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小说,其他论文文档]关于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1)
古文文学与古代戏曲的关系
古文文学与古代戏曲的关系古文文学和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两个重要的艺术形式。
自古以来,古文文学和古代戏曲的关系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双向发展等方面来探讨古文文学与古代戏曲的关系。
一、历史背景古文文学和古代戏曲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学和戏剧发展。
古文文学起源于先秦时期,主要以《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为代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体裁。
与此同时,古代戏曲也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戏曲剧种如皮影戏、曲剧、昆曲等传统剧种相继出现。
两者的出现都受到了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以及当时人们对于艺术表达的需求。
二、艺术特点古文文学和古代戏曲在艺术特点上有相似之处,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古文文学注重以文言文的形式表达思想、情感和哲理,具有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律美。
而古代戏曲则通过舞台表演、音乐、唱腔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
两者共同之处在于都是通过特定的艺术形式来传达情感、展示思想,并在传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双向发展古文文学与古代戏曲之间是双向促进和发展的关系。
一方面,古文文学为古代戏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文化内涵。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故事都成为了戏曲创作的重要素材。
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古文经典作品被改编成了相应的戏曲剧目,使得这些文学经典更加广为流传。
另一方面,古代戏曲也影响了古文文学的发展。
戏曲的演出和传承使得文学作品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戏曲表演中的音乐、舞蹈等元素也丰富了古文的艺术表现形式。
四、影响与传承古文文学和古代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得到了艺术传承与创新。
古文文学的精髓被用于创作和演绎戏曲,使得戏曲作品达到了更深层次的艺术表达。
而古代戏曲则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表演诠释,使得这些作品得以进一步传播和流传。
古文文学与古代戏曲之间的互动与融合,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贡献了丰富的资源与文化底蕴。
以《西厢记》为例分析中国古代戏曲与小说的关系
以《西厢记》为例分析中国古代戏曲与小说的关系河夕中国古代戏曲与小说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它们不仅在题材上相互袭用、相互改编、相互借鉴,而且在形式体制、艺术精神上也有着密切的关联,都追求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写意化的精神旨趣、抒情性的意境创造、戏剧性的情节结构等。
《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莺莺传》记述了张生在蒲州普救寺与姨母郑氏相遇,恰值兵乱,由于张生的保护,才使姨母一家幸免于难。
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对莺莺一见倾心,于是婢女红娘传书,几经反复,两人终于花好月圆。
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往,互赠信物以表深情。
但张生终于变心,为了掩饰自己“始乱终弃”的负心行为,把莺莺说成天下之“尤物”,认为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
一年多后,莺莺另嫁,张生也另娶。
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相见,遭莺莺拒绝。
当时人们还称赞张生“始乱终弃”的行为是“善于补过”。
小说站在张生的立场,美化张生,为他的薄幸行为辩护。
而《西厢记》记述了崔相国逝世,老妇人郑氏携女儿莺莺与丫鬟红娘扶柩回故乡安葬。
途中停灵于普救寺内,暂在西厢居住,莺莺携红娘到佛殿散心,与赴京赶考路经此处的张生相遇,一见钟情。
恰值守将叛乱,兵围普救寺,老夫人悬赏:只要能退贼救难者,就许莺莺为妻。
张生请来好友白马将军解围。
老夫人却变卦,幸亏红娘私下为二人传送音信,二人私下结合。
事发后老夫人被迫认可婚事,但又逼张生赴京赶考,得官则结婚,落第则不相见。
张生一举及第,并及时粉碎郑旦的阴谋,与莺莺终于喜庆团圆。
小说的结局是一个悲剧,戏曲却将结局喜剧化。
从情节设置来说,《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
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金才永 3100102080理科试验班1016摘要: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往往被看做同一类,但它们存在同源异流的现象。
而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们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广阔内容,标志着民族文化的时代进程,记载着民族的生活方式,反映了民族的生存状况,具有了人类学、文化学的价值。
它们还展现了人们创造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方式的精神世界,具有文学的、文献的价值。
古代小说和戏曲都属于叙事文学的范畴,两者是作为艺术叙事加以编创的,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推动创新。
关键词:古代小说;文学;戏曲;同源异流;联系;共生关系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小说和戏曲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话本小说与戏曲的关系,它们同生共长,彼此依托;而且早期的艺人和“书会才人”对戏曲和小说同时染指,这不可避免地有题材的相互沿袭、手法技巧交叉使用的现象。
虽然后来二者分踪发展,但它们在题材方面、叙述体制方面的相互关联仍很明显。
小说与戏曲属于不同的文学艺术门类,是引进西方理论的现代观念。
在古代实际运用和文化观念里,小说与戏曲被看做同一类,对此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的本质特征说明了两者的异同,而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小说戏曲的渊源来看,它们存在同源异流的现象。
1.概况小说、戏曲都属于叙事文学的范畴,两者在叙事中,吸收了戏曲以行动和类型化塑造人物的方法,以及其虚构、叙事视角和对话,采用场景的叙事方式和灵活自由的时空处理多种手法。
小说、戏曲在创新上有着共同的特点,都采用组合和合成的方式,形成了一定的创新模式。
两者之间表现为:小说一方面朝演述故事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携带了大量的社会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百科全书的特征;戏曲则更多体现在关注社会问题,反映时代精神上。
中国戏剧和小说理论直至17世纪才系统地形成,而其他的中国艺术理论如诗论、乐论、画论等早已建构了好几个世纪。
其延缓的原因在于这两种文类本身发展较晚,经过长期复杂的形成过程。
传统文学中国古代小说与传统戏剧的艺术
传统文学中国古代小说与传统戏剧的艺术传统文学:中国古代小说与传统戏剧的艺术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传统文学在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其中,中国古代小说和传统戏剧作为重要的文学形式和艺术表达方式,对于塑造中国文学和艺术的风格、主题和情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古代小说与传统戏剧的艺术特点和影响。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与艺术表现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故事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主要手段。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有着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红楼梦》、《西游记》等作品。
这些小说不仅在叙事技巧上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还通过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细腻入微的描写,表现了丰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首先,中国古代小说注重情节的铺陈和发展。
小说以情节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冲突展开,引人入胜。
《红楼梦》中的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权力斗争和贾府的衰败,既揭示了传统文人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问题,又突出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其次,中国古代小说具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描写。
小说以塑造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为特点,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摹,展现了人类的喜怒哀乐、欲望与挣扎。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唐僧的智慧和坚定、沙僧的深情厚意等一系列形象使人物栩栩如生,令读者对他们产生感情共鸣。
最后,中国古代小说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主题表达著称。
这些小说不仅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层次问题,还涉及人们对于家庭、友情、爱情、权力、道德、生死等重要命题的思考。
《红楼梦》中描绘的贾府的衰败和家族式微,折射出封建社会的矛盾和迷茫;《西游记》中对人性的追求和修行,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反思。
二、传统戏剧的特点与艺术表现传统戏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表演和舞台形式为主要手段,通过角色扮演和音乐舞蹈的结合,寓意表达思想和情感。
在中国传统戏剧中,有京剧、豫剧、越剧等多种类型,而京剧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戏剧形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交融与互相影响
小说与戏曲的社会影响
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戏曲的传播。 推动了戏曲的创作和演出,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促进了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戏曲的创新和发展。 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与戏曲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传播途径:通过商船、移民和外交活动等途径,将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传播至海 外。
曲的发展。
戏曲对小说的影 响:戏曲的表现 形式和艺术特点 影响了小说的创 作,丰富了小说 的表现手法和叙
事方式。
小说与戏曲的融 合:两者在发展 过程中不断融合, 形成了许多具有 特色的艺术形式, 如弹词、评书等。
小说与戏曲的 互相借鉴:两 者在创作过程 中互相借鉴, 取长补短,不 断创新和发展。
第三章
文化交流: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在海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和相互理解。
影响力: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在海外拥有广泛的读者和观众,对于提升中国文化 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化认同: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在海外传播过程中,也促进了海外华人对于中华 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小说与戏曲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古代小说与 戏曲的发展历程
小说与戏曲的起源
小说起源: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 轶事等小说形式出现,为中国古代 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历程:宋元时期,话本、诸宫 调等小说形式逐渐成熟,同时戏曲 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戏曲起源:唐代出现了以歌舞、戏 剧形式为主的“参军戏”,标志着中 国戏曲的雏形形成。
人物形象:塑造性格鲜明、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英雄豪杰、才子佳人等
论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的关系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㊀第18卷第4期JOURNALOFZHEJIANGVOCATIONALACADEMYOFART文章编号:1672⁃2795(2020)04⁃0028⁃04收稿日期:2020-10-10作者简介:石佳玉(1996 ㊀),女,山东泰安人,青岛大学文学院2018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㊂(青岛266000)论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的关系石佳玉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小说和戏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两者的关系也是一个被众多学者研究和讨论的文学史现象㊂一方面,小说和戏剧同源而生,体现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同一性;另一方面,小说和戏剧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在历史演进发展中所呈现的概念融合化以及故事题材的互为因袭使小说和戏剧关系密切,而在叙事方式和语言运用上的差别又使小说和戏剧互相区别㊂关键词:小说;戏剧;关系研究中图分类号:J80-05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一、小说与戏剧同源而生首先,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有着共同的渊源关系,它们同源而生,体现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同一性㊂谈到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诸多学家和论者都持 神话说 ,其中尤以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的论述为代表㊂而谈到中国古代戏剧的起源,我们知道古希腊戏剧分为悲剧和喜剧两类,悲剧的前身是酒神颂歌,喜剧的前身是民间的祭祀歌舞和滑稽戏㊂而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大体相似,王国维曾在他的‘宋元戏曲考“中说: 必合语言㊁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㊂ [1] 以歌舞演故事 的中国戏剧,起源于先民的祭祀活动,这种说法我们可以在存世文献中得到印证:首先,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既娱神又娱人的 傩戏 , 傩戏 又称 傩堂戏 端公戏 ,一般以巫歌来配合演出,经过历史的发展, 傩戏 也逐渐成为一种民间祭祀仪式为基础的戏剧形式,广泛流行于现在的安徽㊁江西㊁湖北㊁湖南等地,具有宝贵的历史研究价值㊂我们都熟知的‘九歌“就是屈原所创作的一组 祭祀歌 ,楚国先民在祭祀中演唱㊁舞蹈,这种表演形式也可以看作戏剧的最初形态㊂实际上,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神话与巫觋两者之间有着共同的载体 远古时期的祭祀仪式,即神话与巫觋中所体现的叙事因素和戏剧表演因素都产生于人类早期的祭祀仪式㊂祭祀中的神话因素孕含着一系列原始事件,而祭祀中的形象表演又将其变为戏剧化的叙述㊂ 神话将仪式操作转变为一种世界起源和人类命运的故事,反之,神话又为仪式操作提供了情节㊂ [2]其次,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的同源关系,我们还可以从小说与戏剧在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共同影响来得到进一步的证实㊂小说和戏剧都从史传文学中汲取了大量的素材,把它们作为创作题材的重要来源㊂而说唱文学自宋代以来长盛不衰,它不仅对小说题材和叙事艺术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戏剧的影响也很明显,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题材来源㊁叙事技巧等方面,还表现在曲调来源等方面㊂❘石佳玉:论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的关系❘VOL 18㊀NO 4㊀2020 11二、小说与戏剧的联系(一)小说与戏剧概念的融合化首先,小说与戏剧关系密切,概念的融合化是指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不管是在语言还是题材上都有相互交叉的因素,有着明显的 小说戏剧化 戏剧文学化 的鲜明倾向㊂钱理群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中就提到: 吾知曲本小说,滥觞于‘西厢“传记,其将由此而日新月盛,渐泛滥于普通社会,殆亦时势之所必然者矣㊂ [3]而蒋瑞藻的‘小说考证“中也论及了小说和戏剧,胡应麟㊁刘师培等人把戏剧产生源头追溯到唐传奇,这些都可以表明小说与戏剧在发展的初期呈现出概念的融合化㊂其次,小说与戏剧概念的融合化还表现在小说家与戏剧家的交汇创作,小说家与戏剧家的交汇创作是指某些作家不仅创作小说还创作戏剧㊂如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也创作了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㊂明代戏剧家李渔也曾创作小说,他在杭州期间曾创作‘无声戏“,且称小说为 无声戏 ,所谓 无声戏 就是不用来演唱的戏剧㊂ 无声戏 参照前人与自己的戏曲创作原则而对当时的小说创作观念的一种总结,意指小说在故事设置与情节布局方面与戏曲创作的审美趋向有着精神的相通性 ㊂[4]戏剧作家兼创作小说这一现象从侧面可以看出小说与戏剧之间有很大的互通性,这种互通性表现在语言运用和审美趋向等方面㊂(二)小说与戏剧 相融互补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彼此间汲取着对方的营养,其结果是古代小说具有了更多的戏剧化因素,而古代戏剧则进一步走向了小说化㊂首先,古代小说增加了更多的戏剧化因素,‘儒林外史“和‘红楼梦“正是大量吸取了明清传奇的精华,融为自己的创作血液,从文学题材㊁写作风格㊁意境创造㊁情节设置以及结构安排等方面向戏剧艺术大胆借鉴,将古代叙事文学的创作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㊂而以‘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为代表的古典戏剧对‘红楼梦“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观园中的歌舞升平把曹雪芹时代的世风民俗体现得淋漓尽致,由此烘托了荣宁二府 钟鸣鼎食之家 的盛状㊂此外,古代小说为戏剧文学提供的叙事内容,不仅为戏剧所吸收而且成为戏剧形成的主导㊂我们再来以 三国戏 与‘三国演义“以及 水浒传 与‘三国演义“的传播为例具体分析㊂在‘三国演义“问世之前,金院本和元杂剧中就已经有很多家喻户晓的 三国戏 流传于世,如关汉卿‘关张双赴西蜀梦“‘关大王单刀会“等,这里要说一下这时的三国戏情节主要来自于‘三国志平话“以及民间传说㊂小说‘三国演义“就是以元杂剧中的三国戏为土壤,进行更深一步的再创作,所呈现的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立体㊂值得一提的是,元杂剧中的很多剧目都偏好以张飞为主角,小说却削弱了他的重要性,把他的地位让给了关羽㊁刘备等人,这也能体现出创作者在美学风格上的超越㊂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后, 三国戏 又不断丰富和发展㊂陶君起的‘京剧剧目初探“中所著录的 三国戏 有140多种,每一剧目几乎都与‘三国演义“的情节相联系㊂如小说第26回中的情节在三国戏的演绎中分为好几个剧目:‘战延津“‘战汝南“‘灞桥抱袍“㊂戏剧使小说成为一种动起来的艺术,人们通过观看三国戏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小说中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而戏剧演员的表演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㊂这些产生于‘三国演义“创作之后的三国戏并不是完完全全在小说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因为我们不能忽略有些三国戏的形态来源于民间故事,而非小说㊂小说与戏剧之间题材的相互因袭,并不是严格意义上说有些小说创作借鉴了同时期乃至前代的同类故事中的戏剧形式㊁某些戏剧以已经存世的小说的故事题材为基础进行创作,我们还要关注民间故事流传这个因素㊂南宋时期,很多水浒故事就广泛流传于民间,到了宋末元初时期,水浒故事更加丰富多彩㊂根据傅惜华的‘元代杂剧全目“记载,存在于元杂剧中的水浒戏一共有22种,其中只有四种剧本保留下来,分别是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㊁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㊁康进之‘梁山泊黑旋风负荆“㊁李致远‘大妇小妻还牢末“㊂因为元代的水浒戏吸收了之前的说话及民间传说中的水浒故事,所以这几个剧本的故事情节已经相对完善㊂这几个剧本中的故事虽然没有完全被‘水浒传“所吸收,但这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㊀第18卷第4期JOURNALOFZHEJIANGVOCATIONALACADEMYOFART些水浒戏的基本情节以及人物形象都体现在了‘水浒传“的创作中㊂例如‘水浒传“中宋江将阎婆惜收为小妾,阎婆惜跟张文远又纠缠不清,因为阎婆惜要去告发宋江勾结梁山泊一事,于是宋江恼羞成怒杀阎婆惜,被告到县里,竟然落在张文远手中㊂这三个人的关系与‘大妇小妻还牢末“中萧娥㊁李孔目和赵令史的关系十分相似㊂此外,水浒戏中的很多 衙门戏 奸情戏 都能在‘水浒传“中看到些许痕迹㊂‘水浒传“问世之后,明代水浒戏也迅速发展,根据傅惜华著录,明代杂剧中有8种水浒戏,留存下来的有3种:朱有燉‘黑旋风仗义疏财“‘豹子和尚还俗“,凌濛初‘宋公明闹元宵“㊂明传奇中的水浒戏有11种,现存5种,其中最著名的是李开先的‘宝剑记“,与‘水浒传“中所塑造的有点软弱的林冲不同的是,此剧中的林冲是一个铁骨铮铮㊁桀骜不驯的将门之后㊂此外,古代小说与戏剧在题材上相互为用现象产生的原因值得我们探讨:首先,小说与戏剧都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通俗文学样式,具有许多共同的美学特征,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㊁完整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强烈的趣味性带来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能最大限度实现其愉悦功能与教化功能㊂其次,在小说与戏剧的创作方面有不少相通之处㊂虽然小说与戏剧的差别并不仅仅在于有声与无声,但两者在情节的安排㊁人物塑造㊁线索铺设等方面没有太大的区别,手法极为相似,所以用小说改编成戏剧,比较方便省事,且易于成功㊂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封建社会后期,一些文化人为了谋生的需要靠创作小说㊁戏剧维持生计,用现成的蓝本来改编成戏剧或小说,既能保证作品的质量,又追求了创作效率㊂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就此推断,在小说问世之后产生的戏剧就一定是借鉴了小说的故事情节,这是不科学的论断㊂以‘水浒传“与水浒戏为例,一方面,小说‘水浒传“为明代水浒戏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阔的生长土壤,另一方面,一直流传下来的民间约定俗成的水浒故事也是明代水浒戏发展的有利因素㊂总之,小说与戏剧之间创作互为因袭的文化现象,在当时社会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化碰撞,不管是社会经济因素,还是创作者的文化修养因素,小说与戏剧的交汇碰撞带来的是一种文学乃至文化的繁荣㊂三㊁小说和戏剧的区别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的文化渊源是相同的,然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小说和戏剧并没有按照同一走向发展而是逐步演变分化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㊂二者在发展过程中互为借鉴吸收,在融合碰撞的过程中又保留了自身个性鲜明的特色㊂(一)叙事方式上的不同从小说和戏剧的叙述方式来看,小说是 叙述体 ,小说文本是叙述者的话语,其中总有一个或隐或显,置身于故事之外的叙述者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第三人称 ,小说作家大多置身事外,对人物㊁事件和环境做出说明和交代,作品中情节的发展演变和人物性格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叙述实现㊂而戏剧是代言体,戏剧 代言体 的叙事方式包括剧作家代人物立言㊁表演者代人物言说㊁行当代剧作家言说㊁剧中人物代剧作家言说,以及剧作家巧借内云代剧场观众言说㊂现在我们就其中剧中人物代剧作家言说来举例分析㊂剧中人物作为沟通剧作家与观众之间的中介,起到引导观众的作用㊂这些人物可以代剧作家预述剧情,元杂剧‘东堂老“第三折中:(扬州奴云)不成器的看样也|自家扬州奴便是|扬州奴说出 不成器的看样也 时,剧作家已经潜在剧中人物的话语中,这样不仅起到传达作者意图的目的,还为接下来的剧情做了铺垫㊂(二)语言运用上的不同在语言运用方面,小说更具 想象性 ,想而戏剧更具 直观性 ㊂首先,小说的文学意味更浓,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一定的独特性㊂作家创作发挥的余地更多,因此常常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无论是人物形象塑造还是故事情节的描述,都要靠读者在读书时凭借自己的想象来感悟,而不是直观展现在读者面前㊂我们来看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回中对林妹妹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㊂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㊂泪光点点,娇喘微微㊂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㊂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石佳玉:论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的关系❘VOL 18㊀NO 4㊀2020 11三分。
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论文
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论文摘要小说和戏曲是中国文学的两大重要形式,不论是在文学史上还是在文化交流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研究小说和戏曲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在文学表达和文化传承中的互动与影响。
通过对历史背景、文学风格和文化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和比较,揭示小说和戏曲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引言小说和戏曲是中国文学的两个重要领域,常常被提到并一起讨论。
它们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
历朝历代的文学都有小说和戏曲的创作和传播。
小说和戏曲在文学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本文将会从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和文化影响等方面探讨小说和戏曲的关系。
历史背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小说和戏曲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最早的小说出现在唐代,如《梁公乘龙传》、《牛郎织女传》等,而元代则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期,时代精神追求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戏曲得以兴盛发展。
明、清两代则是中国小说的发展高峰,除了《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之作外,还涌现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和笔记体小说。
而清代的戏曲文化更是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大量流传至今的精品无不反映着当时的历史文化。
可以看出,小说和戏曲在时间上的起点以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文学的表现形式和题材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
但是,它们在文化传承和社会生活中却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历史的长河中,小说和戏曲在不同的时期曾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研究对象。
文学特点小说和戏曲在文学特点上同样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小说以叙述性和章回体小说为主,一般包含一些故事和事件的描述,较少对角色的心理深入分析,虽然在精神意义上有重要的表述,但写作手法上缺少形式的变化。
而戏曲则以舞台表演为主,既有对话,还有唱腔和舞蹈等形式构成,形式多样、音乐灵动、动作精湛、色彩艳丽、视觉冲击强烈,它是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浅谈中国古代戏曲和小说比较
228刘馨贤:浅谈中国古代戏曲和小说比较浅谈中国古代戏曲和小说比较刘馨贤(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徐州 221000)作者简介:刘馨贤(1994-),女,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戏剧与影视专业。
【摘 要】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十分密切,它们有共同发展源头,共同生长相互依托。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都是中华文化载体,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承载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
两者都是以叙述故事为核心的叙事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托,本文从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古代戏曲小说的艺术手法比较、古代小说戏曲间故事题材具有沿袭关系三方面进行叙述。
【关键词】古代戏曲;小说;艺术手法;联系;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5-0228-02老师给我们讲授了中国古代戏曲和小说比较专题研究。
第一节课刚开始,老师认识一下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家乡以及他本人对我们各自家乡文化了解,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和老师之间距离。
课堂上,老师让我们讨论了文学艺术起源问题、是否赞同诗经是诗歌起源、关于戏曲起源较为流行说法你更认可哪种、对于汪曾祺的《中国戏曲与小说的血缘关系》这篇文章有哪些看法等。
课上老师给我们讲到:王国维认为小说模式和戏曲之间有很多比较,小说和戏曲同源,小说是讲故事叙事,戏曲是演故事、演事。
吴梅在《戏曲史》中认为:戏曲是边讲边唱。
在当时文人看来,像戏曲、诗词这种文学形式都属于“小道”,小道不足为业;文章是正统,六经是最好的文章。
姜德明先生在他的文章中,用商量语气写道:“说句外行话,能不能说整本的大戏如同长篇小说,折子戏还是散文?”一、古代小说和戏曲的关系溯源古代小说与戏曲想要发生关系,首先他们得有一个共同生存环境,两种形式需要有同时存在相互交集。
然后就是双方之间差异,两者要有不同地方进行相互学习、相互补充。
小说和戏曲在交流发展过程中发生碰撞而产生共性和不同,正是他们关系起源。
戏曲起源,一直有很多种说法,有一切艺术都起源于劳动劳动说,有戏曲起源出于歌舞歌舞说,有模仿傀儡戏而来傀儡戏说……我比较赞同原始宗教祭祀仪式。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的发展
浅谈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发展中化文化,博大精深,这正如其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历史一样令人叹为观止。
而在这五千年华夏文化文化中,小说和戏曲无疑可以说是其中最为最闪亮的两颗珍珠。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起源于神话,因为小说其叙事的本质,因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小说由民间走向专业化创作,内容则越来越向人身上靠拢。
这便是小说的孕育萌发期。
而到魏晋时,各种文学类别划分已很明显,逐渐为普通人民百姓所接受,小说有了比较完整的篇章结构,摆脱了残俗文学的粗制滥造。
自此,中国文学第一次出现具有现代意义的小说,这也标志着古代小说的产生,在这时期出现了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志人志怪小说和以《莺莺传》为代表的唐传奇。
中国古代小说直到发展到宋朝才出现了自身的飞跃和高潮,真正进入古代小说的黄金时代。
第一个高潮是宋元话本时期;第二个则是章回小说体现,以《三国演义》、《水浒》为代表;第三个高潮以《儒林外史》、《红楼梦》为代表。
但这也便是中国古代小说昙花一现的最高峰,从此中国古代小说慢慢衰落、一蹶不振。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自诗三百首与《楚辞》之后,纯文学作品渐盛于汉代。
自此百家争鸣,时有流芳之作惊世而出。
若把这中国文学史比作争奇斗艳的大花园,则诞于十八世纪中叶的小说《红楼梦》便是这花园中最有光采的一株奇葩。
《红楼梦》自出世以来,便征服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
自古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说,以显其盛。
而后《红楼梦》研究者自成一派,即至如今,“红学”研究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历时二百余年,足以使人叹然。
《红楼梦》被视为“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灭”的“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它达到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峰。
《红楼梦》不仅是自它之前大多数文学作品的全面总结、继承和发展,也是自它之后的文学作品的极好典范。
鲁迅先生也说过:“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还在其次的事。
古代小说与传统戏曲的相互影响
古代小说与传统戏曲的相互影响古代小说和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中两个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们在内容、表达方式以及艺术传播上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从小说中可以看到戏曲的影子,而戏曲中也常常充满着小说的元素。
本文将分别从古代小说对传统戏曲的影响以及传统戏曲对古代小说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古代小说对传统戏曲的影响1. 叙事与情节古代小说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要手法的文学形式,其详细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特点对传统戏曲具有深远的影响。
古代小说中常常以人物为中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复杂的情节来展现丰富的人性和社会关系,这使得传统戏曲能够借助小说的叙事方式来更好地呈现戏剧中的角色与故事情节。
2. 人物形象古代小说中的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给传统戏曲中的演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塑造角色的素材。
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角色千姿百态,这些形象在传统戏曲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演绎。
演员们通过对小说人物特点的把握,能够更好地诠释戏曲角色,使之更具深度和打动力。
3. 文学表达与对白古代小说以其精细入微的描写和优美的文学表达方式,丰富了传统戏曲的对白和唱词。
小说中的优美语言和修辞手法使得戏曲对白和唱词更加生动、富有情感。
同时,小说还为戏曲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让传统戏曲在表达上更具变化和创新。
二、传统戏曲对古代小说的影响1. 故事情节传统戏曲作为戏剧形式,其丰富多样的剧情设定和独特的结构方式对古代小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戏曲对故事情节的紧凑安排和高潮迭起的展开方式为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模式,使得小说的故事更加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2. 语言表达传统戏曲的独特语言体系和表演形式对古代小说的写作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借鉴和影响。
戏曲中独特的对白和唱词方式,以及其特有的音韵和韵律对古代小说的语言表达风格带来了新的启示,使得小说的语言更有力度、更具韵味。
3. 描写手法传统戏曲以其富有戏剧性的画面感和舞台表演效果,对古代小说的描写手法产生了一定的启发。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史纲要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史纲要徐大军【摘要】本文探析了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史的脉络、框架与内容.古代小说与戏曲基于文本形态而表现出的亲缘关系形态,与二者所经由的口传阶段的伎艺形态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古代小说、戏曲从伎艺形态到文学形态、从口传阶段到书写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二者在故事表述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二者关系呈现出三种形态:混融形态、影响形态、交流形态.这是对各个时期二者关系的主流形态的勾勒,它们的承接与更替构成了二者关系的演变脉线.在这条脉线上二者间诸多关系现象的生成、关系形态的演变皆是由二者所具有的各种伎艺性、文学性、叙事性素质交融派生而来的.关系史的研究展示了二者同源异质、互通互融的关系形态,同源异流、相互影响的关系脉络,以及这一关系脉络上聚集的相关问题和现象,有助于深入认识小说与戏曲各自的艺术品质、形态特征和发展演变.【期刊名称】《文化艺术研究》【年(卷),期】2010(003)005【总页数】11页(P160-170)【关键词】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关系史【作者】徐大军【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杭州,3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在同一文化环境中成长的文艺品类之间,都会存在着或多或少、或隐或显、或密或疏的关系,比如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之间、诗歌和绘画之间、戏曲与说唱之间皆是如此,而小说与戏曲间的关系更是一个常被提及的文学史现象。
①20世纪以来有许多学者谈及小说与戏曲的关系问题,如王国维、蒋瑞藻、孙楷第、胡士莹、徐朔方、杨绛、汪曾祺等。
他们针对二者关系形态或现象作出了一些宝贵的探析,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乃是两个文类的关系,此关系的生成、演进有其渊源、背景和基础;此关系所具有的脉络和框架足可观照各自的形态和发展。
小说与戏曲在生成、发展的过程中,相互诱发、影响、交流,汲取对方的优长以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同时又以自己的特色促进对方的艺术发展。
文言文知识点:古代小说与戏曲
文言文知识点:古代小说与戏曲古代小说与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借鉴,共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小说和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与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文言文知识点。
一、古代小说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丰润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
古代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著名的《汉书》即是其中之一。
而到了魏晋时期,逐渐出现了一些以神话传说、仙侠故事为题材的小说,如《搜神记》和《齐民要术》等。
随着唐宋时期的到来,古代小说进入了黄金时代。
此时的小说题材更加丰富,涵盖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宫廷风云等各个方面。
唐代著名的小说家白居易创作了《长恨歌》,讲述了杨贵妃的悲惨遭遇,成为了经典之作。
而宋代的《水浒传》、《西游记》等更是被广大读者所熟知,成为了震动人心、流传至今的作品。
二、古代戏曲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起源于战国时期,经过秦汉、魏晋、唐宋等朝代的不断发展与演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
古代戏曲有多种分类方式,常见的有京剧、豫剧、越剧、评剧等。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被誉为“华夏艺术瑰宝”。
它继承了南戏、汉剧、秦腔等多种传统曲艺形式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京剧的表演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要素,舞台上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从唱腔、化妆、舞姿到身段、唱腔,都力求表现出精妙的艺术感染力。
豫剧则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明代初期产生于河南豫东地区,以勾勒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为特点。
豫剧的表演方式以唱、念、做、打为主,表演形式丰富多样,胡琴、马头琴、二黄、小提琴等乐器的运用也让豫剧的演唱更具特色。
三、小说与戏曲的联系与特点虽然古代小说和戏曲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在创作和表达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首先,古代小说和戏曲都以故事为载体,通过人物的动作、对话以及情节的发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中国古代文学与戏曲的关系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与戏曲的关系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戏曲在漫长的历史中有着紧密的联系与交融。
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与戏曲的关系,并阐述其在文化传承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一、共同起源和历史渊源1.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戏曲的兴起古代文学起源于文字的出现,并通过书写形式传承。
而古代戏曲则起源于祭祀活动和神话传说的表演,发展为娱乐民众的重要方式。
2.共同的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古代文学注重言传身教,以文字书写为主要表现方式,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抒情性。
戏曲则更加强调肢体动作、音乐歌唱和舞蹈,具有独特的视听效果。
二、文学与戏曲的相互影响1.文学对戏曲的影响古代文学为戏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从古代传统的《詩經》、《楚辞》到明清小说、传奇剧本,都被戏曲改编并丰富其艺术表现。
2.戏曲对文学的影响戏曲在演出过程中采用大量的歌唱和词曲,其中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曲调和段子,使得文学在口头上得到广泛传播,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戏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角色1.戏曲作为文化载体的地位戏曲作为文化的代表之一,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人文和思想内涵,通过演出传播并广泛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2.戏曲对古代文学作品的保护与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文学作品的传世率较低,而戏曲则成为一种有效保护和传承的方式,让经典文学作品得以被更多人所知晓和欣赏。
四、文学与戏曲的交相辉映1.古代文学为戏曲创作提供素材众多文学作品的情节、角色和人物形象成为了戏曲创作的创意源泉,促使戏曲艺术持续创新与发展。
2.戏曲激发了文学的创作灵感戏曲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生动的舞台表现力不仅吸引了观众,也为文学作品提供了大量的灵感和想象空间。
五、文学与戏曲的现代传承与发展1.古代文学与戏曲的现代研究学者们通过对古代文学和戏曲的研究,重新发现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独特价值,并加以推广和传承。
2.戏曲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当代文学作家在创作中常常融入戏曲元素,从而使作品更具辨识度和艺术感染力。
中国古代文学与戏曲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与戏曲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戏曲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这些领域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学和戏曲之美的欣赏都有着巨大的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和戏曲文化的重要性、其历史和发展、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重要性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包括了众多的经典文学、诗歌、小说、戏剧以及其他文学形式,还涉及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层面,包括道德、哲学、历史和文艺等方面。
古代文学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不仅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还影响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戏曲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内涵和外延都非常丰富。
戏曲文化不仅是中国人娱乐和文化娱乐的重要方式,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精髓,它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戏曲文化的人文精神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
戏曲艺术的魅力在于其舞台表演、音乐和唱腔等表现形式,所包含的意境和表现手法也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二、历史与发展中国古代文学和戏曲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
早在唐朝时期,中国的文学已经进入了黄金时期,很多伟大作品诞生于此。
比如,唐代诗歌代表“诗圣”杜甫的“登高”,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时局的不满和望向未来的决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熙熙攘攘清明时节的背包客们,并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体系。
戏曲文化则在宋元明清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多次改良和革新,成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著名的四大名著、二百多种杂剧、散曲、潮曲、越调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更新,中国古代文学和戏曲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
以戏曲举例,京剧、昆曲、评剧、粤剧、越剧、豫剧、秦腔等各地戏曲种类不断充实壮大,新风格、新形式、新体裁层出不穷,不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新时代的文学和戏曲文化也注重推动文化的融合和交流,许多著名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
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和戏曲不仅是两种重要的文学形式,而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古代的小说往往成为戏曲的重要素材,而戏曲又不断地影响和塑造小说形式与内容。
本文就小说与戏曲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小说对戏曲的影响古代小说的题材和剧情对戏曲题材产生影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影响了小说的发展,也对戏曲有着深刻的影响。
尤其是清朝以来,不少戏曲改编自《红楼梦》,如《红楼梦》、《情探》等,这些戏曲作品的流传使得《红楼梦》更加广为人知。
此外,《儒林外史》、《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经典小说也多次被改编为戏曲。
在题材和剧情上,小说的创作不仅丰富了戏曲的素材,同时也拓展了戏曲的题材范围。
比如在元杂剧中,就出现过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剧目。
这些戏曲中不仅移植了小说的剧情,而且还融合了戏曲的唱腔和表演形式,使得传统戏曲的题材得以不断更新和发展。
小说的人物形象在戏曲中的表现小说创作在形塑人物形象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更加完整、深刻、详实。
因此,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仅丰富了戏曲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在戏曲中得到了更加精彩的表现。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贾母等人物形象,通过戏曲舞台的呈现,被演员们赋予了更加丰满和深刻的灵魂。
演员在表演时,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手法,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台效果。
戏曲对小说的影响戏曲曲艺对古代小说的创作和发展的促进戏曲曲艺是中华文化中一个独特的表现形式,它通过风格优美、形式多样的表现方式,吸引了众多文化人士,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小说的创作和发展中,不仅取材于戏曲,还吸收了戏曲的表现手法。
比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就借鉴了会客厅戏曲唱段的结构方式,将小说划分为五十八回,每回均以诗词开头。
文学与戏剧我对中国文学与戏剧关系的研究与理解
文学与戏剧我对中国文学与戏剧关系的研究与理解文学与戏剧:中国文学与戏剧的关系探究中国文学和戏剧是两个独立但相互关联的艺术形式,它们在文化传承、艺术表现和社会影响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对中国文学与戏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理解,以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补。
一、中国文学与戏剧的渊源和历史沿革中国文学和戏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中国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经和楚辞,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与表达。
而中国戏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戏曲的起源,从元曲到明清时期的南戏、北戏,再到现代戏剧形式的兴起与发展,戏剧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同样承载着社会变迁和时代精神。
二、文学与戏剧的相互影响1. 文学对戏剧的影响中国文学对戏剧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文学作品常常成为戏剧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源泉。
例如,唐代的《长恨歌》和《白兔记》等文学作品都成为了后来戏剧改编的经典案例。
其次,文学作品在戏剧表演中通过台词和剧本的形式得到了生动的再现。
著名作家郭沫若的《智取威虎山》、鲁迅的《雷雨》等文学作品被改编成戏剧后,在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 戏剧对文学的影响戏剧作为表演艺术形式,对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戏剧强调情节、人物塑造和舞台表现,这些元素在文学创作中也有所体现。
许多文学作品中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形象塑造都借鉴了戏剧的手法,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戏剧形式的演绎也为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及其内心世界。
三、中国文学与戏剧的互补关系中国文学和戏剧在艺术表达上具有相互互补的特点,二者的结合不仅丰富了文化传承,也提升了整体艺术水平。
1. 文学与戏剧的融合文学创作与戏剧表演相互融合的例子屡见不鲜。
一方面,一些文学作品通过戏剧形式被搬上舞台,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示作品的内在魅力。
另一方面,戏剧表演也可以借助文学的力量,增添剧情的厚度和个性化的表达。
高中二年级语文古代小说与戏剧研究
高中二年级语文古代小说与戏剧研究古代小说与戏剧的研究对于高中二年级的语文学习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古代小说和戏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我们了解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古代小说与戏剧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在高中二年级语文学习中的价值。
一、古代小说与戏剧的关系古代小说和戏剧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门类,它们在内容、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有一些共同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1. 内容:古代小说以文字叙述为主,强调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常常是长篇大著;而戏剧则以舞台表演为主,通过舞台动作、音乐、对白等来展示情节和角色。
2. 形式:古代小说通常以长诗、散文、章回小说等形式呈现,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性;而戏剧则以对白、唱词、舞蹈等形式呈现,注重视觉和听觉的艺术效果。
3. 传播方式:古代小说多以书面出版物形式传播,读者通过阅读来欣赏作品;而戏剧则是通过舞台演出,观众通过观看表演来欣赏作品。
古代小说和戏剧在某些方面也有交集,如古代小说中经常会出现戏剧的元素,比如描写角色表演戏剧的场景,而某些戏剧作品也会有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二、古代小说与戏剧在语文学习中的价值古代小说和戏剧在高中二年级语文学习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1. 历史意义:通过研究古代小说和戏剧,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背景,从中窥探古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提高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2. 文学价值:古代小说和戏剧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通过研读优秀的古代小说和戏剧作品,可以欣赏其艺术价值,领略作者的文学才华,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3. 艺术价值: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融合了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古代戏剧,不仅可以欣赏其精彩的舞台表演,还可以了解传统音乐、古典舞蹈等艺术形式,增强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4. 人性思考:古代小说和戏剧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往往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古代文学与传统戏曲的关于系探讨
古代文学与传统戏曲的关于系探讨古代文学与传统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古代文学与传统戏曲的关系。
一、古代文学与传统戏曲的起源古代文学和传统戏曲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古代文学主要表现为古代文人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和小说等形式,而传统戏曲则是通过舞蹈、唱腔和表演等形式来表达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
二、古代文学与传统戏曲的表达形式古代文学和传统戏曲在表达形式上有所不同。
古代文学通过文字来传达思想和意境,以字为媒介展现作家的情感和才华;而传统戏曲则通过舞台表演、音乐和戏剧化的形式来传达,更注重视觉和听觉上的体验。
三、古代文学与传统戏曲的主题内容古代文学和传统戏曲在主题内容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古代文学以描绘人物情感、抒发个人情思为主,诗人或作家常以自己的真实经历或感受为素材,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传统戏曲则以戏剧化的手法表现各种题材,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等。
四、古代文学与传统戏曲的相互影响古代文学和传统戏曲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的关系。
一方面,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的题材和故事情节成为了传统戏曲的重要素材,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同时,一些传统戏曲中的唱词和音乐也被文人士大夫所借用,成为古代文学的一部分。
五、古代文学与传统戏曲的文化意义古代文学和传统戏曲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文学通过文字的传承,使得中华文化得以延续并得到更多的人关注;传统戏曲则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将中华文化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得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古代文学与传统戏曲的现代价值古代文学和传统戏曲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价值观;传统戏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能够传承传统文化,还能够为人们带来快乐,它在现代戏剧、电影等领域中也有一席之地。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其他论文文档]关于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1)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1)内容提要:文章在概述前辈时贤对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对于此论题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缺乏系统性、开创性的状态,许多问题的论述或语焉不详,或简单比附。
要突破这种状态,就要改变目前只关注二者成熟形态的比较研究,注意加强二者关系的发生研究,以为二者关系的研究提供早期形态的参照。
并且要明确二者关系研究的目的在于开拓小说、戏曲研究的视界,为具体的小说研究和戏曲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参照系和观察点,从而使此关系研究具有文体学探讨的意义,而不是罗列一些异同现象材料,作表面化的比较。
关键词: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关系研究;回顾;思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小说和戏曲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话本小说与戏曲的关系,它们同生共长,彼此依托;而且早期的艺人和“书会才人”对戏曲和小说同时染指,这不可避免地有题材的相互沿袭、手法技巧交叉使用的现象。
虽然后来二者分踪发展,但它们在题材方面、叙述体制方面的相互关联仍很明显。
对此现象的关注和探索伴随着小说、戏曲的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研究概述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最明显的表现在两方面:一为故事题材的相互袭用;二是小说与戏曲间概念不清,如视《西厢记》为“曲本小说”,是小说中的韵文一类1( 老伯《曲本小说与白话小说之宜于普通社会》),而蒋瑞藻的《小说考证》兼及小说和戏曲。
前人有关二者关系的疑问或论定多基于此,如明人胡应麟就疑惑:“传奇”之名,不知起自何代?陶宗仪谓唐为传奇,宋为戏诨,元为杂剧,非也。
唐所谓“传奇”,自是小说书名,裴鉶所撰,……然中绝无歌曲乐府,若今所谓戏剧者,何得以“传奇”为唐名?2明人称长篇南曲戏文为“传奇”,那么,这种戏曲形式何得以唐人小说书名作为文体称谓?这一疑惑也曾萦绕在王国维的脑中。
他在《录曲余谈》中谈到元人陶宗仪所言“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时,案曰:“九成此说误也。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陈薇【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摘要】在同一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同文体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关联,或隐或显,或疏或密,如唐诗与宋词,诗歌与绘画之间的关系等等。
小说与戏曲的关系更是常常被提到的一种文学现象,他们在起源上存在着一些相似性,经过后来的发展,小说和戏曲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差别。
%There are certain connection , implicitly or explicitly , sparse or dense , in different style which grow up in the same culture background ,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ng poetry and Song Ci , or novel and dra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poem and drama is a kind of literary phenomenon which was often remarked . After the later development , there are clear differences between drama and novel although some similarities exist in the origin stage.【总页数】3页(P98-100)【作者】陈薇【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西宁 8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相关文献】1.关于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J], 徐大军2.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关系论略 [J], 刘书成3.小说与戏曲亲缘关系的有益探索——读徐大军《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史》[J], 汪超宏4.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史纲要 [J], 徐大军5.论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共生关系 [J], 沈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1)内容提要:文章在概述前辈时贤对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对于此论题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缺乏系统性、开创性的状态,许多问题的论述或语焉不详,或简单比附。
要突破这种状态,就要改变目前只关注二者成熟形态的比较研究,注意加强二者关系的发生研究,以为二者关系的研究提供早期形态的参照。
并且要明确二者关系研究的目的在于开拓小说、戏曲研究的视界,为具体的小说研究和戏曲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参照系和观察点,从而使此关系研究具有文体学探讨的意义,而不是罗列一些异同现象材料,作表面化的比较。
关键词: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关系研究;回顾;思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小说和戏曲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话本小说与戏曲的关系,它们同生共长,彼此依托;而且早期的艺人和“书会才人”对戏曲和小说同时染指,这不可避免地有题材的相互沿袭、手法技巧交叉使用的现象。
虽然后来二者分踪发展,但它们在题材方面、叙述体制方面的相互关联仍很明显。
对此现象的关注和探索伴随着小说、戏曲的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研究概述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最明显的表现在两方面:一为故事题材的相互袭用;二是小说与戏曲间概念不清,如视《西厢记》为“曲本小说”,是小说中的韵文一类1( 老伯《曲本小说与白话小说之宜于普通社会》),而蒋瑞藻的《小说考证》兼及小说和戏曲。
前人有关二者关系的疑问或论定多基于此,如明人胡应麟就疑惑:“传奇”之名,不知起自何代?陶宗仪谓唐为传奇,宋为戏诨,元为杂剧,非也。
唐所谓“传奇”,自是小说书名,裴鉶所撰,……然中绝无歌曲乐府,若今所谓戏剧者,何得以“传奇”为唐名?2明人称长篇南曲戏文为“传奇”,那么,这种戏曲形式何得以唐人小说书名作为文体称谓?这一疑惑也曾萦绕在王国维的脑中。
他在《录曲余谈》中谈到元人陶宗仪所言“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时,案曰:“九成此说误也。
唐之传奇非戏曲……”3他们俱对陶宗仪的这一列举线索持有异议。
伴随着这些思索与议论,也就开始了对小说与戏曲关系的关注和考察。
早在元代就有人对杂剧开始镜考源流,追索根本,元末夏庭芝、陶宗仪即有言:唐时有传奇,皆文人所编,犹野史也;但资谐笑耳。
宋之戏文,乃有唱念,有诨。
金则院本、杂剧合而为一。
至我朝乃分院本、杂剧而为二。
[4](夏庭芝《青楼集志》)稗官废而传奇作,传奇(笔者案:此指唐人小说)作而戏曲继。
金季国初,乐府犹宋词之流,传奇(笔者案:指元杂剧)犹宋戏曲之变,世传谓之杂剧。
[5](卷27“杂剧曲名”条)这一排列是基于故事题材为线索的追溯:唐之传奇、宋之戏文、金院本、元之杂剧一脉相承。
然而,“传奇作而戏曲继”,则已包含了对此一脉线索内在联系纽带——叙述性的关注。
正是在这一认同点上,刘师培把唐传奇小说认定为戏曲的源渊:刘师培以叙述性和诗韵为基点认为传奇小说和叙事乐府两种文体分别是戏曲的近源和远源,故称之为“曲剧”。
当然,相对于刘师培,古人对这一点可能未形成自觉意识,把唐传奇小说认定为元杂剧的渊源还是在故事题材的袭用关系和小说、戏曲概念不清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结论,可无论如何这是对小说与戏曲关系所关注的最初视点。
在此后的很长时期内,人们循着这一视点向前走去,同时也开掘出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新思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一)梳理了小说、戏曲间故事题材的沿袭关系。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间在故事题材方面有密切的交流关系,但综合说来,二者间的这种交流关系呈不平衡的状态,戏曲对小说故事题材的依赖相对要大一些。
从戏曲的取材情况看,很少是专为戏曲这一体制联系到舞台表演而独出心载,多为取用现成的故事(其中小说故事占不小的比重),甚至同一故事被多种戏曲作品反复敷演,如相如、文君故事。
于是学者们在叙录戏曲时多要理清其故事题材的源流,力求明其本源,识其流变。
在此方面用力较大者如庄一拂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谭正璧的《话本与古剧》、邵曾琪的《元明北杂剧总目考略》等著作,其中多有小说、戏曲间故事题材的承袭情况。
这些基础性的资料梳理,为探析小说与戏曲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准备。
(五)钩沉、梳理古代小说中的戏曲资料。
古代小说中关于戏曲的描写,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戏曲活动的忠实记录,在戏曲资料大量湮没的情况下,这些记录描写弥足珍贵。
学者们对《水浒传》、《金瓶梅词话》、《欢喜冤家》、《红楼梦》等小说中戏曲剧种、声腔、剧目、曲文、演出等方面的梳理、检索,为戏曲研究提供不少可贵的文献支持,如徐扶明的《红楼梦与戏曲比较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刘辉的《论小说史即活的戏曲史》(《戏剧艺术》1988年第1期)等。
以上即是前辈时贤关于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所开启的视点,许多问题还处于点到即止、提而不论的程度(相对而言,对一、二、五视点的探索较为丰富),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廓清。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命题,也是一个值得详加研究的课题,这一点已渐为学界所注意。
但对于其研究,意念多于实绩,很多问题语焉不详,许多论述还是重复前人的思路,或简单地将小说和戏曲两种文体放在一起进行各种枝杈部分的对照比附,缺乏系统性、开创性,这种状态急待突破,以推进小说与戏曲关系的研究步伐。
在此,笔者不避浅陋,妄陈几点想法。
二、思考之一:关系研究的起点前辈时贤多把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的发生、存在作为研究二者关系的逻辑前提,立足于元明清三代成熟的小说和戏曲形式以求其异同点,而较少涉及二者早期形态的关系发生情况。
这使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研究因缺少早期形态的考察而失去历时的参照,那些对故事题材上交流借鉴的表面梳理、形式体制上的简单比较应嫌肤浅。
因此,有关二者关系的研究应突破目前只关注二者成熟形态的比较研究,注意加强二者密切关系的发生研究,这涉及到发生的条件及其表现。
理想的状态是能还原二者发生关系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这是相当困难的,况且关于它们的资料十分有限。
我们只能以零碎的资料和沉淀于作品文本中的信息予以考察(因篇幅所限,一些问题未能展开讨论)。
小说与戏曲关系的发生首先须有两个条件:一是共同生存的文化环境,一是二者互相缺少的素质。
唐时佛家的斋会上有伶伦百戏、“市人小说”(属于杂戏的一种)[8];宋时的瓦舍勾栏是各种伎艺会集的场所,这为小说、戏曲的交流提供了可能的环境因素。
而它们之间所具有的差异则成为最初相互交流、借鉴的动机,它们从对方借鉴自己缺少的素质以丰富、发展自己,如宋杂剧以滑稽调笑为主,故事性较差,在这方面“说话”伎艺的故事对其发展具有不小的推动作用。
这种相同的文化环境中互相借鉴、各取所需的交流状态为二者的关系研究提供了诠释的语境和论据,而具体历史范畴内二者的交流关系,又成为我们对二者关系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对象。
我们从二者具体的交流中找出共有的素质或特征,又从二者相互的影响中发现一系列的差异。
找出这些异同现象,并不是关系研究的目的,关键要在这些现象背后发现某种必然的理由,进而在这些异同点上勾画出二者关系发生的轨迹。
具体的思路是,综合二者早期形态表现出的共有的素质或特性,考察它们关系发生的轨迹,进而以此为出发点,理解二者的差异性及其原由。
如此,二者在发展初期的交流过程中经碰撞而形成的共性是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起点。
(一)叙述性的结构形态中国戏曲虽然有较强的抒情性,但仍是以叙述性作为其情节结构基础的。
这一点若以西方的戏剧作为比较面加以观照则更为显见。
杨绛比较了亚里士多德和李渔关于戏剧结构的理论,指出:“我国传统戏剧的结构,不符合亚里斯多德所谓戏剧的结构,而接近于他所谓史诗的结构。
”[9](《李渔论戏剧结构》)亚里士多德一再从文本上强调戏剧与史诗的文类区分,而区分的尺度就是叙述与展示。
周宁从话语模式角度考察中西戏剧,认为中国戏曲始终综合叙述和对话两种因素,以叙述为主导性话语,中西戏剧在话语体制上的重大差异就是“代言性叙述”和“戏剧性对话”的差异[10]。
戏曲表现出的叙述性素质,与敦煌话本、宋元话本的影响、促进是分不开的。
我们知道,中国戏曲在发展的早期故事性很差,而变文、“说话”在叙事方面则已十分成熟。
在长期共存的过程中,这一差异性的存在使得它们对戏曲的影响成为必然。
如宋代的话本小说故事就对宋杂剧能走向成熟的戏曲形式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对此,王国维即指出:“宋之滑稽戏,虽托故事以讽时事;然不以演事实为主,而以所含之意义为主。
至其变为演事实之戏剧,则当时之小说,实有力焉。
”7但是,宋杂剧所接受、取用的话本小说故事已不是生活形态的素材,而是具有一定的叙述形式,那么,它们在接受话本小说的故事题材时,这种叙述体制就必然潜相地影响或内化于其叙述体制中。
所以,后来成熟的戏曲才会表现出与话本小说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形态、话语形态,而不只是话本小说的故事促进宋杂剧“变为演事实之戏剧”。
正因为叙述性的结构模式,才有情节结构上的幅度广而密度松,才有时空的自由操作(时间的长短,空间的变换,只凭故事需要,并没有规定的限度)。
因为叙述性话语模式,演员可以直接与观众接触、交流,他们的话语可以面向观众表达,剧中许多信息也不必在人物的戏剧性对话间展示,等等。
也正因为这些,“我国的传统戏剧可称为‘小说式的戏剧’”[9](《李渔论戏剧结构》)。
(二)散韵 (说唱)结合的表达方式说唱结合是一种表演体式,反映到文本上,“说”的部分为散文形式;“唱”的部分为韵文形式。
考察这一表达方式可分为两个方面:韵散组合的整体格局;组合这一格局的各个部分(散文和韵文)。
唐宋时的戏曲早期形态虽或有说唱结合的格局,但未能形成文体标志和有力的叙述功能。
唐参军戏以科白戏弄为主,宋杂剧以滑稽调笑为主,金院本以做作念白为主。
而在唐变文中,韵散结合的格局已明显地成为其文体标志(参见张鸿勋《变文》,见颜廷亮编《敦煌文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其表演形态的“转变”是说唱结合,并且能以这种形态细腻叙事。
它直接孕育了后来的许多说唱伎艺,如宝卷、诸宫调、弹词、鼓子词等,其韵散结合的形态无出变文之外,而且有的已明标唱、白,如《张协状元》第一出中那段诸宫调演唱、元杂剧《货郎旦》第四折张三姑的“货郎儿”演唱即如此。
若不论戏曲的角色扮演,其韵散的格局与变文无异。
共2页: 1论文出处(作者):宋元话本也表现出成熟的韵散(说唱)结合形态。
南宋罗烨所编《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描述当时的“说话”:“藏蕴满怀风与月,吐谈万卷曲和诗。
”“曲”是供唱的,参以宋话本,如《刎颈鸳鸯会》(见《清平山堂话本》),可知,“说话”是一门说与唱并重的伎艺,“说话人演出时,是讲说、歌唱和朗诵并用的”11。
戏曲的曲文唱辞有较重的抒情性,但不能否认它也有明显的叙述性。
考察元杂剧的曲辞,就有明显的叙述功能,它可以叙述人物的动作、品格、面貌;叙述不便于在舞台上表现的场面、动作(如探子报告战况);向剧中其他人物叙述已经发生过的事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