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的法向量和点法式方程

合集下载

8.1.2 直线的点法式方程

8.1.2   直线的点法式方程
学习过程的能力.
05
分钟
(1) ;
(2) .
解:(1)直线 经过点 ,一个法向量是 ,一个方向向量是 ;
(2)直线 经过点 ,一个法向量是 ,一个方向向量是 .
例题5求过点 且与向量 垂直的直线方程.
解:由直线方程的点法式,得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
质疑
分析
讲解
质疑
分析
讲解
思考
回答
理解
思考
回答
理解
通过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根据直线方程求法向量与方向向量的方法与技巧.
通过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运用直线的点法式方程建立直线方程的常规方法.
25
分钟
数学学科教案设计(副页)
教学过程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教学
时间
*运用知识 跟踪练习
跟踪练习4写出下列直线经过的一个点和直线的一个法向量及方向向量:
(1) ;
(2) .
跟踪练习5求过点 且与向量 垂直的直线方程.
质疑
巡视
25分钟数学学科教案设计副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时间教学时间运用知识跟踪练习跟踪练习4运用知识跟踪练习跟踪练习4写出下列直线经过的一个点和直线的一个法向量及方向向量
数学学科教案设计(首页)
班级:课时:2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8.1.2直线的点法式方程
目的要求:
了解直线的点法式方程的推导过程,理解直线的点法式方程,会利用直线的点法式方程建立直线方程;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转化的思想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思考 探索新知
法向量

考研数学一大纲空间解析几何

考研数学一大纲空间解析几何

考研数学一大纲空间解析几何空间解析几何是考研数学一科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考研数学一大纲中,空间解析几何包括平面方程与空间直线、平面及空间中的曲面方程、立体几何与相关计算方法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讨论。

一、平面方程与空间直线平面方程是空间解析几何的基础,在考研数学一大纲中要求掌握平面的一般方程、点法式方程、截距式方程以及向量法方程。

对于一般方程Ax+By+Cz+D=0,其中A、B、C为方程的系数,D为常数项,可以通过法向量的系数A、B、C来确定该平面的法向量。

点法式方程是通过平面上的一点和法向量来表示平面方程的形式,截距式方程是通过平面与坐标轴的截距来表示平面方程的形式。

向量法方程是通过平面上的一点和与平面垂直的一个向量来表示平面方程的形式。

空间直线也是空间解析几何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考研数学一大纲中要求掌握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对称式方程以及向量式方程。

点向式方程是通过直线上的一点和方向向量来表示直线方程的形式,对称式方程是通过直线与坐标轴的截距来表示直线方程的形式。

向量式方程是通过直线上一点和与该直线平行的一个向量来表示直线方程的形式。

二、平面及空间中的曲面方程在考研数学一的大纲中,平面与空间中的曲面方程也是重要的内容。

常见的曲面方程包括二次曲面方程、柱面方程、圆锥曲线方程等。

二次曲面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y^2+Cz^2+Dxy+Exz+Fyz+Gx+Hy+Kz+L=0,其中A、B、C、D、E、F、G、H、K、L为方程的系数。

不同的二次曲面有不同的特点和性质,例如椭球、单叶双曲面、双叶双曲面、椭圆抛物面等。

柱面方程是通过直线沿着某一方向无限延伸而形成的表面。

柱面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y+C=0,其中A、B、C为方程的系数。

圆锥曲线方程是由一个点(焦点)和一个直线(准线)确定的曲线。

圆锥曲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x-a)^2+(y-b)^2-(z-c)^2=0,其中(a, b, c)为焦点的坐标。

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数学1-3册目录(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数学1-3册目录(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数学1-3册目录(人民教育出版社)目录第一章集合(第一册)1.1集合及其表示1.1.1集合1.1.2集合的表示方法1.2集合之间的关系1.3集合的基本运算1.3.1交集1.3.2并集1.3.3补集1.4充要条件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2.1一元一次方程2.2不等式2.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2.2不等式的解集与区间2.2.3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2.2.4一元二次不等式第三章函数3.1函数的概念3.2函数的表示方法3.3函数的单调性3.4函数的奇偶性3.5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6函数的应用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4.1实数指数4.2指数函数4.3对数及其运算4.3.1对数4.3.2对数的运算4.4对数函数4.5幂函数4.6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应用第五章数列5.1数列5.2等差数列5.2.1等差数列的概念5.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5.3等比数列5.3.1等比数列的概念5.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5.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第六章空间几何体6.1认识空间几何体6.1.1认识多面体与旋转体6.1.2棱柱、棱锥6.1.3圆柱、圆锥、球6.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6.2.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6.2.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第七章三角函数(第二册)7.1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7.1.1任意角的概念7.1.2弧度制7.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7.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7.2.2单位圆与正弦、余弦线7.2.3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7.2.4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7.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7.4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7.5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7.5.1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7.5.2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7.6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第八章平面向量8.1向量的概念8.2向量的线性运算8.2.1向量的加法8.2.2向量的减法8.2.3数乘向量8.3平面向量的的直角坐标系8.3.1平面向量的直角坐标及其运算8.3.2平面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8.3.3向量的长度公式和中点公式8.4向量的内积8.4.1向量的内积8.4.2向量内积的直角坐标运算第九章直线与圆的方程9.1直线的方程9.1.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点向式方程9.1.2直线的斜率与点斜式方程9.1.3直线的法向量与点法式方程9.1.4直线的一般式方程9.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9.2.1两条直线的平行9.2.2两条直线的交点与垂直9.3点到直线的距离9.4圆的方程9.4.1圆的标准方程9.4.2圆的一般方程第十章立体几何初步10.1平面的基本性质10.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0.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0.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的关系第十一章概率与统计初步11.1计数的基本原理11.2概率初步11.2.1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11.2.2古典概率11.3随机抽样11.3.1简单随机抽样11.3.2系统抽样11.3.3分层抽样11.4用样本估计总体11.4.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11.4.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11.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第十二章三角计算及其应用(第三册) 12.1和角公式12.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12.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12.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12.2倍角公式12.3正弦函数)sin(?ω+=x A y 的图像和性质 12.4解三角形12.4.1余弦定理12.4.2三角形的面积12.4.3正弦定理12.5三角计算及应用举例第十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13.1椭圆13.1.1椭圆的标准方程13.1.2椭圆的几何性质13.2双曲线13.2.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3.2.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13.3抛物线13.3.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3.3.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第十四章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14.1坐标变换14.1.1坐标轴的平移14.1.2利用坐标轴的平移化简二元二次方程14.1.3坐标轴的旋转14.1.4利用坐标轴的旋转化简二元二次方程14.2一般二元二次方程的讨论14.2.1化一般二元二次方程为标准式14.2.2一般二元二次方程的讨论14.3参数方程14.3.1曲线的参数方程14.3.2圆的参数方程14.3.3直线的参数方程14.3.4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14.4参数方程的应用举例第十五章逻辑代数基础15.1常用逻辑用语15.1.1命题15.1.2量词15.1.3逻辑联结词15.2数制15.2.1十进制与二进制15.2.2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15.3逻辑代词15.3.1基本概念与基本逻辑运算15.3.2逻辑代数的运算律和基本定理15.3.3逻辑函数15.3.4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15.3.5逻辑函数的化简15.3.6逻辑图第十六章算法与程序框图16.1算法的概念16.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16.2.1程序框图的基本图例16.2.2顺序结构及其框图16.2.3条件分支结构及其框图16.2.4循环结构及其框图16.3条件判断16.4算法案例第十七章数据表格信息处理17.1数组、数据表格的概念17.2数组的代数运算17.3用软件处理数据表格17.4数据表格的图示第十八章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18.1编制计划的有关概念18.2关键路径法18.3统筹图18.3.1网络图18.3.2横道图18.4进度计划的编制18.4.1网络图的时间参数18.4.2时间优化的方法第十九章线性规划初步19.1线性规划问题19.2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区域19.3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19.4线性规划问题的应用举例19.5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第二十章复数20.1复数的概念20.1.1复数的有关概念20.1.2复数的几何意义20.2复数的运算20.2.1复数的加法和减法20.2.2复数的乘法和除法20.3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0.4复数的三角形式20.4.1复数的三角形式20.4.2复数三角形式的乘法与乘方运算20.4.3复数三角形式的除法运算20.4.4复数的开方运算20.5复数的指数形式20.6复数的应用第二十一章概率分布初步21.1排列与组合21.1.1排列与排列数公式21.1.2组合与组合数公式21.2二项式定理21.2.1二项式定理21.2.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21.3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3.1离散型随机变量21.3.2二项分布21.4正态分布。

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数学1-3册目录(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数学1-3册目录(人民教育出版社)

目录第一章集合(第一册)1.1集合及其表示1.1.1集合1.1.2集合的表示方法1.2集合之间的关系1.3集合的基本运算1.3.1交集1.3.2并集1.3.3补集1.4充要条件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2.1一元一次方程2.2不等式2.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2.2不等式的解集与区间2.2.3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2.2.4一元二次不等式第三章函数3.1函数的概念3.2函数的表示方法3.3函数的单调性3.4函数的奇偶性3.5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6函数的应用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4.1实数指数4.2指数函数4.3对数及其运算4.3.1对数4.3.2对数的运算4.4对数函数4.5幂函数4.6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应用第五章数列5.1数列5.2等差数列5.2.1等差数列的概念5.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5.3等比数列5.3.1等比数列的概念5.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5.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第六章空间几何体6.1认识空间几何体6.1.1认识多面体与旋转体6.1.2棱柱、棱锥6.1.3圆柱、圆锥、球6.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6.2.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6.2.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第七章三角函数(第二册)7.1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7.1.1任意角的概念7.1.2弧度制7.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7.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7.2.2单位圆与正弦、余弦线7.2.3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7.2.4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7.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7.4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7.5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7.5.1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7.5.2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7.6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第八章平面向量8.1向量的概念8.2向量的线性运算8.2.1向量的加法8.2.2向量的减法8.2.3数乘向量8.3平面向量的的直角坐标系8.3.1平面向量的直角坐标及其运算8.3.2平面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8.3.3向量的长度公式和中点公式8.4向量的内积8.4.1向量的内积8.4.2向量内积的直角坐标运算第九章 直线与圆的方程9.1直线的方程9.1.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点向式方程9.1.2直线的斜率与点斜式方程9.1.3直线的法向量与点法式方程9.1.4直线的一般式方程9.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9.2.1两条直线的平行9.2.2两条直线的交点与垂直9.3点到直线的距离9.4圆的方程9.4.1圆的标准方程9.4.2圆的一般方程第十章 立体几何初步10.1平面的基本性质10.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0.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0.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的关系第十一章 概率与统计初步11.1计数的基本原理11.2概率初步11.2.1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11.2.2古典概率11.3随机抽样11.3.1简单随机抽样11.3.2系统抽样11.3.3分层抽样11.4用样本估计总体11.4.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11.4.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11.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第十二章 三角计算及其应用 (第三册) 12.1和角公式12.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12.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12.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12.2倍角公式12.3正弦函数)sin(ϕω+=x A y 的图像和性质 12.4解三角形12.4.1余弦定理12.4.2三角形的面积12.4.3正弦定理12.5三角计算及应用举例第十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13.1椭圆13.1.1椭圆的标准方程13.1.2椭圆的几何性质13.2双曲线13.2.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3.2.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13.3抛物线13.3.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3.3.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第十四章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14.1坐标变换14.1.1坐标轴的平移14.1.2利用坐标轴的平移化简二元二次方程14.1.3坐标轴的旋转14.1.4利用坐标轴的旋转化简二元二次方程14.2一般二元二次方程的讨论14.2.1化一般二元二次方程为标准式14.2.2一般二元二次方程的讨论14.3参数方程14.3.1曲线的参数方程14.3.2圆的参数方程14.3.3直线的参数方程14.3.4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14.4参数方程的应用举例第十五章逻辑代数基础15.1常用逻辑用语15.1.1命题15.1.2量词15.1.3逻辑联结词15.2数制15.2.1十进制与二进制15.2.2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15.3逻辑代词15.3.1基本概念与基本逻辑运算15.3.2逻辑代数的运算律和基本定理15.3.3逻辑函数15.3.4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15.3.5逻辑函数的化简15.3.6逻辑图第十六章算法与程序框图16.1算法的概念16.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16.2.1程序框图的基本图例16.2.2顺序结构及其框图16.2.3条件分支结构及其框图16.2.4循环结构及其框图16.3条件判断16.4算法案例第十七章数据表格信息处理17.1数组、数据表格的概念17.2数组的代数运算17.3用软件处理数据表格17.4数据表格的图示第十八章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18.1编制计划的有关概念18.2关键路径法18.3统筹图18.3.1网络图18.3.2横道图18.4进度计划的编制18.4.1网络图的时间参数18.4.2时间优化的方法第十九章线性规划初步19.1线性规划问题19.2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区域19.3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19.4线性规划问题的应用举例19.5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第二十章复数20.1复数的概念20.1.1复数的有关概念20.1.2复数的几何意义20.2复数的运算20.2.1复数的加法和减法20.2.2复数的乘法和除法20.3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0.4复数的三角形式20.4.1复数的三角形式20.4.2复数三角形式的乘法与乘方运算20.4.3复数三角形式的除法运算20.4.4复数的开方运算20.5复数的指数形式20.6复数的应用第二十一章概率分布初步21.1排列与组合21.1.1排列与排列数公式21.1.2组合与组合数公式21.2二项式定理21.2.1二项式定理21.2.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21.3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3.1离散型随机变量21.3.2二项分布21.4正态分布。

直线的法向量与点法式方程

直线的法向量与点法式方程

r 1、已知直线的一个法向量 n , r 求它的一个方向向量 v 。 r r
3、(1)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为 r v = (2, 2) ,则它的斜率k = r 它的一个法向量n = 。 r (2)直线的一个法向量为n = (1,1), r 则它的一个方向向量 v = 它的斜率 k = 。
热 身 练 习
点向式方程: v2 ( x − x0 ) − v1 ( y − y0 ) = 0
x − x0 y − y0 = (v1 ≠ 0, v2 ≠ 0) v1 v2
点斜式方程: ( y − y0 ) = k ( x − x0 ) 斜截式方程: y = kx + b
直线的法向量 与点法式方程
r 与直线平行的非零向量, 平行的非零向量 直线的方向向量: 与直线平行的非零向量,用 v 表示 直线的方向向量:
不唯一,互相平行(共线) 不唯一,互相平行(共线)
r 直线的法向量:与直线垂直的非零向量, 直线的法向量:与直线垂直的非零向量, 用 n 表示 垂直的非零向量
不唯一,互相平行(共线) 不唯一,互相平行(共线)
y
r n = ( A
r r uuuu n p0 p = 0
作 业
课本86页 —第6题 练习册62页 —B组第3题
r 3、已知直线 l 的法向量为 n = (2, −3) , 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3, 求直线 l 的方程。 解:设直线 l与 x 轴相交于( a, 0) , 由点法式方程,得
典 题
2( x − a ) + (−3)( y − 0) = 0
A( x − x0 ) + B ( y − y0 ) = 0 1、求过点 P (1, 2),且一个法向量为 r n = (3, 4) 的直线方程。 解:由直线的点法式方程,得

第二节 直线方程的点向式与点斜式

第二节  直线方程的点向式与点斜式

典例解析
【举一反三3】 已知直线l的法向量n=(-3,2),并且与 x轴、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求直线l的方程.
解:∵直线l的法向量n=(-3,2), ∴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3x+2y+C=0, 又∵直线l与x轴、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 ∴ 1 | C | | C | =12,解得C=±12,
它的一个法向量为_(_-__2_,__1_) . 8.直线ax-y+a=0(a≠0)在两坐标轴上截距之和是
___a_-__1__.
【提示】 分别令x=0,y=0得直线在y轴、x轴上的 截距分别为a,-1,所以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 为a-1.
同步精练
9.经过点A(2,1),且与直线2x+3y-10=0垂直的直线l 的方程为__3_x_-__2_y-__4_=__0_.
典例解析
【例1】 求过点P(-1,2),一个法向量为n=(2,1)的直 线的方程.
2x+y=0
【解析】 此题可由直线的点法式方程求得,也 可以由一般式用待定系数法求得.
方法一:将点P(-1,2)代入直线的点法式方程A(x -x0)+B(y-y0)=0,整理可得直线方程为2x+y=0.
方法二:由于法向量为n=(2,1),可设直线方程为 2x+y+C=0,代入点P(-1,2)可得C=0,即直线方程 为2x+y=0.
典例解析
【例2】 已知点A(-1,2),B(-1,4),求线段AB的垂
直平分线方程.
y=3
【解析】 由题意可知线段AB所在的直线的斜率不
存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为0,∵线段AB的
中点为
1 1 2
,
2
2
4
,即其垂直平分线经过点(-1,3),

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

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

量常用 n k , 1 ,当斜率不存在时的法向量常用 n 1,0 。 3、若直线方程是 Ax By C 0 ,则其法向量常用 n A, B ,向量常用 a B, A 。
例 1、 (1)直线 l 的倾斜角是 150 ,则该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是
例 3、 直线 l1 : px qy 3 0, l2 : sx ty 3 0, 相交于点 M (3 4) , 求过点 P 1 ( p, q), Q( s, t ) 的直线方程。
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 点法式方程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法向量 1、 与一条直线平行或在直线上的非零向量叫该直线的方向向量,有无数多,当直线斜率存
在时的方向向量常用 a 1, k ,当斜率不存在时的方向向量常用 a 0,1 。
2、 与一条直线垂直的非零向量叫该直线的方向向量,有无数多,当直线斜率存在时的法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直线 l 的方向向量是 a (3, 3sin ) ,则该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3)直线 l1 , l2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 a (2,1), b (3,1) ,则这两直线的夹角是 (4)直线 l 上两点 P ,斜率= 1 1,2 , P 2 2, a ,其方向 a 1,0 ,则 a

直线的点法式方程:直线过点 P( x0 , y0 ) ,法向量 a=(A,B) ,则直线方程是
A x x0 B y y0 0
例 2、 (1)写出直线 x 2 y 3 0 的一个方向向量和法向量; (2)直线 l 过点 P(3,8) ,且与直线 x 2 y 3 0 平行,求该直线。垂直呢?

直线的法向量与点法式方程

直线的法向量与点法式方程

的直线的方程。
练习1:已知直线的一个法向量,求它的一个方向向量 1.
n 3 ,5
2.
n3 , 5
3.
n 3,0
4. n 0,5
4. 0,-2
练习2:已知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求它的一个法向量
1. 7,2

2 . -7,-2
3. 7,0
练习3:求通过点P,且一个法向量为 的直线方程。
1.P (1, 2), n 3,4
2.P ( 1 , 2),n3 , 4
课堂小结
1、直线的法向量; 2、直线的点法式方程; 3、直线的法向量与方向向量的关系; 4、向量是研究解析几何的重要工具; 5、平面坐标系建立了代数与几何 联系的桥梁,实现了数形结合。
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 1.巩固本节所学知识点; 2.课本P85练习9-3
课外阅读----感知伟人魅力
拓展作业
勒奈〃笛卡尔是伟大的哲学家、物 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 何的创始人,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 祖”。请查阅他在数学方面做出的贡 献,下节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9.1.3
直线的法向量和点法式方程
2016.5
温故知新
一、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已知直线过点P(x0,y0),方向向量V=(v
v2 ( x x0 ) v1 ( y y0 ) 0
二、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已知直线过点P(x0,y0),斜率k
) v 1 2 ,
y y0 k ( x x0 )
动手实验
实践问题:
一条直线可以由直线上一点P(x0,y0),和与直线 平行的方向向量 V=(v1 , v2 )确定,试动手画一下, 一条直线是否可以通过直线上一点和与直线垂直的一个 向量确定呢?

11直线的点法式方程

11直线的点法式方程



例3. 已知点A(-1, 2)B(2, 1)C(0, 4)求△ABC三条高所 在的直线方程.
解 AB (2 1, 1 2) (3,1), AC (0 1, 4 2) (1, 2).
BC (0 2, 4 1) (2, 3).
如图所示: △ABC三条高分别为 由点法式方程得CD方程为: CD、AE、BF,
x 1 y 2 (1 ) 1 2 2x 1 (2) 3 y 5
答案:( 1 ) d ( 1, 2), n (2, 1 )
(2) n (2, 15) ,d ( 15, 2)
例2.
例5.
A
解:l1 l 2 n 1 n 2 (2 a, a) (1,a) 2 a a 2 0 a 2或a 1
a( x x0 ) b( y y0 ) 0

l
n ( a , b)
d (u, v)
(2):若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是d (u, v) 则它的一个法向量是n (v,u ) 反之,若直线的一个法向量是n (a, b) 则它的一个方向向量是d (b,a)
练习:观察下列方程,并写出各直线 的一个方向向量和一个法向量。
y C(0,4) F D A(-1,2) B (2,1) 0 x E



3(x-0)+(-1)(y-4) = 0 即 3x - y+4 = 0
由点法式方程得AE方程为:
(-2)(x+1) + 3(y - 2) = 0 即 2x-3y+8 = 0
由点法式方程得BF方程为:
1(x - 2) თ.1.2 直线的点法向式和一般式方程

直线的法向量和点法式方程00876

直线的法向量和点法式方程00876

P0(x0 , y0)
点法式方程
反 1、理解一个概念—— 直线的法向量
——与直线垂直的非零向量
思 2、掌握一个方程—— 直线的点法式方程

A( x - x0 ) +B( y - y0 )=0
结 3、利用直线的点法式方程可以解决
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法向量求直线方程



P86 练习第4题

什么叫方向向量 ?

与一条直线平行的非零向量叫做这条
识 直线的方向向量 通常用v表示

y

o
x
向量a(a1,a2)与向量b(b1,b2)
问 垂直的充要条件是 a1b1+a2b2=0
题 直线l的一个法向量n=(A,B),则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v如何表示?
探 究
设v =(v1,v2) ∵v⊥n ∴v1A+v2B=0 即v1A=-v2B
图3

yl

已知直线经过点P0(x0,y0),
一个法向量n=(A,B),求直

线的方程
导o P0(x0 , y0)
n =(A,B)
x
已知法向量n=(A,B),

y
则方向向量v=(B,-A)
v=(B,-A) 代入点向式方程,得
式 推
x-x0
B

y-y0 -A
化简,得

o
n =(A,B)
x
A(x-x0)+B (y-y0)=0
∴v =(B,-A) 或
v =(-B,A)
∴ v1 =- B
v2
A


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直线的法向量和点法式方程

直线的法向量和点法式方程
精品课件
顾知
什么叫方向向量 ?
与一条直线平行的非零向量叫做这条
直线的方向向量 通常用v表示
识y

o
x
精品课件
顾知
l2
B

A
回l1
精品课件
成 概与一条直线 垂平直行 的非零向量叫做
这条直线的法方向向量 通常用n表示
念思考:
1、一条直线的法向量是唯一的吗?
形2、这些法向量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3、同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v和法向量n的位 置关系是怎样的?
整=理0得
3x+ 4y-11 =0
精品课件
结 反1、理解一个概念——直线的法向量
——与直线垂直的非零向量
思2、掌握一个方程—— 直线的点法式方程
A( x - x0 ) +B( y -
小3、利用直线的y0点)=法0 式方程可以解决
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法向量求直线方程
精品课件
业布 置 作
P86 练习第4题
⑶ -2(x-3)4(y+5)=0
P0=(-3,5) n=(2,-4)
P0=(3,-5) n=(-2,-4) 或(2,4)
精品课件
A(x-x0)+B(y-y0)=0
用学
(x0,y0)
(A,B)
例1:求过点P(1, 2),且一个法向量为n =
(3,4)
以的直线方程。 解:代入直线的点法式方,得
致 3 (x-1)+ 4(y-2)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向量a(a1,a2)与向量b(b1,b2)
究 问 垂直的充要条件是 a1b1+a2b2=0
直线l的一个法向量n=(A,B),则直线l

高等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高等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高等数学(下)知识点总结1、二次曲面1)椭圆锥面:2)椭球面:旋转椭球面:3)单叶双曲面:双叶双曲面:4)椭圆抛物面:双曲抛物面(马鞍面):5)椭圆柱面:双曲柱面:6)抛物柱面:(二)平面及其方程1、点法式方程:法向量:,过点2、一般式方程:截距式方程:3、两平面的夹角:,,;4、点到平面的距离:(三)空间直线及其方程1、一般式方程:2、对称式(点向式)方程:方向向量:,过点3、两直线的夹角:,,;4、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直线与它在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1、连续:2、偏导数:;3、方向导数:其中为的方向角。

4、梯度:,则。

5、全微分:设,则(一)性质1、函数可微,偏导连续,偏导存在,函数连续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偏导数存在函数可微函数连续偏导数连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定义122342、微分法1)复合函数求导:链式法则若,则,(二)应用1)求函数的极值解方程组求出所有驻点,对于每一个驻点,令,,,① 若,,函数有极小值,若,,函数有极大值;② 若,函数没有极值;③ 若,不定。

2、几何应用1)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线,则上一点(对应参数为)处的切线方程为:法平面方程为:2)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曲面,则上一点处的切平面方程为:法线方程为:第章重积分(一)二重积分:几何意义:曲顶柱体的体积1、定义:2、计算:1)直角坐标,,2)极坐标,(二)三重积分1、定义:2、计算:1)直角坐标-----------“先一后二”-----------“先二后一”2)柱面坐标,3)球面坐标(三)应用曲面的面积:第一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一)对弧长的曲线积分1、定义:2、计算:设在曲线弧上有定义且连续,的参数方程为,其中在上具有一阶连续导数,且,则(二)对坐标的曲线积分1、定义:设 L 为面内从 A 到B 的一条有向光滑弧,函数,在 L 上有界,定义,、向量形式:2、计算:设在有向光滑弧上有定义且连续, 的参数方程为,其中在上具有一阶连续导数,且,则3、两类曲线积分之间的关系:设平面有向曲线弧为,上点处的切向量的方向角为:,,,则、(三)格林公式1、格林公式:设区域 D 是由分段光滑正向曲线 L 围成,函数在D 上具有连续一阶偏导数, 则有2、为一个单连通区域,函数在上具有连续一阶偏导数,则曲线积分在内与路径无关(四)对面积的曲面积分1、定义:设为光滑曲面,函数是定义在上的一个有界函数,定义2、计算:—“一投二代三定号”,,在上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在上连续,则,为上侧取“ + ”,为下侧取“级数:(二)函数项级数1、定义:函数项级数,收敛域,收敛半径,和函数;2、幂级数:3、收敛半径的求法:,则收敛半径4、泰勒级数展开步骤:(直接展开法)1)求出;2)求出;3)写出;4)验证是否成立。

北京四中 直线的方程以及平行、垂直、到角公式的应用

北京四中 直线的方程以及平行、垂直、到角公式的应用

北 京 四 中直线的方程以及平行、垂直、到角公式的应用一、教学要求:1、通过本内容的学习,充分理解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的关系,加深对几何问题坐标化的理解.2、研究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及相关公式,注意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中除一般形式外,均有不能表示的直线,否则可能丢解.3、理解直线方程的常数参数的几何意义.4、两直线平行垂直的判定与应用5、到角与夹角公式二、重难点分析:点斜式处于中枢位置,是最基本的形式,也是推导其它形式的基础。

对其它形式要牢记它的适用范围,有哪些不能表示的直线,并且能灵活地互化。

一般式是对各种具体形式的概括,因此理论上很重要。

(二)方程的推导1.点斜式注意:(1)点斜式是最基本的形式,也是推导其它形式的基础。

它的推导是直接法求曲线的方程的典型应用,在推导过程中把握以下几点:[1]直线的定义:过定点且保持运动方向不变的点集。

[2]通过斜率公式将结合条件坐标化:[3]由斜率公式的限制条件,导致对x ≠x l 和x=x 1的分类讨论;[4]能合并的尽量合并。

(2)通过点斜式的推导,进一步熟悉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加深对曲线的方程的理解,注意体会变形中如何保证等价性。

(3)写直线方程时保证[1]x ,y ∈R ;[2]等价变形,结果会不会缩小或扩大曲线,满足曲线的方程定义的两条。

(4)在具体求解问题时,点斜式不能表示的直线需单独进行讨论。

容易丢解。

2. 斜截式若直线L 的斜率为k ,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则直线L 过点(0,b),由点斜式方程知,直线L 的方程为y-b=kx 即y=kx+b.注:截距是数量值,而不是长度值。

3. 两点式若直线L 过点(x 1,y 1)、(x 2,y 2),且x 1≠x 2,y 1≠y 2则直线L 的斜率为2121y y k x x -=-,由点斜主式方程知 直线L 的方程为211111212121y y y-y x-x y y (x x )=x x y -y x -x --=⋅--,即注意:与其它两种写法的区别:121121y y y y x x x x --=--表示的不是整条直线,不包括点(x 1,y 1),所以它不符合纯粹性,不是所求曲线的方程:(x 2-x 1)(y-y 1)=(y 2-y 1)(x-x 1)可以表示过这两点的所有直线,而且对已知两点没有限制。

点法式方程和点向式方程公式

点法式方程和点向式方程公式

点法式方程和点向式方程公式嘿,咱今天来聊聊点法式方程和点向式方程公式。

这两个方程公式啊,在数学的几何世界里,那可真是相当重要的角色!想象一下,你走在一个大大的几何公园里,各种图形、线条在你眼前晃悠。

这时候,点法式方程和点向式方程公式就像是给你指明方向的地图,能让你在这个复杂的公园里轻松找到出路。

先来说说点法式方程。

假设咱有一个平面,平面上有个点P(x₀,y₀,z₀) ,还有一个法向量 n(A,B,C) ,那这个平面的方程就可以写成 A(x - x₀) + B(y - y₀) + C(z - z₀) = 0 。

这看起来有点复杂是不?别急,咱们来个实际的例子。

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这个点法式方程。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斜着的平面,然后随便点了一个点,又给出了一个法向量。

同学们一开始都一脸懵,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在说:“这是啥呀?”我就笑着说:“别着急,咱们一步步来。

”我带着他们从这个点和法向量出发,一点点地推导方程。

到最后,当大家终于搞明白的时候,那脸上露出的笑容,就像解开了一个超级大谜题一样,充满了成就感。

再说说点向式方程。

如果有一条直线,经过点 P₀(x₀,y₀,z₀) ,方向向量是 v(m,n,p) ,那这条直线的方程就可以写成 (x - x₀) / m = (y - y₀) / n = (z - z₀) / p 。

这个方程能帮助我们准确地描述直线的位置和走向。

就像有一次,我带着学生们去操场上做活动。

我让他们站成一条直线,然后指定一个点作为起点,再给他们一个方向。

然后我就问他们,能不能用数学的方式来描述这条直线。

一开始大家都有点不知所措,但是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终于有人想到了点向式方程。

那一刻,我能感觉到他们对知识的那种兴奋和好奇。

其实啊,点法式方程和点向式方程公式在很多实际问题中都能派上用场。

比如说,建筑师在设计大楼的时候,工程师在规划桥梁的时候,都需要用到这些公式来精确计算和设计。

总之,这两个方程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耐心去理解,多做练习,多联系实际,就能发现它们的魅力和用处。

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方程的求解方法

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方程的求解方法

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方程的求解方法在高中数学中,直线与平面方程的求解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掌握了这些求解方法,不仅可以解决直线与平面的相关问题,还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空间关系。

本文将介绍直线与平面方程的求解方法,并通过具体的题目来说明考点和解题技巧。

一、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直线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求解直线方程是我们学习几何的第一步。

常见的直线方程有点斜式方程、截距式方程和一般式方程等。

1. 点斜式方程点斜式方程是直线方程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对于已知直线上的一点P(x₁, y₁)和直线的斜率k,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到直线的方程:y - y₁ = k(x - x₁)例如,已知直线上的一点为P(2, 3),斜率为2,那么直线的方程为:y - 3 = 2(x - 2)这种形式的方程可以直观地表示直线的位置和倾斜程度,适用于求解直线的各种性质。

2. 截距式方程截距式方程是直线方程中另一种常见的形式。

对于已知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a和b,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到直线的方程:x/a + y/b = 1例如,已知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2和3,那么直线的方程为:x/2 + y/3 = 1这种形式的方程便于求解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和直线的截距等问题。

3. 一般式方程一般式方程是直线方程中最一般的形式。

对于已知直线的斜率k和截距b,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到直线的方程:y = kx + b例如,已知直线的斜率为2,截距为3,那么直线的方程为:y = 2x + 3这种形式的方程适用于求解直线的方程、斜率和截距等问题。

二、平面方程的求解方法平面是三维几何中的基本图形,求解平面方程是我们进一步探索空间关系的重要一步。

常见的平面方程有点法式方程和一般式方程等。

1. 点法式方程点法式方程是平面方程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对于已知平面上的一点P(x₁, y₁, z₁)和平面的法向量N(a, b, c),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平面的方程:a(x - x₁) + b(y - y₁) + c(z - z₁) = 0例如,已知平面上的一点为P(1, 2, 3),法向量为N(2, -1, 3),那么平面的方程为:2(x - 1) - (y - 2) + 3(z - 3) = 0这种形式的方程可以直观地表示平面的位置和法向量的方向,适用于求解平面的各种性质。

空间坐标系已知两点坐标求直线方程

空间坐标系已知两点坐标求直线方程

空间坐标系已知两点坐标求直线方程在二维平面中,我们可以用直线方程来表示一条直线。

直线方程可以用一般式、斜截式、点斜式等形式来表示。

在三维空间中,我们可以使用一般式来表示一条直线。

一般式的方程形式为Ax+By+Cz+D=0,其中A、B、C和D是实数,并且至少有一个不为零。

已知两点的坐标,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坐标来求解直线的方程。

假设我们已知两点P(x1,y1,z1)和Q(x2,y2,z2),我们要求解的直线方程为Ax+By+Cz+D=0。

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直线的方向向量。

直线的方向向量可以由两点的坐标差计算得到。

令向量PQ=(x2-x1,y2-y1,z2-z1),则PQ就是直线的方向向量。

下一步是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来确定直线的法向量。

一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于平面的方向向量。

我们可以选择直线的方向向量的一个线性组合作为直线的法向量。

任意一个线性组合都是垂直于直线的方向向量。

例如,令法向量N=(B,-A,0),即将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前两个分量对调,并将第三个分量置为零。

我们可以看到,当直线方程的x和y分量系数乘以B和-A时,我们得到的是零。

因此,直线的法向量N垂直于直线本身。

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

我们可以利用直线上的一个点(任选一个已知点或直线的对称点)和直线的法向量来确定直线方程。

假设我们选择已知点P(x1,y1,z1),根据点法式方程可写出:N·(P-P0)=0,其中·表示点乘运算,P0表示直线上的一个点。

根据之前的定义,我们可以设置P0=P,然后将点P的坐标代入点法式方程,最终的方程为:B(x1-x2)-A(y1-y2)=0我们可以将A和B的值代入方程中,得到最终的直线方程。

上述的步骤适用于二维与三维空间,在更高维度的空间中,我们可以类似的通过已知的点坐标来求解直线方程。

只需要按照点法式方程的定义,确定方向向量、法向量和一个已知点,然后代入坐标得到直线方程。

通过已知两点的坐标求解直线方程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常见。

空间解析几何中的直线与平面方程推导

空间解析几何中的直线与平面方程推导

空间解析几何中的直线与平面方程推导空间解析几何是研究空间中点、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和性质的数学分支。

其中,直线和平面的方程推导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以推导直线和平面的方程为主题,探讨其推导过程和相关概念。

一、直线方程的推导在空间解析几何中,直线是由一点和一个方向向量决定的。

设直线上一点为P(x1, y1, z1),方向向量为a(x, y, z)。

我们可以推导出直线的参数方程和对称方程。

1. 参数方程推导直线上任一点Q(x, y, z)可以表示为P点加上一个与方向向量平行的向量t·a,即Q(x, y, z) = P(x1, y1, z1) + t·a(x, y, z)。

其中,t为参数。

通过参数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同时,当t取不同的值时,我们可以得到直线上的不同点。

2. 对称方程推导直线上任一点Q(x, y, z)到已知点P(x1, y1, z1)的向量为QP = (x - x1, y - y1, z -z1)。

由于直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与方向向量a平行,所以向量QP与a的数量积为0,即(x - x1, y - y1, z - z1)·(x, y, z) = 0。

通过对称方程,我们可以判断一个点是否在直线上。

如果一个点满足对称方程,那么它就在直线上。

二、平面方程的推导在空间解析几何中,平面是由三个不共线的点决定的。

设平面上三个点为A(x1, y1, z1),B(x2, y2, z2),C(x3, y3, z3)。

我们可以推导出平面的一般方程、点法式方程和法线方程。

1. 一般方程推导平面上任一点P(x, y, z)到已知点A(x1, y1, z1)的向量为AP = (x - x1, y - y1, z -z1)。

由于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在平面上,所以向量AP与平面的法向量n的数量积为0,即(x - x1, y - y1, z - z1)·n(x, y, z) = 0。

数学技巧篇30点直线平面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

数学技巧篇30点直线平面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

数学技巧篇30点直线平面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直线和平面的距离是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三维空间中,直线和平面可以有不同的位置关系,包括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在平面上、直线平行于平面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直线与平面之间距离的方法。

1.点法式计算法点法式是一种表示平面的方法,用平面上一点和垂直于平面的法向量共同确定一个平面。

根据点法式,平面方程可表示为Ax+By+Cz+D=0,其中(A,B,C)是法向量的坐标。

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可以用直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来表示。

设直线上一点为P(x1,y1,z1),直线的方向向量为V(a,b,c)。

则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可以通过公式d=,Ax1+By1+Cz1+D,/√(A^2+B^2+C^2)计算。

2.两平面夹角计算法对于两平面夹角α,可以用两平面的法向量之间的夹角来表示。

设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A1,B1,C1)和(A2,B2,C2)。

平面到原点的距离可以用公式d=,A1x1+B1y1+C1z1,/√(A1^2+B1^2+C1^2)和d=,A2x1+B2y1+C2z1,/√(A2^2+B2^2+C2^2)来计算,其中P(x1,y1,z1)是平面上一点。

3.向量法计算法向量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计算直线与平面距离的方法。

设直线L上一点为P(x1,y1,z1),直线的方向向量为V(a,b,c)。

则过P点到L直线的垂线为Q。

连接Q点和L直线的垂线的交点为R,则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可以用向量RP的模长来计算。

4.投影计算法将直线的方向向量投影到平面的法向量上,得到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向量。

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V(a, b, c),平面的法向量为 N(A, B, C)。

则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向量为 V' = V - proj_N(V),其中 proj_N(V) = (Aa + Bb + Cc)N / (A^2 + B^2 + C^2)。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可以用投影向量的模长来计算。

直线的点法式方程公式

直线的点法式方程公式

直线的点法式方程公式直线的点法式方程公式是描述直线的一种常见方式,在平面几何中被广泛应用。

简单地说,点法式方程由直线上一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法向量组成。

下面是关于点法式方程的详细介绍。

一、定义点法式方程是用点和法向量表示直线的一种方程形式。

假设直线上的一点的坐标是P(x0, y0),法向量是n(a, b),那么直线的点法式方程就是Ax+By=C,其中A、B、C的值为:A = bB = -aC = ax0 + by0二、解释直线的点法式方程的定义中包含了两种基本元素:一个点和一个法向量。

点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可以用两个实数来表示。

法向量是直线垂直于直线的向量。

一个点和一个法向量可以唯一地描述一条直线。

根据这个定义,可以得出A、B、C的计算公式。

A和B分别是法向量在x、y轴上的分量,而C是直线上某点的坐标向量和法向量的乘积。

这三个参数构成了点法式方程的标准形式。

三、应用点法式方程可以用于求解线段、直线之间的距离,也可以用于判断一个点是否在直线上。

此外,点法式方程还可以和其他方程等价地转换。

如将点法式方程转换成斜截式方程、一般式方程等。

四、例子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演示点法式方程的应用:假设有一条直线,过点P(3, -2)并且垂直于向量(1, 2)。

如何列出这条直线的点法式方程?首先,这条直线的法向量可以通过旋转向量(1, 2)的方向90度得到。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交换向量的分量并取负数实现。

因此,这条直线的法向量是(-2, 1)。

其次,可以利用点法式方程中的公式来计算出A、B、C的值:A = 1B = -2C = -2*3 + 1*(-2) = -8因此,这条直线的点法式方程是x-2y=-8。

总结点法式方程是一种描述直线的标准形式,可以用于计算距离、判断点是否在直线上等问题。

掌握点法式方程的基本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方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2 y1 y2 x1 得 , 2 2

2 1

中点坐标公式 代入直线的点法式方程 ,
x,y y x -4 (x-1)-6( y+1) =0
2 1
整理得
2x+3y+1 =0
学 以 致 用
练习:已知点A( ?, ?)和点B( ?, ?) 求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
设方向向量v ( x, y)
n v
Ax By 0
整理得 x B y A
v (B, A)
或v (B, A)
口 答 练 习
n
(2,3)
v
(4,5)
口 答 练 习
画出符合要求的直线 1、经过点P0
y
P0
o
图1
x
画出符合要求的直线 2、垂直于非零向量 n y
直线的法向量和点法式方程
知 识 回 顾
什么叫方向向量 ?
与一条直线平行的非零向量叫做这条 直线的方向向量 通常用v表示
y x
o
知 识 回
l2
A
B
l 顾 1
概 念 形 成
垂直 的非零向量叫做这 与一条直线 平行 法 条直线的方向向量 通常用 n 表示
思考:
1、一条直线的法向量是唯一的吗?
()法向量 1 n ( A, B),则 (B,-A) 方向向量v (2)代入点向式方程得
( x x0 ) ( y y0 ) B A
n A, B
即A(x-x0)+B (y-y0)=0
P0(x0 , o y0 )
x
直 线 的 点 法 式 方 程
熟 记 公 式
n
= (-3,2), P(1,-5),
学 以 致 用
例2:已知点A(3,2)和点B(-1,-4)求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 解:中点c的坐标 y 2 4 1, 1 3-1 分析: , l
2
o
B
c
x

法向量 AB
式求直线方程 法 用 点
2
1c 3, 4 2 法向量 4 , 6 点 AB
2、这些法向量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3、同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 v 和 法向量 n
两向量a(a1 ,a 2 ), b (b1 ,b2 )垂直
问 题 探 究
的充要条件是
a1b1 +a2b2 0
直线的一个法向量n=(A,B), 则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v如何表示?

1、理解一个概念—— 直线的法向量
——与直线垂直的非零向量 A( x - x0 ) +B( y - y0 )=0
思 2、掌握一个方程—— 直线的点法式方程 小 结
3、利用直线的点法式方程可以解决
(1)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法向量 (2)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程
(3)求三角形一边的高线所在直线方程
概 念 形 成
记⑴ 公⑵ 式
2(x-3)+4(y-5)=0
P 0 (3,5)
n (2, 4)
2(x+3)-4(y-5)=0
P0 (3,5) n (2, 4)
n (2, 4)
⑶ -2(x-3)- 4(y+5)=0 P0 (3, 5)
A(x-x0)+B(y-y0)=0
学 以 的直线方程。 致 用
n
o
图2
x
画出符合要求的直线
3、既经过点P0又垂直于非零向量 n
y
P0
n
x
o
图3
公 式 推 导
P0(x0 , y0)
y
l
已知直线经过点P0(x0 ,y0 ), 一个法向量n=(A,B),
n A, B
求直线的方程
x
o
直 线 的 点 法 式 方 程
公 式 推 导
P0(x0 , o y0 )
P0(x0 , y0)
o
y
l
直线经过点P0(x0 ,y0 ), 一个法向量n=(A,B), 则直线的点法式方程
n A, B
x
A(x-x0)+B(y-y0)=0
根据直线 l 的方程,写出直线 l 经过的一个 熟 已知点P0和直线 l 的一个法向量 n 的坐标.
A(x-x0)+B(y-y0)=0
(x 0 , y 0)
(A,B)
例1:求过点P(1, 2),且一个法向量为n=(3,4)
解:代入直线的点法式方程,
练习1. 求过点p,且一个法向量为n 的直线方程. (1) p(-1,2), =(3,-4) n
(2)

得 3 (x-1)+ 4(y-2) =0 整理得 3x+ 4y-11 =0
o
y
x
y
(1)向量P0 P 的坐标为:
(x-x0 , y-y0 )
,
P(x, y) (2) 与n=(A,B)的位置关系 P P n A, B 0
是: 垂直 ,
x (3)
P0 P 与n 垂直的充要条件是:
A(x-x0)+B (y-y0)=0 ,
公 式 推 导
v ( B, A)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