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国际经济学-案例讨论第三问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8eb3cf55270722182ef761.png)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第18章第十八章浮动汇率制下的内外平衡1. 浮动汇率下的政策环境和目标与固定汇率下有什么区别?答案提示:不同于固定汇率下的情况,浮动汇率可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使一国经济达到对外平衡,这样汇率调节就完成了固定汇率下政府必须考虑的内外均衡两个任务中的一个。
现在,只剩对内平衡一个目标需要考虑。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的政策LI标将只有一个,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达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2. 比较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并对之加以解释。
答案提示: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即一国货币当局在浮动汇率下可以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3. 试解释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用”。
答案提示:参考本章第二节。
4. 假设A国和B国经济联系紧密,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A国遭遇严重失业问题,遂采取放松银根政策,B国是否会受到影响?答案提示:B国会受到影响。
A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物价上升和货币贬值,随着A国出口的增加,B国国内市场将相对减小,不利于B国的就业和生产的增加。
□.试分析在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答案提示:通过画图进行分析,此时BP曲线为垂直的。
6*.试讨论资本不完全流动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与资本完全流动下的作用效果有何差异?答案提示: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的变化会引起BP曲线的移动。
7. 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试分析在下列两种情形下,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对国内经济的稳定作用。
(1)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2)外国资本突然大量流入。
答案提示:(1)固定汇率下,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本国货币的利率下降,本国货币利率下降导致资本大量外流、存在国际收支逆差,这样对国内货币产生贬值压力,中央银行必须干预市场,抛出外汇,收回本币,使汇率保持固定,与此同时国内货币供给减少,直到重新达到原来的均衡点为止。
清华大学朱英姿金融创新、金融危机学者访谈问答汇总
![清华大学朱英姿金融创新、金融危机学者访谈问答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ef8051da32d7375a5178000.png)
朱英姿,1997年获美国纽约大学博士,2002年获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2003年加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金融学副教授至今。
加入清华之前,在美国花旗集团(纽约)工作六年,历任风险管理和定量研究主管。
曾在《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Finance》,《Applied Mathematical Finance》等国际期刊,以及《金融研究》,《投资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论文,著有《创建竞争优势》(经济管理出版社),并任《投资研究》编委。
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本科生、研究生、MBA和EDP讲授《投资学》,《固定收益市场与工具》,《金融工程》、《全球资产配置》等课程,多次获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主要领域包括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竞争优势、金融发展及监管改革、金融创新、金融危机、资产配置及投资策略等。
问答汇总:Q1:坛友cwang82:朱教授, 有个两个问题希望您能够帮助回答:(1) 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洲的欧债危机以后, 各国的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加大了对银行的监管力度,并在开始逐渐推行Basel III. Basel III对银行的capital reserve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Basel III 的推广从客观上讲制约了银行的资金配置, 可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我想听一下您对Basel III和银行监管的看法.(2) 中国对于银行现在有没有类似的监管,和Basel III相比, 有什么异同?谢谢您的回答.A1:关于巴III,目前美国和欧洲都暂时叫停,中国的银行业一直在推动巴II,巴III也有时间表了,但鉴于国际银行的缓行,可能也要有所放缓。
最新《国际经济学》问答题答案
![最新《国际经济学》问答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0dca6fec3a87c24028c4ee.png)
《国际经济学》问答题答案第十三章国际收支5. 何为国际收支不平衡?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哪些?⑴国际收支项目分为自发交易项目和调整交易项目。
自发交易项目又称事前交易项目,是企业或个人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动机进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调整无关。
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属于自发交易项目。
调整项目又称补偿项目或事后交易项目,是指以调整国际收支为目的的交易项目。
国际收支中的官方结算是主要的调整项目,当一国自发性交易产生的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时,为平衡供求金融当局就需动用本国的黄金、外汇等官方储备,或通过外国中央银行、国际金融机构融通资金以弥补自发性交易带来的收支差额。
错误与遗漏也是调整项目,它可以使国际收支平衡表最终在账面上达到平衡。
国际收支的账面平衡是通过调整项目来实现的,真正能反映国际收支状况的是自发项目,通常意义上讲的国际收支状况实际上指的就是自发项目收支的平衡或失衡。
⑵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周期的原因,生产结构的原因,物价水平的原因,国民收入变化的原因。
第十四章外汇与外汇市场3. 外汇市场的功能有哪些?⑴ 国际清算(International Settlement);⑵ 套期保值(Hedging);⑶ 投机(Speculation)4.即期外汇市场交易包括哪些情况?⑴银行同业拆放(Interbank trading);⑵国际贸易结算(International trade settlement);⑶套汇(Exchange arbitrage)5.远期外汇市场交易有哪些类型?什么是抛补的利率平价和无抛补的利率平价?⑴套期保值(Hedging)⑵投机(Speculation)⑶套利(Interest arbitrage)假设某投资者用1元本币在本国投资生息,本国年利率i,一年后价值为1+ i。
若以e(直接标价法)的即期汇率将本币兑换成外币,在外国投资生息,外国年利率i*,同时在远期外汇市场以f (直接标价法)的远期汇率卖出远期外汇,一年后价值为(1+ i*)f/e。
国际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及选择
![国际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及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59cc8ad0580216fc710afd3d.png)
第一章绪论(一) 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是以(D.政府)作为基本的经济单位来划分的。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D 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C人员)流动最容易(二)问答题1.试述国际经济学和国内经济学的关系。
答案提示:(1)联系:国际经济学与国内经济学研究的经济活动是相似的,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相似的;(2)最主要的区别是国际经济的民族国家性。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一)选择题本国生产A、B、C、D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c)A、D)答案:C(二)问答题1.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答案提示:亚当·斯密的主要贡献是:(1)抨击了重商主义;(2)提出了绝对优势之一概念;(3)强调国际分工是使国民财富增加的最重要手段。
2.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是什么?答案提示:(1)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导致的技术水平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2)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导致的技术水平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问答题2.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
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证明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答案提示:如果ax>bx,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如果ax/ay>bx/by,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当 ay=by或者ay<by的时候,由ax>bx可以推出ax/ay>bx/by,但是,当ay>by的时候,ax>bx不能保证。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教学案例与答案详细版-第5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教学案例与答案详细版-第5章](https://img.taocdn.com/s3/m/8fac052df90f76c660371a52.png)
国际经济学》 (第四版)教学案例与答案详细版-第5 章(p82)案例5—1重叠需求与文化产品国际贸易【基本案情】自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开始,韩国电视剧出口以平均每年超过40%的幅度递增,作为文化产品消费大国的美国虽然是韩国争取进入的市场,但韩国电视剧的主要市场还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
韩国电视剧向中国和日本的出口量并没有明显的区别,这说明一部分文化产品出口主要取决于文化相似度和认知度的高低,而不是一国平均收入水平的高低。
由于电视剧的主要购买者是电视台,实际消费电视的每个受众的成本很低,因此只要收视率高、广告效益好,在低收入国家同样会有较大的市场。
【国际经济问题】重叠需求理论能否解释文化产品国际贸易?人均收入水平对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有何影响?案例分析】重叠需求理论不能完全解释文化产品国际贸易。
在文化相似度和认知度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一些需要个人支付费用的文化产品,如演唱会、书籍等在高收入的国家更有市场。
例如,韩国歌手主要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开演唱会,但是在实际地点选择时与一国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首选演出地为日本,其次是香港、台湾等中等发达地区,最后是中国大陆等发展中国家。
这说明在文化产品贸易中,一国平均收入水平对贸易流向与流量具有重要影响。
【知识点】重叠需求理论。
(p82)案例5—2汽车产品生命周期【基本案情】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汽车产业的转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逐步融入了国际汽车产业的转移体系中。
进入21 世纪以后,跨国公司加大了向中国转移汽车投资的力度;与此同时,中国GDP 的高速成长和居民消费结构质的提升带动了汽车市场每年15%以上的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上掌握了各类制造技术,一些企业(如奇瑞、华晨、吉利等)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设计和自主研发能力。
试分析我国汽车产品的生命周期特征。
【国际经济问题】中国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的特征是什么?【案例分析】中国汽车产品目前正在处于弗农产品生命周期第二阶段(产品成熟阶段)的结束期和第三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的开始期,是资本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教程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教程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d1eb2de2bd960590c6773b.png)
国际经济学教程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一章1、试述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表达了如下含义:第一。
国际经济关系发生的原因是国与国至今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第二,所谓国际经济关系,主要是指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第三,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生产要需跨越国界的流动。
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研究、国际收支研究、外汇理论研究、国际金融体系研究、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研究、跨国公司研究、经济发展与对外经济关系的研究、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开发经济的宏观调节研究、国际经济组织研究等。
2、试述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经济学的发展。
经济发展中存在经济的自然增长状态,只有当经济的发展超出自然长的范畴时,对外经济联系才有可能成为一国经济运行尤其是经济发展所需要考虑的因素,才会引发国际经济运行与国际经济关系的问题。
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的跨国流动除了可以使得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得到满足之外,也带来了相应的经济福利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当人们对这一情况有点朦胧的认识时,经济产出的增加促使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在不同的国家中销售其他国家的产品,使得国际贸易的地域、商品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形式,同时。
产品的跨国流动带动了货币的跨国流动,进而出现扩过公司、多国公司等。
之后经济的发展产生共同市场等世界经济组织,进而经济全球化格局形成。
经济学研究首先出现的是针对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微观经济学,进而研究已过总体经济状况的宏观经济学产生。
国际经济学时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际经济学时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延伸和应用,是一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的,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3、试对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做出评价。
(1)国际经济学宏观微观相结合。
微观方面主要涉及分析国际市场中的交易、价格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效率以及福利等的内容;宏观方面主要涉及分析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国际收支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收支的均衡过程等内容。
《国际经济学》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cdce1f866fb84ae45c8dc5.png)
蓝字是重点,仅供学习与交流。2011.10.30
(1)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双方应怎样进行分工和贸易? 答:
(1)1817 年,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Primciples of Politicol Ecomomy andTaxation)一书,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这是一项最重要、无可 争议的经济学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 另一国均处于劣势(相对于另一国有绝 对的劣势),仍有可能产生互利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绝对劣势相对 较小的商品(也就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 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也 就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同时,在一个有两国、两种商品的世界里,一旦断定一国 在一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则另一国一定在另一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
(4)并请对比较优势原理进行评价。
答:
第一, 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贸易基于绝对优势,而且对两国都有利(这个讨论假设两 国、两种商品的世界)。即当两国各自专门生产其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并用产出的一部分交换其 有绝对劣势的商品时,两国最终都能消费更多的两种商品。然而,绝对优势只能解释当今国际贸 易的一小部分。
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国际贸易,两国都能获得更高的消费水平,即一国的消费水平 能超越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但一国贸易后的消费组合点所能达到的水平,取决于其出口商品和进 口商品的交换比率(即国际比价)。基于机会成本不变及每个国家都生产两种商品的假设,一国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就是一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即国内比价)。在贸易理论的分析 中,为避免货币幻觉效应及各种知识相互交叉造成的混乱,我们假设这是一个物物交换的世界, 我们使用的价格是相对价格,一种商品的价格用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来表示。对于一国而言,要在 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的点进行消费,国际比价一定要高于国内两种商品的比价。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1dd5b40912a21615792906.png)
第一章绪论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
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
国际经济学答案精简版
![国际经济学答案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3a80f4998fcc22bcd10d33.png)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一、名词解释3、完全专业化:每个国家只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假设只有苹果和电脑两种产品,且A在生产苹果上有相对优势,意味着B在电脑上有相对优势。
则贸易结果是,A 只生产苹果,B只生产电脑,不会出现A或者B同时生产苹果和电脑。
这就是完全专业分工5、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关于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
产品成为商品以交换为前提。
交换就有个比率的问题。
价值以这个比率,也就是以交换价值为其具体的表达形式,因此,价值和劳动的关系从而价值的实质往往被模糊了。
事实的真相是:如果不从历史存在者出发,那么,李嘉图所得到的"社会存在"就只能是抽象知识和概念。
马克思论证和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方式是:"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
"但也正是在这里,马克思讥笑了资产阶级工作者:"在所有的现代经济学家中,巴师夏先生的《经济的谐和》集庸俗之大成。
只有癞蛤蟆才能搞出这种谐和的烂泥汤。
"五、计算题1、假设本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6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8 单位劳动;外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2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4 单位劳动。
两国各有8 单位的可用劳动。
(1)哪国在食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哪国在服装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2)列举一个能够使两国进行互惠贸易的交换率并计算本国与外国的贸易获利分别是多少?2、假设A 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4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3 小时; B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1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2 小时,则:(1)以劳动衡量,A、B 两国生产小麦和布的成本各是多少?(2)如果工资率为6 美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3)如果工资率为1 欧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六、论述题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例外情况是什么?2.为什么说国际贸易是双赢的?国际贸易理论里有一个资源禀赋学说,即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资源与不同的生产优势。
国际经济学讨论题目
![国际经济学讨论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f4201a65af1ffc4ffe47ac23.png)
国际经济学课堂讨论题目及建议书目1、美国逐步退出货币宽松政策的动因及影响?2、中国外汇储备的数量变化、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3、石油价格波动状况及原因分析4、黄金价格波动及原因分析5、“广场协议”分析6、2007-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7、中美货币发行机制比较8、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影响分析9、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探讨10、铁矿石贸易中的阳谋与阴谋——利益分配、定价权的争夺11、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及方案设计12、中美欧央行比较13、欧元汇率走势及原因分析14、美元汇率走势及原因分析15、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16、欧元汇率决定机制17、国家破产计划分析18、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起因、过程及预测19、新疆与中亚经济合作现状研究20、国际贸易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21、大宗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22、中国海外投资风险管理23、美国债务问题24、对中国经济走势的看法书目:三井帝国在行动、经济学百年、推开宏观之窗、人脉力、高盛帝国、伟大的博弈、日本商业四百年。
货币战争(1)、金权博弈、地球是平的、三国演义、鬼谷子、孙子兵法、逃不出的经济周期/白银资本/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聪明的投资者分组情况:911(3组)、921(3组)、931(3组)、932(3组),941(3组)、951(3组)、961(2组):1411(1组)1412(1组)1413(1组)1411(1组)题目安排:911(1-3)、921(4-6)、931(7-9)、932(10-12),941(13-15)、951(16-18)、961(19-20):1411(21)、1412(22),1413(23),1414(24)时间安排:911第一组,从第二周周一,开始第一次展示,依次开始:各组依次排至最后一周最后一次课(最后两次个各两组)幻灯片长度为10分钟左右经济日记内容:每天报道中发生的:CPI ,PPI,PMI,月度/年度GDP增速,波罗的海指数,(中国/日/美国/欧盟)利率变化,上证综指的收盘指数涨跌幅及成交额/,美国道琼斯涨跌幅及成交额,/德国的主要股票指数涨跌幅及成交额,国际油价/国际金价,每日收盘价涨跌幅。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70b4e2daef5ef7ba0d3cf0.png)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思路: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2.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
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思路:这种说法实际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势?(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
(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c979a6700abb68a882fb23.png)
简答1、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
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
(3)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3、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
其构成要素:(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简述恩格尔定理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1)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中用于食品等必需品的支出比例减少,用于非必需品的比重上升。
2)随着世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及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快,有利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出口。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国的发展,不利于食品等的出口。
6、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7、一国征收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
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关税是自由贸易价格基础的加价,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价格。
其经济效应:①减少了本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会增加,但总体上经济福利水平降低。
②影响了一国进口贸易规模从而保护了本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增加了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和阻止了对稀缺要素需求的下降。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纯文字答案题目)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纯文字答案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ed2b629c83d049649b665856.png)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纯文字答案题目)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提供曲线:提供曲线反映的是一国为了进口其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
二:简答简述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答:(1)意义:①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基础;②解释了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③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有益。
(2)缺陷:不具有普遍性。
(比如:一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或者劣势)4、对比较优势理论有哪些误解?答:①劳动生产率和竞争优势。
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达到足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水平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利;②贫民劳动论。
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③剥削。
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工资低,那么贸易就会使得这个国家受到剥削,使其福利恶化;6、专业化分工会进行的那么彻底吗?为什么?答:不会。
原因:①多种要素存在会减弱分工的趋势;②国家保护民族产业;③运输费用的存在(会导致非贸易品)。
7、试述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答:①预测了极端的专业化分工,而现实中不存在;②忽略了国际贸易对国内分工的影响,并据此认为一个国家始终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③忽略了各国资源不同也是产生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仅认为技术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不同,从而导致比较优势不同)④忽略了规模经济也可能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
8、简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
答: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的,市场行情也会自行调整,以使供求相等。
因此,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就是由两国相互的需求来决定的,并且将确定在双方各自对对方产品需求相等的水平上,这就是相互需求原理。
国际经济学问答与论述
![国际经济学问答与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7f75a81e580216fc710afd1c.png)
国际经济学1.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及其比较(非简答非论述)三代货币危机理论都是在单商品的假定下展开的,研究的侧重面各有不同。
第一代着重讨论经济基本面,第二代的重点放在危机本身的性质、信息与公众的信心上,而到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焦点则是金融体系与私人部门,特别是企业。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一国货币和汇率制度的崩溃使由于政府经济政策之间的冲突造成的,这一代理论解释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拉美”式货币危机最有说服力,对1998年以来俄罗斯与巴西由财政问题引发的货币波动同样适用。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政府在固定汇率制上始终存在动机冲突,公众认识到政府的摇摆不定,如果公众丧失信心,金融市场并非天生有效的,存在种种缺陷;这时,市场投机以及羊群行为会使固定汇率制崩溃,政府保卫固定汇率制的代价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第二代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最好的例证是1992年英镑退出欧洲汇率机制的情况。
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关键在于企业、脆弱的金融体系以及亲缘政治,这是东南亚货币危机之所以发生的原因所在。
在对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解释上,理论界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这并非是新的危机,已有的货币危机理论已经足以解释;另一种则认为已有危机理论无法充分解释,并导致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发展。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之间没有本质的分歧,各自从不同的侧重点回答这次危机是否是一次新的危机。
前者强调原有两代理论的思路和方法仍适用于本次危机,特别是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中既给予基本面以重要地位又承认多重均衡、自我实现式冲击的存在这一模型具有良好的解释力,与此同时他们并不否认东南亚国家危机前的特征与历史上货币危机前的特征的差异。
至于后者,他们更强调本次危机发生前的新表现,认为应寻找新的危机的形成和传导机制,用主流方法建立模型,但其建模的方法和对诸如自我实现、多重均衡等核心概念的认识与应用与已有的文献仍然是一致的。
这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发展表明,货币危机理论的发展取决于有关货币危机的实证研究的发展和其他相关领域研究工具或建立模型方法的引入与融合。
国际经济专业面试常见问题
![国际经济专业面试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b1d3ab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3.png)
国际经济专业面试常见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对于国际经济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许多大学和企业会采取面试的方式来选拔国际经济专业人才。
在面试中,一些常见问题经常被提问,以下是一些尤为常见的问题:问题一:谈谈你对国际经济的理解和认识?这个问题主要考察面试者对国际经济的基本理解和认识。
合适的回答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国际经济的定义、国际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国际经济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此外,你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分享对国际经济的深入思考和见解。
问题二:你认为国际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这个问题旨在考察面试者对国际经济学的学科范围的了解。
合适的回答应该涵盖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
在回答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经历,重点强调自己在特定领域的专长和兴趣。
问题三:你的研究方向和兴趣是什么?这个问题考察面试者的专业方向选择和研究兴趣。
合适的回答应该明确指出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兴趣,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向。
可以提及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或者实践经验,展示自己在此领域的学术能力和潜力。
问题四:如何看待全球化对国际经济产生的影响?此问题旨在考察面试者对全球化与国际经济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合适的回答应该包括全球化对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国际劳动力流动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在回答时,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和数据,展示自己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洞察力。
问题五:你认为国际经济专业人士需要具备哪些核心素质?这个问题考察面试者对国际经济专业人才的要求和期望。
合适的回答应该突出以下几个核心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较强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以及适应变化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在回答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展示自己具备这些素质的证明。
问题六:请举例说明你在团队合作中遇到的挑战以及你的解决方法?这个问题考察面试者在团队合作中的能力和经验。
国际经济学问答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问答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bac4e565ce050877321313.png)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⑴ 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经济(Closed economy)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在李嘉图的两国贸易模型中,一个隐含的假设是,两国的规模大小相似。
因此,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两国各自放弃不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将所有的资源用于生产本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但在现实世界中,贸易中两国的大小可能相差很大。
例如:中国与斯里兰卡相比,无论是人口还是土地面积,前者都是后者的几十倍甚至一百多倍。
即使中国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斯里兰卡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两国进行自由贸易,中国也不可能只生产小麦而不生产大米,因为即使把斯里兰卡全部生产的大米都出口到中国来也满足不了中国的最低消费。
因此,如果大国与小国发生贸易,小国可以只生产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大国则不会实行专业化只生产一种产品。
大国仍然需要两种产品都生产。
⑵ 小国(Small nation)与大国(Large nation)进行贸易,谁从自由贸易中获得的收益会更大呢一般来说,贸易所得与贸易前后相对价格的变化幅度成正比。
换句话说,如果产品出口价格越高,或是进口产品的价格越低,一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就越大。
那么,小国与大国贸易,谁的价格变化会更大一些呢假设:贸易前中国的大米市场的交易量为 1 亿吨,价格为每吨 1000 元。
斯里兰卡大米市场交易量为 100 万吨,价格为每吨 500 元。
发生贸易后中国从斯里兰卡进口了 50 万吨大米。
这 50 万吨大米对于 1亿吨的中国市场来说,只占%份额,影响甚微,对中国大米市场价格的影响不会很大。
但是,对于斯里兰卡来说,50 万吨意味着相当于原有市场的 50%现在出口到了国外,大米价格会大幅上升。
虽然自由贸易的结果会使两国的大米价格都发生变动,但相对于封闭时两国的市场价格来说,中国只降了一点点以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斯里兰卡的大米价格则可以涨到非常接近于中国市场价格(将近每吨 1000 元)。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574506b84ae45c3b358caf.png)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 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 思路: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2. 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
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思路:这种说法实际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3.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 国有120名劳动力,B 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 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 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 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 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思路:B 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 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 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 国为0.125,所以B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 国,B 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800小时。
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
(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 思路:(1) 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2) 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4c2742336c1eb91a375d45.png)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国际经济学热点问题
![国际经济学热点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8e83d01fad6195f312ba63e.png)
一、美国对华贸易持续逆差的原因二、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三、重商主义四、比较优势陷阱五、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争六,08 年金融危机的原因问题一答案:造成美中贸易逆差的真正根源: (一)美国的财政政策和消费储蓄习惯美国贸易逆差的原因。
长期以来,美国的经济结构都是高消费、低储蓄,造成国内储蓄不足,导致国内需求大于供给,需要吸纳国外储蓄来弥补缺口,这必然带来贸易逆差。
(二) 中美两国宏观经济结构的阶段性差异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经济结构明显“软化”,制造业仅占GDP 的15 % ,劳动密集型产业近30 年来基本转移到海外。
美国为维持整个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需要大量进口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而中国仍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制造业占GDP 的比重近50 % ,劳动密集型企业众多,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受到美国民众的欢迎。
同时,从当前全球的生产贸易结构看,日韩等东亚其他国家在中国大量投资和建厂,并依照原来的渠道向美国出口,也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对美贸易顺差转移到中国。
因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的阶段性差异而形成的经济互补性既是中美经贸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成为中美贸易顺差形成的重要原因。
笼统而言,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断增加是跨国公司将对美国出口的制造业的加工和组装部门从东亚其它国家和地区转移到中国的结果。
(三) 美对华高科技出口的限制和中国“重商主义”政策关系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是因为美国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出牌”,不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的人为限制。
自由的国际贸易是建立在国家之间比较优势的原则之上的。
各国通过输出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换回其他国家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市场巨大且成本较低;而美国的比较优势则是雄厚的资本和尖端的技术。
按照这一基本原则,中美贸易应该是中国向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向中国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美国从中国购买了大量劳动密集型的廉价产品,却屡屡拒绝向中国出售其高技术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问:
1.投机家的投机活动主要是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基本原理如下所示:
2.理论的问题所在:
①未考虑交易的成本,然而,交易成本却是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各种交易过高,就会
影响套利收益,从而影响汇率与利率的关系。
如果考虑交易成本,国际间的抛补套
利活动在打到利率平价之前就会停止。
②利率平价说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假定资金能顺利,不受限制地在国际间流动。
但实际上,资金在国际间流动会受到外汇管制和外汇市场不发达等因素的阻碍。
目
前,只有在少数国际金融中心才存在完善的期汇市场,资金流动所受限制也少。
③利率平价说还假定套利资金规模是无限的,故套利者能不断进行抛补套利,直到利
率平价成立。
但事实上,从事抛补套利的资金并不是无限的。
这是因为:与持有国
内资产相比较持有国外资产具有额外的风险。
随着套利资金的递增,其风险也是递
增的。
④套利还存在机会成本,由于套利的资金数额越大,则为预防和安全之需而持有的现
金就越少。
而且这一机会成本也是随套利资金的增加而递增的。
基于以上因素,在
现实世界中,利率平价往往难以成立。
3.本案例中的主要风险
如果因为政策原因,德国政府采取措施降低利率或者市场变动引起德国马克的贬值,那么这些投机客可能因为来不及抽出投资资本而遭受重大的损失。
4.资料摘录:欧洲货币危机后索罗斯的失败投资
国际资本并不是没有破绽和不可战胜的。
对此,索罗斯明察秋毫。
他认为,欧洲内部的固定汇率制已经结束,德国没有必要为了维持马克的汇率而不惜血本,德国马克应该立即贬值以围剿投机资本。
早在1993年6月时,索罗斯就断言德国马克将会贬值,并写信把自己的对马克即将贬值的预言发表在英国《泰晤士报》上。
打垮英格兰银行之后,索罗斯名气太大了。
他的观点一经发表,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德国马克汇率从6月11日的80美分跌到6月25日的59美分,量子基金因此而获利约4亿美元。
一篇文章就为他赚得4亿美元,索罗斯决定发起更大的行动。
1994年初,索罗斯开始斥巨资卖空德国马克,当时传言他卖空了300亿美元的德国马克。
不仅如此,索罗斯预测德国马克贬值将利好其出口,他还大量买进了德国出口企业的股票,以求获得股市、汇市的双重收益。
刚开始的时候,德国马克兑美元的汇率有一定的下跌,似乎印证了他的看法。
应该说,索罗斯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他的名气太大了,德国央行似乎产生了逆反心理,决定要维持汇率。
也许是因为国际资本在衍生品市场对德国马克贬值布下的陷阱让德国人感到恐惧,也许德国人认为只要打垮了索罗斯,就是砍倒了制造欧洲货币危机的国际资本的一杆大旗,这样就算取得了胜利。
总之,德国人决心维持马克的汇率,并教训一下索罗斯。
德国的经济实力比1992年时被索罗斯击败的英国要强大的多,在德国央行的坚持下,德国马克最终维持了坚挺的汇率,这让索罗
斯在汇市与股市上遭受双重打击,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