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第一学期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物种:是最基本的分类阶元,物种是形态、结构、功能、发育特征和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能相互繁殖,享有一个共同基因库的一群个体,并和其他种生殖隔离。
2.亚种:种内的一部分个体由于分布在各种不同的地区,通过在地理上充分的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
3.品种:种内由于人工选择产生的具有新形态或新性状的个体的总称。
4.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加词第一个字母不需要大写、一般用斜体)
第二章
1.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相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2.器官:由不同的组织共同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而且这些组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定形态特征和结构的功能单位。
3.系统:当若干种器官一起共同完成生命的一项功能时,即构成了动物的系统。
第三章
1.类器官(细胞器):是原生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由细胞中的部分细胞分化成的若干特殊的结构,执行着类似于高等动物某些器官的功能,故叫细胞器。
2.包囊:在不良的环境下,原生动物体会分泌一些物质,凝固后将自己包围,即形成包囊,度过干燥、冰冻等不良环境,遇到适宜的环境,包囊破裂,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
3.伪足:是肉足纲的最主要的特征,它是虫体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以形成的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它不仅是运动类器官(非固定的),而且兼有摄食的作用。
4.变形运动: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的运动方式。伪足的伸出与细胞趋化性和细胞质的溶胶-凝胶变化有关。
5.世代交替现象:在动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相互交替的现象。
第四章
生物发生律:又叫重演律,是个体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
第五章
1.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水流进出海绵体的通道,是对其水生固着生活的一种适应,海绵动物的摄食、排泄、呼吸和生殖等生理功能,都要依靠水沟系中的水流来实现。
2.两囊幼虫:多孔动物受精卵形成囊胚后,动物极的小细胞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另一端的大细胞中间形成一个开口,后来囊胚的小细胞由开口倒翻出来,里面的小细胞具有鞭毛的小分裂球,植物极的一端不具鞭毛的大分裂球,称两囊幼虫。
3.胚胎逆转:幼虫从母体出水孔随水流逸出,然后具鞭毛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而另一端的大细胞留在外边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原肠胚形成正相反(其他多细胞动物的植物极大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动物细胞形成外胚层)因此称为胚胎逆转。
第六章:
1.网状神经系统:是动物界里最原始的神经系统。一般认为它基本上是由二极或者多极的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具有形态上相似的突起,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疏松的网,因此称神经网。
2.消化循环腔:具有消化的功能,可以进行细胞外消化,又兼有循环的作用,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运输到身体的各部分,所一以又称为消化循环腔。
3.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它的特点是在上皮细胞内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数目较多、形大,基部扩展。外皮肌细胞短,基部内的肌原纤维收缩时,使身体及触手缩短;内皮肌细胞长,基部的肌原纤维收缩时,使身体和触手伸长。
5.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地一种捕食、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第七章
1.皮肤肌肉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与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环肌,斜肌和纵肌)共同组成了囊状的体壁,包囊全身,既有保护内部器官的作用,又能加强运动功能,这种体壁结构称为皮肤肌肉囊,简称皮肌囊。
2.原肾型排泄系统:由排泄管,毛细胞组成,起源于外胚层,并沿途多次分支,许多分支相互连接成网状,每个分支的末端有管细胞,管细胞上覆盖有帽细胞,两者共同组成焰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
内水分的渗透压,同时排出代谢废物。
3.梯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逐渐向前集中,形成“脑”及从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在纵神经索之间有
横神经相连。在高等种类(如原腔动物),纵神经索减少,只有一对腹神经索发达,其中有横神经连接如梯形,又称"梯形神经系统"。
4.牟勒氏幼虫:海洋生活中的多肠类,幼虫体呈卵状形,全身被纤毛,边缘有八个游泳用的纤毛也,有
肠,眼点等营浮游生活。
原体腔:又叫假体腔,体壁内侧中胚层和肠壁外侧内胚层之间的空腔,是囊胚腔的剩余部分。
第九章
1.真体腔:是指中胚层间的空腔,为中胚层裂开形成,又称裂体腔。
2.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前端两节及末一节外,其余各体节在形态上基本相同,称同律分节。
3.闭管式循环系统:由纵行血管和环行血管及其分支血管以及与各血管相连的微血管网组成。血液始终
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其血液流动方向固定,血流速度恒定,故称闭管式循环。
开管式循环系统:侄类,真体腔为结缔组织所填充,部分血管退化消失,相应位置形成不同的血窦(即组织间隙或叫腔隙)血液不完全在血管中流动,也进入这些血窦中循环,即开管式循环。
4.索式神经系统:由体前端咽背侧的一对咽上神经节愈合成脑,脑向两侧发出围咽神经并包围消化管形
成环状,在消化管的腹面与一对愈合咽下神经节相连,自此向后伸的腹神经索纵惯全身。腹神经索是由2条纵行的腹神经合并而成,在每体节内形成一神经节,整体形似索状,故称索式神经。
5.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
体外。
6.疣足:多毛类环节动物体壁向外伸出的扁平的片状突起,每节一对,分为背叶与腹叶,其中有刚毛和足刺伸
入支持,主要用于游泳。
第十章
1.外套膜:包在内脏团外面的一层膜,由背侧皮肤褶皱向下延伸生成,常包裹整个内脏团并形成外套腔。
2.齿舌:是大多数软体动物口腔里特有的角质咀嚼片构造,为口腔底部舌状突起,具多列角质细齿,似锉刀状,
课锉碎食物,齿舌的数目、大小,形状为鉴定物种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十一章
1.蜕皮现象:节肢动物在生成发育过程中,由于发达的外骨骼限制了身体的生长,停止取食和活动,脱去旧表
皮而产生新表皮的现象。
2.马氏管:是肠壁的外突起而形成的许多细管,开口于中肠和后肠交界处,吸收血体腔中的代谢废物,进入后
肠,回收水分后,与食物沉渣由肛门排出。
3.口器:为昆虫的摄食器官,也是其分类的依据,它是由头壳的一部分和附肢特化形成,它的基本形式为咀嚼
式,并特化成虹吸式口器,舔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
4.完全变态:昆虫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都与成虫有很多不
同,生活史中有一个不取食不活动的蛹期。
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中只具有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成虫的特征随着幼体的生成发育逐渐显现。
第十三章
1.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特有的结构,有真体腔的一部分演变而来。
2.管足:为棘皮动物水管系统的测管末端的腹分支,伸出体外,壁薄,末端有吸盘。
3.原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物成体的口,由端细胞法形成的中胚层和真体腔的一类动物。
4.后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物成体的肛门或封闭,在其相反端另形成开口,有肠腔法形成
中胚层和真体腔的一类动物。
5.棘皮:海生无脊椎动物,除部分营底栖游泳或假漂浮生活外,多数营底栖固着生活,常是某些底栖群落中
的优势种,化石类别和种类极多,除现生6纲外,另有15纲之多,始见于早寒武世。
第十四章
1.口索:由内胚层演变而来与脊索相像,并始自口腔直至吻腔基部的一条短盲管故称作口索。因其较脊索短
小,所以将具有口索的动物称为半索动物。
2.半索动物:因其较脊索短小,所以将具有口索的动物称为半索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