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教师招聘笔试知识点之印象形成效应
印象效应的原理
印象效应的原理印象效应是指个体根据一些特定的信息或事件,往往会产生对他人或物品的整体印象,进而对其进行评价或判断的心理现象。
印象效应是人们在了解他人或事件时,由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存在某种偏差而产生的结果。
这种偏差可能来自于某一特定的事件、个体之前的经历或信息对其产生的影响,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影响我们对他人或物品的感知和评价。
印象效应的原理涉及到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包括认知加工、信息加权、初见效应、最近效应等。
首先,认知加工是指我们在获得信息时经历的一系列心理过程,这些过程包括注意、感知、编码、存储和检索等。
在印象效应中,我们会根据个体最初获取到的信息来形成对他人或物品的印象。
其次,信息加权是指我们对不同信息的处理程度和权重分配。
这意味着我们可能更加关注某些特定的信息,或者将某些信息的重要性高估,从而影响我们对他人或物品的整体印象。
这种加权可能是基于我们的个人偏好、经验或之前的知识等。
印象效应的一个重要原理是初见效应,也称为首次印象效应。
初见效应是指我们在第一次接触某个人或物品时,往往会根据最初的印象来评价他们。
这种初次印象有时可能来源于外貌、言行举止、声音或其他感知信息。
我们容易根据最初的印象来形成稳定的印象,而后续的信息对于改变这个印象可能相对困难。
初见效应也可能导致我们对个体持有一种或消极或积极的态度,而这种态度会影响我们在接触后续信息时的处理。
除了初见效应,印象效应中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最近效应。
最近效应是指我们对最近接触到的信息或事件更加敏感,相对更容易记忆和引起影响。
这意味着最近的经历可能会对我们的印象产生更大的影响,而之前的经历可能越来越模糊或不太重要。
最近效应也可能导致我们对个体或事件的评价产生一定的偏差,尤其是在我们无法回忆之前的信息的情况下。
此外,印象效应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能受到社会身份、文化背景和群体思维的影响,从而导致对他人形成不同的印象。
同样,我们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也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印象。
攻克教师招聘考试之十大社会效应(一)
攻克教师招聘考试之十大社会效应(一)欢迎来到中国教师招聘网(),中公教师招聘网是中国教师招聘第一门户网站,提供中小学教师招聘信息、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教师招聘考试。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的教师招聘考试的命题趋势越来越与生活实际、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为了全国考生能够从容应对教师招聘考试,中公资深讲师总结了社会心理学中的常考十大效应,一方面能够有助于考生理解记忆各种效应攻克教师招聘考试,另一方面也能让大家掌握更多的心理学常识。
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现实生活和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都证明:人在初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人们会自觉地依据第一印象去评价一个人,今后交往中的印象都被用来验证第一印象。
人在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的好与坏,关系到今后人们对其评价如何,它往往决定着今后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
第一印象不好,彼此以后可能就不会继续交往,也很难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例题】“新官上任三把火”、初次见面时希望给人留下好印象,都体现了( )。
A.首因效应B.投射效应C.晕轮效应D.近因效应【答案】A。
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于近因效应的作用。
信息前后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
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为突出。
近因效应也指在交往过程中最近一次接触给人留下的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
首因效应一般在对陌生人的知觉中起重要作用,而近因效应则在熟悉的人之间起重要作用。
在经常接触、长期共事的人之间,彼此之间往往都将对方的最后一次印象作为认识与评价的依据。
并常常使彼此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现实生活中的友谊破裂、夫妻反目、朋友绝交等,都与近因效应有关。
【例题】在对系列呈现学习材料进行自由回忆时,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少。
印象形成效应之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投射效应
印象形成效应之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投射效应印象形成效应类型多样,这部分知识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常为出现,考查形式多为事例型的反选题,其中有一些知识点名称较为相似,但其实质却大不相同,因此答题过程中要注意区分,这样便可顺利再下一城。
下面我们来详解印象形成效应中的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投射效应。
(一)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首”即是首先,“因”即是因素,那就是说首先看到的那个因素会对我们的认识和看法影响更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这种效果往往在陌生人见面之时体现更为明显。
比如,我们在去面试的时候,第一次去见某个重要的人物的时候,肯定会让自己衣着得体,因为对于陌生人而言,第一印象的影响力是更大的。
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下马威”这都是利用了首因效应来建立自己在他人面前威严的形象。
(二)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近”即最近,“因”还是因素,那就是说最近才接收到的信息,还处于印象最鲜明的时刻,对我们认识和看待一个人、一件事的影响更大。
比如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如果一个人一直以来都挺好的,但是最近却做了一件坏事,或者说一个人挺坏的,但是最近却做了一件好事,这都会让我们对这个人“刮目相看”,这就是受到了近因效应的影响。
还比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刚刚才学过的这首诗一般会比开课后前边学的几首诗记忆更清晰,这也是受到了近因效应的影响。
古人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都是体现近因效应的影响。
(三)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别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投射效应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有人总是从好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二是有人总是从坏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
心理咨询师复习资料——印象形成及印象形成效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义
印象
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印象形成
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一般会按照以住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 明确其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
印象形成的效应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光环效应 晕轮效应 刻板印象
最初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 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 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最新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 在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 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容易出现近因效应 不熟悉的人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产生首因效应 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 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 这种以偏概全现象,一般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的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能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具有消极的作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教师招聘常见社会心理学效应
教师招聘常见社会心理学效应1.瓦拉赫效应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
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2.门坎效应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3.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
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4.刻板效应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
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
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受到器重和青睐。
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
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至产生颓废情绪。
教师资格备考:印象形成的五大效应
教师资格备考:印象形成的五大效应印象形成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仅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在现实生活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里,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印象形成的概念内容和最主要的几个效应。
印象是指我们对他人的特性,诸如能力、性格、品质的总体看法和评价。
印象形成则是指对人和事物进行归类,并且明确其内涵意义,使自己获得明确的认知和确定方向的过程。
印象形成的效应主要五种:社会刻板印象、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以及投射效应,那么下面我们依次的讲解一下。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
进而认为群体中的人都具有该特征,而无视群体中出现的个体的差异。
其实,社会刻板印象就把群体的特征等同于个体的特征,也就是群体中的人我们大家都一样,比如:认为法国人都很浪漫,德国人都很严谨,这其实呢,就是将个别法国人与德国人的特征划归到全体法国人和德国人身上了。
再换句话说,是以一群人推及一个人。
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备某种特征时,会对其他的特征行为作出相类似的判断,也就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举个例子,一个人,当你认为他具备善良的特征时,便会认为他做什么事情都是善良的,仿佛总是被善良的光环笼罩着,所做的一切都是善良的。
首因效应: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这个效应的关键点就是先入为主,或者是第一次相遇的影响。
近因效应: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换句话说呢,就是最后的印象最深。
比如,毕业时分的分别,大家都会记住舍友和伙伴彼此之间美好的回忆,而忘却之前出现的小矛盾。
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纳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换句话所也就是以己度人,以自己之心,揣他人之腹,而忘却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之处。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辨别印象形成效应的小技巧
辨别印象形成效应的小技巧印象形成效应常见的为五种,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常考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虽然所占分值并不高,但是出题频率相对较高,并且考察非常灵活,需要大家重点去记忆关键信息,具体分析如下:首因效应:又称为最初效应,指的是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例如:参加面试、或者相亲时,我们会倾向于隆重的打扮自己,力求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为接下来的交往打好基础。
近因效应:也叫作最近效应,指的是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例如: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晕轮效应:又称为光环效应,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做相似的判断。
例如:一好百好,一坏百坏,一白遮百丑,诸如此类,都是放大一个特征来影响其他特征的。
社会刻板效应:又称为刻板印象,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队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无视团队成员的个体差异。
例如:东北人都会唱二人转;四川人都能吃辣。
投射效应:指的是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认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别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
例如:疑邻盗斧;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
在以上五种效应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区分技巧是:首因效应大多发生在与陌生人之间,而近因效应一般发生在熟人身上。
而社会刻板印象和晕轮效应通常是同学们比较难区分的点,社会刻板印象体现的是对总体特征的以偏概全,例如老师认为数学学得好的学生,物理学得也好;而晕轮效应是对于个体特征的以偏概全,例如小明的数学好,老师认为他各科成绩都好。
【习题巩固】人们往往认为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纪律和品德等方面表现得也很好,这种现象属于( )。
A.刻板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首因效应【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晕轮效应。
题干中说认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也好,属于对于个体特征的以偏概全,通过一个特征,来对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故选B。
教师公招、教师资格考试常考27个“效应”,记住就得分!
教师公招、教师资格考试常考27个“效应”,记住就得分!1. 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2. 酝酿效应: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暂时停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3.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
4. 首因效应(最初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5. 近因效应(最近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6. 系列位置效应:指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
7. 从众效应: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
8. 社会刻板效应: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9. 舌尖效应(话到嘴边现象):指明明知道某件事,但就是不能回忆出来的现象。
10. 投射效应: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
11. 观察学习效应: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小学生在观看暴力节目或打暴力游戏中,通过对暴力行为的观察,从而也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这是一种观察学习效应。
12. 扇贝效应:在固定时隔强化程式中,个体的行为效率呈现出扇贝形曲线的变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扇贝效应。
启发我们:根据奖励强化的固定时间形成工作高峰、低峰,对策是变化奖励的品种、时间,从而形成间隔奖励。
教资考试-印象形成效应知识点解读
教资考试-印象形成效应知识点解读考察形式:一般主要考察概念反选,例子、俗语反选。
一、知识点讲解(一)社会刻板印象1.概念: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2.解读:主要是利用群体特征推个人,主要表现在男女性别、地域和职业方面。
比如,认为只要是男生就是擅长理性思维,是女生就擅长感性思维;只要是东北人很豪放;只要是医生、护士和幼师就会很温柔。
(二)晕轮效应1.概念: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2.解读:晕轮强调一好百好,一坏百坏,比如追星,觉得明星长得帅,就认为他哪里都好。
常见的俗语: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
(三)首因效应1.概念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2.解读:主要强调第一印象,例如:男女相亲会把自己打扮的很体面就是为了获得最好的第一印象,即首因效应。
(四)近因效应1.概念: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2.解读:最新获得信息对人影响最大,例如:对于刘翔可能只记得在赛场上摔倒的几次,却忘了之前他为国家挣得多少金牌和荣誉,这是最新的信息忽视了他之前的荣耀。
(五)投射效应1.概念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欢迎的特征。
2.解读:投射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人身上,常言道,己所不欲,强加于人。
练一练1.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A.刻板效应B.投射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答案】C。
解析:这属于首因的概念,强调最初信息的重要性。
2.听电台广播时,DJ的声音温柔且有磁性,认为他是一个热情又富有同情心的人,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
印象及常见的印象形成效应
印象及常见的印象形成效应一、印象形成概述一般来说,印象就是我们对他人特性如能力、性格、品质的总体看法和评价。
印象形成是指个体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的旧经验为基础进行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形成有关他人或事物概念的过程。
二、印象形成效应1.扇贝效应(强化理论)在固定时间间隔强化程式中,个体的行为效率呈现出扇贝形曲线的变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扇贝效应。
心理学家斯金纳在白鼠实验中发现,每隔20秒就对白鼠强化一次,在强化后,白鼠的反应就会停顿,然后反应速度增加,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到达高峰,说明它学会了根据强化的时间进行反应。
白鼠的行为效率趋势就如扇贝一样,因此,被称为扇贝效应。
扇贝效应告诉我们,固定时间的奖励不能维持新的行为,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注意以新颖的奖励方式激起学生获得奖励的渴望,从而保持积极持久的态度。
2.霍桑效应霍桑效应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3.马太效应(两极分化现象)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4.破窗效应破窗效应具体是指,如果有人弄坏了一幢建筑物窗户上的玻璃,而这块破损的玻璃又没有得到及时的修补,那么其他人就有可能受到某种示范性的影响,去弄坏这幢建筑物上市名的窗户。
时间长了,这些破损的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没有秩序的感觉。
这样,人们就会陷入麻木不仁的气氛中,从而导致犯罪的滋生与猖獗。
5.角色效应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确定学生的角色,通过采取角色扮演、角色创造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角色行为。
6.登门槛效应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重大的要求。
7.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由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的,一只南美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扇翅膀,可能会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即著名的蝴蝶效应。
印象形成效应_2
印象形成效应印象形成(impressionformation)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E.阿施于1946年在印象研究中最先使用。
是指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大多数情况,我们在并没有了解他人的全部特征时就会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根据有限的片面的信息,就进行加工整理,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在教师招聘中,印象形成效应中的几个效应是常考的知识点,多以客观选择的形式来考察。
印象形成的效应有很多种,本文会带着大家学习。
在我们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5种:一、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效应: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人们对某类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笼统的看法,然后把这种看法作为判断人格或同类事物的依据。
简单理解,就是我们所说的“贴标签”。
比如多数人都认为北方男人粗犷、豪爽,而南方男人细致、拘谨,其实真的走南闯北后会发现事实上不一定这样。
这种对于一类人产生的固定看法就属于社会刻板效应。
二、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的时候,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以致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特别突出,而掩盖了其他的品质。
即像晕轮一样,一点发光,照亮四周,以点概面。
如一个人最初被认定是好的,则他身上的其它品质也都被认为是好的,与“爱屋及乌”的原理相似。
三、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
最初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一但建立,对其后的信息的组织、理解有较强的定向作用,个体对后续信息的理解往往是根据第一印象来完成的。
比如现在的人们为了在面试中不输在“起跑线”上,应聘者在第一印象上可谓费尽心思。
印象形成特征及效应
印象形成(impression formation),是指人们第一次遇见陌生人或在与之交往的早先阶段,产生是否喜欢他的感觉和对他的人格的认知。
此研究始于阿希。
他从格式塔的观点出发,认为形成对某人的印象,是对此人人格的一种有组织、整合了的认知。
这种组织和整合,取决于他的各种品质信息。
如一个人是“勤奋、有洞察力和聪明”的,“聪明”即意味着他有创造力;一个人是“阴险、不可信和聪明”的,“聪明”即意味着他极度自私、爱操纵人。
一、含义及来源所谓印象是指认知主体对他人外部特征、内在性格的判断和认识。
在社会认知活动当中,我们一旦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属性做出判断,印象就已经形成了。
从本义上讲,印象组织了人们关于认知对象各方面特性的认知成果,它所反映的应该是认知对象的总体特征。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等到了解了他人的全部特征才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而是根据有限甚至片段的信息,就进行加工整理,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在这个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心理学研究发现两种加工模式:平均模式、累加模式、加权平均模式。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E.阿施于1946年在印象研究中最先使用。
他认为,印象形成是所有性格词综合起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各种性格词简单的相加,但其中有一种性格词起中心作用。
他用“精干、坚信、健谈、冷酷(或热情)、机智、进取、有说服力” 7种人物性格词,让A、B两组被试根据7种词形成对人物性格的印象。
提供给A组的是包括冷词在内的7种词,B组是包括热词在内的7种词。
结果发现:A组对此人的印象是冷型人,B组的印象是热型人。
阿施关于印象形成的研究,遵循格式塔原则,揭示了人物性格特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起作用的关系。
这对后来关于第一印象的变化和态度变化的研究,乃至印象形成的模式化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二、关键特征(一)目标与感受者由于印象的形成是一种自动的过程,因此人们并不意识到它的发生。
人们依靠对他人的观察形成印象,社会心理学最终将观察到的内容体现为信息,在这一点上,社会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一样,采用了信息加工的观点,在当前的研究中,这一特点越来越明显。
教师招聘考点之印象形成效应
教师招聘考点之印象形成效应(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师招聘考点之印象形成效应关于印象形成效应这个知识点,在考试中主要是以客观的形式呈现,单选重点考查以例子的形式考察每一个印象形成的效应。
印象形成及其效应
印象形成及其效应
1、印象形成概述
第一,印象概念,印象形成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并储存在记忆中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第二,印象形成的模式。
A平均模式
B加法模式
C加权平均模式
影响知觉者对特质信息所赋予的权重。
第一,与可信程度低的信息源相比,我们对于可信程度高的信息源所传递的信息会赋予更大的权重;
第二,与积极的特质相比,我们会对消极的特质赋予更大的权重。
第三,我们会特别注意那些与目前的目的和判断有关的信息。
第四,我们往往会削弱与先前的印象和定型不一致的信息以及一致的和多余的信息的作用。
第五,同以后形成的印象相比,我们会对早先形成的印象赋予更大的权重。
2、印象形成效应
第一,刻板现象
在关于人的自然特征方面,我们建立起来的比较系统的观念首先是同人们的性格、种族和外表吸引力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也首先根据这三个方面将人进行分类。
第二,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
最初获得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第三,晕轮效应
人们按照自己的观念,从一个人的一种品质的存在推断出他还有其他一些品质是一种普遍的倾向。
心理学家把人们从一种已知特征推知其他特征的普遍倾向称为概化晕轮效应。
第四,投射倾向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欢迎的特征。
教师招聘考试名师浅谈—社会心理学之印象形成效应
教师招聘考试名师浅谈—社会心理学之印象形成效应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社会心理学的几个概念是常考知识点,经常在选择题中出现。
本店铺老师对几个常考的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帮助大家对这些概念形成更清晰透彻的理解。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或者第一印象效应。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有关实验: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编撰了两段描写一个名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的文字,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热情、外向的人,说吉姆与朋友一起去上学,他走在撒满阳光的马路上,与店铺里的熟人说话,与新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另一段文字则相反,把他描写成冷淡而内向的人,说吉姆放学后一个人步行回家,他走在马路的背阴一侧,没有与新近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
在实验中,卢钦斯把两段文字加以组合:第一组,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现,冷淡内向的文字后出现。
第二组,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先出现,热情外向的文字后出现。
第三组,只显示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
第四组,只显示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
卢钦斯让四组人分别阅读一组文字材料,然后回答一个问题:“吉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果发现,第一组中有78%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二组中只有18%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三组中认为吉姆是友好的人有95%,第四组只有3%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
第一组和第二组条件下,相同的内容,只因顺序不同,人们对吉姆的印象差别竟然如此之大!也就是说,信息呈现的顺序影响了对人的整体看法,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这个现象叫作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对人们后来的认识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
更有意思的是,卢钦斯的实验并没有就此中止,他改变了实验条件。
首先,告诉参加实验的人不要受第一印象的误导,要全面地进行评价,然后,将描述吉姆不同特征的两段文字隔开呈现。
印象形成效应之社会刻板印象和晕轮效应
印象形成效应之社会刻板印象和晕轮效应(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印象形成效应之社会刻板印象和晕轮效应人类心理常常是复杂且难以时时察觉到的,印象形成效应就是其中的一类。
关于印象的概念我们教材组织的事
关于印象的概念我们教材组织的事一、印象形成的概念一般来说,印象就是我们对他人的特性,如能力、性格、品质的总体看法和评价。
印象形成是指对人和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二、印象形成效应(一)社会刻板印象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例如:女生会把许多对男性的刻板印象带到自己的男朋友身上,一个女生骂她的男朋友的时候经常会说:“你们男人怎么都那么无耻啊!”或者是先对自己的男朋友进行个体的攻击,再泛化到对男性这一群体的攻击,比如“你怎么这么无耻啊,你们男人都这样。
”于是女人就给男人贴上了很多标签,比如三心二意,不负责任;而男人也会给女人贴上很多标签,比如喜欢无理取闹,贪图物质享受等等。
很多时候,刻板印象会带来许多社会偏见。
比如对男幼师、男保姆的不理解。
(二)晕轮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一个试验。
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
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
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品质;向另一班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
而学生们并不知道。
两种介绍间的差别是: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淡回避。
(三)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例如: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者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者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山西教师招聘笔试知识点之印象形成效应
本次以普通心理学中的第六章社会心理与行为中的印象形成效应进行讲解和相关的备考分析。
这一部分内容在咱们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是以单选题的形式考察大家,尤其是以例子型单选和古语型单选为主。
印象形成效应主要包括社会刻板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登门槛效应、以及德西效应。
现在我们想分别解释一下这几个效应是什么意思。
社会刻板效应指的是把对一群人的看法和特征归属到这个群体当中的每个人身上,简单地讲是以群体代个人。
我们通过举例子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大家都知道,我们都认为北方人豪爽,南方人婉约,但并不是每一个北方人都很豪爽,每一个南方人都很婉约,这就是我们说的以群体的特征来代替个人。
晕轮效应是当个体具有某个特点的时候,我们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又称为光环作用,光圈作用。
我们可以简称为个体特征的以偏概全、以点概面,这就是晕轮效应。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是关于晕轮效应的例子,比如一位女老师长得好,我们就认为她课讲的好,人也温柔,所以这被称为晕轮效应。
还有很多古语俗语来解释晕轮效应,一白遮百丑;
一好百好,一好百坏;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都体现了晕轮效应。
注意我们需要区分社会刻板效应和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是针对群体来说的,而晕轮效应是针对个体来说的。
我们往下看看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的是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我们又称为是最初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第一印象,就是首因效应,最初获得的效应影响最大,还有一见钟情、一眼定终身,适用于陌生人群体。
另一个是近因效应,指的是最近获得的效应对个体的影响最大,适用于熟人群体中,又称为最近效应。
最后一个是投射效应,什么是投射呢?投射指的是当个体产生某种心理或想法,就会把
这种心理跟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
积极方面:比如“将心比心”;消极方面:“以己度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疑邻盗斧”。
下面是2014年出现的一道真题,个体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的印象,往往也会倾向于肯定其人格品质,这种效应是()。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投射效应答案选A 解析:这句话的主体是“他人”,是一种个体,当我们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的印象时,是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进行判断,我们就会肯定他的人格品质,即个体特征上的以偏概全,答案选A。
以上是教师招聘笔试知识点之印象形成效应,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老师的梳理脉络更加清晰,每天进步一点点,离上岸就更进一步,中公教育祝您考试成功!
通过山西教师招聘网可以了解到2017年山西教师招聘当前的考试动态,一般山西教师招聘有笔试和面试两个重要环节,笔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面试以试讲、说课等形式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