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检测技术

合集下载

现代无损检测技术第5章:涡流检测技术

现代无损检测技术第5章:涡流检测技术

12×2—103—4—5—6—2×图1 涡流渗透深度与激励频率的关系图2 藕合线圈的互感电路a) 藕合线圈电路b)互感作用电路c) 藕合线圈等效感电路折合阻抗与一次线圈本身的阻抗之和称为图3 交流电路中电压和阻抗平面图线圈等效电路b)电压向量图c)阻抗向量图图4图5 阻抗平面图a)线圈阻抗平面b)归一化阻抗曲线图5 福斯特的假想物理模型表2 不同频率f/fg 的有效磁导率μeff的值表中:f为涡流检测的激励频率,也称之为工作频率,fg 为特征频率。

f/fg为频率比,它是涡流检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因此归一化电压为:数所决定,即:a)绝对式2-检测线圈3-管材在裂纹)时。

检测线圈就有信号输出,来实现检测目的。

标准的比较式1-参考线圈2-检测线圈4-棒材线圈感应输出急剧变化的信号。

c)自比较式1-参考线圈2-检测线圈3邻桥臂上。

用于管子检测的探头线圈在交流桥路中的位置电桥个参考线圈。

绝对式探头1 2线圈2 3-软定心导板4-接插件5探伤的材料进行检测。

差动式探头1 2线圈2 3-软定心导板4-接插件5-外壳二. 涡流检测的频率选择用于非铁磁性圆柱形棒料的检测频率选择图图中:IACS 为国际退火铜标准图的使用方法如下:1) 在A 线上取棒料电导率σ;2) 在B 线上取棒料直径d ;3) 将这两点间的连线延长使之与C 线相交;4) C 线上的交点垂直向上画直线,与所需的kr 值所对应的水平线相交得到一点;5) 根据交点在频率图(斜线)中的位置,即可读出所需的工作频率。

只要适当调节控制信号OT的相位,使θ2=90º,那么,干扰信号的输出为零,而总的信号输出(OC=OAcosθ1仅与缺陷信号有关,消除了不平衡电桥法工作原理在涡流检测中用作参考标准的人工缺陷的种类和形状检测线圈的阻抗特性表面探头以50Hz的频率检测厚铝板缺陷绝对式探头检测阻抗图b)差动式探头检测阻抗图1、2-裂纹3-表层下洞穴时处理,并将结果在CRT上进行实时显示。

涡流检测—涡流检测技术(无损检测课件)

涡流检测—涡流检测技术(无损检测课件)

检测线圈的分类
穿过式线圈 检测管材、棒材和线材,用于在线检测
探头式线圈 放在板材、钢锭、棒、管、坯等表面上用,尤其适用于局部检
测,通常线圈中装入磁芯,用来提高检测灵敏度,用于在役检测 内插式线图
管内壁、钻孔。用于材质和加工工艺检查
第3节 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
4. 设备器材
一般的涡流检测仪主要由振荡器、探头、信号输出电 路、放大器、信号处理器、显示器、电源等部分组成
第3节 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
5. 检测技术
缺陷检测即通常所说的涡流探伤。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作 频率、电导率、磁导率、边缘效应、提离效应等。
➢ 工作频率是由被检测对象的厚度、所期望的透入深度、要 求达到的灵敏度或分辨率以及其他检测目的所决定的。检 测频率的选择往往是上述因素的一种折衷。在满足检测深 度要求的前提下,检测频率应选的尽可能高,以得到较高 的检测灵敏度。
5. 检测技术
➢ 边缘效应:当检测线圈扫查至接近零件边缘或其上面的孔 洞、台阶时,涡流的流动路径就会发生畸变。这种由于被 检测部位形状突变引起涡流相应变化的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作用范围的大小与被检测材料的导电性、磁导性、
检测线圈的尺寸、结构有关。
5. 检测技术
➢ 提离效应:针对放置式线圈而言,是指随着检测线圈离开 被检测对象表面距离的变化而感应到涡流反作用发生改变 的现象,对于外通式和内穿式线圈而言,表现为棒材外径 和管材内径或外径相对于检测线圈直径的变化而产生的涡 流响应变化的现象。
4. 设备器材
检测仪器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激励单元的信号发生器产生交变电流供给检测线 圈,放大单元将检测线圈拾取的电压信号放大并 传送给处理单元,处理单元抑制或消除干扰信号, 提取有用信号,最终显示单元给出检测结果。

无损检测技术中的涡流检测方法详解

无损检测技术中的涡流检测方法详解

无损检测技术中的涡流检测方法详解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材料或构件内部缺陷或性能状态的技术方法,它可以在不破坏被检测材料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评估和监测。

涡流检测作为无损检测技术的一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航空、航天、汽车、电力等领域。

本文将对涡流检测方法进行详细解释和阐述。

涡流检测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无损检测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交流电源产生的交变电磁场在被测材料中产生涡流,通过对涡流的测量,来判断被测材料的缺陷或性能状态。

涡流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多种类型的缺陷,如裂纹、腐蚀、疏松等。

涡流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磁感应原理:涡流检测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通过交流电源产生的交变电磁场在被测材料中产生涡流。

当被测材料中存在缺陷时,涡流的路径和强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判断缺陷的位置和性质。

2. 探头设计:涡流检测中使用的探头通常由线圈和磁芯组成。

线圈通过交流电源激励产生交变磁场,磁芯则用于集中和引导磁场。

探头的设计对于检测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类型的缺陷需要不同设计的探头。

3. 缺陷识别:通过分析涡流的强度、相位、频率等参数,可以判断被测材料中的缺陷类型和尺寸。

例如,对于裂纹缺陷,涡流的强度和相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通过对涡流信号进行数学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准确的缺陷识别结果。

4. 检测技术:涡流检测技术可以分为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两种。

静态检测是指将被测材料放置在固定位置,通过探头对其进行检测。

动态检测则是指将探头和被测材料相对运动,通过对运动产生的涡流信号进行检测。

动态检测常用于对大型或复杂构件的检测。

涡流检测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非接触性:涡流检测不需要直接接触被测物体,因此不会对被测材料造成损伤或影响其性能。

2. 高灵敏度:涡流检测可以检测到微小尺寸的缺陷,对于裂纹等细小缺陷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3. 适用范围广:涡流检测方法适用于多种材料,如金属、合金、陶瓷等。

同时,它可以应用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材料和构件。

第3章涡流检测技术

第3章涡流检测技术

? 逆磁质:
? 感生磁场微弱、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的物质,如铜。
? 铁磁质:
? 感生磁场强的物质,如铁,钴、镍及其合金。
? 磁导率:
相对磁导率 :
3.2.1.3 电磁感应
? 1.电磁感应:
? 当穿过闭合导电回路所包围面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将产生 电流的现象。
? 法拉第感应定律 感应电动势
? 2. 自感应:
? 3.2.2 涡流检测技术原理
3.2.1 与涡流检测相关的电学和磁学基本知识
? 3.2.1.1 金属的导电性
? 3.2.1.2 金属的磁特性 ? 3.2.1.3 电磁感应
3.2.1.2 金属的磁特性
? 磁化:
? 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感生出磁场的物理过程称为磁化。
? 顺磁质:
? 感生磁场微弱、与外磁场方向相同的物质,如铝。
? 表面或近表面缺陷检测 ? 只适用于导电材料 ? 非接触,无需耦合 ? 检测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 ? 适用于高温检测 ? 适用于异型材料和小零件检测
3.1.3 涡流检测的发展过程
? 1879年,英国人休斯利用感生涡流对不同的合金进行了判 断实验。
? 20世纪50年代初,德国的福斯特等人提出阻抗平面图分析 法和相似定律。
? 涡流检测根据线圈视在阻抗(信号)的变化特征获得被检材料的物理 特性或工艺特性(信息)。
of Penetration
(Skin Depth)
Eddy Current Density
High Frequency High Conductivity High Permeability
1/e or 37 % of surface density
Depth
Eddy Current Density Low Frequency Low Conductivity Low Permeability

涡流检测技术

涡流检测技术

B l E dl s t ds
31
2.2 涡流检测基础知识
二、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
D l H dl I 0 S t ds B l E dl s t ds
D ds q B ds 0
s s
0
D E r 0 E B H r 0 H J E
2
2
RS RZ R1 X S X Z X1
44
2.3 涡流阻抗分析法
复阻抗平面图
横轴:RS 纵轴:XS R2从∞逐步递减 到零
45
2.3 涡流阻抗分析法
2. 阻抗的归一化
横轴 纵轴
RS R1 L1 XS L1
46
2.3 涡流阻抗分析法
二、有效磁导率和特征频率
1.有效磁导率
8
2.1 涡流检测概述
二、涡流检测原理
9
2.1 涡流检测概述
三、涡流检测方法
激励线圈产生交变磁场
导体中感应出涡流
涡流磁场改变原磁场 线圈电压阻抗变化
间 接 方

判断导体的特性
10
2.1 涡流检测概述
1.涡流检测线圈及其分类
◆ 按相对位置分
◆ 按使用方式分 ◆ 按激励源分
◆ 按输出信号分
11
2.1 涡流检测概述
a a
0
0
0
J
J0
0
j kr
2

a
0
0
0
0
0
a
0
0
0
2
1
0
0
48
2.3 涡流阻抗分析法
eff
J1 j ka 2 j ka J 0 j ka

2024年《涡流检测技术》课件

2024年《涡流检测技术》课件

2024年《涡流检测技术》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涡流检测技术》教材第四章“涡流检测的物理基础”部分,详细内容涉及涡流的产生机理、涡流检测的传感器设计原理以及涡流检测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涡流的产生机理,掌握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了解涡流检测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并能进行简单的传感器选型。

3. 培养学生运用涡流检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涡流检测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型。

教学重点:涡流的产生机理、涡流检测技术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涡流检测实验设备一套,涡流检测传感器若干。

2. 学具:教材,《涡流检测技术》第四章内容,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涡流检测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20分钟):讲解涡流的产生机理,涡流检测的物理基础。

3. 例题讲解(20分钟):讲解涡流检测传感器设计原理,进行传感器选型分析。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设计涡流检测方案。

5. 课堂讨论(15分钟):讨论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涡流的产生机理2. 涡流检测的物理基础3. 涡流检测传感器设计原理4. 涡流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选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涡流检测方案,用于检测某金属部件的裂纹。

2. 答案要点:涡流传感器选型,检测方案步骤,预期检测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和传感器设计原理,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课后可布置相关实践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部分,可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等,以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涡流检测传感器设计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型。

2. 涡流检测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涡流检测ect检测技术标准

涡流检测ect检测技术标准

涡流检测ect检测技术标准涡流检测(ECT)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它利用涡流场对导体材料的检测,以实现对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

下面是关于涡流检测技术的详细说明。

一、涡流检测的原理涡流检测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无损检测方法。

当一个交流电磁线圈靠近被检测的导电材料时,线圈中会产生交变磁场。

这个磁场会在被检测材料中产生涡流。

如果材料中存在缺陷或异常,如裂纹、气孔、夹杂物等,这些缺陷会改变涡流的分布和强度,从而改变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通过测量这个感应电动势的变化,可以确定被检测材料中的缺陷。

二、涡流检测的优点1.高灵敏度:涡流检测对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非常敏感,可以检测出微小的裂纹和其他缺陷。

2.快速高效:涡流检测可以在线进行,且不需要对材料进行特殊处理,因此可以快速高效地检测大量材料。

3.无需耦合剂: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相比,涡流检测不需要使用耦合剂,因此可以减少污染和操作成本。

4.适应性强:涡流检测适用于各种导电材料,包括金属、合金、复合材料等。

三、涡流检测的局限性1.检测深度有限:涡流检测主要适用于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检测,对于深层缺陷的检测能力有限。

2.对材料形状和大小敏感:涡流检测的灵敏度受到材料形状和大小的影响,因此对于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零件需要进行不同的检测设置。

3.不能检测非导电材料:涡流检测只能用于导电材料的检测,对于非导电材料的检测无能为力。

四、涡流检测的标准为了规范涡流检测的技术要求和应用范围,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标准。

下面是几个主要的涡流检测标准:1.ISO 18564-1: 无损检测-涡流检测-第1部分:一般原则和方法:该标准规定了涡流检测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包括检测设备的选择、检测程序、缺陷评定等方面。

2.ISO 18564-2: 无损检测-涡流检测-第2部分:设备:该标准规定了涡流检测设备的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包括电磁线圈的设计、制造和测试要求等。

3.ISO 18564-3: 无损检测-涡流检测-第3部分:人员:该标准规定了从事涡流检测工作的人员要求,包括培训、资格认证、技能要求等方面。

涡流检测技术

涡流检测技术
仪器所发生的报警现象,一般不是裂纹信号
Thank you
涡流检测的主要用途及影响感生涡流的特性的主要因素
目的 探伤
材质试验
厚度及位移 等的测量
检测因素 试件中的裂纹、腐 蚀、凹坑、夹杂、 气泡等
电导率 磁导率
提离效应、厚度效 应、充填效应等
典型应用
管、棒、线、板材等的探伤; 机制件的探伤; 飞机维护及管道系统的维护检查; 疲劳裂纹的监视。
测量金属试件的电磁参数; 金属热处理状态的鉴别; 金属材料的分选; 金属材料成分含量、杂质含量的鉴 别。
金属试件上涂、镀等膜层测量; 板材测厚; 位移、振动测量; 液面位置、压力等的监控; 试件尺寸、形状测量等。
主要应用
• (1)能检测出材料和构件中的缺陷,例如裂纹、折叠、气孔和夹杂等。 • (2)能测量材料的电导率、磁导率、检测晶粒度、热处理状况、材料
的硬度和尺寸等。
• (3)金属材料或零件的混料分选。通过检查其成分、组织和物理性能
当探头从零件的中间部位移动到零件的边缘时,仪器所发生的报警现
象,是由于边缘效应所致,一般不是裂纹信号
当探头扫描移动到局部漆层脱落处,仪器所发出的报警现象,属间隙
效应引起,一般不是裂纹信号
当探头移动到受检部位的形状,或曲率发生变化的区域时,发出的报
警现象,一般不是裂纹信号
在对非磁性材料进行涡流检测过程中,如探头移动到磁性材料附近,
涡流检测的特点
• 优点: • (1)不需耦合剂,对管、棒、线材易于实现自动化。 • (2)对导电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灵敏度较高。 • (3)能在高温、高速下进行检测。 • (4)应用范围广,对影响感生涡流特性的各种物理和工艺因素均能实现检测。 • (5)工艺简单、操作容易、检测速度快。

介绍涡流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实施步骤

介绍涡流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实施步骤

介绍涡流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实施步骤涡流检测技术旨在通过应用涡流原理来检测和评估材料或零件表面的缺陷或变化。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汽车、电子、金属加工和材料测试等。

本文将介绍涡流检测的原理和实施步骤,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技术。

涡流检测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原理。

根据该定律,当导体材料表面有变化时,通过其表面的交变磁场会产生涡流。

涡流的产生又会引起感应磁场的变化,进而可以通过检测感应磁场的变化来推断材料表面的变化和缺陷情况。

在涡流检测中,通常会使用一种称为涡流探头或涡流探头的传感器。

这个探头由绕组和核心组成,其中绕组会通过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磁场,而核心则用于聚焦和增强交变磁场。

当涡流探头靠近被检测材料表面时,涡流会产生并在材料中形成一个环状流动。

涡流的强度和流动方向与材料的导电性、磁导率以及探头和样品的距离有关。

当涡流流过材料表面的缺陷时,其流动会受到干扰,从而改变了涡流感应磁场的分布。

这种改变可以通过检测感应磁场的变化来识别和分析。

实施涡流检测需要以下步骤:1. 设计合适的涡流探头和测试系统:根据需要确定探头的形状、尺寸和材质,以及测试系统的一些参数,例如频率和电流大小。

2. 准备被检测的样品:对于复杂形状的零件,可能需要定制特殊的夹具来保持样品和涡流探头之间的距离恒定。

在涡流检测前,需要确保样品表面整洁,并清除任何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脏污或涂层。

3. 确定涡流探头和样品之间的间距:通过调整涡流探头和样品之间的距离,可以影响涡流感应磁场的分布以及对缺陷的探测灵敏度。

通常采用标准试样进行校准,以找到最佳的探测距离。

4. 进行涡流检测:将涡流探头放置在被检测材料的表面,并施加适当的交变电流。

通过检测感应磁场的变化,可以确定任何存在的缺陷或变化。

传统上,可以使用示波器、磁通计或涡流图像系统等设备来记录和分析感应磁场数据。

5. 分析和解释检测结果:根据涡流检测得到的数据,可以准确识别样品表面的缺陷或变化,并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涡流检测技术

涡流检测技术

1无损检测也称非破坏性试验( Non-Destructive Testing, NDT) :指在材料、工件、设备及结构物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利用它们的物理特性因缺陷的存在而发生变化的事实,测定其变化量,从而检出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和缺陷的形状、位置、大小和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向,这一检测判断的整个过程称为无损检测。

2.什么叫涡流(Eddy-current)?当金属导体处在变化着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运动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而在金属导体内产生的旋涡状流动电流。

3.什么叫阻抗(R resistance)—一能量损耗(Energy lost)?电流通过导体材料过程中,电荷在导体中移动将克服一定的阻力,即电阻(R)。

导体材料的电阻使部分电能转化为热,损耗一定的能量。

激励电流在线圈中流动,或感应电流在被测导体(工件)中流动都要损耗能量,不同试件因导电率、磁导率等影响因素各异,能量损耗的大小也不一样。

4.什么叫电抗(X reactance)—一能量存储(Energy stored)?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周围形成磁场,部分电能转化为磁场中的磁能,在一定条件下磁场的磁能可转变成感应电流。

涡流检测中,除了自感现象以外,两个相邻的线圈间还有互感现象存在。

无论自感电流,抑或互感电流所形成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电流增强或减弱,这就是感抗的作用。

同理,电容器对电压变化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感抗和容抗统称为电抗。

一般地说,磁性材料增强检测线圈的电抗,非磁性材料削弱检测线圈的电抗。

5.涡流检测技术的特点是什么?涡流检测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是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该检测法具有如下技术特点:①检测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

由于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涡流检测只适用于能产生涡流的导电材料。

涡流检测线圈激励后所形成的电磁场实质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所以检测时传感器不需要接触工件,也不必在线圈与试件之间填充耦合剂,因此检测速度快,对管、棒材的探伤每分钟可检查几十米;对丝、线材的探伤每分钟可达几百米,甚至上千米,因此,易于实现自动化检测。

《涡流检测技术》课件

《涡流检测技术》课件

《涡流检测技术》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涡流检测技术》的相关知识。

内容涉及教材第十五章第三节,主要讲解涡流检测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涡流产生的物理机制、涡流检测设备的基本构成、检测信号的解析与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涡流检测设备进行实际工程检测。

3. 能够分析并处理涡流检测信号,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判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涡流检测原理、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信号处理与分析。

难点:涡流检测信号的解析与处理,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涡流检测设备一套,包括探头、信号发生器、信号接收器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涡流检测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涡流检测技术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涡流产生的物理机制、涡流检测原理、检测设备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如何使用涡流检测设备进行检测,以及如何处理检测信号。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涡流检测设备的操作练习,教师指导并解答学生疑问。

5. 信号处理与分析(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对涡流检测信号进行解析与处理,引导学生学会判断检测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涡流检测原理2. 检测设备基本构成3. 信号处理与分析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某实际工程中的涡流检测数据,判断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2. 答案:根据教材及课堂所学,给出检测数据的解析过程及结果判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涡流检测技术的发展动态,了解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涡流检测原理的理解。

2. 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

3. 检测信号的解析与处理。

4. 作业设计中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

一、涡流检测原理的理解1. 磁场与导体相互作用产生涡流的物理机制。

涡流检测实验报告总结(3篇)

涡流检测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涡流检测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在被检测物体表面产生涡流,根据涡流的分布和变化来检测物体的缺陷。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具有非接触、快速、高精度等优点。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涡流检测技术,对金属试件进行缺陷检测,验证涡流检测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目的1. 熟悉涡流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2. 掌握涡流检测参数的设置方法;3. 学习涡流检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4. 验证涡流检测技术在金属试件缺陷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三、实验原理涡流检测技术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当检测线圈中通入交流电流时,会在被检测物体表面产生交变磁场,从而在物体内部产生涡流。

涡流的产生会改变检测线圈中的磁场,进而影响线圈中的电流。

通过检测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可以判断被检测物体表面的缺陷情况。

四、实验设备与材料1. 涡流检测仪:用于产生交变磁场,检测涡流变化;2. 金属试件:用于模拟实际工件,验证涡流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3. 检测线圈:用于产生涡流,检测缺陷;4. 计算机及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步骤1. 将金属试件放置在涡流检测仪的检测平台上;2. 将检测线圈放置在金属试件表面,调整线圈与试件的相对位置;3. 设置涡流检测仪的工作参数,如频率、幅度、增益等;4. 启动涡流检测仪,观察检测线圈中的电流变化;5. 分析电流变化,判断金属试件表面的缺陷情况;6. 改变检测参数,观察电流变化,验证参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7. 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金属试件表面存在明显的缺陷,涡流检测仪能够准确检测出缺陷的位置和大小;2. 通过调整涡流检测仪的工作参数,发现参数对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

适当调整参数,可以提高检测精度和灵敏度;3. 实验结果表明,涡流检测技术在金属试件缺陷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涡流检测技术

涡流检测技术

三、涡流的趋肤效应和渗透深度
1.趋肤效应 感应出的涡流集中在靠近激励线圈的材料表面附
近的现象。涡流密度随着距离表面的距离增加而减 小。 2.渗透深度
趋肤效应的存在,使交变电流激励磁场的强度及 感生涡流的密度,从被检材料的表面到其内部按指 数分布规律递减。将涡流密度衰减为其表面密度的 1/e(36.8%)时对应的深度定义为:
XM M 互感抗 (3-2)
将次级线圈的折合阻抗与初级线圈自身的阻抗的和称为 初级线圈的视在阻抗Zs,即
Zs Rs jX s R1 Re j( X1 X e ) (3-3)
式中:Rs为视在电阻;Xs为视在感抗。
应用视在阻抗的概念,就可认为初级线圈电路中电流和电 压的变化是由于它的视在阻抗的变化引起的,而据此就可以得 知次级线圈对初级线圈的效应,从而可以推知次级线圈电路中 阻抗的变化。
当检测阻抗发生变化(如线圈的被检测零件中出现缺陷) 时,桥路失去平衡,这时输出电压不再为零, 而是一个非常 微弱的信号, 其大小取决于被检测零件的电磁特性。
U
Z1
Z1Z 3
Z2 Z3
Z4
E
(3-9)
式中: Z1、Z4为固定桥臂阻抗; ΔZ3为检测线圈阻抗的变化, 通过测量U,可间接得到ΔZ3。
3.3
当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被检对象)相互耦合时,由于互感的
作用,闭合的次级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而这个电流反过来又
会影响初级线圈中的电压和电流。这种影响可以用次级线圈电路
阻抗通过互感M反映到初级线圈电路的折合阻抗来体现,设折合
阻抗为。
Ze
Re
jX e
X
2 M
R22
X
2 2
R2
j
X

无损检测技术中的涡流检测方法详解

无损检测技术中的涡流检测方法详解

无损检测技术中的涡流检测方法详解涡流检测方法是无损检测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涡流检测方法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优缺点。

涡流检测(Eddy current testing)是一种基于涡流感应原理的无损检测技术。

它利用感应线圈产生的交流电磁场与被测试物体中存在的缺陷或材料变化相互作用,通过检测电磁场的变化来判断被测物体的质量和完整性。

涡流检测方法可以检测许多不同类型的缺陷,如裂纹、气孔、金属中的杂质等。

涡流检测方法有很多应用场景。

首先,它可以用于表面缺陷的检测。

涡流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出金属表面的裂纹、腐蚀、划痕等缺陷,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非常重要。

其次,它可以用于导电材料的非破坏性探伤。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中,涡流检测可以检测飞机发动机叶片、涡轮叶片等高温部件的裂纹情况。

此外,涡流检测还可以用于金属材料中的疲劳损伤检测、焊接接头质量评估等方面。

涡流检测方法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实现非接触检测,无需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减少了对被测物体的损伤。

其次,涡流检测方法可以高效地检测大面积的缺陷,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此外,涡流检测方法适用于各种导电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具有很高的适应性。

最后,涡流检测方法对材料的电导率变化敏感,可以检测金属材料中的杂质和缺陷。

然而,涡流检测方法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它只能用于导电材料的检测,对于非导电材料无法应用。

其次,涡流检测方法对于缺陷的探测深度有限,只能检测物体表面附近的缺陷。

此外,涡流检测方法对于复杂形状的物体或小尺寸缺陷的检测具有一定的限制。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

在涡流检测方法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要点。

首先,选择合适的感应线圈和频率。

感应线圈的大小、形状和频率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质量。

其次,设置合理的检测参数。

检测参数包括检测速度、灵敏度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叫无损检测?无损检测也称非破坏性试验( 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 :指在材料、工件、设备及结构物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利用它们的物理特性因缺陷的存在而发生变化的事实,测定其变化量,从而检出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和缺陷的形状、位置、大小和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向,这一检测判断的整个过程称为无损检测。

2.什么叫涡流(Eddy-current)?当金属导体处在变化着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运动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而在金属导体内产生的旋涡状流动电流。

3.什么叫阻抗(R resistance)—一能量损耗(Energy lost)?电流通过导体材料过程中,电荷在导体中移动将克服一定的阻力,即电阻(R)。

导体材料的电阻使部分电能转化为热,损耗一定的能量。

激励电流在线圈中流动,或感应电流在被测导体(工件)中流动都要损耗能量,不同试件因导电率、磁导率等影响因素各异,能量损耗的大小也不一样。

4.什么叫电抗(X reactance)—一能量存储(Energy stored)?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周围形成磁场,部分电能转化为磁场中的磁能,在一定条件下磁场的磁能可转变成感应电流。

涡流检测中,除了自感现象以外,两个相邻的线圈间还有互感现象存在。

无论自感电流,抑或互感电流所形成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电流增强或减弱,这就是感抗的作用。

同理,电容器对电压变化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感抗和容抗统称为电抗。

一般地说,磁性材料增强检测线圈的电抗,非磁性材料削弱检测线圈的电抗。

5.涡流检测技术的特点是什么?涡流检测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是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该检测法具有如下技术特点:①检测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

由于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涡流检测只适用于能产生涡流的导电材料。

涡流检测线圈激励后所形成的电磁场实质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所以检测时传感器不需要接触工件,也不必在线圈与试件之间填充耦合剂,因此检测速度快,对管、棒材的探伤每分钟可检查几十米;对丝、线材的探伤每分钟可达几百米,甚至上千米,因此,易于实现自动化检测。

②表面、亚表面缺陷检出灵敏度高。

由于感生涡流渗入被检试件的深度与试验频率的平方根成反比,这个深度不大,因此,涡流检测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检测表面或近表面质量的无损检测技术。

常用试验频率的范围为几赫兹至几兆赫兹(特殊的可高达上百兆)。

③能在高温状态下进行检测。

由于高温下的导电试件仍然具有导电性质,涡流检测不受材料温度的影响,因此,可在该状态下对导电体进行检测,如热丝、热线、热管、热板。

尤其重要的是当加热到居里点以上,钢材消除了磁导率的影响,可以象非磁性金属那样,用涡流法进行探伤、材质试验以及进行板厚、管壁厚或复盖膜层厚度的测量。

④多用途的检测技术。

对试件中涡流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金属物体的电导率和磁导率、试件的尺寸和形状、线圈和试件间隙的大小、试件内部的缺陷等。

因此,涡流可以应用于多个不同的领域,除探伤外,还能测量工件的电导率、磁导率、晶粒尺寸、热处理状态和工件几何尺寸,涂层(或镀层)厚度。

它适用于铁磁性、非铁磁性金属或金属工件的各种物理的、组织的冶金状态检测。

⑤抑制多种干扰因素。

涡流检测能对试件性能的多种参数作出反应,因此,是一种多用途的检测方法。

同时,由于检测中对多种参数的敏感反应,工件的无关参数将形成多种干扰信号,严重的干扰信号可影响对有效信号的辨认,给检测结果的判断带来困扰。

这就要求在检测时,应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来消除干扰因素的影响,确保检测的可靠进行。

⑥检验结果可以实时显示和通过磁带机、光盘和软硬磁盘记录长期保存,且可在必要时回放重现,并进行分析。

6. 简述涡流检测仪器的基本结构(即产生涡流的基本条件)。

根据电磁感应的互感原理,只有两个导体之间才能产生互感效应。

故产生涡流的基本条件是:能产生交变激励电流及测量其变化的装置,检测线圈(探头)和被检工件(导体)。

通常受检工件包括金属管、棒、线材,成品或半成品的金属零部件等。

7.简述涡流检测原理――电阻抗的测量。

涡流检测就是通过测量涡流传感器的电阻抗(Zimpedance)变化值实现的,电阻抗包括阻抗(R resistance)和电抗(X reactance)。

8.什么是阻抗平面图?以阻抗R为横坐标,电抗X为纵坐标形成直角坐标系,通过涡流仪器测定检测线圈的电阻抗变化量,可在上述坐标系标记一个点P。

P点是一矢量点,具有一定的幅度(amplitude)和相位(phase),电阻抗变化在阻抗平面图上的表现:由于各种因素造成涡流信号分量——阻抗R或电抗X值的变化,阻抗平面图上的涡流检测信号矢量点p将随之发生位移,P点位移后涡流信号的幅度(Z,amplitude/distance)和相位(θ,phase/direction)也随之发生改变。

P点变动的轨迹图即阻抗平面图。

9.影响涡流信号矢量点P移动的因素有哪些?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如试样的电导率、磁导率、外形尺寸等等,将引起涡流矢量点P 在阻抗平面图上位移,P点的移动形成各种各样的轨迹,称为阻抗平面图。

通过分析涡流仪检出阻抗平面图,可以判断试样的一些特性。

10.什么是电导率(σ)?用于描述电流通过导体难易程度的量值,同一导体的电导率与其电阻成反比。

当被测物体(简称试件)的电导率σ变化时,涡流的流动将出现相应的改变,阻抗图上涡流信号矢量点P也将移动。

11.如何测定试件的电导率?因为电导率σ的变化会引起涡流Ie发生变化,所有可以运用Ie与σ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不同的Ie值来推测σ的值,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运用涡流技术来测量不同金属材料的电导率。

只要我们能将不同电导率的金属材料产生的涡流值做一个对应曲线(或称为标定曲线),便可很容易地测出任何一种未知金属材料的导电率σ。

这就是涡流技术运用于电导率测量的原理。

12.影响电导率的因素有哪些?①.杂质含量:杂质影响材料中原子的排列,引起电阻率增大。

②.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③.冷热加工:材料的冷热加工,可能产生内应力而使材料的阻抗改变。

④.合金成分:对于固溶合金,电阻率随着合金成分的增加而增加。

⑤.应力:在弹性范围内,单向拉伸或扭转会提高导体的电阻率。

13. 简述涡流检测试件形变、厚度的原理?同样电导率的试件,由于几何形状的变化,如厚薄不一,出现凹坑,或者检测线圈位于试件的边缘处等,原来涡流场将受到影响而发生畸变,这样便产生涡流信号矢量点的变化。

根据几何形状不同会引起涡流信号变化的原理,可将涡流仪应用于测厚等,在蒸发器传热管道涡流检查中发明了“蒸发器胀管区轮廓曲线软件”(Profilometaruy Software)。

14.什么叫边缘(端头、端尾)效应?当检测线圈移动到板状试件的边缘、凹坑、或减薄处时,涡流场便发生畸变,这种现象在涡流检测技术中称之为“边缘效应”。

若被测物体是棒状、丝状或线状以及管状,这种现象便称之为“端头效应”或“端尾效应”。

涡流的畸变可反映于阻抗平面图中,下图为电导率相同而厚度不同的试样经涡流检测显示的阻抗平面图。

15. 简述“提离效应”和运用涡流测量金属表面的非金属涂层(如油漆厚度)厚度的原理。

当检测线圈与被测试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检测线圈在试件上产生的涡流密度就会改变。

检测线圈与试样的相对距离逐步增加,涡流密度逐渐减小,涡流信号矢量点P可在阻抗平面图中出现移动,形成变化的轨迹。

这种现象称之为“提离效应”(lift-off effective)。

运用该原理可测量金属表面的非金属涂层(如油漆厚度)的厚度,或低电导率试样上高电导率覆盖层的厚度。

当检测线圈远离(假设无穷远)试样时,试样中便没有涡流形成。

探头从中等电导率的试样提离(lift-off),在试样与探头间形成不同间隙(probe Spacing)时,阻抗平面图随之出现相应的变化;以上情况可看作在检测具有中等电导率试件时,试件上覆盖着不同厚度的低导电层(或非导电层)物质。

16.什么是磁导率(μ)、实际磁导率、相对磁导率?不同物质在相同磁场H中的磁感应强度B值是不一样的。

为了反映这种变化,引入磁导率的概念。

磁导率又叫磁导系数,它表示了材料磁化的难易程度,用符号μ表示。

磁导率是物质磁化时磁感应强度的比值,反映了物质被磁化的能力。

μ=B / H假如试样的电导率σ不变,而其磁导率μ发生变化,磁导率的改变同样影响试样中涡流的流动状况,使阻抗平面图中涡流信号矢量点P发生移动.磁导率μ通常可分为实际磁导率(μ)、相对磁导率(μr通常为一个常数)和真空磁导率(μ0)。

三者的关系为:μ=μ0μr17. 铁磁性材料涡流探伤时,为什么必须应用磁饱和技术?铁磁性材料检测时,其磁导率随着激励电流形成的外加交变磁场H的变化而变化,使阻抗平面图上涡流信号矢量点P变化不定,严重干扰涡流仪对铁磁性材料的探伤等。

所以对铁磁性材料的涡流探伤一般都要应用磁饱和技术,即增设一个磁饱和线圈。

18.简述磁饱和技术原理。

右图所示的曲线,表示试件在外加磁场H作用下其磁感应强度B逐渐增大,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起初试样的磁感应强度B随外加磁场H的逐渐加大而急剧增大(如右图曲线oa段);但当外加磁场H继续增大时,试样的磁感应强度B值虽继续增大,但速率已大大减小(如右图曲线ab段);当磁场强度H增大到一定值(如右图曲线b 点)以后,试样的磁感应强度B值几乎不再增大。

说明磁感应强度已达到一个相对的极限值,或者说试件被磁化到了一个极限值(即“磁饱和”)。

右图表示试件的相对磁导率μr随外加磁场强度H的增加而变化的情况。

假设试样原来相对磁导率μr位于L点,当外加磁场H作用于试件,且H的磁场强度逐渐增大;起初相对磁导率μr的值随H的增大急剧增大(如右图曲线Lm段)。

当H继续增大时,相对磁导率μr反而减小(如右图曲线mn段),最后达到一个相对的极限值n,实验表明n值约为1。

综上所述,涡流检测铁磁性试样时,在试件上施加一个足够大的磁场(磁饱和的使用),可以将试件原来变化的磁导率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值中(即1)。

非铁磁性材料的μr值为1。

19.影响响磁导率的因素有哪些?①化学成分和热处理状态:材料的纯度越高,磁导率越大,矫顽力就越小;金属晶粒界线位错越少或应力越小也使磁导率越高,矫顽力就越小。

热处理对金属磁性也有明显影响。

②冷加工:冷加工会使金属的晶粒点阵结构发生变化,磁导率也随之发生改变。

③温度:磁性材料的磁性是随着温度而改变。

20.什么叫材料的不连续性、缺陷?“不连续性”是指材料在机械、金属等物理特性方面缺乏均一性,它们可以用无损检测方法测出来。

缺陷是不连续性的一部分,但不连续性不一定是缺陷。

通常把能够引起或可能引起材料在固性方面的中断或不连续性称为缺陷,它将降低材料的强度和工作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