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3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3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下面是我分享的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3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以供参考。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教学内容:练习三第10~16题、思考题、动手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和容积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理清思路。
1.回顾复习。
教师谈话:用一句话介绍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关于圆柱的知识。
预设学生回答: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的特征;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各种情况。
2.理清思路。
同桌说说计算圆柱体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再算出圆柱的体积;同桌说说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和侧面积,再算出圆柱的表面积;3.揭示课题——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1.练习三第10题。
根据表中的已知分别计算每个圆柱的未知量。
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三第11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注意分清3个小问题分别求什么问题。
3.练习三第12题。
引导思考:第1个问题求水池里最多能蓄水多少吨,要从体积入手;第2个问题要弄清楚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4.练习三第13题。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之后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评讲时注意后进生的辅导。
5.练习三第14题。
⑴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⑵讨论:塑料薄膜的面积相当于什么?大棚内的空间相当于什么?⑶分别怎么算?引导理解:蔬菜大棚中求需要多少塑料薄膜和空间有多大,分别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一半。
6.练习三第15题。
分析:玲玲把一块长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圆柱体虽然形状变了,但什么没变?(体积)7.练习三第16题。
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与更新。
新课程标准作为此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等。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设计尤为关键,既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与方法。
如何设计一堂符合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 观点一:注重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方法运用能力、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 观点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生动、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案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愿意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堂教学1. 观点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解决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 观点二: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案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为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1. 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包括核心素养培养和学科基础的学习内容。
2. 设计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游戏练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把教材中有关圆柱的提积的应用所呈现的内容变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变书本知识为生活中的知识。
下面是整理的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本节课中教师没有过多地教学生,而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原形中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本来很枯燥的圆柱的体积应用的题材生活化,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提高了学生体会数学奥秘的积极性。
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知识才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
通过寻找这些信息背后的信息,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
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但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的地方,如①由于中心问题空间较大,具有挑战性,中下等学生自主探索有一定的难度;②实践中,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花时间太多,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这都是以后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之,随着数学的发展,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用数学的眼光去感知、去观察、去应用。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2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装在杯子中的水的体积你会求吗?)学生听到教师提的问题训在身边的生活中,颇感兴趣。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而且此环节还自然渗透了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9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及解读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新课标数学教案小学
新课标数学教案小学
课程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数学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包括以下内容:
1. 数的认识: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认识与操作。
2. 四则运算: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法则及应用。
3. 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及性质分析。
4. 数据统计:图表分析、概率计算等相关内容。
教学方法:
1. 活动教学法:通过游戏、实验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加学习趣味性。
2. 示范引导法:通过示范演示、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及解题方法。
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知识点。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知识点。
4. 拓展:通过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评价方式:
1.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答题情况等方面。
2. 作业成绩:每节课布置相应的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掌握程度。
3. 考试评测:定期进行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程反馈: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数
学学习效果。
以上为小学数学教学范本,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例题教学思路分析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例题教学思路分析
一、题目的难易度分析
在进行数学例题教学之前,首先要对题目的难易度进行分析。
新课标中的数学例题难度逐级递增,难度较低的题目往往涉及到基本的运算规则和概念,难度较高的题目则需要学生进行综合运用和分析思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选择合适的数学例题进行教学,保证学生能够从易到难地逐步提升数学解题的能力。
二、题目的类型分析
新课标中的数学例题包括了各个知识点的不同类型题目,如四则运算、几何图形、数据统计等。
教师需要对每个类型的题目进行分析,了解其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通过将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分类整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
三、题目的思维培养分析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例题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需要思维拓展和推理的题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四、题目的实际应用分析
新课标中的数学例题注重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际应用场景的题目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可以对一些实际应用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例题的教学思路主要包括对题目的难易度分析、题目的类型分析、题目的思维培养分析、题目的实际应用分析和题目的巩固和拓展分析。
通过科学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2021年制订)
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2021年制订)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全部)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1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首先,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
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探究、总结,形成数学概念和规律。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探究,逐步形成对数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
其次,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
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
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
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设计理念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
《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设计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基本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思路---关于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设计思路---关于目标《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的换算 。 五、 研 究教 学过 程 , 探 索教 学 顺 序 教 师 的 教 学 按 照 什 么样 的 步骤 进 行 ,这 是 教 学 没计 时 必 须 要 完 成 的任 务 。合 理地 安排 教 学顺 序 , 有 助于 学 生 系 统 地 进 行 学 习 ,
摘要 : 教学设计 就是教 师依 据数学学科和 学生的特 点, 认真钻研教材 , 分析教 学任务和教 学对象, 从 而对教材进行再组 织, 设计教学 方案的过程 。下面就新课 程下的数 学教 学设计 来谈谈 自己的一 些想 法。 关键词 : 了解学生 教 学设计 教 学过程 教学 目标 课堂教 学 教师
六、 精 心设 计 练 习 , 拓宽 探 究 空 间 练 习 足 数 学 教 学 的一 个 重 要 环 节 ,是 巩 同新 知 。形 成 技 能 技
( 3 ) 本 节课的教学重点 、 难 点 是 什 么 。 只有 解 决 了 以上 几 个 问 知 道 自己对 旧知 识 的 掌握 和 对耘 知识 的 了 解 ,可 以帮 助学 生 有 序
容更丰富 , 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 制定明确 目标 。 贯 穿各个细节
教 学 目标 足 教 学 的 H { 发点 , 也是教学 的归宿 , 它 是 教 学 设 计 中
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 多参 与的机会 、 成功 的机会 , 能促进 学
题, 才能使教学 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 , 学生更 易于 自主探索 。 在教学 三年级 上册《 秒的认识 》 一 课 中, 教材提 供 的是春节联 欢晚会倒计时 的一个 场景来导入新课 ,从而感悟 1 秒钟 的时 问很
短来 揭示课题的。但是这场景时问过 去较 长了, 对学生而言感受不 巧 , 培 养 良好的思维品质 , 发展 学生智力 的重要途径 。数学 练习必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9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及解读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024年小学数学培训主题新课标
在设计2024年小学数学培训主题新课标时,我们应紧密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特别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和要求,同时考虑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
以下是一份关于小学数学培训主题新课标的建议,旨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
一、培训目标1.理解并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将之融入教学实践。
2.掌握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能够在教学中有效落实。
3.熟悉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教学活动。
4.提升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培训内容1.新课标解读与教学改革趋势△深入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变化和特点。
△探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和实践策略。
2.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与培养策略△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
△学习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研究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和系统化设计。
△学习如何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4.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设计数学问题解决的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5.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如在线学习平台、教育软件、虚拟现实等。
△学习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6.数学教学评价与反思△探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持续改进教学效果。
三、培训方式1.专家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
2.工作坊: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小学数学教研案例】发挥新课标导向 优化教学设计---以《表内除法(一)》为例
【小学数学教研案例】发挥新课标导向优化教学设计---以《表内除法(一)》为例一、课标要求《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目标中提出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在具体情境中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在数量关系上,要求学生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学生认识除法的起始阶段,是今后学习其他除法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部分内容,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每份分的同样多)、除法的含义(把物体物品平均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层次(1)以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活动情景,让学生通过对比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等分和包含。
(2)在建立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会学生读除法算式,注意读算式的时候要从左往右去读。
如:8÷2=4读作8除以2等于4。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两种:(1)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求商。
(2)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求商。
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用除法解答两种情况的问题。
(1)知道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2)知道总数和份数要求每份数,这两种问题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都要用除法算式表示。
为了区分对比乘除法意义和用途的不同,将上学期所学的每份数×份数=总数与之对比,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除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三、学情分析在接触“表内除法”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过“表内乘法”,掌握了乘法的意义,也有过连减、连加的经验,并会用表内乘法解決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此外,同时学生在学习平均分之前,在生活中大致都有分物品的经历和意识,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等直观形象方式知道如何把物品平均分,为学习表内除法 ( 一) 的相关内容提供了基础。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命题设计的思考
命题有着育人导向、教学导向、质量监控的功能。
如何实现这三个功能,如落实2022年版课标和“双减”政策对命题的相关要求呢?一、凸显思维过程试题命制中,要“设置合理问题。
问题的设置要有利于考查对数学概念、性质、关系、规律的理解、表达和应用,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避免死记硬背、机械刷题”。
检测思维过程方面的试题,能够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这样的试题还能有效落实课标的理念: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例1:在○里填上>、<或=。
45○25,810○45。
选一道题来填,你是根据()来填的。
例2:学校新进15套书,每套12本,一共进了多少本书?竖式(如图1)中箭头所指的这一步表示()。
例3:计算0.61×102=0.61×100+0.61×2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的()律。
图1例4:解方程x+3=9的第一步是:x+3-3=9-3,这一步利用了()。
例5:如图2,将边长为(a+b)的正方形剪成两个小正方形和两个长方形,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可以用a2和b2来表示,你能发现(a+b)2与a2+2ab+b2的大小关系吗?请将你思考的过程用语言叙述出来。
aba bab图2要在命题中凸显对思维过程的考查,首先,可以在命题中加入对算理或者得出结论的依据的考查(如例1、2、3);其次,在命题中适当加入对性质、定理等的考查(如例4);最后,在附加题或者解决问题中,可以尝试加入对学生思考过程的考查(如例5)。
二、关注数学文化高考“一点四面”的改革重点,立德树人是核心。
命题中应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的考查[1]。
结合高考命题的方向,笔者在小学试题中加入有关数学文化的题目,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同时考查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例6:《庄子》中有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新课标下◇张继刚小学数学的思考35其半,万世不竭。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意义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有效地设计教学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条件。
“直觉不是有效课堂表现的关键,实际上,收放自如的优秀表现是经过周密计划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多明显的成绩,教师普遍认为学生思维更活跃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和质量上,做了许多创造性的劳动。
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有很多不同,面对学生的变化,教学中的变化不足以跟进;•一些教师的教学目标全面而空泛,在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游离,使得教学目标落实不够;•一些教师热心新课程下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但经常会流于形式,有形式无实质;•教学评价不能有效地导向与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不能对教学积极地改进与调控;•数学的本质是根,教师在关注教学手段、形式的同时,有时会忽视数学的本质。
而教师也希望通过教学设计的交流,解决自己的一些疑惑,比如:•教学有度,不易把握,通过教学研究者或骨干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使教师更有底气地把握教学之度,基本形成大家的共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习惯,这些习惯是否可行,通过交流可以发现教师教学习惯中的长与短,利于教师扬长避短;•有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不太满意,要改进教学设计,就可以通过借鉴他人的教学设计,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学习不顺畅,出现问题的局面,教师不明其中原委,通过他人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帮助设计者解疑释惑。
因此,更加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对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二、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一位优秀教师曾经对教学设计的过程做出了形象的描述:你希望你的学生去哪里(教学目标),你的学生现在在哪里(教学起点),怎么到达(教学过程),是否到达了(目标达成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的过程实行事前的思考,之后做出供下一步实行教学的一个行动方案,做出行动方案的过程,就是教学设计。
就其本质来说,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评价、修改解决方案的系统计划过程。
一些专家所提出教学设计概念的观点大体一致,即他们都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编写目标、如何实行任务分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如何编制标准参照测试等。
这些操作是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二)教学设计要做什么
1、分析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相关的知识内容。
分析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学习者的主体特征;(2)、教学目标只定义所有学习者都要达到的基本要求;(3)、教学目标应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变化性;(4)、注意水平与素质培养目标的提炼。
2、设计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用计算、比喻、演示教具、设疑、对比、类比等等来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强调要在真实情境下实行学习,其好处就是能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别,强调了知识迁移水平
的培养。
我们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
例如:加减混合运算能够设计为乘公交车的上下车。
3、设计教学形式与方法
现在教学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合作探究的、动手实践的、观察比较、开放型的,等等。
我们都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来设计最适合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4、设计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是儿童自主的数学活动,要让儿童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我们在设计学习方式时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亲历与体验。
二、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一)数学化设计理念
人们使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组织整理,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
数学的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的过程。
因而我们在实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将现实的以及现实之上抽象出来的各种层次的“数学现实”世界,实行数学的处理,用数学化的意识去实行教学的设计,这种设计理念就是数学化设计理念。
(二)问题化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如果始终将数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思考问题情境之中,这种设计就是很好地贯穿了问题化设计理念。
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处处体现问题化理念,问题化理念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想学数学。
要将教学形式尽量设计成引导式启发式。
具体体现在:一要创设思考数学的情景。
二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用语要设计成多用问句、用巧妙的问句形式问出来。
(三)活动化设计理念
在实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如果能将静态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动态的过程;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设计成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将传统意义上的“纸笔方式”设计成学生动手操作方式。
……凡是将教学设计成“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并用、学生与老师互动”的设计思想,这就是贯穿了活动化的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摸一摸,亲自试一试,亲自演一演。
当然,这里所讲的活动化设计理念,并不是要求把小学数学的所有内容都变成活动化的形式。
但是,在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动手,学生操作,学生做数学的今天,数学设计的时候,尽量多一些贯穿“活动化设计理念”,是有积极意义和作用的。
三、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策略
(一)内容设计科学化
1、教学内容本身要有科学性,要做到内容准确无误,符合科学规范。
2、在设计教学内容如何教的过程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形式设计趣味化
在教学中,凡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都应该是我们设计小学数学
教学时所使用的载体。
如小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的主人公,神话故事里的人物,都能够借用过来实行教学设计。
还有形式喜欢的活动或运动形式,也能够是用作载体的教学形式。
(三)结构设计生动化
将一节课的内容通盘考虑来实行设计,而不是一盘散沙式的。
只有对整节课通盘设计,一节课的结构与主线才能富有逻辑性。
只有设计出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的整节课,再配合前面所谈的对内容与形式实行的巧妙设计,才能为那些善于语言表达的教师上好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
(一)作为组织者如何调控应变
传统教学的“问答式”、“说听式”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举手再发言、只有经过老师的同意才能够发言,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学生插嘴”的现象。
不过,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动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它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
“学生插嘴”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插嘴”,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
“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将考验教师的教学理念、调
控水平、应变水平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当学生的“插嘴”不尽人意时,你怎样让学生愉悦地坐下来;当学生的“插嘴”富有挑战时,你如何盘活、如何实行教学的“二度设计”,让学生的“插嘴”成为学习的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的起点。
(二)作为引导者如何启发思考
提问是每一个教师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最直接的手段。
但是,教师问什么,怎样问是应特别重视的问题,课堂上问题的设置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
讲授一个定理可设计若干不同的问题,可有若干不同的问法,但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所以,准确掌握大纲所要求的尺度,明确所学知识在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切地把握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水平,才能问有所思,问有所答,学生思维积极活跃,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作为合作者如何平等参与
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中?我们说,首先,你不要强迫学生于什么,而应该是通过你的组织和引导,将学生吸引到数学教学中来。
其次,你能提出问题,你也一定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也提出他们的问题。
当你发表你的见解时,你要立即想到我与学生是平等的,那我在教学设计时,都要考虑给学生发表他们见解的机会。
传统意义上,总是教师布置作业给学生做,作为平等参与者,教师能
不能提倡学生也给老师布置作业呢?总来说之,一个原则,教师有的权力,也要考虑给学生这方面的权力。
学生有的义务,教师可不能摆架子,也应该把自己看成是班上的一分子,也要有这个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