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公路自然区划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 - 2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 - 2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 2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 3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 3 -第二章一级区划 ..............................................................................................................................................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 4 -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 4 -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 5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 7 -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 - 8 -页脚内容- 1 -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 9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山西国省道路线详解
一、国道部分(7条共3729公里)1、108国道山西段国道108北京昆明公路,山西境内段起自灵丘县下北泉村、经繁峙大管、繁峙县城、代县、原平市、忻州顿村、忻州市解原乡、阳甜大盂、阳曲县黄寨、东山过境、武宿、榆次区西外环、祁县东观、平遥县、介休市、灵石县、霍州市、洪洞县、洪洞甘亭、临汾尧庙、襄汾县、曲沃县、侯马市、新绎县、稼山县至河津市禹门口黄河大桥出省,全长837公里。
2、109国道山西段国道109北京拉萨公路,山西境内段起自阳高县孙启庄村、经大同县、大同市云岗、左云县、右玉县至平鲁县西北二梁进入内蒙,全长211公里。
3、207国道山西段国道207内蒙古锡林浩特海安公路,山西境内段起于盂县东北部河北界十八盘,经阳泉市郊区白毛岭、白泉、五渡、义井、平定县暂石、昔阳县、和顺县、左权县、黎城县、黎城百梁镇、潞城微子镇、潞城市、长治市、高平市、晋城市、新房洼至山西河南界的道保河出境进入河南省,全长444公里。
4、208国道山西段国遣208内蒙古二连浩特- 山西长治市公路,山西境内段起自大同市德胜堡,经大同市、怀仁县城西、山阴县城西、雁门关、代县阳明堡,原平市、忻州市、大原市新建路、小店、祁县东观、沁县、屯留常村至长治市八一广场,全长409公里。
5、209国道山西段国遣209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广西北诲公路,山西境内起自偏关县东北部与内蒙古交界的水泉堡村,经偏关县、三岔镇、五寨县、岢岚县、岚县、方山县、离石市、中阳县、交口县、隰县、大宁县、吉县、乡宁县、河津市、临猗县、运城市、平陆县至茅津渡进入河南省,全长766公里。
6、307国道山西段国道307河北黄骅——银川公路,山西境内段起自平定县东北部与河北交界的旧关村,经平定县、阳泉市、寿阳县、太原剪子湾、迎泽桥西口、晋伺、清徐县、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县薛公岭、离石县、柳林县至军渡黄河大桥进入陕西省吴堡县,全长364公里。
7、309国道山西段国道309荣城——兰州公路,山西境内段起自黎城县东与河北交界的下浣村,经黎城县、潞城市、黄碾镇、屯留县、张店镇、安译县、洪洞县、甘亭填入临汾市坂下村、乡宁光华镇、台头镇、窑曲、吉县至七郎窝黄河大桥西进入陕西省,全长368公里。
山西省三级公路自然区划
山西省三级公路自然区划通过第三章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山西省被划分为5个三级自然区,即Ⅲ1山西山地、盆地中冻区,Ⅲ1a雁北张宣副区,Ⅲ2陕北典型黄土高原中冻区,Ⅲ2a榆林副区,Ⅲ3甘东黄土山地区,Ⅲ4黄渭间山地、盆地轻冻区。
以下是山西省的一些景观图偏偶一角五台山大同市金融商业区我国各地的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别很大,对路基路面的影响和造成的危害也就各不相同。
自然因素对路基路面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适度和温度引起的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性状发生变化,还会造成非交通性损害,所以在路基路面设计时,必须要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
山西省地貌、土质、水文的概况分析地貌概况山西省是个黄土广泛覆盖的隆起地区,东起太行山, 西南界黄河, 北临长城。
整体轮廓略呈沿北东一南西拉长的平行四边形。
全省的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形各占40.0 %,40.3% 19.7%,, 大体成4:2:2的比例。
东部山区及高原区省境东部山地以太行山以脉为主脊, 向西侧呈梳状延伸, 包括被山地环绕的晋东南高原, 其东与华北平原, 西与一系列断陷盆地相接, 界限十分明显。
除太行山外, 从北到南主要有长城山、六棱山、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岳山、霍山、王屋山、中条山等海拔都在1800米以上。
大都呈北东-南西间平行排列, 且北坡陡, 南坡缓, 形成一侧翘起的单面山, 陡坡面均以大断层与盆地相接。
山山之间构成了多个小型盆地, 如广灵、灵丘、五台、盂县、寿阳、黎城、垣曲等盆地。
中部盆地区省境中部有一串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的雁行排列断陷盆地, 它们是山区高原整体隆起形成的一条大的断裂沉降带。
在总的沉降中,相对又有4个横向小的隆起,从而形成5个盆地。
它们是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等盆地, 其盆地的平均海拔分别是1000-1100米、800-900米、700-900米、450-600米、320-400米。
盆地间相对隆起分别是恒山、石岭关、韩侯岭、娥媚台地。
《山西省省道网规划(2021-2035年)》布局方案表及线路表
4642
741 偏关水泉—芮城刘堡 190 阳高孙启庄—右玉杀虎口 253 广灵加斗—平鲁区二道梁 324 灵丘驿马岭—河曲 316 五台长城岭—保德 278 盂县梁家寨—兴县黑峪口 386 平定杨树庄—临县克虎寨 371 平定旧关—临县碛口 354 昔阳天晴垴—柳林军渡
主要控制点 扣除重复里程688公里,净里程为8418公里。 天镇、阳高、云州区、浑源、应县、繁峙、五台、盂县、阳泉郊区、 平定、昔阳、和顺、左权、黎城、潞州区、壶关、陵川 新荣区、平城区、怀仁、山阴、原平、忻府区、阳曲、小店区、 榆社、武乡、襄垣、屯留区、潞州区、上党区、高平、泽州 右玉、平鲁区、朔城区、宁武、静乐、古交、交城、祁县、平遥、 介休、霍州、洪洞、尧都区、侯马、闻喜、垣曲 偏关、神池、五寨、岢岚、兴县、临县、离石区、中阳、交口、 隰县、大宁、乡宁、万荣、临猗、盐湖区、芮城 阳高、云州区、平城区、新荣区、左云、右玉
主要控制点 和顺、左权、榆社、平遥、汾阳、交口、石楼 黎城、襄垣、沁源、霍州、汾西、隰县、永和 平顺、潞州区、屯留区、安泽、古县、洪洞、蒲县、大宁 陵川、高平、沁水、浮山、尧都区、乡宁、吉县 陵川、高平、沁水、翼城、曲沃、新绛、稷山、河津 泽州、阳城、垣曲、绛县、闻喜、万荣、临猗 垣曲、夏县、盐湖区、临猗 天镇 平城区 阳高、新荣区、云冈区、云州区 左云、怀仁、浑源 平鲁区、偏关、河曲 浑源、灵丘 山阴、朔城区 朔城区 朔城区、神池 静乐、娄烦、岚县、方山 定襄、忻府区 阳曲 尖草坪区、阳曲
五台、定襄、忻府区、静乐、宁武、岢岚、保德
1382 602
780
965 262 372 331 1589 316
黎城
永和关 黎城、襄垣、沁县、沁源、霍州、汾西、隰县、永和
主要控制点 寿阳、迎泽区 万柏林区、古交 晋源区、清徐、交城、文水 阳曲 榆次区、小店区 盂县、阳泉郊区 离石区 壶关、上党区 泽州县、晋城城区 洪洞 洪洞、尧都区 黎城、潞城区 盐湖区、夏县 平遥、沁源、安泽、沁水、阳城 阳城 夏县、盐湖区 盐湖区、永济 临猗、永济、芮城 永济、芮城 闻喜、夏县、盐湖区、平陆
3纵11横11环6302最新
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调整规划一、调整的背景及必要性(一)调整背景1、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调整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我国生产要素流动的桥梁和纽带。
为促进全国东中西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国家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把中部六省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高技术产业及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为适应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总体要求,针对中部地区交通区位特征,原交通部于2005年组织编制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交通发展规划》,对该区域的高速公路进行了布局规划,强化了高速通道建设。
此后,中部及我省周边省份高速公路网规划相继启动或修订,扩大了高速公路规模。
为推进中部地区交通建设,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编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交通发展规划》。
2、山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近年来,山西省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坚持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增速明显,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进程加快。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城市规模的扩展以及城市群的产生,在交通需求增大的同时,交通流分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高速公路网规模和布局提出新的要求。
2008年初,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四大攻坚”、强化“四大支撑”的发展思路,并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四大攻坚”之首。
在这一战略推动下,产业结构将进一步改造升级,社会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协调发展。
而煤炭等传统支柱产业的持续发展及旅游等新兴支柱产业的快速成长,都将产生新的交通需求。
(二)调整的必要性1、支撑中部崛起、区域协调发展,需交通率先启动、引领发展山西属中部六省之一,区位十分重要,交通运输不仅是省域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中部地区崛起的基础,甚至是全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与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这个更新、更高的要求相比,《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需求。
山西国省道详解
一、国道部分(7条共3729公里)1、108国道山西段国道108北京昆明公路,山西境内段起自灵丘县下北泉村、经繁峙大管、繁峙县城、代县、原平市、忻州顿村、忻州市解原乡、阳甜大盂、阳曲县黄寨、东山过境、武宿、榆次区西外环、祁县东观、平遥县、介休市、灵石县、霍州市、洪洞县、洪洞甘亭、临汾尧庙、襄汾县、曲沃县、侯马市、新绎县、稼山县至河津市禹门口黄河大桥出省,全长837公里。
2、109国道山西段国道109北京拉萨公路,山西境内段起自阳高县孙启庄村、经大同县、大同市云岗、左云县、右玉县至平鲁县西北二梁进入内蒙,全长211公里。
3、207国道山西段国道207内蒙古锡林浩特海安公路,山西境内段起于盂县东北部河北界十八盘,经阳泉市郊区白毛岭、白泉、五渡、义井、平定县暂石、昔阳县、和顺县、左权县、黎城县、黎城百梁镇、潞城微子镇、潞城市、长治市、高平市、晋城市、新房洼至山西河南界的道保河出境进入河南省,全长444公里。
4、208国道山西段国遣208内蒙古二连浩特- 山西长治市公路,山西境内段起自大同市德胜堡,经大同市、怀仁县城西、山阴县城西、雁门关、代县阳明堡,原平市、忻州市、大原市新建路、小店、祁县东观、沁县、屯留常村至长治市八一广场,全长409公里。
5、209国道山西段国遣209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广西北诲公路,山西境内起自偏关县东北部与内蒙古交界的水泉堡村,经偏关县、三岔镇、五寨县、岢岚县、岚县、方山县、离石市、中阳县、交口县、隰县、大宁县、吉县、乡宁县、河津市、临猗县、运城市、平陆县至茅津渡进入河南省,全长766公里。
6、307国道山西段国道307河北黄骅——银川公路,山西境内段起自平定县东北部与河北交界的旧关村,经平定县、阳泉市、寿阳县、太原剪子湾、迎泽桥西口、晋伺、清徐县、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县薛公岭、离石县、柳林县至军渡黄河大桥进入陕西省吴堡县,全长364公里。
7、309国道山西段国道309荣城——兰州公路,山西境内段起自黎城县东与河北交界的下浣村,经黎城县、潞城市、黄碾镇、屯留县、张店镇、安译县、洪洞县、甘亭填入临汾市坂下村、乡宁光华镇、台头镇、窑曲、吉县至七郎窝黄河大桥西进入陕西省,全长368公里。
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2019年-2030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信息公告
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2019年-2030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信息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公布日期】2019.03.04•【字号】•【施行日期】2019.03.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2019年-2030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信息公告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部令第4号)中的相关规定,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对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2019年-2030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告如下信息:一、规划名称及概要规划名称: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2019年-2030年)规划概况:2004年发布的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为“人字骨架,9横9环”,2009年调整为“三纵十一横十一环”,2013年调整为“三纵十二横十二环”。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拟对山西省高速公路规划布局和实施期限进行再次调整,组成纵贯南北、承东启西、覆盖全省、通达四邻的高速公路网络。
二、规划编制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规划编制单位:山西省交通运输厅联系人:程先生联系电话:************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文源巷33号邮编:030001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有限公司)联系人:刘先生电话:************E-mail:**************地址:山西综改示范区武洛街27号邮编:030032四、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见附件。
五、提交公众意见表的方式和途径自公告之日起,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编制过程中,公众均可提出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意见。
公众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将填写的公众意见表等提交规划编制单位或环评单位,反映与规划环境影响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表山西省交通运输厅2019年3月4日。
山西省不同区域气候调研与分析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136·2017年第16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17)16-0136-03山西省不同区域气候调研与分析李强(山西省吕梁环城高速公路,山西吕梁033000)摘要:环境是影响交通工程的重要因素。
对山西省不同区域进行了划分,调研分析了不同区划内各县市的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得出了以下结论:①山西省区域划分按照土质特性、地形地貌等特征分为6个区域;②山西省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大致呈现由南至北逐渐降低的趋势。
研究成果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区划;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规律中图分类号:P42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7.16.136随着我省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气候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山西省公路建设的方方面面。
白永清等[1]探讨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钱莉等[2]分析了乌鞘岭高速公路路段多发交通事故的气象条件,王磊等[3]研究了不利气象对高速公路运营安全影响及对策,李岚等[4]开展了辽宁省高速公路不良气象条件分析及服务探讨,曹明庆[5]浅析了恶劣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对策。
综上所述,气候环境已成为公路交通领域不可忽略的因素。
本文从工程调研出发,探讨了山西省区域划分问题,分析了各个自然区域的气候指标变化规律,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1山西省自然区划划分根据山西省湿陷性黄土特点和山西省黄土分布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参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中的划分方案和公路自然区划,对山西省湿陷性黄土进行分区,山西省湿陷性黄土地区划分为6个区,其中,1区为汾河流域区,2区为晋东南区,3区为晋东区,4区为晋西南区,5区为晋西区,6区为晋西北区。
分区界线见图1.2不同自然区划气候特征调研与分析以山西省不同地区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为判别标准,将山西黄土划分为6个区域,对每个区域的气候情况进行调研、收集,整理了不同区域的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无霜期等指标,分析了不同区域各个指标的变化规律。
(完整word版)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2)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2)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2)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2)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2)第二章一级区划 (3)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3)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3)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3)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5)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5)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5)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6)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13)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14)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16)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
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
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
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
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
山西高速公路规划
山西高速公路规划山西省高速公路规划旨在进一步提升山西省的交通运输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根据山西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需求,高速公路规划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东西向高速公路的规划山西省位于我国的北部,是连接华北和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地带。
为了加强山西省与周边省市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东西向高速公路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在东部,规划建设太原至济南、太原至石家庄、太原至北京等高速公路,方便与山东、河北、北京等地的交流与合作;在西部,规划建设太原至西安、吕梁至咸阳等高速公路,便于与陕西、甘肃等地的互动与发展。
二、南北向高速公路的规划山西省南北向的交通流动也非常重要,规划建设南部的太原至郑州、太原至合肥、朔州至沈阳等高速公路,方便与河南、安徽、辽宁等地的交流与合作;规划建设北部的太原至呼和浩特高速公路,便于与内蒙古的互动与发展。
三、支线高速公路的规划除了主干高速公路外,山西省还规划建设多条支线高速公路,以满足特定区域的交通需求。
比如,规划建设忻州至吕梁、太原至临汾等支线高速公路,方便山西省内各地的交流与合作。
四、山区高速公路的规划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因此规划建设山区高速公路也很有必要。
这些山区高速公路主要连接山西省内的山区地带,方便山区居民的出行,加快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比如,规划建设临汾至吕梁山区高速公路、忻州至太原山区高速公路等。
总的来说,山西省高速公路规划旨在完善山西省的交通网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通过建设东西向、南北向的主干高速公路,方便山西省与周边省市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建设支线高速公路,满足特定区域的交通需求;通过建设山区高速公路,改善山区地区的交通条件。
这些规划的实施将对山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3)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3)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3)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3)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3)第二章一级区划 (4)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4)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4)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4)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6)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6)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6)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7)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14)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15)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17)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
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
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
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
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
山西省公路自然区划
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一级区划线以均温等值线和三阶梯的俩条等高线作为标志(1)全年均温—2摄氏度等值线,在一般情况下,地面大气温度达到-2摄氏度时,地面土开始冻结。
因此,他大体上是区划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的界限。
(2)1月份均温0摄氏度等值线,是区分季节冻土和全年冻土的界限。
(3)我国地势的1000米等高线和3000米的区划的分级:一二级区划的主要依据和标志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
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
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划分指标:根据不同地理、气候、构造、地貌界线的交错和叠合,将我国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即:Ⅰ、北部多年冻土区、Ⅱ、东部温润季冻区、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东南湿热区、Ⅴ、西南潮暖区、Ⅵ、西北干旱区、Ⅶ、青藏高寒区。
根据不同地理、气候、构造、地貌界线的交错和叠合,将我国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即:Ⅰ、北部多年冻土区、Ⅱ、东部温润季冻区、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东南湿热区、Ⅴ、西南潮暖区、Ⅵ、西北干旱区、Ⅶ、青藏高寒区。
三级区划是二级区划的进一步划分。
三级区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地貌、水温和土质类型将二级区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类型单位的类型区别;另一种是继水热、地理和地貌等为标志将二级区进一步划分为若干更低级区域的区域划分。
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用。
山西所属地区:根据以上标准,山西属于Ⅲ1区,根据资料显示山西将其所在区域划分为十个三级区,各个区境内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如下表山西境内具体区划表三级区名主要自然病害自然病害对工程的影响Ⅲ1-1 翻浆,冲沟,泥石流路基边坡不稳定,雨季易冲刷,春季公路翻浆,冬季有冻胀,气温骤降时,会产生横向裂缝,山区有山洪泥石流等灾害Ⅲ1-2 翻浆,冲沟,泥石流,平原区有轻微湿陷路基边坡不稳定,雨季易冲刷,降雨量大的年份,路基会产生湿陷,春季公路翻浆,冬季有冻胀,气温骤降时,会产生横向裂缝,山区有山洪泥石流等灾害Ⅲ1-3 冲沟,泥石流路基边坡不稳定,雨季易冲刷,冬季有冻胀,气温骤降时,会产生横向裂缝,山区有山洪泥石流等灾害Ⅲ1a-1 Ⅲ1a-2 翻浆,冲沟,泥石流冬季有冻胀,春季翻浆严重,冬季路面开裂率高Ⅲ2-1 冲沟,湿陷,有部分软土路基路基边坡较稳定,但在雨季或遇水时产生湿陷和边坡冲刷,冬季温度变化时路面产生横向裂缝Ⅲ2-2 冲沟,湿陷路基边坡较稳定,但在雨季或遇水时产生湿陷和边坡冲刷,冬季温度变化时路面产生横向裂缝Ⅲ2a-1 冲沟,湿陷,风砂,翻浆风或砂的侵袭对公路营运有影响,春季翻浆较严重,雨季边坡会冲刷,冬季温度变化时路面产生横向裂缝Ⅲ4-1 Ⅲ4-2 冲沟,湿陷路基边坡较稳定,但在雨季或遇水时产生湿陷和边坡冲刷,冬季温度变化时路面产生横向裂缝。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目录第一章总则 ............................................................ - 2 -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 - 2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 - 2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 - 2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 - 2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 - 2 -第二章一级区划 ............................................................ - 3 -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 - 3 -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 - 3 -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 - 3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 - 5 -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 - 5 -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 - 5 -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 - 6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 13 -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 - 14 -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 16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是指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对公路进行划分和分类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划、建设和管理公路,以提高公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自然区划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以及交通需求、资源开发利用等人文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确定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对于公路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根据地形因素进行自然区划。
地形是公路自然区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的地形条件对公路的建设和管理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山地地区的公路建设需要考虑山体稳定性、地质灾害等因素,而平原地区的公路建设则更注重路基的稳定性和排水系统的设计。
因此,根据地形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公路划分为山地公路、平原公路、丘陵公路等不同类型,以便于制定相应的建设和管理标准。
其次,根据气候因素进行自然区划。
气候条件对公路的建设和维护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寒冷地区,需要考虑路面的防冻和排雪措施,而在炎热地区,则需要考虑路面的防晒和降温措施。
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将公路划分为寒冷地区公路、炎热地区公路、湿润地区公路等类型,以便于制定相应的建设和管理标准。
再次,根据土壤和植被进行自然区划。
土壤和植被的条件对公路的路基设计、绿化和防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沙漠地区,需要考虑路基的稳定性和防风措施,而在湿地地区,则需要考虑路基的排水和防渗措施。
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壤和植被条件将公路划分为沙漠公路、湿地公路、草原公路等类型,以便于制定相应的建设和管理标准。
最后,根据交通需求和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自然区划。
交通需求和资源开发利用是公路自然区划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不同的交通需求和资源开发利用对公路的规划和建设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例如,在经济发达地区,需要考虑公路的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而在资源开发区,则需要考虑公路的连接性和可达性。
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通需求和资源开发利用将公路划分为经济发达地区公路、资源开发区公路、边远地区公路等类型,以便于制定相应的建设和管理标准。
山西省三级公路自然区划
山西省三级公路自然区划
李贵顺
【期刊名称】《山西交通科技》
【年(卷),期】1996(000)005
【摘要】本文叙述了山西省的地貌、水文及土质概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山西省三级区划的主导因素是以最大冻深为主要标志,并对最大冻深与土质、地貌进行了相关分析后,确定了山西省三级公路自然区划。
【总页数】6页(P13-18)
【作者】李贵顺
【作者单位】山西省交通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12
【相关文献】
1.浅论山地自然区划的原则(以鄂东南山地某县综合自然区划为例) [J], 车裕斌;
2.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民政厅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国税局山西省地税局山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山西省体育局山西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 [J], 无;
3.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西省商务厅山西省文化厅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省国家税务局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 [J], 无
4.地聚合物注浆在三级公路上的应用 [J], 郑柱英
5.三级公路路基路面的设计研究 [J], 朱晴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路面作业目录一、山西省地理位置...................................................................................................................................... - 1 -二、山西省地势特点...................................................................................................................................... - 1 -1、高差悬殊挺拔高耸.......................................................................................................................... - 2 -2、山地丘陵多平原少.......................................................................................................................... - 2 -3、黄土广布地面侵蚀强烈.................................................................................................................. - 2 -4、南低北高呈阶梯状抬升.................................................................................................................. - 2 -5、山峦重叠山脉走向斜断................................................................................................................ - 3 -6、山脉交错构成山结........................................................................................................................ - 3 -7、两大分水岭河流周边辐射.............................................................................................................. - 3 -三、山西省地貌、土质、水文的概况分析.................................................................................................. - 3 -1、地貌状况............................................................................................................................................ - 3 -1.1 东部山区及高原区................................................................................................................... - 4 -1.2 中部盆地区............................................................................................................................... - 4 -1.3 西部山地区............................................................................................................................... - 4 -2、土质概况............................................................................................................................................ - 4 -3、水文概况............................................................................................................................................ - 4 -3.1 气候........................................................................................................................................... - 4 -3.2 地下水分布............................................................................................................................... - 5 -3.3山西河流分布............................................................................................................................ - 5 -四、山西公路工程的自然条件特点.............................................................................................................. - 5 -五、路基路面的设计要求路基路面的设计要求 .......................................................................................... - 5 -六、三级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 5 -七、对自然区划的见解.................................................................................................................................. - 6 -八、山西境内具体区划表.............................................................................................................................. - 7 -山西省三级公路自然区划一、山西省地理位置山西省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的自然境界分明。
东以太行山与河北省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全省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南北间距较长,最南端在芮城县南张村南,北纬34°34′;最北端在天镇县远头村北,北纬40°44′。
纵长约682千米。
东西间距较短,最东端在广灵县南坑村东,东经114°33′;最西端在永济市长旺村西,东经110°14′。
宽约385千米。
全省总面积为15.6万平方千米,[1]占全国总面积的1.6%。
二、山西省地势特点山西省地处太行山与黄河中游峡谷之间,位在我国三大阶梯状地形上第二阶梯中部的前缘带,伟然屹立于华北大平原的西侧。
通常被认为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而实质上它的主体是一个有黄土覆盖的起伏较大的山地型高原,称为“山西高原”。
1、高差悬殊挺拔高耸省境内最高处是五台山的北台顶。
海拔3058米,最低处,在垣曲县黄河谷地西阳河口海拔不足180米,高低相差2800余米。
全境的大部分地区,均在1000米以上,五台山区尤为高亢,高出2500米的山峰有北台、东台、中台、西台、大黄尖山及黑位旦尖等十余座,素有“华北屋脊”之称。
此外,芦芽山区的荷叶坪(2784米)及黄草梁、管涔山顶十余座山峰,关帝山区的南阳山2831米)、赫赫岩、北云顶山,骨脊山等十余座山峰,海拔也都超过2,500米。
这些山区,与周边山麓基面的相对高度均达1500--2000米。
地势的巨大高差是各个山地形成白然景观垂直分异的重要原因。
2、山地丘陵多平原少省境地形多样,山地、丘陵、残塬、台地、谷地、平原等交错分布,而以山地,丘陵为主。
据初步量算,全省的山地、丘陵、平原三大类地形各占 40.0%、40.3%、19.79%大体成4:4:2对于各地市,其分布比例状况又相去较大,它们分别是:雁北地区45.8%31.0%、23.2%,忻州地区53.5%、36%、10.955吕梁地区42.4,49.3、8.4%,晋中地区45.3%、38.0%、16.7%,临汾地区29.2%、51.6.2%,朔州市 34.55、34.3%、31.2%,太原市56.8%、25.5%,17.7%,阳泉市 34.9%,64.6%、0.5%,长治市35.9%、44.3%、19.8%,晋城市37.5%、51.3%、11.2%。
从全省范围看,总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东西两侧为山地和丘陵的隆起, 中部为一列串珠式盆地沉陷, 平原分布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