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法律与人生知识点整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
思想(sīxiǎng)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gēndǐ)知识点一、人生观1、人生(rénshēng)与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的观点和总的看法。
1) 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shèhuìguān xi)的综合。
Ø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之间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认识人的本质,需要立足于具体(jùtǐ)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性论。
2)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答复人为了什么而活着,人生态度答复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答复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a) 人生目的: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其作用在于: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b) 人生态度: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观和人生态度相互影响c) 人生价值是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Ÿ 人生价值包含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开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Ÿ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
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开展的必要条件,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开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开展的保障。
d) 人生态度、目的和价值的关系:人生目的决定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根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一、人的价值和人生目标1.人的尊严和价值-人是社会的一员,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
-人的价值体现在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能力等方面。
2.人生的目标和价值追求-人生的目标是追求自己和他人的幸福。
-幸福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满足,还包括精神上的满足和成长。
二、道德和法律1.道德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道德是人们对于善恶、美丑的判断和评价。
-道德具有普遍性、相对性和约束性。
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和法律有相同的社会功能,都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
-道德是自觉遵守的,法律是强制性的。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前提。
三、公民的基本道德义务1.公民的基本道德义务-尊重宪法和法律。
-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
-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
-关心社会、参与社会实践。
-培养团结合作的品质。
2.公民的基本民主义责任-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
-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
-保护环境和资源。
四、法律与法治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护的。
-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约束性。
2.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法治是以法律为基础,依法治国的原则。
-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法治是国家和人民共同参与的过程。
五、我国的法律制度1.我国的法律层级-宪法是最高法律。
-法律是具有一定范围和效力的规范。
-行政法规是由行政机关制定的管理规定。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律。
2.我国的法律保障-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益。
-法律保护公民的平等、自由、尊严。
六、维护社会公正与平等1.平等的道德观念-人人生而平等,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平等不仅有人的平等,还有法律的平等、机会的平等等。
2.维护社会公正与平等的方法-提高法制观念,了解权利保障法律法规。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维护自己的权益。
-倡导公平公正的道德品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人生价值
02 03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价值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它决定着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 社会、自然的关系。
人生价值的主体是人
人生价值是关于人的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其主体是人。因此,在讨论人 生价值时,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人的存在、人的本质和人的需要等方面。
社会价值的实现需要个体关注社 会的需要和利益,积极参与社会 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实质性的
贡献。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个体的 生命活动中是统一的。
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也需要以自我 价值的实现为基础。
个体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社会的需要和利益,为社会做 出贡献;同时,社会也需要为个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促进个 体自我价值的实现。
• 历史性:人生价值具有历史性,因为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 不同,对人生的评价标准也不同。因此,在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需要考 虑到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 主观性:人生价值也具有主观性,因为每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不同,对人 生的评价标准也不同。因此,每个人的人生价值是独特的,不同的人可能会有 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
05 人生价值的追求与提升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
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人生目的、 意义和价值的看法。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是指人们应该树立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人生价值观, 摒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的树立
需要人们认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社会发展和人类 进步的角度出发,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和意义,追求有意 义的人生。
道德法律与人生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
32 第三课 恪守道德规范
善良要求人们要用真挚热情的态度对待他人,做到为人真诚, 重情义、不虚伪,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存善 意、讲善言、重善行。
善良还要求人们要富有同情心、感恩心,愿意帮助他人。关 心爱护他人,心里装着他人,做事肯为他人着想,使自己成为一 个温暖的人、乐于助人的人、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
30 第三课 恪守道德规范
弘扬勤劳的美德,首先要做到对待任何事情都要尽心 尽力不偷懒,久久为功不懈怠,要做到诚实劳动、踏实工 作、不畏苦累、不惧艰辛。其次要把勤劳作为一种人生态 度和生活方式,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勤勉做事,勤奋工 作。
31 第三课 恪守道德规范
善良和勤劳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良就 是指为人要心地纯洁,真诚和善,富有爱心,对人没有恶 意。如心存善意、与人为善、善解人意、友善待人等都是 善良的具体表现。
6 第三课 恪守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 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 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义为基本要求。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 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强调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 根本上的一致性。
7 第三课 恪守道德规范
在学习道德规范、开展道德实践、培养道德品质的过 程中,应主动遵循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要求。
首先,要把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要求作为判断行 为善恶的根本标准。
其次,要把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要求作为理解公 民道德规范的重要前提。
8 第三课 恪守道德规范
二、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 的道德准则。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 体现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 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在人与自 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保护环境。
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人生的道路与选择1.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人类的共同理想:追求个人的幸福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幸福,倡导公平、正义和合作。
3.人生的选择:学会进行明智的选择,理性思考、权衡利弊、审时度势。
4.梦想与目标:树立远大的梦想和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和策略,努力实现。
5.逆境中的努力:面对困难和挫折要坚持下去,培养勇气和毅力。
第二章国家法律与公民义务1.国家法律的作用:了解国家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2.法律的构成要素:法律的内容,包括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和法律效力。
3.宪法和法律的关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其他法律都要遵守宪法。
4.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享有平等、自由、人权等基本权利,但也受到法律的限制。
5.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应当遵守法律,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如纳税、服兵役等。
第三章社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1.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范:了解经济法律的基本规范,如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2.公共秩序和安全规范: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的法律规范,如治安管理、交通管理等。
3.文化娱乐活动中的法律规范:了解文化娱乐活动中的法律规范,如版权法、互联网管理等。
4.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规范:学习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法律规范,如环境保护法、水资源管理等。
5.社会公德和文明礼仪:学习社会公德和文明礼仪,尊重他人权益、珍惜社会资源等。
6.心灵慰藉的法律规范:了解法律规范对心理健康的保护,如心理健康教育、反欺凌等。
第四章法治教育与法律意识1.法治的意义和内涵: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建立法治思维。
2.法律意识的养成: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的眼光看待问题。
3.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照应,共同构筑美好社会。
4.科学合理运用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培养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弘扬法治精神:了解法治精神,培养法治情操和品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复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复习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梳理绪论一、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基本要素:法律知识,法律观念,用法、护法能力.关系:人生需要道德,也需要法律.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A.法律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B.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解决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解决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解决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4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解决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第一,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三,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方法第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第三,身体力行,切实践履.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1、理想信念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2、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1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2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3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3、理想信念的类型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2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4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4、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三个方面的作用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二节科学的理想信念5、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特点1现实性;2科学性;3崇高性.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要求: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7、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8、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境界1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段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主义仍有其现实意义.3我们正处理在社会主初阶段,正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最终将实现共产主义.9、在确立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10、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1、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它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鼓舞和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2、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3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4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5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2抵御外来侵略,扞卫国家主权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4、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7、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统一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6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8、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强的含义民族自尊:一个民族坚决维护本民族荣誉和尊严的强烈情感.民族自信:一个民族对于自己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念.民族自强:一个民族在高度自尊、自信的基础上,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1、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生观的含义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决定这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3、人生目的的含义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4、人生态度的含义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5、人生境遇的含义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6、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就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7、价值观的含义是指人们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8、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生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一种是人生的社会价值,一种是人生的自我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个体对他人、社会所做的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提高自我素质和能力,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9、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利用和改造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干涉自然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尤其是18世纪的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序幕,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与日俱增.只有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索取自然与回报自然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互动的关系,形成人类以及人类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10、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第一,平等原则.第二,诚信原则.第三,宽容原则.第四,互助原则.11、身心健康的标准表现在生理方面,要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状态良好,身体发育匀称,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表现在心理方面,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的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第四章加强道德理论学习1、道德的含义,道德的科学起源,道德的本质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我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的科学起源: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的本质: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2、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3、道德的社会作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4道德通过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4、道德的发展规律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含义、主要内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主要内容: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核心: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原则:集体主义重点:诚实守信8、为人民服务的含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9、集体的含义,集体主义的含义集体是指由于共同利益而联合在一起的生命共同体或利益共同体.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0、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1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1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道德要求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2先公后私、先人后己;3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12、诚实守信的含义诚是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信是诚实无欺、言行一致、坚守诺言的品格.诚实就是真实无欺,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信守承诺,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守信是统一的.13、荣辱的含义、荣辱观的含义“荣”和“辱”是两个相对立的道德基本范畴.“荣”,即光荣、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之后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体现,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通俗地说,荣辱观就是怎样看待荣与辱,以做怎样的事为光荣,以做怎样的事为耻辱.1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含义、“八荣八耻”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不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第五章培养优良道德品质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公共生活的含义及特点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结果的相关性.3、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4、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特点: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上网.6、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含义职业是人们靠劳动以维持生活的一种社会性的位置.简单地说,职业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劳动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劳动分工后的表达形式.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可操作性和准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特点.7、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及其重要意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8、爱情、婚姻的含义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及由此产生的夫妻关系.9、恋爱的道德要求真诚负责、平等互尊、文明相爱.10、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11、个人品德的含义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12、个人品德的形成1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2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3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13、道德修养的含义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14、省察克制的含义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坚决将其克服和整治掉.15、慎独的含义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1、依法治国的概念法治即“法的统治”,它是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的依法办事为核心,以确保权力正当运行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机制,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标志.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及其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共识性、指导行的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事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其内容为: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3、执法为民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必须做到便民利民.4、公平正义必须坚持的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5、法律思维所谓法律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总目标和基本原则意义:1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职要求和重要保障;2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3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7、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2完善立法体制3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4加强重点领域立法8、加快法治政府建设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2健全依法决策机制3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4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6全面推进政务公开9、提高司法公信力1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2优化司法职权配置3推进严格司法4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5加强人权司法保障6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10、推进法治社会建设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精神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4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11、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1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2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3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12、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1坚持依法执政2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3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4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1、法的概念及其作用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指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模式的调整作用.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五个方面的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2、法律规范的概念、逻辑结构及其种类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逻辑结构:假定——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这一规则的前提、条件或情况的部分;处理——法律规范中具体规定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内容的部分,是法律规范的核心部分;制裁——法律规范中对于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规定,也就是法律后果.法律规范的种类:授权性规范——规定人们可以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义务性规范——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包括禁止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复合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相互重合的法律规范,它既授予人们权利,同时也设定义务.3、法律关系概念和特征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在人们之间形成的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特征:首先,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其次,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再次,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最后,法律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4、法律关系的构成1法律关系的主体。
第二版第一册 德育道德法律与人生 教学大纲
第二版第一册德育道德法律与人生教学大纲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2.文明礼让,诚实守信,团结合作是公民应尽的义务3.爱岗敬业,勤俭自强是公民应有的精神追求3—2抵制不良行为1.了解成长过程中常见的诱惑和不良行为2.增强自制能力,抵制不良行为的侵袭第四课增强法治观念教学要求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作用,明确法律对人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了解宪法和法律的层级关系,掌握常见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教学内容4—1认识法律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法律对人的规范和保护作用3.宪法和法律的层级关系4—2掌握常见法律知识1.了解常见法律知识,如合同法、劳动法等2.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第五课走好人生道路教学要求了解人生道路的选择和规划,明确人生目标和追求,掌握实现人生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了解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和失败人士的教训,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5—1走好人生道路1.认识人生道路的选择和规划2.明确人生目标和追求3.掌握实现人生目标的方法和途径5—2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和失败人士的教训2.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1.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包括但不限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勤劳奉献等。
2.遵守社会公德,传承家庭美德,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责任,尊重社会公共秩序和文明礼仪。
3.抵制不良侵袭,包括但不限于拒绝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增强自制能力等方面。
4.增强法治观念,了解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法规,珍视和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5.教学要求: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道德与法治思想知识点总结
道德与法治思想知识点总结道德与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平正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道德与法治思想的一些知识点的总结:1. 道德的定义: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善恶、对错的认识和评价的准则。
它是一种自愿性的规范,主要通过内心的良知和道德感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2. 道德的特点:道德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社会性、兴盛性和相对性等特点。
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3. 道德的功能:道德具有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塑造人的个性、促进社会发展等功能。
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促使人们行善尽责,维护公共利益。
4. 法治的定义:法治是指在国家统治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律规范来管理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5. 法治的原则:法治主要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公正公正、法定程序以及依法行政等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法治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6. 法治的功能:法治主要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引导社会发展等功能。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可以保护人们的权益和利益,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转。
7.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道德和法治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道德是法治的基础,它为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道德支撑。
法治则是对道德的具体化和规范化。
8. 道德与法治的区别:道德和法治在性质、目标、约束力和适用范围上存在一些不同。
道德是一种内心的自愿性规范,而法治是外部的、正式的规范。
道德的约束力主要来自内心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感受,法治的约束力则来自法律的强制力。
道德适用于个人行为,而法治适用于整个社会。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平正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道德和法治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
道德与法律知识点大全总结
道德与法律知识点大全总结第一章道德的基本概念一、道德的概念和特征1. 道德的概念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适应社会规范,遵循社会价值观念,从而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
它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应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原则,是人们共同的道德追求和正确的行为准则,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
2. 道德的特征(1)普遍性。
道德规范适用范围广泛,不分种族、国家、年龄、性别,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共同追求。
(2)相对性。
不同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环境、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同一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道德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认识。
(3)规范性。
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的准则性、规范性和约束性,是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强制力。
二、道德与道德规范1. 道德规范的概念道德规范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制定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
它主要包括道德法则、道德规则、道德价值观等。
2. 道德规范的分类(1)宗教道德规范。
即宗教信仰所规定的道德规范,如基督教的十诫、佛教的五戒。
(2)社会伦理道德规范。
即社会生活中所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如“不偷盗”、“不谋害”等。
(3)职业道德规范。
即特定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如医德、法律从业人员的保密规范等。
三、道德与价值观1. 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各种事物所持有的态度和看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评价事物的好坏、美丑、正误等。
2. 价值观的种类(1)客观价值观。
即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如自然界中的自然价值。
(2)主观价值观。
即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如个人对物质财富、家庭幸福、社会和平等的认识和评价。
3. 道德与价值观的关系价值观是道德规范的基础,是道德规范的内在来源。
在道德中有一些绝对价值观念,如爱、公平、正义等,这些价值观念是人们制定和遵守道德规范的基础。
四、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 道德与法律的异同(1)道德规范是社会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是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具有不可强制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高频考点归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高频考点归纳1.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
2.人的本质: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任何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
4.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
5.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其中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
6.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人为什么活着。
7.人生价值:一种特殊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8.人生价值的本质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9.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10.人生态度回答了人为了什么而活着。
11.人生态度主要回应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1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抓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3.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根本途径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14.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
15.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三种方法:⑴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⑵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⑶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16.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在信念的鼓舞下,人们的意志是坚强的,行为是坚决的,而且始终不渝。
这说明,信念是人们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17.人生的价值在于人为他人和社会所有的意义。
18.人际交往中,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平等、诚信、宽容、互助。
19. 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德育《道德法律与人生》知识点
《道德法律与人生》补考知识点第一课谱写崭新篇章1、现代职业的发展趋势(特点):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创新型2、职业兴趣的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3、职业兴趣定义:是指一个人积极地认识、接触和掌握某种职业的心理倾向。
4、职业理想的定义: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它包括对所进入的行业领域从事的工作种类以及工作获得的成就等方面的追求。
5、职业理想的作用:一是对职业选择的导向作用二是对职业追求的推动作用三是对职业成功的支柱作用。
6、职业素质定义:一般是指从业者通过学校教育、职业实践和个人修养等途径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综合品质和能力。
7、在校学习的三大目标: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8、设计适合自己的成长规划的步骤:确定发展目标分析自身条件规划发展阶段制定实现措施9、实现规划的关键在于行动:第一步:认真投入学校的学习生活,上好每堂课。
第二步: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第三步:积极体验职业活动。
第四步:不断自我检测和调整。
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1、青春期的心理表现:(1)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心理发展和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同学们常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2)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务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所以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了强烈的自主性。
(3)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会轻易敞开心扉,非常注重自我的“隐私”和“秘密”。
2、技工院校学生的突出特点:(1)成人感特别强烈(2)就业需要突出(3)成就动机有待提高3、如何增强自我适应能力,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1)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2)接受现实,正视现实。
(3)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在校生如何培养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1)热情面对生活。
(2)树立“我能行”的信念。
(3)体验成就感。
5、人际交往的作用(1)人际交往具有促进社会整合的作用。
(2)人际交往具有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的作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知识点整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知识点整理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范、自律自强的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以下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法律知识点整理: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和法律都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二者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道德是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对人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通常通过道德教育来培养。
法律是国家对人的行为规范的总称,通过法律制度、法治社会来实施管理和监督。
二、法律基本原则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适用于所有公民,不论贫富、地位、种族、性别等。
2. 法律不容侵犯: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能违反法律,法律的约束力是强制性的。
3. 法律保护人权:法律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禁止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名誉等权利。
4. 法律公正合理:法律应当公正、平等、合理,对各方公平对待,维护社会正义。
三、法律法治知识点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机构的职责。
2. 刑法:规定了国家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措施,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3. 民法:规定了公民间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权利保护的相关规定。
4. 劳动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定了劳动者的工资、工时、休假等工作条件。
5. 交通法规:规定了公路交通安全行驶规则,如交通信号、驾驶证的要求等。
6. 学校安全法规: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在学校内规定了相关安全措施、禁止行为等。
7. 消防法: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法律,规定了火灾预防、消防设施等内容。
8. 环境保护法:为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制定的法律。
四、培养法治观念的方法1. 法律意识教育:通过法治教育,加深学生对法律的了解,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
2. 学习法律知识:学生需要了解国家的基本法律法规,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3. 模拟法律案例:通过模拟案例、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了解法律的运作和重要性。
4. 辩论与讨论:让学生就法律问题展开辩论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法律思维和判断力。
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人权与法律知识点总结
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人权与法律知识点总结人权是指人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具有的众多权利,是每个人天生具备的,也是不可剥夺的。
人权的保障和实现离不开法治,法律则是人权的保障和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如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以及人权与法律知识点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道德与法治知识与人权与法律知识进行总结,以期提升读者的相关意识和认知。
一、道德与法治知识点1. 道德的含义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是指对善恶、对正误的判断和选择。
2. 道德的基本要素道德的基本要素包括道德标准、道德主体和道德对象。
道德标准是评价行为的尺度和准则,道德主体是指具有道德能力的个体,道德对象是指人们道德行为的指向对象。
3.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二者具有密切的关系。
道德是法律的前提和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具体体现和强制性规范。
4. 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道德与法治是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的重要保证,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维护公平与正义,构建文明与进步的社会。
二、人权与法律知识点1. 人权的概念人权是指由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所体现的一系列权利,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以及文化权利等。
2. 人权的保障与实现人权的保障与实现需要依靠法律的力量,各国通过制定宪法、法律、条约等法规来确保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3. 国际人权法国际人权法是指用于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国际法律体系,包括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国际人权公约等国际法律文件。
4.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人权的普遍性是指人权适用于所有人,不受国籍、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差异的影响;人权的相对性是指人权的实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
5. 法律中的人权保障法律通过规定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信仰自由、隐私权、受教育权等,确保人权得到尊重和保护。
6. 人权的限制人权并非绝对的,根据社会现实和公共利益,人权可能会受到合理的限制,如限制言论自由、限制示威游行等。
中职德育第二版第一册道德法律与人生第4课PPT
16
第四课 增强法治观念
第二节 预防违法犯罪
补充资料
网上斗气 网下斗殴,涉案6青年被行政拘留 近日,唐山开平区公安分局查处了一起结伙斗殴治安案件,6名涉案青年被依 法处以行政拘留。而这起案件旳“导火索”居然是发生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旳一 次口角,正所谓“网上斗气网下斗殴”。 据警方简介,日前,开平区一名23岁男子与同住该区旳一名16岁女孩在网上聊 天,不想其间言语不和,居然发展到了互骂旳地步。随即,愤愤不平旳两人将 网上矛盾升级至网下,约定了时间,在开平区某地“处理”问题。今后,双方 各自召集“人马”,并在约定时间来到指定地点。成果,双方话不投机动起手 来,互殴中,一人用管制刀具将对方一人打伤。案发后,开平区公安分局栗园 派出所立即组织警力展开调查,在查清案情后依法对涉案6人分别处以行政拘留 10至20天旳处分,并收缴了作案用旳管制刀具。 警方提醒,网络本是一种虚拟世界,将网上矛盾纠纷引至网下现实之中着实 不可取。而实际上,网上矛盾引起网下血案旳案例也确有发生,网民们应引觉 得戒。
3
第四课 增强法治观念
第一节 提升法律意识
一、社会与法律
1.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法律是一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托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明施旳强制性旳社会 规范。 ◆法律旳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法律具有预防作用 ----法律具有校正作用
4
第四课 增强法治观念
15
第四课 增强法治观念
第二节 预防违法犯罪
一、预防违反治安管理旳行为
2.违反治安管理旳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旳行为。例如扰乱机关单位旳秩序;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 群众性活动秩序;结伙斗殴;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组织、 教唆、胁迫、诱骗、煽动别人从事邪教、会道门活动或者利用邪教、会道门、 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别人身体健康;造谣惑众,煽动闹事,谎报 险情,制造混乱;违反国家要求,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有意制 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营等。假如 这些行为尚不够刑事处分旳,则根据详细情节,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下列拘 留或者警告、一千元下列罚款。
九上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
九上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第一章:道德与人生1.1道德的概念与特征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用以规范行为的一套规范准则。
其特征包括:-普遍性和相对性:道德规范适用于所有人,但具体内容可能因文化、地域等因素有所差异。
-规范性和约束力:道德规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强制性约束。
-必要性和主体性:道德规范是社会生活的必需品,但每个个体对道德的理解与实践有自主性。
1.2道德与人生的关系道德与人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道德对于人生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道德是人生的指南:遵循道德规范能够让人们在人生道路上选择正确的方向并避免迷失。
-道德是人生的保障:合乎道德的行为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们带来更多机会与快乐。
-道德是人生的底线:失去道德约束的行为会导致个人和社会的伤害,破坏人生的健康发展。
第二章:法律与法治2.1法律的概念与作用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规则,其作用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平正义:法律制定规范公民行为,保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
-调节社会关系:法律通过明确权利和义务,平衡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保障法治:法律是法治的基础和保障,它规范政府的权力运行和司法机构的独立性。
2.2法治的内涵与实现法治是指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治国的治理原则与方式。
其内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适用不分贵贱,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法律面前人人负责: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法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法律面前人人受保护:法律保障公民的权益不受侵犯,并提供司法制度供公民维权。
2.3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思想道德与法律是相互关联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其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基础:法律的制定应当立足于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上,秉持公平正义和人道精神。
-法律规范思想道德行为:法律制定规范社会行为的同时,也要求人们遵守社会道德准则。
-法律保障思想道德实践:法律为社会提供保护,使人们能够自由地追求良好的思想道德境界。
思想品德和法律知识点总结
思想品德和法律知识点总结思想品德和法律知识点总结思想品德和法律是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思想品德关乎每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而法律则是社会规范和制度的具体化。
以下是对这两个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一、思想品德知识点:1. 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道德观念是人们对于善恶、美丑等价值判断的认识和评价,而行为准则是在一定价值评判基础上,规范个人行为的原则和规则。
2. 个人品德的培养:个人品德的培养是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来塑造的。
要提高自身品德,需要注重道德规范的遵守、道德情感的培养以及理性思维的发展。
3. 道德伦理:道德伦理是关于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的研究。
其中包括个体伦理(关注个人的道德规范)、社会伦理(关注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职业伦理(关注特定职业的道德规范)。
4. 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公德心是指个人具备为公众利益考虑的意识和行动,而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5. 基本人权和公民义务:基本人权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而公民义务则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公民义务、保护国家利益等。
二、法律知识点: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依法制定和实施的有关行为规范和制度安排的总称,其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调控社会关系和促进社会进步。
2. 法律的体系和层级: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司法解释等层级。
在这些层级中,宪法具有最高的地位和权威。
3. 法律责任和法律意识:法律责任是对违反法律行为的一种强制力量,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同和遵守的意识。
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对于社会和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4. 刑法和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涉及到人身、财产等各方面的权益保护;而民法则是调整人民之间平等自愿的民事权益关系的法律。
5.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九年级道法知识点背诵
九年级道法知识点背诵道法知识点背诵道法,作为我们九年级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们塑造良好品质和道德观的基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整理九年级道法知识点,并提供一些背诵方法,帮助各位同学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这些重要知识。
第一章道德与人生1. 道德的定义: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正确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
2. 道德的基本特征:普遍性、客观性、规范性、稳定性。
3. 道德与人生的关系:道德是人生的镜子,它不仅能引导个体的行为举止,还能影响个体的人格修养、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等方面。
4. 道德评价的标准:是非标准、功过标准、价值标准。
第二章道德行为和品质1. 品质的定义:品质是指个体在道德行为中所体现出的优良品德和道德素养。
2. 主要品质分类:诚信品质、正直品质、友爱品质、勤劳品质、坚毅品质、谦虚品质等。
3. 诚信的内涵:守信重义、言行一致、诚实守信等。
4. 正直的特征:真实不虚伪、正派诚信、公正无私等。
5. 友爱的表现:互助合作、友善待人、关爱他人等。
第三章道德方法和能力1.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决策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
2. 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力: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社会等。
3. 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法:了解事实、分析原因、提出办法、判断正确与否。
第四章道德与法律1.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是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法律是国家规定的行为准则,二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2. 基本法律意识:宪法、法律、法规、规章、条例。
3. 法律的主要功能:规范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解决社会矛盾。
第五章道德与家庭1. 家庭的定义:家庭是由一定的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基本单位。
2. 家庭道德的教育:尊重家长、孝敬父母、和睦相处、关心家人等。
3. 健康家庭的特征:和睦相处、积极向上、互助互爱、传承文化。
背诵方法:1. 熟悉概念:先整体浏览一遍,了解每个知识点的概念和关键词。
高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是中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文将对高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是一种对内心进行独立思考和自我约束的过程,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高中阶段的思想道德修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品德修养品德修养是指培养个人良好的品质和道德观念,如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尊老爱幼等。
同学们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帮助他人或学习优秀人物的榜样来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
2. 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指人们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追求,包括文学艺术、道德规范、社会礼仪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言行举止,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3. 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是指科学和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如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科学知识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同学们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增加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和修养水平。
二、法律基础知识点法律基础知识点是指学生们在高中阶段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法律相关的基本知识。
1. 宪法和法律法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和执行的法律准则。
学生们需要了解宪法和法律法规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等内容。
2. 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是指个人对法律的认知和遵守法律的意识。
法制观念是指遵守法律、守法的观念和态度。
同学们需要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护法。
3. 婚姻家庭法律知识婚姻家庭法律知识包括婚姻登记、家庭财产管理、离婚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们需要了解婚姻家庭法律的具体规定,以便在将来的生活中维护自己的权益和遵守法律的规定。
4. 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主要涉及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教育权利、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人生”相关文档共10张)
的动力源泉。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五一、) 用人科生学态高•人度尚与的生人人生生目观观指的引人决生 定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不 同的人生态度。在 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业有成者, 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我们应该严肃对待的重大人生课题。
一方面,人生的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
无不是在正确的人生目的支配下,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 可见,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上述种种错误的思想和观念都有着共同的特征:其一,它们都表达了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对人生目的的主张;
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
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 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
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观决定人生 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限制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度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
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人生态度的形成既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 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认知、情感、意志是起 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
第2页,共10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中国梦的实质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P161
5、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包括哪两个方面P163
6、作为青少年,如何实现人生价值P163-165
7、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P134-136
8、青少年如何做好自身防范,预防违法犯罪P137-138
第五课
1Hale Waihona Puke 如何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P146-147
2、认识人的本质: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两者的统一。社会属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特有的属性,是人的本质表现。P151
2、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国家宪法日是12月4日
3、分析案例,原因、启示、学会维权P110
4、自觉维护合法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益、消费者权益、劳动者权益),掌握维权途径P114-118
5、违法和犯罪的区别,掌握“罪刑法定”、“罪行相当”原则P131
6、掌握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P132-133
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
1、现代职业的发展趋势(特点):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创新型P4
2、职业兴趣的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P12
3、职业理想的作用P14
4、全面发展,提高职业素质P18
第二课
1、青春期的心理表现及技工院校学生的突出特点P27-P29
2、如何增强自我适应能力,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P33-35
3、在校生如何培养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P36-37
4、人际交往的作用P42-43
5、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P43-P46
第三课
1、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P61
2、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P77
3、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有哪些?
4、不良诱惑的危害?
5、作为青少年,如何抵制不良诱惑?P97
第四课
1、法律的作用P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