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压铸模的基本结构及分型面设计介绍
第五章 压铸模的基本结构及分型面设计
压铸模结构
3.排溢系统 主要作用是排出和储存型腔中的气体 和废料。包括排气道和溢流槽,一般直接加工在 镶块和其它零件上,也可以单独加工成形后安装 在模具上。 4.抽芯机构 用于抽出活动型芯。它要确保抽芯方 向、抽芯长度和力量满足压铸生产的要求。 5 .加热和冷却系统 用于保证模具在工作中达到工 艺要求的合适的温度。
压铸模设计内容
(结构设计)
细节设计
1)镶块尺寸的设计,对拼镶式的镶块,确定拼镶方 法,固定方法,镶块的尺寸和加工精度。 2)确定各个模具结构件的尺寸(套板、座板和支承 板)。设计中,尽量采用标准件。 3)确定型芯的数量,分割位置,尺寸和固定方法。 计算抽芯力,确定抽芯机构各部分的尺寸。
压铸模设计内容
毛坯图的内容 • 绘出与零件图相同的外形 • 注明加工余量、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的残 留部位 • 需加工的孔和不加工的孔的位置与尺寸 • 拔模斜度 • 总的尺寸和各部分尺寸
压铸模设计内容
(工艺设计)
毛坯图的作用 • 模具设计的根据, • 压铸件检验和清理的标准, • 下一步压铸件机械加工的工装设计的重要 依据
压铸模设计内容
(工艺设计)
对零件图进行工艺性分析 (第三章中内容) • 根据零件所选用的合金种类,分析零件的 形状、结构、精度和各项技术指标。对于 不合符压铸件生产的结构和技术要求,应 该提出修改意见,供零件设计者或生产者 修改。 • 确定机械加工部位,加工余量和加工时的 工艺措施以及定位基准等。
压铸模设计内容
(结构设计)
3)校核模具所要求的开模距离是否在压铸机 的动模安装板的行程之内。 4)校核模具的安装位置是否与压铸机相符。 5)校核压室尺寸和压室充满度。
压铸模设计内容
(结构设计)
第五章 压铸模的基本结构及分型面设计
第五章压铸模的基本结构及分型面设计压铸模是保证压铸件质量的重要的工艺装备,它直接影响着压铸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
压铸生产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压铸件质量有无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压铸模的结构合理性和技术先进性。
在压铸模设计过程中,必须全面分析压铸件结构,了解压铸机及压铸工艺,掌握在不同压铸条件下的金属液充填特性和流动行为,并考虑到经济效益等因素,才能设计出切合实际并满足生产要求的压铸模。
第一节压铸模的基本结构压铸模由定模和动模两大部分组成。
定模固定在压铸机的定模安装板上,浇注系统与压室相通。
动模固定在压铸机的动模安装板上,随动模安装板移动而与定模合模、开模。
合模时,动模与定模闭合形成型腔,金属液通过浇注系统在高压作用下高速充填型腔;开模时,动模与定模分开,推出机构将压铸件从型腔中推出。
压铸模的基本结构如图5-1所示:图5-1压铸模的基本结构1-动模座板2-垫块3-支承板4-动模套板5-限位块6-螺杆7-弹簧8-滑块9-斜销10-楔紧块11-定模套板12-定模座板13-定模镶块14-活动型芯15-型芯16-内浇口17-横浇道18-直浇道19-浇口套20-导套21-导流块22-动模镶块23-导柱24-推板导柱25-推板导套26-推杆27-复位杆28-限位钉29-推板30-推杆固定板一、成型零件决定压铸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精度的零件。
形成压铸件外表面的称为型腔;形成压铸件内表面的称为型芯。
如图中的定模镶块13、动模镶块22、型芯15、活动型芯14。
二、浇注系统连接压室与模具型腔,引导金属液进入型腔的通道。
由直浇道、横浇道、内浇口组成。
如图中浇口套19、导流块21组成直浇道,横浇道、内浇口开设在动、定模镶块上。
三、溢流、排气系统排除压室、浇道和型腔中的气体,储存前流冷金属液和涂料残渣的处所,包括溢流槽和排气槽,一般开设在成型零件上。
四、模架将压铸模各部分按一定规律和位置加以组合和固定,组成完整的压铸模具,并使压铸模能够安装到压铸机上进行工作的构架。
压铸模具结构及设计剖析
压铸模具材料与结构设计压铸模具材料与结构设计目录1 压铸模具的结构压铸模具一般的结构如图1.导柱2.固定外模(母模) 3分流子镶套 4.分流子5固定内模6角销7滑块挡片8滑块9.可动内模10.可动外模(公模) 11.模脚12.顶出板13.顶出销承板14.回位销15.导套2.压铸模具结构设计应注意事项(1)模具应有足够的刚性,在承受压铸机锁模力的情况下不会变形。
(2)模具不宜过于笨重,以方便装卸修理和搬运,并减轻压铸机负荷。
(3)模穴的压力中心应尽可能接近压铸机合模力的中心,以防压铸机受力不均,造成锁模不密,铸件产生毛边。
(4)模具的外形要考虑到与压铸机的规格的配合:(a)模具的长度不要与系杆干涉。
(b)模具的总厚度不要太厚或太薄,超出压铸机可夹持的范围。
(c)注意与料管(冷室机)或喷嘴(热室机)之配合。
(d)当使用拉回杆拉回顶出出机构时,注意拉回杆之尺寸与位置之配合。
(5)为便于模具的搬运和装配,在固定模和可动模上方及两侧应钻螺孔,以便可旋入环首螺栓。
3 内模(母模模仁)(1)内模壁厚内模壁厚基本上不必计算其强度,起壁厚大小决定于是否可容纳冷却水管通过,安排溢流井,及是否有足够的深度可攻螺纹,以便将内模固定于外模。
由于冷却水管一般直径约10mm,距离模穴约25mm,因此内模壁厚至少要50mm。
内模壁厚的参考值如下表。
(2)内模与外模的配合内模的高度应该比外模高出0.05-0.1mm,以便模面可确实密合,并使空气可顺利排出。
其与外模的配合精度可用H8配h7,如下图所示。
(3)内模与分流子的配合分流子的功用是将熔汤由压铸机导至模穴内,因此其高度视固定模的厚度而定。
分流子的底部与内模相接,使流道不会接触外模,如下图,内模与分流子的配合可用H7配h6。
4外模(1)固定外模固定外模一般不计算强度,但设计时要注意留出锁固定压板或模器的空间。
(2)可动外模可动外模的底部厚度可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其中:h:外模底部之厚度(mm)p:铸造压力(kg/cm2)L:模脚之间距(mm)a:成品之长度(mm)b:成品之宽度(mm)B:外模之宽度(mm)E:钢的杨氏模数=2.1×106kg/cm2d:外模在开模方向的最大变形量(mm),一般取d≤0.05mm.例:某铸件长300mm,宽250mm,铸造压力选定280(kg/cm2),外模之宽度560(mm),模脚之间距360(mm),最大变形量取0.05(mm)。
压铸模的结构组成
•压铸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第2版)——第5章
•7
5.1 压铸模的基本结构
4)模 架
支承与固定零件:包括各 种套板、座扳、支承板和垫块 等构架零件,其作用是将模具 各部分按一定的规律和位置加 以组合和固定,并使模具能够 安装到压铸机上。
导向零件:引导动模和定 模合模或开模。
推出与复位机构:将压铸 件从压铸模上脱出的机构,包 括推出、复位零件,以及机构 自身的导向和定位零件。
5.2.2 分型面的选择 1. 分型面选择的基本原则 3)分型面选择应保证压铸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a)
(b)
分型面对压铸件尺寸精度的影响
(a)
(b)
分型面对压铸件外观质量的影响
•压铸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第2版)——第5章
•25
5.2 分型面设计
5.2.2 分型面的选择 1. 分型面选择的基本原则 3)分型面选择应保证压铸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1-复位杆;2、3、31-推杆; 4-推板;5-推杆固定板; 6-推板导柱;7-推板导套; 8-动模座板;9-垫块; 10、24-圆柱销;11-支承板; 12-动模套板;13-限位块; 14、30、32、33-内六角螺钉; 15-弹簧;16-螺杆; 17-型芯滑块;18-定模套板; 19-定模座板;20-楔紧块; 21-斜销;22-动模镶块; 23-定模镶块; 25-型芯; 26-浇口套;27-浇道镶块; 28-导柱;29-导套
•压铸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第2版)——第5章
•5
5.1 压铸模的基本结构
5.1.1 压铸模具的基本组成部分
定模 定模与压铸机压射
机构连接,并固定在定 模安装板上,浇注系统 与压室相通。
动模 动模则安装在压铸
常见的压铸模具结构及设计
常见的压铸模具结构及设计压铸模具是利用压力将熔融金属注入模具腔中,通过冷却固化后得到所需形状的金属制品。
它由模具座、模具芯、模具板等组成,其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压铸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因此压铸模具的结构设计是相当关键的。
1.单向模具结构:即模具腔和模具芯的投入方向相同,熔融金属由一边流入模具腔,另一边流出。
这种结构适用于形状简单的压铸产品,生产效率较高。
但由于金属在流动过程中存在进气孔和气泡的产生,容易影响产品质量。
2.双向模具结构:即模具腔和模具芯的投入方向相反,熔融金属同时从两个方向流入模具腔,避免了进气孔和气泡的产生,使产品质量更加稳定。
但此种结构制造难度较大,因此适用于形状复杂的产品。
3.多向模具结构:即模具腔和模具芯的投入方向可以有多个选择,根据具体产品的形状和要求来设计。
这种结构适用于有多个几何孔形和复杂造型的产品。
4.滑动式模具结构:适用于有突出部分或凹陷部分的产品,模具芯和模具腔可以相对滑动,来实现产品形状的复杂性。
滑动式模具结构使得产品成型更加容易,同时也增加了模具制造的难度。
5.注射式模具结构: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压铸产品生产,通过在模具腔中注入压力来驱动熔融金属充满整个模具腔,从而制造大型、复杂的产品。
在压铸模具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模具材料的选择:通常采用高速钢、合金钢或特殊合金作为模具材料,以保证模具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2.模具结构的合理性:要满足产品的形状和要求,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通过模具芯、模具腔和模具座的设计,确定模具的结构。
3.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合理的冷却系统设计可以缩短模具的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可以有效控制模具温度,避免模具受热膨胀。
4.维修和更换模具的方便性:设计模具时要考虑到日常维修和更换部件的便利性,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总结起来,压铸模具的结构设计需要根据产品形状和要求来确定,考虑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还要合理选择模具材料,设计冷却系统,并考虑维修和更换模具的方便性。
5 分型面
Ch5 分型面、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设计5.1 压铸模的基本结构压铸模、压铸设备和压铸工艺是压铸生产的三个要素。
在这三个要素中,压铸模最为关键。
压铸模是由定模和动模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的。
定模固定在压铸机压室一方的定模座板上,是金属液开始进人压铸模型腔的部分,也是压铸模型腔的所在部分之一。
定模上有直浇道直接与压铸机的喷嘴或压室连接。
动模固定在压铸机的动模座板上,随动模座板向左、向右移动与定模分开和合拢,一般抽芯和铸件顶出机构设在其内。
压铸模的基本结构如图5-1所示。
压铸模通常包括以下结构单元。
(1)成型部分定模与动模合拢后,形成一个构成铸件形状的空腔,通常称之为型腔。
构成型腔的零件即为成型零件。
成型零件包括固定的和活动的镶块与型芯。
有时,又可以同时成为构成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的零件,如局部的横浇道、内浇口、溢流槽和排气槽等部分。
(2)模架包括各种模板、座架等构架零件。
其作用是将模具各部分按一定的规律和位置加以组合和固定,并使模具能够安装到压铸机上。
图5-1中件4、9、10等就属于这类零件。
(3)导向零件图5-1中件18、21为导向零件。
其作用是准确地引导动模和定模合拢或分离。
(4)顶出机构它是将铸件从模具上脱出的机构,包括顶出和复位零件,还包括这个机构自身的导向和定位零件,如图5-1中件22、23、24、25、27、28。
对于在重要部位和易损部分(如浇道、浇口处)的推杆,应采用与成型零件相同的材料来制造。
(5)浇注系统与成型部分及压室连接,引导金属液按一定的方向进人铸型的成型部分,它直接影响金属液进人成型部分的速度和压力,由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口等组成,如图5-1中件14、15、16、17、19。
(6)排溢系统排溢系统是排除压室、浇道和型腔中的气体的通道,一般包括排气槽和溢流槽。
而溢流槽又是储存冷金属和涂料余烬的处所。
有时在难以排气的深腔部位设置通气塞,借以改善该处的排气条件。
(7)其他除前述的各结构单元外,模具内还有其他如紧固用的螺栓、销钉以及定位用的定位件等。
压铸模具结构基础知识
压铸模具结构基础知识压铸模具,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复杂其实很有趣的话题。
压铸模具其实就是用来生产金属零件的一种工具,它们的结构就像是机械界的“画板”,把金属液体像画颜料一样,一股脑儿地倒进去,等它冷却下来,就变成了我们需要的零件。
听起来简单吧?但背后的门道可多了。
1. 压铸模具的基本构造1.1 模具的主要部件首先,压铸模具的结构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基本上离不开几个主要部件。
你想啊,模具里有一个“型腔”,就是我们说的零件的模样。
这一部分就像是你做蛋糕的模具,倒进去液体金属后,等它冷却下来,就能拿到你想要的形状。
除此之外,还有“型芯”,这东西可不是开玩笑的,它负责在模具中创造出复杂的内部形状,想想看,蛋糕里如果你想要个洞,必须得有个“芯”才能做出来。
接着,我们还得提到“合模系统”。
这个系统就像模具的心脏,负责把模具的两部分紧紧合在一起,防止金属液体从缝隙里漏出去。
不然一不小心,整个车间都成了“金属河”,那可就麻烦了!另外还有“冷却系统”,想象一下,金属液体在模具里翻滚得热火朝天,这时候得有冷却水道来帮忙降温,不然模具可是会变得“热火朝天”的哦。
1.2 模具的工作原理说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会问,压铸模具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简单来说,就是把金属加热到液态,然后用高压把它们注入模具型腔里。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万里长征走一回”?没错,压铸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冒险,液体金属要穿越各种管道,最终落到“家”里——型腔中。
一旦金属注入,冷却系统就开始发挥作用,帮忙把这股热量赶走。
冷却完成后,模具打开,零件就“呼之欲出”了!这时,像是经历了一场“历险”的金属,终于变成了我们所需的产品,真是个让人兴奋的时刻。
2. 压铸模具的应用领域2.1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压铸模具的应用可谓是无处不在。
想想你的手机、汽车,甚至是厨房里的炊具,很多零件都是通过压铸模具制作出来的。
你见过那些闪亮亮的铝合金轮毂吗?没错,它们也是压铸的结果!生活中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背后其实都藏着压铸模具的智慧。
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
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
压铸模具是用于制造金属零件的一种工具,它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
1. 上模座:上模座是模具的上部支撑结构,通常由钢板制成。
它的作用是承受压力和保持模具的稳定性。
上模座上还设有导柱,用于定位和引导模具的上模。
2. 下模座:下模座是模具的下部支撑结构,也是由钢板制成。
它的作用是承受压力和支撑模具的基座。
下模座上还设有导柱和导套,用于定位和引导模具的下模。
3. 上模板:上模板是模具的上部工作部件,通常由特殊合金钢制成。
它的作用是决定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上模板上还设有浇口和排气孔,用于注入熔融金属和排出气体。
4. 下模板:下模板是模具的下部工作部件,也是由特殊合金钢制成。
它的作用是与上模板配合,形成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下模板上还设有浇口和排气孔,与上模板的对应部分相连。
5. 滑块:滑块是模具的一个可移动部件,通常由特殊合金钢制成。
它的作用是通过滑道的引导,使上模和下模分离或接触。
滑块上还设有推杆和推杆导柱,用于控制滑块的移动。
6. 顶出杆:顶出杆是模具的一个可移动部件,通常由特殊合金钢制成。
它的作用是在零件成形后,用于将零件从模具中顶出。
顶出杆上还设有顶出杆导柱,用于控制顶出杆的移动。
7. 基座:基座是模具的底部支撑结构,通常由钢板制成。
它的作用是固定上模座和下模座,并提供整个模具的稳定性。
以上就是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
通过上模座和下模座的支撑,上模板和下模板的配合,滑块、顶出杆的移动,以及基座的固定,模具能够完成金属零件的成形过程。
第5章压铸模分型面设计
第5章压铸模分型面设计压铸模分型面设计是指在压铸模具设计中,为了方便模具开合和工件的取出,需要确定模具的分型面。
合理的分型面设计可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保证工件的质量。
本章将重点介绍压铸模分型面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压铸模分型面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1.分型面应在工件较大的侧面,以便于工件容易取出。
一般来说,工件的表面较宽、长或面积较大的一侧作为分型面更合适。
2.分型面应尽量与工件的外形接近,减少加工量,提高生产效率。
3.分型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开合模具时的压力和挤压力。
4.分型面应尽量平滑,避免出现过多的锐角和凹凸不平的情况。
5.分型面应尽量避免位于工件的重要零部件上,避免对工件的质量造成影响。
接下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压铸分型面设计方法:1.倒角法:将工件的角部倒圆,使其成为模具的分型面。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件角部比较尖锐的情况,可以减少材料的切割量,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2.拉伸法:将工件的一部分拉长,成为模具的分型面。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件长度较长的情况,可以减少模具的长度,降低模具的成本。
3.分模法:将复杂形状的工件分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个相对简单的分型面。
通过组合这些分型面,可以得到整个工件的分型面。
4.滑板法:在模具上设置一个可移动的滑板,通过滑动滑板来完成工件的分型。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件较大的情况,可以减少模具的体积,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压铸模分型面设计是压铸模具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分型面设计可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保证工件的质量。
通过倒角法、拉伸法、分模法和滑板法等不同的设计方法,可以根据工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适合的分型面设计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分型面的强度、刚度和平滑度等因素,以确保模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压铸模分型面设计
5.3 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 图5-11(b)所示的法兰类压铸件,外径d1和内孔d2有同轴度要求。分 型面Ⅰ-Ⅰ使d1和d2的尺寸分别在定模和动模上成形。合模时引起的 精度误差,使同轴度精度要求得不到保证。应选取d1和d2两尺寸都在 同一模板内成形的 Ⅱ-Ⅱ作为分型面。
• 为保证高度20 0-0.05的精度要求,图5-11(c)中选用Ⅰ-Ⅰ为分型面,克 服了分型面Ⅱ-Ⅱ
• 有局部精度要求的压铸件,采用瓣合成形,也往往由于制造和合模误 差,保证不了它的精度。如图5-12(d)所示的压铸件,外径D处有精度 要求。如采用右图的形式,将D处设置在主分型面上,采用瓣合成形 的方式,由于受到制造和合模因素的影响,其圆柱度不能得到保证, 精度要求也肯定满足不了需要,而且会在直径D的表面出现合模接痕。 左图改变了压铸件的安放位置,在动模的型腔成形,保证了直径D的
• (1)在型腔受力大的一侧,单独设置斜楔镶块,如图5-3(b)所示。 • (2)型腔设置呈对称布局。如图5-3(c)、(d)所示,型腔两侧受到相
同的侧压射力,使型腔受力达到平衡状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2 分型面的基本类型
• 5.2.2
• 由于结构的需要,当一个分型面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多分型面的 结构形式。如图5-4(a)所示是为了取出直浇道凝料而设置的分型面ⅠⅠ。开模时,在顺序分型脱模机构的作用下,首先从Ⅰ-Ⅰ处分型, 拉断并推出直浇道余料后,才从Ⅱ-Ⅱ处分型。为了区分这种情况, 把分型面Ⅱ-Ⅱ称为主分型面,分型面Ⅰ-Ⅰ
• 图5-9(b)中,1和2有同轴度要求。如果按Ⅰ-Ⅰ分型,1 2的成孔 型芯则分别放置在动模和定模上,很难保证1和2的同轴度要求,况且 压铸件均含在动模内,对动模的包紧力大,给脱模带来困难。
9基本结构与分型面-26详解
(6)侧抽芯机构 当压铸件侧面有侧凹
图5-1 压铸模的基本结构形式
或侧凸结构时,则需
要设置侧抽芯机构, 完成活动型芯的抽出 及插人动作,如图5-1 中的件5——限位块、 8——侧滑块、9—— 斜销、10——楔紧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其他
图5-1 压铸模的基本结构形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⑤压铸件基准面尽量避免与分型面重合。此外,分型
面除了尽量避免与基准面重合外,也尽量不穿过压
铸件的重要表面,以免 飞边及分型面痕迹影响压 铸件外观。 ⑥其他:如考虑压铸成型的协调;避免使压铸模出现 易损部位;嵌件和活动型芯应便于安装。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⑦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选择良好 的分型面可以简化模具结构。在 设计时,尽量减少侧抽芯数量。
1.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
图5-1 压铸模的基本结构形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成型部分
定模与动模合拢后,构成一个压 铸件形状的空腔,称为型腔。构 成型腔的零件即为成型零件。成 型零件包括固定的和活动的镶块 与型芯。如图5-1中的件13——定 模镶块、22——动模镶块。有时 成型零件还构成浇注系统和排溢 系统的一部分,如局部的横浇道、 内浇口、溢流槽和排气槽等。
重点和难点: 难点:模具各零部件在模具中的作用;
模具分型面选择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压铸件压铸成型后,压铸件、浇注系统凝料及 余料等要从模具内取出,且要对模具进行杂物 清理,为下一次压铸作准备。因此必须将模具 分割成可以分离的两部分或几部分,这些可以 分离部分的相互接触的表面称为分型面。 通常在模具设计之前确定模具分型面,分型面 是决定模具结构的重要因素。
第5章模具结构分型面设计
⑥考虑压铸合金的性能。 压铸合金的性能影响压铸工艺性。同一几何尺寸的压铸件,压铸合金不同,分型面位置也
不同。 如图5-16所示,细长管状压铸件,Ⅰ-Ⅰ分型面适用于锌合金;Ⅱ~Ⅱ分型面则适用于铝
合金或铜合金。
图5-16 考虑压铸合金的性能 46
分型面的选择几条大的原则: 1.有利于脱模; 2.保证零件质量 3.简化模具结构 4.有利于模具零件加工
型面。
42
图5-11 保证压铸件的尺寸精度
图5-12 保证压铸件的表面质量
43
④简化模具结构、便于模具加工。 分型面选择应考虑型腔的构成方案,尽量简化模具结构,便于成型
零件和模具的加工。 如图5-13所示,压铸件若选择Ⅰ-Ⅰ分型面,则需要设置两个侧向插
芯机构;而选择Ⅱ一Ⅱ分型面,就不必设置侧向插芯机构,简化了模具 结构。
10
压 铸 模 结 构 案 例
11 吊扇转子照片
吊扇转子二维图 12
吊扇转子压铸模 13
吊 扇 转 子 压 铸 模
14
15
三分型面自断中心浇口压铸模介绍
筒类压铸件 16
筒 类 压 铸 件 压 铸 模
17
1.定模板 2.定模座板 3.浇道板 4.导套5.压射冲头 6.浇口套 7.双限位螺钉 8.弹簧9. 滚轮 10.转轴 11. 拉钩 12.挡块
件。 1. 分型面的选择对压铸模和压铸件的影响
由图5-3所示的压铸件可以作出几个不同的分型面,现就以下四种分型面加以说明。
图5-3 压铸件
图5-4 第一种分型面
33
图5-5 第二种分型面
图5-6 第三种分型面
图5-7 第四种分型面 34
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
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这可真是个有趣又重要的玩意儿呢!你看啊,压铸模具就好比是一个神奇的“模子工厂”。
它主要由几个关键部分组成,就像一个团队里的不同角色,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
先说型腔吧,这可是整个模具的核心地带啊!它就像是一个专门打造特定形状的“小窝”,液态金属流进去,出来就是我们想要的形状啦。
这不就跟咱包饺子似的,饺子皮就是型腔,把馅儿放进去,一捏就成了饺子的形状。
你说神奇不神奇?然后就是浇注系统啦,它就像是一条“金属运输通道”,负责把液态金属顺畅地送到型腔里。
要是这条通道不顺畅,那可就麻烦啦,就好像水管堵住了,水都流不出来呀!还有模架呢,这可是模具的“骨架”啊,给其他部分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没有它,整个模具就会散架啦,就跟人没有骨头一样,那还怎么站得起来呢?顶出机构也不能小瞧呀!它就像是个大力士,等铸件成型后,负责把它们从型腔里顶出来。
想象一下,要是没有这个大力士帮忙,我们怎么把做好的东西拿出来呢?冷却系统也很重要哦!它就像是给模具冲凉的装置,让模具在工作时不会过热。
这就好比我们运动完了要喝水降温一样,不然可受不了啊!这些部分相互配合,就像一个默契的团队,共同完成压铸的任务。
少了谁都不行呢!你说压铸模具是不是很神奇?它能把普通的液态金属变成各种各样精美的制品,真是太了不起啦!咱再想想,如果型腔设计得不好,那出来的东西不就奇形怪状了吗?浇注系统要是有问题,那金属流不进去或者流得不畅,不就糟糕啦?模架不结实,整个模具随时可能垮掉呀!顶出机构不给力,我们就得费劲去抠那些铸件啦,多麻烦!冷却系统要是不好使,模具太热,说不定还会出故障呢!所以啊,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可真是每个部分都不能马虎呀!只有每个部分都完美配合,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压铸产品。
咱在使用和维护压铸模具的时候,可得好好照顾这些“小伙伴”们,让它们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这样才能为我们创造更多的价值呀!怎么样,朋友们,现在对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是不是有更清楚的认识啦?。
铸造模具结构
铸造模具结构一、引言铸造模具是铸造工艺中的重要工具,它的结构设计对于铸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铸造模具结构展开探讨,从模具的基本构成、结构设计原则、常见结构形式以及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模具的基本构成铸造模具主要由模座、芯、型腔和导向机构等组成。
1. 模座:模座是支撑和固定模具的部件,通常由底座和支撑柱组成。
底座是模具的基础,支撑柱则起到支撑和定位的作用。
2. 芯:芯是用于铸造中形成内部结构的部件,它可以是固定芯或动芯。
固定芯一般是通过芯柄与模座连接固定,而动芯则需要通过导向机构来实现移动或旋转。
3. 型腔:型腔是用于形成铸件外形的腔体,它通常由上、下型腔组成。
上型腔是由模板和腔板组成,下型腔则是由底板和腔板组成。
模板和底板是模具的主要承力部件,腔板则是与铸件接触的部分,需要具备良好的耐磨性和导热性。
4. 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用于实现模具的开合和移动。
常见的导向机构包括导柱、导套、滑块等,它们能够确保模具的开合平稳、定位准确。
三、结构设计原则1. 确定铸件的形状和尺寸,合理确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尺寸。
2. 考虑铸件的冷却和收缩特性,合理设置冷却水道和浇口。
3. 考虑模具的开合方式和力学性能,确保模具能够承受铸造过程中的力和压力。
4. 考虑模具的制造工艺和维修性能,方便模具的制造和维护。
四、常见结构形式1. 平板式模具:平板式模具适用于铸造较简单的铸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它由上、下模板组成,适用于铸件尺寸较小的情况。
2. 箱式模具:箱式模具适用于形状复杂的铸件,它由上、下箱体组成,能够形成复杂的型腔结构。
箱式模具制造成本较高,但适用范围广。
3. 分型模具:分型模具适用于大型铸件或需要较大开合行程的情况。
它将整个模具分成若干个部分,通过导柱、导套等导向机构来实现模具的开合。
4. 滑动模具:滑动模具适用于有斜侧面或需要斜侧面铸件的情况。
它通过滑块与模具的基座相连,能够实现侧面模具的滑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分型面设计
二、 分型面的选择 同一个压铸件,分型面选择得不同,就可以设计出 不同结构的压铸模,得到不同质量的压铸件。 如下图所示的压铸件可以作出几个不同的分型面,现就 以下四种分型加以说明 : 1、第一种分型 分型面在对称面上,型腔 处于动模和定模之间。压 铸件圆柱部分难以保证不 错位,另外还必须设置抽 芯机构,使得压铸模结构 比较复杂。
①支承与固定零件; ②导向零件; ③推出机构。 (5)抽芯机构 (6)加热与冷却系统。 其他零件,如螺栓、销钉等。
• 大型压铸模具
• 成形部分(零件)
• 模架
• 抽芯机构
• 推出机构
§2. 分型面设计
• 分型面-----压铸模的动模与定模的接触表面。 一、分型面的类型 按其形状,一般分为:平直分型面;倾斜分型面;阶梯 分型面;曲面分型面。 如下图:
本 章 完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7)确定动模、定模、镶块和和定模套板的外形 尺寸,以及导柱、导套的位置和尺寸。 8)确定核算推出行程、复位、预复位机构和尺 寸。 9)确定嵌块的装夹、固定方法和尺寸。 10)计算模具的总厚度,核对压铸机的最大和最 小开模距离。 11)按模具的外形轮廓尺寸,核对压铸机拉杠间 距。 12)按模具动模和定模板尺寸,核对压铸机安装 槽和孔的位置。 13)根据选用的压射比压,复核压铸机的锁模力。
(6)考虑压铸合金的性能。
压铸合金的性能影响压铸工艺性。同一几何尺寸的 压铸件,压铸合金不同,分型面位置也不同。 如图所示,细长管状压铸件,Ⅰ-Ⅰ分型面适用于 锌合金;Ⅱ-Ⅱ分型面则适用于铝合金或铜合金。
2、分型面选择的基本原则
(7)嵌件和活动型芯应便于安装。
图(a):压铸件两端设有嵌 件。为了安装方便,将分 型面设在嵌件的轴心处。 合模前,将嵌件装在 分型面上,定位后合模。 开模时,嵌件随压铸件推 出。
• 如下图所示,若压铸件外表面不允许留脱模斜度,为 减少机加工量应选Ⅱ-Ⅱ作为分型面; • 若压铸件外表面不允许有分型面痕迹,则应选Ⅰ-Ⅰ 作为分型面。
(4)简化模具结构、便于模具加工。
分型面选择应考虑型腔的构成方案,尽量简化模具 结构、便于成型零件和模具的加工。
如图所示,压铸件若 选择Ⅰ-Ⅰ分型面,则 需要设置两个侧向插芯 机构;而选择Ⅱ-Ⅱ分 型面,就不必设置侧向 插芯机构,模具结构简 单。
三、设计压铸模的基本要求
• 设计模具从使用性能、工艺性能和经济性方面考虑。基本 要求如下: 1)能获得符合图样要求的压铸件; 2)能适应压铸生产的工艺要求,并在保证铸件质量和安全生 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合理、先进简单的模型结构,减小 操作程序,使动作准确可靠; 3)模具构件的刚性良好,模具零件间的配合精度选用合理, 易损件拆换方便,便于维修; 4)模具上各种零件应满足各自的机械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机的技术规范,充分发挥压铸机的生产能力,准 确选定安装尺寸; 6)在满足压铸生产要求和模具加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可 能降低压铸模的成本; 7)在条件许可下,压铸模应尽可能实现标准化、通用化,以 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方便管理。
二、压铸模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产品图,对所选用的压铸合金、压铸件的形状、 结构、精度、和技术要求进行工艺性分析;确定机械 加工部位、加工余量和机械加工时所要采取的工艺措 施以及定位基准。 2)根据产品图和生产纲领确定压铸比压;计算锁型力; 估算压铸件所需要的开模力和推出力以及所需开模距 离;初步选定压铸机的型号和规格。 3)根据产品图和压铸机的型号及规格,对压铸模具结构 进行初步分析 a.选择分型面和确定型腔的数量; b.选择内浇口位置,确定浇注系统、溢流槽和排气槽的 布置方案; c.确定抽芯数量,选用合理的抽芯方案;
②三分型面 由一个主分型面和两个辅助分型面构成。 如下图c。
Ⅰ-Ⅰ处分型,脱出定模型 芯,并拉断和推出浇注余料
再从Ⅱ-Ⅱ处分型,使压铸 件的小端脱出型腔。
最后从主分型面Ⅲ-Ⅲ处分 型,使压铸件脱离动模型芯, 推杆把包在型腔中的压铸件 脱出模体。
• 注塑三板模
• 注塑三板模动作动画
③组合分型面 由一个主分型面和一个或数个不同方向的 分型面构成。
第五章 压铸模的基本结构及分型面设计(P67)
概述:压铸模的设计原则 一、压铸模设计依据 1)产品图纸和生产纲领; 2)产品技术要求和压铸合金; 3)压铸机规格; 4)绘制压铸件毛坯图(包括分型面位置、浇注系统、溢 流和排气系统、推出元件位置和尺寸、机加工余量、 加工基准等)。
分型面位置、浇注系统等未标示出。
•
4、第四种分型 分型面如图所示,型腔、型芯都处在动模内。压铸 件尺寸d、d1与d2 都能达到同轴;尺寸h和H 基准都在分型面上,精度较高。但压铸件脱模较为 复杂。
• 可见,分型面的选择对压铸模结构和压铸件尺 寸精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 分型面的选择对压铸模结构和压铸件质量的影 响是多方面的,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1. 压铸模的基本结构
压铸模由定模和动模两大部分组成。 (1)成型零件(部分)-----决定压铸件几何形状和尺寸 精度的零件。型芯----形成压铸件内表面的零件;型腔 ----形成压铸件外表面的零件。 (2)浇注系统-----连接压室与模具型腔,引导金属液进 入型腔的通道(由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组成)。 (3)溢流、排气系统-----排除压室、浇道和型腔中的气 体,储存前流冷金属液和涂料残渣的处所。一般开设 在成型零件上。 (4)模架----将压铸模各部分按一定规律和位置加以组 合和固定,组成完整的压铸模具,并使之能安装到压 铸机上进行工作的构架。 它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
2、分型面选择的基本原则
(3)保证压铸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分型面应避免与压铸件基准面相重合,尺寸精度要求 高的部位和同轴度要求高的外形或内孔,应尽可能设置 在同一半模(动模或定模)内。
• 如图所示,A为压铸件基准面,应选Ⅰ-Ⅰ作为分型 面,这样即使分型面上有毛刺、飞边,也不会影响基 准面的精度。
• 如图所示,若选择Ⅰ-Ⅰ分型面,压铸模的型腔较深, 机械加工较为复杂;而选择Ⅱ-Ⅱ分型面,型腔的机 械加工就比较方便。
2、分型面选择的基本原则
(5)避免压铸机承受临界载荷。
压铸件的两个面积A>B,若面积A接近压铸机所允许 的最大投影面积时,应选择Ⅰ-Ⅰ作为分型面。如图 所示:
2、分型面选择的基本原则
2、分型面选择的基本原则
(2) 有利于浇注系统、溢流排气系统的布置。
如下图所示,压铸件适合于设置环形或半环形浇口 的浇注系统,Ⅰ-Ⅰ分型面比Ⅱ-Ⅱ分型面更能满 足压铸件的压铸工艺要求。
如图所示,分型面应使压铸模型腔具有良好的溢流排 气条件,使先进入型腔的前流冷金属液和型腔内的气 体进入排溢系统排出。Ⅰ-Ⅰ分型面比Ⅱ-Ⅱ分型面 有利于溢流槽和排气槽的设置。
四、压铸模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 1)按初步分析方案,布置分型面、型腔位置及 浇注系统,并相应考虑溢流槽和排气槽的布置 方案。 2)确定型芯的分割位置、尺寸和固定方法。 3)确定成型部分结构及固定方式。 4)确定推出元件的位置和尺寸。 5)计算抽芯力,确定抽芯机构结构和尺寸。 6)计算模型的热平衡,确定冷却和加热通道的 位置和尺寸。
压铸模通常只有一个分型面,称为“单分型面”。 有时为满足工艺要求,需增加一个或两辅助分型面,称 为“多分型面”。
①双分型面 由一个主分型面和一个辅助分型面构成。 如下图a。 先从Ⅰ-Ⅰ处分型,拉 断并推出直浇道余料后, 才再从Ⅱ-Ⅱ处分型。 Ⅱ-Ⅱ为主分型面, Ⅰ-Ⅰ为辅助分型面。
①双分型面 如下图b。 先从Ⅰ-Ⅰ处分型,待定 模型芯脱出后,再从主 分型面Ⅱ-Ⅱ处型,使压 铸件顺利脱离型腔。
• 2、第二种分型 分型面如图所示,型腔处于动模和定模之间。压铸件 尺寸d与d2能达到同轴,但它们与d1不易保证同轴; 尺寸H精度偏低。
•
3、第三种分型 分型面如图所示,型腔处于定模内。压铸件尺寸d1 与d2能达到同轴,但尺寸d在动模型芯上形成,与 d1 、d2不易保证同轴;尺寸h和H基准都在分型 面上,精度较高。
d.确定推出元件的位置,选择合理的推出方案; e.确定动模与定模外形尺寸,以及导柱导套的位置与尺 寸; f.对带嵌件的铸件要考虑嵌件的装夹和固定; g.计算模具的热平衡温度以确定冷却与加热管道的位置 和尺寸,控制和调节压铸过程的热平衡。 4)绘制压铸工艺图: 绘出铸件图形;标注机械加工余量,加工基准,脱模斜 度及其它工艺方案;定出铸件的各项技术指标。
2、分型面选择的基本原则 (1)尽可能地使压铸件在开模后留在动模部分。
由于压铸机动模部分设有顶出装置,因此,必须保证压铸 件在开模时随着动模移动而脱出定模。设计时应考虑压铸 件对动模型芯的包紧力大于对定模型芯的包紧力。
• 例如,下图,利用压铸件对型芯A的包紧力略大于对 型芯B的包紧力,中间型芯及四角小型芯与型芯A设 在一起。压铸件可有Ⅰ-Ⅰ和Ⅱ-Ⅱ两个分型面供选 择,考虑到压铸机和生产操作等因素有可能增加定模 脱模阻力,采用Ⅱ-Ⅱ分型面较能保证开模时压铸件 随动模移动而脱出定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