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混凝土新技术
万科新里程预制混凝土结构技术介绍
万科新里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介绍一、设计研究背景20世纪5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为解决房荒问题,掀起住宅建筑工业化高潮,到60年代,扩展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之后,住宅工业化从数量的发展向质量提高方向过渡。
1989年,在国际建筑研究与文献委员会(CIB)第11届大会上,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被列为世界建筑技术的八大发展趋势之一。
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囿于当时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的要求,预制混凝土产品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有预制梁柱、预制楼板、预制叠合楼板及预制混凝土墙板等。
在80年代中达到鼎盛时期。
但在进入90年代后,由于预制构件技术自身原因及现浇混凝土技术的突飞猛进,预制梁、柱、墙板逐步被取代。
到90年代中急转直下持续滑坡。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技术上的,首先是设计原因,缺乏对预制拼装房屋结构的认知。
例如大板多层和高层公寓建筑,就由于开间太小,承重墙过多,加之预制构件间连结困难,用钢量大等原因,缺乏经济竞争力;其次是加工制作和装配技术的原因,当时预制构件加工精度和生产工艺的落后直接影响了建筑质量。
而今由于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创新,特别是现代预制混凝土加工精度与质量与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施工技术早已不是障碍,关键在于社会认知和设计理念的更新。
已经过调研和研究,总结1980~90年代的预制构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预制装配式住宅工程的设计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的处理:(1)预制墙板功能设计,包括墙板的围护和防雨功能、隔声功能及保温隔热功能等是否能达到相关要求;(2)连接采用的形式,是采用柔性连接还是刚性连接;(3)节点防水,包括材料密封防水、空腔构造防水、空腔内排水、空心橡胶密封防水等;(4)预制墙板在各种工况的受力分析及配筋设计;(5)预制叠合楼板和阳台板的设计。
二、“万科新里程”的设计介绍1.工程概况作为试点工程的上海“万科新里程”20#楼为14层,地下1层,标准层层高2.920m,框架-剪力墙结构,柱、梁、剪力墙采用现浇,楼板、悬挑阳台采用预制叠合板,外墙及女儿墙采用预制墙板,楼梯梯段板亦为预制(图1、2)。
建筑混凝土新技术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2混凝土技术2.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本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S-HPC )是强度等级超过C80的HPC ,其特点是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用于超高层建筑底层柱和梁,与普通混凝土结构具有相同的配筋率,可以显著地缩小结构断面,增大使用面积和空间,并达到更高的耐久性。
1.主要技术内容HS-HPC 的水胶比≤28%,用水量≥200kg/m 3,胶凝材料用量650~700kg/m 3,其中水泥用量450~500kg/m 3,硅粉及矿物微细粉用量150~200kg/m 3,粗骨料用量900~950kg/m 3,细骨料用量750~800kg/m 3,采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或氨基磺酸高效减水剂。
HS-HPC 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还需要掺入体积含量2.0~2.5%的纤维,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
2.技术指标(1)工作性:新拌HS-HPC 混凝土的工作性直接影响该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粘度大,流动性慢,不利于超高泵送施工。
混凝土拌合物的技术指标主要是坍落度、扩展度和倒坍落度筒混凝土流下时间(简称倒筒时间),坍落度≥240mm,扩展度≥600mm,倒筒时间≤10s,同时不得有离析泌水现象。
(2)HS-HPC 的配比设计强度应符合以下公式:k cu o cu f f ,,15.1(3)HS-HPC 应具有更高的耐久性,因其内部结构密实,孔结构更加合理。
HS-HPC 的抗冻性、碳化等方面的耐久性可以免检,如按照《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标准检验,导电量应在500库仑以下;为满足抗硫酸盐腐蚀性应选择低C3A 含量(<5%)的水泥;如存在潜在碱骨料反应的情况下,应选择非碱活性骨料。
(4)HS-HPC 自收缩及其控制1)自收缩与对策当HS-HPC 浇筑成型并处于密闭条件下,到初凝之后,由于水泥继续水化,吸取毛细管中的水分,使毛细管失水,产生毛细管张力,如果此张力大于该时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混凝土将发生开裂,称之自收缩开裂。
混凝土工程新技术研发方案
混凝土工程新技术研发方案一、背景介绍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碎石和水混合而成的一种建筑材料,它具有耐久性好、强度高、施工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传统的混凝土工程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容易开裂、强度不够等,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去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改进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性能。
二、现状分析目前,混凝土工程的研发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研发更加环保的混凝土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研发更加环保的混凝土成为了当务之急。
目前,一些学者已经提出了使用工业废弃物来替代部分水泥的方案,以减少水泥生产的碳排放。
此外,还有利用大量再生混凝土来减少混凝土资源的浪费等方法。
2.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在一些特殊的工程中,比如高层建筑、大型桥梁等,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因此,研发高强高耐久的混凝土已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
各种添加剂的应用、改进混凝土配合比等都成为了研究的方向。
3. 混凝土工程材料的性能改造除了混凝土本身的性能改进,一些混凝土工程材料也在不断进行改造和创新。
比如,改进橡胶混凝土、玻璃纤维混凝土等,以满足一些特殊工程的需要。
综上所述,混凝土工程技术的创新和改进是当下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下面,我将提出一些可行的混凝土工程新技术研发方案,以期推动混凝土工程技术的进步。
三、混凝土工程新技术研发方案1. 开发更加环保的混凝土配方首先,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工业废弃物来替代部分水泥,比如使用粉煤灰、粉煤矸石等,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和碳排放。
此外,可以尝试使用可再生资源来替代部分混凝土骨料,比如使用再生混凝土骨料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降低混凝土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 强化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其次,我们可以研究一些新型的添加剂和掺合料,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比如,可以尝试使用纳米材料来改进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还可以研究一些新型的外加剂,比如使用氯化镁、硅酸钠等,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国内外抗震加固新技术的比较与应用
国内外抗震加固新技术的比较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安全的需求提高,抗震加固技术成为了建筑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国内外,各种新的抗震加固技术层出不穷,它们在改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国内外抗震加固新技术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前景。
1.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国内外都在积极研究和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技术。
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上增加钢筋、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节点等方法,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在国外,一些先进的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如西方国家常用的FRP加固技术(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加固技术),相对轻便、施工方便并且经济效益明显。
国内也在积极推广FRP加固技术,通过应用纤维增强材料、碳纤维等,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
钢结构是一种轻量化的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延性。
钢结构加固技术在国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如对钢框架的加固技术、钢管混凝土柱的加固技术等。
钢结构加固技术在国内也得到了较多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加固梁柱节点、增加钢板、加固钢管等方法,来提高钢结构的抗震性能。
3. 隔震技术隔震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研究的一种抗震加固技术。
通过在建筑底部设置隔震装置,使建筑可以与地面进行相对独立的振动,从而减小地震作用传递到建筑上的影响。
隔震技术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如日本的基础隔震技术和新西兰的橡胶隔震技术等。
国内也在积极推广隔震技术,并在一些地震频发的区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预制装配式抗震结构技术预制装配式抗震结构技术是一种将建筑结构预先制作成标准构件,再进行现场拼装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的施工效率,减少对现场环境的影响,并且可以有效减小建筑物的自重,提高抗震性能。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都在积极研究和应用预制装配式抗震结构技术。
而在国内,这种技术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并在一些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
二、抗震加固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抗震加固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小地震造成的破坏。
使用混凝土的新技术和方法
使用混凝土的新技术和方法混凝土是建筑、工程领域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一直是建筑行业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如今,新的混凝土技术和方法已经出现,并且正在被广泛采用,这些新技术和方法对混凝土的性能和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为设计师和工程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一、自卸车辅助混凝土输送技术自卸车辅助混凝土输送技术是一种可以将混凝土输送到较远距离的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人力和设备的使用成本,并且减少了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的浪费。
使用自卸车辅助混凝土输送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和数量,并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二、粉末状混凝土技术粉末状混凝土技术是指使用硅酸盐水泥、矿渣粉、灰烬、石灰石、岩石粉末等细粉料来代替传统混凝土中的骨料和砂子。
这种新技术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砂、石等骨料的使用量,从而减小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粉末状混凝土技术也具有更好的抗裂性和防水性能。
三、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是指具有更高的强度、更高的抗渗透性和更好的耐久性的混凝土。
这种新技术可以使用混凝土添加剂如矿物掺合料、化学掺合料和纤维增强剂等来改变混凝土的性质和特性。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四、绿色混凝土技术绿色混凝土技术是指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再生利用和资源化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种新技术包括利用工业废弃物制备混凝土、使用可再生和可循环资源以及对混凝土进行再利用等。
绿色混凝土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混凝土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问题。
总之,使用混凝土的新技术和方法在建筑和工程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采用这些新技术和方法,我们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特性,从而改善建筑和工程的质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改善做出贡献。
绿色混凝土新技术论文(2)
绿色混凝土新技术论文(2)绿色混凝土新技术论文篇二清水混凝土的绿色施工技术【摘要】清水混凝土建筑起源于国外,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在我国试用。
目前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正迅速发展,已经为很多企业创造了施工的成功案例。
清水混凝土正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民用工程、工程建筑以及市政桥梁中,然而,目前的技术还比较薄弱,质量等级也只达到初始水平,因此迫切要求进行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从而适应当前迅速发展的建筑市场的需要。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施工清水混凝土工程是系列绿色建筑中的一种,它将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建设施工过程中,其建筑风格中所特有的厚重与清雅也是其他建筑材料所不具备。
1.清水混凝土的简介清水混凝土系直接利用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质感作为饰面效果,不做其他外装饰的混凝土工程。
根据混凝土表面的装饰效果和施工的质量验收标准分为三种:普通清水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土、装饰清水混凝土。
普通的清水混凝土工程是指混凝土硬化干燥后表面的颜色均匀,且平整度以及光洁度均高于国家验收规范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混凝土工程。
饰面清水混凝土工程是指以混凝土本身的自然质感金额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对拉螺栓孔眼、明缝等组合形成自然状态作为饰面效果的混凝土工程。
装饰清水混凝土是指利用混凝土的拓印特性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装饰图案或预留预埋装饰物的清水混凝土工程。
2.清水混凝土施工广受青睐的原因(1)清水混凝土不做任何修饰,颜色较均匀光滑,美观度较好,质量也较高,是承包商创建精品工程的制胜法宝。
(2)清水混凝土施工消除了由于抹灰工程容易空鼓、脱落和裂缝的问题。
(3)进行清水混凝土施工,取得的环境效益较为明显。
清水混凝土技术取消了抹灰又取消了湿作业,提高了现场文明的施工程度,减少了建筑垃圾。
(4)清水混凝土取消了抹灰层和面层,民用工程中一般稍加修饰就可以直接刮腻子、涂刷面漆。
3.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3.1工程概况某公司承建的恒大名都剧场总建筑面积16000�O,地下室一层约4000�O,地上共三层12000�O,其中一、二层为商城,三层为影剧院。
混凝土中添加微纳材料的新技术
混凝土中添加微纳材料的新技术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混凝土材料虽然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是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如高温、低温、辐射等情况下,传统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表现并不理想。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的材料和技术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微纳材料的添加是一种新的技术,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抗压、抗拉、抗冻等性能。
二、微纳材料的种类微纳材料的种类很多,根据其尺寸大小可以分为纳米材料和微米材料。
纳米材料一般指尺寸小于100纳米的材料,如纳米氧化铁、纳米氧化锌等;微米材料指尺寸在1微米到100微米之间的材料,如微米硅粉、微米碳纤维等。
三、微纳材料的添加方式微纳材料的添加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添加方式有以下几种:1.直接加入混凝土中将微纳材料直接加入混凝土中,一般在混凝土的拌合过程中添加。
这种添加方式简单方便,但是需要控制好添加量,过多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2.溶液添加法将微纳材料溶解在水中,然后将溶液加入混凝土中。
这种添加方式的好处是可以控制好微纳材料的添加量,但是需要加入的溶液量较大,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一定影响。
3.表面改性法将微纳材料的表面进行改性,使其具有亲水性或疏水性,然后将其加入混凝土中。
这种添加方式可以使微纳材料更好地与混凝土中的水泥浆体发生反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四、微纳材料的优点微纳材料的添加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微纳材料的添加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空隙,增加混凝土的致密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微纳材料可以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体更加致密,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使其更加耐久。
3.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微纳材料的添加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断裂韧性,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4.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微纳材料的添加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5.提高混凝土的耐化学腐蚀性微纳材料的添加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从而降低混凝土受化学腐蚀的影响,提高混凝土的耐化学腐蚀性。
混凝土表面涂层的新技术
混凝土表面涂层的新技术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表面常常需要进行涂层处理,以保护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传统的涂层技术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涂层附着力差、易脱落、易发生龟裂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涂层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升级,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混凝土表面涂层更加持久耐用,且具有更好的防水、防腐、防污、防火等功能。
二、新技术介绍1.自清洁涂层技术自清洁涂层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涂层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涂层表面的光催化作用和超疏水性,使得涂层表面具有自清洁能力。
该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降低混凝土表面的污染、降低清洁成本、提高建筑物的美观度和环保性。
该技术的具体涂层方法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光催化剂掺入涂料中,另一种是将光催化剂涂刷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2.自修复涂层技术自修复涂层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涂层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涂层中加入微胶囊,当涂层发生损伤时,微胶囊内的物质会自动流出填补涂层表面的损伤,使得涂层表面恢复原状。
该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表面涂层的耐久性和抗损伤性,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
该技术的具体涂层方法是将微胶囊掺入涂料中,并在混凝土表面均匀涂刷。
3.纳米涂层技术纳米涂层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涂层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纳米颗粒在涂层中的作用,改善涂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得涂层具有更好的防水、防火、防腐等功能。
该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提高混凝土表面涂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
该技术的具体涂层方法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将纳米颗粒掺入涂料中,另一种是将纳米颗粒喷洒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三、新技术的涂层方法1.自清洁涂层技术的涂层方法(1)选用合适的光催化剂和超疏水材料,将光催化剂掺入涂料中或将光催化剂涂刷在混凝土表面;(2)在混凝土表面涂刷一遍底漆;(3)在底漆干燥后,涂刷一遍自清洁涂层,涂刷时要注意涂层的均匀性和厚度,以免涂层出现漏涂、厚薄不均等缺陷;(4)自清洁涂层干燥后,进行光催化处理,使得涂层表面具有自清洁能力。
国内外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应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篇文章将从国内外混凝土应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国内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现状1. 高强混凝土技术高强混凝土是指强度达到100MPa以上的混凝土,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可以用于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重要结构的建造。
近年来,国内高强混凝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在多个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成为了混凝土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2.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强度在50MPa以上、耐久性能、抗渗透性等多项指标均优于普通混凝土的一种混凝土。
它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可以用于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重要结构的建造。
目前,国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已经在多个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3. 纳米材料掺合技术纳米材料掺合技术是指将纳米材料掺合到混凝土中,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
目前,国内纳米材料掺合技术正在逐渐成熟,已经在一些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4. 碳纤维增强混凝土技术碳纤维增强混凝土技术是指将碳纤维布或碳纤维条掺入混凝土中,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
碳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目前,国内碳纤维增强混凝土技术正在逐渐成熟,已经在一些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三、国外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现状1.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技术是指利用掺有特殊添加剂的混凝土,在混凝土硬化后,自行形成微小气泡,使混凝土具有自密实的性能。
这种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渗性能和耐久性能,可以用于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重要结构的建造。
目前,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已经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自愈合混凝土技术自愈合混凝土技术是指利用特殊的添加剂,使混凝土在出现细小裂缝时,自行愈合。
混凝土中添加纳米材料的新技术
混凝土中添加纳米材料的新技术一、背景介绍二、纳米材料简介三、混凝土中添加纳米材料的意义四、混凝土中添加纳米材料的方法1. 溶胶-凝胶法2. 真空喷涂法3. 离子交换法4. 化学还原法五、纳米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 抗压强度2. 抗裂性能3. 抗渗透性4. 耐久性六、纳米材料添加量的控制七、纳米材料添加后混凝土的施工注意事项八、应用案例九、未来展望十、结论一、背景介绍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强度、韧性、耐久性等性能都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然而,传统的混凝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易开裂、渗透性差、耐久性差等等,这些问题会导致建筑物的寿命缩短,甚至出现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尝试在混凝土中添加纳米材料,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二、纳米材料简介纳米材料是一种在纳米尺度下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尤其是在表面积和反应性方面具有很高的优势。
常见的纳米材料有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锌、二氧化硅、碳纳米管、石墨烯等。
三、混凝土中添加纳米材料的意义混凝土中添加纳米材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抗压强度、抗裂性能、抗渗透性和耐久性。
此外,纳米材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损失。
四、混凝土中添加纳米材料的方法纳米材料添加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方法:1. 溶胶-凝胶法将纳米材料溶解在水中形成溶胶,然后通过化学反应使其凝胶化,最后将凝胶加入混凝土中。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高比表面积的纳米材料。
2. 真空喷涂法将纳米材料通过真空喷涂技术喷涂在混凝土表面上,形成一层薄膜。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纳米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团聚,提高其分散性。
3. 离子交换法将纳米材料通过离子交换与混凝土中的离子交换,使其分散在混凝土中。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纳米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团聚,提高其分散性。
4. 化学还原法将纳米材料与还原剂在水中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金属离子,然后将其加入混凝土中。
现代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新技术应用
现代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新技术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新技术应用也日益普及。
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成本,还增加了工程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几种在现代混凝土施工中广泛应用的新技术。
一、自修复混凝土技术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裂缝,这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还会降低其结构强度和耐久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自修复混凝土技术应运而生。
这种技术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微胶囊,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微胶囊中的自修复剂会自动释放并填充裂缝,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自动修复。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还降低了维修成本,对于建筑物的长期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传统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限,无法满足一些特殊工程的需求。
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高性能混凝土通过在原材料中添加特殊的化学成分,使得混凝土的强度、韧性和耐久性大幅提升。
此外,高性能混凝土还具有较好的抗渗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适用于海洋工程、桥梁等特殊工程。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的质量,还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三、3D打印混凝土技术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其在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传统混凝土施工需要模板和人工搭建,费时费力且不易控制质量。
而3D打印混凝土技术通过控制打印机的移动路径,将混凝土逐层打印成所需形状,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此外,3D打印混凝土技术还可以实现复杂结构的打印,为建筑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然而,这项技术目前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材料的选择和打印质量的控制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四、智能监测技术传统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监测主要依靠人工,存在主观性和不稳定性的问题。
而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这一局面。
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中嵌入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混凝土的强度、温度、湿度等参数,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及时发现结构的问题,还可以为维护和保养提供科学依据。
国外混凝土劈拉强度标准
国外混凝土劈拉强度标准
国外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通常由各个国家的建筑标准机构或建筑材料协会制定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国外常见的混凝土劈拉强度标准:
1. 美国,美国混凝土协会(ACI)制定了一系列混凝土设计和施工标准,其中包括了混凝土劈拉强度测试标准。
ACI 318《混凝土建筑规范》是美国最常用的混凝土设计规范,其中包括了混凝土劈拉强度的相关要求。
2. 欧洲,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发布了一系列欧洲标准(EN)来规范混凝土的性能和测试方法。
EN 12390-6标准规定了混凝土劈拉强度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3. 英国,英国标准学会(BSI)发布了一系列英国标准(BS)来规范混凝土的性能和测试方法。
BS EN 12390-6标准与欧洲标准类似,规定了混凝土劈拉强度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4. 加拿大,加拿大混凝土协会(CCA)发布了一系列混凝土设计和施工标准,其中包括了混凝土劈拉强度的相关要求。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了混凝土试件的制备、试验方法、强度计算和报告要求等内容,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国外工程项目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混凝土检测新技术
混凝土检测新技术一、背景介绍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稳定性。
因此,在建筑过程中,必须对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传统的混凝土检测方法主要依靠人工检测,存在检测时间长、检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对混凝土质量检测的要求。
因此,研究新的混凝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二、新技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一些新的混凝土检测技术,包括无损检测、激光雷达检测、超声波检测、红外线检测、X射线检测、核磁共振检测等。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质量检测的效率和准确度,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领域。
三、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混凝土检测技术。
它主要通过对混凝土外表面进行探测,来获取混凝土内部的质量信息,从而判断混凝土的质量。
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雷达探测技术雷达探测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特性,来获取混凝土中的信息。
在探测时,雷达会发射一束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混凝土中的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通过接收这些反射波来获取混凝土中的信息。
雷达探测技术具有探测速度快、精度高、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质量检测中。
2.超声波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是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特性,来获取混凝土中的信息。
在探测时,超声波探测器会发射一束超声波,当超声波遇到混凝土中的缺陷或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可以获取混凝土中的信息。
超声波检测技术具有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质量检测中。
3.电磁波探测技术电磁波探测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特性,来获取混凝土中的信息。
在探测时,电磁波探测器会发射一束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混凝土中的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可以获取混凝土中的信息。
电磁波探测技术具有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质量检测中。
混凝土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
混凝土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混凝土是建筑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它的广泛应用使得建筑结构更加坚固耐用。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混凝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研发新材料和应用新技术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并展望其在未来建筑领域的潜力。
一、新材料的应用1. 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在强度、耐久性、施工性等方面优于普通混凝土的材料。
它由高强度胶凝材料、粒径较小的骨料、粉煤灰等掺和料组成。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更低的渗透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它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桥、隧道等重要工程中,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 自修复混凝土自修复混凝土可以在出现微细裂缝时自动修复,延长了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它利用微胶囊中的自修复剂,在混凝土受损时释放出来填补裂缝。
这种材料的应用有助于减少维护成本和降低环境影响。
3. 纳米混凝土纳米混凝土是一种由纳米颗粒掺和的混凝土材料。
纳米颗粒具有比传统材料更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纳米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可以加强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渗性和抗冻融性能。
二、新技术的应用1.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技术,可以直接将混凝土材料打印成复杂的结构形态。
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3D打印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建筑废料,并且可以打印出更加精确的结构。
这项技术的应用将在未来的建筑中起到革命性的作用。
2. 碳纤维加固技术碳纤维加固技术是一种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混凝土表面粘贴碳纤维片或使用碳纤维布进行包裹,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受力能力。
碳纤维加固技术广泛应用于桥梁、楼板、梁柱等结构的加固和修复中,有效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
3. 智能监测技术智能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混凝土结构的损伤和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问题。
这项技术包括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等。
泵送混凝土技术发展综述
泵送混凝土技术发展综述
泵送混凝土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其主要特点就是将混凝土通过管道进行输送,从而实现对于施工现场的高效、快捷施工。
经过多年的发展,泵送混凝土技术在施工现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但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施工质量,还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手动泵送阶段。
该阶段的泵送混凝土技术使用人工操作泵进行输送,能够满足一些简单的工程要求,但由于生产效率低、施工成本高、工人劳动强度大等因素限制了技术的发展。
3. 现代泵送阶段。
该阶段的泵送混凝土技术采用了多种改进技术,不仅提高了机械泵的泵送效率和可靠性,而且还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装备,使得该技术的成本和运维成本都得以降低。
此外,现代泵送混凝土技术也更加注重对于施工环境的要求,通过对于混凝土材质、混凝土流程、施工现场、施工安全等因素的优化,不断拓展技术的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使得混凝土工程施工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不论是在建筑、道路、桥梁、水库等各种工程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同时,泵送混凝土技术在技术的改进和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推动其在节能环保、高效施工、自动化施工等方面的不断提高,为建筑施工的高质量快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国内外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的另一角度
国内外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的另一角度国内外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的另一角度近年来,混凝土应用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作为建筑材料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混凝土的性能和应用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领域的关注焦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的现状以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从另一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分析,并分享我们对混凝土应用技术的观点和理解。
一、国内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现状国内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对混凝土应用技术的需求逐渐增加。
在国内学术界和工程实践中,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工艺的研究在混凝土应用技术的研究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过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可以使混凝土拥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研究和改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可以提高混凝土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2)新型混凝土材料和掺合料的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混凝土材料和掺合料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自愈合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和性能。
利用工业废弃物作为掺合料也成为了一种研究热点,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3)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是评价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国内的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中,耐久性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的主题。
通过分析混凝土的酸碱腐蚀、盐渍腐蚀、冻融循环等因素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可以为混凝土材料的研发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国际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现状与国内相比,国际上对混凝土应用技术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
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混凝土应用技术领域的研究中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1)混凝土材料的研究国际上对混凝土材料的研究非常广泛。
除了传统的水泥基混凝土外,还涌现出了一系列新型混凝土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自修复混凝土、纳米混凝土等。
钢筋与混凝土技术十项新技术
钢筋与混凝土技术十项新技术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钢筋与混凝土技术的十项新技术,这可真是建筑领域的宝贝呀!你想想看,那钢筋就像是建筑的骨架,撑起了整个结构体,而混凝土呢,就像是给骨架穿上了坚固的外衣,让一切都稳稳当当的。
先说第一项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这就好比是给建筑穿上了超级铠甲,让它更结实、更耐用。
以前的混凝土可能没那么厉害,但现在可不一样了,高性能混凝土能让建筑质量蹭蹭往上涨呢!第二项呢,是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哎呀呀,这就像是让混凝土自己乖乖地填满每个角落,不用人费力去捣鼓,多省事儿啊!还有那纤维混凝土技术,就像是给混凝土加了些特别的纤维,让它更有韧性,更不容易开裂。
这就好比是给面团里加了些特别的材料,让做出来的馒头更有嚼劲一样。
钢筋的连接技术也很重要啊!以前焊接啥的可能会有点麻烦,现在有了新的连接方式,又快又好,就像拼图一样,严丝合缝的。
再看看那建筑工业化技术,哇塞,就像是搭积木一样建房子,把一个个部件提前做好,到现场一拼就成了,多方便快捷呀!还有那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这可是解决了大问题呀!就像给建筑打了预防针,让裂缝不容易出现,让房子一直美美的。
预应力技术呢,就像是给钢筋施了魔法,让它能承受更大的力,建筑也变得更厉害啦!清水混凝土技术,能让建筑表面像镜子一样光滑漂亮,这可真是让人惊叹啊!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让建筑能长久地屹立不倒,不管风吹雨打都不怕。
最后一项,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多环保啊!把废弃的材料再利用起来,变废为宝,这不是很棒嘛!总之,这些钢筋与混凝土技术的新技术,真的是让建筑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厉害。
它们就像是建筑领域的秘密武器,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和坚固。
咱可得好好利用这些技术,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好呀!可不是嘛!。
混凝土新技术推广应用经验总结
混凝土新技术推广应用经验总结1. 引言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新技术的涌现为建筑行业带来了许多创新和改进的机会。
本文将总结混凝土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经验,包括重要观点、关键发现和进一步思考。
2. 重要观点2.1 混凝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建筑质量混凝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效率,从而改善建筑的质量。
例如,利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
另外,新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2 混凝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传统的混凝土施工过程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力,而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例如,利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振捣次数,缩短施工周期。
另外,新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使施工更加方便快捷。
2.3 混凝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充分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混凝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因此,为了确保新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技术支持可以包括技术指导、施工方案设计和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支持。
培训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技术交流会和推广新技术的实践经验等方式进行。
3. 关键发现3.1 混凝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存在一定的难度混凝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并非一帆风顺,存在一定的难度。
首先,新技术需要经过充分的研发和试验,以确保其可行性和可靠性。
其次,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培训和教育。
此外,新技术的推广还需要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和行业的惯性,推动行业的变革和创新。
3.2 混凝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与相关利益方合作混凝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与相关利益方合作,包括建筑材料供应商、建筑设计师、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的新技术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国外早就被誉为“免养护路面”,最近又纷纷被专家作为抗超载的有效武器而再次提到决策人的面前!那么在这方面国外有什么新技术值得我们借鉴呢?下面,笔者试图从六方面加以介绍:一、美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典型结构:这是美国加州交通厅从多年、各种失败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尤其是在防止缩缝唧泥方面,因为他们认为唧泥产生的原因是水不可避免的从缩缝渗入上基层,尤其是半刚性的上基层(如二灰碎石、白灰土)之后,这些上基层会变软,当有车驶过时,缩缝前那块面板先下沉,其下面的、被水泡软的基层材料会被挤压向相邻的、缩缝后的那块面板下的也已被水泡软了的基层材料,这时前一块板下形成脱空,后一块板下形成加密;当又一排车轮压过时,后一块板下的基层材料又会以比刚才被挤密时更快的速度流向脱空的前一块板下,因为那里没有阻力。
如此周而复始,最终形成前一块板下出现拥包,后一块板下反而出现脱空!随着时间的推移,围越来越大。
再有车驶过,必然产生断板这一严重的病害!由此他们对症下药,想出的解决办法就是铺设泡不软的上基层――刚性基层――贫水泥混凝土,同时强调:1、其伸缩缝要与面层水泥混凝土的伸缩缝相错开30~50cm;2、其上必须洒一层液体石蜡,使其与面层形成“两皮”而能互相滑动,以免在面层形成反射裂缝。
总之,他们认为这是唯一有效的解决方案!具体结构为:0.85` 25.9cm 水泥混凝土0.50` 15.2cm 贫水泥混凝土0.70` 21.3cm 3级级配碎石总计62.4cm厚设计寿命30年近几年他们又将典型结构精简为:25cm 水泥混凝土15cm 贫水泥混凝土15cm 级配碎石在此顺便介绍一下他们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0.15` 4.6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0.35` 10.7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0.70` 21.3cm 贫水泥混凝土1.10` 33.5cm 3级级配碎石总计70.1cm厚设计寿命15年对比他们的刚、柔两种路面典型结构起码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1、从两者的总厚度就可看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造价肯定比水泥混凝土高,且寿命反而短一倍。
这正好说明了为什么加州全部、美国50%以上使用水泥混凝土路面;2、他们的典型结构并不拘泥于柔性基层或半刚性基层,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走两个极端!而是实事、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注重实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准则,即有柔性部分――级配碎石,甚至还有刚性部分――贫水泥混凝土,比我们的半刚性“强基”还要强!并没有在任何“一棵树上吊死”。
反观我们国在这方面的争论,是否都有些偏颇呢?二、低噪音水泥混凝土路面:对此,国刊物早在96年就有报道,不算什么新信息,但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实践中也没有推广、普及。
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在此再介绍一次,同时介绍一下与此配套的新式双层水泥混凝土摊铺机。
据国外专家研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噪音之所以高,是因为其施工拉毛时使用的是均匀间距的叉形弹簧钢齿,其所形成的沟槽与车轮摩擦产生的噪音是同一频率,车速越高,噪音越大。
针对这一分析,他们认为如果能产生不同频率的噪音,不就能使它们互相干扰、抵消,进而降低了总噪音吗?因此,提出两种解决方案:1、使用无规律、不等间距的叉形弹簧钢齿进行拉毛。
2、铺一薄层(5cm)单一粒径(8~10mm)的露石面层,当然该层石料要选耐磨指数比较高的。
具体方法为该面层摊铺完成后,立即洒一层缓凝剂,然后铺上塑料薄膜养生,12~24小时后刷去表面浮浆,形成露石面层。
3、以120km/h车速测试,前者噪音比沥青混凝土路面稍高,但比传统水泥混凝土路面噪音低很多,而后者比沥青混凝土路面噪音还低3~4dB。
这一成果在奥地利、芬兰、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得到了推广。
德国维特根(Wirtgen)公司还专门设计、生产了与之配套的大型双层水泥混凝土摊铺机,可以分上下两层“湿对湿”同步摊铺两种不同配合比、不同厚度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前半部分铺25cm厚的常规水泥混凝土,这部分材料由卡车卸在正前方;后半部分在其表面再加铺5cm厚的单一粒径“露石面层”,这部分材料由水泥混凝土搅拌罐车从摊铺机侧前方料斗经传送带供应。
两层同时摊铺施工方式在经济上的优点如下:1、可以很方便地从摊铺机前面提供第一层和第二层所需的混凝土。
同时不会妨碍相邻车道的交通;2、与使用两台机器相比,采用双层摊铺所需的运行费用明显要低;3、由于只需一台机器摊铺,因此可以减少设备投资经费及所需操作人员。
同时,操作一台机器比协调两台机器更容易。
但厂家提醒的是,这时面层应比底层铺得宽,其目的是使第二层混凝土能从侧面包住第一层,以形成整体的混凝土路面。
三、快速抢修、七小时通车技术:传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缺点之一就是当需要换板养护时不易挖补,且需断交28天进行养生,这极防碍了其的大面积应用!而这一难题也已被美国同行解决。
他们研制生产的速凝水泥不含任何氯化物,用它代替普通硅酸盐水泥,只需加入砂子和水及调速外掺剂(因其在常温条件下20分钟就会凝固,为便于施工往往需要调慢凝固速度),不需加入碎石,即可在3小时达到3000PSI的强度,在24小时产生5000PSI的强度,摊平后2小时就能承受交通车辆,7小时就能开放交通。
这一新材料极方便了局部挖补:晚上封闭交通,进行施工,天亮时即可开放交通,恢复通车。
尽可能地减少社会影响,方便公众。
至于如何快速挖补,共振碎石机的出现也已将这一问题变得轻而易举,下文将给予详细介绍。
四、预防性养护的有力武器――纵向修平刻槽机:发达国家普遍重视预防性养护,美国更是对此有严格的界定―――面板之间错台小于4mm只需养护,大于4mm必须进行重铺大修。
当需要养护时,不仅需要整平,往往还需要对已被磨平的拉毛沟槽重新进行刻槽,为此,纵向修平刻槽机就应运而生了!(图1)图1、纵向修平刻槽机其工作原理就是在设备底盘中间有一根50英寸宽的横轴,其上布满一大一小两种直径、均匀间隔分布的园锯片,锯齿上镶有工业金刚石(当然,为降低噪音也可以不均匀分布。
),由自动找平装置控制平整度,沿行车方向纵向前进,对旧路的错台进行修平,同时对已磨光的路面进行纵向刻槽。
其优点是工作速度快、平整度高、施工时只占一个车道、不必断交、摩擦系数与横向刻槽相当、施工后路面粗糙度非常理想;缺点是锯片磨损较快、成本较高、雨后横向排水有残余。
我在欧、美都曾乘车在这样处理过的路面上体会过,感觉非常好,根本觉不出来是行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丝毫没有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过伸缩缝时“咯噔、咯噔”的感觉。
但是,这么好的设备,虽然在欧、美早已是司空见惯,我国却一台也未引进或研制,这正说明我们对预防性养护的重视程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要说到我国养路费是否能真正做到专款专用的问题啦,实际上真正用于养路的费用奇缺,大部分用于修新路了!即便如此,还不够用,还需贷款、集资,也就还需再收过路费。
对公路使用者又一次重复收费,真正需要养路时反而捉襟见肘,哪儿还有钱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呀!前边新路修的多,后边旧路坏的快,呜呼哀哉!但愿最近的“审计风暴”能帮助我们走出这个怪圈!五、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修的设备:这方面国外厂家做到了紧跟生产实践的需要,配合混凝土路面大修的新理论,不断推出更新换代的新产品:为了配合断裂、稳固理论,他们开发了断路机――用2米宽的大钢板举升起来自由落下,将旧路面切断成60cm长的短板,以消除因温度或错台而引起的反射裂缝(图2),然后用50吨重的轮胎式压路机进行稳压,以加固板底脱空或基层强度不足。
但其缺点是施工速度太慢!不适应高速公路大修尽快恢复交通的需要。
这时,冲击式压实机应运而生(图3),但其缺点是对原基层板体及路两旁建筑物及路上构造物有可能造成破坏。
这时,多锤式破碎机又粉墨登场(图4),其不足之处仍是会对原基层板体造成破坏(省公路局已引进一台,施工报价为15元/平方米)。
目前,共振式碎石机最新登陆中国(图5),其采用共振原理,用一个压头产生42~46赫兹频率的震动波,并由计算机确认该使用前述区间中的哪一个固定值,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固有频率被确认和模仿后,就引起其共振,结果是路面“土崩瓦解”!被震成了碎石。
其对基层和路边建筑物都不会产生影响,甚至对构造物上的路面,只要路面下有基层,没有与桥面连成一体,也可以进行破碎。
然后用震动压实机进行碾压,即可铺设新路面。
其效率为800平方米/小时。
优点为比较灵活机动,即可大面积施工,又可对需要挖补的一块面板进行破碎。
厂家Rmi公司称今年9月将有两台设备进入中国,施工报价预计为35元/平方米。
其对自己的产品非常自信,认为其他厂家都仿制不成,所以也没有必要在中国申请专利,甚至发出挑战――欢迎仿制!言外之意――量你们也仿不成!就看国那个厂家敢接招啦!图2 断路器图3 四边形冲击式压实机图4 多锤式破碎机图5 共振式破碎机目前国施工单位有许多还在使用简易的小型落锤式破碎机或液压锤(他们称其为“啄木鸟”),无论效率还是质量都无法与国外先进设备相比拟,唯一优势就是价格便宜。
迫切需要国厂家奋起直追,瞄准国外先进水平,实现国产化!六、国外适合我们国情的新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设备:前文所介绍的滑模摊铺机虽然先进,但造价也很昂贵!对于我们目前如需大面积普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还不实际,而美国三滚轴式水泥混凝土摊铺机是即经济又实惠的施工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一根震捣轴在前,即震动又逆向旋转,起到削平卸在前方的水泥混凝土材料,并给予震实的目的;后两根为动力轴,负责前进或倒退。
其行进在事先支好的模板上,只要模板支的平,用它摊出的路面就是高质量的,我省交通局在其市区与北戴河之间的沿海路上使用这种设备与滑模摊铺机进行过比较,结果是三滚轴比滑模的平整度还略高一筹。
而引进的价格约为20万人民币,是引进滑模摊铺机的1/25!(图6)(图6)三滚轴水泥混凝土摊铺机在此有必要同时指出,保障三滚轴水泥混凝土摊铺机的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之一主要是模板的支护质量,而为此美国还有配套的两项专利:钢模板的榫接和模板高度调节及锁紧方法。
其模板的第一个专利一改我们习惯沿用的平面对接方式,改为榫式插接,目的就是消灭两块模板平面对接时可能出现的错台现象,保证了模板连接时的连续性和平整度;其模板的第二个专利主要是为方便模板的支护和拆除,其工作原理为:从箭头所指处垂直打入一根长钢钉,然后用撬杠配合水平仪将模板高度调整到要求的位置,马上用两块楔形钢板从钢钉中部两侧预留的缝中相对打入,以锁紧、固定模板高度,拆模板时从反方向敲击楔形钢板即可卸开。
其优点是简单方便、支护牢固、拆除快捷、省时省力。
这两项专利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起到很好的保证作用,而且既效果明显,又很简单、便宜,值得尽快大力推广!即便不使用三滚轴式摊铺机而使用其他震捣梁式等传统的施工设备,也可以利用这两项专利来提高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