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推荐完整)

合集下载

(完整版)桑代克理论

(完整版)桑代克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1874一1949),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他采用迷津和迷笼实验,研究了小鸡、猫、狗等动物的学习活动,观察动物是如何学会走出迷津或逃出迷宠的,并在这些动物实验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学习理论。

1898年,在卡特尔的指导下,他完成了名为《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中的实验研究》的博士论文。

1903年他又写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后又发展成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概论》,于1914年出版。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而开始确立,桑代克也被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论著有《动物的智慧》(1911)、《教育心理学概论》(1914)、《成人的学习》(1928)、《人类的学习》(1931)等。

桑代克是第一个用刺激——反应联结理论来解释学习实质的心理学家。

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多次的尝试错误过程而建立的。

(试误说)在尝试过程中,错误的反应越来越少而正确的反应越来越多,最后就形成了一种能够适应环境的联结。

这就是联结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一)学习是在刺激情境和行为反应之间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

桑代克明确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这些系统,下自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上至科学或哲学,其本身都是联结造成的”。

他曾设计过一种迷笼,动物必须在笼内做完三种不同的反应,即按压机关、抓绳索和技环之后,笼门才能自动打开。

然后他再仔细观察猫是怎样学会开迷笼的。

他看到,猫被放人笼后,总是表现出明显不安,并企图逃出监禁。

它想从空隙中钻出来,抓咬笼内的板条或铁丝,伸出爪子抓那些可以抓到的东西。

当它使某件东西松动或摇晃时,就继续努力去做。

它并不十分注意笼外的食物,而是在笼内乱抓,似乎本能地想逃出迷笼。

猫不断地挣扎,可以连续十分钟、八分钟地抓、咬、按、钻。

在这种冲动式挣扎中,猫可以通过各种尝试,偶然一下子抓住绳索,触及按钮或拉动拉环,从而使门打开。

这样反复实验,就可以发现,猫在笼中逐渐地减少和排除了那些不成功的冲动,而成功的动作反应则被愉快地牢记。

继续教育讲座

继续教育讲座

现代学习理论与因材施教
照建构主义看来,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 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 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真理,但是并不意味 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更真实的解释。 更为重要的是,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是 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无权威性可言。所以,教学不能把知识 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 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 。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 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在学习过程中,学 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 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现代学习理论与因材施教
四、加涅认知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1916— )美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被公认为当今 美国第一流的教育心理学家和学习实验心理学家。他的理 论代表现代认知派学习观的一个新动向、新发展。 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是复杂而多样的,简单的低级学习 是复杂高级学习的基础。他把学习分为八个层次,即:① 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词语联想 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原理学习;⑧解决问 题的学习。他指出每一类学习中蕴藏着前一类的学习。同 时加涅也提出构成一个人学习行为的八个有机联系系统( 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反馈)。
现代学习理论与因材施教
建构主义理论的片面性:
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确定性和普遍性,注重分析和抽象, 这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必要且有其合理性的。全盘否定它 ,同样会犯以偏概全,以特殊代替一般的错误,会引起教 学上的混乱。提倡情境性教学,力主具体和真实,但由此 而反对抽象和概括,认为进行抽象的训练是没有用的也是 片面的。

培训理论 刺激反应理论

培训理论  刺激反应理论

刺激反应理论的应用分析摘要:刺激反应理论属于行为主义反应理论,通过刺激因素对人的思想、行为或理念加以刺激,产生反应(新的行为)或加强某种理想反应,来改变事物的后果。

它在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方面有很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刺激反应理论行为强化应用正文:1、刺激反应理论的的提出及发展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是同英国的联结主义一脉相承的。

其代表人物有桑代克(E.L.Thorndike),斯金纳(B.F.Skinner)等。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所指的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后来华生行为主义学派所主张的刺激——反应行为联结,就是桑代克的联结主义为蓝本的,其基本假定是“行为时有规律和被决定的”。

此外,他的效果率对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的思想影响很深,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就是以他的效果率为基础。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被西方心理学界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所谓联结,是指某种情境(即刺激)仅能引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引起其他反应。

联结的公式是:S→R。

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

他把这种联结看作是行为的基本单元。

反应的联结有先天的和习得的两种,前者主要是本能,后者主要是习惯。

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强化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程度就增加。

”强化是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基石和核心。

他认为,学习的变化和行为的发生、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要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就必须控制强化。

斯金纳在《强化的时间安排》一书中,运用“斯金纳箱”实验(如图)。

揭示出动物操作反应同学习的安排之间的许多规律性问题,如间歇强化比连续强化效果好,变化率的强化效果更好。

2、刺激反应理论的应用分析2.1刺激反应理论综述2.1.1刺激反应理论概念刺激-反应理论主要指行为主义反应理论。

行为主义反应理论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早期刺激—反应理论

早期刺激—反应理论
测将会发生怎样的反应,或者已知反应后,能够指出有效刺 激的性质 在 S ~R 学习中,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同时直接 接受反馈 (强化),即通过学习者的直接反应给予直接强化而
完成学习
华生与雷纳(Watson and Rayner,1920)进 行了一项称之为"小艾伯特(Little Albert)"的实验。
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把他训练成 为一个医生,或律师,或艺术家,或商界领袖,甚至也可以训
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小偷。”(1930)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强化是学习的主要过程 强调了教育与环境的作用
The End
环境的作用
儿童的行为发展完全取决于环境和教育。由于S~R,从 刺激到反应是直接的,无中间环节 儿童在学习行为或行为获得过程中完全是被动的,相当
于一架只会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应的机器。
“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 世界里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
出一个,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
人类学习方式
• 形成动物学习中所发生的联结
• 形成含有观念的联结
• 分析或抽象
• 选择性思维或推理
学习率
• 准备率 • 效果率
• 练习率
启示
不断尝试错误,不断学习 激发动机,培养学生兴趣
及时表扬鼓励,帮助学生成功
适当练习,巩固学生知识
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
小艾伯特是日托中心的一个健康、正常的幼儿,当时他只 有11个月又5天。条件刺激是一只小白鼠。小艾伯特最初的反 应是好奇。他看着它,似乎想用手去触摸它。无条件刺激是用 铁锤敲击一段钢轨发出的声音。这显然是一种令人生厌的声音, 因为小艾伯特的无条件反应是惊怕、摔倒、哭闹和爬开。在白 鼠与敲击钢轨的声音一起出现3次后,光是白鼠就会引起害怕 和防御的行为反应。在6次条件作用后,小艾伯特见到白鼠时 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在小艾伯特1岁又21天时,华生进行 了一系列泛化测验,即在小艾伯特面前呈现小白兔、小白狗和 白色裘皮大衣等。在每一种情况下,小艾伯特都表现出一种很 强的情绪反应。

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学习理论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分析、探讨学习研究的途径和方法,解释与学习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试图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学习。

学习理论是人们对学习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指南和资源,为人们提供对学习的基本理解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研究学习的框架,把主意力集中在值得研究的问题上,为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奠定基础。

学习理论主要流派有如下几种:1. 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2. 早期认知学习理论3. 皮亚杰认知建构学习理论4.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5. 澳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6. 加涅认知加工学习理论7. 维特罗克生成学习理论8.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9.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0.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1.研究性学习理论注:因各种流派学习理论内容太多,不详细介绍。

需要可在网上搜索到。

1.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2011-03-03 09:29:54| 分类:教育技术|举报|字号订阅就一般而言,刺激—反应论者都把环境看作是刺激,把伴随而来的行为看作是反应。

因而他们关注的是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所有的行为都是习得的;他们也许并不否认心的存在,但他们认为,心无法成为科学的观察的对象,因而对科学研究来说是一个不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他们看来,心理学是一门行为科学。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的早期代表就是美国的爱德华.桑代克(1874—1949)。

他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的人。

起初训练小鸡走迷津;最著名的实验叫桑代克谜箱,即做小猫逃出谜箱实验;也曾以人为被试。

◆桑代克谜箱实验。

桑代克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在谜箱里,谜箱外放着一盘食物。

箱内设有一种打开门闩的装置,例如,绳子的一端连着门闩,另一端按有一块踏板,猫只要碰到踏板,门就会开启。

他用猫反复实验。

尽管各只猫每次逃出谜箱所需时间各不相同,但仍可以得出由慢至快的学习曲线。

由此,他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由刺激情景和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的,猫学到的不是观念之间的联结。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刺激反应理论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刺激反应理论
抑郁症产生的心理机制的解释之一。
过去失败结局不可控制的经历,引起未来失败不可 控制的期待。这种关于“自己不管作出什么,都 不可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信念的形成,一是 与一再失败的经验有关,二是与归因方式,即将 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制的稳定原因—能力低下有关。
对策:一是要改变失败结局不可控制、不可改变的 认识(归因方式);二是要使当事人相信他的努 力是有效的,重新获得成功经验。
Hale Waihona Puke 2 试误说联结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错误(trial-anderror)过程而建立的。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基本方式是尝试错误学 习,即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 错误而建立的,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过 程。这一过程是自动的、机械的。
这一观点被称为试误说。
3 学习是遵循一定规律的。
桑代克的学习律(学习的条件):
E. L. Thorndike 1874—1949
第一节 桑代克的联结论
一、
第一节 桑代克的联结论
二、桑代克联结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刺激与反应间的联
结。 学习是直接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所谓联结,
是指某一刺激(情境)只能引起某种反应,而不 能引起其他反应的趋向。 桑代克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认为学习是直接的 联结而不是由思考或推理为媒介而来,即学习 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学习行为、日常行为、合作、交往 消极后果:不良行为的加强
任性、上课注意不集中
四、习得性失助感
当学习者任何行为都不能带来强化,都不能 改变失败的结局时,个人就会认为这种失败 的结局不可避免,且将这种认识不适当地推 广到其他情境之中,产生习得性失助感。
四、习得性失助感
1.概念与实验事实 塞利格曼(M.E.P.Seligman)1967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五单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复习提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五单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
无条件刺激引起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引起条件反应
学习的实质:无条件刺激物与条件刺激物的配对而引起条件反射的过程
学习五大定律:
习得律
消退律
泛化律
分化律
高级条件作用
2.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创始人、奠基人
行为主义原则:心理学内容是行为,不是意识
3.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
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的心理学家
学习的实质:通过尝试错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三大定律:
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练习律: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越牢固
效果律:行为反应后果会增强或削弱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4.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彻底的行为主义者
学习理论核心部分是强化原理
条件反射分为两类:应答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学说
强化物:凡是能增强反映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
积极强化:通过呈现积极刺激来增强反应出现的概率
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或减少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的概率
惩罚: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率下降
最佳强化安排方式:在学习最初时使用连续强化,然后使用固定间隔强化,最后使用变化比例强化
程序教学原则:
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斯金纳的刺激——反应理论

斯金纳的刺激——反应理论

斯金纳(1904~)是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曾担任美国印第安大学、哈佛大学的教授。

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影响下,于1937年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观点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1954年,程序教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中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刺激或所得到的控制不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甚至令学生反感;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强化次数太少且强化的时机不适宜;学习过程不是逐步递进达到学习目标,缺乏合理的学习过程。

根据当时的教学现状,斯金纳认为,使用教学机器可以解决其中的许多问题,因而许多人开始对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感兴趣,立志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

一、巴甫洛夫(1849~1936)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

他曾担任俄国科学院院士。

1904年,由于他在消化生理学方面的卓越研究而荣获诺贝尔奖。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与食物不同的刺激也可以引起唾液分泌,这就导致了他对心理学的研究,尤其是对条件反射的研究。

他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研究,他的条件反射学说被公认为是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的理论。

其主要著作有《消化腺机能讲义》、《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二十年实验》、《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等。

2、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

巴甫洛夫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

他所说的联系就是指暂时神经联系。

他说:“显然,我们的一切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的反射。

”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推测,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

例如:一定频率的节拍器声响(条件刺激CS)与肉粉(无条件刺激US)多次结合,原先只由肉粉(US)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无条件反应UR),现在节拍器单独出现可以引起类似的唾液分泌反应(CR)。

学习理论(刺激反映论)

学习理论(刺激反映论)

第一节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副律三:联结转移律 【总情境不变,反应可以在相近条件下表现出来。 有机体已习得的对一组刺激的反应,可以逐渐转换成 对一组新的刺激的反应。具体的做法是:先在刺激情 境中加上一些新的刺激成分,然后减去原来的刺激成 分,直到只需新的刺激,完全没有原来刺激时也能唤 起这种反应为止。】 副律四:类化反应律 【在新情境中出现与最类似情境中的反应,即迁 移的原理。或称“类推”的原则。当有机体对新的刺 激情境作出反应时,这种反应往往是与他(它)在以 往类似情境中习得的反应像类似的。】
第一节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猫的学习实验: 问题箱→尝试与错误 【桑代克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入设有打开门闩装置 的迷箱,迷箱外有一盘食物。在猫第一次偶然打开门 闩逃出迷箱之后,又将它放回迷箱,进行下一轮尝试。 “逃出—放回”如此重复多次。研究发现:猫初进笼 时,其动作是紊乱的,偶然踏到机关,门自动开启, 因而得到外面的食物。以后重复练习之后,发现猫在 笼中的紊乱动作,随重复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而踏到机关的动作则逐渐增多,最后达到入箱后就能 打开笼门逃出。桑代克记下猫每次逃出迷箱所需要的 时间,发现经过多次连续尝试,猫逃出迷箱所需的时 间越来越少,以至到了最后,猫一进迷箱,就能打开 门闩,跑出迷箱,获得食物。】
第二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第二节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第二节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三、主要观点 后人在他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学习理论: (1)习得律:通过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可引起条件反射。 (2)消退律:消退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多次重复而不伴随无 条件刺激(如肉),条件反射逐渐消弱直至消失的过程。条件 反射的消退是一种主动的抑制过程,但条件反射可自发恢复, 自发恢复的生理基础是抑制的解除。 (3)泛化)律:某一种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就可以由类似于原来 条件刺激的刺激引发。 (4)辨别律:当条件作用过程开始时,有机体需要辨别相关刺激 与无关刺激。通过辨别学习,有机体有选择地对某些刺激作出 反应,而不对其他刺激作出反应。辨别是与泛化相反的过程。 (5)高级条件作用律:巴甫洛夫在实验中发现,可以用其他各种 刺激来替代原来的条件刺激,以唤起已确定的那种条件反射, 换言之,原来的条件刺激可以在后来的尝试中起无条件刺激的 作用。 有机体对替代原来刺激的另一种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 的过程,也就是高级条件作用的过程。

(完整版)桑代克理论

(完整版)桑代克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1874一1949),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他采用迷津和迷笼实验,研究了小鸡、猫、狗等动物的学习活动,观察动物是如何学会走出迷津或逃出迷宠的,并在这些动物实验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学习理论。

1898年,在卡特尔的指导下,他完成了名为《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中的实验研究》的博士论文。

1903年他又写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后又发展成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概论》,于1914年出版。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而开始确立,桑代克也被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论著有《动物的智慧》(1911)、《教育心理学概论》(1914)、《成人的学习》(1928)、《人类的学习》(1931)等。

桑代克是第一个用刺激——反应联结理论来解释学习实质的心理学家。

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多次的尝试错误过程而建立的。

(试误说)在尝试过程中,错误的反应越来越少而正确的反应越来越多,最后就形成了一种能够适应环境的联结。

这就是联结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一)学习是在刺激情境和行为反应之间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

桑代克明确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这些系统,下自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上至科学或哲学,其本身都是联结造成的”。

他曾设计过一种迷笼,动物必须在笼内做完三种不同的反应,即按压机关、抓绳索和技环之后,笼门才能自动打开。

然后他再仔细观察猫是怎样学会开迷笼的。

他看到,猫被放人笼后,总是表现出明显不安,并企图逃出监禁。

它想从空隙中钻出来,抓咬笼内的板条或铁丝,伸出爪子抓那些可以抓到的东西。

当它使某件东西松动或摇晃时,就继续努力去做。

它并不十分注意笼外的食物,而是在笼内乱抓,似乎本能地想逃出迷笼。

猫不断地挣扎,可以连续十分钟、八分钟地抓、咬、按、钻。

在这种冲动式挣扎中,猫可以通过各种尝试,偶然一下子抓住绳索,触及按钮或拉动拉环,从而使门打开。

这样反复实验,就可以发现,猫在笼中逐渐地减少和排除了那些不成功的冲动,而成功的动作反应则被愉快地牢记。

刺激-反应理论

刺激-反应理论

刺激-反应理论刺激-反应理论,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基人华生(John B.Watson,1878—1958)20世纪初期在巴甫洛夫(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1849—1936)条件反射实验的影响下,提出“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又称为“行为学习理论”)。

刺激-反应理论认为人类的复杂行为可以被分解为两部分:刺激和反应。

而人的行为是受到刺激的反应。

学习的实质是形成习惯,而习惯是通过学习将对刺激做出散乱、无组织、无条件的反应,变成有组织、确定的条件反应的过程。

代表人物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

华生(J.B.Wa-tson,1878—1895)为其主要代表人物。

华生认为心理学属自然科学的范畴,其研究对象为人和动物的行为,而行为的基本因素是刺激和反应。

并且认为一切心理学问题都能纳入刺激和反应的规范之中,还提出S—R (刺激→反应)的基本公式。

因此,在他看来,儿童心理的发展是行为的习得与改变,是经验的积累。

主要内容刺激反应论认为,环境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激发儿童行为的刺激,并决定他的行为。

若是控制了刺激,就可以塑造人们的行为,确定儿童的心理发展。

因此,华生强调环境和训练的力量,他甚至声称:“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按自己的愿望培养,我保证把他们培养成我选择的任何特定的类型——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领袖甚至乞丐和小偷。

不拘他的祖先的天才、嗜好、脾气、能力、职业和种族如何。

”刺激反应论强调儿童行为的发展是经过后天学习而形成和改变的。

并认为儿童学习行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形成条件反射。

由于形成条件反射时,某些行为受到奖励,而其他行为则受到惩罚。

因此,儿童就学会了新的行为方式。

二是观察和模仿。

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而获得新的行为方式。

至于儿童如何学习复杂的行为,刺激反应论则认为有必要将示范、教导、奖励和惩罚结合起来。

刺激反应论采用客观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为西方心理学家所称颂。

%83理资料——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83理资料——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语言习得理论介绍—刺激-反应论(后天环境论)发表日期:2010年8月18日有420位读者读过此文刺激-反应论(后天环境论) ,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这是一种行为主义的理论.理论内容:1、华生的主要观点:心理学必须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个体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研究动物行为的结果,可以用来解释人的行为。

人类一切行为的构成要素都只是反应,或多种反应的组合。

反应多数是在环境中由刺激—反应的联结形成的。

2、斯金纳的观点:人类语言行为只是刺激和反应。

看见、听见和感觉到的东西是刺激,说出的话是反应。

3、刺激—反应的哲学基础是洛克的白板论,强调后天经验的重要性。

认为语言也是一种行为,学会某种语言就是在后天环境中养成某种习惯,儿童的语言能力来自一系列的刺激(成人语言)他们通过模仿做出反应,如果反应正确就会得到强化,一定的刺激和相应的反应多次重复就成为习惯从而学会语言。

对刺激-反应论的评价:“刺激-反应论”虽然受到很多批评,但并非一无是处,有很多合理成分。

它所说的儿童学习语言的模仿、强化,都是有道理的。

要掌握语言也的确必须养成一定的习惯。

总的说来,刺激-反应论可以解释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某些现象。

但用这种理论不能全部解释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

积极意义:儿童最先学会接触最多的那种语言(假定他处于多语环境)。

儿童常因观察、模仿成人和同伴的话语而获得快乐。

模仿确实是儿童习得语言的重要手段。

词语与反复出现的语境之间的联系确实能使儿童理解语义。

儿童最初习得的词语很可能就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建立的。

在语言教育中,巧妙地使用示范,练习与评价(强化)等方法,对儿童达到语言目标有积极的意义。

家庭和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语言水平(缺乏语言交际环境的儿童,语言发展的进程要比正常儿童推迟一年多)。

不足:言语行为十分复杂,既有可观察可测量的外部因素,也有很多难于观察、测量心理因素,不同于一般的动物行为,不能只用“刺激-反应”来解释。

学习理论——精选推荐

学习理论——精选推荐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包括:⾏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物:桑代克(学习的联结说),华升(学习的刺激―反应学说),斯⾦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对此做出对应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

⾏为主义理论早期的代表⼈物有桑代克、华⽣(John Watson);新⾏为主义的代表⼈物是哈佛⼤学⼼理学教授斯⾦纳(B.F.Skinner)。

Skinner是⾏为主义的拥戴者,但是他的观点与经典条件反射有⼀定的区别。

他研究的是⾃主性的⾏为,例如学习新的技能。

他的研究表明,通过奖励的⽅式,可以强化⽣物体的⾏为,让它们表现出实验者希望的⾏为。

在完成了⼀系列的实验之后,他成⽴了⾃⼰的学习理论——强化理论,他认为这套理论也同样适⽤于⼈类。

在Skinner条件反射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刺激(提问)——反应(回答) ——强化(确认)的原理,制订了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强化教学理论催⽣出了程序化教学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引导学习者完成⼀系列的教学活动,以获得希望的技能。

与早期的学习研究不同,Skinner的研究对教学设计有直接的促进作⽤。

⾏为主义学习理论不能解释在学习者内部,学习是如何发⽣的。

他们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外显的、可以观察到的⾏为。

结果,他们只能解释相对简单的学习活动。

因此,在⾼级的教学设计活动中,⾏为主义的作⽤有限。

例如,⾏为主义学习理论很难解释学习者是如何处理信息的,然⽽,了解学习者内部信息处理过程对于特定的教学设计任务是⾄关重要的,例如培养学⽣解决问题能⼒的教学设计。

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

有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最后成功的过程。

学习进程的步⼦要⼩,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02 第一章 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02 第一章 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2.效果律 例如,迷宫是一个刺激,小鸡在迷宫中会 作出多种行为反应,但大多数反应都不能 帮助它们逃出迷宫,而另一些行为则使它 们得以逃脱并得到食物。因此,小鸡就记 住了这些有效的行为,将迷宫这个刺激和 这些有效的行为联系起来了。以后,一进 迷宫,它们就知道作出什么反应。 猫要是逃出迷箱后得到的是惩罚而不是奖 励,那么猫就不会再试图跑出迷箱了。
桑代克实验中五只猫的学习曲线—由慢到快。
联结说的提出



迷笼试验的数据表明,所有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 对缓慢地、逐渐地和连续不断地改进的。 动物可以有习得的刺激-反应联结,人从动物进化 而来,人的心理与动物相比只是复杂程度不同而 已 由此,桑代克作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 学习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 成的。 这样,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联结说。
条 件 作 用 前
重 复 作 用 中 作 用 后
1 无条件刺激(UCS)
(食物)
无条件反应(UCR) (流口水)
引起注意但无唾液反应 【本无关系】
2 条件刺激(CS)
(铃声) 条件刺激(CS) (铃声) 无条件刺激(UCS) 3 (食物) 【已有关系】 条件刺激(CS) 4 (铃声) 【新建关系】

附律(又称学习的原则)P36


1.多重反应律:某一反应不能导致令人满意的结 果时,将进行另外的反应,直到有一种反应最终 导致满意的结果为止。 2.心向或意向(定势律):学习者自身条件影响 联结的形成。 3.选择性反应律:对情境中的某些因素进行选择 性反应。 4.同化(类推)律:在新情境中出现与最类似情 境中的反应。 5.联想性转换律:逐渐的变化情境中的刺激,直 至使反应与新情境形成联结。
第一节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

施良方《学习论》第1章心得

施良方《学习论》第1章心得

《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学习心得
本章主要内容如下:
一、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
1.实验;桑代克迷箱
2.学习律: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3.学习的原则:多重反应定势率选择性反应率同化率联想性转换律
评价:揭示了动物的试误学习过程,用刺激反应的直接联接取代了联想主义观念之间的联接。

但是,过于简化了学习过程,以人为被试的试验方法比较粗糙简单,经不起检验。

二、巴甫洛夫条件作用理论
1.实验:巴甫洛夫囊袋,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2.学习律:习得律消退律泛化律辨别率高级条件作用率
3.优点:把精确而又客观的方法引入对动物学习的研究,把心理和生理统一起来
评价:被划为机械唯物主义的范畴
三、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基本观点:一度信奉机能主义,认为心理学可以由“刺激-反应”习得-行成描述,把行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意识。

2.学习律:频因律近因律
3.贡献:把行为主义和“刺激-反应”理论结成了一体,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但是,他否认人得主观认识,把人完全机械化了
感悟:
行为主义理论主要观点是强调学习是由外部刺激而引发的人们的反应,也就是说人是被动的接受外部的刺激,而引起自己做出反映的过程;学习是人们通过自己错误的经验而获得领悟的过程,类似于人在积累经验的基础是所获得感悟的过程;学习是人有意识和目的的想要做出某种反应,并通过不断的强化和环境的设置,使这种反映在相同的环境中逐渐强化,并永远被人深刻记忆的过程。

这些观点都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内部心理的过程,因此,它是一种机械的过程,没有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挖掘出人所具有的潜力,更没有突出人的个性意识与特点,因此,具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早期刺激—反应理论文档

早期刺激—反应理论文档
早期刺激—反应理论
桑代克、华生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 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 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
创始人。
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1949
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 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 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 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强化是学习的主要过程 强调了教育与环境的作用
The End
1.婴儿学习敲鼓 2.儿童听到妈妈想到自己的妈妈 3.区分音调 4.语法词根 学习句子
人类学习方式
• 形成动物学习中所发生的联结 • 形成含有观念的联结 • 分析或抽象 • 选择性思维或推理
1.动机 2.满意或不舒适的程度越高,刺激反应的联结加强 或越减弱 3.重复
学习率
• 准备率 • 效果率 • 练习率
环境的作用
儿童的行为发展完全取决于环境和教育。由于S~R,从 刺激到反应是直接的,无中间环节
儿童在学习行为或行为获得过程中完全是被动的,相当 于一架只会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应的机器。
“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 世界里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 出一个,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 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把他训练成 为一个医生,或律师,或艺术家,或商界领袖,甚至也可以训 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小偷。”(1930)
S( 刺激) ~ R ( 反应 )原理
反应是有特定的刺激引起的。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就在 于确定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规律,以便人们在已知刺激后,能 预测将会发生怎样的反应,或者已知反应后,能够指出有效 刺激的性质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1、简述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消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

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不重复或练习,联结力量就会减弱。

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2、说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区别。

(1)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自身的一些因素促使机体操作动作的。

(2)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

(3)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3、简述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的原则。

第一 小步子原则小步子实际上就是我在“橡皮筋理论”里提到的循序渐进。

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每个学习单位的内容都是孩子能够轻松掌握的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而且得到表扬的机会也会增多。

第二 积极反应原则我在前面提到了“听课”为何是低效的。

这种低效除了“鱼牛”的因素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老师为了课程进度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往往自顾自的讲授许多问题都是老师自问自答的假提问学生很少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这会让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受伤。

第三 即时强化原则电子游戏在这方面做得很到位。

孩子完成一个任务立刻就会有相应的奖励或者是一句赞美的话或者是一个虚拟奖品让孩子们欲罢不能。

上文中那两个老师做得也很不错孩子在学琴、学书法的过程中不断受到肯定和表扬。

实际上孩子就像那个小老鼠一样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食物不仅当时学习的兴致高久而久之孩子会慢慢上瘾爱上这项学习就像老鼠对触碰横杆上瘾人们对玩游戏上瘾一样。

按照脑科学家的研究奖励和肯定能够激活大脑中的奖赏中心分泌出多巴胺物质这会让人感到兴奋也是人们对某一事物上瘾的根源所在。

第六章 行为主义倾向学习理论

第六章 行为主义倾向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情境
基本观点
(一)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 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 • 巴甫洛夫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 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他所说的 联系就是指暂时神经联系。 • 例如:一定频率的节拍器声响(条件刺激CS)与 肉粉(无条件刺激US)多次结合,原先只由肉粉 (US)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无条件反应UR),现 在节拍器单独出现可以引起类似的唾液分泌反应 (CR)。也就是说当CS—CR之间形成了巩固的 联系时,学习出现了。
2. 学习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学习的目标是怎样实现的?(强调过程)
3. 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
学习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怎样才能有效地学习?
• 学习理论的分类 1.联结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 作用,以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 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 ,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 惯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五、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 桑代克(1874—1949)曾担任过美国哥伦比亚 大学师范学院的心理学教授,联结理论的首创者 。他从1896年起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后 又研究了人类的学习及其测量方法。出版了《人 类的学习》、《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等著作。
桑代克迷笼示意图
(一)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 桑代克指出:学习即联结。所谓联结,指的是某 种情境仅能引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唤起其它反应 的倾向。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 联结,二者之间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不需要任何 中介因素。 • 学习(联结)的公式可写为:“S → 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代克的迷笼实验研究 :
如右图所示,桑代克把 一只处于饥饿状态的猫 被放入迷笼里,笼外放 着一盘食物。迷笼内设 计一种打开门闩的装置, 例如,绳子的一端连着 门闩,另一端安有一块 踏板。猫只要按下踏板, 门就会开启。
五只猫的“练习曲线”:
三、桑代克 的“联结说”
(一)联结说的提出
桑代克根据迷笼试验的结果,提出了这样一个 问题:“猫在迷笼试验中学到了什么?”观念 联想说学者认为:猫学到的是观念之间的联想。 但桑代克认为:如果猫是突然获得观念的话, 那么学习曲线应该是一种突然改善的情况,而 不是由慢到快的渐进过程。而事实却是他的猫 没有表现出这种顿悟类型的学习曲线。
二、桑代克的迷笼实验
研究背景 主要受达尔文进化论和现代动物心理学的影响 。 随后,罗曼尼斯提出:“简单的观念”如感觉印象、知觉和记
忆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复杂的观念”--联想的 混合物乃为人和少数动物所共有;“抽象的观念”如概念则 为人类所独有。 后来,摩尔根又提出了动物心理学研究的所谓“节省律(或称 “从简律”):“一个动作若可被解释为较低级的心理历程 的结果,便不得解释为一种较高级的心理能力的产物 ”。 另外,当时人们受进化论的影响,普遍认为动物,特别是哺乳 动物可能具有像人一样的智慧水平。正是在这些思想的影响 下,桑代克开始了他的动物心理实验研究。
学习目标
了解桑代克的“猫的迷笼实验”的背景、 方法和结论
理解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的基本观点 以及学习的三大定律
内容纲要:
生平及其著作 桑代克的迷笼实验 桑代克的“联结说” 桑代克的学习律 自我评价
E.R.希尔加德
在近半个世纪里,有一种学习理论,虽 然受到很多抨击,树立了很多敌对的理 论,但他却支配着美国的心理学界,这 就是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五、对桑代克学习“联结说”的评价
贡献:
.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研究学习 ; .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 ,提出了试误学习;
局限性和误区:
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 学习。
未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 未能区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六、实践应用
分组练习: 在四个“6”之间添上数学符号“+-×÷”, 使其结果等于:1、2、3、4、5、6、7、8。
(二)联结说的基本观点
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联结,心即是人的 联结系统”。
“所谓联结(connection),即指某情境仅能 唤起某种反应的倾向而言”。
桑代克所用“联结”一词用以表示某一情境 将为某一反应所跟随的机率。
(三)两种基本的学习形式
1、联结力量变化的学习
某情境(如S1)和某反应(如R27)间的联结力量,即指Sl 将为R27所随的机率程度而言。
2、新反应的获得
指某一情境与一个新的反应相联结,并使这种联结的力 量得到加强,而使这种情境与以前旧反应的联结力量减 少为零。
四、桑代克的学习律
(一)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
1.“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传导而不受任何 干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
2.“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不得传导就会引 起烦恼之感。”
一、桑代克的生平及其著作
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Thorndike, 1874~1949)
1874年8月31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 1891年入卫斯理大学 1895年获文学士学位 1896年又在哈佛大学获第二个文学士学
位 1897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1898~1899年在美国西部保留地大学
参考答案:
分组讨论:
小组同学共解出了几道题?求得各题的 结果前共试误了多少次?在解题的过程 中反映了桑代克的哪些观点?
真题练习
1.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 果律、练习律和______________。
2.如果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按时完 成作业,最合适的安排是()
“效果扩散(spread of effect)” 现象 :
(三)练习律(Law of Exercise)
练习律是由使用律和失用律构成的。 研究表明:练习并不会无条件地增强刺激-反
应联结的力量。
附加: 桑代克的五个学习原则
1.多重反应原则
2. 选择性反应原则 3. 同化或类化的原则 4. 联结转移原则 5. 定向、态度或顺应的原则
3.“当一个传导单位未准备传导时,强行传导就会引 起烦恼之感。”
(二)效果律(Law of Effect)
“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内引起满意之感的动作,就会和那 一情境发生联系,其结果是当这种情境再现时,这一动 作就会比以前更易于再现。
反之,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内引起不适之感的动作,就会 与那一情境发生分裂,其结果是当这种情境再现时,这 一动作就会比以前更难于再现。”
A. 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B. 让儿童看完电视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C. 只有按时完成作业才能看电视 D.惩罚儿童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
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
据是学习的(
)。
A.准备率 B.练习率 C.效果率Biblioteka D.刺激E.条件反射
女子学院任教 1900年直至退休的40年间都在哥伦比
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授
主要著作:
《教育心理学》(1903,后来第2版扩展为3卷本,1913) 《动物的智慧》(1911) 《智力测量》(1927) 《人类的学习》(1931) 《比较心理学》(1934) 《愿望、兴趣和态度的心理学》(1935) 《联结主义心理学文选》(1949)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