝功能正常,各类肝炎标志物为阴性,且排除肝、心、脑、肾等主要脏器疾病。
1.2 试剂与仪器 Sysmex 公司 CA500 血凝仪及配套试剂1.3 实验方法取检测对象静脉血置 BD109mmol/L 枸橼酸钠抗凝剂真空管中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9 ,3000 转/min 离心10分钟上机检测,整个过程在 2h 内结束。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作用研究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作用研究摘要:目的:针对到我院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并对其实施凝血四项指标监测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将纳入本次研究的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样本数量为37例,并选出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样本量同样为37例,所有受检者均进行凝血四项指标的监测,之后分析其检测结果。
结果:经过对两个组别受检者进行检测后,实验组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活化凝血酶时间(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高于单独检测的诊出率。
结论:凝血四项指标监测可以提供病情及预后的评测的临床依据,诊断价值较高,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凝血四项指标;检测;临床作用;研究肝硬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当大量的肝细胞死亡后就会出现肝脏纤维组织出现弥漫性增生的情况,从而出现结节及假小叶等。
一旦病情进一步恶化,患者肝脏的血供情况及正在组织结构均会受到腐蚀。
肝硬化在早期时,患者的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因此,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特征[1]。
随着病症的发展,患者就可能会出现肝功能损害及门脉高压等症状,到晚期时,会并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死亡。
所以,治疗的关键为控制病情的发展,这就需要尽早的诊断。
为了探讨凝血四项指标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作用,本次研究选取了37例到我院接受诊治的肝硬化患者及3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样本进行研究,现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所选取的肝硬化患者,一共37例作为实验组,研究时间介于2020年6月-2022年4月时间段我院所收治,同时选取同期到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37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所选入的37例肝硬化患者中,男性人数一共计23例,女性肝硬化人数共计14例,年龄在抽取时,所涉及的范围区间在26-70岁,平均值经计算求取得出(49.75±3.97)岁;在另外对照组中所纳入的37例健康体检者中,男性共22例,女性15例,该组抽取的患者在年龄方面的数据评估后可知,所涉及的范围为26-72岁区间,平均值经过计算得出(50.58±1.24)岁;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血浆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
血浆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舒建平【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4(000)023【摘要】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9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9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凝血功能4项指标及血浆D-二聚体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T、APTT、TT及D-D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延长;FIB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减少,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PT、APTT、TT及D-D随着A、B、C分级状况而顺势延长,FIB则随之降低;AB、BC两级级间PT、FIB、TT比较差异明显(P<0.05),APTT、D-D差异比较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
结论血浆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604-604,605)【作者】舒建平【作者单位】怀化市会同县人民医院,湖南怀化 4183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血浆D-二聚体与凝血四项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 [J], 农宝安;许进福2.60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及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结果分析 [J], 杨莉; 张岩3.凝血四项联合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血风险预测中的作用[J], 孙孟甜4.凝血四项D-二聚体水平及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在肝硬化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J], 崔琼;甘淑芬;曹佳淋5.凝血四项联合D-二聚体(D-D)水平检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血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张宁;何小帆;张亚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浆D-二聚体与凝血四项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
血浆D-二聚体与凝血四项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农宝安;许进福【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4)002【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与凝血四项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5例作为肝硬化组和周期健康体检者79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别进行凝血四项(Pr、TT、APTT、FIB)及血浆D-D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患者PT、TT、APTT、D-D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FIB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PT、APTT、D-D差异有高度量著性(P<0.01),五项检测指标阳性率均在95%以上,肝功能A、B、C级患者的TT、PT、APTT依序逐渐廷长,FIB依序降低.B级与A级比较,PT、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APTT、D-D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C级与B级比较,AP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PT、TT、D-D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对血浆D-D与凝血四项进行联合测定,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查的辅助指标,监测出血倾向,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评价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对肝硬化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各种原因导致出血的抢救、对指导临床用药及估计预后转归的好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科学依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总页数】3页(P192-194)【作者】农宝安;许进福【作者单位】广西隆安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广西隆安532700;广西隆安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隆安532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R575.2【相关文献】1.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何思强;邓怀健;余丽玲2.凝血四项及AT-Ⅲ、D-二聚体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杨波3.血浆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 [J], 舒建平4.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水平及AT-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王辉5.60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及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结果分析 [J], 杨莉; 张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的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
方法41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3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FIB、APTT、PT、TT及D-二聚体水平。
结果对照组FIB为(3.02±0.06)g/L、APTT为(26.66±2.34)s、PT为(12.11±1.02)s、TT为(12.25±2.06)s
及D-二聚体为(0.20±0.03)mg/L,观察组FIB为(1.82±0.04)g/L、APTT 为(37.06±3.41)s、PT为(19.46± 1.12)s、TT为(18.26±1.98)s及D-二聚体为(0.71±0.20)mg/L,观察组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PT、TT、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肝硬化患者纤溶机制和凝血系统存在显著异常,FIB水平表现为降低,APTT、PT、TT、D-二聚体水平表现为增高,联合检测FIB、APTT、PT、TT及D-二聚体水平能反映肝脏损害严重程度,在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和干预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肝硬化
肝细胞变性及坏死、肝炎病毒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等均可导致肝硬化的发生[1]。
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受到损伤,机体凝血机制随之发生异常改变,因此,研究FIB、APTT、PT、TT及D-二聚体水平对及早发现和诊治肝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比肝硬化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四项凝血因子和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对肝硬化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干预肝硬化提供数据参考,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11月41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选取同期43例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并排出妊娠期妇女,两组近期均未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28~63岁,平均年龄(4
2.78±4.46)岁;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
3.16±
4.51)岁。
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嘱咐两组空腹,于清晨采集3 ml静脉血,并与0.1%枸橼酸钠(0.3 ml)进行混合抗凝,以3000 r/min及8 cm半径进行离心分离取得上层血浆并检测。
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四项凝血因子及D-二聚体进行分析,采用Clauss法对FIB进行检测,采用凝固法对APTT、PT、TT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对D-二聚体进行检测。
按照标准规范操作,确保无菌,且在2 h内完成检测。
1. 3 观察指标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FIB、APTT、PT、TT及D-二聚体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FIB为(3.02±0.06)g/L、APTT为(26.66±2.34)s、
PT为(12.11±1.02)s、TT为(12.25±2.06)s及D-二聚体为(0.20±0.03)mg/L,观察组FIB为(1.82±0.04)g/L、APTT为(37.06±3.41)s、PT为(19.46±1.12)s、TT为(18.26±1.98)s及D-二聚体为(0.71±0.20)mg/L,观察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PT、TT、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脏是合成四项凝血因子和D-二聚体的重要场所,作为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肩负着清除、灭活被激活因子的作用,对纤溶-抗纤溶和凝血-抗凝血系统的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2]。
晚期肝硬化患者多伴有继发感染、消化道出血、门静脉血栓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凝血四项是检验科一种临检检查项目,可反映患者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可反映机体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FIB低于对照组,APTT、PT、TT、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肝硬化患者的FIB水平表现为降低,APTT、PT、TT、D-二聚体水平表现为增高。
FIB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可反映FIB的含量,在凝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PT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TT反映FIB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出现蛋白合成障碍和维生素K吸收障碍,凝血因子和肝素酶减少,引发肝素灭活能力降低,血浆中肝素水平则显著提升,导致类肝素抗凝物质出现在血循环中,使FIB表现为降低,APTT、PT、TT表现为延长。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由纤溶酶抑制物、纤溶酶原、纤溶酶等组成,是机体重要的抗凝系统,对维持血液流动及组织修复具有重要作用[3]。
D-二聚体的生成过程需要多种凝血物质的参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质,采用免疫比浊法对D-二聚体进行检测,若受体血浆存在D-二聚体,将发生抗体-抗原反应,乳胶颗粒聚集,晚期肝硬化患者伴有出血现象,机体血管内存在活化血栓和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则表现为升高,可反映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对诊断肝硬化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纤溶机制和凝血系统存在显著异常,FIB水平表现为降低,APTT、PT、TT、D-二聚体水平表现为增高,因此联合检测FIB、APTT、PT、TT及D-二聚体水平能反映肝脏损害严重程度,在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和干
预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汉才,李关华.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水平及AT-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8):1366-1368.
[2] 文金科.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的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体会.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1):31-33.
[3] 吴秀继,唐爱国,邓碧兰,等.凝血四项及AT-Ⅲ、D-二聚体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6):75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