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站设计规范和标准

合集下载

换热站工程的设计方案

换热站工程的设计方案

换热站工程的设计方案一、设计依据换热站是指通过热交换设备,将供热管道中的高温热水或蒸汽与用户用水进行热量交换,使得用户用水的温度得以提高或降低的热媒站。

换热站的设计需要根据供热管网的管道布局、用户热负荷需求以及换热设备的选型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以确保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能使用。

换热站的设计应参照《建筑供热设计规范》GB50028-2006的要求,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合理选用换热设备、管道布局及控制系统等技术措施,确保换热站的安全、经济、节能、环保和可靠性。

二、设计内容和流程1. 工程概述换热站工程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热管道设计:根据供热管网的规划布局和用户用热需求,确定供热管道的走向、管径、管道材质等技术参数;(2)换热设备选择:根据供热系统的热负荷特点,合理选择换热设备,确定换热站的规模和装备;(3)控制系统设计:设计换热站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换热设备的启停控制、温度调节、压力监测等功能;(4)安全、环保设计:设计换热站的安全保护措施和环保技术措施,确保换热站的安全、环保性能。

2. 设计流程换热站工程设计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项目可行性研究:对供热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换热站的建设方案;(2)基础数据采集:收集供热系统的管网布局图、用户热负荷数据、换热设备技术参数等基础数据;(3)设计方案比选:根据基础数据,比选不同的设计方案,确定最合理的换热站工程方案;(4)设备选型和布置:根据设计方案确定换热设备的选型和布置方式,设计换热站的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5)控制系统设计:设计换热站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逻辑、控制仪表等,确保换热站的自动化控制;(6)安全、环保设计:设计换热站的安全保护措施和环保技术措施,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7)施工图设计:根据设计方案编制换热站工程的施工图,包括设备设施布置图、管道布局图、电气布置图等;(8)技术经济分析:对换热站工程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工程的投资回报周期和效益。

换热站(热交换站)建设标准

换热站(热交换站)建设标准

城市供热换热站工程建设及验收方案(最新)2018-08-20目录1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术语 . (1)3总体要求 (3)3.1环境要求 (3)3.2安全要求 (3)3.3热机系统一般要求 (4)3.4控制系统一般要求 (5)3.5计量仪表一般要求 (5)3.6电气系统一般要求 (5)4热机设备性能标准 (5)4.1换热器 (5)4.2循环水泵 (7)4.3补水泵 (7)4.4变频器 (8)4.5制水设备 (9)4.6除污器 (9)4.7保温 (10)4.8管道标准 (10)4.9阀门 (10)4.10分汽缸 (11)4.11其它标准 (11)5自控系统标准 (11)5.1自控系统基本组成 (11)5.2换热站自控设备的要求 (12)5.3温度、压力、流量测点技术要求 (14)5.4其他测点 (15)5.5报警 (15)6计量系统标准 (15)6.1水-水换热站计量系统 (15)6.2汽-水换热站计量系统 (15)6.3计量系统安装要求 (17)6.4就地仪表 (20)7电气系统设备标准 (20)7.1电气系统布置要求 (20)7.2电气设备标准 (21)8附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附录 .. (23)1说明1.1为保证换热站系统安全运行,保障供热质量,提高集中供热管理水平,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特制定本技术标准。

1.2换热站的设计和施工除遵守本方案外,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本方案中要求高于国家标准的,按照本标准执行。

新建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附件1: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新建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一、换热站选址尽量设在供热小区的热负荷中心位置,建设地上独立换热站,与居民建筑物外表面间距不低于10米;不允许设地下换热站。

二、换热站提供独立水、电源接入。

换热站正式移交后,供热单位直接与供水、供电部门单独结算。

另在供热前开发企业应同步完成有线通讯的施工工作,带宽不小于8M,满足换热站运行的要求。

三、供热规模10万平方米以上小区须设一个地上便民服务室,方便小区缴费及供热服务。

四、换热站站房建设具体要求:1.换热站内房间格局完整且房屋结构应设设备间、电气控制室、休息室、卫生间、值班室。

根据《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3-96)规定,热力站建筑面积见下表:2.换热站必须保证有单独对外通道,道宽不小于2×2米的通道进出换热站,供热维护人员可随时进入换热站,而且换热站不能与其他设备间连通或共同使用,确保非供热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换热站。

换热站室内净高(梁下)不低于米,站内房间门的开向应为从设备间向外开,朝向主通道。

站内应设不同朝向的两个以上带铁栅栏的外窗,外门设置防盗门,换热站内外墙壁平整洁净,粉刷完好。

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的规定“当热水热力站站房长度大于12米时,应设两个外门。

”3. 站内有楼梯的需要设置扶手,超过三阶,应加护栏,门应选用防盗门,窗设防盗网。

4 . 根据热力设计要求,换热站内应预埋安装主要设备(水泵、除污器等)维修用吊装设备所需的预埋件,同时要将吊架的荷载考虑到换热站顶板的承载之中,并预留好管道进出换热站的洞口。

5 . 换热站须放置标准5kg干粉灭火器,不少于4台。

6 . 站内要有通风排潮措施,防止设备过热运行或潮气重。

7 . 站内需设置可移动梯子,高处操作处设有操作平台。

8 . 换热站地面,必须在有泄水的设备侧设有带铸铁水篦子的排水明沟,按篦子定沟宽(宽度不小于200mm),深度200 mm左右开始坡向排水地漏,坡度为2%,地漏设耐腐蚀的水篦子。

换热站 标准

换热站 标准

有关“换热站”的标准有关“换热站”的标准如下:1.换热站必须干净整洁,进、出通道畅通。

地面为混凝土地面,地面刷浅蓝色油漆,墙面刷内墙涂料。

2.换热站的平面布置设置换热设备区、电气仪表区,并设置单独的值班室和控制室。

3.门、窗、墙、屋顶、设备基础按《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采取隔声减振措施。

4.换热站内有良好的采光、通风、防潮、防洪、防火消防设施。

5.换热站内设置连通的排水沟槽,保证管道和设备排水集中引出;站内排水不能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网时,设集水坑和排水泵。

6.换热站内设置足够的设备检修、拆卸空间,换热器侧面离墙不小于0.8m,周围留有宽度不小于0.7米的通道。

7.换热站内各种设备和阀门的布置便于操作和检修,站内各种水管道及设备的高处设有放气阀,低处设放水阀。

8.换热站内架设的管道不得阻挡通道,不得跨越配电盘。

9.供热面积小于5万平米的换热站占地面积须≧200平米;供热面积10万平米的换热站的占地面积须≧350平米;供热面积20万平米的换热站占地面积须≧550平米。

10.换热站应备有必要的消防设备和用具,如消防栓、水龙带、灭火器等。

消防设备应放在易于取用的位置,并保证随时可用。

11.换热站需经常检查和操作的设备不应设在高处,如必须设在高处,位置较高且超过2米时,需经常操作的设备处应设置移动扶梯、移动平台等设施;12.换热站内设备间的门向外开,换热站长度大于12米时设两个出口。

13.换热器、水泵基础高于地面不小于0.1m,水泵基础距墙不小于0.7m,两台以上水泵不做联合基础,设备间距不小于0.7m;14.换热站的照明应保证足够的亮度。

安装用于紧急情况处理和人员逃生的事故照明设施,还应备有一定数量的便携式照明工具。

15.电缆在进入控制室、电缆夹层、控制柜、开关柜等处的电缆孔洞,必须用防火材料严密封闭,并在封堵处的电缆两端按规定刷防火涂料;16.换热站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使用中不准拆除接地装置或对其进行任何工作。

标准化换热站建设方案

标准化换热站建设方案

标准化换热站建设方案换热站作为供热配套设施使用的永久性建筑物,关系着供热企业的长期安全运行管理及百姓的宜居生活。

为提高供热管网设计的经济可行性,便于建设施工与供热运行管理,结合供热发展现状,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对供热换热站的标准化建设制定以下统一要求:一、换热站建设标准1.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1.1换热站标准化建设的施工与验收必须严格执行CJJ28-201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2根据建设项目供热面积,换热站位置选择以有利于供热管网合理布置为原则,尽量设在小区的中部位置。

单套换热机组供热面积不超过10万平方米为最佳。

高层建筑室内采暖系统分区需按现场地形和实际供热参数综合考虑,通常按10层划分,各区配套独立设备及管网进行供热。

1.3换热站的面积、净高度及相关尺寸情况需满足使用要求,分设设备间、控制间和供热服务间。

设备间内单套换热机组按使用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考虑,设备间内必须干净整洁,进、出通道畅通。

地面为混凝土地面,地面刷浅蓝色油漆,内墙面刷内墙涂料,机组设备悬挂功能牌,门口设置挡鼠板。

控制间按使用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考虑,配电室门刷防火涂料,要张贴配电室警示标志:禁止入内(粘贴在配电室门口处,不可贴在门上);当心触电(粘贴在配电室内配电柜下方);配电室标识(粘贴在配电室门上方)。

供热服务间主要为供热管理和服务准备,根据客户服务标准要求设办公室,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内设独立卫生间。

换热站净高度不低于3.3米,站内安置两套及以上机组的净高度不低于3.6米。

1.4换热站的建设尽量采用独立基础,框架结构。

应合理预留管道基础孔洞。

1.5换热站的供水、供电须满足负荷要求。

换热站的供水(白来水)、供电接至换热站内相应位置,在换热站外两米内设水表,在箱变内设供电专用装置。

换热站主电缆为三相五线铜芯国标型号,并有可靠接地。

高层建筑小区必须将二次加压白来水管道接入换热站内,并预留水表。

1.6换热站应具备完善的排水设施,排水管道与小区雨、污水管网相连,应排水畅通,保证外部积水无法进入站内。

换热站建设统一要求及标准

换热站建设统一要求及标准

换热站建设统一要求及标准
一、安全要求
1、机械设备:所有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和维护应按
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和有关设备操作规范的要求执行,保证
可靠安全运行。

2、电气设备:所有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调试、安装、运行和维
护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电气标准和有关设备操作规范的要求执行,保证可靠安全运行。

3、技术要求:要求设备技术参数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
工程设计要求,使用和维护方面的要求适应工程应用场所的具体要求。

4、卫生要求:设备在安装、操作和维护时应符合卫生和环保要求,
确保设备清洁卫生,保持良好的操作环境。

二、质量要求
1、制造质量:设备制造厂应按照国家有关质量标准和过程控制要求,保证设备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制造,质量可靠。

2、安装质量:设备安装应按照相关质量规范和标准,保证安装过程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质量可靠。

3、调试质量:设备调试应按照相关质量规范和标准,保证调试过程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质量可靠。

新建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附件1: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新建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一、换热站选址尽量设在供热小区的热负荷中心位置,建设地上独立换热站,与居民建筑物外表面间距不低于10米;不允许设地下换热站。

二、换热站提供独立水、电源接入。

换热站正式移交后,供热单位直接与供水、供电部门单独结算。

另在供热前开发企业应同步完成有线通讯的施工工作,带宽不小于8M,满足换热站运行的要求。

三、供热规模10万平方米以上小区须设一个地上便民服务室,方便小区缴费及供热服务。

四、换热站站房建设具体要求:1.换热站内房间格局完整且房屋结构应设设备间、电气控制室、休息室、卫生间、值班室。

根据《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3-96)规定,2.换热站必须保证有单独对外通道,道宽不小于2×2米的通道进出换热站,供热维护人员可随时进入换热站,而且换热站不能与其他设备间连通或共同使用,确保非供热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换热站。

换热站室内净高(梁下)不低于米,站内房间门的开向应为从设备间向外开,朝向主通道。

站内应设不同朝向的两个以上带铁栅栏的外窗,外门设置防盗门,换热站内外墙壁平整洁净,粉刷完好。

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的规定“当热水热力站站房长度大于12米时,应设两个外门。

”3. 站内有楼梯的需要设置扶手,超过三阶,应加护栏,门应选用防盗门,窗设防盗网。

4 . 根据热力设计要求,换热站内应预埋安装主要设备(水泵、除污器等)维修用吊装设备所需的预埋件,同时要将吊架的荷载考虑到换热站顶板的承载之中,并预留好管道进出换热站的洞口。

5 . 换热站须放置标准5kg干粉灭火器,不少于4台。

6 . 站内要有通风排潮措施,防止设备过热运行或潮气重。

7 . 站内需设置可移动梯子,高处操作处设有操作平台。

8 . 换热站地面,必须在有泄水的设备侧设有带铸铁水篦子的排水明沟,按篦子定沟宽(宽度不小于200mm),深度200 mm左右开始坡向排水地漏,坡度为2%,地漏设耐腐蚀的水篦子。

新建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

新建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

附件1: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新建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一、换热站选址尽量设在供热小区的热负荷中心位置,建设地上独立换热站,与居民建筑物外表面间距不低于10米;不允许设地下换热站。

二、换热站提供独立水、电源接入。

换热站正式移交后,供热单位直接与供水、供电部门单独结算。

另在供热前开发企业应同步完成有线通讯的施工工作,带宽不小于8M,满足换热站运行的要求。

三、供热规模10万平方米以上小区须设一个地上便民服务室,方便小区缴费及供热服务。

四、换热站站房建设具体要求:1.换热站内房间格局完整且房屋结构应设设备间、电气控制室、休息室、卫生间、值班室。

根据《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3-96)规定,热力站建筑面积见下表:2.换热站必须保证有单独对外通道,道宽不小于2×2米的通道进出换热站,供热维护人员可随时进入换热站,而且换热站不能与其他设备间连通或共同使用,确保非供热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换热站。

换热站室内净高(梁下)不低于米,站内房间门的开向应为从设备间向外开,朝向主通道。

站内应设不同朝向的两个以上带铁栅栏的外窗,外门设置防盗门,换热站内外墙壁平整洁净,粉刷完好。

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的规定“当热水热力站站房长度大于12米时,应设两个外门。

”3. 站内有楼梯的需要设置扶手,超过三阶,应加护栏,门应选用防盗门,窗设防盗网。

4 . 根据热力设计要求,换热站内应预埋安装主要设备(水泵、除污器等)维修用吊装设备所需的预埋件,同时要将吊架的荷载考虑到换热站顶板的承载之中,并预留好管道进出换热站的洞口。

5 . 换热站须放置标准5kg干粉灭火器,不少于4台。

6 . 站内要有通风排潮措施,防止设备过热运行或潮气重。

7 . 站内需设置可移动梯子,高处操作处设有操作平台。

8 . 换热站地面,必须在有泄水的设备侧设有带铸铁水篦子的排水明沟,按篦子定沟宽(宽度不小于200mm),深度200 mm左右开始坡向排水地漏,坡度为2%,地漏设耐腐蚀的水篦子。

换热站设计规范

换热站设计规范

换热站设计规范换热站是一个将热量从一个系统传输到另一个系统的关键设施。

为了确保换热站正常运行,需要遵循一些设计规范。

以下是换热站设计规范的一些建议。

1. 换热站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

设计师应了解并熟悉相关的设计规范,例如国家标准《换热站设计规范》等。

这些规范包括换热器的安装和维护、管道设计和敷设等。

2. 换热站的设计应考虑适当的安全措施。

换热站通常处理高温液体或蒸汽,因此必须考虑安全措施,包括使用适当的材料来承受高温和高压,安装必要的气体和火灾检测设备,以及采取适当的出口和紧急疏散设施。

3. 换热站的设计应考虑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换热站是一个关键设施,因此应该设计为可靠的,以确保热量的传输能够持续进行。

此外,设计应考虑到可维护性,例如提供易于访问的设备和管道,以便进行维修和保养。

4. 设计师应该仔细考虑换热站的整体布局。

比如,核心设备(如换热器、泵和阀门)应该合理地安排,以保证操作的高效性和便捷性。

此外,设计应考虑到设备和管道之间的热损失,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热量损失。

5. 设计师应考虑到换热站的清洁和维护。

这包括定期的清洗换热器、清理管道和过滤器等。

换热站设计应提供易于清理的设备和管道,以方便维护人员进行清洁和维护工作。

6. 设计师应充分考虑节能和环保要求。

换热站的设计应尽量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例如,可以采用高效的换热设备和节能的泵、阀门等。

此外,设计应考虑到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7. 换热站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的扩展和改造。

设计师应考虑到未来可能对设备容量、管道布局和水质要求的变化。

设计时应预留足够的空间和管道,以便将来的扩展和升级。

总之,换热站的设计应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安全、可靠、可维护和节能。

设计师应考虑到整体布局、清洁和维护、节能和环保,以及未来的扩展和改造。

通过遵循这些设计规范,可以确保换热站的正常运行和持久发展。

新建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

新建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

附件1: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新建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一、换热站选址尽量设在供热小区的热负荷中心位置,建设地上独立换热站,与居民建筑物外表面间距不低于10米;不允许设地下换热站。

二、换热站提供独立水、电源接入。

换热站正式移交后,供热单位直接与供水、供电部门单独结算。

另在供热前开发企业应同步完成有线通讯的施工工作,带宽不小于8M,满足换热站运行的要求。

三、供热规模10万平方米以上小区须设一个地上便民服务室,方便小区缴费及供热服务。

四、换热站站房建设具体要求:1.换热站内房间格局完整且房屋结构应设设备间、电气控制室、休息室、卫生间、值班室。

根据《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3-96)规定,热力站建筑面积见下表:2.换热站必须保证有单独对外通道,道宽不小于2×2米的通道进出换热站,供热维护人员可随时进入换热站,而且换热站不能与其他设备间连通或共同使用,确保非供热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换热站。

换热站室内净高(梁下)不低于米,站内房间门的开向应为从设备间向外开,朝向主通道。

站内应设不同朝向的两个以上带铁栅栏的外窗,外门设置防盗门,换热站内外墙壁平整洁净,粉刷完好。

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的规定“当热水热力站站房长度大于12米时,应设两个外门。

”3. 站内有楼梯的需要设置扶手,超过三阶,应加护栏,门应选用防盗门,窗设防盗网。

4 . 根据热力设计要求,换热站内应预埋安装主要设备(水泵、除污器等)维修用吊装设备所需的预埋件,同时要将吊架的荷载考虑到换热站顶板的承载之中,并预留好管道进出换热站的洞口。

5 . 换热站须放置标准5kg干粉灭火器,不少于4台。

6 . 站内要有通风排潮措施,防止设备过热运行或潮气重。

7 . 站内需设置可移动梯子,高处操作处设有操作平台。

8 . 换热站地面,必须在有泄水的设备侧设有带铸铁水篦子的排水明沟,按篦子定沟宽(宽度不小于200mm),深度200 mm左右开始坡向排水地漏,坡度为2%,地漏设耐腐蚀的水篦子。

如何做换热站建筑方案设计规范

如何做换热站建筑方案设计规范

换热站建筑方案设计规范一、前言换热站是城市供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整个供热系统的运行效果和服务质量。

为了确保换热站的安全、高效运行,提高设施的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特制定本规范,规范化换热站的建筑方案设计。

二、总则1. 换热站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保证设计符合施工、运行和维护的要求。

2. 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环保、节能、安全等要素,遵守环保、节能法规和标准。

3. 根据供热系统的实际需求,确定换热站的规模和功能等基本要求,满足实际操作和维护的需要。

4. 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布局、配套设施、环境保护等因素,保证换热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5. 换热站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用热需求确定合理的选址,并符合相关规定。

6. 设计应与供热系统的其他设施和设备相互配合,形成有机整体,确保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及运行效率。

三、建筑设计要求1. 换热站建筑设计应坚持“安全、美观、合理”原则,注重建筑的整体风格和环境协调。

2. 建筑应考虑周围环境和景观,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并应符合国家建筑设计规范。

3. 建筑结构应符合压力容器设计规范,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设计应考虑气候条件和地质特征,保证建筑在各种自然灾害下的安全性。

5. 建筑设计应符合节能、环保要求,保证建筑具备良好的隔热、保温等性能。

6. 设计应充分考虑换热站内设施的布置和运行要求,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四、功能区域划分1. 办公区:设计带有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区等功能,保证工作人员的办公环境良好。

2. 操作区:设置设备操作室、监控室等,保证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安全舒适。

3. 维修区:设置设备维修、保养等区域,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4. 保温区:设置保温设施,保证设备在恶劣天气下正常运行。

5. 其他区域: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配电室、储存室、停车场等,满足换热站的全面功能要求。

五、设备选型1. 换热设备:选择性能稳定、效率高、维护方便的换热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标准化换热站建设方案

标准化换热站建设方案

标准换热站及二次网建设方案换热站作为供热配套设施使用的永久性建筑物,关系着供热企业的长期安全运行管理及百姓的宜居生活。

为提高供热管网设计的经济可行性,便于建设施工与供热运行管理,结合供热发展现状,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对供热换热站的标准化建设制定以下统一要求:一、换热站建设标准1.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换热站标准化建设的施工与验收必须严格执行CJJ28-201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根据建设项目供热面积,换热站位置选择以有利于供热管网合理布置为原则,尽量设在小区的中部位置。

单套换热机组供热面积不超过10万平方米为最佳。

高层建筑室内采暖系统分区需按现场地形和实际供热参数综合考虑,通常按10层划分,各区配套独立设备及管网进行供热。

换热站的面积、净高度及相关尺寸情况需满足使用要求,分设设备间、控制间和供热服务间。

设备间内单套换热机组按使用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考虑,设备间内必须干净整洁,进、出通道畅通。

地面为混凝土地面,地面刷浅蓝色油漆,内墙面刷内墙涂料,机组设备悬挂功能牌,门口设置挡鼠板。

控制间按使用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考虑,配电室门刷防火涂料,要张贴配电室警示标志:禁止入内(粘贴在配电室门口处,不可贴在门上);当心触电(粘贴在配电室内配电柜下方);配电室标识(粘贴在配电室门上方)。

供热服务间主要为供热管理和服务准备,根据客户服务标准要求设办公室,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内设独立卫生间。

换热站净高度不低于米,站内安置两套及以上机组的净高度不低于米。

换热站的建设尽量采用独立基础,框架结构。

应合理预留管道基础孔洞。

换热站的供水、供电须满足负荷要求。

换热站的供水(自来水)、供电接至换热站内相应位置,在换热站外两米内设水表,在箱变内设供电专用装置。

换热站主电缆为三相五线铜芯国标型号,并有可靠接地。

高层建筑小区必须将二次加压自来水管道接入换热站内,并预留水表。

换热站应具备完善的排水设施,排水管道与小区雨、污水管网相连,应排水畅通,保证外部积水无法进入站内。

换热站规范

换热站规范

换热站规范换热站是指用于供热、供冷和热水的集中供热装置,它是城市供热系统的核心部分。

为了确保换热站的安全、高效运行,需要遵守一系列规范。

本文将就换热站规范进行讨论。

首先,换热站的规范应包括设计、建造、安装和运营等方面。

在设计阶段,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能源资源和用户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换热站的规模、容量和类型。

建造和安装阶段,应按照相关标准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换热站的结构牢固、设备稳定。

运营阶段,应制定详细的运行管理制度,包括设定运行指标、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定期检修和维护等内容。

其次,换热站的规范应强调安全性。

换热站设备涉及高温、高压等特殊环境,因此,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程进行设计和操作。

换热站应设有安全阀、安全报警系统等安全保护设施,同时设有防火和通风设备,保证设备安全可靠。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职业资质和操作技能,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

再次,换热站的规范应考虑能源利用效率。

换热站是能源转换和传递的核心环节,能源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能耗和运行费用。

在换热站设计中,应优选高效节能设备,采用先进的能量回收和利用技术。

在运行管理中,应制定合理的调度和控制策略,以提高系统的能效。

定期进行能效评估和优化,不断提升换热站的能源利用效率。

最后,换热站的规范应重视环境保护。

换热站的运行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废热等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应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治理措施,保证废物的安全处理和环境的无害化。

同时,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合理布局换热站,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换热站规范在设计、安全、能效和环保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要求。

遵守这些规范,可以提高换热站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保护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设计单位、建筑施工方、运营管理人员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一套完善的换热站规范体系,并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规范的贯彻执行。

换热站建设标准2016.05.26

换热站建设标准2016.05.26

换热站建设标准为保证换热站系统安全运行,保障供热质量,达到高效运行、节能降耗的目的,制定如下换热站建设标准。

一、环境要求1.换热站内必须干净整洁,进、出通道畅通。

换热站地面为混凝土地面。

2.换热站的平面布置设置换热设备区、电气仪表区,之间需进行有效分隔,避免漏水事故对电气仪表区的影响。

3.门、窗、墙、屋顶、设备基础采取隔声减振措施。

4.换热站内有良好的采光、通风、防潮、防洪、防火消防设施。

5.换热站内设置连通的排水沟槽,保证管道和设备排水集中引出,设集水坑和排水泵,具备液位启停控制功能。

6.换热站内设置足够的设备检修、拆卸空间,换热器侧面离墙不小于0.8m,周围留有宽度不小于0.7米的通道。

7.换热站内各种设备和阀门的布置便于操作和检修,站内各种水管道及设备的高处设有放气阀,低处设放水阀。

8.换热站内架设的管道不得阻挡通道,不得跨越配电盘。

二、安全要求1.换热站应备有必要的消防设备和用具,消防设备应放在易于取用的位置,并保证随时可用。

2.换热站需经常检查和操作的设备不应设在高处,如必须设在高处,位置较高且超过2米时,需经常操作的设备处应设置移动扶梯、移动平台等设施。

3.换热器、水泵基础高于地面不小于0.1m,水泵基础距墙不小于0.7m,两台以上水泵不做联合基础,设备间距不小于0.7m。

4.换热站的照明应保证足够的亮度。

安装用于紧急情况处理和人员逃生的事故照明设施,还应备有一定数量的便携式照明工具。

5.电缆在进入控制室、电缆夹层、控制柜、开关柜等处的电缆孔洞,必须用防火材料严密封闭,并在封堵处的电缆两端按规定刷防火涂料。

6.换热站及其附属设施不得存在渗水、漏水的现象。

7.换热站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使用中不准拆除接地装置或对其进行任何改动。

三、换热机组要求1.板式换热器主要零部件的材料应符合GB/T16049中的规定;密封材质:一、二次水侧为三元乙丙橡胶;框架材质:Q235-B,环氧煤沥青漆或环氧富锌漆防腐,压紧板采用整体材料,框架能力板片扩容数为≥20%。

标准化换热站建设方案详细

标准化换热站建设方案详细

标准换热站及二次网建设方案换热站作为供热配套设施使用的永久性建筑物,关系着供热企业的长期安全运行管理及百姓的宜居生活。

为提高供热管网设计的经济可行性,便于建设施工与供热运行管理,结合供热发展现状,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对供热换热站的标准化建设制定以下统一要求:一、换热站建设标准1.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1.1 换热站标准化建设的施工与验收必须严格执行CJJ28-201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2根据建设项目供热面积,换热站位置选择以有利于供热管网合理布置为原则,尽量设在小区的中部位置。

单套换热机组供热面积不超过10万平方米为最佳。

高层建筑室内采暖系统分区需按现场地形和实际供热参数综合考虑,通常按10层划分,各区配套独立设备及管网进行供热。

1.3换热站的面积、净高度及相关尺寸情况需满足使用要求,分设设备间、控制间和供热服务间。

设备间内单套换热机组按使用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考虑,设备间内必须干净整洁,进、出通道畅通。

地面为混凝土地面,地面刷浅蓝色油漆,内墙面刷内墙涂料,机组设备悬挂功能牌,门口设置挡鼠板。

控制间按使用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考虑,配电室门刷防火涂料,要张贴配电室警示标志:禁止入内(粘贴在配电室门口处,不可贴在门上);当心触电(粘贴在配电室内配电柜下方);配电室标识(粘贴在配电室门上方)。

供热服务间主要为供热管理和服务准备,根据客户服务标准要求设办公室,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内设独立卫生间。

换热站净高度不低于3.3米,站内安置两套及以上机组的净高度不低于3.6米。

1.4 换热站的建设尽量采用独立基础,框架结构。

应合理预留管道基础孔洞。

1.5 换热站的供水、供电须满足负荷要求。

换热站的供水(自来水)、供电接至换热站内相应位置,在换热站外两米内设水表,在箱变内设供电专用装置。

换热站主电缆为三相五线铜芯国标型号,并有可靠接地。

高层建筑小区必须将二次加压自来水管道接入换热站内,并预留水表。

1.6 换热站应具备完善的排水设施,排水管道与小区雨、污水管网相连,应排水畅通,保证外部积水无法进入站内。

换热站设计规范和标准

换热站设计规范和标准

换热站设计规范和标准
设计规范和标准
所供设备和材料的设计、制造、检查、试验等应满足以下有关标准:
GB/T 29466—2012板式换热机组;GB 30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T 5657离心泵技术条件;GB/T 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9112钢制管法兰类型与参数;GB/T 12233通用阀门铁制截止阀与升降式止回阀;GB/T 12237通用阀门法兰和对焊连接钢制球阀;GB/T 12238通用阀门法兰和对夹连接蝶阀;
GB/T 12243弹簧直接荷载式安全阀;GB 12459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 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6409 板式换热器;GB/ 调速电气传动系统第二部分一般要求低压交流变频电气传动系统定值的规定;JB/T 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GB/T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GB/T 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JB/T 53058管道式离心泵产品质量分等;CJJ 34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 128热量表;SY/T 0407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规范;ISO国际标准组织;JIS日本工业标准;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IEC 国际电气技术委员会;IEEE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协会;ISA美国仪器仪表协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规范和标准
所供设备和材料的设计、制造、检查、试验等应满足以下有关标准:
GB/T 29466—2012板式换热机组;GB 30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T 5657离心泵技术条件;GB/T 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9112钢制管法兰类型与参数;GB/T 12233通用阀门铁制截止阀与升降式止回阀;GB/T 12237通用阀门法兰和对
焊连接钢制球阀;GB/T 12238通用阀门法兰和对夹连接蝶阀;
GB/T 12243弹簧直接荷载式安全阀;GB 12459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 13384机电产
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6409 板式换热器;GB/T12668.2 调速电气传动系统第二部分一般要求低压交流变频电气传动系统定值的规定;JB/T 8680.2 三相异步电动机
技术条件;GB/T 4942.2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GB/T 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JB/T 53058管道式离心泵产品质量分等;CJJ 34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 128热量表;SY/T 0407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规范;ISO国际标准组织;JIS日本工业标准;ASME美国机械
工程师协会;IEC国际电气技术委员会;IEEE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协会;ISA美国仪器仪表协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