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新部编本3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运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运用“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特点。
3.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4.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本条“标准”的意思十分明确,这里主要针对“运用地图学习”的教学要求进行说明。
地图并不仅仅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直观呈现,它还包含着地理判断。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会从地图中获取一个区域的更深入的信息,即能够读懂地图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如人口分布与城市、地形区分布之间的关系,城市分布与交通线分布之间的关系等。
我们在教学中常说的“以文释图”,是指将在地图上所作的地理判断用文字表述出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能够根据地图叙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二是能够根据地图进行分析,得出有规律性的知识;三是能够把地图中有联系的事物,经过分析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人口分布”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一组“前活动”,要求学生结合“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和“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来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以及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状况。
在学生进行上述探究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简短的正文,归纳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教材的这种编排方式,是基于课堂教学思路来考虑的,从知识生成的角度来看,要求学生联系已学的人口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人口密度图的读图方法、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等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图表资料,来生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从转变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看,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落实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章节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和分布
第2节
总课时
1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1.能够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知道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师补充、点评、小结。
二、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
过渡: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发达,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我们通过下面的课堂活动,来探讨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以及主要城市的特点。
组织学生课堂活动:
1.白板出示“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31“活动”。
2.引导学生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
3.引导学生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原因:
4.白板出示“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
5.出示“东北地区地形分布”、“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归纳东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5.教师补充、点评、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
学生讨论后回答: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运输条件、经济资源等方面。
学生完成活动题
学生归纳
学生回答
学生了解
学生做笔记
学生图中找出主要铁路干线
学生完成活动题并归纳
学生完成活动题
阅读归纳
学生做笔记
营造教学情境,再顺势切入课题
利用图标学习,提高学生用资料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湘教初中地理八下《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_1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一、教学目标1、运用图表认识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2、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二)难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三、教学流程设计揭示课题,直入主题提出学习目标1、运用图表认识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2、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3134,完成关于“东北地区”的问题:(7分钟)1、读P31图表,该区人口分布特点:分布,部地区人口多,发达地区人口多,人口少。
2、读P32地图可看出:该区少数民族,其中,族分布较广,是该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3、读P34地图,该区城市分布特点是:集中在地区,在该区的交通运输网中占主要地位。
主要城市中,是北部的中心城市,是中部的中心城市,是南部中心城市,也是全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4、方法归纳:①认识某地的人口状况(民族),常运用数据图表和图,以便了解人口的。
再结合地形气候等地图分析人口分布与的关系。
②认识某地的城市特点,常运用有关图,从而了解主要城市及其,以及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人文要素的关系。
检查自学效果,师生互动1.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指正。
2.出示东北地区地图,学生看图说明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和民族分布。
3. 活动:课本P31、33活动题当堂训练1.下列地区中,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是()A.三江平原 B.长白山地 C.辽河平原 D.小兴安岭2.分布在长白侧的主要少数民族()A.回族 B.朝鲜族 C.蒙古族 D.鄂温克族3.东北地区占主要地位的交通运输方式是()A.公路 B.河运 C.铁路 D.航空4.哈大线、滨洲线和滨绥线交会的城市是()A.哈尔滨 B.长春 C.沈阳 D.大连当堂作业必做:《全优》P2728选择题;选做:P28第12四、板书设计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一、人口分布1.特点:分布不均2.民族:少数民族较多二、城市分布1、主要城市2、分布特点:沿铁路线分布。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学设计
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图表知道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能从图表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地理计算能力。
2、运用“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民族的分布特点。
3、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难点:影响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主题引入一则新闻:2017年东北三省人口减少——设疑:人口为什么会减少?减少的东北人口去哪里了?回顾旧知上一节课关于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基本知识的回顾:纬度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引出思考:东北的地理环境对人口人口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知识新授一、人口分布(一)多媒体投影“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与“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1、人口密度如何计算出来的?计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拓展“引入”新闻,了解东北人口的变化及迁移。
2、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人口分别约为1953年的多少倍?3、根据人口分布图,说一说东北人口密集分布区主要在哪些区域?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师生小结)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人口增长较快,人人口分布不均匀。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较为稠密。
山区人口偏少,如黑龙江北部的山区人口相对稀疏。
(落实画书笔记)4、拓展思考:三江平原也是平原地形,为什么人口稀疏呢?(思考归纳)通过地理位置图及干湿地区分布图,判断三江平原纬度较高,气候较为严寒;主要是湿润地区,沼泽广布;加上开发时间较短,因此人烟稀少。
——比如说三江平原就有不少当地特有的野生动物:天鹅、丹顶鹤等。
(二)多媒体投影“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并结合上一学期旧知识“民族分布特点”这一知识点,了解以下内容:1、东北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2、东北地区分布较广和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一个?(小结)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学历案-初中地理湘教八下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学习主题为“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主要探讨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与分布,以及该地区的城市形成与空间布局,使学生理解地理空间布局中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作用。
二、学习目标1. 掌握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历史背景和现状,理解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 了解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发展特点及城市间的联系。
3. 学会通过图表和资料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变化和城市发展趋势,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
4. 激发对地理空间的认识和探索兴趣,树立可持续的区域发展观。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交流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通过完成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人口与城市分布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分析能力。
3. 口头报告评价:分组进行东北地区某城市发展情况的分析与报告,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口头表达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关于东北地区的短视频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提出有关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数据、地图及历史资料,详细讲解人口增长和分布的背景、原因,城市的发展与分布特征。
3. 分析图表:发放关于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统计图、地图等材料,指导学生如何解读和分析图表信息。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这些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和影响。
5.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典型的东北城市作为案例,深入分析其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课内容,强化学生对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认识。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通过提问方式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东北地区某城市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调研报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 小组互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调研报告,并就报告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促进相互学习和合作。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精品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运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运用“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特点。
3.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三、教学策略本节教材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本条“标准”的意思十分明确,这里主要针对“运用地图学习”的教学要求进行说明,地图并不仅仅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直观呈现,它还包含着地理判断。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会从地图中获取一个区域的更深入的信息,即能够读懂地图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如人口分布与城市、地形区分布之间的关系,城市分布与交通线分布之间的关系等,我们在教学中常说的“以文释图”,是指将在地图上所作的地理判断用文字表述出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能够根据地图叙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二是能够根据地图进行分析,得出有规律性的知识,三是能够把地图中有联系的事物,经过分析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职联系际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时分配上分为1个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延续“坐着高铁看中国”视频内容,展示哈大高铁共设23个车站,沿线较大的城市有:哈尔滨、长春、四平、铁岭、沈阳、鞍山、营口、大连等。
以此展开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还有哪些人口、城市密集的地区?其分布与铁路线有何关系?从而引入正文内容。
五、当堂练习1.下列地区中,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是()A.三江平原B.长白山地C.辽河平原D.小兴安岭2.分布在长白山东侧的主要少数民族()A.回族B.朝鲜族C.蒙古族D.鄂温克族3.东北地区占主要地位的交通运输方式是()A.公路B.河运C.铁路D.航空4.哈大线、滨洲线和滨绥线交会的城市是()A.哈尔滨B.长春C.沈阳D.大连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1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及其少数民族分布;(2)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城市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计算,了解黑吉辽三省的人口密度;(2)通过读图,了解东北地区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地区,并能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原因;(3)在地图上找出居住在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4)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并能结合地图归纳城市分布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和民族基本概况,树立民族平等的意识,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收集哈尔滨的相关图片,鄂伦春族和赫哲族的民族风情。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收集东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民族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激趣法、讲授法、实践法、自主学习、学生读图归纳、分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发现基本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满汉全席”的故事导入:满汉全席是我国一种集合满族和汉族饮食特色的巨型筵席,起源于清朝的宫廷,原为康熙66岁大寿的宴席,旨在化解满汉不和,后世沿袭此一传统,加入珍馐,极为奢华。
清代名宴还包括蒙古亲藩宴、廷臣宴、万寿宴、千叟宴、九白宴。
满汉全席上菜一般一百零八种,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
分三天吃完。
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
教师提出问题“你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开始自主学习。
二)学生分学习小组自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完成课本上的活动题,有疑问的地方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组内无法解决的内容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
自主学习提纲:1、人口密度=人口/面积,根据公式,计算黑吉辽三省的人口密度。
2、读图,找出人口密度在1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独立思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3、知识回顾: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地区。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一、东北地区的人口情况1. 人口总量东北地区由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组成,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
但是由于资源枯竭、产业结构不平衡、人口外流等原因,东北地区的人口总量一直在下降。
2019年,东北地区的总人口为1.0905亿人,其中辽宁省人口为4352.7万人,吉林省人口为2756万人,黑龙江省人口为3.7978万人。
2. 人口密度东北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是中国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之一。
而且,人口密度分布也比较不均衡,辽宁、吉林两省的人口密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黑龙江省的人口密度则相对较低。
由于气候原因,东北地区的大部分人口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南部平原地区。
3. 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两种。
常住人口指在东北地区常年居住的人口,流动人口则是指在东北地区工作、学习、旅游等各种原因暂居东北地区的人口。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常住人口一直在下降,而流动人口则逐渐增加。
目前,东北地区的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
二、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南部平原地区。
其中,沿海地区的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港口的作用,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高。
而南部平原地区则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城市也相对较多。
1. 沿海城市东北地区的沿海城市包括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等。
这些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港口的作用,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高。
此外,沿海城市还是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地区联系最紧密的地区之一。
2. 中部城市东北地区的中部城市包括沈阳、长春、吉林市等。
这些城市是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经济中心,城市化水平也较高。
同时,这些城市还与周边的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联系紧密,是地区内企业和人才聚集的地方。
3. 南部平原城市东北地区南部平原地区的城市主要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
这些城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高。
八年级地理下册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2. 掌握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特点,了解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2. 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特点3. 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主要城市的分布。
2. 教学难点: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阅读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城市,理解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2. 新课导入:讲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
3. 案例分析:分析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分布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关系。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6.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分析我国其他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地图阅读练习,评估学生对东北地区主要城市分布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人口与城市分布关系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延伸:1. 邀请当地的城市规划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城市规划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城市规划展览馆,了解城市发展历程与人口变化。
八、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九、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绘制一幅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关系图,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6.2东北地区地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设计
课件展示:
学生:动手计算,积极回答如下问题。
教师:〔1 2;〔3〕 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
课件展示:
教师:从图中观察东北地区主要包括哪些民族?
学生:汉族、朝鲜族、蒙古族等。
教师:东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有满族、蒙古族、回族、鄂温克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其中满族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赫哲族的分布地区:某某、松花江、乌苏里江冲击而成的三江平原。民谣表达的含义:这里 沃野千里,物产丰富,自古以来是富饶的天然渔场和逐猎之地。
结合地图,观察图例,解答地理问题,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发言。
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两方面入手,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某某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称。特殊的历史进程,以与与俄罗斯接壤的地理位置,使某某与俄罗斯长期保持广泛联系,因而造就某某异国情调的美丽都市。
课件展示:
教师:某某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某某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 篮〞。某某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某某名胜古迹众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教师:读图,找出某某、某某、某某、绥芬河、某某、某某、图们、某某、某某、 某某、某某等城市,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
课件展示:
教师:东北地区主要城市有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结合课本材料,举例说明某某是一个具有“异国情调〞魅力的城市;结合有关知识,解释某某具有这种独特的异国情调的原因。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_《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学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运用“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特点。
3.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重点: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难点: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人口稠密区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M松嫩平原和 N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人口稀疏区山区人口偏少,黑龙江省北部山区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2.民族分布特点(1)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
(2)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易错易混】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满族。
二、城市分布1.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
2.城市分布特点: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_沿线地区,特别是①哈大线(哈尔滨—大连)、②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③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3.主要城市城市城市简介工业部门A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铁路枢纽,通过滨州—滨绥线与俄罗斯保持广泛联系机械、医药、食品、石化、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B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C沈阳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历史文化名城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D大连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避暑旅游胜地,水产基地造船、汽车制造、石油化工、服装【交流探究】探究: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1)读“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说出东北地区人口分布有何特点?分析人口分布的疏密与地形有何关系?答:分布不均;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稠密,黑龙江省北部山区人口稀疏。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知识技能目标:1.学会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影响分布的因素。
2.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及主要城市的特点。
3.能归纳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并迁移运用。
过程与方法:1.借助相关图、表,分析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2.通过阅读、思考、探究、总结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并能迁移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东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树立人、地和谐观,增强环保意识;2.通过了解东北地区人口、民族的分布及特色文化,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1.东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2.总结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并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学习目标:1.观看一段视屏:《闯关东》讲述的是华北地区的人们前往谋生,东北地区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引着华北地区的人们?2.揭示学习目标二、自主,合作,探究:互动一:人口分布1.学海导航:回顾世界人口分布、中国人口分布的学习,想一想:学习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我们应该解决哪几个知识点?可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明确:学习任务: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分布的因素;方法:图表分析法2.学海遨游:教材P31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数据表格及6一18地图,请同学们利用好这些资料快速自学,争取2-3分钟完成学习小目标。
3交流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中部南部人口多,北部东部人口少。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中部南部多平原,工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因此人口稠密;北部东部多山地,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因此人口稀疏。
4.学法归纳:人口分布,先在图中寻找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再结合分布规律,去探讨空间位置与地形、气候、河流等之间的关系,借助线面结合来归纳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空间分布的因素。
互动二:民族分布1.学海导航:我国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哪里?东北地区主要有哪些民族?分别分布在哪?民族风情有何不同?给大家2分钟时间自学,准备抢答和竞赛。
【精】《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文信息培养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归纳、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问:大家看过《闯关东》这部电视剧吗?(学生回答)展示:东北地区有关东、关外之称。
这里的“关”指的是山海关。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的农民向东北地区移民的过程。
19世纪初,黄河下游出现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而当时东北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尚未开垦。
迫于日益重的生活压力,受灾农民不顾禁令(清政府为禁止汉人进入满州“龙兴之地”垦殖而颁布的禁关令),冒着被惩罚的危险,陆续“闯”入东北。
闯关东造成了东北地区的人口急剧增长。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
二、新课(一)人口分布活动1:出示黑、吉、辽三省的面积、人口对比表格:1. 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为1953年的多少倍?2. 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学生读图回答)明确:1. 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为1953年的3倍多、2倍多、2倍多。
2. 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84.4人、146.9人、297.6人/千米2。
出示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图,提问:读图说说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明确: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
这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早。
小结: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人口多,北部和东部人口少。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特点;2.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状况;3.了解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和经济特征;4.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状况;2.了解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和经济特征。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和城市分布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2.如何解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1.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特点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我国开发程度比较高的区域之一,区域面积约为1/5的中国领土面积,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等省份,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区。
东北地形地貌特点:•地势高度•地垒及河谷平原•基底地形2. 人口数量和分布状况东北地区人口数量虽然较多,但是人口增速缓慢,从2010年开始,人口总数出现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东北地区的发展滞后,民营企业少,外来人口流入少,导致人口结构老化。
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集中在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
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吉林省的长春和辽宁省的沈阳是人口集中的城市。
3. 城市分布和经济特征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较为集中。
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大部分城市都分布在沿海地带和东北平原上。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得到了较大的推动。
区域高度重视能源、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发展,形成了有点差异的经济结构。
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虽然相比其他地区有所落后,但是仍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2.图片展示3.商榷讨论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带着学生们看图片欣赏东北地区风光,并介绍东北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点。
2. 重点部分分别介绍东北地区人口数量和城市分布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城市分布和经济特征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同时展示有关数据。
3. 活动体验通过齐做一张东北地区的地图,并标注其主要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地点,让学生们理解其关系。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导学案一、导入引言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本次导学案将重点探讨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以及城市分布特点,帮助同砚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发展状况。
二、进修目标1. 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总量及人口结构特点;2. 了解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分布情况及特点;3. 掌握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三、进修内容1. 东北地区的人口总量及人口结构特点;2. 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分布情况及特点;3. 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四、进修步骤1. 人口总量及人口结构特点a. 东北地区的人口总量约为X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X%;b. 东北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人口比例较低;c. 东北地区人口结构较为老龄化,劳动力资源相对不足。
2. 主要城市的分布情况及特点a. 哈尔滨: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工业和农业发达,是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b. 大连:东北地区的国际化城市,拥有重要的港口和航运业;c. 沈阳: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工业发达,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3. 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a. 经济发展水平: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发展较快;b. 政策导向:政府政策对人口和城市分布有一定影响,如城市化政策、人口政策等;c. 区位优势:东北地区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五、教室练习1. 请同砚们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 选择一个东北地区的城市,比如哈尔滨、大连或沈阳,分析其城市发展的特点和优势。
六、课后作业1. 以《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为题,写一篇500字的短文,总结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 收集一些关于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数据资料,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做一份简要报告。
七、拓展延伸1. 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迁徙情况及其影响;2. 钻研东北地区城市化经过中的问题与挑战。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3)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东北地区的人口以及城市分布特征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情况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城市?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人口分布由书本P31图6-18,完成以下问题:估算2021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约为1953年的多少倍。
计算2021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读图6-18,说一说,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 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均匀阅读:闯关东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阅读:旗袍与旗装活动读图6-6、6-20,完成以下任务。
〔1〕“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
找出鄂伦春族的分布地区,解释导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
〔2〕赫哲族是中国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
“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哲人是“住在江边的人〞。
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句民谣来描述赫哲人的渔猎生活。
找出赫哲族的分布地区,讨论上述民谣表达的含义。
城市分布1、交通运输铁路占主要地位。
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重要工业城市哈尔滨是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长春市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工业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
3、活动〔1〕读图6-23,找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芬河、长春、吉林、图们、沈阳、大连、鞍山、丹东等城市,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2〕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①举例说明哈尔滨市一个具有“异国情调〞魅力的城市;结合有关知识,解释哈尔滨具有这种独特的异国情调的原因。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4)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及其少数民族分布;2、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城市分布的特点【学习重难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重点);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难点〕【自主探究】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兴旺的地区,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 ___ 。
2、东北地区有关东、之别称。
这里的“关〞指的是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
闯关东造成了东北地区人口的 ______ 。
3、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
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4、旗袍是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源于女性传统的旗装。
5、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连接着全区各主要 ____ 和 _______ 。
6、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集中在 _______ 沿线地区。
7、哈尔滨是东北地区北部的____________城市,又是重要的__________。
长春是东北地区_______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____________。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沈阳________________,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合作提升】1、城市离不开交通,仔细观察东北地区铁路线,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铁路线起点终点哈尔滨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北京哈尔滨沈阳丹东市沈阳大连城市特征工业部门哈尔滨长春沈阳【当堂达标】( )1、下面关于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B、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C、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兴旺的地区多D、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稀疏( )2、哈尔滨到大连的铁路线称为A、哈大线B、滨洲线C、滨绥线D、京哈线( )3、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名胜古迹众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 A、哈尔滨 B、长春 C、沈阳 D、大连( )4、下面关于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的地位B、纵横交错的公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C、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D、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5、东北三省中,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是 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东北地区的人口以及城市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情况
教学时间:1时
教学过程:
引入
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城市?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
人口分布
由书本P31图6-18,完成下列问题:
估算XX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约为193年的多少倍。
计算XX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读图6-18,说一说,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
素主要有哪些?
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均匀
阅读:闯关东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阅读:旗袍与旗装
活动:读图6-6、6-20,完成下列任务。
(1)“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
找出鄂伦春族的分布地区,解释导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
(2)赫哲族是中国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
“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哲人是“住在江边的人”。
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句民谣来描述赫哲人的渔猎生活。
找出赫哲族的分布地区,讨论上述民谣表达的含义。
城市分布
、交通运输
铁路占主要地位。
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重要工业城市
哈尔滨是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长春市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工业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
冶金著称。
3、活动
(1)读图6-23,找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芬河、长春、吉林、图们、沈阳、大连、鞍山、丹东等城市,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①举例说明哈尔滨市一个具有“异国情调”魅力的城市;结合有关知识,解释哈尔滨具有这种独特的异国情调的原因。
②大连是一个北方城市,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呢?在大连举办国际服装节,有哪些优势条?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