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体模式下校企教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主体模式下校企教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和“教学企业”这个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基地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阐述了“教学企业”建设探索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并提出了未来的建设方向,对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双主体模式;教学企业;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9-004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23 [本刊网
址]http:∥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从2009年学校确定“校企双主体”的办学理念以来,对于什么是校企双主体、如何实施校企双主体,广科院进行了前期的探索,开始建立了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主基地――“教学企业”,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校企双主体”的内涵
为走出学校单一主体办学带来的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困境,不少高职院校借鉴德国、新加坡等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来引入企业力量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这种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未能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究其原因,最主要是仍然没有实现办学体制的有效突破,校企无法深度合作、产教不能真正融合。不管是在功能上还是法律上,企业作用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不能被称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为尝试解决单一主体办学带来的困境,在校长刘惠坚教授的带领下,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校企双主体”的办学理念并挑选了几个重点专业开展试点实践。这一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四层意思:
(一)要实现“校企双主体”办学,必须要实现办学体制机制创新,这是实现双主体的根本条件。
(二)“双主体”的含义是指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均成为办学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并且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创新,企业逐渐从功能主体走向法律位主体。
(三)企业要能够成为办学主体,则企业资源必须要作用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各环节的工作量进行量化,只有企业在其中的工作量超过50%才意味着企业成为了专业人才培养的
主体力量,“校企双主体”才能够真正实现。
(四)“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完成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建设,建成?W校与行业企业两个培养主体、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两支培养队伍、学校与企业两个培养阵地。
综上所述,“校企双主体”的实质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办学和育人,反映的是办学体制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二、“教学企业”的内涵
“教学企业”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融合双方优势资源和育人环境,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集生产运营、专业教学、实训实战、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并按市场机制运营的经营实体。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校企共建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企业”建设,不仅共同开展实体建设,还共同承担内涵建设,在共同营造的企业真实育人环境中,共同开展“教学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技术研发等,从而实现校企共赢、利益共享。
(二)人才共育
学校和企业通过“互聘共培、双岗双薪”等方式共建教师团队,并以“教学企业”为主要载体,共同开展教学和专
业人才培养。其中,企业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在“教学企业”中承担的专业教学工作量应不少于50%。
(三)产教共融
“教学企业”中开展的教学活动应融入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学生在“教学企业”开展的“教、学、做”一体化学习,首先就是以“教学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为基础。学习的内容与生产过程紧密相连,开发的课程反映了岗位对核心能力的需求。从而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中,实现专业技能提升和综合素质培养。
三、“教学企业”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及解决措施
为了使“教学企业”真正能作为一个企业在市场中运营并不断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使学生在真正的竞争环境中掌握专业技能,从发展初期,学校就确定了不对合作企业进行政策补贴的决定,使得合作企业必须让学生在真实的运营环境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发挥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使得“教学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盈利能力、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都不断提升。形成企、校、生、师四赢的局面。“教学企业”建设初期,摆在面前的主要是3道难题:第一、如何吸引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第二、如何保障教学企业的顺利运营,实现校企双赢;第三、如何使企业也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
为解决好这三大难题,学校制定了《“教学企业”评级
与奖励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引导、规范、激励企业和各二级学院大力推进“教学企业”建设。
为吸引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学校免费或以低廉的成本提供场地、先进的设施设备、优质而稳定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学校教师等。例如广科金辉模具制造“教学企业”,学校仅收取其较少的设备折旧费用,不仅盘活了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也为企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助力;例如,货讯通科技(珠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国际货运单据的处理。该公司正处于业务急剧扩张期,需要大量具有一定国际货运单证制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而学校稳定的高素质学生为企业的业务扩张提供了保障。从运行机制上,学校也构建了与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运行机制。首先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作为学校校企合作的咨询决策机构,再成立了校企合作管理处负责具体的校企合作工作,通过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管理制度,规范了“教学企业的”运行,并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各“教学企业”均成立了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教学企业”管理理事会,由理事会负责教学企业的生产运营、专业教学、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开展,先从制度层面保证了校企双方的利益平衡。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校企共同制定各专业的教学组织安排,探索采取分段式、周末教学等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既满足了教学企业的生产运营,又能保障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锻炼学生的专业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