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11认识区域》学案

合集下载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地理《12 基础地图》教案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地理《12 基础地图》教案

一、经纬网地球图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比较3.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见图2-2)表1-2:经度与纬度的比较表4.经纬网图的综合应用(1)东西经与南北纬的判断→地理坐标定位①沿地球自转方向增大为东经度,减小为西经度。

②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

(2)利用经纬网定相对方向①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为绝对方向,南北极点为南北的终极点。

②按纬线判断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选择两点间的劣弧段作为判断依据。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及判断所示范围大小①同一经线上,跨纬度10的弧长约111km;赤道上跨经度10的弧长约111km。

②任一纬线上跨经度10的弧长约为111km×cosφ(该地纬度)③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范围越小。

(4)利用经纬网,结合所示轮廓——判断重要地理区域结合区域地理,掌握重要的经线、纬线所经过的主要政区(洲、重要国家)和地形区。

【经典题例】(实践应用题)如图的四个区域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两点的相对方向,为基本的读图能力考查。

A图的经纬线都是直线,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C两图的经纬线都是弯曲的,先根据某两点距极点的远近确定相对的南或北方向,再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别其相对的东或西方向,以C图为例:甲在乙的东北,丙在丁的东南。

D图是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据地球自转方向和两点间弧距较短的区间来确定其东西方向,再根据纬度来判别南北方向。

【答案提示】B。

二、普通分布图地理分布图在图像中所占比例大,类型复杂多样。

主要有政治区域分布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自然要素分布图(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地形分布图、气温分布图、水系分布图、各种自然资源分布图等)、人类活动分布图(如中国铁路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工业基地分布图、中国虫神庙分布图等)、区域综合分布图(如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等)。

四川省射洪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一单元 认识家乡 第1课 位置、交通和人口教案 商务星球版

四川省射洪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一单元 认识家乡 第1课 位置、交通和人口教案 商务星球版

第十一单元认识家乡第1课位置、交通和人口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山东的位置,能够在图上找出所临的海洋和省份,分析其地理位置和优越性。

中考资%源网2、了解山东主要的交通方式,掌握"三纵两横"的铁路线和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

3、了解山东人口的数量和在全国的地位,理解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山东的位置和交通。

中&考资源网2、教学难点:山东位置和优越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直观演示,分组讨论,总结讲述【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山东的风景图片。

中考资*源网我们的家乡是山东,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详细了解我们家乡的情况。

展示山东位置图。

讲述:学习一个区域,首先掌握其位置,我们一般从纬度和海陆两方面来学习。

学生活动:(1)找出山东的经纬度和所处的温度带。

(2)找出山东所临的海洋和省区。

(3)讨论山东位置的优越性。

中考!资源网总结:山东大致位于东经115°-123°,北纬34°-38°之间,属于暖温带。

临黄海和渤海,和冀、豫、皖、苏四省相邻,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海陆交通便利,位置十分优越。

板书:一、优越的位置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展示山东政区和交通图学生活动:(1)中考资&源网找出所在的地级市,说出相邻的有哪些?(2)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山东主要的交通方式。

阅读94页材料,了解山东发达的交通情况。

(3)找出山东主要的铁路干线。

分析:山东总共有17个地级市,省会是济南。

山东的交通非常发达,5种交通都很发达,高速公路里程全国第一。

铁路分"三纵两横"。

三纵是京沪线,京九线,和蓝烟线。

两横是胶济线和兖石线。

中@考资源网还有青岛等远洋港口。

板书:二、便捷的交通1、行政区划。

2、铁路线:三纵:京沪线,京九线,蓝烟线两横:胶济线,兖石线展示山东人口分布图分析:山东是全国人口大省,仅次于河南,居各省第二位。

地理:11《认识区域》学案

地理:11《认识区域》学案

地理:1.1 《认识区域》学案(鲁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掌握区域的含义与划分方法。

了解区域的类型及其空间尺度的划分。

掌握区域的特征,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课堂互动】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自主学习1.区域: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__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_、形状、范围和______,有明确的________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具有相对的______性,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人们划分区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图表导读读图1—1—2,分析甘肃省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并解释原因。

读图1—1—3,甘肃省划分为哪几个干湿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合作探究区域有哪些划分的方法?知识点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是指那些要素具有______性或______性的区域。

2.功能区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______的区域。

图表导读读图1—1—4,本图把我国作为一个空间单元,我国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合作探究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知识点三、区域的特征自主学习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______________,构成一个统一的_________ 。

2.差异性: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_______,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_______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性。

3.开放性:区域作为地球表层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_____要素之间,以及______要素和________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图表导读读图1—1—6 ,回答下列问题:1.青藏高原的两大显著特征是什么?2.说明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的具体表现。

高二区域地理导学案

高二区域地理导学案

高二区域地理导学案导学目标: 通过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使学生对国内外的地理特点和优势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区域发展现象。

导学内容:一、国内特殊地域的地理特点中国地域广阔,拥有多种地理特点的特殊地域。

以下是几个值得关注的地理特点:1.高原地区中国拥有辽阔的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这些地区海拔较高,气候寒冷,且地势起伏不平,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这些地区拥有良好的港口资源和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使得其对外贸易和国内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工业发达地区华东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工业发达地区的代表。

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国内外区域发展现象的解释1.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繁荣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相对较早地引进外资和优势港口的存在,使得该区域经济迅速崛起。

同时,政府对该地区的政策支持以及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促进了该地区的繁荣。

2.美国的硅谷现象美国的硅谷地区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集聚了大量的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

这得益于当地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氛围的培育。

3.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经济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之一,其石油资源的丰富使得该国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

石油产业成为了沙特阿拉伯经济的支柱,也带动了该国其他产业的发展。

4.巴西的亚马逊雨林经济巴西拥有广阔的亚马逊雨林,该地区的热带气候及丰富的生物资源使得该地区的生态旅游和木材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巴西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总结:通过学习中国特殊地域的地理特点和国内外区域发展现象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和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不同地理特点为各个区域的经济结构和发展路径带来了差异。

了解这些地理现象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国内外的地理优势和劣势,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地理知识,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1.1认识区域学历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1.1认识区域学历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认识区域》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认识区域”,旨在通过地理学科的角度,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不同区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和地理信息整合能力。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区域的基本概念,掌握区域的定义和分类;2. 学会通过地图和其他地理信息工具认识和描述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3. 理解区域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和挑战;4.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地理信息整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区域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2. 通过地图绘制和描述,评价学生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能力;3.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报告,评价学生理解区域发展条件和影响因素的能力;4.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地理信息整合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感受区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区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区域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识别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地图和其他地理信息工具获取区域信息。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区域特征描述的实践活动,学生根据给定的区域地图,小组合作完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描述,并展示成果。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区域的发展案例,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和挑战,让学生理解区域发展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案例讨论,探讨区域发展的可能路径和策略,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报告。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报告,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强调区域地理研究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区域基本概念和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程度。

四川省射洪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一单元 认识家乡 第4课 区域差异与发展教案 商务星球版

四川省射洪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一单元 认识家乡 第4课 区域差异与发展教案 商务星球版

第4课区域差异与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2、讨论提出解决的措施。

3、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山东经济的差异和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2、教学难点:山东经济存在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自学为主,讲解为辅【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忆上节内容,虽然山东总体经济情况居全国前列,但是各地发展很不均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发展重点与方向。

展示山地各地级市人均GDP图(2004年)学生活动:(1)展示人均GDP前5位和后5为的地级市,分析其分布特点。

(2)计算人均GDP最高和最低相差多少。

(3)从地理位置、资源和基础等方面讨论山东各地经济差异的原因。

(4)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缩小差异,加快发展经济的措施。

分析:因为山东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基础条件相差也很大,因此在山东的西部地区,如菏泽、聊城、德州等地经济发展缓慢,而东部沿海地区,如青岛,烟台,威海经济发展很快。

板书:一、区域发展差异1、经济差异:东部发达,西部落后讲述:山东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希望尽快建成一个“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

学生活动:(1 )阅读课本105页,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目标。

(2)知道山东区域发展的重点是什么(稳步提高农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

(3)了解山东交通发展蓝图。

总结板书:二、区域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1、发展方向。

2、发展重点:农业,第三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山东区域经济的差异,知道了各地发展经济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我们要了解山东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把我们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而努力学习,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建设新山东的洪流中。

板书设计一、区域发展差异1、经济差异:东部发达,西部落后2、发展措施二、区域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1、发展方向。

2、发展重点:农业,第三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教学反思:。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1.4 区域经济联系》学案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1.4 区域经济联系》学案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1.4 区域经济联系》学案课前自主探究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1.对口成效明显,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明显增长。

2.西部地区发展较快,东部和西部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

3.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和力度,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4.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和的联系日益密切,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5.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

东部地区企业在与西部地区企业合作中,在输出、、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

尤其是通过合作,西部地区丰富的得到了合理利用。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1.能源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是缩小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南水北调(1)南水北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的总体布局,因此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2)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输送到。

(3)中线工程:从水库引水,输送到北京、天津。

(4)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支流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越长江与黄河分水岭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3.西气东输(1)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铺设管线到,全程千米。

(2)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对于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有效治理,改善沿线地区及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4.西电东送(1)西电东送是指开发、、云南、、、、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和北京、等地区。

(2)我国水能资源分布不均匀,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及西北地区。

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能源紧缺,能源的消耗量很大。

西电东送工程将给我国沿海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认识区域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认识区域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1.结合材料,掌握区域的概念和区域的四个基本特性。

(区域认知)2.运用资料,正确理解划分区域的指标和区域空间尺度大小。

(区域认知)3.通过资料,掌握四种区域类型及其特征。

(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区域的特征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一定的① 空间范围。

2.区域的基本特性基本特性含义特征区域整体性区域内各要素② 相互作用、③ 相互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包括④ 地质地貌、⑤ 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区域人文地理要素包括⑥人口、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区域差异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⑦ 特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是⑧ 绝对的,而区域之间的共性则是⑨ 相对的区域开放性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发生的各种⑩ 联系现代社会,区域的⑪开放性不断提高,与外界的交流联系日益广泛区域动态性区域的⑫类型和范围是可以变动的区域种类日益丰富,区域的范围和边界亦可随之发生变化易混辨析区域基本特性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又包括人文地理要素;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仅指自然环境要素的特征和联系。

二者在含义、范围和适用角度上是有区别的。

特别提醒区域整体性、区域差异性、区域开放性和区域动态性四者之间的关系(1)整体性是区域的本质属性,没有整体性就没有差异性,没有差异性就无所谓开放性和动态性;而开放性、动态性又体现了差异性和整体性。

所以,区域的四个特性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将它们分割开来。

(2)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

一般而言,区域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越小。

二、区域的类型区域概念中具有根本意义的,是一个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间在特征上存在的⑬高度相关性。

划分区域的指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重的。

高二区域地理教案5篇

高二区域地理教案5篇

高二区域地理教案5篇高二区域地理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高二区域地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个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学生阅读]回答问题:①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②什么是人口迁移?③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提示: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活动参与]针对课本活动1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展示] ①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②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③我国当代人口迁移[承转]①②为国际人口迁移,③为国内人口迁移,引入人口迁移的分类[活动参与]针对课本活动2判断哪些为国际人口迁移,哪些为国内人口迁移?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承转]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引入下一问题: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学生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问题: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鲁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_《认识区域》参考学案(第1课时)

鲁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_《认识区域》参考学案(第1课时)

《认识区域》参考学案课题认识区域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重点区域的含义难点区域两种类型的概念及区分教法及教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导入新课:必修一和必修二我们分别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必修三我们开始学习区域地理。

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关。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

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那么,到底什么是区域吗?让我们共同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板书课题:第一节认识区域讲授新课:一、区域的含义投影展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提问:甘肃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甘肃省自东南向西北可分为哪四个干湿区?干湿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学生: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甘肃省自东南向西北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干湿区划分的指标主要是降水量多少及其与蒸发量的大小关系学生讨论归纳“区域”的定义教师小结并强调:⑴区域必须占据一定的地理空间。

⑵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性。

⑶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但界线多是模糊不清的,有明确界线的如——行政区域的界线。

阅读知识窗:“区域的划分”二、区域划分的指标1、单一指标教师讲述:根据≥10℃积温,把我国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五个温度带(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知识拓展: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①秦岭—淮河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秦岭—淮河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③秦岭—淮河是我国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④秦岭—淮河是我国旱田与水田的分界线⑤秦岭—淮河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与水稻主产区的分界线2、综合指标教师讲述:根据语言、宗教等指标,将世界划分为东亚文化区、欧美文化区等小结: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以是综合指标;区域既可以按照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又可按人文要素来划分。

高二地理认识区域教案人教版

高二地理认识区域教案人教版

高二地理认识区域教案人教版标题:高二地理认识区域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区域概念,并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区域。

2. 分析和比较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3. 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地理信息收集和整理的技能。

4. 增强学生对区域发展问题的关注和理解,培养其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区域的概念和特点。

2. 不同类型区域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3. 区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区域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理解。

2. 对不同区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学科教材《人教版地理高二上册》。

2. 网络和多媒体资源。

3. 绘图工具和地图。

教学过程:步骤1: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包含不同类型区域的世界地图,激发学生对区域的认知,并提出以下问题:- 什么是区域?- 不同类型的区域有哪些?举例说明。

步骤2:知识讲解基于学生的回答,进行区域概念和不同类型区域的讲解,包括但不限于:- 自然区域、人文区域、政治区域等。

- 城市、农村、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等。

步骤3:案例分析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区域(如中国的东部、西部、欧洲地区等),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收集该区域的相关信息,如经济、人口、自然资源等,并汇总到展示PPT中。

随后,每组报告并展示其选择区域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步骤4:概念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讨论并总结答案。

步骤5:巩固与评价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关于自己选择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报告,包括该区域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和评价。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本地区域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2. 基于案例分析的学习,组织学生撰写一份关于全球区域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并进行展示与讨论。

教学资源:1. 人教版地理高二上册教材2. 各类地图3. 互联网和多媒体资源4. 学科相关网站和数据库评估方式:1. 案例分析报告的内容和展示评价。

高二地理《11认识区域》学案

高二地理《11认识区域》学案

高二地理《11认识区域》学案【考试内容与要求】考点:区域的含义、中国省级行政区划【重点与难点】◆区域的含义◆中国省级行政区轮廓、位置的记忆【考点梳理与拓展】1、区域的含义:(1)概念:。

(2)区域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界线,具有明确的__________,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2、区域划分:划分指标有______指标或______指标;自然要素特征指标或______要素指标。

区域划分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______,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3、区域特征及其实践意义:特征含义实践意义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________、________,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资源利用要综合考虑,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差异性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有差异必须遵循________的原则,扬长避短,促进区域发展。

开放性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必须加强区域______,实现________,协调发展。

【经典例题1】图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图1中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经典例题2】读图2,回答12题。

图31、若甲、乙分别对应我国目前的农村、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A、资金B、劳动力C、信息D、观念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A、初级矿产品B、粮食C、工业制成品D、廉价劳动力4、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我国共有____个省级行政区,其中直辖市有____个,特别行政区有____个。

【经典例题4】图4图4表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据此完成12题。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本章概述课标导航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4.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内容概要世界的区域类型多种多样,大小不一,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

人们都生活在一定的区域之中,从区域环境中获取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同时,人们又通过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影响和改变着区域环境。

如果人们的区域开发活动遵循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就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本章教材作为区域开发与整治部分的开篇,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介绍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章教材共四节。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阐明了区域的主要特征、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三个方面的问题,这是学习后面各章节的知识基础。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主要介绍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内部的差异和区域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材以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为例,分析了造成区域差异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

本节介绍了我国东、中、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及其成因,指出了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材首先说明了当代经济的两大发展特征,即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说明了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现状,阐述了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意义,分析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最后介绍了产业转移的原因、集群效应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法点拨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的整治与开发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本章又是在初中区域地理的基础上概括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帮助同学们从总体上把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1.3 区域发展差异》学案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1.3 区域发展差异》学案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1.3 区域发展差异》学案课前自主探究一、东、中、西差异1.20 世纪 80 年代,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2.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

中、西部地带广阔,丰富,但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基础等方面原因,总体发展水平还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带。

3.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带业和第产业相对发达,但在中、西部地带,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就工业结构来说我国大致上具有“,”的基本特征。

东部地带以产业为主,西部地带则以产业为主,中部地带则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4.工业化和城市化差异(1)东部地带工业化进程,而中、西部地带则。

东部地带工业类型复杂,但中、西部地带,仍然以型工业为主体。

(2)从城市化水平来说,东部地带远于中、西部地带,东部地带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要显著地于中、西部地带的同类城市。

5.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带开放程度,吸纳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带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

二、南方与北方1. 北 方地 区跨 越温带、温带及寒温带,面积广阔,、、、铁矿等资源丰富。

限制性因素主要是资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等。

2.长期以来,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地区和基地,当前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改善等紧迫任务。

3.南方地区跨越带及少部分热带,丰富,水分充足,矿产、资源、资源等相当丰富,限制性因素包括灾害、、山地丘陵区地形等。

4.近 20 多年来,南方沿海地区积极,型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随着工业化和化的快速推进,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三、西部大开发1.为了,加速的经济发展,1999 年,国家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地带的 1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部地带的和东部地带的。

3.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资源、资源、资源、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西部地区落后,、、匮乏。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地理《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整合提升(必修三 湘教版)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地理《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整合提升(必修三 湘教版)

知识网络归纳综合素质提升1.区域和区域差异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如北京市、黄河三角洲等。

作为一个实体,区域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许多要素,一个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外部形态特征也相似,如黄河三角洲作为一个区域,区域内各要素成因紧密相关,形态特征相似。

区域有时与地区或地方同义,如“西北地区”“黄淮海地区”“我们那个地方”等,实际上都是某一个特定的区域。

由此可见,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

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有综合性的。

相应的区域有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区域差异是指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中国地域广阔,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是世界上区域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家之一。

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主要是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间、区域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从而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性很小。

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导致产业在空间上不断转移。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企业生产需要与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

企业的这种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成为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的因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点:区域的含义、中国省级行政区划
【重点与难点】
◆区域的含义
◆中国省级行政区轮廓、位置的记忆
【考点梳理与拓展】
1、区域的含义:
(1)概念:。

(2)区域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界线,具有明确的
__________,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2、区域划分:划分指标有______指标或______指标;自然要素特征指标或______要素指标。

区域划分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______,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特征含义实践意义
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________、
________,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资源利用要综合考虑,正确处理资源
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差异性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
域内部也有差异
必须遵循________的原则,扬长避短,
促进区域发展。

开放性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
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必须加强区域______,实现________,
协调发展。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图1中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经典例题2】
读图2,回答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
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图1
图 3
【经典例题3】
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的流动。

图3表示甲、乙两个不同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甲、乙分别对应我国目前的农村、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 .资金 B .劳动力 C .信息 D .观念
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A .初级矿产品 B .粮食 C .工业制成品 D .廉价劳动力 4、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我国共有____个省级行政区,其中直辖市有____个,特别行政区有____个。

【经典例题4】
图4表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2中省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省位于第二级阶梯,属于北方地区
B .丙、丁两省位于同一温度带,同一气候区
C .甲、乙两省以山地为界
D .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
2.对图中省份的交通和物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省陆路交通居首位
B .丙、丁两省水路交通居首位
C .甲、乙两省煤、木材丰富
D .丙、丁两省有色金属、粮食丰富
【课后巩固】 一、选择题
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常常不同。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都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
B .区域划分的基础是地理环境整体性
C .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客观上并不存在
D .指标不同,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不同 2.下列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区域之间都有明显的界线
B .区域内部表现出完全的一致性
C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 .一个区域发生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区域 图5为“某区域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按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划分,图5中属于半湿润区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关于图5所示区域降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致由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




图4
图 6 图7
B .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降水量逐渐递减
C .降水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D .降水的区域差异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图6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区域 A .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 .边界有实有虚 C .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 .相互间差异大
6.有关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 .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 .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 .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读图7,回答7—8题。

7.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
B .自然带景观为温带荒漠,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 .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 .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 8.图中A 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9.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的纬度相当,但气候相差很大,其根本原因是 A .海陆位置 B .水汽来源不同 C .人类活动不同 D .海拔不同 10.关于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植业是西藏的特色产业
B .对外联系是拓展外向型经济的保证
C .优质青稞、细毛羊等是特色产品
D .为加快资源开发,可以大量接受移民 二、综合题
11.图8中的四个不同的区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读图回答问题。

(1)简要分析四地农业生产共同的自然条件。

(2)简要分析四地在农业生产中各自的优势。

①A 地在土地资源上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 地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 地在灌溉条件上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D 地所建的著名水利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8
12.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

完成下列要求。

图9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

(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

(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

参考答案
【经典例题1】A
【经典例题2】1.B 2.C
【经典例题3】1.B 2.A
【经典例题4】1.AB 2.AD
【课后巩固】
1.D 2.D 3.C 4.A 5.D 6.D 7.B 8.D 9.D 10.B
11.(1)四地均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灌溉便利。

(2)①肥沃的黑土,土地后备资源充足②实行基塘生产,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③河湖密布,灌溉水源充足④都江堰
12.(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

(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量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

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

(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 (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