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送礼习俗体现的文化差异有哪些
跨文化交际之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
人们 控 制 自 我 情 绪,君 子 要 “引 而 不 发”,这对中国人形成含蓄内敛性格,及 采取 委 婉 的 方 法 表 达 情 感 有 着 深 刻 影响。
西方文化 经 历 了 哲 学 文 化、科 学 文 化、文学文化四个发展阶段,完成 了由 理想到现实的蜕变,这是一个通过实证 追求真理的过程,因此他们讲求实事求 是,不喜欢有模糊地带,崇尚直截 了当 的风格。中 国 人 “贬 低 ”自 己 礼 物 的 行 为,会给他们不确定的感觉。在西方文 化圈中,“面 子”概 念 比 中 国 文 化 中 的 “面子”的 内 涵 要 小 得 多。 他 们 对 事 不 对人,可 能在 为了 某 件事 情公开 对 抗, 但事情结束后,双方感情并不会因此受 挫。所以在发生冲突时,他们也能做到 “人事两分”,因此西方人极难理解中国 人的“死要面子”观念。
(四)送礼目的 中国的 送 礼 有 更 强 的 功 利 性 质 和 目的性。人 们 通 常 在 寻 求 别 人 帮 助 前 送出礼物,把礼物当作疏通人脉、稳 定 关系的手段。在节日时,中国人喜欢给 上司、孩子的老师等送礼物,以期 望 获 得他们 更 多 的 关 注 或 帮 助。 送 礼 并 非 单纯联络或加深感情,而是为了得到某 种回报。对于西方人而言,他们更注重 送礼行为本身及礼物的象征意义,也更 倾向于在获得帮助之后,以送礼物的形 式来表达感谢之情,这与中国的“送 礼 好办事”截然不同。 二、造成差异的原因 (一)地理环境 中国 深 居 内陆,土 地 辽阔,空 间 巨 大,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 阔土地,这让中国在千年发展中不需依 靠外族支持,这也造成了中国文化长久 的保守性和内敛性。同时,中国千年极 少有对 外 战 争,国 家 呈 现 安 定 平 稳 状 态,这使中 国 人 富 于 乐 天 安 土。此 外, 闭关锁国 政 策 也 重 了 中 国 文 化 的 封 闭 性。西方国家大多临海,使他们有出海 冒险精神;国家常有对外战争,造 就 了 西方文 化 中 的 对 抗。这 与 中 国 人 注 重 和谐 中 庸 以 及 保 守 内 敛 得 性 格 截 然 不同。 (二)文化圈 中国文化 属 于 儒 家 文 化 圈,儒 家 文 化也在 中 国 人 送 礼 中 得 到 体 现。 儒 家 文化重视 “礼 ”,要 求 人 们 礼 尚 往 来,这 使送礼不单是表达情感的方式,而且是 维系人际交往的工具。中国人将送礼、 维系体面和关系当作一种基本的需要, 将给“面 子 ”、争 脸 面、礼 尚 往 来 当 做 是 基本行为规范,形成了中国社会中普遍 的礼品消费观念。同时,儒家文化要求
中西方送礼礼仪差异
中西方送礼礼仪差异中西方遵循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因此在礼仪方面也有一些显著的差异。
送礼是一种表达关心和尊重的方式,在中西方社交互动中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探讨一些中西方送礼礼仪的差异。
首先,中西方送礼的目的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送礼是表达感激和尊敬的方式。
在商业交往中,送礼被视为加强人际关系和建立信任的手段。
在西方文化中,送礼更多地强调个人关系和友好的目的。
西方人倾向于重视礼物本身,注重其实用性和质量,并希望让受礼人感到惊喜和满意。
其次,中西方对于礼物的选择也有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礼品的价值经常被视为礼物重要性的标志。
一般来说,礼物应该是高质量的、昂贵的和有价值的,以显示送礼人的尊重和慷慨。
西方文化更加注重礼物的实用性和个性化。
礼物的选择通常要考虑受礼人的兴趣爱好和喜好,以个性化的方式来表达尊重和关心。
第三,中西方对于礼物的包装和交付方式也有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包装是非常重要的。
送礼人会选择华丽的包装方式,以显示对受礼人的尊重。
在交付礼物时,送礼人会用双手捧着礼物,表示对受礼人的重视。
在西方文化中,礼物的包装并不像中国那样重要。
通常,送礼人会简单地用礼品纸包装礼物,并用手递给受礼人。
最后,中西方在接受礼物后的回应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受礼人通常会推辞几次才接受礼物,以示谦虚。
与此同时,礼物的接受者也会表达感激之情,并主动邀请送礼人分享礼物或参加一起活动。
在西方文化中,礼物的接受通常更加简单直接。
受礼人会立即表示感谢,并可能在未来适当的时候回赠礼物作为回应。
总的来说,中西方在送礼礼仪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送礼的目的是表达感激和尊重,礼物的选择要考虑价值和质量,礼物的包装和交付方式也非常重要,受礼人在接受礼物后会谦虚地推辞几次。
而在西方文化中,送礼的目的更加注重建立个人关系和友好,礼物的选择更注重实用性和个性化,礼物的包装和交付方式相对简单直接,受礼人会立即表示感谢并可能在未来回赠礼物。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礼貌用语:在东方文化中,对长辈、客人或上司使用敬称是
非常重要的。
而在西方文化中,较少使用敬称,更多地强调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2. 礼仪规范:在交际场合,东方文化中讲究矜持和谨慎,尤其
是女性在公共场所往往会比较保守。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公开和大胆表现自我。
3. 礼仪习俗:在节日和庆典等场合,东方文化中通常会进行一
些特定的礼仪活动,如拜年、叩头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多地强调节日氛围和欢乐气氛。
4. 饮食礼节:在餐桌上,东方文化中食品分配有严格的规定,
如长辈优先、男女有别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注重个体的选择和口味。
5. 礼物文化:在送礼物时,东方文化中更注重礼物的价值和象
征意义,如红色象征吉祥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礼物的实用性和个人喜好。
总之,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但都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的解决方案
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的解决方案以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的解决方案为标题的文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在这种交流中,送礼是一种常见的表达关心和友好的方式。
然而,中西方在送礼文化上存在着一些差异,如果不了解并加以解决,可能会引发一些误解和尴尬。
本文将针对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促进更好的跨文化交流。
一、了解礼仪差异中西方在送礼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礼仪习惯。
在西方文化中,礼物通常是直接送给受礼者的,而在中国文化中,礼物一般是先送给受礼者的长辈或者上级,然后由他们转交给受礼者。
因此,如果在西方文化中直接送礼给受礼者的行为在中国文化中可能被认为是不尊重长辈或上级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当我们了解到对方的文化习惯时,尽量遵循对方的礼仪规范,避免造成误解和尴尬。
二、选择合适的礼物中西方对于礼物的选择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礼物通常是根据受礼者的个人喜好来选择的,而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选择更加注重礼尚往来和象征意义。
因此,在选择礼物时,我们需要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
如果是与西方人交往,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个性化的礼物,如书籍、照片、纪念品等。
而在与中国人交往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礼物,如传统的文化艺术品、红包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礼物,可以更好地传递我们的心意和友好。
三、注意礼物的包装和送礼方式中西方在礼物的包装和送礼方式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礼物通常是精美的包装,并在特定的场合或时间送给受礼者。
而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包装和送礼方式更加注重细节和仪式感。
因此,在送礼时,我们需要注意礼物的包装,尽量选择精美的包装,并在适当的场合和时间送礼。
在与中国人交往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传统的红色礼盒,并在重要的节日或生日等特殊场合送礼。
通过注意礼物的包装和送礼方式,可以更好地展示我们的诚意和尊重。
四、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中西方在送礼文化上的差异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
中西送礼习俗体现的文化差异有哪些
中西送礼习俗体现的文化差异有哪些中国是非常重视送礼礼仪的,在西方送礼行为也非常普遍,但中西方对送礼的看法不同,处理方式和接收方式也不同。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西送礼习俗体现的文化差异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中西送礼习俗体现的文化差异1.不同的社会风俗习惯人们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严格地遵守各自社会的风俗习惯。
可以讲,它们都是某一社会价值观的真实写照,而不同社会又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期望,因此,即使是同样的行为也可能有不同的解释,交际失误就在所难免。
譬如,中国人在交际时,十分重视变通、含蓄。
这样的风格在美国文化中则会给人以“不精确”、“模棱两可”的感觉。
在美国社会中,“直言快语”才是人们所崇尚的。
2.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在中国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人们极为重视“谦虚”,这是中国人的美德。
中国人之“谦虚”与Leech提到的“谦虚准则”本质上不同。
中国人的谦虚主要体现在“卑己尊人”,贬低自己,抬高别人。
比如中国人在赠送礼品时,常以贬低所赠之物达到尊人的目的,如:“一点薄礼,不成敬意,请笑纳。
”而Leech提出的“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尽量扩大对他人的赞赏”的“谦虚准则”则不同。
西方人赠送礼品时,会直接表达希望对方喜欢、欣赏所赠之物。
另外,中国人和西方人受到赞扬后的回应也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存在很大差异。
当受到称赞时,西方人最得体的便是说“Thank you”,欣然接受,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因而符合礼貌准则。
而对于一向以自谦来尊重他人的中国人来说,通常会否定赞扬的真实性,以示谦虚,以此符合礼貌准则。
3.中西不同的面子观和价值取向“面子”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概念,“Face”只是汉语中“面子”和“脸”的英文直译词。
汉语中经常会提到“给面子”、“给脸”、“丢面子”、“丢脸”等。
汉语中“脸”、“面子”通常指群体出于尊敬给予个体的一种良好的声誉。
汉语中面子的获得要依赖于他人的参与,不能把自己置于与他人分离的境地。
中国和英语国家送礼习俗的差异
中国和英语国家送礼习俗的差异中国和英美等西方国家在什么场合,给什么人,送什么样的礼物上有差异,而且在送礼的方式上也有不同的习俗。
首先,西方人在赠送礼物时注重礼品的包装。
买来或自制的礼物一般要用彩色礼品纸包起来,然后用彩带扎起,或用胶条封住。
有的礼物虽然有包装盒,但送礼时还是要再包装一下。
如果送一瓶酒作礼物,最好要酒瓶外面有包装纸的那一类。
圣诞节时赠送给每个人的礼物可以放在一两个大盒子里,里面的小礼物可不必再包装。
有时送礼,还要在礼物上加上个人标记,或缀上姓名首字母组成的交织图案(Initials)。
这样做的一个缺陷是,一旦物品标上了首字母就无法再退换。
因此,在为贵重礼品标上姓名首字母之前,必须确定该礼品是受礼者需要或喜欢的东西,而且式样、颜色和尺寸都合适。
如果送礼者确有把握,标上姓名首字母可以使许多礼物更加美观。
当然,在受礼人接受了礼物之后再标上姓名首字母亦无不可。
如果赠送标有首字母的手帕或其他礼物,对女人要用教名的首字母,对男人则用姓的首字母。
关于礼品的包装和外观,有好长一段时间中国人不太重视。
有时,中国的一些礼品是上乘的,但包装却不雅观,这无疑减轻了礼品的含义。
这种状况正在发生变化。
一些商店,尤其是礼品店,增加了包装服务,这为中国人送礼时重视礼物外观包装起到了促进作用。
客人赠送礼物时,主人应双手接受,握手,并感谢对方。
英语国家的人们接受礼物后习惯于当面打开包装,欣赏一下礼品。
有时送礼人还会对礼品作一些介绍或说明。
在一个多人参加的聚会上,主人和客人还愿意一起欣赏大家带来的礼物和写的贺词,人们不注重礼物的轻重,但却注重赠礼者的一番心意。
有人贺词写得幽默生动,常令听者捧腹,还有人专门收集这类贺卡或贺词。
如果礼物是现金或支票,不要当众宣布钱的数目,受礼者说些适当的话并致谢意就可以了。
在一些场合送礼是不必要的,如果有个别人送了,主人可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但不要引起其他客人的注意,因为这样做会使没有带礼品的人感到难堪。
中国的礼与外国的礼之差异
中国的礼与外国的礼之差异不同文化的七项对比我国和西方国家商务交往最多。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
具体来说有七个方面,必须首先有所了解。
1、对待赞美我们和西方人在对待赞美的态度上大不相同。
别人赞美的时候,尽管内心十分喜悦,但表面上总是表现得不敢苟同,对别人的赞美予以礼貌的否定,以示谦虚:“还不行!”、“马马虎虎吧!”、“那能与你相比啊!”、“过奖了!”等。
而西方人对待赞美的态度可谓是“喜形于色”,总是用“Thank you”来应对别人的赞美。
2、待客和做客我们和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着想。
这表现在待客和做客上,尽责的客人总是尽量不去麻烦主人,不让主人破费,因而对于主人的招待总是要礼貌地加以谢绝。
比如,主人问客人想喝点什么,客人一般会说“我不渴”或“不用麻烦了”;主人在餐桌上为客人斟酒,客人总要加以推辞,说“够了,够了”,而事实上,客人并不一定是不想喝,往往只是客气而已。
所以,称职的主人不会直接问客人想要什么,而是主动揣摩客人的需求,并积极地给予满足。
在餐桌上,殷勤好客的主人总是不停地给客人劝酒劝菜。
所以,中国人的待客和做客场面往往气氛热烈:一方不停地劝,另一方则不停地推辞。
而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无需客套。
当客人上门了,主人会直截了当地问对方“想喝点什么”;如果客人想喝点什么,可以直接反问对方“你有什么饮料”,并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饮料;如果客人确实不想喝,客人会说“谢谢!我不想喝”。
在餐桌上,主人会问客人还要不要再来点,如果客人说够了,主人一般不会再向客人劝吃请喝。
3、谦虚和自我肯定我们一直视谦虚为美德。
不论是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是成绩,总是喜欢自谦。
如果不这样可能会被指责为“不谦虚”、“狂妄自大”。
比如,中国学者在作演讲前,通常会说:“我学问不深,准备也不充分,请各位多指教”;在宴会上,好客的主人面对满桌子的菜却说:“没有什么菜,请随便吃”;当上司委以重任,通常会谦虚地说:“我恐怕难以胜任。
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们的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送礼在国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中西方送礼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重点对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进行探讨。
首先,中西方的礼物选择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送礼的价值追求比较贴近生活,人们更注重礼品的实用性和寓意。
例如,在婚礼上,人们习惯送现金、酒和家居用品等实用性较强的礼物。
而在西方文化中,礼物的选择更多考虑对受礼者的兴趣和喜好,追求独特和个性化。
例如,在西方,人们可能会送书籍、音乐、手工艺品等更加注重情感和个性化的礼物。
其次,中西方送礼的时间有所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节日和重大场合的送礼,例如春节、中秋节和婚礼等。
这些节日和场合被视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送礼也被视为表达美好祝愿和对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的关怀。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在关系的发展过程中随时送礼,例如生日、毕业、结婚纪念日等。
在西方文化中,送礼更加强调对亲密关系的维护和对个体的关注。
再次,中西方送礼的包装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常将礼物精心包装,以表达礼物的尊重和对受礼者的关怀。
包装袋和包装纸的颜色、图案以及装饰物的选择都有着特定的意义。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礼物本身的精致和个性,包装的简约性更能突出礼物的特点。
相比之下,西方更注重礼物的精致感和独特性,而不太重视礼物的包装形式。
最后,中西方送礼时的礼仪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在送礼的时候通常用双手递给对方,并在接受礼物时表示感谢和欢迎。
对于收到的礼物,人们也会尽快回赠以表达对对方的感激。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会在接受礼物时表示谢意,并不会立即回赠,而是在合适的时机回赠一个同样精致的礼物或以其他方式回报。
综上所述,中西方送礼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西方在礼物选择、送礼时间、包装方式和礼仪方面有不同的侧重点。
对于中国人来说,礼物的实用性、寓意和节日场合的重要性更为重要;而对于西方人来说,礼物的个性化、感情表达和对亲密关系的维护更为关注。
中西方送礼差异
西方
内容重于价格
英美人送礼注重其形式的本身。他们 认为,礼物贵贱不在价格,而在于礼 物是否具有实用性或投人所好,给人 一份惊喜。
不敢当面拆,如果过于贵重,有受贿 赠受双方喜欢共享礼品带来的欢快 之嫌,过于便宜,则会导致宾客尴尬。 受赠人常常当着赠礼人的面打开包装
并表赞美后,邀赠礼人一同享受或欣 赏礼品。
中西送礼文化差异对比
中:拿不出手 西:拿得出手
二、送礼目的
中:一般有特定目的 西:注重表情达意
三、送礼禁忌
1、颜色 2、数量 3、数字 4、轻重
差异原因
文化起源
中国
儒家文化重“礼”影响 看重面子,重视礼物价值
西方
古希腊罗马文化影响与佛教 多神论与无神论
中西拆礼方式对比
现象
在接受礼物时,中国人一般是先 推辞再接受,接受后,表示感谢, 但不当场打开礼物。而西方人一 般则先表示感谢,接受礼物后立 即当场打开,对礼物夸赞一番
原因1:形式与价格
中国
形式重于内容
中国人送礼比较重物,讲究礼品的价 格档次
至于礼品的实用性,则屈居知识性和 艺术性之后。
内在价值、外在包装上下功夫,以呈 现自己的慷慨和对他人的恭敬。
首先, 注意礼品的宗教含义。 其次, 注意礼品的颜色含义。 再如,关于礼品的数量。
投好避忌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 每个人对收授礼 品各有忌讳, 主要有个人忌讳和公众 忌讳两种。 由受礼者个人因素引起的忌讳叫个 人忌讳 由于社会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公 共道德、宗教信仰或职业道德因素不 同所引起的忌讳叫做公众忌讳。
西方:开放
不管喜欢不喜欢,还要先惊叹一声, 盛赞送礼者一番再邀赠礼人一同享受 或欣赏礼品。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无处不在,各国风情各有不同,送礼并不是一件简 单的事。事实上,送礼是一门艺术,送什么,送给谁,怎么送等,都大有讲究, 必须遵守其约定俗成的规矩。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各自的送礼文化差异,才能 更好地与西方人进行交际。
中西方赠送礼仪的差异有哪些
中西方赠送礼仪的差异有哪些中西方赠送礼仪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礼物的选择:在中西方文化中,人们在选择礼物时考虑的因素有所不同。
在西方,礼物通常是实用性的,并且与收礼人的个人喜好和需求相关。
例如,西方人可能会赠送书籍、家居用品或者体育用品等。
而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对受礼人身份、地位和关系的尊重。
常见的礼物包括茶叶、红酒、烟酒等。
2. 礼物的包装:在西方文化中,礼物的包装通常简洁、大方,注重礼物的内涵和个人意义。
常见的包装方式是使用彩色纸和蝴蝶结装饰。
而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包装更加注重外观和装饰,通常采用红色礼盒,装饰有各种吉祥的图案或字样。
3. 礼物的交接方式:在西方文化中,礼物通常在正式场合或生日派对上交给收礼人。
收礼人通常会当场打开并表示感谢。
而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交接通常在私下进行,而非公开场合。
受礼人会收下礼物,但通常不会当场打开,而是在稍后打开并表示感谢。
4. 礼物的拒收:在西方文化中,由于一些原因,收礼人有权选择拒收礼物,并且这样的行为通常不会被视为失礼。
而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拒收被视为对送礼人的不尊重,除非有特殊原因,不应该轻易拒收礼物。
5. 礼物的数量: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数量往往被看作是对受礼人的尊重和慷慨,通常应该是偶数个或数字6的倍数。
而在西方文化中,礼物的数量通常没有固定的规则,可以是任意数量。
总之,中西方赠送礼仪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礼物的选择、包装、交接方式、拒收和数量等方面。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是进行跨文化交流和赠送礼物的基本原则。
中西方赠送礼仪的差异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下面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这些差异的具体内容。
首先,中西方在礼物的含义和象征上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礼物被视为一种表示友好、关心和祝福的方式,特别是在特殊的场合如生日、婚礼和圣诞节等。
因此,在西方,礼物通常与个人喜好和兴趣相关,以表达对受礼人的了解和关心。
而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含义更加复杂,它常常被视为寓意着人际关系和传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有哪些_中西方送礼习俗特色差异
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有哪些_中西方送礼习俗特色差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送礼不仅是拉关系,更是加强往来,增进情谊的重要手段。
但由于文化风俗不同,每个国家都有其特定的送礼文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1.购礼的方式不同。
中国人通常为了方便,往往从客人住地附近的商店购买礼物。
英美人喜欢购买礼品在一地,而送往另一地。
因为异地礼物有“异国情调”,好满足受礼人的猎奇心理。
有的中国人很喜欢跨国邮寄来的礼品,而英美人会尽量避免跨国邮寄礼品,以避免给受理者带来不便及额外的海关费用。
2.礼品的选择不同。
中国人在节日里送时令的礼品。
例如,在中秋节送月饼和水果,农历新年时送贺年礼品,例如洋酒、香水、水果、巧克力糖等。
中国人也会在亲朋好友的葬礼上送钱。
在中国很普遍而在西方不多见的礼物是从市场上买的食物(水果、糖果或其他能吃的东西)。
除了葬礼和开业典礼以外,鲜花不是一种流行的礼物。
而美国人在圣诞时送的礼物比如:产品样品、书桌上的摆设品、酒、饮品、特别的食物等。
鲜花是送给女士的最常见的礼物,几乎适用于任何场合:生日礼物、贺礼、给女主人的礼物。
3.送礼的对象不同。
有的中国人为感谢领导或便于工作、提升等,会千方百计地找机会给上司送礼;他们将礼物送给客人家的男主人或女主人。
中国人喜欢给商业伙伴赠送礼物,特别是初次见面。
而英美人做下属的不宜送上司任何礼物,以免影响正常的工作关系;他们送礼往往送给客人家的女主人。
4.送礼的方式不同。
中国人送礼比较重物,讲究礼品的价格档次。
中国人通常对礼品的包装是不大讲究的,一般宁可盒子小些,也不希望盒子大而装不满。
在美国以及其他有些国家,人们习惯用彩纸包装和用丝带包扎,有时还习惯附上一张名片。
这是胡静在《实用礼仪教程》中提出的。
英美人送礼注重其形式的本身。
他们认为,礼物贵贱不在价格,而在于礼物是否投人所好,给人一份惊喜。
5.送礼的时机不同。
中国人很讲究雪中送炭,即十分注意送礼的时效性。
中西方送礼差异
原因2:受贿
有的中国人为感谢领导或便于工作、 提升等,会千方百计地找机会给上司 送礼。
而英美人做下属的不宜送上司任何礼 物,以免影响正常的工作关系。
没有当面打开礼物,因此除了送礼人 和受赠人之外没有人知道礼物的内容 和价格。
当众拆开礼物,避免遭受贿赂的嫌疑。
原因3:性格传统
中国:含蓄
当众拆开礼物,除了有导致宾客尴尬 而被认为无礼的可能性外,也容易给 人留下贪婪的印象。
西方
内容重于价格
英美人送礼注重其形式的本身。他们 认为,礼物贵贱不在价格,而在于礼 物是否具有实用性或投人所好,给人 一份惊喜。
不敢当面拆,如果过于贵重,有受贿 赠受双方喜欢共享礼品带来的欢快 之嫌,过于便宜,则会导致宾客尴尬。 受赠人常常当着赠礼人的面打开包装
并表赞美后,邀赠礼人一同享受或欣 赏礼品。
中西送礼文化差异对比
中:拿不出手 西:拿得出手
二、送礼目的
中:一般有特定目的 西:注重表情达意
三、送礼禁忌
1、颜色 2、数量 3、数字 4、轻重
差异原因
文化起源
中国
儒家文化重“礼”影响 看重面子,重视礼物价值
西方
古希腊罗马文化影响 自立外向,不接受太贵重礼物
宗教信仰
中国
道教与佛教 多神论与无神论
首先应注意了解并避免不同国家的 禁忌。
其次, 由于文化的差异, 即便是对同 一种物品,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的人也 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切忌以个 人的观点妄加理解。
选择受礼者想要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礼物。
双方关系和送礼
就双方关系到什么程度送礼才合适, 以及不同关系程度送什么礼较 好, 各国也各有定律。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 不同国家对于商务送礼也各有不同理解。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表现在哪几方面
中西⽅礼仪的差异表现在哪⼏⽅⾯ 中西⽅礼仪有着较⼤的差异,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西⽅礼仪的差异,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西⽅礼仪的差异表现 1、称谓称呼⽅⾯ 在西⽅,称呼是⽐较笼统的,⼀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很多称呼。
例如,西⽅称呼男的为先⽣,称呼⼥的⼥⼠或⼩姐,⽽在我国“先⽣”第⼀解释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最悠久的称谓。
随着改⾰开放,先⽣已成为社会上最流⾏的尊称⼝语,西⽅⼈称”uncle”,可以涵盖我国的婶婶,伯母,姨。
他们对这些⽅⾯的关系也不如中国分明,中国⽗亲那边的为伯伯,姑姑,堂兄妹,母亲⽅为舅,姨,表兄妹。
在西⽅⼈们见⾯时喜欢直呼其名。
⽽在中国,⼈们喜欢加上职位,xx 经理,xx总裁等。
这是⾝份与地位的象征,西⽅⼈很少⽤正式的头衔称呼别⼈,正式头衔⽤于法官。
⾼级政府官员、军官、医⽣、教授、⾼级宗教⼈⼠等。
2、交际语⾔⽅⾯ 中国⼈通常是见⾯点头致意,握⼿或⾏拱⼿礼,微微⽋⾝然后握⼿,⽽西⽅⼈认为⽋⾝显得⾃卑,拥抱是最常见的见⾯礼与道别礼,亲吻礼与吻⼿礼也较为常见。
在我国除了见⾯和告辞时使⽤,在表⽰祝贺、感谢或互相⿎励时也使⽤。
发展到现在,被简单的“你好”,“再见”所取代。
可是西⽅的贴⾯礼、亲吻礼、吻⾝礼,让国⼈仍很不习惯接受。
中国在见⾯时喜欢客套的问去哪了?有没有吃饭?西⽅则认为这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感到奇怪。
送客离开时,中国⼈习惯挽留,说“⾛好”“慢⾛”,⽽西⽅仅微笑作再见就可。
3,宴请⽅⾯ 酒⽂化在中国由来已久,被视为做⽣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
酒杯不空茶⽔不满。
在西⽅,通常喝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
在中国,宴会喜欢共桌共菜,西⽅则认为不合卫⽣,实⾏分餐制。
中国⼈宴请时,觥筹交错,歌舞升平。
西⽅则要求少声响少动作,⽤餐程序较多。
4,禁忌习俗 中国⼈不喜欢说4,因为与“死”同⾳,认为8、6吉利,偏向于双数,追求成双成对。
西⽅⼈不喜欢13。
缘起基督中的故事最后的晚餐,犹⼤出卖耶稣,有13个⼈。
中西方送礼礼仪的差异有哪些_国外送礼的礼仪讲究
中西方送礼礼仪的差异有哪些_国外送礼的礼仪讲究因文化差异,各国对礼仪的理解各有差异,送礼的习俗和禁忌也各有不同。
那么你知道中西方的送礼礼仪差异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送礼礼仪的差异,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中西方送礼礼仪文化差异(一)送礼的场合在中国,送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是必不可少的。
逢年过节,日常亲朋,邻里间走动,托人办事或答谢等,礼物都会被派上用场,而送礼的场合也是名目繁多。
从小孩满月、百日、周岁; 长辈或老年人,甚至年轻人和小孩的生日到日常的婚、丧、嫁、娶诸类重大活动和乔迁,开张庆贺等,应邀的亲朋好友自然要送礼。
相对而言,西方国家的日常送礼就没那么频繁,但在亲朋好友生日、订婚、结婚周年纪念日、乔迁、告别,大学毕业以及圣诞节等重要日子,或应邀到他人家中拜访时通常也会带些礼物。
(二)礼物的选择中国人在选择礼物时很重视礼物的价值,认为礼物越贵重就越尊重对方,其表达的感情也就越真挚, 所以赠送礼品时一般都会考虑到具体的对象和场合。
而在生日,乔迁和日常的婚、丧、嫁、娶中,送钱则较为普遍,这在西方是非常少见的。
但中国人不太注重礼物的包装,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包装也给予了更多关注。
西方国家在礼品的选择方面没有太多讲究,他们一般不送也不接受太贵重的礼物,因为这可能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
“礼轻情意重”,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赠送礼物人的心意和祝福,而不是礼物的价格。
一束鲜花,一瓶酒,一盒巧克力,一块手表,一些房间的装饰物,纪念品,自制的手工艺品或卡片等都是很好的礼物。
但西方人比较注重礼物的包装,无论买来或自制的礼物一般都要经过精心的包装。
涉外赠送礼品要注意哪些礼仪涉外交往的馈赠更多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祝贺、慰问、感谢的心意,因此在选择礼品时应挑选具有一定纪念意义、民族特色,或具有某些艺术价值,或为受礼人所喜爱的纪念品、食品、花束、书……(1)选择礼物。
涉外交往的馈赠更多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祝贺、慰问、感谢的心意,因此在选择礼品时应挑选具有一定纪念意义、民族特色,或具有某些艺术价值,或为受礼人所喜爱的纪念品、食品、花束、书籍、画册、一般日用品等。
中西方送礼礼仪的差异有哪些
中西方送礼礼仪的差异有哪些中西方送礼礼仪存在许多差异。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不同之处:1. 礼物的选择:在中国文化中,送礼物时通常会选择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物品,比如酒、茶叶、糕点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喜欢选择一些个性化、有创意的礼物,如花束、珠宝、书籍等。
2. 礼物的包装:在中国,礼物的包装往往注重色彩的红色和金色,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而在西方,礼物的包装注重的是简洁和精致,通常使用有品牌标志的礼盒包装。
3. 礼物的接受: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接受通常会表现出谦虚和谦让的态度,接礼者会多次推辞或者感谢。
而在西方,礼物的接受更加直接,通常会立即表达感谢之情。
4. 礼物的送达时间:在中国文化中,生日、结婚等特殊时刻通常是送礼物的合适时机。
而在西方,礼物的送达时间更加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或者对方的喜好进行决定。
5. 礼尚往来的程度:在中国文化中,礼尚往来是一种重要的礼仪原则,即收到礼物后应该及时回赠。
而在西方,尽管送礼回报是受欢迎的,但并非要求必须回礼。
6. 礼物的价值: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价值往往会被人们关注和评判,高价值的礼物会被视为对对方的尊重和好感。
而在西方,更加注重礼物的意义和象征,不仅仅关注其价值。
总的来说,中西方送礼礼仪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于文化、地域和传统的不同而造成的。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礼仪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避免尴尬和误解的发生。
继续写:7. 礼物的数量:在中国文化中,送礼的数量通常会受到关注。
送一对物品或以重复的数字表示的礼物,如双数或八个,被视为吉祥和幸运的象征。
而在西方文化中,不太注重数量,更关注礼物的质量和意义。
8. 礼物的含义:在中国文化中,送礼物的含义往往与人际关系有关。
例如,送长辈礼物时,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送朋友礼物时,表示对友谊的关心和珍惜。
而在西方,礼物的含义可能更倾向于庆祝特殊的场合或表达对对方的赞赏和关注。
9. 礼物的拆封:在中国,涉及重要场合的礼物通常被视为非常重要,接收者可能会选择私下拆封。
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 漫谈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漫谈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由于存在文化差异的问题,在中西方之间,送礼问题更加复杂。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漫谈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1.购礼的方式不同。
中国人通常为了方便,往往从客人住地附近的商店购买礼物。
英美人喜欢购买礼品在一地,而送往另一地。
因为异地礼物有“异国情调”,好满足受礼人的猎奇心理。
有的中国人很喜欢跨国邮寄来的礼品,而英美人会尽量避免跨国邮寄礼品,以避免给受理者带来不便及额外的海关费用。
2.礼品的选择不同。
中国人在节日里送时令的礼品。
例如,在中秋节送月饼和水果,农历新年时送贺年礼品,例如洋酒、香水、水果、巧克力糖等。
中国人也会在亲朋好友的葬礼上送钱。
在中国很普遍而在西方不多见的礼物是从市场上买的食物。
除了葬礼和开业典礼以外,鲜花不是一种流行的礼物。
而美国人在圣诞时送的礼物比如:产品样品、书桌上的摆设品、酒、饮品、特别的食物等。
鲜花是送给女士的最常见的礼物,几乎适用于任何场合:生日礼物、贺礼、给女主人的礼物。
3.送礼的对象不同。
有的中国人为感谢领导或便于工作、提升等,会千方百计地找机会给上司送礼;他们将礼物送给客人家的男主人或女主人。
中国人喜欢给商业伙伴赠送礼物,特别是初次见面。
而英美人做下属的不宜送上司任何礼物,以免影响正常的工作关系;他们送礼往往送给客人家的女主人。
4.送礼的方式不同。
中国人送礼比较重物,讲究礼品的价格档次。
中国人通常对礼品的包装是不大讲究的,一般宁可盒子小些,也不希望盒子大而装不满。
在美国以及其他有些国家,人们习惯用彩纸包装和用丝带包扎,有时还习惯附上一张名片。
这是胡静在《实用礼仪教程》中提出的。
英美人送礼注重其形式的本身。
他们认为,礼物贵贱不在价格,而在于礼物是否投人所好,给人一份惊喜。
5.送礼的时机不同。
中国人很讲究雪中送炭,即十分注意送礼的时效性。
关于习俗的中西文化差异
2
餐饮习俗
PART 2
餐饮习俗
1. 餐具使用
在中国,人们习惯使用筷子和勺 子作为餐具,而在西方,人们则 习惯使用刀叉。此外,在餐具的 摆放和取食方式上,中西方也存 在差异。例如,在中国,人们通 常会将主食放在桌子中央,大家 围坐在一起取食;而在西方,食 物则会被分到每个人的盘中
餐饮习俗
2. 餐饮礼仪
总结
十、如何促进跨文化交流
促进跨文化交流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首先, 教育是关键。我们应该加强跨文化教育,培 养人们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更好 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其次,媒体是重要 的传播渠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如电影、电视、网络等,向更广泛的人群传 播不同文化的信息和知识。此外,政府和社 会组织也应该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提 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鼓励人们参与其中
4
思维观念与表达方式
PART 4
思维观念与表达方式
1. 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性和统一 性,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也体现 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例如, 在中国,人们通常更加注重团队 合作和集体利益;而在西方,人 们则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思考和 工作效率
3
节日习俗
PART 3
节日习俗
1. 春节与圣诞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 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 、拜年等。圣诞节则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之 一,人们会进行圣诞装饰、准备圣诞礼物、 聚餐等庆祝活动。虽然这两个节日都是庆祝 新年的节日,但在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上存 在很大的差异
THANKS
感谢观看
XXX
1
社交习俗
PART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送礼习俗体现的文化差异有哪些
1.不同的社会风俗习惯
人们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严格地遵守各自社会的风俗习惯。
可以讲,它们都是某一社会价值观的真实写照,而不同社会又具有
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期望,因此,即使是同样的行为也可能有不
同的解释,交际失误就在所难免。
譬如,中国人在交际时,十分重
视变通、含蓄。
这样的风格在美国文化中则会给人以“不精确”、“模棱两可”的感觉。
在美国社会中,“直言快语”才是人们所崇
尚的。
2.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
在中国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人们极为重视“谦虚”,这是中国人的美德。
中国人之“谦虚”与Leech提到的“谦虚准则”本质上不同。
中国人的谦虚主要体现在“卑己尊人”,贬低自己,抬高别人。
比如中国人在赠送礼品时,常以贬低所赠之物达到尊人的目的,如:“一点薄礼,不成敬意,请笑纳。
”而Leech提出的“尽力缩小对
他人的贬损;尽量扩大对他人的赞赏”的“谦虚准则”则不同。
西方
人赠送礼品时,会直接表达希望对方喜欢、欣赏所赠之物。
另外,
中国人和西方人受到赞扬后的回应也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存在很
大差异。
当受到称赞时,西方人最得体的便是说“Thankyou”,欣
然接受,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因而符合礼貌准则。
而对于一向
以自谦来尊重他人的中国人来说,通常会否定赞扬的真实性,以示
谦虚,以此符合礼貌准则。
3.中西不同的面子观和价值取向
“面子”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概念,“Face”只是汉语中“面子”和“脸”的英文直译词。
汉语中经常会提到“给面子”、“给脸”、“丢面子”、“丢脸”等。
汉语中“脸”、“面子”通常指群体出
于尊敬给予个体的一种良好的声誉。
汉语中面子的获得要依赖于他
人的参与,不能把自己置于与他人分离的境地。
Brown和Levinson
将“面子”(Face)定义为每个人都想获得的一种公共的自身形象(publicself-image)。
它体现了个人的欲望或需求,是一种个人主
义的,以自我为取向的形象。
而汉语中的“面子”则是依赖于他人
的群体取向。
中国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不论是富是穷,不论身份高低,不论在城市农村,都追求脸面,将送礼、维系体面和关系等视为基
本需要,将争脸、给面子和礼尚往来列为基本行为规范,形成中国
人社会中恒久而普遍的礼品消费行为。
西方社会“面子”的概念从内涵来讲要比中国的“面子”小得多,他们倾向于把人与事分开,对人不对事。
双方可能公开对抗,大嚷
大叫、剑拔弩张、唇枪舌剑,但因为他们是任务取向、就事论事、
对事不对人,事后仍然是朋友。
西方对“面子”的理解受到印象机
制的影响,反映了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特点――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因为在主体上,西方是平等取向,人际关系基于平行,所以人
们追求自我实现、个人奋斗,人们高度重视个人权力、个人隐私,
人们强调各开其口、各行其是、各展其才、各实其志。
西方的面子
概念与中国迥异。
首先,中国的面子主要强调人际关系,而西方的
面子和中国的面子一样具有“社会约束力”。
其次,由于西方受个
人主义取向影响,集体规范或期望较低,人人试图建立“平等性”
关系,一旦发生冲突,人事两分,对事不对人,因此西方人很难理
解中国人的“死要面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方西有不同的送礼方式和不同的文化因素。
只有通过表象追寻实质才能实现对不同文化
的正确理解,才能更好地与西方人交往。
1.对送礼的看法不同
中国人送礼比较重视礼品本身的价值。
而西方人送的礼物一般都很轻,如向女朋友表达爱情,送上一枝玫瑰花;朋友过生日,送上一
张贺卡;参加朋友的周末晚会,带上一盒巧克力。
他们并不在乎礼品
的贵贱,认为意思到了就行。
有位男士送给他女朋友一枝已不太新
鲜的花作为生日礼物,她仍然很高兴,认为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生日。
中国人送礼重内容,而西方人更重包装。
西方人送别人礼物,包装
精美,包装的价值往往超过内涵的价值。
你有时收到看来很大、很豪华的礼物,而拆开来一看,里面却是很小、很普通的物品。
2.对送礼的处理方式不同
中国人送礼讲究藏而不露,甚至行若无事,主人在客人走了以后才会发觉查看。
而西方人讲究当面拆开,当面表示惊喜和感谢,以示对送礼者的尊重。
英美人接受礼物时,会立即说:
“It’sverynice.”“Ireallylikeit.”“That’swh atIjustwante d.”之类的赞美话,以不辜负送礼人的一片心意。
如因某种原因,不想当面拆开,必须予以说明,并致歉意。
3.对送礼的接受方式不同
中国人收受他人礼物时,喜欢再三推辞,以示谦让和客气,并且在收到礼物后虽然满心欢喜,也会将其搁置一旁。
但是西方人则不然。
他认为你的礼物是经过千挑万选的,所以送来了,就要毫不客气地“笑纳”,并且还要当着你的面打开看看,除了要惊叹一声外还要再盛赞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