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17首古诗阅读欣赏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一)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一)品读《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理由:(二)读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三)读《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6、“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7、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答:(四)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015语文中考真题之诗歌鉴赏解析版

2015语文中考真题之诗歌鉴赏解析版

诗歌鉴赏解析版1.(2015届广东广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2分)(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1)人有悲欢离台,月有阴睛圆缺。

(2)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015届广东佛山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6分)双调•拔不断马致远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

绿水青山任自然,旧时王谢堂前燕,再不复海棠庭院。

(1)说说你对曲中“堂前燕”的理解(3分)(2)本曲“龙楼凤阁”与“绿水青山”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3分)【答案】(1)曲中的“堂前燕”引自刘禹锡的《乌衣巷》诗句,此处是作者自比(或自况)(1分)。

原来寄居“龙楼凤阁”之下,飞翔在“海棠庭院”之中,现在,要“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发誓“再不复海棠庭院”(1分),宣告他以隐退的方式与官场做彻底决裂(1分)(2)3分“龙楼凤阁”指官场,“绿水青山”指隐居的地方(1分)。

隐居生活的快意自由强烈反衬出官场生活的不自由、不得志(1分)。

在强烈的对比中显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1分)。

【解析】(1)试题分析:根据自己的积累,了解“堂前燕”的典故,说明作者以此自比,理解“海棠庭院”所指的官场生活,根据典故出处即刘禹锡的《乌衣巷》中诗句“飞入寻常百姓家”,理解作者厌弃官场向往自然生活的思想情感。

2015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6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5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6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5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甲】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

……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于古义之晦,于抄写之误,皆一一正之。

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於校雠①如此。

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

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无所不达。

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

盖藉②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及同时惠栋、戴震所未及。

【乙】刘羽冲,沧州人也,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③,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禽。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郁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院,摇首叹息:“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①校雠:校对。

②藉:借助。

③经年:一年以后。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阅.十年而书成(经历) B.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探求)C.自谓可将.十万(带领) D.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会合)1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乃.撰《广雅疏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盖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先帝不以.臣卑鄙C.全队溃覆,几为.所禽仅有“敌船”为.火所焚D.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②恒独步庭院,摇首叹息:“古人岂欺我哉!”20. 结合王念孙、刘羽冲不同的治学态度,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4分)【参考答案】17.D(3分) 18.C D(4分,各2分)19.①(王念孙)被罢免官职后,每天以著书立说自娱,著有《读书杂志》。

②(刘羽冲)常常在庭院里独自漫步,摇着头自言自语:“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4分,各2分。

2015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分析及练习试卷、答案古诗词鉴赏

2015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分析及练习试卷、答案古诗词鉴赏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能够掌握古诗词曲的体裁特点及相关常识,能够从内容、情感、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对古诗词曲进行鉴赏。

《2014年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学科说明(语文)》也明确指出:侧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感受诗词中的形象;欣赏、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歌语言;分析诗词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2014·玉林、防城港)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从蜀地乘船沿长江东下,不远万里来到楚地荆门旅游。

B.船移景换:崇山渐去,荒野出现,江水也由湍急而变平缓。

C.奇景连连:倒映在江中的月影像是飞来天境,天上的云气变幻如同海市蜃楼。

D.旅途所见物景令人难忘,而诗人最爱的还是从故乡就一直跟随自己一路远行的江水。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方法指导】(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解。

解答此题,要从字、词、句多方面综合考虑。

首联意思是:长江水远远渡出荆门山,伴随自己来到楚地游览。

其中“从”的意思是跟从、随从。

颔联写途中看到高山渐隐,平坦广阔的原野出现,长江奔赴辽阔的平原。

颈联写晚上看到变幻莫测的江水、月光、云彩形成奇异的美景。

尾联意思是:乘船的客人(诗人)依旧怜爱那江中的流水,因为这家乡的水陪伴他远行万里,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只有正确理解诗中词语、句子的意思,才能正确理解诗歌内容,这是我们欣赏诗歌的基础。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鉴赏(含解析)诗歌鉴赏(2015·江苏宿迁市)寒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分)(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

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19.(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1分)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1分)(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1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1分)解析(1)此题考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想象要从诗歌描写的意境人手,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情景,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2)此题考查6.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1分)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2015·江苏扬州市)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十年之前我们曾经分别,在漫漫征途上再次相遇。

驱马作别又将去向何处?看那夕阳下的万壑千峰9.⑴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之情。

(2分)⑵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4分)▲▲9.⑴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⑵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考点: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三、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①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赏析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赏析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赏析【福建省福州市】3.下列对古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诗人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C.《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D.《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因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思念之情。

【答案】3.(3分)D【解析】D项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其原因是在朝廷中得不到重用,实现了不了抱负,因而失意、苦闷;并非是因为离开朋友,表达的也不是思念之情。

【福建省兰州市】(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5分)送友人薛涛水国①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②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水国:水乡。

②离梦:离人的梦.8.诗歌首句中“夜有霜”与下句中“”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凄冷。

(2分)9.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中“杳”的理解。

(3分)【答案】8.(2分)月寒。

9.(3分)“杳"是远而不见踪影的意思。

诗中是指对友人的思念(离梦)如长长的关塞一般遥远、深长,写出了思念之深.或者:“杳”是远而不见踪影的意思。

诗中是指离别后遥远的连“梦魂"也难以飞越,写出了思念之苦。

答出“杳”的含义的,给1分;结合诗歌具体分析的,给2分.【甘肃省武威市】(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岁暮道家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2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23.“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17篇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17篇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17篇不知道各位同学们对于语文阅读理解的分析能力如何呢?平时有没有在练习阅读理解这个比较耗费精力的题型呢?下面就是小编来给大家带来的几篇关于阅读理解的题,希望大家能好好阅读哦。

古诗词阅读羌村三首(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1.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营造的画面。

叙述邻里深情慰问及诗人致谢的情景。

【答案】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客至”的当儿,庭院里发生着一场鸡斗,群鸡乱叫。

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外值客的欣喜。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该题做到六点:①运用描写。

②适当想象和联想。

③体现原作风格。

④吻合原作感情基调。

⑤不可机械翻译。

⑥语言畅达,无内容、标点错误。

2.本诗表达力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本诗写出了安史之乱给唐代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体现了诗人对父老的感激和对国事深重忧虑的高尚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感情的把握。

抓住“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等句子来揣摩。

文言文阅读课内课外比较阅读【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乙】鲁宗道为谕德①时,居近酒肆②,尝微行就饮肆中③,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⑥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⑦以实言对之。

”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

”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

帝诘⑧之。

2015上海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5上海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④传说中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意大利的西西里,于是阿拉伯面条就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西西里,促成了意大利面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一批西藏喇嘛为传播中国文化来到不丹,不久,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面迟”。

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

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⑤面条细长易煮,可干食,可汤食,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因而能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成为人见人爱的美食。

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约100亿块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如果用这些方便面来搭建埃菲尔铁塔,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方便面足以搭建327座埃菲铁塔!⑥在面条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义。

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

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

在我们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细长的面条蕴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

⑦一碗小小的面条丰富着我们的饮食文化。

它是一种“美味粘合剂”,内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面条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13. 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báshè()14. 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指15. 面条的普及与发展有哪些原因?请概括。

(6分)16. 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

B阿拉伯人是最早发明干面条的。

C全球年消费方便面100亿块左右。

D人们经常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

17. 下列这段文字可以放在本文哪一段末尾?请具体阐明理由。

(5分)在一幅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油画上,有一名妇女正在揉面,而另一名妇女正把又细又长的生面条挂在架子上准备晾干。

这表明距今1000年前,面条又神秘地出现在地球的另一端——欧洲。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0分)评语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

2015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俯瞰.(.kàn) 混.沌(hùn)胚.胎(pēi)影影绰.绰(ch uò)B.唱和.(hâ)遒劲.(jìn)灯盏.(zhǎn ).苦心孤诣.(zhǐ)C恣.情(zī)苋.菜(xiàn)屏.气(bǐng )不卑不亢.(háng)D.追溯.(shuō)薄.暮(bó)浸.润(qīn)自力更.生(gēng)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 合拢能奈如火如荼重峦叠障B. 嘹亮温训司空见贯郑重其是C. 隽永号淘开天辟地昂首挺立D. 调剂辐射一泻千里融会贯通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校训根植于传统文化,是学校精神的凝练表达。

校训中传递的价值观念,(结合契合融合)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2)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优势明显,文化先行(不言而喻无懈可击责无旁贷),必须抢抓机遇、积极作为。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1)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2)兴,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其真无马耶?。

(韩愈《马说》)(4),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5),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6),行道之人弗受。

(《鱼我所欲也》)(7)客路青山外,。

(王湾《次北固山下》)( 8) 望长城内外,。

(毛泽东《沁园春雪》)(9),是跳舞,是音乐,是诗!(郭沫若《雷电颂》)(10),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①接受帮助是成长的便捷之路。

2015古代诗歌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

2015古代诗歌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

2015古代诗歌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一)(江西省)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写出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 •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 •颈联描写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 .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 •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 •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 •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二)(陕西省)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

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二“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遥招手”这是谁?为何“遥招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盐城市)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

②渚:水中的小洲。

③百年:犹言一生。

1.阅读中间两联,完成以下两题。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词 第17首 饮酒(其五) 15张幻灯片

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词  第17首  饮酒(其五) 15张幻灯片

【文学文化常识】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 谥“靖节”,东晋诗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古诗词曲鉴赏】
修辞:运用设问,自问自
喧嚣扰攘的尘世。
答,揭开了谜底。写出了
建造房舍。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人虽身处闹市,却不受
结,建造、构筑。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尘俗的烦扰的原因是心情
1 原文呈现 2 写作背景 3 文学文化常识
4 古诗词曲鉴赏 5 常考名句理解 6 知识过关检测
【原文呈现】(红色加线字为重难点易错字词)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写作背景】陶渊明曾做过几次官,但因个性高洁,与污浊的官场格格 不入,后辞官回家,归隐田园。《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 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 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 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庐,简陋的房屋。
如此,这样。
闲适,心志高远。
【赏析】前四句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诗人从居住的草 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闲适淡泊的样子。
炼字:“见”字写出了采菊时无意 间偶见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惬意。这 两句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 化境。
3.(九下第12课《词四首》P61“积累拓展”)仿照示例,从课文中另选 几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点评。 示例:“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边塞特有的种种声音,凄 厉而容易引发人的怀乡之情。“边声”以“四面”来形容,更显得无所 不在,充塞天地之间,虽不想听却做不到。下面再接上“连角起”,进 一步写出这些声音是伴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发出的,在凄凉之外更添一层 悲壮。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之诗词鉴赏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之诗词鉴赏

专题十四诗词鉴赏1. ( 2015·山东德州)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0-25 题[ 一] 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高兴。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何尝辜光景,多病不可以寻。

[ 注 ] 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改革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0.赏识颔联中“不高兴”的妙处。

11.颈联描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答案】10.示例:“不高兴” 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伸展的形态,照顾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形交融),抒发了作者凄凉、悲凉的心情。

11.示例: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

2.( 2015 ·山东济宁)阅读下边这首唐诗,回答8—9 题。

( 4 分)湘南即事戴叔伦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哪处望京师。

沅湘昼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8. 《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

( 2 分) www-2-1-cnjy-com9.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如何的感情?( 2 分)【答案】8. 绝句(或:七言绝句)秋天(或:暮秋)9. 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劳但又报国无门的忧虑愁闷心情。

(意思对即可)6.4.( 2015·山东临沂)阅读下边的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生岩石颠,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翘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指出诗中“烟”的特色。

(2分)(2)描述颈联和尾联中作者情绪变化的过程。

(2分)【答案】 1)烟色如白云;流动起来空中楼阁。

(2)作者翻开门对眼前的风景既诧异又惊喜,抬开端赏识浩大的夜空,联想起自己仍是旅居他乡的游子,心情失意。

思乡之情愈浓,久久不可以入睡。

5.( 2015·山东泰安)阅读《钱塘江春行》达成22-25 题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015全国各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及解析

2015全国各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及解析

【2015新课标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参考答案】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2015新课标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8.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

9.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诗歌阅读(含答案)

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诗歌阅读(含答案)

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诗歌阅读(含答案)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13. “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3分)参考答案:12.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2分,意近即可)13.(3分)①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②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③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④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

(1点1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

若学生没有分类概括而仅罗列原词句笼统作答给1分)xx四川南充诗词鉴赏。

(5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3分)(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参考答案 :12(1)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 通顺写出大意2 分。

)xx河南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7题。

(7分)望岳春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4分)(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的景象。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的景象。

7.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一)放舟蓬莱①阁下戚继光②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释】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

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因遭弹劾被罢官回归故里之时。

③崚嶒:形容山高峻。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故地重游,从“自悠悠”可见诗人心境悠然自得。

B.颔联中“沧波”言水之澄碧;“浩荡”言水面广阔壮大,“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

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 颔联中“出”字精炼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

C. 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转而又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颇有感慨之意。

D.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3.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4. 这首诗情感起伏有致,撼人心扉。

请根据诗歌内容和注释,简要概括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二)客夜与故人偶集①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②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②翻疑:反而怀疑。

翻:义同“反”。

③寒蛩:深秋的蟋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描写了诗人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

B.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城中),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

2015古代诗歌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

2015古代诗歌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

2015古代诗歌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一)(江西省)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描写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二)(陕西省)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

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2·1·c·n·j·y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二“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答:【出处:21教育名师】2.诗中“遥招手”这是谁?为何“遥招手”?答:(三)(盐城市)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

②渚:水中的小洲。

③百年:犹言一生。

1.阅读中间两联,完成以下两题。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答:(2)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答:2.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请分别回答。

答:(四)(徐州市)1.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首古诗阅读欣赏题及答案(2015年乐山中考命题范围)一、七年级上(2首)1、《次北固山下》解读: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一二句写青山与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三四句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五六句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七八句抒写思乡之情。

这首写景诗的特色是借助长江风景的描写,写出诗人的乡愁乡思,即景生情。

考点梳理1、默写①,风正一帆悬。

②,江春入旧年。

③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诗句是:,。

(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美景的诗句。

)④诗中流露出诗人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的诗句是:,。

⑤在写景叙事中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的诗句是:,。

(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

或借时序的交替,让诗人顿生思乡之情的诗句。

)⑥借“雁足传书”的故事来寄托乡思愁绪的诗句是:,。

⑦你学过的古诗中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哲理一致的诗句有:。

2、理解:①“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非常形象地写出了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不少于20个字)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本诗的特色,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⑤诗中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选择: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其哲理意味着()a.当残夜还未消失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具有新事物必然寓于旧事物之中的道理。

b.“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的匆匆不可待,表达一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感。

c.作者将“日”“春”放在“生”“入”之前,并且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d.全诗妙在描写景物节气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力量。

②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两句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失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现出了春意。

b.日出残夜表示地域的交替,春入旧年表示了时序的交替。

c.把“日”与“春”当作美好事物的象征。

“生”与“入”使景色拟人化了。

d.在描写景物和时令的变化中,提示了自然规律,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2、《钱塘湖春行》解读:“孤山寺北贾亭西”,起笔交代了诗人的观景的处所,“水面初平云脚低”,写出了春天湖面的特点,春水初涨。

颔联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

颈联写初春的花草也充分写出了春天的特色,“乱花渐欲迷人眼”,“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则写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

“浅草才能没马蹄”,以形象的笔墨写出了春草刚刚高过马蹄。

尾联是写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在湖东绿杨深处的白沙堤上漫步是诗人的“最爱”,因在这里看到的景象更加美好,给人以言已尽,意无穷的享受。

考点梳理1、诗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

2、诗中写早春特色,表现春的活力,展示动态美的两个动词是“”、“”。

3、本诗第二句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写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燕啄春泥、乱花迷眼、。

4、白居易的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的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5、下列各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的朗读节奏划分应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颈联暗示蓬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中。

c.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机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d.全诗结构巧妙,前两联先写所写之景,再写观景之处;后两联先写观景之处,再写所见之景。

全诗首尾呼应,体现了一种结构美。

6、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八年级上(3首)3、《望岳》解读:全诗无一“望”字,却处处写望见的泰山的景物: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由望岳而想象到将来登岳的情景。

胸怀宏博,用笔不凡。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首句设问,总括泰山的的全貌,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

作者是以距离之广远烘托出泰山之高峻,这既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也是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超诗才的体现。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这是以“昏晓分割”来衬托山势的高大。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这是由远观而近看。

层云缭绕不已,故心胸为之激荡;由于细看甚久,以致眼眶都有破裂的感觉。

虽然如此,诗人仍然在望,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句诗,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

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后世多引用此联,来抒发这样的情怀。

考点梳理1、的《望岳》诗共有三首。

一首是咏的,一首是咏的,一首是咏的。

这首《望岳》是咏的。

2、?齐鲁青未了。

3、荡胸生层云,。

4、诗中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的巍峨高大的形象的诗句是,。

5、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的气概的诗句是,。

6、诗中由远观而近看,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的诗句是,。

7、诗中表明作者登山决心和崇高思想境界的诗句是,。

8、《望岳》全诗无一“”字,却处处写的的景物:由而,由到,由而想象到将来的情景。

9、《望岳》诗句开篇,总括泰山的,而突出其的山势,作者是从烘托出。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泰山而望的感受,描绘出了一幅苍茫开阔的“泰山图”,字里行间洋溢首青年杜甫那种蓬勃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由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想到登岳。

c.“造化钟神秀”,一个“钟”字,把大自然写得有情,突出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鬼斧神工。

d.“阴阳割昏晓”中的一个“割”字,写出了泰山的山高所产生的同一时间里泰山有阴有阳,有明有暗的奇妙景象;这个很普通的字的神奇作用,正显示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作风。

4、《使至塞上》解读:是王维边塞诗中的力作。

首联交待出使的经过。

写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去察看,过居廷属国。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描写边塞的情势。

因和胡人只有一箭之隔,风吹蓬草即过边塞,北飞的大雁也从头顶飞入胡地的上空。

可见诗已到了边关前沿。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

“大”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是写其景物的单调;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渺无尽头的黄河,惟有“长”字才能表达出给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

一“长”一“直”又一“圆”,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间,大气浩瀚又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其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尾联照应诗题和开头。

作者此行目的是慰边,但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都护还在前线。

可见虽然打了胜仗,都护并没有放松警戒。

诗句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它能传诵千古,主要在于颈联写得太好,意境深远,可见警句在一首诗中的作用。

考点梳理1、这是一首王维奉命出使边塞慰问将士们的边塞诗,具体表现边塞特色景物的诗句是,具体表现边塞地域地点的词语是。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誉为千古名句。

该诗句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具体词语作分析。

具体分析:3、判断正误。

错的打×,对的打√。

①“使至塞上”的“使”是“使者”的意思,因此“使至塞上”是主谓短语。

()②首联交待出使的经过。

奉命出征,独当重任,到边塞去察看,过居延属国。

()③颔联描写边塞情势。

风吹蓬草即过边塞,北飞的大雁也从头顶飞入胡地的上空。

可见诗人已到了边关前沿。

()④颈联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

写景壮观,气势流畅。

()⑤尾联照应诗题和开头。

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5、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登岳阳楼(其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另外两座是:3、诗的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其中“风霜”一次的深刻含义是什么?4、比较杜甫的《登高》,谈谈你对“陈与义诗宗杜甫”的理解。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八年级下(5首)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解读:“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之首紧接白诗尾,点明自己在巴山楚水这荒凉地度过了二十三年之久,表现了诗人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两句通过用典,表现出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

阔别已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惆怅的心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

本联含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便乘势而下,表现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振作精神,投向生活,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考点梳理1、解释加点的字词:①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②到乡翻似烂柯.人()③二十三年弃置..身()④暂凭杯酒长.精神()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3、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提示诗句的含义。

4、这首诗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5、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6、写诗人用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付世变,含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诗句是7、通过用典,表现诗人十分复杂心情的诗句是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乐天”指谁?9、诗的首联与白诗的尾联相应和,表现了什么?10、颔联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具体指的是什么?11、颈联刘禹锡以“”和“”自喻,固然无不(),却也()。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中,诗人为什么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14、对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颈联展望未来风光,形象壮丽,显出了慷慨昂扬的气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