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伊斯兰汉文译著与回族文化特点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欤”。[3]从理论上确立了孝道在伦理方面至高的地位。行孝之原
由,马注认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而有不是之儿孙,当思身体
一、汉文译著的主要思想内容
从何而有?七尺何由而大?子年日壮则亲日衰,子年日长则亲年
日促。长则光阴有待,促则光阴飞逝中,发现父母逐渐老去,我
汉文译著旨在阐释伊斯兰教教义与教理,又称“以儒诠 尽孝的时日无多”。[2]王岱舆认为“凡人性养亲之身非孝也,所谓
和解除伊斯兰教信仰危机,在研读阿拉伯文或波斯文的伊斯兰
再者臣民要顺从君王,忠于君王,如此能国富民安。王岱舆
教经籍基础上,用儒家文化来阐释伊斯兰教思想文化,编撰出的 则强调:“忠于君父,方为正道”,又说“人皆无君,则争夺屠脍,
中国伊斯兰教经籍,被学术界称为“汉文译著”。王岱舆是刊布汉 相残相灭,而佛之党亦无以自立。”[3]马注发扬了忠君思想,他阐
作者简介:马艾(1976-),女,回族,宁夏灵武人,硕士(博士在读),宁夏大学历史系讲师;霍维洮(1956-),陕西绥德人,博导,
宁夏大学历史系教授。
275
继而生,自竹马同游以至鹤发贻背,进退周旋,恩意浃洽,其乐 钦遵,览厥遗规,即黑汉村愚亦思所恪守,则圣道借以阐明,正
宁有涯际?”[2]马注认为如此则“和气生于家庭,门阑自多吉庆”, 教赖以表著,有裨于吾教不浅矣。”[3]
焉。”[1]回族生长在儒家文化的汪洋大海中,受其浸润千余年,尤 则愿其命,劳则代其力,忧则慰其心,惠则加其爱,食则赆其余,
其是三纲五常思想被回民肯定接受,这在汉文译著中充分表现 功则赞其成,过则臣其失……”[2]
出来。
3. 从夫顺夫
1. 忠君思想
“夫为妻纲”体现了儒者对男女关系的基本思想。汉文译著
首先给君王以神圣的身份。刘智认为:“君为有象之主,主 传承了“男尊女卑”的儒家思想,认为妇要从夫、顺夫。首先解释
为无象之君。”[1]刘智提到的君王暗合了儒家思想中“君受命于 了妇女从夫的原因,马注在《清真指南》中说:“妇从夫出,理应
天”的“天子”形象,并且是君王高于原来的“天子”,成为“主之 听命,”[2]。其次,妇女要恪守妇道,王岱舆说:“女嫁夫家,至死方
影”,使君王的身份更神秘和神圣化。这样就提升到“忠于君,即 出其门,虽父母危亡,非有夫命,自不敢归视其疾。”[3]
经”,顾名思义,即探寻儒家思想与伊斯兰教教理之契合之处。 犬马亦皆有养,故曰非孝。天地乃人之寄寓,眼前富贵,长寿者
刘智在《天方典礼》中说:“清真之礼,出自天方圣教,而儒家之 莫过百年,身死孝绝,乌足为孝。”要达到“至孝”,必须“三品皆
礼,多相符合,虽风殊俗异,细微亦有不同,而大节则总相似 备”:“曰身、曰心、曰命”。马注的“孝有三等”,“养则尽其敬,令
伊斯兰经典,阐发教义和理论,贯之以儒家思想,写成的汉文译著为中国伊斯兰教思想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为伊斯
兰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回族的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汉文译著是诸位回族学人思想的集中反映,同时也透射出回族文化
的特征— ——伊儒结合,文章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回族文化的诸特点:多元性、民族性、宗教性、时代性、地域性。
学术地位很高,他的著作丰富,代表作品有《天方性礼》、《天方典 这都是因为“不忠于天子而违乎主也”。[2]
礼》和《天方至圣实录》等等。马德新的代表作有《四典要会》和
2. 孝亲思想
《大化总归》。此外,还有张中的《归真总义》,伍遵契的《归真要道
孝亲乃为人子的本分,王岱舆说:“孝亲也者,其为人之本
释义》和《修真蒙引》,及金天柱的《清真释疑》等。
的变迁与社会组织的发展,以此为契机与途径于清代走上了民 族发展上升的道路,促成了回族的宗教性文化特点之形成。
如此兄弟“苟能平心察理,善体亲心,不顺妇人言,不听细人语,
3.宗教性
百度文库
则衅安从而生哉?”[2]
回族在中华大地上繁衍至今,文化在不断丰富变迁,不变的
5. 信友待人
是信仰,即伊斯兰教认主独一的思想。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
汉文译著中对儒家思想中“信友待人”亦十分重视。王岱舆 化结合形成的回族文化于明清时期走向成熟。随着苏非主义思
认为交友要慎重,其要求曰:“可交者一,当绝者六,不可不知 想的传播,产生了“因学说而立门户”的门宦,由于回族生产方式
也。“”若狂言者不可近” “愚昧者不可近” “鄙吝者不可近”“无信 者不可近“”重口服者不可近” “贪财者不可近”。[3]对于交友的前 提是要以诚信为基础,即“克己济人,四海可为兄弟”。[3]
2012 年 10 月 增刊
【历史纵横】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Oct.,2012 Supplement
明清时期伊斯兰汉文译著与回族文化特点的形成
马 艾1,霍维洮2
(1.宁夏大学 西夏学研究院,宁夏 银川 750021;2.宁夏大学 历史系,宁夏 银川 750021)
摘 要:中国回族伊斯兰汉文译著是明清时期回族宗教改良的结果。王岱與、马注、刘智等回族学者以汉文注释
文译著的第一人,他的传世著作有 《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和 述了“蕃戚”、“公侯”、“六官”、“百僚”四等臣子对君王天子要忠
《希真正答》。马注的存世之作唯有《清真指南》,但其在中国伊斯 顺,因为他们担负着国家安危之重任,一旦不忠于天子,则使天
兰教哲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刘智是位汉文译著的集大成者,其 下出现“下毒民命,逞一己之欲以危社稷”“阴戕国政”等现象,
关键词:明清时期;汉文译著;回族;文化特点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2)增刊-0275-02
明清之际,回族出现了一批“四教兼通”的学者,他们以王岱 马注又说:“人极之贵,莫尊于君。君者,所以代主宣化,摄理乾
舆、马注、刘智和马德新等人为代表,为“阐正教于中华”的抱负 坤,万物各得其所”。[2]君王是人间的代理者,极其尊贵。
所以忠于主也。”[1]
4. 恭兄爱弟
其次君王是“三纲之始”。“命曰‘天子’。天之子,民之父也。
兄弟乃亲爱之本,马注云:“人伦有五,兄弟相处之日最长。
三纲有兹而始,五伦有兹而立,九族有兹而分,万民有兹而出。”[2] 夫妻配偶,早者以二十岁为率,唯兄弟或一、二岁,三、四岁,相
收稿日期:2012-1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