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数据传输功率损耗计算

合集下载

无线数据传输功率损耗计算

无线数据传输功率损耗计算

无线数据传输功率损耗计算功率灵敏度(dBm dBmV dBuV)dBm=10log(Pout/1mW),其中Pout是以mW为单位的功率值dBmV=20log(Vout /1mV),其中Vout是以mV为单位的电压值dBuV=20log(Vout /1uV),其中Vout是以uV为单位的电压值换算关系:Pout=Vout×Vout/RdBmV=10log(R/0.001)+dBm,R为负载阻抗dBuV=60+dBmV应用举例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这里给出自由空间传播时的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方法:所谓自由空间传播系指天线周围为无限大真空时的电波传播,它是理想传播条件。

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能量既不会被障碍物所吸收,也不会产生反射或散射。

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工作频率有关。

[Lfs](dB)=32.44+20lgd(km)+20lgf(MHz)式中Lfs为传输损耗,d为传输距离,频率的单位以MHz计算。

由上式可见,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亦称衰减)只与工作频率f和传播距离d有关,当f或d增大一倍时,[Lfs]将分别增加6dB.下面的公式说明在自由空间下电波传播的损耗Los = 32.44 + 20lg d(Km) + 20lg f(MHz)Los=20Lg(4π/c)+20Lg(f(Hz))+20Lg(d(m))=20Lg(4π/3x10^8)+20Lg(f(MHz)x10^6)+20Lg(d(km)x10^3)=20Lg(4π/3)-160+20Lgf+120+20Lgd+60=32.45+20Lgf+20Lgd, d 单位为km,f 单位为MHzLos 是传播损耗,单位为dB,一般车内损耗为8-10dB,馈线损耗8dBd是距离,单位是Kmf是工作频率,单位是MHz例:如果某路径的传播损耗是50dB,发射机的功率是10dB,那末接收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40dB。

下面举例说明一个工作频率为433.92MHz,发射功率为+10dBm(10mW),接收灵敏度为-105dBm的系统在自由空间的传播距离:1. 由发射功率+10dBm,接收灵敏度为-105dBmLos = 115dB2. 由Los、f计算得出d =30公里这是理想状况下的传输距离,实际的应用中是会低于该值,这是因为无线通信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大气、阻挡物、多径等造成的损耗,将上述损耗的参考值计入上式中,即可计算出近似通信距离。

WLAN损耗计算

WLAN损耗计算

WLAN损耗计算WLAN信号损耗是指在无线网络传输过程中,信号的强度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或遭遇到障碍物而衰减的现象。

了解和计算WLAN信号损耗对于设计和优化无线网络非常重要。

在计算WLAN信号损耗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自由空间损耗(Free Space Loss):自由空间损耗是指在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信号传输的距离越远,信号强度减小的现象。

自由空间损耗的计算公式为:L = 20log(d) + 20log(f) - 147.55其中,L为自由空间损耗(单位dB),d为传输距离(单位米),f 为频率(单位MHz)。

2. 多径传播损耗(Multipath Propagation Loss):多径传播损耗是指信号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经历了多条不同路径的反射、绕射和散射,导致信号相位错乱和衰减的现象。

多径传播损耗的计算较复杂,通常使用经验数据或射线跟踪模型进行估算。

3. 障碍物损耗(Obstruction Loss):障碍物损耗是指信号在穿越障碍物(如墙壁、楼层等)时受到衰减的现象。

障碍物损耗的计算通常使用环境损耗因子(Environment Loss Factor)进行估算。

L=K×l其中,L为障碍物损耗(单位dB),K为环境损耗因子,l为障碍物的路径长度(单位米)。

4. 天线增益(Antenna Gain):天线增益是指天线相对于理想点源天线的增强能力。

天线增益可以补偿信号在传送过程中的部分损耗,提供更好的传输性能。

计算WLAN信号损耗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传输距离,例如10米。

2.选择信号频率,例如2.4GHz。

3.根据自由空间损耗的计算公式计算自由空间损耗。

L = 20log(d) + 20log(f) - 147.55= 20log(10) + 20log(2400) - 147.55≈20+61.98-147.55≈-65.57dB4.根据环境损耗因子和障碍物路径长度,计算障碍物损耗。

WLAN损耗计算

WLAN损耗计算

WLAN损耗计算WLAN(无线局域网)损耗计算是为了确定在无线局域网中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保证信号的有效传播范围而进行的一系列计算和评估。

在无线局域网中,损耗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而减弱或消失的现象。

以下是关于WLAN损耗计算的一些重要内容。

1.自由空间损耗(FSPL)计算:自由空间损耗是指在理想的无障碍环境中,信号随距离增长而减弱的现象。

根据公式FSPL = 20log(d) + 20log(f) + 20log(1/4π),其中d为传播距离,f为信号频率。

该计算方法适用于没有任何障碍物的开放环境。

2.损耗因子计算:损耗因子是指与信号传播路径上的障碍物有关的损耗。

每个障碍物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信号损耗,可以通过使用一定的损耗因子来进行计算。

常见的损耗因子有墙壁、楼层、门窗、人体等。

3.站点调查:在设计WLAN网络之前,进行站点调查非常重要。

站点调查包括现场勘测和测量,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干扰源、信号传播范围和无线接入点(AP)的最佳位置。

在站点调查中,同时进行损耗计算是必要的,以确保信号覆盖范围的正确规划和配置。

4.信号强度计算:WLAN系统中的信号强度是用来表示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水平。

信号强度计算通常使用dBm(分贝毫瓦)作为单位。

通过基于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来计算不同位置的信号强度,可以确定信号的有效覆盖范围和强度分布情况。

5.多径干扰计算:多径干扰是由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反射、绕射和衍射等现象引起的。

多径干扰会使得信号的强度在不同位置上产生波动,可能引起信号丢失或降低。

计算多径干扰需要考虑信号的传播路径和不同路径之间的相位差等因素。

6.数据速率和误码率计算:数据速率和误码率是衡量无线局域网的性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计算可以确定在不同距离和信号强度下的合适数据速率和误码率,以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结:WLAN损耗计算是无线局域网设置和规划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通过计算自由空间损耗、损耗因子、信号强度、多径干扰等因素,可以确定适当的信号覆盖范围和配置,保证无线局域网的性能和可靠性。

自由空间信号衰减计算

自由空间信号衰减计算

自由空间信号衰减计算自由空间信号衰减是指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时,由于电磁波的散射、吸收、衍射等原因,造成信号功率的逐渐减弱。

了解和计算自由空间信号衰减对于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和规划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由空间信号衰减的计算方法。

Pr=Pt*(Gt*Gr*λ^2/((4*π*R)^2*L))其中Pr为接收功率(单位:瓦特,W)Pt为发射功率(单位:瓦特,W)Gt为发送天线增益(无单位)Gr为接收天线增益(无单位)λ为波长(单位:米,m)R为距离(单位:米,m)L为自由空间传输损耗(无单位)在以上公式中,发送天线增益和接收天线增益是表示天线性能的参数,波长与频率有以下关系:λ=c/f其中c为光速(单位:米/秒,m/s)f为频率(单位:赫兹,Hz)自由空间传输损耗L是由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各种损耗所导致的,包括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大气传播损耗、地球曲率损耗等。

这些损耗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或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的计算公式如下:L = 20 * log10(R) + 20 * log10(f) + 147.55其中R为距离(单位:米,m)f为频率(单位:赫兹,Hz)大气传播损耗可以通过罗特曼方程进行估算,该方程描述了信号在大气中传播时的衰减情况。

罗特曼方程可以表示为:L = 20 * log10(R) + 20 * log10(f) + 20 * log10(h) + 92.4其中R为距离(单位:米,m)f为频率(单位:赫兹h为有效大气高度(单位:米,m)地球曲率损耗与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极化和指向角有关。

对于水平/垂直极化的天线,地球曲率损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L = 20 * log10(R) + 20 * log10(f) + 20 * log10(hf)其中R为距离(单位:米,m)f为频率(单位:赫兹,Hz)hf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极化和指向角的差值(单位:度,°)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方法是基于理想条件下的自由空间信号衰减,实际应用中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多径效应、干扰、障碍物的衰减等。

关于无线信号传输距离和衰减问题

关于无线信号传输距离和衰减问题

北京万蓝拓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宣关于无线信号传输距离和衰减问题什么是无线CPE?CPE 的英文全称为: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无线CPE 就是一种接收wifi 信号的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可取代无线网卡、无线AP 和无线网桥!可以接收无线路由器,无线AP 和无线打印服务器的无线信号!是一款新型的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大量应用于医院,单位,工厂,小区等无线网络接入,节省铺设有线网络的费用!搭配14DBI的原装平板定向天线!按照理想的状况来说户外直线传输距离达到2000 米是没问题的!理想的情况所指的是无干扰无障碍的情况下,而在我们生活的城市这种情况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在一般的生活小区,医院和单位的较为稳定接收距离是50米左右!如果接收的距离内有墙体阻隔,按照每堵墙衰减3DBI 来算(具体衰减值跟墙的参数有很大区别) 此款无线USB CPE 还搭配USB延长线,如果要接受户外的无线信号,CPE 天线最好是外置于户外,这样搭配的3 米USB 延长线是不可缺少的了!"穿墙能力"与设备使用的频段有直接的关系。

微波的最大特点就是近乎直线传播,绕射能力非常弱,因此身处在障碍物后面的无线接收设备会被障碍物给阻挡。

所以对于直线传播的无线微波信号来说,只能是"穿透"障碍物以到达障碍物后面的无线设备了。

"穿透"了障碍物的无线信号将逐渐变成较弱的信号,至于这个信号还有多强,这就是穿透能力或直接说是"穿墙能力"了。

对于用户来说,都希望无线信号能至少穿透屋内的墙壁和地板。

墙壁的材质有多种,有木质墙、玻璃墙、砖墙、混凝土墙等;地板一般是钢筋混凝土。

每穿透一道隔离墙,无线的接受信号或多或少都有衰减,上面的建筑结构依次从低到高的衰减。

一旦选用了发射功率过低、接收灵敏度不够、天线增益不够的无线设备,无线信号会衰减得很利害,传输速率急速下降,甚至会容易出现无线的盲点。

链路及空间无线传播损耗计算

链路及空间无线传播损耗计算

链路及空间无线传播损耗计算链路及空间无线传播损耗计算5.1 链路预算上行和下行链路都有自己的发射功率损耗和路径衰落。

在蜂窝通信中,为了确定有效覆盖范围,必须确定最大路径衰落、或其他限制因数。

在上行链路,从移动台到基站的限制因数是基站的接受灵敏度。

对下行链路来说,从基站到移动台的主要限制因数是基站的发射功率。

通过优化上下行之间的平衡关系,能够使小区覆盖半径内,有较好的通信质量。

一般是通过利用基站资源,改善网络中每个小区的链路平衡(上行或下行),从而使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

最终也可以促使切换和呼叫建立期间,移动通话性能更好。

图5-01是一基站链路损耗计算,可作为参考。

图5-01上下行链路平衡的计算。

对于实现双向通信的GSM系统来说,上下行链路平衡是十分重要的,是保证在两个方向上具有同等的话务量和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也关系到小区的实际覆盖范围。

下行链路(DownLink)是指基站发,移动台接收的链路。

上行链路(UpLink)是指移动台发,基站接收的链路。

上下行链路平衡的算法如下:下行链路(用dB值表示):PinMS = PoutBTS - LduplBTS - LpBTS + GaBTS + Cori + GaMS + GdMS - LslantBTS - LPdown式中:PinMS 为移动台接收到的功率;PoutBTS为BTS的输出功率;LduplBTS为合路器、双工器等的损耗;LpBTS为BTS的天线的馈缆、跳线、接头等损耗;移动通信系统是有线与无线的综合体,它是移动网络在其覆盖范围内,通过空中接口(无线)将移动台与基站联系起来,并进而与移动交换机相联系(有线)的复合体。

而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空间无线信号的发射和接受都是依靠移动天线来实现的。

因此,天线对于移动通信网络来说,举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讲座由网友张守国撰写提供,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GaBTS为基站发射天线的增益;Cori为基站天线的方向系数;GaMS为移动台接收天线的增益;GdMS为移动台接收天线的分集增益;LslantBTS为双极化天线的极化损耗;LPdown为下行路径损耗;上行链路(用dB值表示):PinBTS = PoutMS - LduplBTS - LpBTS + GaBTS + Cori + GaMS + GdBTS -LPup +[Gta]式中:PinBTS为基站接收到的功率;PoutMS为移动台的输出功率;LduplBTS为合路器、双工器等的损耗;LpBTS为BTS的天线的馈缆、跳线、接头等损耗;GaBTS为基站接收天线的增益;Cori 为基站天线的方向系数;GaMS为移动台发射天线的增益;GdBTS为基站接收天线的分集增益;Gta为使用塔放的情况下,由此带来的增益;LPup为上行路径损耗。

2.4G穿透损耗

2.4G穿透损耗

WLAN设备传输数据的速度与无线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是有关系的。

802.11b的设备通常接收灵敏度都可以在-83dBm左右达到11Mbps。

而802.11g的设备要达到54Mbps,则到达设备的信号强度需要达到-70dBm。

显然,如果不借用802.11g专用的功率放大器,54Mbps设备的工作距离将比11Mbps的设备近得多。

另外,因为WLAN系统是双向工作的,所以在计算链路参数时必须进行双向试算。

在上面的计算公式中,衰落储备一项对应了在实际工程上是经常会遇到问题。

比如树木、建筑物或车辆的遮挡衰减,建筑材料的吸收衰减,水体的能量吸收衰减,天线的安装不正或行进中的晃动等等不确定的因素造成的衰减,都会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

因此,工程设计中应该根据经验或者实地测试,正确地选择系统设备和天馈系统,为系统留下足够的衰落储备,以保证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

以下是一些建筑材料衰减损耗的经验数据:
红砖水泥墙(15-25cm):13~18dB
空心砌块砖墙:4~6dB
木板墙(5-10cm):5~6dB
简易石膏板墙:3~5dB
玻璃,玻璃窗(3-5cm):6~8dB
木门:3~5dB
金属门:6~8dB。

WiFi传输距离计算

WiFi传输距离计算

一、dBmdBmVdBuV换算关系dBm=10log(Pout/1mW),其中Pout是以mW为单位的功率值dBmV=20log(Vout/1mV),其中Vout是以mV为单位的电压值dBuV=20log(Vout/1uV),其中Vout是以uV为单位的电压值换算关系:Pout=Vout×Vout/RdBmV=10log(R/0.001)+dBm,R为负载阻抗dBuV=60+dBmV传输距离其实是个传输损耗的问题。

——来自《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教科书。

假设现在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输(可以理解为真空,标准概念是具有各向同性、电导率为0、相对介电系数和相对磁导率均恒为1的特点的理想空间)。

所以们可以看到发射功率Pt与传输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与波长的平方成反比,即假设要保证相同的接受功率(即说明书上常见的接收灵敏度,低于这个值设备就检测不到信号了)情况下,距离越远,需要的发射功率越大。

(/question/27868458/answer/38434613)二、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这里给出自由空间传播时的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方法:所谓自由空间传播指天线周围为无限大真空时的电波传播,它是理想传播条件。

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能量既不会被障碍物所吸收,也不会产生反射或散射。

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工作频率有关。

[Lfs](dB)=32.44+20lgd(km)+20lgf(MHz)式中Lfs为传输损耗,d为传输距离,频率的单位以MHz计算。

由上式可见,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亦称衰减)只与工作频率f和传播距离d有关,当f或d增大一倍时,[Lf s]传播损耗将分别增加6dB.下面的公式说明在自由空间下电波传播的损耗Los=32.44+20lgd(Km)+20lgf(MHz)Los是传播损耗,单位为dBd是距离,单位是Km,f是工作频率,单位是MHz下面举例说明一个工作频率为433.92MHz,发射功率为+10dBm(10mW),接收灵敏度为-105dBm的系统在自由空间的传播距离:1.由发射功率+10dBm,接收灵敏度为-105dBmLos=115dB2.由Los、f计算得出d=30公里这是理想状况下的传输距离,实际的应用中是会低于该值,这是因为无线通信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大气、阻挡物、多径等造成的损耗,将上述损耗的参考值计入上式中,即可计算出近似通信距离。

自由空间损耗

自由空间损耗

无线传输距离和发射功率以及频率的关系功率灵敏度(dBm dBmV dBuV)dBm=10log(Pout/1mW),其中Pout是以mW为单位的功率值dBmV=20log(Vout /1mV),其中Vout是以mV为单位的电压值dBuV=20log(Vout /1uV),其中Vout是以uV为单位的电压值换算关系:Pout=Vout×Vout/RdBmV=10log(R/0.001)+dBm,R为负载阻抗dBuV=60+dBmV应用举例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这里给出自由空间传播时的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方法:所谓自由空间传播系指天线周围为无限大真空时的电波传播,它是理想传播条件。

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能量既不会被障碍物所吸收,也不会产生反射或散射。

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工作频率有关。

[Lfs](dB)=32.44+20lgd(km)+20lgf(MHz)式中Lfs为传输损耗,d为传输距离,频率的单位以MHz计算。

由上式可见,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亦称衰减)只与工作频率f和传播距离d有关,当f或d增大一倍时,[Lfs]将分别增加6dB.下面的公式说明在自由空间下电波传播的损耗Los = 32.44 + 20lg d(Km) + 20lg f(MHz)Los=20Lg(4π/c)+20Lg(f(Hz))+20Lg(d(m))=20Lg(4π/3x10^8)+20Lg(f(MHz)x10^6)+20Lg(d(km)x10^3)=20Lg(4π/3)-160+20Lgf+120+20Lgd+60=32.45+20Lgf+20Lgd, d 单位为km,f 单位为MHz..Los 是传播损耗,单位为dB,一般车损耗为8-10dB,馈线损耗8dBd是距离,单位是Kmf是工作频率,单位是MHz例:如果某路径的传播损耗是50dB,发射机的功率是10dB,那末接收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40dB。

下面举例说明一个工作频率为433.92MHz,发射功率为+10dBm(10mW),接收灵敏度为-105dBm的系统在自由空间的传播距离:1. 由发射功率+10dBm,接收灵敏度为-105dBmLos = 115dB2. 由Los、f计算得出d =30公里这是理想状况下的传输距离,实际的应用中是会低于该值,这是因为无线通信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大气、阻挡物、多径等造成的损耗,将上述损耗的参考值计入上式中,即可计算出近似通信距离。

传输损耗计算公式

传输损耗计算公式

传输损耗计算公式传输损耗计算是在信号传输过程中衡量信号强度变化的方法,用于评估信号经过传输之后的衰减程度。

通过计算传输损耗,我们可以了解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减弱情况,并根据结果进行补偿或优化传输系统。

传输损耗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传输介质和信号特性来确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传输损耗计算公式的参考内容。

1. 电缆传输损耗计算公式电缆传输损耗通常是指在信号通过电缆传输时由于电缆本身的阻抗、电阻、电感、电容等电学性能造成的信号衰减。

常见的电缆传输损耗计算公式如下:传输损耗(dB)= 10 × log10(电缆长度/传输距离)×电缆的衰减值(dB/m)2. 光纤传输损耗计算公式光纤传输损耗是指信号经由光纤传输时由于衍射、散射、吸收等物理现象造成的信号衰减。

常见的光纤传输损耗计算公式如下:传输损耗(dB)= 10 × log10(输入功率/输出功率)3. 无线传输损耗计算公式在无线传输中,信号经过空气传输时会受到自由空间传播损耗、阻尼损耗、多径传播损耗等影响,从而导致信号衰减。

常见的无线传输损耗计算公式如下:传输损耗(dB)= 20 × log10(传输距离/波长)+ 自由空间衰减常数 + 阻尼损耗 + 多径传播损耗4. 网络传输损耗计算公式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损耗通常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网络延迟、丢包、重传等引起的数据丢失或传输速度下降。

常见的网络传输损耗计算公式如下:传输损耗(%)= 丢包数/总发包数 × 100%5. 音频传输损耗计算公式在音频传输中,传输损耗通常是指在声音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噪音、失真等因素造成的声音质量下降。

常见的音频传输损耗计算公式如下:传输损耗(dB)= 10 × log10(输入功率/输出功率)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作为参考,实际应用中还应该考虑更多的因素,如信号带宽、接收机灵敏度、传输介质的特性等。

此外,不同的传输系统和应用场景可能有不同的传输损耗计算方法,因此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5G(NR)上行功率控制

5G(NR)上行功率控制

无线通信系统中通常要求移动终端(UE)根据网络侧的命令增加或减少发射功率,这就是所谓的上行能量控制。

增加发射功率可满足gNB(或eNB)所需的信噪比或误码率 ;而减少发射功率可降低小区间和小区内(终端间)的干扰以及终端(UE)的功率消耗在5G(NR)网络中上行功率控制(Uplink power control)是为了决定终端(UE)在PUSCH、PUCCH、SRS和PRACH上发送数据的功率;在5G网络中上行的功率控制基于路径损耗(pathloss)。

为保证终端(UE)在PUSCH/PUCCH/SRS的正常传输,服务小区(Serving cell)根据以下四项对终端进行功率控制。

1.终端在PUSCH/PUCCH/SRS/PRACH上传输时机i:slot索引nμs,fns,fμ:是一SFN帧内的系统帧号,时隙内的第一个符号为S,及多个连续的符号L。

2.上行功率(控制)计算公式:Ptx=min{PCMAX,P0+α⋅PL+Δ其中:PCMAX : UE配置的最大输出功率;P0 : 假设完全路径损耗补偿的预配置接收功率目标;α: 取值0和1,功率控制因子;α=0表示没有路径损耗补偿,即所有UE以相同的功率传输;α=1表示全路径损耗补偿,试图为所有UE实现相同的接收功率;Δ:这是一个闭环功率控制组件,它允许基站调整UE的发射功率。

这基于来自PDCCH上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传输功率控制(TPC)命令。

3. PUSCH功率控制如果终端(UE)使用索引为j的参数集配置和索引为l的PUSCH功率控制调整状态在服务小区c的载波f的活动UL BWP b上发送PUSCH,则UE确定PUSCH发送功率PPUSCH,b,f,c( i,j,qd,l)在PUSCH传输时机i为:j=0: MSG3 in random access, or PUSCH when 0-PUSCH-AlphaSet is not provided.j=1: Configured grant.j=2 to 31: Dynamic grant.4.PUSCH功率控制计算参数表Table7.1.1-1:Mapping of TPC Command Field to absolute and accumulated δPUSCH,b,f,c or δSRS,b,f,cδPUSCH,b,f,c or δSRS,b,f,c values。

无线WiFi天线增益计算定律

无线WiFi天线增益计算定律

无线WiFi-天线增益计算公式附1:天线口径和2.4G频率的增益0.3M 15.7DBi0.6M 21.8DBi0.9M 25.3DBi1.2M 27.8DBi1.6M 30.3DBi1.8M 31.3DBi2.4M 33.8DBi3.6M 37.3DBi4.8M 39.8DBi附2:空间损耗计算公式Ls=92.4+20Logf+20Logd附3:接收场强计算公式Po-Co+Ao-92.4-20logF-20logD+Ar-Cr=Rr其中Po为发射功率,单位为dbm.Co为发射端天线馈线损耗.单位为db.Ao为天线增益.单位为dbi.F为频率.单位为GHz.D为距离,单位为KM.Ar为接收天线增益.单位为dbi.Cr为接收端天线馈线损耗.单位为db.Rr为接收端信号电平.单位为dbm.例如:AP发射功率为17dbm(50MW).忽略馈线损耗.天线增益为10dbi.距离为2KM.接收天线增益为10dbi.到达接收端电平为17+10-92.4-7.6-6+10=-69dbm附4: 802.11b 接收灵敏度22 Mbps (PBCC): -80dBm11 Mbps (CCK): -84dBm5.5 Mbps (CCK): -87dBm2 Mbps (DQPSK): -90dBm1 Mbps (DBPSK): -92dBm(典型的测试环境:包错误率PER < 8% 包大小:1024 测试温度:25&ordm;C + 5&ordm;C)附5: 802.11g 接收灵敏度54Mbps (OFDM) -66 dBm8Mbps (OFDM) -64 dBm36Mbps (OFDM) -70 dBm24Mbps (OFDM) -72 dBmbps (OFDM) -80 dBm2Mbps (OFDM) -84 dBm9Mbps (OFDM) -86 dBm6Mbps (OFDM) -88 dBm---------------------------------------------------------------发一个计算抛物面半径的公式,不少人拿到抛物面可以一下子计算不出来焦点。

吸收损耗散射损耗计算公式

吸收损耗散射损耗计算公式

吸收损耗散射损耗计算公式在电磁波传播中,吸收损耗和散射损耗是两种主要的信号衰减方式。

吸收损耗是由于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被介质吸收而导致的能量损失;散射损耗则是由于电磁波与介质中的微粒或不均匀性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散射。

在无线通信、雷达系统、遥感等领域中,对吸收损耗和散射损耗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分析,对于系统性能的评估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吸收损耗计算公式:吸收损耗(dB)= 10 log10(P1/P2)。

其中,P1为入射电磁波功率,P2为出射电磁波功率。

散射损耗计算公式:散射损耗(dB)= 20 log10(4πr/λ)。

其中,r为散射体到接收点的距离,λ为电磁波波长。

在实际应用中,吸收损耗和散射损耗通常同时存在,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两者的影响。

下面将分别对吸收损耗和散射损耗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吸收损耗是由于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被介质吸收而导致的能量损失。

其计算公式中的P1和P2分别代表入射电磁波功率和出射电磁波功率。

在实际应用中,吸收损耗通常与介质的特性有关,如介质的损耗系数、厚度等。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吸收损耗会导致信号衰减,降低通信质量;在雷达系统中,吸收损耗会影响目标的探测和识别能力;在遥感应用中,吸收损耗会影响遥感数据的质量和分辨率。

因此,对吸收损耗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分析,对于系统性能的评估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散射损耗是由于电磁波与介质中的微粒或不均匀性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散射。

其计算公式中的r和λ分别代表散射体到接收点的距离和电磁波波长。

在实际应用中,散射损耗通常与介质的散射特性有关,如散射体的大小、形状、密度等。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散射损耗会导致多径效应,影响信号的传输特性;在雷达系统中,散射损耗会影响目标的回波特性;在遥感应用中,散射损耗会影响遥感数据的解译和分析。

因此,对散射损耗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分析,对于系统性能的评估和优化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而言,吸收损耗和散射损耗是电磁波传播中的两种主要信号衰减方式,其计算公式分别为吸收损耗(dB)= 10 log10(P1/P2)和散射损耗(dB)= 20 log10(4πr/λ)。

天线基本知识及应用--链路及空间无线传播损耗计算

天线基本知识及应用--链路及空间无线传播损耗计算

∙天线基本知识及应用--链路及空间无线传播损耗计算∙ 1 链路预算上行和下行链路都有自己的发射功率损耗和路径衰落。

在蜂窝通信中,为了确定有效覆盖范围,必须确定最大路径衰落、或其他限制因数。

在上行链路,从移动台到基站的限制因数是基站的接受灵敏度。

对下行链路来说,从基站到移动台的主要限制因数是基站的发射功率。

通过优化上下行之间的平衡关系,能够使小区覆盖半径内,有较好的通信质量。

一般是通过利用基站资源,改善网络中每个小区的链路平衡(上行或下行),从而使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

最终也可以促使切换和呼叫建立期间,移动通话性能更好。

上下行链路平衡的计算。

对于实现双向通信的GSM系统来说,上下行链路平衡是十分重要的,是保证在两个方向上具有同等的话务量和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也关系到小区的实际覆盖范围。

下行链路(DownLink)是指基站发,移动台接收的链路。

上行链路(UpLink)是指移动台发,基站接收的链路。

上下行链路平衡的算法如下:下行链路(用dB值表示):PinMS = PoutBTS - LduplBTS - LpBTS + GaBTS + Cori + GaMS + GdMS - LslantBTS - LPdown式中:PinMS 为移动台接收到的功率;PoutBTS为BTS的输出功率;LduplBTS为合路器、双工器等的损耗;LpBTS为BTS的天线的馈缆、跳线、接头等损耗;GaBTS为基站发射天线的增益;Cori为基站天线的方向系数;GaMS为移动台接收天线的增益;GdMS为移动台接收天线的分集增益;LslantBTS为双极化天线的极化损耗;LPdown为下行路径损耗;上行链路(用dB值表示):PinBTS = PoutMS - LduplBTS - LpBTS + GaBTS + Cori + GaMS + GdBTS -LPup +[Gta]式中:PinBTS为基站接收到的功率;PoutMS为移动台的输出功率;LduplBTS为合路器、双工器等的损耗;LpBTS为BTS的天线的馈缆、跳线、接头等损耗;GaBTS为基站接收天线的增益;Cori 为基站天线的方向系数;GaMS为移动台发射天线的增益;GdBTS为基站接收天线的分集增益;Gta为使用塔放的情况下,由此带来的增益;LPup为上行路径损耗。

LTE计算汇总范文

LTE计算汇总范文

LTE计算汇总范文LTE是一种高速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提供高质量和低延迟的移动宽带连接。

本文将对LTE的计算问题进行汇总,涵盖了系统容量、覆盖范围、速率和功耗等方面的计算。

1.系统容量计算:LTE系统容量的计算主要涉及下行链路容量和上行链路容量的估算。

下行链路容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下行链路容量=(子载波数量)*(每个子载波的比特速率)*(调度单位长度)*(时隙帧利用率)上行链路容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上行链路容量=(子载波数量)*(每个子载波的比特速率)*(调度单位长度)*(时隙帧利用率)*(用户数)2.覆盖范围计算:LTE的覆盖范围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覆盖半径=(信号传输速度)*(信号传输时间)/(传输信号的损耗因子)其中,信号传输速度可以根据传输介质和信号传输模式进行估算,信号传输时间是信号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传输信号的损耗因子主要考虑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衰减和干扰。

3.速率计算:LTE的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速率=(每个OFDM符号的比特数)*(子载波数量)*(OFDM符号数)/(TTI长度)其中,OFDM符号是LTE中的基本单位,由若干子载波组成,TTI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长度是处理无线通信数据的时间窗口。

每个OFDM符号的比特数可以根据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进行计算。

4.功耗计算:LTE的功耗主要包括基站的功耗和终端设备的功耗。

功耗=(传输功率)*(信号传输时间)+(待机功耗)*(基站总数)终端设备的功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估算:功耗=(传输功率)*(信号传输时间)+(待机功耗)*(用户数)其中,传输功率是指发送端所需要的功率,信号传输时间是指信号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待机功耗是终端设备在待机状态下的功耗。

以上是LTE计算的汇总,涵盖了系统容量、覆盖范围、速率和功耗等方面的计算问题。

这些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评估LTE系统的性能和效率,以及进行网络规划和优化工作。

五类线传输损耗

五类线传输损耗

五类线传输损耗摘要:1.引言2.五类线的定义和特点3.传输损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五类线传输损耗的分类5.影响五类线传输损耗的因素6.降低五类线传输损耗的措施7.结论正文:【引言】在网络通信中,数据传输的损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五类线作为常见的传输媒介,其传输损耗对通信质量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五类线传输损耗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影响损耗的各种因素,并提出降低损耗的有效措施。

【五类线的定义和特点】五类线,又称为Cat5 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局域网的传输媒介。

其主要特点是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布线简单等。

五类线根据其性能和应用场景可分为:五类线、五类线A、五类线B、五类线C、五类线D 等。

【传输损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传输损耗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信号衰减。

其计算方法通常采用以下公式:损耗(dB)= 10 × log10(输出功率/输入功率)。

【五类线传输损耗的分类】根据传输距离和频率,五类线传输损耗可分为:近端损耗、远端损耗、衰减损耗、串音损耗等。

【影响五类线传输损耗的因素】影响五类线传输损耗的主要因素包括:传输距离、线缆长度、线缆材料、传输速率、温度、电磁干扰等。

【降低五类线传输损耗的措施】为了降低五类线传输损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合适的线缆材料和长度,以减小传输损耗;2.合理规划网络布线,避免线缆间的相互干扰;3.采用更高级别的五类线,以提高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4.对线缆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以保证其性能稳定;5.优化网络设备和传输协议,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结论】五类线传输损耗对网络通信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nfc三个计算公式

nfc三个计算公式

nfc三个计算公式NFC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在移动支付、智能门锁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还在工业生产、物流管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NFC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NFC技术。

本文将介绍三个与NFC相关的计算公式,分别是NFC传输功率计算公式、NFC通信距离计算公式和NFC数据传输速率计算公式。

1. NFC传输功率计算公式。

NFC传输功率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NFC设备之间传输功率的公式。

传输功率是指NFC设备在进行通信时所消耗的功率,通常以毫瓦(mW)为单位。

NFC传输功率计算公式如下:传输功率(mW)= 发射功率(mW)传输损耗(mW)。

在这个公式中,发射功率是NFC设备发送信号所消耗的功率,传输损耗是NFC设备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所损失的功率。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NFC 设备之间的传输功率,从而更好地了解NFC设备在通信过程中的能耗情况。

2. NFC通信距离计算公式。

NFC通信距离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NFC设备之间通信距离的公式。

通信距离是指NFC设备在进行通信时能够达到的最大距离,通常以厘米(cm)为单位。

NFC通信距离计算公式如下:通信距离(cm)= (发射功率(mW)/ 接收功率(mW))^ 0.5 系统增益。

在这个公式中,发射功率和接收功率分别是NFC设备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功率,系统增益是NFC设备系统的增益。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NFC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禿,从而更好地了解NFC设备的通信范围。

3. NFC数据传输速率计算公式。

NFC数据传输速率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NFC设备之间数据传输速率的公式。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NFC设备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的传输速率,通常以比特每秒(bps)为单位。

NFC数据传输速率计算公式如下:数据传输速率(bps)= 子载波速率(bps)编码速率。

在这个公式中,子载波速率是NFC设备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使用的子载波的速率,编码速率是NFC设备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使用的编码的速率。

射频线缆损耗值计算公式

射频线缆损耗值计算公式

射频线缆损耗值计算公式引言。

射频线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用于传输射频信号,连接无线设备和天线。

然而,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线缆的损耗影响,因此了解和计算线缆的损耗值对于设计和优化无线通信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射频线缆损耗值的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射频线缆损耗的影响因素。

射频线缆的损耗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频率,随着频率的增加,线缆的损耗也会增加,这是因为高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更容易受到线缆材料的吸收和散射。

2. 线缆长度,线缆的损耗随着长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经历更多的传输介质和连接器的损耗。

3. 线缆材料和结构,不同材料和结构的线缆具有不同的损耗特性,例如同轴线缆和微带线缆的损耗值就会有所不同。

射频线缆损耗值的计算公式。

射频线缆的损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L(dB) = α(f) × L(m)。

其中,L(dB)为线缆的损耗值(单位为分贝),α(f)为频率相关的损耗因子,L(m)为线缆的长度(单位为米)。

频率相关的损耗因子α(f)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α(f) = α0 + α1 × f + α2 × f^2。

其中,α0、α1和α2为线缆的频率相关损耗系数,f为信号的频率。

线缆的频率相关损耗系数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者厂家提供的数据进行获取。

一般来说,随着频率的增加,线缆的频率相关损耗系数也会增加。

举例说明。

假设一条同轴线缆的频率相关损耗系数为α0=0.1 dB/m, α1=0.01 dB/m/GHz,α2=0.001 dB/m/GHz^2,要传输一个频率为2.4 GHz的射频信号,线缆的长度为10米,那么线缆的损耗值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1. 计算频率相关的损耗因子α(f):α(f) = 0.1 + 0.01 × 2.4 + 0.001 × (2.4)^2 = 0.1 + 0.024 + 0.00576 = 0.12976dB/m。

射频传输损耗计算公式 csdn

射频传输损耗计算公式 csdn

射频传输损耗计算公式csdn
射频传输损耗的计算涉及到信号强度的变化,这通常与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信号传播的环境条件以及使用的频率有关。

然而,你提到的“csdn”并不是一个射频传输损耗的计算公式。

我猜你可能是想询问一般的计算方法或公式。

在无线通信中,传输损耗通常使用路径损耗公式来计算。

自由空间路径损耗(Free-Space Path Loss, FSPL)是一个基本的模型,用于预测在没有任何障碍物(如建筑物、山脉等)的开阔空间中,无线电信号随距离增加而减弱的程度。

FSPL的计算公式如下:FSPL(dB) = 20 * log10(d) + 20 * log10(f) - 27.55
其中:
d 是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单位:千米)
f 是信号的频率(单位:MHz)
这个公式给出的是理论上的自由空间路径损耗。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存在多径传播、建筑物阻挡、大气条件等因素,实际的路径损耗通常会比FSPL更大。

请注意,以上公式和讨论仅适用于一般情况,并且可能需要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进行调整。

在实际设计和部署无线通信系统时,通常需要考虑更复杂的模型和实际测量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s 是传播损耗,单位为dB,一般车内损耗为8-10dB,馈线损耗8dB
d是距离,单位是Km
f是工作频率,单位是MHz
例:如果某路径的传播损耗是50dB,发射机的功率是10dB,那末接收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40dB。
下面举例说明一个工作频率为433.92MHz,发射功率为+10dBm(10mW),接收灵敏度为-105dBm的系统在自由空间的传播距离:
假定大气、遮挡等造成的损耗为25dB,可以计算得出通信距离为:
d =1.7公里
结论: 无线传输损耗每增加6dB, 传送距离减小一倍
在遥控钥匙门禁(RKE)系统中,可以用钥匙扣上的发射器从远端开锁,发射器将无线编码发送到汽车内的接收机。遥控钥匙门禁(RKE)系统通常工作在ISM频段,包括315MHz和433.92MHz。随着远程启动和带校验的RKE的出现,设计者希望延长这些短程设备的有效收发距离。影响有效收发距离的关键因素是无线信号的路径损耗。该应用笔记描述了无线信号的“ 地面反射”对路径损耗的影响,给出了路径损耗的近似式,并给出了在空旷停车场内路径损耗的曲线。另外,本文还给出了多路径信号和阻塞影响的估算。
Pout=Vout×Vout/R
dBmV=10log(R/0.001)+dBm,R为负载阻抗
dBuV=60+dBmV
应用举例
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
这里给出自由空间传播时的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方法:所谓自由空间传播系指天线周围为无限大真空时的电波传播,它是理想传播条件。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能量既不会被障碍物所吸收,也不会产生反射或散射。
下面的公式说明在自由空间下电波传播的损耗
Los = 32.44 + 20lg d(Km) + 20lg f(MHz)
Los=20Lg(4π/c)+20Lg(f(Hz))+20Lg(d(m))=20Lg(4π/3x10^8)+20Lg(f(MHz)x10^6)+20Lg(d(km)x10^3)=20Lg(4π/3)-160+20Lgf+120+20Lgd+60=32.45+20Lgf+20Lgd, d 单位为km,f 单位为MHz
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工作频率有关。
[Lfs](dB)=32.44+20lgd(km)+20lgf(MHz)
式中Lfs为传输损耗,d为传输距离,频率的单位以MHz计算。
由上式可见,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亦称衰减)只与工作频率f和传播距离d有关,当f或d增大一倍时,[Lfs]将分别增加6dB.
由该式可知,当发射和接收高度均为1米时,1千米远处的路径损耗为123dB。 路径损耗计算的使用技巧
将发射功率一分为二,一半进入直接路径传输,一半进入地面反射路径传输的传播模型并不精确。这也是根据该模型建立的式12和式13表达式有时会出现2次方因子。但是,重要的是该应用笔记给出的表达式非常近似地估计了可以达到的最远距离。并描述了高度和距离对路径损耗的影响。自由空间损耗模型可用于传输距离在10米以内的情况,因为在相距10米以内时,地面反射会使信号传输发生巨大的变化。而在距离大于10米且无障碍的环境中,可以采用的规律近似估算。任何散射体的存在都会影响任意距离处的路径损耗。任何障碍物(如停车场的其他汽车、灯柱、低矮的建筑物等)都会造成更多的反射路径,并使无线电波发生绕射,在混凝土建筑物中还会进一步削弱信号。这说明在实际情况中,以R 4 变化的损耗模型比自由空间的损耗模型更准确。实际使用时,考虑到不同表面造成的瞬时衰落,估计路径损耗较好的方法是从式1计算出的空旷停车场的路径损耗中减去20dB。如果钥匙扣发射器在一个建筑物内发送信号(比如一个远程启动装置),则要从式1计算出的路径损耗中减去30dB到40dB。总之,要想得到最远收发距离,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进行实际测试。上述近似法只是一种参考,或者说是在测量开始之前进行的一个“可靠检验”。
在RKE系统中,汽车驾驶员利用钥匙扣上的发射器向车内接收机发送无线编码信号,打开车锁。接收机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并控制执行装置打开车门。 RKE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它的有效收发距离。该距离由链路预算决定,关键因素是钥匙扣上发射器的发射功率、接收器的灵敏度和路径损耗。本应用只讨论路径损耗,阐述了发射器与接收器的距离、发射信号频率以及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相对高度对路径损耗的影响。
对于具有宽角度覆盖范围的小天线来说,其天线增益近似为1。将式12表示为PR/PT的比值,并设置G T =G R =1, 所得到的近似表达式既为式1。图2和图3是天线增益为1时,在315MHz和434MHz下路径损耗的曲线图。包括式7表示的自由空间路径损耗、式11给出的精确路径损耗和式12给出的近似路径损耗。由图可以看出:在距离非常近时,确切的路径损耗会随信号频率不同而发生变化。
dBi 和dBd
dBi和dBd是考征增益的值(功率增益),两者都是一个相对值, 但参考基准不一样。dBi的参考基准为全方向性天线,dBd的参考基准为偶极子,所以两者略有不同。一般认为,表示同一个增益,用dBi表示出来比用dBd表示出来要大2.15。
[例3] 对于一面增益为16dBd的天线,其增益折算成单位为dBi时,则为18.15dBi(一般忽略小数位,为18dBi)。
实际上,在大多数地面平坦的条件下,两路电压信号V 1 和V 2 的幅值相等。我们可以把V看成是一个“电压” ,等于接收功率的1/2次方(这种情况下,是V/ ,如式9所示:
接收功率刚好是式8电压幅值的平方。
将式9中的V代入该式,整理并转化为三角函数,可得到精确的路径损耗式为:
如果我们将式6中 的近似表达式代入式11,并将近似为x,就可得到如下简化表达式:
从这两幅图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图1 所示的典型遥控钥匙信号传输路径,在距离10米远处的路径损耗近似等于自由空间的路径损耗。这是因为在300MHz至400MHz,直接路径传输信号和通过地面反射的信号在距离上相差四分之一波长,产生90 和176 的相位差。这意味着两路信号叠加后既不增强也不抵消。 而在大于10米处,路径损耗以 R -4 变化,这说明在中等或较远距离时,式1是计算路径损耗的一个非常有用、快捷的方法。实际上,在发射和接收高度相等且均为h时,路径损耗(单位:dB)可以简化为:
经验算法:
有个简便公式:0dbm=0.001w 左边加10=右边乘10
所以0+10DBM=0.001*10W 即10DBM=0.01W
故得20DBM=0.1W 30DBM=1W 40DBM=10W
还有左边加3=右边乘2,如40+3DBM=10*2W,即43DBM=20W,这些是经验公式,蛮好用的。
所以-50DBM=0DBM-10-10-10-10-10=1mw/10/10/10/10/10=0.00001mw。
波特率
波特率是每秒钟传送的信息位的数量。它是所传送代码的最短码元占有时间的倒数。例如一个代码的最短时间码元宽度为20毫秒,则其波特率就是每秒50波特。
20毫秒=0.02秒 波特率1/0.02=50波特
由于R、R1、R2 >> h1、h2,上述表达式可近似为式4和式5:
两者距离之差由式6表示:
地面反射是多径传输的一个简单例子: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表面反射,形成幅值和延迟均不同的多径信号到达接收机。若在自由空间只有一条传输路径,接收器收到的信号功率由式7表示:
其中,P R 是接收功率、P T 是发射功率、G T 是发射机天线增益、G R 是接收天线增益、 是波长。
[例7] 7/8 英寸GSM900馈线的100米传输损耗约为3.9dB。
[例8] 如果甲的功率为46dBm,乙的功率为40dBm,则可以说,甲比乙大6 dB。
[例9] 如果甲天线为12dBd,乙天线为14dBd,可以说甲比乙小2 dB。
dBc
有时也会看到dBc,它也是一个表示功率相对值的单位,与dB的计算方法完全一样。一般来说,dBc 是相对于载波(Carrier)功率而言,在许多情况下,用来度量与载波功率的相对值,如用来度量干扰(同频干扰、互调干扰、交调干扰、带外干扰等)以及耦合、杂散等的相对量值。 在采用dBc的地方,原则上也可以使用dB替代。
1. 由发射功率+10dBm,接收灵敏度为-105dBm
Los = 115dB
2. 由Los、f
计算得出d =30公里
这是理想状况下的传输距离,实际的应用中是会低于该值,这是因为无线通信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大气、阻挡物、多径等造成的损耗,将上述损耗的参考值计入上式中,即可计算出近似通信距离。
[例4] 0dBd=2.15dBi。
[例5] GSM900天线增益可以为13dBd(15dBi),GSM1800天线增益可以为15dBd(17dBi)。
dB
dB是一个表征相对值的值,当考虑甲的功率相比于乙功率大或小多少个dB时,按下面计算公式:10lg(甲功率/乙功率)
[例6] 甲功率比乙功率大一倍,那么10lg(甲功率/乙功率)=10lg2=3dB。也就是说,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3 dB。
dBm, dBi, dBd, dB, ,计算公式为:10lgP(功率值/1mw)。
[例1] 如果发射功率P为1mw,折算为dBm后为0dBm。
[例2] 对于40W的功率,按dBm单位进行折算后的值应为:
10lg(40W/1mw)=10lg(40000)=10lg4+10lg10+10lg1000=46dBm。
地面反射中的路径损耗
在一个空旷的停车场环境中,几米以上距离的路径损耗与距离的4次方成正比,在自由空间传输中它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实际上,对于增益为1的小天线而言,路径损耗与频率无关,可由一个简单的式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