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与乳化》教案
溶解与乳化教案
溶解与乳化教案大道九年制学校—邱爱强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4.体验溶液导电性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5.知道溶液的重要应用,学习科学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1.溶解现象。
2.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教学难点1.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质量关系。
2.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溶解过程电热现象及溶液的导电性三个探究过程和方法。
教学用具试管、烧杯、玻璃棒、低压电源、导线、灯泡、电极;硫酸铜、蔗糖、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食醋。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教学重点1.溶解现象。
2.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教学难点1.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质量关系。
2.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探究过程和方法。
教学用具试管、烧杯、玻璃棒;硫酸铜、蔗糖。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溶液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溶液,前面几张学习过程中学过一些溶液,如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等。
在大家印象中,是不是物质溶于水就能形成溶液是不是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溶液”。
[观察活动]【实验7-1】可溶物质与不溶物质[讲解]在硫酸铜和蔗糖固体中加入水以后,它们逐渐溶解分散,好像“消失”了一样,最后形成一种透明、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
硫酸铜和蔗糖可以在水中“溶解”称为“可溶物质”。
细沙石在水中难溶解,称为“不溶物质”。
[板书]一.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均匀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浓度和性质都完全一样;稳定指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即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有溶质析出。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与乳化》教案、教学设计
5.学生在团队合作与表达交流方面有待提高,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合作与沟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特别是温度对溶解度影响的认识。
-乳化现象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如何正确进行溶解与乳化的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能够科学地探究溶解与乳化过程。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并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溶解与乳化过程的特点。
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其中涉及到的溶解与乳化原理。
3.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溶解与乳化现象的规律,探讨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2.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与乳化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基础知识讲解:系统讲解溶解与乳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影响因素,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溶解与乳化的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魅力,提高实验技能。
2.提出问题: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溶解与乳化现象,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引发好奇心:告诉学生,掌握了溶解与乳化的知识,就能够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甚至还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学生会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7.1溶解与乳化
7.1溶解与乳化教学设计寻克军一、教学目标:1、认识几种分散系并学会区别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溶解的现象4、了解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5、了解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能量变化教学重点:溶液的定义教学重点: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溶解以及乳化的现象教学方法:多媒体、交流讨论法二、教学过程【引入】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一种物质可以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如食盐可以分散到水中制成食盐水:氢氧化钙可以分散到水中制成石灰浆抹墙;农药可以分散到水中喷洒农药,像这样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分散系。
【交流与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不同的需要人们还会把哪些物质分散到水中呢?请举例说明.并说明其用途。
事例应用感冒冲剂分散到水中治疗感冒【实验探究一】取少量植物油、食盐、蔗糖、高锰酸钾、泥土分别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实验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再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归纳】(1)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如:食盐、蔗糖等。
(2)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如:泥土、粉笔灰等。
不均一、不稳定。
(3)物质以细小的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如:食用油等。
不均一、不稳定。
【所媒体展示】下面我们就针对溶液做进一步的研究,请观看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分析一下,他们是怎么样分散到水中的,以什么形式分散的。
【总结归纳】1、溶解: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2、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分析问题】请说出食盐溶液、蔗糖溶液、高锰酸钾溶液中的微粒?1:蒸馏水是溶液吗?你是如何知道的呢?2:你认为溶液是无色的吗?说说你见到的溶液的颜色。
3:物质只有分散到水中才能形成溶液吗?举例说明。
【问题】如果在水中滴入数滴洗洁精,这时清除油迹就比较容易,这是什么原因呢?【探究实验二】取二支试管,分别加入约5 mL水,再滴1-2滴食用油,观察现象;振荡片刻,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
九年级化学《溶解与乳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液的定义及特征;(2)掌握溶解的条件和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3)认识乳化液的组成和形成条件;(4)能够区分溶液和乳化液。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验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际能力;(2)采用示例分析、教师讲授、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溶液的定义及特征;2.溶解的条件和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3.乳化液的组成和形成条件;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完全溶解,而有些物质却无法溶解?”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引导,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Step 2:学习新知(30分钟)1.溶液的定义及特征(1)教师向学生介绍溶液的概念,并给出溶液的定义。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盐溶解于水中的现象,记录下观察结果。
(3)回归实验结果,共同总结出溶液的特征:透明、均匀、能透光、不产生悬浮物。
2.溶解的条件和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分析物质溶解的条件,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物质的细粉溶解速度较快。
(2)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冰糖溶解的速度,并记录。
(3)与学生一起总结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并解释原因。
Step 3:巩固与拓展(40分钟)1.乳化液的组成和形成条件(1)教师向学生介绍乳化液的概念,并给出乳化液的定义。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牛奶的形态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引导学生分析乳化液的组成,并让学生总结出形成乳化液的条件。
(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溶液和乳化液的特点。
并通过让学生搅拌溶液和乳化液,观察其行为,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Step 4: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并将关键知识点再次强调。
2.学生提问与解答环节。
四、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器材和试剂:盐、细粉、冰糖、水、牛奶;2.实验设备:烧杯、玻璃棒、试管等。
初中化学溶解乳化教案
初中化学溶解乳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与乳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溶解与乳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溶解的定义和规律;2. 溶解的条件和影响因素;3. 乳化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1. 掌握乳化的概念及其应用;2. 理解溶解和乳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等;2. 实验药品:食盐、砂糖、食用油等;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化学溶解与乳化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溶解的定义、规律和条件;2. 讲解乳化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实验一:食盐的溶解实验目的: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实验步骤:将适量食盐加入水中搅拌,观察食盐的溶解情况。
实验思考:解释食盐溶解的原因和条件。
2. 实验二:食用油的乳化实验目的:观察食用油在水中的乳化现象。
实验步骤:将少量食用油加入水中并搅拌,观察油在水中形成的乳状液。
实验思考:解释食用油乳化的原因和特点。
四、讨论(10分钟)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讨论溶解与乳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探讨溶解与乳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小结(5分钟)通过讨论总结,强化溶解与乳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复习重点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溶解与乳化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溶解与乳化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案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溶解与乳化第二课时教案
九年级溶解与乳化课时教学设计溶液倒出,观察试管壁干净不?试管内加入的物质现象把液体到掉后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分层浑浊分层不干净水和植物油和洗涤剂分层浑浊不分层干净了解内容:为什么肥皂与洗涤剂具有较强的去污能力?这是因为它们所含主要成分的分子两端具有很不相同的特性。
一端亲水,倾向溶入水中;另一端亲油,倾向溶入油中。
这类一端亲水、另一端亲油的分子,叫做双亲性分子。
双亲性分子遇到衣物上的油污时,分子的亲油端溶入油污中,另一亲水端仍留在水里,因而在油和水的界面上,整整齐齐地排成一圈单分子层,把油污团团围住。
经过搓洗、振荡、翻滚等洗涤操作,这些油污被分散成珠滴,脱离衣物表面,进入水中。
然后随泡沫上浮,经漂洗冲去,使衣物干净。
巩固提升1、生活中除去油污的办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C )A.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互动探究二、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反应水中加入的溶质NaCl NH4NO3NaOH溶解前后温度的变化温度基本不变温度降低温度升高结论有的物质溶解时吸热,有的物质溶解时放热巩固与提升1、如下图所示,气球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瓶中固体可能是①氯化钠②氢氧化钠③硝酸铵④生石灰,现将气球中的水倒入瓶中,最后能使气球变大的固体是②④理由是:氢氧化钠、生石灰与水接触,放出大量的热,空气热涨泠缩,使得气球变大.能使气球变小的是③,不能使气球变化的固体是①(填写相应序号)察实验总结结论学生思考进而回答的表达能力巩固学生所学知识2、分别向装有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的密闭装置内滴加水,并振荡,能够观察到什么现象?现象:装硝酸铵固体,滴加水,会看到注射器的活塞向左移动,装氢氧化钠固体,滴加水,会看到注射器的活塞向右移动.为何会发生上述变化?解析: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会引起溶液温度的变化,导致密闭装置内压强的改变。
《溶解与乳化》教案
《溶解与乳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和乳化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溶解和乳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3.学会用实例说明溶解和乳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溶解和乳化的概念和特点;2.溶解和乳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3.实例分析溶解和乳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溶解和乳化现象,并与学生讨论其特点和应用。
(如酒精溶解在水中、油乳化在洗涤剂中)2.知识讲解(30分钟)1)溶解的概念和特点: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溶剂中形成均匀分散的混合物的过程。
带有较少分子的溶剂称为稀溶液,带有较多分子的溶剂称为浓溶液。
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2)溶解的条件和影响因素:溶解的条件包括温度、搅拌和溶解物质的种类。
溶解的影响因素有溶质的物态、温度、压力和溶剂的性质等。
3)乳化的概念和特点:乳化是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通过添加乳化剂形成均匀分散的混合物的过程。
乳化剂是指能够在两种互不相溶液体的接触面上降低表面张力并形成乳化液的物质。
4)乳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乳化的条件包括用力搅拌和加入乳化剂。
影响乳化的因素有温度、乳化剂的种类和浓度等。
3.实验示范(20分钟)设置两个实验台,分别进行溶解和乳化的实验示范。
1)溶解实验:取一定量的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观察食盐的溶解过程,观察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通过实验展示溶解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2)乳化实验:分别将食用油和洗涤剂倒入两个容器中,用力搅拌观察油和洗涤剂乳化的过程。
通过实验演示乳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4.学生实验(30分钟)学生小组进行实验设计,探究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并讨论溶解度与物质种类、温度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乳化剂的种类与浓度对乳化的影响。
5.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溶解和乳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溶解可用于提取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制备饮料等;乳化可用于制备乳酸菌饮料和乳化油漆等。
《溶解与乳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第一节溶解与乳化,课时分配2课时,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本课题的要求如下:一级主题二级主题标准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为系统地学习酸碱盐知识做好铺垫,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
本节课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集体合作意识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溶液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密切将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注重科学探究,促进了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在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多种物质的溶液,为本章系统学习溶液知识打下了基础。
首先通过探究活动从宏观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溶解与不溶现象,再通过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讨论和交流从定性的角度认识和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从而使学生建立溶解、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
也初步认识了悬浊液和乳浊液。
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会判断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知道悬浊液和乳浊液。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溶液概念的构建,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设计互助学习任务单;2、制作有关溶液组成的微课视频;3、通过网络搜集有关溶解现象的微观过程的视频资料;4、准备实验材料。
六、媒体资源运用及说明:1、电子白板:课件主要使用希沃电子白板软件;2、使用希沃授课助手实现课堂学生活动照片及时上传,作为学生实验结束交流时的资料使用;3、实物展台: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7.1 溶解与乳化-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7.1 溶解与乳化-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和乳化的概念;2.理解物质在溶液中的状态;3.掌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4.掌握在日常生活中乳化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溶解和乳化的概念;2.掌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1.理解物质在溶液中的状态;2.理解溶解时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让学生通过网络教材或教科书学习有关溶解和乳化的知识;2.结合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对溶解进行实践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3.带领学生理解物质在溶液中的状态,掌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了解乳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结合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5.通过小组讨论、PPT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
五、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溶解和乳化的概念,并进行比较。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了解溶解过程中液体或固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3.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溶剂种类和溶质种类等。
4. 日常生活中的乳化应用通过案例或实例,让学生了解乳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洗涤剂、饮料、乳化液等。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乳化应用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汇报给整个班级。
6. 作业布置布置问题解答、PPT制作、实验报告等作业,要求学生将所学内容串联起来,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实验操作、作业布置等方式,考核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2.评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等能力。
七、拓展延伸1.实验室中还可以进行其他溶解实验,如冰点降低实验、蛋白质溶解实验等;2.学生可以参考网络科技的应用,如纳米乳化、脂质体等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践,学生对溶解和乳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化学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对化学的兴趣。
九年级化学《溶解与乳化 》教案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其他溶液
学生分组实验]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实验中可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并注意观察现象,整理实验,讨论从现象中可能获得的结论。
[表达交流]
学生可能的答案
1:混合物
2:①至④试管中固体物质消失,有些溶液有颜色、⑤⑥试管中没有溶解,有分层,油在上,泥沙在下
[表达交流]
水可以同时溶解好几种物质
2.食盐和水
3.蔗糖和水
4.碘和酒精
5.植物油和水
6.泥沙和水
提出要求]
同学们通过实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两个问题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试管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物。
①至④的试管和⑤⑥试管中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演示实验]
让学生上讲台演示
试管中装蔗糖和氯化钠,加水溶解,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震荡。让全班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的现象,请学生分析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学”与“教”的过程
教学环节与活动内容
学生的学
教师的导(指导与评价)
二次备课
[提出问题]
我们去参观农博园、植物园时常常可以见到图片所展示的新型种植方式:无土栽培。大家知道不知道无土栽培种植的植物靠什么生长么?
[图片展示]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提出要求]
给学生准备实验药品及仪器,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以下实验
1.硫酸铜晶体和水
教材素材及呈现方式如何贴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
教材从观察活动“认识溶解现象”实验及正文部分循序渐进的引出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课本举例了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等、硫酸铜溶液,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一步步进行深入。
本节教材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怎样准确理解溶液的概念,如何正确区分溶液中溶质、溶剂
7.1溶解与乳化教案
2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
(1)硫酸铜溶液(2)稀硫酸(3)75%的医用酒精(4)油脂溶解在汽油里(5)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6)盐酸(7) CO2的水溶液
(8)加了味精和食盐的汤
作业:
课后反思:
提问,学生回答
引入溶液的概念
汽油:溶解手上的油污
洗涤剂: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手上大的油污分散成小液滴,小液滴随水流走,这样就洗干净了手。
小结与板书:
一、溶液的概念、特征
二、溶液的组成与判断
三、影响溶解因素
四、乳化作用
课堂练习:
1、判断说明
(1)、溶液是无色的液体。
(2)、冰水混合物是溶液
(3)、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假设1温度
假设2溶质颗粒的大小
假设3搅拌条件
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加快溶解速率的情况
温度
升高水温
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
减小固体溶质的颗粒
“搅拌”条件
使用玻璃棒搅拌
思考:李林经常用洗涤剂洗碗,如果不用,为什么很难洗干净油污?
【实验7-12】
问:这种混合物是溶液么?
四、乳化作用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牛奶。
思考与讨论:
例1、列生活中常见的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白醋B.紫药水C.啤酒D.蒸馏水
问: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是无色透明的么?
溶液是透明的但不全是是无色的
比如: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
硫酸铜溶液蓝色,
氯化铁溶液黄色,
硫酸亚铁溶液浅绿色……
二、溶液的组成
1、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解与乳化》参考教案2
溶解与乳化【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认识;悬浊液、乳浊液的认识;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认识三部分。
知识点由浅入深,复合学生的认知特性,知识内容接近生活。
教材事例源于生活,教学实验来自生活,生动有趣,吸引学生。
【学情分析】我的学生是九下的学生。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对实验的观察能力,能细心观察实验,描述出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
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水的溶解性,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能力,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进一步的教学相对容易。
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对乳浊液、悬浊液,学生已经有一定感性认识,并知道了用汽油洗涤圆珠笔颜色等生活常识,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重点:(1) 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 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区分,并知溶液是均一、稳定的;(3) 水是很好的溶剂,但部分物质不溶于水却溶于其他溶剂里;(4) 溶解过程中溶解热现象;难点:(1) 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区分,并知溶液是均一、稳定的;(2) 水是很好的溶剂,但部分物质不溶于水却溶于其他溶剂里;(3) 不同溶解的热现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能说出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 会区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并晓得溶液是均一、稳定的;(3) 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吸热和放热的原因;(4) 知道水溶液的性质,能根据水溶液和纯水性质的不同,区分水溶液与纯水。
2.过程与方法(1) 在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辨别实验过程中,掌握严谨的操作技术,并能用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区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2) 通过实验,发现水是很好的溶剂,但部分物质不溶于水却溶于其他溶剂里,体会实验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3) 在不同溶液溶解实验中,了解不同溶解溶解热的不同,并推测溶解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原因,提高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如:用汽油洗涤衣服上圆珠笔颜色,感受溶剂除了水以外,还有汽油、酒精等,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提升学习科学的兴趣。
溶解与乳化优质教案
溶解与乳化优质教案教案标题:溶解与乳化优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溶解和乳化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溶解和乳化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溶解和乳化的过程和机制。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实验材料:水、盐、糖、植物油、洗涤剂等。
3. 实验器材:玻璃容器、搅拌棒、温度计等。
4. 工作表和练习题。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使用一张图片或实物展示溶解和乳化的例子,引发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认知。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经历涉及到溶解和乳化?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溶解和乳化的定义、特征和影响因素。
2. 强调溶解和乳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烹饪、洗涤等。
实验演示(20分钟):1. 将一定量的盐加入一杯水中,搅拌直到完全溶解。
2. 将一定量的糖加入另一杯水中,搅拌直到完全溶解。
3. 将一定量的植物油加入一杯水中,观察结果。
4. 加入适量的洗涤剂,再次观察结果。
实验探究(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自行设计一个关于溶解和乳化的实验。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溶解和乳化的过程和机制。
巩固练习(15分钟):1. 分发工作表和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评,解答学生的疑惑。
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解和乳化的重要性和应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溶解和乳化的现象。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记录溶解和乳化的现象。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溶解和乳化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展示。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完成的工作表和练习题,评估他们对溶解和乳化的理解程度。
3. 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讨论,评估他们对溶解和乳化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与乳化》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七章溶液
第一节溶解与乳化
(第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是九年级化学下册科教版第七章《溶液》第一节的内容,是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
也是中考的必考考点。
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中非常的重要,也是较难理解掌握的,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要多从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学习,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分析,归纳本节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3、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溶液的概念。
2、利用flash动画通过对溶液形成过程的分析,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
【重、难点】
1.重点:(1)培养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
(2)建立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间的关系。
2.难点:(1)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2)培养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言]: 我们在日常生活或化学试验中经常用到溶液。
那么,什么是溶液大家能说出一些具体的溶液吗河水、湖水、海水、无土栽培的营养液是不是溶液溶液是怎么形成的今天来学习第七章《溶液》,先学习第一节《溶解与乳化》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板书]:一.溶液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7-1:认识溶解现象。
在5支试管中个加入少量的硫酸铜晶体、食盐、蔗糖、植物油、泥沙。
然后再加入约10毫升的水,充分震荡或用玻璃棒搅拌,描述你所看到的现象。
[生汇报]:硫酸铜晶体“消失”了,液体由无色变成了蓝色、蔗糖、食盐也“消失了,液体澄清,而泥沙、植物油振荡浑浊,静置分层。
[讲述]:1.悬浊液:由不溶性固体小颗粒(如泥沙)分散到水里形成的混浊液称为悬浊液。
2.乳浊液:由不溶性小液滴(如油滴)分散到水里形成的混浊液叫做乳浊液。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1:将少量的碘加入75%的酒精中,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描述:碘加入75%的酒精中,在充分搅拌后液体变成了黄棕色。
[思考]:1、蔗糖、食盐、硫酸铜晶体,放入水中,你还能不能凭借肉眼看到它们的粒子吗溶解后得到的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溶液是否都是无色的透明的
3、这只试管中的蔗糖水,如果取出一部分,剩下的和取出的浓稀程度是否一样如不考虑
水分蒸发,长期放置是否会分层
4、请大家归纳它们形成物质的特点
[讲解]:(利用Flash 动画)把蔗糖溶于水,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随
着振荡,蔗糖分子就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同理,食盐溶于水,也是构成食盐的小
微粒(Na +、Cl -)均一分散到水分子中间。
[小结归纳]
1、溶液的概念: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中各成分不分离)
[提问]:溶液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理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小结归纳](1)在溶液中反应可加快反应速度。
(2)溶液对动植物生理活动有很大意义。
如:生理盐水、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二氧化碳的运输。
[提问]: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什么叫溶质什么叫溶剂
[小结归纳]: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3.
溶液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4.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练习]:溶质、溶剂的判断
1请大家说说,我们刚才配制的这些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哪些物质呢
2溶质只能是固体吗溶剂只能是水吗
注意:1水是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做溶剂,未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为水。
2物质溶解时若发生化学反应,则反应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一定有反应生成的可溶物,可能有剩余的可溶性反应物。
[练一练]: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各是什么
1、澄清石灰水
2、稀硫酸
3、食盐和蔗糖的水溶液
4、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5、一定质量的锌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到的溶液
(三)交流与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四)课堂检测
1.调味品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面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蔗糖
C.味精
D.芝麻油
2.可也作为溶质的()
A.只有液体
B.只有气体
C.气、液、固体均可
D.只有固体
3.下列溶液不是以水作溶剂的是()
A.医用酒精
B.碘酒
C.雪碧
D.葡萄糖注射液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B.溶液是一种纯净物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D.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5你会算吗
在室温时,将40g食盐放入于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还有4g固体剩余。
则此时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五)布置作业
1.教材P197第5题
2.判断:
(1)溶液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
(2)均一、稳定是溶液与浊液的本质区别。
(3)某浓度的食盐溶液,取出部分后,剩余的浓度变小。
(4)溶液的特征是“均一”,即同溶液各处的浓稀一样,性质相同。
(5)将食油滴入装水的试管内,充分振荡,所得到的液体中食油是溶质,水是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