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试诉低渗性缺水补液方法
液体疗法补液计算公式
![液体疗法补液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aac4b8167ec102de3bd89a1.png)
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⑴5% NaHCO3(ml)=(22 –测得的HCO3ˉ)* 0、5*1、7*体重(kg )(有写0、6)=(22 –测得的HCO3ˉ)*体重(kg )(5%SB 1ml=0、6mmol)补碱的mmol数=(-BE)*0、3*W(kg)即5%SB(ml)=(-BE)*0、5*W(kg)先给1/2量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ˉ5mmol/L,计算给5% SB 5ml/kg*次OR、11、2%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ˉ-27)mmol/L]*0、5*0、84*W(kg)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 *体重(kg)*0、6 (1mmol K=0、8ml Inj、10%KCl)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 *体重(kg)*0、6(女性为0、5)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⑹二、需要注意与记住的问题1、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g、2、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的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3、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用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4、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碱”指的就是1、4%S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
糖为5%-10%的GS,盐为NS(0、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
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4%碱: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5、补钾:每100ml液体量中10%KCl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之三。
6、扩容:2:1等张含钠液(2份盐:1份碱)按20ml/kg计算,30分钟内滴完。
儿科补液病案例题
![儿科补液病案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bf44f667a45177232f60a27b.png)
2、等渗性失水;依据:血清Na135mmol/L(Na<130为低渗脱水,130<Na<150 为等渗脱水,Na>150为高渗脱水)
②定性:该患儿为重度等渗脱水。
③定速:此患儿为重度脱水有扩容阶段,中度及轻度则无需扩容,直接进入快速 阶段和维持阶段。 ⅰ、扩容阶段:用20ml/kg的等张液扩容, 该患儿应用20ml/kg×7kg=140ml的等张液,在30~60min内补液。
3、两补:见尿补钾,补液中出现抽搐先补钙,无效再补镁 补钾:3mmol/kg, 该患儿补钾量为3×7=21mmol,浓度<0.3%,速<0.3mmol/kg/h,该患儿速度小于2.1mmol/h 补钙:10%葡萄糖酸钙 1~2ml/kg, 该患儿应补钙7~14ml 补镁:25%硫酸镁0.1ml/kg/次 该患儿补镁0.7ml/次 q6h
1)急性重症肠炎(0.5分)伴重度低渗性脱水(0.5分),代谢性酸中毒(0.5分),低血容量性休克。(0.5分)
2)病原最可能是轮状病毒 (1分)
小儿补液疗法原则
![小儿补液疗法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8d70b73c5da50e2524d7feb.png)
小儿补液疗法原则本贴收到1朵鲜花小儿补液疗法原则一、第一天补液计划:三定,三先及两补原则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轻度缺水:90~120ml/kg中度缺水:120~150ml/kg重度缺水:150~180ml/kg②定性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③定速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
定速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1)扩容阶段: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kg.h3)维持补液阶段: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④纠正酸中毒: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
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1)补钾: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0.15~0.3g/kg.日。
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
一般为口服,病2)溶液的定性:生理需要量:60~80ml/kg,用1/5张;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
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1:1液1/2张0.9%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1:2液1/3张0.9%氯化钠35ml;5%或10%葡萄糖65ml1:4液1/5张0.9%氯化钠20ml;5%或10%葡萄糖80ml2:3:1液1/2张0.9%氯化钠33ml;5%或10%葡萄糖50ml;1.4%碳酸4:3:2液2/3张0.9%氯化钠45ml;5%或10%葡萄糖33ml;1.4%碳酸2:1液1张0.9%氯化钠65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35ml1.补充累积损失量指自发病到补液时所损失的水和电解质的量。
低渗性脱水的治疗
![低渗性脱水的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1c01fc2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8.png)
低渗性脱水的治疗低渗性脱水是指体内液体丢失,导致血液中溶质浓度超过外部环境,使得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水分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的医学情况。
治疗低渗性脱水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诊断低渗性脱水常见于过度排尿、呕吐、腹泻等情况,造成体液丧失,而未相应地水和电解质补充。
临床上通过检测患者的尿量、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尿液渗透压、血液渗透压等指标可以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治疗低渗性脱水的关键是要早期干预和适当的水分及电解质补充。
以下是治疗低渗性脱水的常见方法:补充水分患者应尽量补充足够的水分来恢复体液平衡。
可以口服水或通过静脉补液的方式来增加体液量。
补充电解质除了水分,电解质在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补充水分的同时,需要考虑补充钠、钾等电解质。
调整饮食控制食盐的摄入量,避免进食过咸或过甜的食物。
适时增加含水果、蔬菜等富含水分和电解质的食物。
药物治疗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通过药物来调整电解质水平,例如使用钠、钾等补充剂。
预防与注意事项预防低渗性脱水的关键是合理饮食,并根据体液丢失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此外,避免过量运动、高温环境下过度出汗等情况也有助于预防低渗性脱水的发生。
在治疗低渗性脱水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定期监测血液指标,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健康安全。
结语低渗性脱水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及时合理的治疗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介绍的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措施,希望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应对低渗性脱水,恢复健康。
外科补液
![外科补液](https://img.taocdn.com/s3/m/e274ab73f5335a8102d22075.png)
1、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g.2、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的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3、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用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4、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碱‖指的是1.4%SB)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
糖为5%-10%的GS,盐为NS(0.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
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4%碱: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5、补钾:每100ml液体量中10%KCl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之三。
6、扩容:2:1等张含钠液(2份盐:1份碱)按20ml/kg计算,30分钟内滴完。
7、累积损失量在第一个8小时补足,为1/2总量。
液体疗法基本原则―一、二、三、四‖·一个计划一个24小时计划·二个步骤补充累积损失量,维持补液。
·三个确定定量,定性,定速度和步骤。
·四句话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随时调整。
注射用水是禁忌直接由静脉输入的,因其无渗透张力,输入静脉可使RBC膨胀、破裂,引起急性溶血。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的有5%GS和10%GS,主要供给水分(由呼吸、皮肤所蒸发的(不显性丢失)及排尿丢失的)和供应部分热量,并可纠正体液高渗状态,但不能用其补充体液丢失。
5%GS为等渗溶液,10%GS为高渗溶液,但输入体内后不久葡萄糖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供给能量,或转变成糖原储存于肝、肌细胞内,不起到维持血浆渗透压作用。
(注:10%GS 比5%GS供给更多热量,虽其渗透压比5%GS高1倍,如由静脉缓慢滴入,Glucose迅速被血液稀释,并被代谢,其效果基本与5%GS 类似。
外科学上三种类型脱水的诊断及补液
![外科学上三种类型脱水的诊断及补液](https://img.taocdn.com/s3/m/eabb48b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1.png)
外科学上三种类型脱水的诊断及补液低渗性脱水一、概念及特点水和钠同时缺失失钠多于缺水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圆形低渗状态低渗性脱水的主要脱水部位ecf对病人的主要威胁循环衰竭二、机体的代偿机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细胞外液总量更为减少肾素―醛固酮系统出现激动、抗利尿激素排泄激增三、病因1.胃肠道丢失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反复呕吐、胃肠减压、慢性肠梗阻等2.大创面的慢性渗液3.应用排钠利尿剂4.等渗性缺水化疗时补足水分过多四、临床表现1.轻度血清钠浓度在135mmol/l以下,缺nacl0.5g/kg体重。
疲倦,头晕,小儿麻木,不口渴。
尿中na+、cl-减少。
2.中度血清钠浓度在120mmol/l-130mmol/l,失nacl0.5~0.75g/kg体重。
(1)神经系统症状:乏力,头晕及手足麻木更加明显。
(2)消化道症状:恶心及呕吐等。
(3)循环系统整体表现:高钠休克,俯卧昏倒。
(4)尿量太少,尿中几乎不不含钠和氯3.重度血清钠浓度在120mmol/l以下,缺nacl0.75~1.25g/kg体重。
表现:肌肉痉挛,抽痛;腱反射弱及消失;神志不清,昏迷;常发生休克五、诊断六、化疗病史1.病因临床表现2.静脉输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尿液检查比重常在1.010以下,需补充的钠量(mmol)尿na+和cl-常明显减少=[血钠的正常值(mmol/l)-血钠测出数值(mmol/l)]血清钠测定×体重(kg)×0.6(女性0.5)其他: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3.日须要液体量血细胞比容及血尿素氮值4.重度缺钠发生休克者先补齐血容量5.纠酸及补钾高渗性脱水一、概念及特征水和钠同时遗失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轻微缺水细胞内液移近细胞外间隙,引致细胞内、外液量都有减少。
脑细胞缺水而导致脑功能障碍低渗性水解的主要发作环节ecf低滤渣主要水解部位icf增加二、代偿机制口渴,饮水,增加体内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减少,抗利尿激素排泄激增,肾小管对水的再稀释减少循环血量明显增加,醛固酮排泄减少,强化对钠和水的再稀释三、病因(1)水分摄取严重不足(decreaseofintake)失去口渴美感水源切断进食困难重危病人的给水不足,经鼻胃管或空肠造瘘管给予高浓度肠内营养溶液等(2)水分丢失过多(lostfromecf)大量流汗(汗中不含氯化钠0.25%)尿崩症和渗透性利尿糖尿病未控制致大量尿液排出等呼吸道皮肤蒸发大面积灼伤曝露疗法等四、临床表现1.轻度口渴,缺水量为体重的2%~4%2.中度极度口渴。
儿科补液方案
![儿科补液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5c13194693daef5ff73de5.png)
儿科补液精选方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儿科补液tianya×iayi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1gNaCl=17mmolNa 1mmolNa=6ml %NaCl⑴5% NaHCO3(ml)=(22 –测得的HCO3ˉ)* **体重(kg )(有写)=(22 –测得的HCO3ˉ)*体重(kg )(5%SB 1ml=)补碱的mmol数=(-BE)**W(kg)即5%SB(ml)=(-BE)**W(kg)先给1/2量(机体有代偿调节功能,一般无需补足全量碱性液即可纠正酸中毒,故首次可先补1/2计算量,以后根据病情调整用量,注意“宁酸勿碱”). 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ˉ5mmol/L,计算给5%SB 5ml/kg*次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ˉ-27)mmol/L]***W(kg)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 *体重(kg)* (1mmol K= %KCl)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 *体重(kg)*(女性为)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⑹渗透压公式:mOsm/L=2Na++GLU+BUN(单位均为mmol/L)或 2 (Na++10) 式中的10代表血浆中未测定的阳离子大约数,“×2”表示血浆中另一半未测定的阴离子。
(这里顺便说一下:GLU(mg/dl)/18=GLU(mmol/L) BUN(mg/dl)/=BUN(mmol/L)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基本问题1、张力与渗透压的概念要分清:渗透压指溶质对水的吸引能力。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张力与渗透压相等,溶液的分子浓度在正常的渗透压范围内为一个张力(等张力),如正常渗透压的1/2则为1/2张力。
5%GS(可认为接近等渗)和10%GS(高渗),由于Glucose在体内很快被氧化成H2O和CO2,供给机体水和热量,而不能维持渗透压,故是无张力的溶液。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881be1960590c69fc37607.png)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 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 定速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1)扩容阶段: 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得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kg、h 3)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ml)=(-BE)×0。
5×体重;稀释成1.4%得溶液(1ml 5%NaHCO3=3。
5ml1、4%)。
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1)补钾:见尿补钾, 浓度低于0、3%,0。
15~0.3g/kg.日。
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 /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第二天及以后得补液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1)溶液得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得定性:生理需要量: 60~80ml/kg, 用1/5张;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
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得组成及张力1:1液1/2张0。
9%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 1:2液1/3张0。
9%氯化钠35ml;5%或10%葡萄糖65ml 1:4液1/5张0.9%氯化钠20ml;5%或10%葡萄糖80ml 2:3:1液1/2张0。
9%氯化钠33ml;5%或10%葡萄糖50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17ml4:3:2液2/3张0、9%氯化钠45ml;5%或10%葡萄糖33ml;1。
脱水补液原则及方法
![脱水补液原则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7abea7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9.png)
脱水补液原则及方法
脱水是机体液体丢失过多的一种情况,常见于腹泻、呕吐、过度出汗、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或情况下。
如果不及时补液,会导致机体多种功能异常,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补液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脱水补液的原则和方法。
一、脱水补液的原则
1. 量力而行,根据脱水程度确定补液量和速度。
轻度脱水可口服水分补充,重度脱水需采用静脉输液等快速补液方式。
2. 补液应根据失去的液体类型和成分进行,如腹泻引起的失水主要是水和电解质的流失,应补充含有多种电解质的口服液或静脉输液。
3. 补液要逐步增加,避免过量补液导致水中毒。
同时,应监测患者的水平衡和体重变化。
4. 补液应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如肾功能不良、心力衰竭、肝病等,应避免使用含钠高或钠低的液体。
二、脱水补液的方法
1. 口服补液:对于轻度脱水,可以采用口服补液的方式。
可选择含有电解质的口服液体,如运动饮料、电解质口服液等。
2. 静脉输液:对于重度脱水,或腹泻、呕吐等情况下,应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快速补液。
静脉输液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等,应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选择。
3. 膳食补液:对于轻度脱水或在补液的同时,可以通过膳食补
液增加水分摄入量。
可选择含有水分丰富的食物,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
总之,脱水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及时补液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应根据脱水程度、失去的液体类型和成分、患者情况等因素进行补液,以确保补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89537e683d049649b6658ed.png)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定速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1)扩容阶段: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kg.h3)维持补液阶段: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④纠正酸中毒: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
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1)补钾: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0.15~0.3g/kg.日。
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
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生理需要量: 60~80ml/kg,用1/5张;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
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1:1液1/2张0.9%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 1:2液1/3张0.9%氯化钠35ml;5%或10%葡萄糖65ml 1:4液1/5张0.9%氯化钠20ml;5%或10%葡萄糖80ml 2:3:1液1/2张0.9%氯化钠33ml;5%或10%葡萄糖50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17ml4:3:2液2/3张0.9%氯化钠45ml;5%或10%葡萄糖33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22ml2:1液1张0.9%氯化钠65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35ml0.9%的溶液内加入尿素(尿素可**********通过细胞膜),渗透压会增高但是张力不变张力:等渗的电解质溶液占总液量的百分比1:1液就是1/2张 3:2:1液就是3/〈3+2+1〉还是1/2张粗略算法:10%氯化钠3.3ML加入100ML10%GS就是1/3张10%氯化钠5ML加入100ML10%GS就是1/2张10%氯化钠6.6ML加入100ML10%GS就是2/3张以250ml,1/2张,3:2:1液举例为糖:等渗0.9%Nacl :等渗1.4%NaHCO3,(钾为细胞内离子,不算张力,糖也不算张力)1.用等渗液配法为:5%或10%糖:250ml×1/2(即3/3+2+1)=125ml0.9%Nacl:250ml×1/3=83ml1.4%NaHCO3:250ml×1/6=41ml三者混合就是3:2:1,250ml算一下,350ml,4:2:1怎么配制?2.临床上我们都用10%Nacl和5%NaHCO3 来配制,10%Nacl为11张,5%NaHCO3为3.5张,为了应用方便,10%Nacl简记为10张,5%NaHCO3简记为4张。
儿科补液
![儿科补液](https://img.taocdn.com/s3/m/cf43c31090c69ec3d4bb7516.png)
3:1液—等渗性脱水—1/2张(2份生理盐水,3份5%GS,1份1.4%的碳酸氢钠)1:4液—生理维持液—1/5张(一份生理盐水,四份5%GS)此组液体加0.15%氯化钾变为1/3张液2:6:1液—低渗性脱水—1/3张(2份生理盐水,6份5%GS,1份1.4%碳酸氢钠)4:3:2液—高渗性脱水—2/3张(4份5%GS,3份生理盐水,2份1.4%碳酸氢钠)1:1液—等渗性脱水—1/2张(1份生理盐水,1份5%GS)2:1等张含钠液—脱水循环衰竭的时候用—等张液(2份生理盐水,1份1.4%碳酸氢钠)1:2液—1/3(一份生理盐水,3份5%GS)关键词:作为一个儿科医师不会补液是半个儿科医生,刚开始我不相信此话,现在体会了才觉得是对的,因为小儿的生理特点,特别是在体液分布上和成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年龄愈小机体需水两愈大,相反年龄愈大需要水两是愈少的。
还有年龄愈小肾脏功能愈发育不完善,所以排酸排钠的能力就愈差,所以新生儿在一般输液治疗是是不输生理盐水的,原因就在这,此外由于10天以内的新生儿RBC破坏增多释放钾增多,所以不能输注钾的。
现在我将我在临**儿科工作当中的学习经验总结如下:1.补液有“三定”即定量,定性,定速。
2.原则:先盐后糖,先浓后淡(指含钠液的张力而言),先快后慢,见尿补钾,见惊不钙,如果不理想效果要考虑缺镁。
<1>定量方面这里现在临**的观点和理论有冲突,因为现在生活条件以及营养的不断改善,小儿体质均较好,所以在补液时比理论中定的量要偏少:比如现在临**对于轻度脱水补液总量定在50—90毫升,中度90—120毫升,重度120—150毫升。
那么这里的总量包括累计丢量(相当于补液总量的1/2),(继续丢失量,生理需要量)也是第一天的补液量。
一般第二天脱水已基本补足,只需补充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即可。
在这里要提一点特殊的情况,对于中重度脱水患儿伴有周围循环衰竭的时候我们可以静脉滴注或者推注生理盐水或者2:1等张含钠液,以每公斤体重20毫升计算,最多不超国300毫升,在半小时内输完。
脱水的补液疗法
![脱水的补液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129de467ec102de3bd8925.png)
定速
D1静脉补液
原则为先快后慢
取决于脱水程度和继续损失的量和速度:
有循环衰竭者先扩容: 20ml/kg(总量≤300ml) 2:1等渗含钠液,30~60min内快速输入
累积损失量(约占总量的1/2,扣除扩容液量) →在 头8~12小时内补完,速度8~12ml/kg·h
低渗性脱水纠正速度可稍快,高渗性脱水补 液速度要放慢,总量要在24h內均匀滴入,纠 正高钠以每日降低Na+10mmol/L为宜。
输液量: 应按实际损失量补充
定量
此量不易准确估计,一般按每天10~40ml/kg计
算 对轻症无呕吐者可用口服补液
定性
输液种类(成分):用1/3~1/2张含钠液
输液速度:
一般与生理需要一起,在累积损失补完后,在
12~16h内均匀补入
定速
5ml/kg·h
补充生理需要量
概念:包括显性(尿和大便)和不显性(通 过皮肤和肺)失水,其中尿量占60%,不显 性失水占35%,大便占5%,涵盖热量,液量 和电解质三方面需要量。
含钾液切忌直接静脉推注!
纠正低钠
D1静脉补液
低渗性脱水,如纠正速度较慢时,有些 病人出现水中毒,也可出现惊厥;
需用3%氯化钠滴注,12ml/kg可提高 血Na+10mmol/L,一般以纠正至 125mmol/L为宜。
纠正低钙、低镁
D1静脉补液
出现惊厥时,用10%葡萄糖酸钙1~2ml/kg (≤10ml),用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滴;
浓,会影响渗透压从而影响药品功效)
• 不能将一袋分成几次溶解(无法准确拆分,会影响渗透压和电解质浓度) • 不能添加糖、牛奶、果汁等(可能改变渗透压) • 放凉了可以隔水加热,不能直接往里添加热水 • 配好的溶液可保存24小时,注意避免污染
补液原则
![补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46dfaf5aeaad1f346933fdc.png)
3.低渗性脱水
• 0.9%氯化钠+10%葡萄糖+5%碳酸氢钠更合理 • 必要时可再补充3-5%氯化钠(重度) • 补充高渗液不能过快,每小时血钠升高0.5mmol/L(为什么?) • 补氯化钠=(140mmol/L-实测血清钠)*0.6(女0.5)*体重(kg) /17 • 一般先补给补钠量的1/3-1/2,在复查生化指标
依据血细胞比容(低渗性脱水)
• 补液量=(实测血细胞比容-正常血细胞比容)* 体重(kg)*200 正常血细胞比容
正常血细胞比容:男性=0.48;女性=0.42
继续丢失量
• 指的是就诊后发生的继续丢失量 • 包括生理需要量(1500ml/d)
• 以及病理丢失量(出汗、呕吐等)
二、补液种类
• 高渗性脱水:补液中含钠液体占1/3 • 等渗性脱水:补液中含钠液体占1/2
• 低渗性脱水:补液中含钠液体占2/3
1.高渗性脱水
• 补水为主,补钠为辅 • 原则:先糖后盐 • 经口鼻者可直接补充水分 • 静脉注射可补充5%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或0.9%氯化钠 • 适当补钠?
2.等渗性脱水
• 补充等渗溶液为主,首选0.9%氯化钠溶液 • 长期使用可引起高氯性中毒 • 因此:0.9%氯化钠+5%葡萄糖+5%碳酸氢钠更合理(为什么?)
依据血钠浓度计算(适用于高渗性脱水)
• 1.丢失量=正常液体总量-现有液体总量 正常液体总量=原体重*0.6 现有液体总量=血清钠-正常血清钠)*现体重*0.6/正常血清钠
• 3.丢失量=现体重*K*(实测血清钠-正常血清钠) k在男性为4;女性为3;
谢谢
脱水的补液原则
董禹辰
一、补液总量
• 补量液总量=已丢失体量+继续丢失的
儿科腹泻病 补液原则
![儿科腹泻病 补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b50fde3650e52ea54189808.png)
儿科补液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⑴5%NaHCO3(ml)=(22 –测得的HCO3¯)*0.5*1。
7*体重(kg )(有写0。
6)=(22 –测得的HCO3¯)*体重(kg )(5%SB 1ml=0。
6mmol)补碱的mmol数=(—BE)*0。
3*W(kg)即5%SB(ml)=(—BE)*0。
5*W(kg)先给1/2量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5mmol/L,计算给5%SB 5ml/kg*次OR。
11。
2%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27)mmol/L]*0。
5*0。
84*W(kg)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体重(kg)*0。
6 (1mmol K=0。
8ml Inj。
10%KCl)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体重(kg)*0。
6(女性为0.5)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⑹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问题1、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g。
2、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的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3、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用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4、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碱”指的是1.4%SB)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
糖为5%—10%的GS,盐为NS(0.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
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
4%碱: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5、补钾:每100ml液体量中10%KCl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之三。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809753a336c1eb91a375df7.png)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定速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1)扩容阶段: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kg.h 3)维持补液阶段: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④纠正酸中毒: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
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1)补钾: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0.15~0.3g/kg.日。
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
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生理需要量:60~80ml/kg,用1/5张;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
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1:1液1/2张0.9%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 1:2液1/3张0.9%氯化钠35ml;5%或10%葡萄糖65ml 1:4液1/5张0.9%氯化钠20ml;5%或10%葡萄糖80ml 2:3:1液1/2张0.9%氯化钠33ml;5%或10%葡萄糖50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17ml4:3:2液2/3张0.9%氯化钠45ml;5%或10%葡萄糖33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22ml2:1液1张0.9%氯化钠65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35ml0.9%的溶液内加入尿素(尿素可**********通过细胞膜),渗透压会增高但是张力不变张力:等渗的电解质溶液占总液量的百分比1:1液就是1/2张3:2:1液就是3/〈3+2+1〉还是1/2张粗略算法:10%氯化钠3.3ML加入100ML10%GS就是1/3张10%氯化钠5ML加入100ML10%GS就是1/2张10%氯化钠6.6ML加入100ML10%GS就是2/3张以250ml,1/2张,3:2:1液举例为糖:等渗0.9%Nacl :等渗1.4%NaHCO3,(钾为细胞内离子,不算张力,糖也不算张力)1.用等渗液配法为:5%或10%糖:250ml×1/2(即3/3+2+1)=125ml 0.9%Nacl:250ml×1/3=83ml 1.4%NaHCO3:250ml×1/6=41ml 三者混合就是3:2:1,250ml 算一下,350ml,4:2:1怎么配制?2.临床上我们都用10%Nacl和5%NaHCO3 来配制,10%Nacl为11张,5%NaHCO3为3.5张,为了应用方便,10%Nacl简记为10张,5%NaHCO3简记为4张。
低、中、高渗性脱水补充不同张力溶液解析
![低、中、高渗性脱水补充不同张力溶液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ff5acbb14e852458fb5749.png)
提问:1:1含钠液,2:1含钠液,2:3:1含钠液说的是什么意思啊?各又是多少张力的液体?(儿科书上全都有啊发这种帖子会被骂的在学校就应该努力的!)1:1含钠液是不是一份0.9%的盐水和一份糖水(1/2张)1:2含钠液就是1份盐水和2分糖水(1/3张)1:3含钠液就是1份盐水和3份糖水(1/4张)2:1含钠液为什么不是2份盐水和1份糖水呢?而是2份盐水和1份1.4%的碳酸氢纳液???最佳答案:zp1187 2010-11-19 18:55 9 #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
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
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
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 5%SB相当于3.5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
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
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3.5)÷116=1 ,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
低渗性脱水的补液计算.
![低渗性脱水的补液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d5067a9b83d049649b665830.png)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8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南阳医专临床医学系外科教研室
• • • • 根据体液失衡的性质,依据“丢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用电解质、非电解质、 胶体和碱性溶液。 包括(1)日需量:每日生理需要量,10%葡萄糖1500~2000 ml,钠5~9 g,钾2 ~3 g。 (2)既往损失量:根据脱水的性质补液。 (3)昨天损失量(额外)
7
第七版《妇产科学》配套课件
没有足够水和电解质补充的长期腹泻、幽门梗阻等,水和钠同时缺失,但
失钠多于失水,故血清钠低,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21:38
4第三章ຫໍສະໝຸດ 外科补液外科学总论
二、低渗性脱水的补液
轻度或中度缺钠,可按每公斤体重丢失钠0.5~0.75 g估计补充,先补充半量,另加 每天需要量4~5 g。如重度缺钠,可按公式计算: 需补充的钠量(mmol)=[血钠的正常值(mmol/L)-血钠测得值(mmol/L)]×体 重(kg)×0.6(女性为0.5),同样先补充计算量的1/2,视纠正情况酌情再补。
21:38
5
第三章
外科补液
外科学总论
三、病例计算
例:男性,体重:60Kg,血Na+130mmol/L 公式: {血钠正常值-测定值} ×体重×0.6(0.5) 17 mmol/LNa+=== 1克钠盐
1.当天补钠?克
2.如用0.9%Nacl ? ml 3.补液总量?ml
第三章
外科补液
外科学总论
要点总结: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外科学总论
南阳医专临床医学系外科教研室
小儿补液的方法
![小儿补液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950e0d328ea81c758f578df.png)
小儿补液的方法简单学(儿科医生)小儿补液是儿科医生的基本功,尤其是基层医院,腹泻的小儿特别多,更是要熟练掌握。
补液问题一直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经验不足的临床医生。
这里,我根据苗圃现有的补液资料,及其自己的理解,总结如下:补液三部曲。
一、首先,我们必须先判断孩子的病情到底如何,属于哪种脱水程度,以知道我们下一步的补液计划。
1、程度性脱水判断:轻度脱水: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
(轻度脱水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中度脱水: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医学教育网原创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
(中度脱水主要的判断标准: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重度脱水: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
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
(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
皮肤相当的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2、渗透性的判断:低渗: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是极易发生脑水肿)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高渗:血清钠>150mmol/L。
(口渴症状相当的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先前,我们已经了解判断了小儿脱水的基本判断方法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了解,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的问题了。
一、补什么、补多少1、补液总量:轻度失水:90-120ml/kg*d中度失水:120-150 ml/kg*d重度失水:150-180 ml/kg*d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脱水补液原则范文
![脱水补液原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176db9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3.png)
脱水补液原则范文脱水补液是指为了补充身体中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而进行的治疗措施。
脱水是指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超过摄入的情况,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呕吐、腹泻、过度出汗等。
脱水的程度严重与否,决定了补液的方式和原则。
下面是一些脱水补液的原则:1.评估脱水程度:在进行补液治疗之前,需要正确评估患者的脱水程度。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观察皮肤弹性、口腔黏膜湿润程度、尿液量和颜色等。
根据脱水程度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补液方式和补液量。
2.调整水和电解质的比例:在进行补液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水和电解质的丢失情况。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比例的电解质溶液进行补液,以保持体内的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补液液体的选择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渗盐水等。
3.渐进补液:对于程度不严重的脱水,可以选择渐进补液的方式。
即以较小的补液量进行初始补液,然后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渐增加补液量。
这样可以避免补液过快造成的水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风险。
4.针对病因治疗:补液不仅要补充水和电解质,还要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例如,如果脱水是由于腹泻引起的,除了进行补液治疗外,还需要给予适当的止泻药物。
5.注意并发症:在进行补液治疗时,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高血钠、低血钾等。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可以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限制液体摄入、调整电解质比例等。
6.监测补液效果:在补液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相应的指标变化。
包括观察患者的体征、血压、心率、尿液量和尿液比重等。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补液的方式和量。
7.个体化治疗:脱水补液的治疗原则需要进行个体化调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治疗。
对于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需根据他们的特殊生理状况进行相应的补液治疗。
总的来说,脱水补液原则包括评估脱水程度、调整水和电解质的比例、渐进补液、针对病因治疗、注意并发症、监测补液效果和个体化治疗。
通过科学合理的补液原则,可以有效地恢复体内的水和电解质平衡,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低、中、高渗性脱水补充不同张力溶液
![低、中、高渗性脱水补充不同张力溶液](https://img.taocdn.com/s3/m/8fbe622f453610661ed9f49b.png)
提问:1:1含钠液,2:1含钠液,2:3:1含钠液说的是什么意思啊?各又是多少张力的液体?(儿科书上全都有啊发这种帖子会被骂的在学校就应该努力的!)1:1含钠液是不是一份0.9%的盐水和一份糖水(1/2张)1:2含钠液就是1份盐水和2分糖水(1/3张)1:3含钠液就是1份盐水和3份糖水(1/4张)2:1含钠液为什么不是2份盐水和1份糖水呢?而是2份盐水和1份1.4%的碳酸氢纳液???最佳答案:zp1187 2010-11-19 18:55 9 #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
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
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
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 5%SB相当于3.5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
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
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3.5)÷116=1 ,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