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一集 自然的馈赠 (双语-段段对照)Episode 1 gift of nature
舌尖上的中国(1-7)全集解说词
![舌尖上的中国(1-7)全集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bc9811749e3143323868936e.png)
舌尖上的中国(1-7)全集解说词《舌尖上的中国》7集(全)解说词《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
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
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而台词优美而清新,听着解说看着画面,让人心醉···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
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
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
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
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
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
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
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经验。
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旺盛的部分。
(完整word版)舌尖上的中国英文版
![(完整word版)舌尖上的中国英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86fe5976a20029bd642d96.png)
一、美食中英对照烤松茸:roasted matsutake油焖春笋:braised bamboo shoot莲藕排骨汤:lotus root and rib soup酸辣藕丁:hot and sour lotus root炸藕夹:deep-fried lotus root sandwich鱼头泡饼:bread soaked in fish head soup香煎马鲛鱼:decocted mackerel酸菜鱼:boiled fish with pickled cabbage and chili二、中英文台本第一集《自然的馈赠》Episode 1 Gift of Nature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
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
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China have the world's most strange natural landscapes, plateaus,mountains and forests, lakes and rivers, coastline. Such kind of geographical span is very good for the growth and reserve of species, which any of other countries don't have a lotof potential raw of food like China. To get the gift of nature, people collect, pick, dig, catch all year round. This episode will show the story about man and nature behind the delicious.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
舌尖上的中国(1-7)全集解说词
![舌尖上的中国(1-7)全集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787cf44bb307e87101f6966e.png)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
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
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今天当我们有权远离自然,享受美食的时候,最应该感谢的是这些通过劳动和智慧成就餐桌美味的人们。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主食通常提供了人类所需要的大部分卡路里。
中国人的烹调手艺与众不同,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主食,都是中国人辛勤劳动,经验积累的结晶。
然而,不管吃下了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在中国,五谷始终是一个变化中的概念。
大约两千年前,五谷的排序为稻、黍、稷、麦、菽。
而今天,中国粮食产量的前三名已经变成稻谷、小麦和玉米。
中国,从南到北,广袤的国土,自然地理的多样变化,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国人,享受到截然不同的丰富主食。
擀面,是中原女孩子在成为女人的成长中,必须要掌握的生活技艺。
按照中国人的风俗礼仪,过生日贺寿是一定要吃面条的,中国人称为长寿面。
为什么中国人过生日要吃面?面条是怎么成为中国人贺寿的象征?有一个说法是面的形状长瘦,谐音长寿。
面条成为讲究讨口彩的中国人最喜欢的主食。
饺子是中国民间最重要的主食,尤其年三十晚上,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在中国人的习惯里,无论一年过得怎样,春节除夕夜合家团圆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
如今,在几乎所有的传统手工食品都已经被放到了工业化流水线上被复制的今天,中国人,这个全世界最重视家庭观念的的群体,依然在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在这个时候,中国人心里,没有什么比跟家人在一起吃饭更重要的事情,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这就是中国人,这就是中国人关于主食的故事。
第三集转化的灵感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
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
舌尖上的中国(1-7)全集解说词
![舌尖上的中国(1-7)全集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578e12ff69dc5022aaea00c6.png)
《舌尖上的中国》7集(全)解说词《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
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
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而台词优美而清新,听着解说看着画面,让人心醉···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
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
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
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
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
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
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
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经验。
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旺盛的部分。
聪明的老包保护冬笋的方法很简单,扒开松松的泥土,把笋重新埋起来,保湿,这样的埋藏方式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上。
舌尖上的中国(1-7)全集解说词
![舌尖上的中国(1-7)全集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b9f74018f242336c1fb95e4f.png)
《舌尖上的中国》7集(全)解说词《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
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
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而台词优美而清新,听着解说看着画面,让人心醉···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
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
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
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
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
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
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
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经验。
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旺盛的部分。
聪明的老包保护冬笋的方法很简单,扒开松松的泥土,把笋重新埋起来,保湿,这样的埋藏方式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上。
《舌尖上的中国》简介和解说词1-7集
![《舌尖上的中国》简介和解说词1-7集](https://img.taocdn.com/s3/m/0bff12eccaaedd3382c4d30d.png)
《舌尖上得中国》解说词1-7集第一季:1、自然得馈赠作为一个美食家,食物得美妙味感固然值得玩味,但就是食物就是从哪里来得?毫无疑问,我们从大自然中获得所有得食物,在我们走进厨房,走向餐桌之前,先让我们回归自然,瞧瞧她给我们得最初得馈赠。
本集将选取生活在中国境内截然不同得地理环境(如海洋,草原,山林,盆地,湖泊)中得具有代表性得个人、家庭与群落为故事主角,以及由于自然环境得巨大差异(如干旱,潮湿,酷热,严寒)所带来得截然不同得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为故事背景,展现大自然就是以怎样不同得方式赋予中国人食物,我们又就是如何与自然与谐相处,从而了解在世代相传得传统生活方式中,通过各种不同得途径获取食物得故事。
第一季:2、主食得故事主食就是餐桌上得主要食物,就是人们所需能量得主要来源。
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得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盛得、让人垂涎欲滴得美食,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得主食世界呈现在您面前。
本集着重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得有关主食得故事,展现人们对主食得样貌、口感得追求,处理与加工主食得智慧,以及中国人对主食得深厚情感。
第一季:3、转化得灵感腐乳、豆豉、黄酒、泡菜,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具有一种芳香浓郁得特殊风味。
这种味道就是人与微生物携手贡献得成果。
而这种手法被称作“发酵”。
中国人得老祖宗,用一些坛坛罐罐,加上敏锐得直觉,打造了一个食物得新境界。
要达到让食物转化成美食得境界,这其中要逾越障碍,要营造条件,要把握机缘,要经历挫败,从而由“吃”激发出最大得智慧。
第一季:4、时间得味道腌制食品,风干晾晒得干货,以及酱泡、冷冻等就是中国历史最为久远得食物保存方式。
时至今日,中国人依然对此类食品喜爱有加。
本集涉及得美食主要有腊肉,火腿,烧腊,咸鱼(腌鱼),腌菜,泡菜,渍菜,以及盐渍,糖渍,油浸,晾晒,风干,冷冻等不同食物保存方法,展现以此为基础与原材料得各种中国美食。
贮藏食物从早先得保存食物方便携带发展到人们对食物滋味得不断追求,保鲜得技术中蕴涵了中国人得智慧,呈现着中国人得生活,同时“腌制发酵保鲜”也蕴含有中国人得情感与文化意象,如对故乡得思念,内心长时间蕴含得某种情感等等。
舌尖上中国第一季全集《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中国第一季全集《舌尖上的中国》](https://img.taocdn.com/s3/m/a328653f360cba1aa911da46.png)
舌尖上中国第一季全集《舌尖上的中国》故事说的是食物,看的是人跟稀松平常的“娓娓道来”相比,《舌尖上的中国》的叙述显得更有深入浅出的曲径悠长。
节奏上,既注重讲述的故事性,起承转合,符合人们对新鲜事物探究的好奇心理,也常有让人猛然一惊的错愕感,此时的“一惊一乍”让原本平坦的叙事显得有了铿锵的节奏感。
有人说《舌尖上的中国》的脚本写得好,故事讲得好。
究其这种好,跟片中将“人”永远作为叙事主体有关,任何美食的造物主都是人,在片中他们都是有名有姓的人,尽管是小人物,但有板有眼地将之姓名、家乡相当于历史重要人物一般介绍出来,仅这一点就让人印象深刻――他们不再是附属在食物旁边的符号,而是真实存在的民间手工大师或者爱好烹饪的厨娘。
没人会对这种纪录片的用词咬文嚼字,诸如最鲜香、卓越等词也是夸张修辞,真正让你感受的不是学术上的准确,而是更生动地抵达镜头下的美食之美。
拍摄把凡庸的生活拍出至美《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部纪录片,如果不是中文配音,常常会让错觉以为这是BBC之类的制作,这种美妙的错觉我猜主要是因为高清拍摄技术上的精准、大气和纯熟。
在第六集《五味的调和》中,讲述紫菜的采摘时,镜头对准了每日在大海中辛苦干活的老李,镜头拉远,再远,巨浪或缓或急地向采摘者老李袭来,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采摘挖掘经济作物了,分明是“老人与海”的经典故事再度上演。
此时无数个闪切镜头,成了我们在欧美电影中经常见到的场景,它们的运用不再是单纯地向你介绍一种食品的来源和制作,而是一种人与大自然、和谐与抗争的相处之道。
这种近似夸张和奢侈的拍摄,在《舌尖上的中国》随处可见,它们成了最让电视观众炫目的一种方式,习惯了荧屏上四平八稳镜头的语言的观众,看到此处自然会产生惊奇和震惊,食物之美、制作过程之妙和稳重大气的镜头语言形成了形神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片中,拍摄手段运用繁杂曼妙之处数不胜数,同样是拍摄几个醋瓶子,《舌尖上的中国》的摄像师却拍出了花样,他对焦在一个山西醋瓶上,然后移动焦点,再次对焦在旁边的浙江醋瓶上,本来算不上稀奇高难的摄影手法,用到此处却使画面格外生动,如此凡庸的生活原来也可以是至美的。
《舌尖上的中国》简介和解说词1-7集
![《舌尖上的中国》简介和解说词1-7集](https://img.taocdn.com/s3/m/ae25400ef7ec4afe05a1df21.png)
《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1-7集第一季:1.自然的馈赠作为一个美食家,食物的美妙味感固然值得玩味,但是食物是从哪里来的?毫无疑问,我们从大自然中获得所有的食物,在我们走进厨房,走向餐桌之前,先让我们回归自然,看看她给我们的最初的馈赠。
本集将选取生活在中国境内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如海洋,草原,山林,盆地,湖泊)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家庭和群落为故事主角,以及由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如干旱,潮湿,酷热,严寒)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故事背景,展现大自然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赋予中国人食物,我们又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了解在世代相传的传统生活方式中,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取食物的故事。
第一季:2.主食的故事主食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们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盛的、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现在你面前。
本集着重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关主食的故事,展现人们对主食的样貌、口感的追求,处理和加工主食的智慧,以及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
第一季:3.转化的灵感腐乳、豆豉、黄酒、泡菜,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具有一种芳香浓郁的特殊风味。
这种味道是人与微生物携手贡献的成果。
而这种手法被称作“发酵”。
中国人的老祖宗,用一些坛坛罐罐,加上敏锐的直觉,打造了一个食物的新境界。
要达到让食物转化成美食的境界,这其中要逾越障碍,要营造条件,要把握机缘,要经历挫败,从而由“吃”激发出最大的智慧。
第一季:4.时间的味道腌制食品,风干晾晒的干货,以及酱泡、冷冻等是中国历史最为久远的食物保存方式。
时至今日,中国人依然对此类食品喜爱有加。
本集涉及的美食主要有腊肉,火腿,烧腊,咸鱼(腌鱼),腌菜,泡菜,渍菜,以及盐渍,糖渍,油浸,晾晒,风干,冷冻等不同食物保存方法,展现以此为基础和原材料的各种中国美食。
贮藏食物从早先的保存食物方便携带发展到人们对食物滋味的不断追求,保鲜的技术中蕴涵了中国人的智慧,呈现着中国人的生活,同时“腌制发酵保鲜”也蕴含有中国人的情感与文化意象,如对故乡的思念,内心长时间蕴含的某种情感等等。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一集 自然的馈赠文案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一集 自然的馈赠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331e2cde80d4d8d15a4f94.png)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一集自然的馈赠文案旁白(选自《舌尖上的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中国拥有众多的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
这种地理和气候的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
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为的是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
穿越四季,我们即将看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云南香格里拉,被雪山环抱的原始森林雨季里空气阴凉,在松树和栎树自然混交林中,想尽可能地跟上单珍卓玛的脚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卓玛和妈妈正在寻找一种精灵般的食物卓玛在松针下找到的是松茸,一种珍贵的食用菌。
这种菌子只有在高海报的山地中才能存活(卓玛:“一般走一公里的路才能找到一朵松茸。
”)这只松茸的伞盖已经打开,品质不好(卓玛:以前的产量是很多,但是价格很低。
今年的产量是很少,但是价格很高)松茸属于野生菌中的贵族在大城市的餐厅里,一份炭考松茸价格能达到1600元松茸的香味浓烈袭人稍经炙烤,就会被热力逼出一种矿物质的酽香这令远离自然的人将此物视若珍宝吉迪村是香格里拉松茸产地的中心。
凌晨3点,这里已经变成一个空村所有有能力上山的人,都已经出门去寻找那种神奇的菌子卓玛:如果不早出来的话,别人在我前面,我就什么都找不到别人把全部(松茸)都拔走了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20公里外的原始森林即使对于熟悉森林的村民,捡拾松茸也是一项凭运气的劳动品质高的松茸都隐藏在土层之下妈妈找寻着2天前亲手掩藏的菌坑,沙壤图层中果然又长出了新的松茸,可惜今年雨水不足,松茸太小(卓玛:妈妈就是不会注意自己的身体,光顾着找松茸,我就是有一点担心,有一天她头晕倒在山上,毕竟她已经岁数大了)酥油煎松茸,在松茸产地更常见用黑陶土锅溶化酥油,放上切好的松茸生片油温使松茸表面的水分迅速消失,香气毕现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以前藏族人都不爱吃松茸,嫌它的味儿怪,原来的松茸也就几毛钱一斤。
《舌尖上的中国》1-7集文案
![《舌尖上的中国》1-7集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4d6824192e45361066f574.png)
《舌尖上的中国》精彩故事《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
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
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
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
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
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
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
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
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
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臵,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经验。
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旺盛的部分。
聪明的老包保护冬笋的方法很简单,扒开松松的泥土,把笋重新埋起来,保湿,这样的埋藏方式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上。
(完整word版)舌尖上的中国英文版
![(完整word版)舌尖上的中国英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adfe9caf45b307e9719786.png)
一、美食中英对照烤松茸:roasted matsutake油焖春笋:braised bamboo shoot莲藕排骨汤:lotus root and rib soup酸辣藕丁:hot and sour lotus root炸藕夹:deep-fried lotus root sandwich鱼头泡饼:bread soaked in fish head soup 香煎马鲛鱼:decocted mackerel 酸菜鱼:boiled fish with pickled cabbage and chiliEpisode 1 Gift of Nature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
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
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China have the world's most stra nge n atural la ndscapes,plateaus,mountains and forests, lakes and rivers, coastline.Such kind of geographical spa n is very good for the growth and reserve of species, which any of other coun tries don't have a lot of potential raw of food like China. To get the gift of nature, people collect, pick, dig, catch all yearround. This episode will show the story about man and n ature beh ind the delicious.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
舌尖上的中国(1-7)全集解说词
![舌尖上的中国(1-7)全集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50cfa50b2e3f5727a4e96244.png)
《舌尖上的中国》7集(全)解说词《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
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
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而台词优美而清新,听着解说看着画面,让人心醉···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
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
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
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
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
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
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
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经验。
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旺盛的部分。
聪明的老包保护冬笋的方法很简单,扒开松松的泥土,把笋重新埋起来,保湿,这样的埋藏方式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国拥有众多的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
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和气候的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为的是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
穿越四季,我们即将看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China has a large population, and the richest and most varied natural landscapes in the world——plateaus,forests, lakes and coastlines. These various geographical features and climate conditions have helped to form and preserve widely different species. No other country has so many potential food sources as China. By collecting, fetching, digging, hunting and fishing, people have acquired abundant gifts from nature. Traveling through the four seasons, we'll discover a story about nature and the people behind delicious Chinese foods.自然的馈赠(1) ---松茸传奇云南香格里拉,被雪山环抱的原始森林,雨季里空气阴凉。
在松树和栎树自然混交林中,想尽可能跟上单珍卓玛的脚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卓玛和妈妈正在寻找一种精灵般的食物,卓玛在松针下找到的是松茸,一种珍贵的食用菌,这种菌子只能在没有污染的高海拔山地中才能存活。
卓玛说:“一般走一公里的路,才能找到一朵松茸。
”这只松茸的伞盖已经打开,品质不好。
“以前的产量是很多,价格很低,现在产量低了,但价格很高”卓玛对我们这样讲到。
松茸属于野生菌中的贵族,在大城市的餐厅里,一份碳烤松茸价格能达到1600元。
松茸的香味浓烈袭人,稍经炙烤,就会被热力逼出一种矿物质的酽香,这令远离自然的人将此物视若珍宝。
Shangri-La, Yunnan, in the ancient forests nestled by snowy mountains. The air is wet and cool in the rainy season. It's not easy to catch up with Danzhen Zhuoma in the forest of pines and oaks. Zhuoma and her mother are looking for an elf-like food. Zhuoma has found matsutake under the pine needles. It's a precious and edible fungus, only surviving in certain high-altituded mountain areas that are free of pollution.''We can usually only find one matsutake every kilometre. Matsutake yield was once high, but the price was low. Its production has fallen this year while the price has surged.'' Matsutake is very expensive. At restaurants in the big cities, a dish of roast matsutake will cost 1600 yuan. Matsutake has an intense scent. After being lightly roasted, its spicy, mineral-like fragrance flows out. People who live far from nature regard the matsutake as some kind of treasure.吉迪村是香格里拉松茸产地的中心。
凌晨三点,这里已经变成一座空村,所有有能力上山的人,都已经出门去寻找那种神奇的菌子。
卓玛对记者这样说道:“如果不早出来的话,别人在我前面,我就什么都找不到,别人把全部松茸都拔走了。
”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2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即使对于熟悉森林的村民,捡拾松茸也是一项凭运气的劳动,品质高的松茸都隐藏在土层之下。
卓玛的妈妈找寻着两天前亲手掩藏过的菌坑,沙壤土层中果然又长出了新的松茸,可惜今年雨水不足,松茸太小。
卓玛不安的说:“妈妈就是不会注意自己的身体,光顾着找松茸,我就是有一点担心,有一天她头晕倒在山上,毕竟她已经岁数大了。
”Jidi village sits in the center of the matsutake production area in Shangri-La. It’s already empty before 3 am. Villagers who are able to climb mountains are out-searching for the amazing mushroom. “If we are late, the others won’t give us a chance. We won’t find any matsutake because the others will have picked them all.” Zhuoma and her mother will hike to the ancient forest 20 kilometres away. Even to the villagers familiar with the forest, to find a matsutake is completely luck. High grade matsutake hides deep in the earth. The mother is looking for a pit that she concealed two days ago. Under the earth, a new matsutake is growing but it is very small due to a lack of rain. “My mother cares more about looking for matsutake than her own health. I’m a little worried that one day she might faint while in the mountain. She is getting old.”酥油煎松茸,在松茸产地更常见。
用黑陶土锅溶化酥油,放上切好的松茸生片,油温使松茸表面的水分迅速消失,香气毕现。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以前藏族人都不爱吃松茸,嫌它的味儿怪。
原来的松茸也就几毛钱一斤,可是这几年,松茸身价飞升,一个夏天上万元的收入,使牧民在雨季里变得异常辛苦。
松茸收购恪守严格的等级制度,48个不同的级别,从第一手的产地就要严格区分。
“这个菌子是一级菌,相当好的,相当大的”收购者拿着两只松茸骄傲的说着。
松茸保鲜的极限是三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进行精致的加工。
这样一只松茸,在产地的收购价是80元,6个小时之后,它就会以700元的价格出现在东京的超级市场中。
Yak-butter-fried matsutake is common in the matsutake production area. Melt yak butter in a black clay pan. Then add the slices of matsutake. The slices are dried rapidly in hot oil and the fragrance’s released. Such luxurious ingredients need only to be cooked very simply. Tibetans didn’t like matsutake before because its strange taste. Matsutake used to be very cheap but recent years its price has shot up. To earn 10,000 yuan in one summer, herdsmen have to work hard in the rainy season. Matsutake prices are strictly based on grades. The matsutake products are divided into 48 grades before being sold. “This one can be rated as grade one. It’s quite good and big.” Matsutake mushroom can keep fresh for 3days at most so merchants processed it as delicately and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 matsutake like this can be originally purchased for 80 yuan. And 6 hours later, it will appear at a supermarket in Tokyo priced at 700 yuan.卓玛挤在人群中,上午捡来的松茸品质一般,她心里很着急。
“我看到别人比我采得多的时候,我的心里还是挺慌的,心急!”卓玛这样说道。
刚刚过去的一天,卓玛和妈妈走了11个小时的山路,但是换回的钱很少,错过雨季的这一个月,松茸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全家人期待明天的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