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下料计算 (2)

合集下载

钢筋下料计算图解

钢筋下料计算图解
3d
(4)钢筋的搭接 搭接长度:按设计或规范执行,且不小于300;
ll=ζla (ζ为接头百分率修正系数) 接头数量:直径25mm以内,按8m长一个接 头,
直径25mm以外,按6m 长一个接头; 现浇混凝土墙、柱按楼层计算搭 接个数 。
构造柱钢筋搭接
条形基础 大角钢筋
(5)钢筋的锚固
锚固长度: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
土标号、环境类别有关。按设计要求执行,无 要求的按规范执行。(见表5.7和表5.8)
如一类环境:柱30mm,梁25mm、板 15mm
平面钢筋 砂浆或砼
垫块
立面钢筋 塑料垫块
(2)弯起钢筋长度增加值(s-L)
0
0
0
0
0
0
0
0
0
注:h0为弯起高度,h0=构件断面高-2×保护层厚度
(3)弯钩增加长度(平直段3d) 平钩( 180 °): 6.25d(圆钢端部弯钩) 斜钩( 135 °): 4.9d (箍筋端部弯钩)
梁是板的支座 柱是梁的支座
基础梁是柱的支座
标准图集:
系 列 图 集
G101
钢筋平法图集适用范围:
•现浇混凝土柱 •现浇混凝土剪力墙 •现浇混凝土梁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筏形基础 •现浇混凝土楼板与屋面板 •箱形基础、地下室结构 •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桩承台
03G101-1
03G101-2 04G101-3 04G101-4 08G101-5 06G101-6
总根数=加密× 2+非加密
加密区根数=[ 1.5×梁高-50 ] / 加箍密筋间根距数+计1 算 非=(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
总根数=加密× 2+非加密

钢筋下料尺寸计算

钢筋下料尺寸计算

钢筋下料尺寸计算一样钢筋下料按外包尺寸进行,没有内包尺寸,叫内皮尺寸;概念按字面明白得就ok了,拿箍筋来明白得!计算方式: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爱惜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90°135°钢筋弯曲调整值2d弯钩增加长度:一样半圆弯钩为,直弯钩为,斜弯钩为箍筋直径 6 8 10~12箍筋调整值50 60 70箍筋箍筋: (gu jin) ties用来知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一起工作,另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类钢筋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爱惜层厚度;d——箍筋直径。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爱惜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500-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箍筋形式利用结构箍筋弯钩不直段长度lp 箍筋直径hpb235级 hrb335级 crb550级6 8 10 12 8 10 12 5 67 890°/90°一样结构 lp≥5d 5d30 40 50 60 50 60 70 30 30 40 40135°/135°抗震结构 lp≥110 140 180 220 160 200 240 90 110 130 15抗震结构中箍筋长度的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工配料单
构件名称
钢筋 编号 计算简图 直径 钢筋级别 下料长度 (m) 根数
某跨钢筋混 凝土梁
THE END
钢筋下料和弯曲
授课教师:火东存
铁工教研室
钢筋弯曲需注意以下要点:
1、钢筋弯曲应在常温下进行,不允许加热弯曲,也不得采用锤 击弯折。 2、钢筋弯折点不得有裂纹,弯曲形状不应在平面上发生翘曲。
手工弯制(少量及小直径钢筋的弯制) 钢筋弯曲的方法:
机械弯制(制梁场)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直钢筋下料长度=直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例题:在某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现在取一跨钢筋混凝土梁
L-1,其配筋均按Ⅰ级钢筋考虑,如下图所示。试计算该
梁钢筋的下料长度,给出钢筋配料单。
梁两端的保护层厚度取10mm,上下保护层厚度取25mm。
1 Φ18 2 1 4 2 Φ10 2 500 400
450
2
2 Φ 18
1 1
Φ6 @ 200 6000
中间直段长=6000 -10×2 -390×2 -400×2 =4400mm 钢筋下料长度= 外包尺寸+ 端部弯钩-量度差值( 45°/180 ° ) =[2×(390 +564)+ 4400]+(6.25 ×18)×2-(0.55×18)×4 =(1908 + 4400)+225-39.6=6493.4mm
1 Φ 18
1 Φ 18
解:
(1)①号钢筋为2Φ18,下料长度为:
5980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保护层厚度+末端弯钩增加长度
= 6000-10×2 + (6.25×18)×2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笔记(柳)
一、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
1.直钢筋的下料长度=构件长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3.箍筋下料长度=外皮周长-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外皮周长+箍筋调整)
二、常见弯起钢筋的弯曲调整值
三、钢筋弯钩增加长度
1.90度弯钩增加长度=0.285*圆弧弯曲直径-0.215d+弯钩平直部分长度
(圆弧弯曲直径一般不小于5d,弯钩平直部分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板筋弯钩长度=板厚-2*保护层)2. 135度弯钩增加长度=0.678*圆弧弯曲直径+0.178d+弯钩平直部分长度
(0.678*2.5d+0.178d+10d=11.9d)(圆弧弯曲直径一般不小于2.5d,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一般不小于10d。


3. 180度弯钩增加长度=1.071*圆弧弯曲直径+0.571d+弯钩平直部分长度
(圆弧弯曲直径一般不小于2.5d,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一般不小于3d。

1.071*2.5d+0.571d+3d=6.25d)四、钢筋保护层。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第二章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第二章

下料长度 L =L1+
L2 – 90°量度差值
加工尺寸
L1= Ln边/4 + hc –柱筋保护层厚 –
(30+d)
L2=梁高h – 梁筋保护层厚–
(30+d)
下料长度 L =L1+ L2 – 90°量度差值
第二章 框架梁中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二、当屋面梁上部纵筋向框架柱中弯锚时
1.通长筋加工尺寸、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抗震L1=Ln+ 左 max{LaE,0.5hc+5d}+ 右 max{LaE,0.5hc+5d}
非抗震L1=Ln +2 La
2.下料长度公式
L =L1+L2-90°量度差值
第二章 框架梁中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二、计算实例 例一:在附图中,以某学院办公楼结施08三层结构梁配筋图⑥轴的KL3-7为例 ,查得底筋为3Ф20,C25,抗震等级为四级,柱截面尺寸:A轴850mm×400mm,B 轴550mm×550mm, lnAB=5450 ㎜。
非抗震:
L1=梁全长-左端柱hc-右端柱hc+2La
第二章 框架梁中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二、梁上部通长筋加工尺寸及下料长度计算实例 例1:以附图中某学院办公楼结施08三层结构梁配筋图⑥轴/A~D轴间
KL3-7实例,C25混凝土,抗震等级为四级, 查得LaE=34d,查得量度 差值为2.931d。 左端柱hc=右端柱hc=850㎜
解:1.加工尺寸
可直锚L1=Ln+ 2 max{LaE,0.5hc+5d}
=5450+max{34×20,0.5×850+5×20}+ max{34×20,0.5×550+5×20}
=6810㎜ 2.下料长度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
一、常用符号说明:
l:钢筋长度(单位:m)
Φ:钢筋直径(单位:mm)
N:钢筋数量(根)
A: 钢筋截面积(单位:mm²)
g: 钢筋比重(单位:g/cm³)
V: 钢筋体积(单位:cm³)
二、计算公式和步骤:
1.计算钢筋截面积(A):
2.确定钢筋长度(l):
钢筋长度根据构件的尺寸和构造要求来确定,一般根据图纸上给出的数据或实际测量来确定钢筋的长度。

3.计算钢筋体积(V):
钢筋体积可以通过公式V=A*l计算得出。

4.计算钢筋数量(N):
钢筋数量可以通过公式N = V / (g * 1000)计算得出,其中g为钢筋的比重,单位为g/cm³。

在进行具体的钢筋下料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钢筋规格和构件要求进行选择和计算。

举例说明:
假设需要计算一根直径为12mm、长度为6m的钢筋的下料数量。

已知钢筋的比重为7.85g/cm³。

1.计算钢筋截面积(A):
2.确定钢筋长度(l):
钢筋长度为6m。

3.计算钢筋体积(V):
4.计算钢筋数量(N):
所以,直径为12mm、长度为6m的钢筋的下料数量为86根。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梁钢筋两侧端部无锚固角度如下:
注:钢筋端部保护层厚度取10mm、其他位置保护层厚度取25mm。

(看题目)
弯曲量度差值:当弯曲30°取0.3d 弯曲45°取0.5d 弯曲60°取d
弯曲90°取2d 弯曲135°取3d 弯曲180°取6.25d
①梁下部贯通筋:总跨长度+(是否两侧有墙体、柱子有的话加上乘以2)-(2倍的端部保护层厚度)=梁下部贯通筋下料长度
②梁上部架立筋:
外包尺寸:总跨长度+(是否两侧有墙体、柱子有的话加上乘以2)-(2倍的端部保护层厚度)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二倍6.25d)(180°=6.25)
③弯起筋(元宝筋):
端部平直段长:两侧墙体和柱子的宽度+指定的那根弯起钢筋距离墙体的距离总和—端部保护层
斜段长:(梁高-二倍的保护层)×1.414 (弯曲量度差值45°=1.414)
中间直段长:总跨长度(两侧有墙体和柱子的话一定要加上去)-2(两侧的柱子或墙体+弯起筋柱内侧的距离+梁高减两倍的保护层)
端部竖直外包长:梁端部竖直向下距离乘以2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量度差值
{2(端部平直段长+斜段长)+中间直段长+端部竖直外包长}-{(二倍的90°d)-(四倍的45°d)}
④箍筋:
箍筋的外包尺寸:{梁宽-二倍保护层+2d
{梁高-二倍保护层+2d
箍筋的下料长度:(宽+高)2+2倍保护层
箍筋根数:(构件长-2保护层厚度)/箍筋间距+1。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一览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一览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一览一、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一、柱钢筋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c.顶层锚固长度: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②边、角柱锚固长度: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考试用2.柱箍筋: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b.柱宽;h.柱高;c.柱保护层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二、梁钢筋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当hc-保护层<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5d保护层:是柱保护层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3.上部端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6.箍筋单长2肢箍=长-2保+宽-2保2+2 max10d,75根数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2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一级抗震:max2Hb,500二级——四级抗震:max,5007.侧面纵向钢筋腰筋构造筋长度G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15d抗扭筋长度N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钢筋8.拉筋: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计算工程量时用来计算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拉筋单长=梁宽-2保+2 max10d,75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区间距2+1腰筋根数/29.附加吊筋:吊筋单根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45度;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60度. 备注:主次梁相交处,注意附件的箍筋10.屋面框架梁屋面梁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保:为柱的保护层三、板钢筋1.板底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左伸长度+右伸长度+弯钩长度2板面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锚固长度2板底受力筋根数=板面受力筋根数=分布范围/板筋间距+1伸出长度:端支座为梁、圈梁、剪力墙时,伸出长度= max1/2支座宽,5d端支座为砌体墙时,伸出长度=max1/2墙厚,120,板厚180°弯钩长度=当钢筋为一级钢时,末端需加180°弯钩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分布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2.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中间支座板负筋长度=左标注长度+右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注意标注的长度是否含支座宽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板负筋间距+1锚入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保护层为板的保护层布筋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3.分布筋单根长度=净跨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搭接长度:分布筋与负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端支座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中间支座分布筋根数=左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右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四、独立基础钢筋1.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X方向底板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Y方向底板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2.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外侧钢筋根数:2根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X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X方向的基础边长其余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外侧钢筋根数:2根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Y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Y方向的基础边长其余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

钢筋下料计算方式以下介绍有弯钩且有弯起的两种,箍筋等几种下料的计算方式:第一:○1介绍两种,一是直段两端有弯钩但弯钩无规定长度的:弯钩有90度,135度,180度三种,下料长=直段长+弯钩增加值。

(D为钢筋直径)参照表1;弯曲角度 90 135 180弯钩增加值 3.5D 4.9D 6.25D○2二是有弯钩且弯钩亦有长度的,弯曲角度有30度,45度,60度,90度,135度,180度几种,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弯钩标长—量度差值。

(D为钢筋直径)参照表2;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弯钩增加值 0.3D 0.54D 0.85D 1.75D 2.5D○3有弯钩且有弯起的;下料长=直段长+斜段长+弯钩增加值—弯曲调整值参照表1和表2。

第二:箍筋:下料长=外包尺寸(内包尺寸)+外包尺寸调整值(内包尺寸调整值)箍筋下料长度调整值参照表3:度量方法/直径 4—5 6 8 10—12外包尺寸 40 50 60 70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弯钩增加长度—保护层厚度—弯曲调整长度
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3、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弯曲调整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钢筋弯曲调整值
4、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半圆弯钩增加长度6.25d,直弯钩3.5d,斜弯钩4.9d。

5、HPB300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的3倍;HRB335、HRB400级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平直长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作不大于90°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箍筋末端作135°弯钩,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和75mm中的最大值。

对于主次梁及井字梁交叉处,要采用变数箍筋。

下料时,严格按照实际情况翻样,次梁箍筋高度要扣掉主梁钢筋直径,并逐渐加大到次梁实际的箍筋尺寸。

钢筋下料长度

钢筋下料长度

90°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0.822d-0.178D
注:HPB235 级钢筋 D=2.5d; HRB335 级钢筋 D=4d; HRB400 级钢筋 D=5d 弯起钢筋弯折 30°、45°、60°时的弯曲调整值 弯曲调整值 弯折角度 计算式 30° 45° 60° ⊿=0.012D+0.28d ⊿=0.043D+0.457d ⊿=0.108D+0.685d 按 D=5d 0.34d 0.67d 1.23d
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钩增加长度
弯 钢 筋 钩
180°弯钩 6.25d 7.86d(无设计要求) 8.93d(无设计要求)
90°弯钩 3.5d 3.93d(无设计要求) 4.21d(无设计要求)
135°弯钩 4.88d 5.89d(无设计要求) 6.57d(无设计要求)
HPB235 HRB335 HRB400
3、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外皮周长+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弯钩增加长度
弯 钢 筋 钩
180°弯钩 13.25d(抗震) 14.86d(抗震) 15.93d(抗震)
90°弯钩 10.5d(抗震) 10.93d(抗震) 11.21d(抗震)
135°弯钩 11.88d(抗震) 12.89d(抗震) 13.57d(抗震)
HPB235 HRB335 HRB400
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指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折 90°和 135°时的弯曲调整值 弯折角度 钢筋级别 HPB235 HRB335 HRB400 HPB235 HRB335 HRB400 弯曲调整值 计算式 ⊿=0.215D+1.215d 取值 1.75d 2.08d 2.29d 0.28d 0.11d -0.07d

钢筋配料计算(2)

钢筋配料计算(2)

① 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曲后的特点,一是外壁 伸长、内壁缩短,而轴线长度不变;
二是在弯曲处形成圆弧。钢筋的量 度方法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因此 弯起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 (见右图),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 弯曲调整值。不同弯曲角度的钢筋 钢筋弯曲时的量度尺寸 调整值见下表: 钢筋弯曲量度差值
钢筋弯曲角度 钢筋弯曲调整值 300 0.30d 450 600 900 1350 2.5d
② 弯钩增加长度
钢筋弯钩有1800弯钩、900弯钩和1350弯钩三种。1800弯钩常 用于Ⅰ级钢筋,900弯钩常用于柱立筋的下部、附加钢筋和无 抗震要求的箍筋中,1350弯钩常用于Ⅱ、Ⅲ级钢筋和有抗震 要求的箍筋中。 当弯弧内直径为2.5d( Ⅱ、Ⅲ级钢筋为4d)、平直部分为
3d时,其弯钩增加长度的计算值为:半园弯钩为6.25d,直弯 钩为3.5d、斜弯钩为4.9d。见下图:
150
450
2420
l= 2420 + 2×265 +2×636 +2×150 – 2.29×2×18 – 4×0.67×18 = 4414mm 4号筋 根数 L 3900
n @ 1 200 1 21
l = 2(250 + 500) +25.1×8 =
150
钢筋代换 等强度代换(结构构件按强度控制)
4 2 1 3
Ø8@200 2ø 12
3 2 1
1ø 18 2ø 12 2ø 18
Ø8@200
2ø 18 1ø 18
500
4
250
250
1-1
2-2
500
解: 3850 1号筋 2根 l = 3900-2×25 =3850mm 3850 2号筋 2根 l = 3850 + 2×6.25×12 = 4000mm 265 265 3号筋 1根

2..钢筋下料计算 好 总结应用

2..钢筋下料计算   好 总结应用

一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角度:30°45°60°90°135°钢筋弯曲调整值:0.35d 0.5d 0.85d 2d 2.5d 若钢筋需要搭接时,还需加上钢筋的搭接长度。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一. 1号钢筋:256190+200+200+2*6.25d-2*2d=6190+400+8.5*25=6590+212.5=6802二.2号钢筋:126190+2*6.25d=6190+12.5*12=6190+150=6340三.3号钢筋下料:25(765+636)*2+3760+2*6.25d-4*0.5d=2802+3760+312.5-4*0.5*25=6874.5-50=6824.5四. 4号钢筋下料:25 计算同3号钢筋。

箍筋的下料长度计算说明在p246页24号筋第一跨外箍的下料长度:箍筋周长+2*箍筋弯钩长度-3*弯曲调整值=(320+620)*2+2*11.9*10-3*2*10=2058mm【其中320和620是(梁宽-保护层*2+箍筋直径*2)得出外皮尺寸。

11.9是箍筋135度弯钩下料长度.3*2*10箍筋下料长度时只需扣出其他三个直角的弯曲调整值】。

以外皮算1(梁宽-保护层*2+箍筋直径*2)+(梁高-保护层*2+箍筋直径*2)+2*11.9(2个弯钩下料长度)*2*箍筋直径-2*3*箍筋直径(弯曲调整值)。

说明:1.180度弯钩取值6.25d . 135度弯钩取值11.9d.该值已经考虑了弯曲调整值是下料长度,不再考虑弯曲调整值。

2.箍筋计算时候下料是按照轴线尺寸计算。

要扣除三个90度角的弯曲调整值。

3.关于弯曲调整值0.35d / 0.5d / 0.85d / 2d / 2.5d 要记忆理解。

4.重要一点,怎么快速的把箍筋的下料长度心算出来,计算中都有两个135度弯钩和三个直角量度差,根据2*11.9d-3*2d=17.8d的方法,箍筋一般采用的是6/8/10/12 计算时候直接取值分别为110 / 140 / 180 /210 长度直接计算了边长后加上相应的长度即可。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

钢筋下料计算方式以下介绍有弯钩且有弯起的两种,箍筋等几种下料的计算方式:第一:○1介绍两种,一是直段两端有弯钩但弯钩无规定长度的:弯钩有90度,135度,180度三种,下料长=直段长+弯钩增加值。

(D为钢筋直径)参照表1;弯曲角度 90 135 180弯钩增加值 3.5D 4.9D 6.25D○2二是有弯钩且弯钩亦有长度的,弯曲角度有30度,45度,60度,90度,135度,180度几种,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弯钩标长—量度差值。

(D为钢筋直径)参照表2;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弯钩增加值 0.3D 0.54D 0.85D 1.75D2.5D○3有弯钩且有弯起的;下料长=直段长+斜段长+弯钩增加值—弯曲调整值参照表1和表2。

第二:箍筋:下料长=外包尺寸(内包尺寸)+外包尺寸调整值(内包尺寸调整值)箍筋下料长度调整值参照表3:度量方法/直径 4—5 6 8 10—12外包尺寸 40 50 60 70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本人整理的钢筋下料及算量

本人整理的钢筋下料及算量

本人整理的钢筋下料及算量,不完善的和有错误的请大家补充平法制图的钢筋工程下料及算量:一、梁(不完整,待以后补充完整):1. 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2. φ>12时,8米一个搭接,φ≤12时,12米一个搭接。

3. 梁端加密区(Ⅱ级)长度=1.5hb 。

hb——梁高4. 绑扎搭接区内箍筋应加密,机械连接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5. 定额计算时只分φ10以内和φ10以外两类计费。

6.根据最新的03G101图集规定,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较大跨长度值取用(原图集中规定为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按1/3较大跨长度值,第二皮均按1/4较大跨长度值取用).二、板:板筋主要有:1)受力筋(单向、双向、单层、双层);2)支座负筋;3)分布筋;4)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5)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1.受力筋:底筋长度L=净长+左支座max {b/2、5d}+右支座max {b/2、5d}+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面筋长度L=净长+2 la(两端均为端支座)b——支座宽,d——钢筋直径。

根数=(净长-扣减值)/布筋间距+12.支座负筋及分布筋:负筋长度=设计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负筋根数=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有3种计算方法:1)和负筋搭接计算(采用150搭接长度或250最小锚固长度和300最小搭接长度,任取一种);2)按轴线长度计算;3)按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但首选第一种方法。

3.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及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附加钢筋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措施钢筋(码凳),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两倍腿间距为1米。

钢筋下料计算例题

钢筋下料计算例题

构构 构构
构 构 kg
10
123
10
37. 5
5
64. 7
5
64. 7
165 44. 0
7
5
412
162
(5)⑤号钢筋为Φ6,下料长度为: 宽度外包尺寸= (200-2×25)+2 × 6 = 162mm 长度外包尺寸= (450-2×25)+2 × 6 = 412mm 箍筋下料长度= 2×(162 +412)+14 × 6 =1148+84=1232mm 箍筋数量=(6000 - 10 × 2)÷200 +1 ≈ 31(个)
2 Φ 18
1
1
200
200
1–1
2–2
2
解:梁两端旳保护层厚度取10mm,上下保护层厚度取25mm。
(1)①号钢筋为2Φ18,下料长度为:
5980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保护层厚度+末端弯钩增长长度 = 6000-10×2 + (6.25×18)×2 = 6205mm
(2)②号钢筋为2Φ10,下料长度为:
6
(6)钢筋加工配料单
构构构构
构 构 构 L–1 构 构 构 构 -构 构构构5
构构
构构构构

构构构构
构 构 mm 构 构
18
Φ
构构 构构 构构m 构构
6. 21
2

10
Φ
6. 11
2

18
Φ
6. 49
1

18
Φ
6. 49
1

6
Φ
1. 20
31
构 构 构 Φ6 = 44.0 kg; Φ10 = 37.5 kg; Φ18 = 252.4 kg。

钢筋下料计算

钢筋下料计算

钢筋下料计算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180度弯勾=6.25d90度弯勾=3.5d45度弯勾=4.9d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60度1d\90度2d\ 135度3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500-2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1: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

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一、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二、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 长度。

注意:度量差值=钢筋的外包尺长度 减去钢筋的中轴线的长度 钢筋在弯曲时:外侧会变长,而内侧会变短,但轴线尺寸不变。

(所以最外侧的 尺寸和中轴线的尺寸就会有一个差值, 这个差值就是度量差值,或者叫做弯曲调 整值) 可能我的表达有点不清楚,懂了没?要是不明白就给我信息咯钢筋弯曲角度:30° 45° 60° 钢筋 弯曲调整值:0.35d 0.5d 0.85d 若钢筋需要搭接时,还需加上钢筋的搭接长度。

弯钩分为:1。

半圆弯钩2。

直弯钩 3。

斜弯钩 弯钩弯曲度数:180° 90° 45 ° 弯钩增加长度: 6.25d 3.5d 4.5d弯曲:是不带弯钩的,只是钢筋变曲折而已,例如:弯曲 弯钩:。

就是带弯钩啦。

(我怎么觉得这个解释有点怪呢?哈哈哈。

) 三、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分抗震和非抗震,带弯钩和不带弯钩。

详见下表)箍筋的周长=(a-2c+2d )*2+(b-2c+2d )*2 (这个公式你也可以自己合并下下。

)合并后的公式为:(a+b-4c+4d )*2 也就是:梁的周长-8c+8d=箍筋的周长90° 135° 2d 2.5d 45 ° 90这个图能看懂吧?嘻嘻嘻。

解释如下:(以梁为例)则其中: a 为梁宽 b 为梁高 c 为保护层厚度 d 为箍筋的直径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受力主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距离。

箍筋调整值(抗震和非抗震的不同、外包尺寸减去轴线尺寸的差值就是箍筋调整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自《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江正荣编著钢筋配料计算钢筋下料长度与钢筋图中的尺寸是不同的,钢筋图中注明的尺寸是钢筋的外包尺寸(施工时也大多是量外包尺寸),外包尺寸大于轴线长度,但钢筋经弯曲成型后,其轴线长度并无变化,因此钢筋应按轴线长度下料,否则,钢筋长度大于要求长度,将导致保护层不够,或钢筋尺寸大于模板净空,既影响施工,又造成浪费。

在直线段,钢筋的外包尺寸与轴线长度并无差别,在弯曲处,钢筋外包尺寸与轴线长度间存在一个差值,称之为量度差。

故钢筋的下料长度为各段外包尺寸之和减去量度差,再加端部弯勾尺寸(称末端弯钩增长值)9.3、钢筋下料长度基本计算 9.3.1、弯钩增加长度计算钢筋弯钩有半圆弯钩、直弯钩和斜弯钩三种型式:图1 钢筋弯钩形式(a)半圆(180°)弯钩;(b)直(90°)弯钩;(c)斜(135°)弯钩DL pL zd(c )DL zdL p(b )(a )L pdL zD半圆弯钩(或称180°弯钩),Ⅰ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 )应不小于钢筋直径(d )的2倍。

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 )应不小于钢筋直径(d )的3.5倍。

直弯钩(或称90°弯钩)和斜弯钩(或称135°弯钩)弯折时,弯曲直径(D )对Ⅰ级钢筋不宜小于2. 5 d 倍;对Ⅱ级钢筋不宜小于4d ;对Ⅲ钢筋不宜小于5d 。

三种弯钩增加的长度lz 可按下式计算:半圆弯钩 lz=1.071D+0.571d+lp (9-22) 直弯钩 lz=0.285D-0.215d+lp (9-23) 斜弯钩 lz=0.678D+0.178d+lp (9-24)式中 D---圆弧弯曲直径,对Ⅰ级钢筋取2.5d ;对Ⅱ级钢筋取4d ;对Ⅲ钢筋取5d;d---钢筋直径;lp---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

采用Ⅰ级钢筋,按圆弧弯曲直径为D=2.5d,lp按3d考虑,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应为6.25d;直弯钩lp按5d考虑,增加长度应为5.5d;斜弯钩lp按10d考虑,增加长度应为12d。

三种弯钩型式各种规格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可参见表9-10采用。

如圆弧弯曲直径偏大(一般在实际加工时,较细的钢筋常采用偏大的圆弧弯曲直径),取用不等于3d、5d、10d的平直部分长度,则仍应根据式(9-22)~式(9-24)进行计算。

(1)Ⅰ级钢筋末端需作180°弯钩,普通混凝土中取D=2.5d,半圆弯钩不带平直部分为3.25d,如平直段长度按3d考虑,则每弯钩增加长度为6.25d;(2)Ⅱ级钢筋末端作90°弯钩,其弯曲直径D为4d,故末端弯钩增长值为d+平直段长;当弯135°弯钩,其弯曲直径D为4d,故末端弯钩增长值为3d+平直段长;(3)Ⅲ级钢筋末端作90°弯钩,其弯曲直径D为5d,故末端弯钩增长值为d+平直段长;当弯135°弯钩,其弯曲直径D为5d,故末端弯钩增长值为3.5d+平直段长。

(4)箍筋用Ⅰ级钢筋或冷拨低碳钢丝制作时,其末端需作弯钩,有抗震要求的结构要做135°弯钩,无抗震要求的结构可作90°弯钩或180°弯钩。

弯钩的弯曲直径D应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

弯钩末端平直长度,在一般结构中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在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中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其末端弯曲增长仍按式(9-22)~式(9-24)进行计算。

三种弯钩型式各种规格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可参见表9-10采用。

如圆弧弯曲直径偏大(一般在实际加工时,较细的钢筋常采用偏大的圆弧弯曲直径),取用不等于3d、5d、10d的平直部分长度,则仍应根据式(9-22)~式(9-24)进行计算。

弯钩计算长度为12d 。

2、半圆弯钩取lp=3d ;直弯钩lp=5d ;斜弯钩lp=10d ;直弯钩在楼板中使用时,其长度取决于楼板厚度。

3、本表为Ⅰ级钢筋,弯曲直径为2.5d ,取尾数为5或0的弯钩增加长度。

9.3.2、弯起钢筋斜长计算梁、板类构件常配置一定数量的弯起钢筋,弯起角度有30°、45°和60°几种(图9-5)。

(a)弯起30°角;(b)弯起45°角;(c)弯起60°角(c )shL60°45°30°Lhs(b )(a )shL图9-5 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弯起钢筋斜长增加的长度Ls 可按下式计算: 弯起30°角 s=2.0h ;L=1.732hLs=s-L=0.268h (9-23) 弯起45°角 s=1.414h ;L=1.000hLs=s-L=0.414h (9-24) 弯起60°角 s=1.155h ;L=0.577hLs=s-L=0.578h (9-25)9.3.3、弯曲调整值计算钢筋弯曲时,内皮缩短,外皮延伸,只中心线尺寸不变,故下料长度即中心线尺寸。

一般钢筋成形后量度尺寸都是沿直线量外皮尺寸;同时弯曲处又成圆弧,因此弯曲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即在下料时,下料长度应等于量度尺寸减去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曲常用型式及调整值计算简图,如图9-6所示。

a、b----量度尺寸;Lx----下料长度θaLxDcd(d )dbDLxLxaLxDLxabd(c )(a )dbaD(b )dbD图3 钢筋弯曲型式及调整值计算简图θ=135θθ=30(45,60)(a)钢筋弯曲90°;(b)钢筋弯曲135°;(c)钢筋一次弯曲30°、45°、60°;(d)钢筋弯曲30°、45°、60°一、钢筋弯折90°时的弯曲调整值计算(图9-6a )设量度尺寸为a+b ,下料尺度为L x ,弯曲调整值为△,则有△=a+b-Lx L x =b+ L x =b+0.285D-0.215d+(a-D/2-d) (9-28a) 代入得弯曲调整值为:△=0.215D+1.215d (9-28b) 不同级别钢筋弯折90°时的弯曲调整值参见表9-11注2、弯曲图见图9-6钢筋弯曲型式及调整值计算简图a 、b 。

二、钢筋弯折135°时的弯曲调整值计算(图9-6b )同上,据式(9-24)有:L x=b+ L x=b+0.678D+0.178d+(a-D/2-d) (9-29a) 弯曲调整值为:△=0.822 d -0.178 D (9-29b)不同级别钢筋弯折135°时的弯曲调整值参见表9-11。

三、弯折45°时的弯曲调整值计算(图9-6c)由图知L x=a+b+ (45π/180)(D+d)/2-2(D/2+d)tan22.5°即L x=a+b-0.022D-0.436d (9-30a)弯曲调整值为:△=0.002 D +0.436 d (9-30b)同样可求得弯折30°、45°和60°时的弯曲调整值。

按规范规定,对一次弯折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其弯折角度为30°、45°和60°时的弯曲调整值参见表9-12。

四、弯起钢筋弯折30°、45°、60°时的调整值计算(图9-6d)同理,按图9-6d的量法,其中θ以度计,有L x=a+b+c-[2(D+2d)tanθ/2-d(cscθ-ctanθ)-πθ/180(D+d)] (9-30C) 式中末项的括号内值即为弯曲调整值。

同样,钢筋弯曲直径取5d,取弯折角度为30°、45°和60°代入式(9-30C)可得弯起钢筋弯曲调整值如表9-13中所列。

为计算简便,取量度差近似值如下:当弯30°时,取0.3d;当弯45°时,取0.5d;当弯60°时,取d;当弯90°时,取2d;当弯135°时,取3d;(另一本书中)由于钢筋加工实际操作往往不能准确地按规定的最小D值取用,有时略偏大或略偏小取用;再有时成型机心轴规格不全,不能完全满足加要的需要,因此除按以上计算方法求弯曲调整值之外,亦可以根据各工地实际经验确定,图9-7为根据经验提出的各种形状钢筋弯曲调整值,可供现场施工下料人员操作进行参考。

-2d -4d -0.5d-3d-d-5d-2.5d-4.5d-5d -0.5d-2.5d-2.5d0(内皮) 08ddD 2D 1下料:π(D1+d)-4dπ(D+d )+2L LD 2dD22Dd 2D L下料:π(D+d )+2(L+a)-4ddaa或π(D2-d)9.3.4、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用Ⅰ级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的10倍。

弯钩型式,可按图9-8a 、b 加工;对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可按图9-8C 加工。

(a)90°/180°;(b);(c)90°/90°;(d)135°/135°(C)(b)(a )图9-8 箍筋弯钩示意图箍筋弯钩的增加长度,可按式(9-22)、式(9-23)和式(9-24)求出。

常用规格钢筋箍筋弯钩长度增加长度可参见表9-14求得。

9.3.5、下料长度计算一般构件钢筋多由直钢筋、弯起钢筋和箍筋组成,其下料长度按下式计算: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9-31)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9-32)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外皮周长+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9-33) 箍筋一般以内皮尺寸标示,此时,每边加上2d (U 形箍的两侧边加1d ),即成外皮尺寸。

各种箍筋的下料长度按表9-15计算。

以上各式中弯钩的增加长度可从式(9-22)、式(9-23)、式(9-24)求得或直接取8.25d(半圆弯钩,Lp=5d)和表9-14的值(直弯钩和斜弯钩);弯曲调整值按表9-11取用。

bb例:现有1根预制矩形梁,配筋如图所示,试计算各根钢筋的下料长度。

解:①号钢筋是2根Φ22的直钢筋。

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两端钢筋保护层厚度即:6000-2×25=5950mm②号钢筋是1根Φ22的弯起钢筋,弯起终点外的锚固长度Lm=20d=20×22=440mm,因此弯起筋端头需向下弯440-265=175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