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
高中化学综合实验分析教案
![高中化学综合实验分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97fea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0.png)
高中化学综合实验分析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2. 掌握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分析方法;
3. 进一步理解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
1. 实验仪器:量筒、分液漏斗、试管、加热器等;
2. 实验药品:氯化铁溶液、硫化氢气体、氢氧化钠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
1. 将样品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待其完全溶解;
2. 加入氯化铁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3. 若产生沉淀,继续通入硫化氢气体,观察沉淀的颜色变化;
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5. 结合反应方程式,分析出样品中所含物质。
四、实验分析:
1. 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
2. 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3.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加深对化学分析的理解。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还深入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实验的实践操作,我们更加明白了实验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希望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分析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afc6f8ce0c22590102029dd6.png)
答:不可以,由于乙酸乙酯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为了尽可能减少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所以采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洗涤。
8.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进行,而CH3COOC2H5和NaOH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恒温?
答:因为反应速率k受温度的影响大,(kT+10)/kT=2~4,若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比较大,则测定的结果产生的误差较大;反应物在混合前就预先恒温是为了保证两者进行反应的时候是相同温度的,防止两者温差带来温度的变化影响测定结果。
10.如果两溶液均为浓溶液,能否用相同的方法求k值?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实验原理成立的先决条件是电导与浓度成正比例关系,如果为浓溶液,则电导很低,试验将无法进行。
11、为什么氢氧化钠和乙酸乙酯的浓度必须足够低?
答:实验原理成立的先决条件是电导与浓度成正比例关系,而其中的比例系数K=∧m/Kcell,若使K成为与浓度无关的常数,需将∧m以∧m∞代替,则要求电解质的浓度足够稀。
9.为什么CH3COOC2H5和NaOH起始浓度必须相同,如果不同,试问怎样计算k值?如何从实验结果来验证乙酸乙酯反应为二级反应?
答:因为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是二级反应,为了简化计算,采用反应物起始浓度相同。如果不同,则k=1/t(a-b)·ln[b(a-x)/a(b-x)]。选择不同浓度的CH3COOC2H5和NaOH溶液,测定不同浓度的反应物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速率。
答:不合适,因为使平衡向生成物一方移动,使用过量的酸不好,因为酸不能与酯共沸
3、蒸出的粗乙酸乙脂中主要有哪些杂质?如何除去?
答:主要杂质有乙醚、乙醇、乙酸和水等。由于乙醚沸点低,在多次洗涤中,极易挥发掉;使用饱和的Na2CO3溶液洗涤除去乙酸;紧跟着用饱和NaCl溶液洗涤除去残留的Na2CO3溶液,然后用饱和CaCl2溶液直接洗涤除去少量的乙醇。
综合实验报告范文
![综合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ea554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15.png)
综合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综合实验,并进一步提升实验者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一些电子设备的维修为主题,具体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1.故障现象观察和记录:对电子设备进行初步检查,观察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并按顺序记录下来。
2.故障分析:根据故障现象的记录,对可能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
3.故障修复:通过对故障原因进行实验验证,确认具体故障点,并进行修复。
三、实验步骤1.故障现象观察和记录:经过初步观察,电子设备无法开机,电源指示灯未亮起。
将该现象记录下来。
2.故障分析:根据故障现象的记录,初步判断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故障原因:a.电源问题:电源线连接不良或损坏,电源开关故障等。
b.电路板问题:主板或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损坏等。
3.故障修复:a.检查电源线连接情况,发现电源线连接良好。
b.使用万用表对电源开关进行测试,发现电源开关无故障。
c.拆卸电子设备,对主板进行仔细观察,发现一个电容器破裂。
推测该电容器故障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无法开机。
d.更换故障电容器,重新组装电子设备。
e.进行开机测试,电子设备正常开机,故障修复成功。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经过实验,成功修复了电子设备的故障,使其能够正常开机。
故障原因是电容器损坏,导致电子设备无法正常供电。
五、实验心得通过本次综合实验,我深刻体会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和记录现象,以便确定故障原因和进行有效的修复。
通过这样的综合实验,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增强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综合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并为进一步提升实验者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打下基础。
这次实验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电子设备故障检修的过程和方法,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综合实践活动实验记录
![综合实践活动实验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4a4ddb1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a.png)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已成为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我校组织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力的作用效果”为主题,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 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2. 探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3.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四、实验材料1. 实验桌2. 弹簧测力计3. 钩码4. 橡皮筋5. 木块6. 纸条7. 秒表8. 记录纸和笔五、实验步骤1. 观察力的作用效果(1)将橡皮筋固定在实验桌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形变情况。
(2)记录不同拉力下橡皮筋的形变情况。
2. 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1)保持橡皮筋长度不变,改变拉力大小,观察橡皮筋的形变情况。
(2)保持拉力大小不变,改变橡皮筋的长度,观察橡皮筋的形变情况。
(3)保持橡皮筋长度和拉力大小不变,改变拉力的方向,观察橡皮筋的形变情况。
3. 验证牛顿第三定律(1)将木块放在实验桌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记录拉力大小。
(2)将纸条固定在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纸条,记录拉力大小。
(3)比较两次实验中拉力的大小,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当拉力越大时,橡皮筋的形变程度越大。
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1)保持橡皮筋长度不变,改变拉力大小,实验结果显示,拉力越大,橡皮筋的形变程度越大。
(2)保持拉力大小不变,改变橡皮筋的长度,实验结果显示,橡皮筋的长度越长,形变程度越小。
综合实验报告概论
![综合实验报告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3ef4e4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6.png)
综合实验报告概论引言综合实验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进行综合实验,学生们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篇实验报告旨在对实验进行全面的描述和总结,从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和讨论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叙述。
实验目的本次综合实验的目的是深入理解一些特定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习到一些特定学科领域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次实验所涉及到的原理知识,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
通过原理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次实验的背景和目的,为实验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部分主要介绍了实验所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具体实验步骤。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我们选择了合适的设备和材料,并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实验的操作。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设备和材料,并说明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与讨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结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呈现实验数据的原始结果,并进行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图表绘制等工作。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将结合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对数据进行解释和讨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结论结论部分主要对本次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进行回顾和概括。
通过对本次实验的总结和评价,我们可以得到对实验结果的客观评价,提出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实验的进行展望和改进。
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
![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6f7d20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d.png)
实验名称: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掌握综合性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天平、滴定管、烧杯、锥形瓶、试管、酒精灯、蒸馏装置、分光光度计等。
2. 材料: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铁溶液等。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研究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综合性实验方法。
通过滴定实验,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验证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实验步骤:1. 酸碱滴定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2)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观察颜色变化;(3)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2.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1)配制一定浓度的待测溶液;(2)加入适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3)滴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观察颜色变化;(4)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3. 沉淀滴定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2)加入适量的沉淀剂,观察沉淀形成;(3)滴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观察沉淀溶解;(4)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酸碱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滴定管的读数误差、指示剂颜色变化不明显等。
2.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滴定管读数误差、氧化还原反应不完全等。
3. 沉淀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沉淀剂加入过量、沉淀溶解不完全等。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综合性实验,我们掌握了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实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准确操作实验步骤,并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综合实践实验教学设计(3篇)
![综合实践实验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9161f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6.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垃圾分类与回收作为解决垃圾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本实验设计旨在通过社区垃圾分类与回收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到社区环保实践中。
二、实验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 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分类方法。
- 了解不同垃圾的回收处理流程。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 增强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的积极性。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准备阶段(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选出组长。
(2)资料收集:要求学生收集关于垃圾分类的资料,包括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分类方法、回收处理流程等。
(3)活动策划:每组讨论并制定社区垃圾分类与回收活动的具体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流程、所需物资等。
2. 实验实施阶段(1)社区宣传:各组在社区内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包括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海报、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等。
(2)实地考察:各组在社区内选取不同地点进行垃圾分类实地考察,了解社区垃圾分类现状。
(3)分类实践:各组在社区内进行垃圾分类实践,将收集到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4)回收处理:各组将分类后的垃圾送到指定的回收点,了解垃圾的回收处理流程。
3. 实验总结阶段(1)成果展示:各组展示活动成果,包括活动照片、视频、宣传资料等。
(2)心得体会:各组撰写活动心得体会,分享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总结评价:教师对各组活动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四、实验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综合实践实验法教学设计(3篇)
![综合实践实验法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04a93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3.png)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综合实践实验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该方法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总结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综合实践实验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科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如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等。
- 理解实验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 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以“探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实验准备1. 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哪些变化?2. 分组:-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明确分工。
3. 分配任务:- 每组选择一个实验项目,如:水的沸腾、盐水的凝固、气体的溶解等。
- 每个学生负责一个实验环节,如: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等。
第二阶段:实验操作1. 实验指导:- 教师简要介绍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 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2. 小组合作:- 各小组按照分工进行实验操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1. 数据整理:- 各小组整理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
2. 讨论交流:- 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物质变化的规律。
3. 评价反馈:- 教师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 学生自评和互评,总结经验教训。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合作是否默契等。
小学综合实践实验课教案100例
![小学综合实践实验课教案100例](https://img.taocdn.com/s3/m/c3997f6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b.png)
小学综合实践实验课教案100例教案标题:小学综合实践实验课教案100例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实验守则。
教案内容:1. 实验课名称: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步骤:- 学生观察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 学生讨论植物生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学生总结并展示观察结果。
2. 实验课名称:制作简单的电路目标:通过制作简单的电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步骤:- 学生学习电路的基本知识,并了解电路的组成部分。
- 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和要求,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
- 学生测试电路的功能,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3. 实验课名称:探究物体的浮力目标:通过探究物体的浮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学生学习物体的浮力原理,并了解浮力的相关概念。
-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情况。
-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4. 实验课名称:制作简单的化学实验目标:通过制作简单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步骤:- 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实验守则。
- 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和要求,制作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
- 学生进行实验,并注意实验的安全性。
-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改进方法。
教案评价:通过以上100例小学综合实践实验课教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教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实验守则,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化学初中综合实验教案
![化学初中综合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a1ff7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f.png)
化学初中综合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溶解度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并能够观察不同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烧杯、玻璃棒、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钾、纯净水。
实验方法:
1. 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逐一加入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钾,每次加入0.5g,并记录每次加入后的试管中的溶液状态。
2. 使用玻璃棒搅拌试管中的固体和水,观察反应过程。
实验步骤:
1. 取一个试管,添加0.5g硫酸镁。
2. 加入适量的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观察硫酸镁是否完全溶解,记录下来。
4.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加入硫酸钠和硫酸钾,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
1. 硫酸钠和硫酸镁能够完全溶解在水中,而硫酸钠的溶解度较低。
2. 通过观察三种实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学生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硫酸镁和硫酸钠具有较高的溶解度,而硫酸钾的溶解度相对较低。
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试管破裂。
2. 及时清理实验台面,避免混合试剂。
3. 实验结束后,将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废液桶。
扩展实验:可以在溶解度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设计不同固体的溶解度实验,并让他们总结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初中物理化学综合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化学综合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8f385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8.png)
初中物理化学综合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制备氧气和氢气实验,掌握氧气和氢气的制备方法、性质和用途。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剂瓶、酸性钠氯酸、锌粉、煤气生成装置、试管架、酒精灯、玻璃棒、火柴等。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有实验器材和试剂,检查试验台面整洁,摆放好试管、试管夹和
试管架。
2. 制备氢气:取一些锌粉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底部稍微倾斜放置于试管架上,
注入适量的酸性钠氯酸溶液,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3. 收集氢气:用煤气生成装置收集生成的氢气,将试管的开口置于水中,收集氢气。
4. 制备氧气:取一些锌粉放入试管中,注入适量的酸性钠氯酸溶液,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5. 收集氧气:用煤气生成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将试管的开口置于水中,收集氧气。
6. 实验结束:观察收集到的氢气和氧气的性质,记录实验结果,清理实验台面和器材。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操作要谨慎,避免酸性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中。
2. 注意锌粉和酸性溶液之间的化学反应可能产生氢气,要注意收集氢气。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台面,将废弃物品分类处理。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氢气和氧气的制备方法,掌握了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加深了对化学反应和气体性质的认识。
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0b235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8.png)
剂。因为酯化反应是可逆的。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反 应物如甲醇的浓度,可以使平衡向有利苯甲酸甲酯生成的方向 移动。
目前十一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九点
Ⅰ.化学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的方法之一是将浓
置特点是液体+液体混合制取气体。 反应装置应选圆底 烧瓶和分液漏斗、带导管的胶塞,收集干燥气体应加干燥 剂,应用干燥装置, 用集气瓶式的洗气瓶来干燥,最后 用向上排空气 法收集HCl。
目前十四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九点
用铁屑和稀H2SO4反应制FeSO4的反应原理为Fe+H2SO4(稀
)
50℃水~浴80F℃eSO4+H2↑,如果H2SO4浓度太小,反应太慢
答案 Ⅰ.
Ⅱ.(1)Fe+H2SO4(稀) (2
50℃水~浴8F0e℃SO4+H2↑
(3
(4)Fe+2Fe3+ 3Fe2+
(5)减少FeSO4的损失;防止空气进入试管将Fe2+氧化为 Fe3+
(6)有浅绿色晶体析出
目前十六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九点
考点二 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例2】 (2009·全国Ⅱ理综,28)已知氨可以与灼
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下图中的
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1)A中加入的物质是 式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目前十七页\总数八十七页\编于九点
(2)B中加入的物质是
,其作用是
;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综合性实验项目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综合性实验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f28017fa453610661fd9f472.png)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综合性实验项目实验一蟾蜍内脏血管灌流[实验目的] 采用恒压灌流法,可观察交感神经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内脏血管舒缩的作用。
[实验原理] 器官灌流为常用的实验方法,广泛用于研究体液因素和药物对器官的直接作用。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药品] 任氏液、0.01%去甲肾上腺素溶液[仪器与器械] 蛙类手术器械、橡皮接管、细塑料管、电子刺激器和保护电极、秒表、1mL注射器和针头[实验方法与步骤]1.组装恒压灌流装置用一个500mL下口瓶作贮液瓶(也可用倒置的盐水瓶代替)内盛任氏液约400mL,瓶口橡皮塞中心插入的进气玻璃管下口距瓶底约1厘米。
进气管下口水平面与动脉插管口水平面的垂直距离,即为灌流压的高度(厘米水柱cmH2O),它不受瓶中液面变化的影响。
贮液瓶下口用橡皮管连接作动脉插管的细塑料管。
接管中可串接一个计滴用的摩氏(Muiphy)滴管,并在其上方的接管上夹一个调节流量用的何氏夹。
在管道中充满灌流液,驱净气泡。
调整贮液瓶高度,使灌流压为30cmH2O左右。
调节何氏夹的螺丝,使灌流液流量为20滴/min左右。
然后将接管下段夹闭。
2.制备蟾蜍内脏血管灌流标本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背位固定于蛙板上。
在腹部作一正中切口,用棉球将腹内脏器推向一侧。
小心地剪开背侧的腹膜,可见到由两支主动脉弓汇合而成的背主动脉,汇合后的第一分支为粗而短的腹腔系膜动脉,其分支分布于胃、肠、肝、胆、脾、胰等腹腔内脏。
在背主动脉下方,穿细线备用。
再找到汇入静脉窦和后腔静脉和前腹壁内面的腹静脉,亦各在其下方穿线备结扎之用。
在脊柱近旁两侧,找到由交感神经节组成的交感干,从第三对至第五对交感神经节发出的分支组成内脏神经,与腹腔系膜动脉伴行,支配胃、肠、肝、胆、脾、胰、肾等腹腔内脏。
在内脏神经(或交感干)下方穿一细线备用。
用留置线将两支主动脉弓一起结扎。
在结扎远心端的一支主动脉弓上剪一斜口,将充满灌流液的细塑料管插入,直至背主动脉发出腹腔系膜动脉处的近端,用留置线结扎固定好动脉插管,再将背主动脉的远端(在发出肾动脉分支前)结扎。
小学综合实践实验改进
![小学综合实践实验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fe3b956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2.png)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实践实验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传统的小学综合实践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提高小学综合实践实验教学的质量,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优化实验内容,提高实验趣味性1. 结合教材,丰富实验内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贴近生活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到科学的魅力。
例如,在“光的传播”实验中,可以让学生利用激光笔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新实验项目,提高实验趣味性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科技发展等,创新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
如“新能源电池”实验,让学生了解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增加实验难度,激发学生挑战精神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验难度,让学生在挑战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制作简易指南针”实验中,可以让学生尝试制作不同材质的指南针,提高实验的挑战性。
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主体地位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交流、合作,提高实验的参与度。
同时,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
3. 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环保”主题实验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一门课程的综合知识或多门课程知识的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一门课程的综合知识或多门课程知识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b50851916fc700abb68fc83.png)
实验操作时应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导教师不可替代学生操作,并要巡回检查指导。
在学生首次实验课时,要讲解实验守则、操作规程以及有关注意事项(特别是安全方面)。
实验教学人员对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不听从指挥的学生,有权停止其实验。
合理评定学生成绩,按时如实上报。
要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学交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管理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一门课程的综合知识或多门课程知识的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学院(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实验项目是否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论证,并将论证材料备案。
有实验的课程尽量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比例达到80%以上。
实验教学考核
实验课的考核一般分为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综合实践实验记录
![综合实践实验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6b1fbb2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d.png)
实验名称: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目的:1. 学习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1. 光学显微镜2. 植物细胞切片3. 显微镜载物台、物镜、目镜4. 载玻片、盖玻片5. 滴管、酒精灯、镊子、剪刀6. 洗洁精、蒸馏水、盐酸、酒精、清水实验步骤:1. 清洁显微镜,确保显微镜干净、无灰尘。
2. 将植物细胞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3. 调整显微镜的粗调和细调螺旋,使视野清晰。
4. 观察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5. 将观察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1. 首先,我们将显微镜擦拭干净,确保其表面无灰尘和污渍。
然后,将植物细胞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2. 接着,我们调整显微镜的粗调和细调螺旋,使视野清晰。
此时,我们观察到植物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壁较厚,细胞质较透明。
3. 我们首先观察了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发现其结构较为复杂,由纤维素、果胶等物质组成。
细胞壁不仅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还能维持细胞的形态。
4. 接下来,我们观察了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发现其较为薄,且具有一定的弹性。
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
5. 我们还观察了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发现其中含有许多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等。
这些细胞器在细胞内发挥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6.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植物细胞的特殊结构,如液泡、淀粉粒等。
液泡是植物细胞储存物质的重要场所,淀粉粒则是植物细胞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7. 最后,我们将观察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详细记录了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实验结果:1.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结构复杂,由纤维素、果胶等物质组成,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
2.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具有一定的弹性,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
3.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许多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等,这些细胞器在细胞内发挥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化学初中综合实验教案
![化学初中综合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8b4b6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4.png)
化学初中综合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2. 让学生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一:制作酸碱指示剂实验原理:利用植物花瓣中的色素,制作酸碱指示剂。
实验步骤:(1)准备植物花瓣,提取色素。
(2)将提取的色素溶解在酒精或水中,制备指示剂溶液。
(3)用制备的指示剂溶液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2. 实验二:制取氧气实验原理: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实验步骤:(1)准备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氧气的产生。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测定氧气的体积。
3. 实验三:制作简易净水器实验原理:利用过滤、吸附等原理,制作简易净水器。
实验步骤:(1)准备滤纸、石英砂、活性炭等材料。
(2)将滤纸铺在容器底部,加入石英砂,再放入活性炭。
(3)将混有泥沙的水缓慢倒入净水器,观察净水效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2. 评价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
3. 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如制作酸碱指示剂的准确性、制取氧气的纯度和体积、制作简易净水器的净水效果等。
4.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天平、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材料:植物花瓣、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滤纸、石英砂、活性炭等。
3. 教学课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
4. 参考教材:初中化学实验教材。
综合化学实验报告
![综合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d7056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d.png)
综合化学实验报告
《综合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化学实验,探究不同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特性,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材料:
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氢氧化钠、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铁、硫酸铜、氢氧化铝等多种化学试剂。
实验步骤:
1.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溶液中,观察到气泡产生,释放出氢气。
2. 氢氧化钙与氯化铁反应:将氢氧化钙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混合,观察到产生沉淀。
3. 硫酸铜与氢氧化铝反应: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铝溶液混合,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得出以下结论:
1.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
2. 氢氧化钙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沉淀,是一种双离子置换反应。
3. 硫酸铜与氢氧化铝反应产生蓝色沉淀,是一种沉淀生成反应。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综合化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特性,加深
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实验结果也为我们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结论,为今后的化学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希望通过不断地实验和研究,我们能够
不断拓展化学领域的知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济学 综合 实验 大纲
![经济学 综合 实验 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cfdd65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4.png)
经济学综合实验大纲一、引言经济学综合实验是经济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原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详细阐述了经济学综合实验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学习。
二、实验目标经济学综合实验的目标包括:1.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培养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4.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经济学综合实验的内容涵盖以下方面:1.市场实验:通过模拟市场交易,了解供需关系、价格形成和市场均衡等基本原理;2.公共政策实验:分析不同政策对市场和经济的影响,如税收、补贴、价格管制等;3.产业组织实验:研究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绩效之间的关系,如垄断、竞争和寡头等;4.国际贸易实验:分析贸易政策、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5.经济增长与发展实验:研究经济增长的要素、机制和政策,如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等。
四、实验方法经济学综合实验采用以下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定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政策条件,模拟经济运行过程;2.数据分析: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剖析经济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4.团队协作:分组进行实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五、实验评估经济学综合实验的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过程、结果和分析;2.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数据分析能力:考察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4.理论应用能力:评价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5.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观点和解决方案。
六、结语经济学综合实验是提高学生经济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本大纲的指导,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实验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合成实验原理三草酸合铁(Ⅲ)酸钾为亮绿色单斜晶体,易溶于水而难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受热时,在110︒C下可失去结晶水,到230︒C即分解。
该配合物为光敏物质,光照下易分解。
利用(NH4)2Fe(SO4)2和H2C2O4反应制取FeC2O4:(NH4)2Fe(SO4)2 + H2C2O4 = FeC2O4↓ + (NH4)2SO4 + H2SO4在过量K2C2O4存在下,用H2O2氧化FeC2O4即可制得产物:6FeC2O4 + 3H2O2 + 6K2C2O4 = 2Fe(OH)3↓ + 4K3[Fe(C2O4)3]反应中产生的Fe(OH)3可加入适量的H2C2O4也将其转化为产物:2Fe(OH)3 + 3H2C2O4 + 3K2C2O4 = 2K3[Fe(C2O4)3] + 6H2O2、产物的定量分析用KMnO4法测定产品中的Fe3+含量和C2O42-的含量,并确定Fe3+和C2O42-的配位比。
在酸性介质中,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试液中的C2O42-,根据KMnO4标准溶液的消耗量可直接计算出C2O42-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式为:5C2O42-+2MnO4-+16H+=10CO2+2Mn2++8H2O在上述测定草酸根后剩余的溶液中,用锌粉将Fe3+还原为Fe2+,再利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Fe2+,其反应式为:Zn+2Fe3+=2Fe2++Zn2+5Fe3++MnO4-+8H+=5Fe3++Mn2++4H2O根据KMnO4标准溶液的消耗量,可计算出Fe3+的质量分数。
根据n(Fe3+):n(C2O42-)=[ω(Fe3+)/55.8]:[ω(C2O42-)/88.0] 可确定Fe3+与C2O42-的配位比。
2.根据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性质,应如何保存该化合物?答:应置于干燥器中避光保存。
3. 在制备K3Fe[(C2O4)3]·3H2O的过程中,使用的氧化剂是什么?有什么好处?使用时应注意什么?如何保证Fe(II)转化完全?答:过氧化氢。
对环境无污染。
使用时应注意控制温度在40摄氏度,防止过氧化氢因温度过高而分解。
为了保证转化完全,在氧化过程中应不断搅拌。
1.合成过程中,滴完H2O2后为什么还要煮沸溶液?答:除去过量的过氧化氢。
煮沸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因氢氧化铁的团聚而使得颗粒较粗大且致密,导致酸溶配位反应速度缓慢,影响产品的产率及纯度。
1、如果制得的三草酸合铁(Ⅲ)酸钾中含有较多的杂质离子,对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离子类型的测定将有何影响?2、氧化FeC2O4·2H2O时,氧化温度控制在40℃,不能太高。
为什么?氧化FeC2O4·2H2O时,氧化温度不能太高(保持在40℃),以免H2O2分解,同时需不断搅拌,使Fe2+充分被氧化。
实验三海带中碘的提取及分析三、实验原理海带中的碘主要以碱金属碘化物和有机碘化物形式存在。
利用灰化法将海带中有机碘化物转化为碘化物的形式,溶解过滤。
在碱性条件下,海带中I-离子被KMnO4氧化为IO3-(过量的KMnO4在弱酸条件下用(COOH)2溶液除去)。
然后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与IO3-反应生成I2,再用Na2S2O3溶液滴定。
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I- + 6MnO4- + 6OH- = IO3- + 6MnO42- + 3H2O5(COOH)2 + 2 MnO4- + 6H+ = 2Mn2+ + 10CO2+ 8H2OIO3- + 5 I- + 6H+ = 3I2+ 3H2OI2+ I- = I3-I2+ 2S2O32- = 2I- + S4O62-1. 为什么要将海带进行灼烧?灼烧后海带中的碘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海带中的碘主要以碱金属碘化物和有机碘化物形式存在。
利用灰化法将海带中有机碘化物转化为碘化物的形式。
2. 如何配制和保存Na2S2O3溶液?用五水硫代硫酸钠溶于新煮沸放冷的蒸馏水,并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放置几天天,待溶液浓度趋于稳定后再用,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密封避光放置。
(保持碱性环境:S2O32-是弱酸根,酸性环境下不稳定,隔绝空气:S2O32-有强还原性,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4. 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样品溶液时,淀粉指示剂应何时加入,为什么?4. 淀粉溶液中的淀粉是大分子结构,滴定前的碘浓度较高,淀粉大分子对碘有吸附、包裹的作用,使碘不能定量完全反应,导致结果偏低。
通常是滴定至终点前,即成淡黄色时,再加入淀粉。
这时碘的浓度较低,上述作用发挥不完全,使结果相对准确。
五水硫代硫酸钠的合成五水硫代硫酸钠为无色透明单斜晶体,空气中加热易分解成硫酸钠和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但不溶于乙醇。
反应式为:Na2SO3 + S + 5H2O = Na2S2O3 ·5H2O1:硫磺粉稍有过量,为什么?增加反应的产率。
硫磺价格便宜。
2.如果没有晶体析出,该如何处理?(1)加入少量晶种;(2)用玻璃棒摩擦烧杯壁;(3)降低温度。
3.蒸发浓缩时,为什么不可将溶液蒸干?脱色。
4.为什么加入乙醇?目的何在?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增大亚硫酸钠与硫磺的接触机会,增加反应速度,减少反应时间。
1.反应过程中,为何要保持剧烈沸腾?答:为了提高反应物温度,提高实验产率。
2.投入一颗硫代硫酸钠晶体的目的是什么?5.差热峰的方向与样品吸放热的关系:差热峰的方向和两个因素有关,首先,差热分析中是以参比物还是试样为基准来算差值(即TS-TR=ΔT还是TR -TS =ΔT);其次,发生的反应本身是吸热还是放热的。
在本次实验中以试样为基准,由于是吸热反应,因此差热峰向下。
1. DTA实验中如何选择参比物?常用的参比物有哪些?要获得平稳的基线,参比物的选择很重要。
要求参比物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变化,在整个升温过程中参比物的比热、导热系数、粒度尽可能与试样一致或相近。
常用三氧化二铝(α-Al2O3)或煅烧过的氧化镁或石英砂作参比物。
如分析试样为金属,也可以用金属镍粉作参比物。
如果试样与参比物的热性质相差很远,则可用稀释试样的方法解决,主要是减少反应剧烈程度;如果试样加热过程中有气体产生时,可以减少气体大量出现,以免使试样冲出。
选择的稀释剂不能与试样有任何化学反应或催化反应,常用的稀释剂有SiC、Al2O3等。
2. 差热曲线的形状与那些因素有关?影响差热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气氛和压力的选择(2)升温速率的影响和选择(3)试样的预处理及用量(4)参比物的选择除上述外还有许多因素,诸如样品管的材料、大小和形状、热电偶的材质以及热电偶插在试样和参比物中的位置等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
无水乙醇饱和蒸汽压的测定1:真空泵在开关之前为什么要先通大气?:答案:保护真空泵,防止真空泵油被倒抽出来而损坏真空泵。
2:本实验中缓冲压力罐有什么作用?答案:缓冲压力和调节压力。
3:如何判断等压计中的空气已被抽尽?答案:重新抽气3分钟,若同一温度下两次压力读数相同则说明等压计中的空气已被抽尽。
4:如何判断等压计中的气体和液体已达气液平衡?答案:等压计中的B、C两管液面不再移动。
乙酸乙酯的制备三、反应原理:主反应副反应1、 酯化反应有什么特点? 实验中如何创造条件使酯化反应尽量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答: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进行慢且需要酸催化。
为提高产率,本实验中采用增加醇的用量、不断将产物酯和水蒸出、加大浓硫酸用量的措施,使平衡向右移动。
2、 本实验若采用醋酸过量的做法是否合适?为什么?答:不合适,因为使平衡向生成物一方移动,使用过量的酸不好,因为酸不能与酯共沸3、 蒸出的粗乙酸乙脂中主要有哪些杂质?如何除去?答:主要杂质有乙醚、乙醇、乙酸和水等。
由于乙醚沸点低,在多次洗涤中,极易挥发掉;使用饱和的Na2CO3溶液洗涤除去乙酸;紧跟着用饱和NaCl 溶液洗涤除去残留的Na2CO3溶液,然后用饱和CaCl2溶液直接洗涤除去少量的乙醇。
2CH 3CH 2OH 140o C CH 3CH 2OCH 2CH 3+H 2O H 2SO 4CH 3CH 2OH 170o C +H 2OH 2SO 4CH 2CH 2CH 3COOH +C 2H 5OH 浓H 2SO 4120℃CH 3COOC 2H 5+H 2O4、实验中使用浓硫酸的作用?答:反应中,浓硫酸除了起催化剂作用外,还吸收反应生成的水,有利于酯的生成。
5、能否用浓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来洗涤蒸馏液?答:不可以,使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降低产率。
6、为什么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时要小量分批加入,并不断摇动接受器?答:因为乙酸乙酯粗产品中含有乙酸,乙酸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如果一次加入,反应剧烈,所以必须要小量分批加入,并不断摇动接受器,使乙酸与碳酸钠温和的反应。
7、实验中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是否可用水代替?答:不可以,由于乙酸乙酯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为了尽可能减少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所以采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洗涤。
8.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进行,而CH3COOC2H5和NaOH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恒温?答:因为反应速率k受温度的影响大,(kT+10)/kT=2~4,若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比较大,则测定的结果产生的误差较大;反应物在混合前就预先恒温是为了保证两者进行反应的时候是相同温度的,防止两者温差带来温度的变化影响测定结果。
9.为什么CH3COOC2H5和NaOH起始浓度必须相同,如果不同,试问怎样计算k 值?如何从实验结果来验证乙酸乙酯反应为二级反应?答:因为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是二级反应,为了简化计算,采用反应物起始浓度相同。
如果不同,则k=1/t(a-b)·ln[b(a-x)/a(b-x)]。
选择不同浓度的CH3COOC2H5和NaOH溶液,测定不同浓度的反应物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速率。
10.如果两溶液均为浓溶液,能否用相同的方法求k值?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实验原理成立的先决条件是电导与浓度成正比例关系,如果为浓溶液,则电导很低,试验将无法进行。
11、为什么氢氧化钠和乙酸乙酯的浓度必须足够低?答:实验原理成立的先决条件是电导与浓度成正比例关系,而其中的比例系数K=∧m/Kcell,若使K成为与浓度无关的常数,需将∧m以∧m∞代替,则要求电解质的浓度足够稀。
2 .反应分子数与反应级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反应级数只能通过实验来确定。
试问如何从实验结果来验证乙酸乙酯为二级反应?答:保证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浓度的CH3COOC2H5和NaOH 进行实验,比较实验的反应速率常数来证明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为二级反应。
3.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为吸热反应,试问在实验过程中如何处置这一影响而使实验得到较好的结果?答:实验采用稀溶液在超级恒温水浴中进行,并反应前水浴槽恒温10分钟才进行实验,NaOH和CH3COOC2H5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恒温10分钟,以保证整个实验过程都在相对稳定的温度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