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化疗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共25页

合集下载

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李 伟, 史 志, 段佐 平 , 王龙 春 , 宗林 , 张 蒋 泽
(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四川内江 61o) 4 oo

要 目的 : 较 进 展 期 胃 癌术 后早 期 腹 腔 温 热 灌 注 化 疗 和 静 脉 化 疗 的临 床 疗效 。方 法 : 6 例 进 展期 胃癌 术 后 化 疗 按 比 将 8
作者简介 : 李 伟 (9 2 , , 治 医师 17 -)男 主
I V



腹 腔 温 热 灌 注
化 疗 组 (3例 ) 3
静 脉 化 疗 组 (5例 ) 3
岁( 均 Leabharlann . ) 照 组 3 平 8 6岁 。对 5例 , 中男性 2 例 , 其 1 女
性 1 4例 , 龄 3 - 3岁 ( 均 5 . ) 年 28 平 94岁 。两 组患 者 病 变 部 位 、N 分 期 、 TM 病理 类 型 、 手术 方 式 等临 床 资 料
手 术切 除是 当今 胃癌 治 疗 的主要 手段 ,虽 然 手
管 针 作腹 腔 穿 刺 置管 并 保 留,将 生理 盐 水 1 0 m - 0 0 l
10 m 预 热 至 4 ℃ ,加 入 5 F .g 1 g 3 i 50 l 3 一 U 1 - . ,0 m n O 5 内快速 注入腹 腔 ,注入 药液 后患 者取 平 卧位 , 4h内
( 见表 1 。全 组病人 均 经 胃镜及 病理 活 检 明确诊 断, )
病变部位 : 胃窦癌
胃体 癌
肝 转 移
2 4


腹 腔 种 植 转 移 2
并 能完 成全 程相应 治 疗 。两 组 一般 资料 统 计学 处 理

妇科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妇科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优化加热设备和技术:采用先进的加热设备和技米,如高频电磁场加热、 射频加热等,提高加热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减少温度和时间的不确定性。同时, 可以开发具有实时监测功能的加热设备,以便实时调整加热参数。
2、合理选择药物和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化疗药物和剂 量。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可以研究新型化疗药 物,提高疗效和减少毒性反应。
2、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是腹腔热灌注化疗中需要的 问题。虽然加热可以增加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增加药物的毒性 反应,如肾毒性、骨髓抑制等。
3、复发和耐药性问题:妇科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出 现复发和耐药现象。这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等因素有 关。
介绍
腹腔热灌注化疗是一种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通过将加热后的化疗 药物灌入腹腔,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同时减少对全身的 毒副作用。近年来,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逐渐得到认可, 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开展此项业务。
研究现状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选择和剂量:腹腔热灌注化疗的药物选择和剂量是影响疗效和毒副 作用的重要因素。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卡铂、顺铂、依托泊苷等,剂量范围在 200-400mg/m2之间。
2、加热温度和时间:加热温度和时间是影响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的关键因 素。研究表明,适当的加热温度和时间可以增加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同时减 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常用的加热温度范围为42-45℃,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
3、加强疗效评估和随访:对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患者进行密切的疗效评 估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和耐药性问题。同时,可以开展多中心临床 试验,评估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最新-热疗法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精品

最新-热疗法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精品

热疗法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热疗法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摘要】热疗,即通过各种致热源的热效应,将肿瘤区域或全身加热至有效治疗温度范围并维持一定时间,从而引起肿瘤细胞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和溶酶体活性增强以杀灭肿瘤细胞[2],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肿瘤治疗新领域。

本文介绍了热疗的起源与现状,简述了热疗的基本原理及其现有的技术支持及具体临床应用,其中重点介绍了迄今已经证实可与热疗发挥协同作用的药物,并提出了笔者对肿瘤热疗的展望。

【关键词】肿瘤;热疗;化疗[],,,,,,[];;目前针对肿瘤的治疗手段有很多,但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仍是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

探索新的、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或者在目前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辅助手段,进而提高疗效,减轻毒副反应,是目前肿瘤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肿瘤治疗新领域。

本文介绍了热疗的起源与现状,简述了热疗的基本原理及其现有的技术支持及具体临床应用,其中重点介绍了迄今已经证实可与热疗发挥协同作用的药物。

1热疗的起源与现状热疗起源于19世纪末期,最早西医文献记载于1866年,报告1例恶性肿瘤病人因感染丹毒产生高热后肿瘤完全消退。

1893年1用细菌毒素注入人体引发机体产生高热治疗38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其中12例肿瘤完全消退,19例好转,还同法治愈了10例肉瘤患者,其中1例无瘤且存活期达27年。

但直到20世纪中叶热疗才作为实验性疗法治疗晚期病人[1]早期热疗由于设备落后、加热剂量和温度无法控制、作用机制不清、副作用严重等诸多限制,因而发展相对滞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能被广泛应用。

近20年以来在医、工两界的共同寻求与探索下,分子热生物学、细胞热生物学、血管热生物学、热剂量测定法、加热与控温技术等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热疗法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热疗法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热疗法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目前针对肿瘤的治疗手段有很多,但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仍是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

探索新的、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或者在目前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辅助手段,进而提高疗效,减轻毒副反应,是目前肿瘤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肿瘤治疗新领域。

本文介绍了热疗的起源与现状,简述了热疗的基本原理及其现有的技术支持及具体临床应用,其中重点介绍了迄今已经证实可与热疗发挥协同作用的药物。

1.热疗的起源与现状热疗起源于19世纪末期,最早西医文献记载于1866年,Busch报告1例恶性肿瘤病人因感染丹毒产生高热后肿瘤完全消退。

1893年Co1ey用细菌毒素注入人体引发机体产生高热治疗38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其中12例肿瘤完全消退,19例好转,还同法治愈了10例肉瘤患者,其中1例无瘤且存活期达27年。

但直到20世纪中叶热疗才作为实验性疗法治疗晚期病人。

早期热疗由于设备落后、加热剂量和温度无法控制、作用机制不清、副作用严重等诸多限制,因而发展相对滞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能被广泛应用。

近20年以来在医、工两界的共同寻求与探索下,分子热生物学、细胞热生物学、血管热生物学、热剂量测定法、加热与控温技术等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肿瘤热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现代肿瘤热疗技术以其无创或微创性并对免疫系统损伤较小且有可能增强免疫力等优势,逐步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后的又一种抗肿瘤手段。

2.基本原理热疗,即通过各种致热源的热效应,将肿瘤区域或全身加热至有效治疗温度范围并维持一定时间,从而引起肿瘤细胞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和溶酶体活性增强以杀灭肿瘤细胞,热疗过程中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温度均升高,但正常组织因热效应导致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故散热充分,且因其血液循环良好,温度升高并不显着;而肿瘤组织由于血流缓慢,甚至血管闭塞,导致散热困难,热量积聚,可以高于正常组织5℃~10℃,进而可发挥抗肿瘤作用。

体腔热灌注化疗技术课件

体腔热灌注化疗技术课件
体腔热灌注化疗技术课件
目录
• 体腔热灌注化疗技术概述 • 体腔热灌注化疗技术操作规范 • 药物选择与配伍禁忌 • 临床效果评价与安全性分析 • 体腔热灌注化疗技术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01 体腔热灌注化疗技术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体腔热灌注化疗是一种将化疗药物与热疗相结合的肿瘤治疗方法,通过向体腔 内灌注加热的化疗药物,达到直接杀灭肿瘤细胞、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的目 的。
禁忌症
虽然体腔热灌注化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该治疗。禁忌症包括严重心 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恶病质以及不能耐受化疗药物的患者。此外,对于妊娠 期妇女和过敏体质的患者也应谨慎使用。
02 体腔热灌注化疗技术操作 规范
术前准备与评估
术前检查
包括血常规、生化、凝血 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挑战和机遇并存
目前体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仍面临 一些挑战,如治疗过程中的疼痛、 并发症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同时,该领域的发展也面临着一 些机遇,如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 体腔热灌注化疗技术的发展提供
了新的可能性和思路。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多学科合作, 整合优势资源,推动体腔热灌注 化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国内外研究团队在体腔热灌注化疗技术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不断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临床上,体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如卵巢癌、胃 癌、结直肠癌等,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和生存率提升。
多项研究证实,体腔热灌注化疗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减少肿瘤复发 和转移的风险。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发展历程
该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体腔热灌 注化疗在设备、药物、温度控制等方面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已成为肿瘤 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介入热化疗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

介入热化疗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
介入热化疗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
陈 健 王艳梅1 孙志强 管恩磊2 ( 吉林省肿瘤医院介入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
〔关键词〕 介入热化疗; 肝癌 〔中图分类号〕 R735.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 2012) 08-1773-03;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2. 08. 116
1. 6 介入热化疗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的增生 VEGF 是一种特 异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研究表明,它与肿瘤的
·1774·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年 4 月第 32 卷
生长、转移密切相关。它能促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 调节内皮细胞凋亡信号的传导路径,对抗其凋亡过程。介入热 化疗能降低肿瘤 VEGF 合成与分泌〔11〕,破坏与减少肿瘤血管 再生,抑制肿瘤血管形成阻止肿瘤生长〔12〕。
1 介入热化疗抗癌机制 目前,大量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证实,温热提高肿瘤组织
的药物浓度及增加某些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提高抗癌效果。 介入化疗能选择肿瘤靶血管,热疗与介入性化疗栓塞联合应用 正是充分利用了二者优势,具有协同抗癌作用。介入热化疗是 利用介入方法选择性地使肿瘤组织内温度升高,利用热效应而 发挥治疗肿瘤的作用〔3〕。 1. 1 热疗有利于化疗药物进入癌细胞内,能够提高化疗疗效
1 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研究室 2 诸城市郝戈庄医院内科 第一作者: 陈 健( 1967-) ,男,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介入热化疗研究。
部位酸性环境下热化疗更易诱发肿瘤细胞凋亡〔5〕。大量实验 研究显示在同样的时间、浓度条件下对肝癌介入热化疗,发现 热化疗疗效明显地高于单纯热疗与单纯化疗栓塞之和,机制考 虑为热化疗是通过加强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完成的。

最新临床医学研究进展2024

最新临床医学研究进展2024

THANKS
感谢观看
为未来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04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 完善,使得精确修复致病基因成为可能,为遗传性心 血管疾病的根治提供了希望。
04
免疫学研究进展
免疫疗法研究
肿瘤免疫疗法
肿瘤免疫疗法是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免疫学 研究的深入,肿瘤免疫疗法取得了重大突破,如CAR-T细胞疗法和PD-1抑制剂等。
CAR-T细胞疗法
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利用经过基因改造的T细胞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方法。目前,CAR-T细胞疗法已成为治疗某些白 血病的有效手段。
自然杀伤细胞疗法
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目前,自然杀伤细胞 疗法正在研究中,以期为肿瘤和病毒感染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CAR-T细胞疗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患者的T细胞改造为CAR-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细 胞),使其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目前,已有多个CAR-T细胞疗法获得批准用 于治疗某些类型的白血病和淋巴瘤。
TILs疗法:利用患者自身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来攻击肿瘤细胞。通过分离和扩增 TILs,可以增强其抗肿瘤活性,再将其回输给患者。目前,TILs疗法已在黑色素瘤、肺癌等 癌症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的细胞因子。
03
营养与免疫关系研究
营养与免疫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合理的营养摄入能够增强
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因此,如何通过合理饮食来调节免疫功
能成为研究的热点。
免疫细胞疗法研究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 疗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Ta g tc v r g o e d a d n c a e s r a e t M RT : r e o e a e f r h a n e k c nc r te t d wih I
[ 5 P E Y M , RAY , 2 ]E P RL W B JA KRAGE , ta.nrtah a. R S e 1Itarc e 1
4 ℃ ) 产 生 的 温 热 效 应 在 分 子 水 平 上 可 使 细 胞 膜 上 蛋 白质 变 5 , 性 , 起 癌 细 胞 自稳 性 下 降 ; 细 胞 水 平 上 , 使 S期 和 M 期 引 在 促 细 胞 凋 亡 ; 组 织 水 平 上 , 使 组 织 内形 成 微 血 栓 , 成 组 织 在 可 造 缺 氧 、 中 毒 、 养 缺 乏 , 速 肿 瘤 细胞 的变 性 和 坏 死 。 般 认 酸 营 加 一 为 , 热 治 癌 的 最 佳 温 度 为 4 . ~ 4 ℃ , 于 4 ℃无 明 显 疗 温 25 5 低 1 效 , 于 4 ℃可 能 导 致 正 常 组 织 的 不 可 逆 损 伤 。 腔 内灌 注 化 高 5 腹 疗 药物 可在腹 腔 内达到 较 高 的药物浓 度 , 强对癌 细胞 的直 增
1 . 47
[2 2 ]古庆 家 , 刘亚峰 , 裴嘉 红, 等.鼻 咽癌放疗后 并发鼻 窦炎的 治疗 及 相关 因素探讨 []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0 5 1 ( 1 :8 —9 . J. 2 0 ,9 1 ) 4 84 0
[3 2 ]GARD M OR S W ROS NTHAL D I e 1 EN A S, RION H, E , ta.
中图分 类号 : 7 O 5 ; 3 . 8R4 4 5 R 3 . 3R7 0 5 ; 5 .

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察

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察

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察目的:探究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诊断并治疗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

观察组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照组仅采用静脉化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及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及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可显著降低患者复发及转移率,提高2年生存率,且不增加相关化疗毒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結直肠癌是一种消化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并且存在着逐年增长的趋势[1]。

目前临床上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放疗以及化疗为主。

由于该病术后仍存在着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的风险,因此术后的辅助治疗对复发及转移的抑制作用亦显得尤为重要。

Spratt等[2]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报道提出腹腔温热化疗,之后该技术不断发展,至今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胃肠肿瘤的辅助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3]。

有文献报道,腹腔热灌注化疗能够有效地将手术中落于腹腔的肿瘤细胞以及术后的微转移灶予以清除,从而很好地防止了结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及转移[4]。

本研究通过对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与单纯静脉化疗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诊断并治疗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可耐受手术且病理诊断证实为结直肠癌;(2)Kamofsky(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均≥70分[5];(3)预计生存期均≥6个月;(4)近3个月内均无放、化疗史;(5)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同意坚持治疗及随访。

胶质瘤磁靶向热疗及药物化疗研究进展

胶质瘤磁靶向热疗及药物化疗研究进展

·专题讲座·胶质瘤磁靶向热疗及药物化疗研究进展李安民闫润民赵明梁超张嘉靖傅相平张志文薛菁晖常津【关键词】脑肿瘤;神经胶质瘤;电磁物;高温,诱发;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综述文献DOI:10.3969/j.issn.1672-6731.2009.06.006药物化疗作为胶质瘤治疗的主要辅助方法,在技术学领域尚无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发展,磁性微粒负载化疗药物作为一种新的靶向化疗系统,在外置磁场的作用下将携载的化疗药物定向聚集于靶区,增加局部药物浓度,有效发挥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在提高化疗药物效果的同时,明显减少正常组织和代谢器官的毒性作用。

磁性纳米药物载体具备良好的生物膜通透性,既可有效协助化疗药物进入组织和细胞,亦可利用高分子生物材料实现药物缓释,这些特性有望显著提高胶质瘤药物化疗效果。

将磁性纳米微粒靶向定位于瘤区,在外置交变磁场的作用下行肿瘤热疗可以克服传统加热技术的缺点。

磁靶向热疗具有良好的磁控性、温控性、精确的瘤区微血管栓塞和微创性的优点,有望丰富胶质瘤治疗新方法的实验研究。

一、胶质瘤治疗现状基于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的特性及手术中对脑组织保护的要求,使得外科手术无法达到生物学切除的程度。

肿瘤细胞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动力学研究显示,肿瘤周围正常脑组织内的亚临床区肿瘤细胞最具增殖能力[1];而且,由于胶质瘤细胞对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具有耐受性,以及损伤后肿瘤细胞可迅速自身修复,使得目前传统的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方法不能完全杀灭或抑制残留的肿瘤细胞,尤其是亚临床区残留的肿瘤细胞和处于休眠期的肿瘤细胞可迅速进入增殖期,导致临床复发。

目前,采用免疫和基因技术治疗胶质瘤尚处于实验研究效果良好,而临床应用不尽如人意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从事胶质瘤治疗基础研究学者的热情,这也是胶质瘤基础与临床研究近十年来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原因。

药物化疗作为胶质瘤手术治疗的主要辅助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平均生存期[2],尽管如此,目前仍难以完全明确手术后辅以药物化疗的有效性;而且,尽管药物化疗后患者生存期有所延长,但由于临床研究样本量小,缺乏说服力。

202X年肺癌同步放化疗进展

202X年肺癌同步放化疗进展

Dirk de Ruysscher
第三页,共五十三页。
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 (SABR) in potentially operable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立体定向消融放疗治疗潜在可手术(shǒushù)的I期非小细胞肺癌 患者
Radiation Oncology
Campus Bio-Medico University, Rome (Italy)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三页。
材料 和方法 (cáiliào)
之前经过化疗目前正在行放化疗的病人 包括局限(júxiàn)野放疗(IF RT) 中值升高至59.4 Gy, 标准分割(1.8Gy/day) Erlotinib (E) 150 mg/day
第十六页,共五十三页。
反应(fǎnyìng)率–RECIST(n=45)
诱导期
整体反应率
Induction RR –39% (95% CI, 24-55%) ORR –60% (95% CI, 44-75%)
*Judged 2-6 months after completion of RT
第十七页,共五十三页。
第八页,共五十三页。
SABR的主要(zhǔyào) 毒性
早期不良反应 疲乏25%Βιβλιοθήκη 咳嗽14%胸壁痛11%
晚期不良反应 放射性肺炎2% 肋骨骨折3% 胸壁痛3%
第九页,共五十三页。
呼吸困难10%
SABR治疗117例潜在可手术(shǒushù)患者的结果
Operable pts 中位生存 2年生存 3年生存 5年生存
测定标放疗准计量的西妥昔单抗联合同步个体化,同毒性 加速放疗联合顺铂长春瑞宾治疗III期非小细胞肺癌(fèi ái)的I 期临床研究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版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版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2016年2月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19卷第2期第121页-第125页近年来新兴的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

HIPEC在预防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自1980年Spratt等[]首次报道HIPEC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简单的灌注液加热后直接灌入法,逐渐演变为目前精准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方法,其设备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改进,HIPEC已经成为成熟的临床应用技术[,,]。

传统的HIPEC由于控温不精准,存在治疗安全隐患;由于不能充盈腹腔而存在治疗盲区,达不到安全有效的最大化;由于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临床研究上不能科学地评价安全性和有效性。

精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HIPEC安全有效最大化的技术要求。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HIPEC被引入到了微创外科领域。

在腹腔镜腹腔恶性肿瘤切除或腹腔探查的基础上,进行腹腔镜辅助HIPEC,可充分应用微创外科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口带来的创伤,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腹膜癌(peritoneal cancer,PC)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间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

PC的发生源于自然因素或手术创伤因素所导致的癌肿脱落、转移淋巴结破裂、淋巴管癌栓破裂和癌栓破裂出血等形成腹腔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FCC着床腹膜,形成微小癌灶、癌结节和广泛性PC[,]。

既往的主流看法认为,PC为癌症晚期或终末期表现,通行的做法是保守治疗,即使是外科干预,也仅是姑息性减瘤手术治疗。

10肿瘤热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10肿瘤热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chondrocytes: membrane transporters involved in intracellular ion homeostasis and the regulation of cell volume free [Ca2+] and
pH[J]. Histol Histopathol, 1998,13(3):893-910. [25] Genge BR,Cao X,Wu LN,et al.Establishment of the primary
[12] Arispe N,Rojas E,Genge BR,et al.Similarity in calcium channel activity of annexin V and matrix vesicles in planar lipid bilayers[J].J Biophys,1996,71(4):1764-1175.
collagen-binding glycoprotein from chondrocyte membranes[J].
Ann N Y Acad Sci, 1985,460:214-223. [31] Kirsch TG, Harrison E,Golub E,et al.The roles of annexins
Res,1992,7(7):807-819. [26] Mark K,Mollenhauer J. Annexin V interactions with collagen[J].
Cell Mol Life Sci, 1997,53(6): 539-545. [27] Luecke H,Chang BT,Mailliard WS,et al.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癌的研究

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癌的研究

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癌的研究发表时间:2012-03-31T16:43:26.0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李冬王旭[导读] 而且使低收入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更适合我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李冬王旭(辽宁省大洼县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 124200)【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140-02 【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胃肠癌术后早期腹腔持续温热灌注化疗的意义。

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5例进展期胃肠癌术后患者治疗为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联合化疗组及常规静脉化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及并发症和毒副反应。

结果联合化疗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低于常规静脉化疗对照组,而联合化疗组生存率则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并发症和毒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进展期胃肠癌术后早期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可减少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胃肠癌腹腔温热灌注化疗静脉化疗胃肠癌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

我国胃肠癌死亡率为25.2/10万(男性:32.8/10万,女性:17.0/10 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3.2%,占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一位。

(男性是女性的1.9倍)。

中国胃肠癌的世界人口调整死亡率:男性:40.8/10万,女性:18.6/10万,分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2~7.9倍和3.8~8.0倍。

胃肠癌的病死率如此之高,而预后之差,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

目前,单一静脉化疗或腹腔灌注化疗,其疗效不满意,肿瘤易复发。

另外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由于肿瘤复发的继续治疗,或导致很多农民因病致贫的现象发生。

寻找一种花费少、疗效好的治疗方法急需解决。

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优于单纯静脉化疗或单一腹腔化疗,不增加不良反应,但能提高疗效,提高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减少肿瘤复发。

全身热化疗治疗恶性肿瘤严重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全身热化疗治疗恶性肿瘤严重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全身热化疗治疗恶性肿瘤严重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全身热疗(wholebodyhyperthermia,WBH)是通过人为方法提高体温,运用热作用及继发效应杀灭癌细胞,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其特点是不仅要使癌灶处的温度升高,而且使全身(除脑部)温度都升高到41.8°C,其治疗过程分为加温期,恒温期,降温期。

由于在41.8°C且持续60min的情况下,人体内环境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尤其是肿瘤患者,多数已经过手术及/和放化疗,以及体质较差,可能伴有其它慢性疾病,在全身热化疗过程中及热疗后可能出现脑水肿、肺水肿、心衰、吸入性肺炎、重度烫伤等严重并发症。

我科S 2007年01月〜2008年12月采用ET-SPACE- I型全身热疗系统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38例,经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01月〜2008年12月行全身热化疗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38例,其中男91例,女47例,平均年龄58. 1岁。

其中肺癌4例,食管癌3例,肝癌,结直肠癌1例,胃癌,乳腺癌,骨肉瘤,宫颈癌,卵巢癌,卡式评分多70分。

1. 2设备与方法:ET-SPACE- I型全身热疗系统为太空舱式红外线体表辐射加温系统,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使用该系统对患者实施全身热疗。

选择直肠温度测量值代表人体核心温度,并以此作为体温调控点。

同时测量口腔、鼻咽的温度以及双侧胸部、双侧髂前上棘、双膝和背部皮肤温度。

恒温期治疗温度为41.8°C,恒温维持时间为60min,期间给予静脉输入化疗药。

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心电、呼吸、血压、中心静脉压、血氧等指标的变化。

同时热疗过程中输入白蛋白10g或血浆400ml,补充水、电解质等。

化疗药物根据疾病选择化疗方案。

2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2.1—般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向患者解释工作,了解患者的顾虑,耐心解释,消除其恐惧感,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方法。

肿瘤热疗的机理及临床研究

肿瘤热疗的机理及临床研究

科技资讯2016 NO.25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学 术 论 坛181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热疗(hyperthermia)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方法,即通过各种致热源的热效应,加热人体全身或局部,使肿瘤组织加热至有效治疗温度范围并维持一定时间,利用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对温度耐受能力的差异,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目的。

目前热疗的升温方式主要有磁感应治疗、超声、射频、微波、激光等。

1 肿瘤热疗的生物学机制1.1 改变细胞膜的内环境细胞膜时热疗的靶器官,高热后可引起细胞的流动性和通透性的改变,导致细胞内环境发生变化,以妨碍经膜转运蛋白和细胞表面受体的功能,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DNA、RNA的合成,促使聚合酶失活、染色体畸变,使细胞内大分子合成速度大大降低,进而抑制细胞修复。

1.2 细胞器功能受损高温可造成许多细胞骨架散乱,细胞器功能受损,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如,线粒体,受热后会导致其结构破坏、粗面内质网脱颗粒,溶酶性活体升高,使肿瘤细胞内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进而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呼吸,促进肿瘤细胞死亡。

1.3 抑制肿瘤细胞呼吸高热状态下,使肿瘤细胞内呼吸受到抑制,导致无氧糖酵解增强而使乳酸浓度增加,促使pH值下降,从而促进溶酶体数量增多、活性升高,有效抑制了肿瘤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加速了肿瘤细胞自我消化和死亡的过程。

1.4 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并按一定程序进行的主动死亡,使凋亡的发生受多种基因的调控,与肿瘤热疗相关的基因有促进凋亡基因、抑制凋亡基因、双重作用的基因等。

2 热疗的生理机制(1)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研究显示热疗能激发机体免疫,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并有效抑制肿瘤的转移。

目前主要认为与以下机制有关:肿瘤免疫原性的改变。

即高温增加膜脂质流动性,使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层中的抗原流动性增加,有利于抗体与抗原结合,增加肿瘤细胞的抗原性,利于体液免疫的杀伤;高热阻止抗原抗体复合物脱落,使免疫系统对靶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高热可以直接作用于免疫系统或通过改变靶细胞性状,促进Tc增生和细胞介导免疫反应;热疗破坏、解除肿瘤细胞分泌的封闭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等。

热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

热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

热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
夏群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10(32)9
【摘要】@@ 肿瘤热疗主要是指利用非电离辐射物理因子的生物热效应,使生物组织加热升温(通常为40~44℃)杀灭肿瘤组织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1985年,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认证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之后肿瘤的第五大手段.
【总页数】2页(P1140-1141)
【作者】夏群
【作者单位】233000,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
【相关文献】
1.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J], 杨喜恩
2.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J], 邵彬
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与化疗联合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J], 吴君
4.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J], 杨春娇
5.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作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恶性肿瘤热化疗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热化疗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热化疗的研究进展
吴敬波;文庆莲
【期刊名称】《肿瘤预防与治疗》
【年(卷),期】2005(018)002
【摘要】1989年,Overgaartd提出,作为单一治疗手段,单纯热疗治疗恶性肿瘤容易复发,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热疗、化疗的综合治疗。

Overgaurdt等通过生物学研究表明,热疗能够导致哺乳动物细胞和动物及人类肿瘤的致死性破坏,也能增加一些化疗药物的疗效。

局部热疗与细胞毒药物的协同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总页数】5页(P129-133)
【作者】吴敬波;文庆莲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四川,泸州,6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3;R730.58
【相关文献】
1.恶性肿瘤的热化疗与热靶向化疗 [J], 刘宝瑞;杨觅
2.支气管动脉热灌注化疗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肺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J], 赵永华;白雪梅;朱飞;
3.支气管动脉热灌注化疗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肺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J], 赵永华;白雪梅;朱飞
4.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并腹水临床研究 [J], 刘渤娜;尤振宇;刘学飞
5.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并腹水临床研究 [J], 刘渤娜;尤振宇;刘学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