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第7章习题解答

第7章习题解答

z 2 = z 1 + 130
2 z z ) 2 + 100 z ( z ) = 0 1 - ( 1 + 130 1 + 82 1 + 130
2 - 260 z z ´ 130 = 0 1 - 130 + 182 1 + 82
78 z ´ 130 - 130 2 = -48 ´ 130 = -6240 1 = 82 z 1 = -80 z 2 = z 1 + 130 = 130 - 80 = 50 f = 40cm
p 3 . 14 - 8 2 l 2 ´ 6328 ´ 10 - 3 ④ q= = = 2 . 315 ´ 10 rad pw0 3 . 14 ´ 0 . 0174
(5)有一个平凹腔,凹面镜曲率半径 R=5m,腔长 L=1m,光波长l=0.5mm,求①两镜 面上的基模光斑半径②基模高斯光束的远场发散角 解:①
2、双凹腔两反射镜面曲率半径分别为 R1=100cm、R2=82cm,腔长 L=130cm,求等价共焦 腔的焦参数。 解:
z1 +
f 2 = - R 1 z 1
z 1 +
f 2 = -100 z 1
2 2 z 100 z 1 + 1 + f = 0
w 0 =
f l
p
=
0 . 4 R l
p
(2)对称双凹腔长为 L,反射镜曲率半径 R=2.5L,光波长为l,求镜面上的基模光斑半 径。 解:
L L 2 f 2 = ( 2 R - L ) = (2 ´ 2 . 5 L - L ) = L 4 4 f = L
2 z 2
f
2

教材第七章习题解答

教材第七章习题解答

第七章化学平衡习题解答1.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商和标准平衡常数的概念有何区别? (2)能否用r m G θ∆来判断反应的自发性?为什么? (3)计算化学反应的K θ有哪些方法?(4)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移动方向的? (5)比较“温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式”同“温度与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式”,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举例说明。

(6)酸碱质子理论如何定义酸和碱?有何优越性?什么叫共轭酸碱对?(7)当往缓冲溶液中加入大量的酸和碱,或者用很大量的水稀释时,pH 是否仍保持不变?说明其原因。

(8)对于一个在标准状态下是吸热、熵减的化学反应,当温度升高时,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反应将向吸热的正方向移动;而根据公式∆r G m θ=∆r H m θ-T ∆r S m θ判断,∆r G m θ将变得更正(正值更大),即反应更不利于向正方向进行。

在这两种矛盾的判断中,哪一种是正确的?简要说明原因。

(9)对于制取水煤气的下列平衡系统:22C(s)+H O(g)CO(g)+H (g) ;r m H Θ∆。

问:① 欲使平衡向右移动,可采取哪些措施?② 欲使正反应进行得较快且较完全(平衡向右移动)的适宜条件如何?这些措施对K θ及k(正)、k(逆)的影响各如何?(10)平衡常数改变时,平衡是否必定移动?平衡移动时,平衡常数是否一定改变?【解答】(1)反应商是在一定温度下,任意给定态时,生成物的相对压力(或者相对浓度)以方程式中化学计量系数为幂的乘积除以反应物的相对压力(或相对浓度)以化学计量系数为幂的乘积。

在一定温度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的相对压力(或者相对浓度)以方程式中化学计量系数为幂的乘积除以反应物的相对压力(或相对浓度)以化学计量系数为幂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标准平衡常数,是量纲为一的量。

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只是温度的函数。

(2)只能用r m G θ∆判断在标准态下的反应的自发性。

任意给定态时,反应的自发进行的方向只能由r m G ∆来判断。

最新(完美版)第七章习题答案_数值分析

最新(完美版)第七章习题答案_数值分析

第七章习题解答2、试确定系数a ,b 的值使220[()cos ]ax b x dx p+-ò达到最小解:设220(,)[()cos ]I a b ax b x dx p=+-ò确定a ,b 使(,)I a b 达到最小,必须满足0,0I Ia b ¶¶==¶¶即3222222000022222000012[cos ]0cos 248212[cos ]0cos 82a b ax b x xdx a x dx b xdx xxdx a b ax b x dx a xdx b dx xdx p p p p p p p pp p p p p ììì+=-+-=+=ïïïïïïÞÞíííïïï+=+-=+=ïïïîîîòòòòòòòò解得:0.6644389, 1.1584689a b »-»5、试用Legendre 多项式构造()f x x =在[-1, 3]上的二次最佳平方逼近多项式 解:作变量代换,将区间[-1, 3]变为[-1, 1],令21x t =+,即12x t -=则()()(21)21(11)F t f x f t t t ==+=+-££对()F t 利用Legendre 多项式求其在}{21,,span t t上的最佳平方逼近多项式20()()j j j S t C P t ==å,其中11(,)21()()(0,1,2)(,)2j j j j j P f j C F t P t dt j P P -+===ò20121()=1,()=t,()=(31)2P t P t P t t - 则有:1121012112111212212121215[(21)(21)]24311[(21)(21)]285(31)(31)45[(21)(21)]22264C t dt t dt C t tdt t tdt t t C t dt t dt ---------=--++==--++=--=--++=òòòòòò 01251145()()()()4864S t P t P t P t \=++则()f x 在[-1, 3]上的最佳二次逼近多项式*01222151111451()()()()()()2428264251114511=()((3()1))4826422135+82243512x x x x S t S t S P P P x x x x ----===++--++-+=7、确定一条经过原点的二次曲线,使之拟合下列数据ix123iy0.2 0.5 1.0 1.2并求平方误差2d解:设2012()1,(),()x x x x x j j j ===由题,拟合函数须过原点 则令001122()()()()f x C x C x C x j j j =++,其中00C =,即212()f x C x C x =+ 12000.2110.5,,24 1.039 1.2Y f f æöæöæöç÷ç÷ç÷ç÷ç÷ç÷===ç÷ç÷ç÷ç÷ç÷ç÷èøèøèø 11122122(,)(,)1436(,)(,)3698G f f f f f f f f æöæö==ç÷ç÷èøèø 12(,) 6.1(,)15.3Y F Y f f æöæö==ç÷ç÷èøèø得法方程GC F = 121436 6.1369815.3C C æöæöæö=ç÷ç÷ç÷èøèøèø解方程得:120.61840.0711C C »»-2()0.61840.0711f x x x \=-误差222121(,) 2.730.6184(,)0.0711(,)0.04559j j j YC Y Y Y df f f ==-=-´+´=å8、已知一组数据ix1 2 3iy3 2 1.5试用拟合函数21()S x a bx =+拟合所给数据解:令2()f x a bx =+ 201()1,()x x x j j ==01()()()f x a x b x j j =+则123113111114,219213y A F y y æöæö÷ç÷çæöç÷ç÷ç÷ç÷===ç÷ç÷ç÷ç÷èøç÷ç÷ç÷ç÷èøèøT T a A A A F b æö\=ç÷èø,即331422514983a b æöç÷æöæö=ç÷ç÷ç÷ç÷èøèøç÷èø解方程组得0.3095,0.0408a b == 即210.30950.0408()x f x y=+=从而有21()0.30950.0408S x x =+补充题:用插值极小化法求()sin f x x =在[0, 1]上的二次插值多项式2()P x ,并估计误差 解:作变量替换1(1)2x t =+,将[0, 1]变换[-1, 1]取插值点11(21)cos 0,1,2222(1)K K x K n p+=+=+ 0120.933001270.50.0669873x x x ===利用这些点做插值商表i xi y一阶插商 二阶插商0.9330127 0.80341740.5 0.479425 0.74863250.0669873 0.0659372 0.9549092 -0.23818779则:20.9330127()0.80)0.2341740.743818779(0.9330127)(0.5)86325(x P x x x ---=+-同时误差213322()()()22(1)!3!24n n M M M R x f x P x n --+=-£==+其中(3)3max ()M f x = 由于1(1)2x t =+,即21t x =- 则(3)(3)3max (21)max sin (21)8max cos(21)8[0,1]M f x x x x =-=-=-=Î281()243R x \£=。

第七章习题解答

第七章习题解答

计算图示各系统的动能:(1)偏心圆盘的质量为,偏心距OC m e =,对质心的回转半径为C ρ,绕轴O 以角速度0ω转动(图a )。

(2)长为l ,质量为的匀质杆,其端部固结半径为,质量为的匀质圆盘。

杆绕轴O 以角速度m r m 0ω转动(图b )。

(3)滑块A 沿水平面以速度移动,重块B 沿滑块以相对速度下滑,已知滑块A 的质量为,重块B 的质量为(图c )。

1v 2v 1m 2m (4)汽车以速度沿平直道路行驶,已知汽车的总质量为0v M ,轮子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轮子可近似视为匀质圆盘(共有4个轮子)(图d )。

解:(1) 222200111()222C C C T mv J m e 2ωρω=+=+(2) 2222111(83)326O J ml mr ml m l r =++=+2220011(83)212O T J m l r 22ωω==+(3) 22121122A B T m v m v =+2221121212221212221211(2cos150)2211()m v m v v v v m m v m v m v v °=+++=++(4) ()2222000211111(4)422222v T M m v mv mR M m v R ⎛⎞=−+⋅+⋅⋅=+⎜⎟⎝⎠20一常力矩M 作用在绞车的鼓轮上,轮的半径为r ,质量为。

缠在鼓轮上绳索的末端A 系一质量为的重物,沿着与水平倾斜角为1m 2m α的斜面上升,如图所示。

重物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

绳索的质量不计,鼓轮可看成为匀质圆柱体,开始时系统静止。

求鼓轮转过ϕ角时的角速度。

解:为一自由度理想约束系统。

取鼓轮、重物及绳索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下图所示。

鼓轮转过ϕ角时系统的动能为2222212111222T m r m r 2ωω=⋅⋅+ 重力、摩擦力和力矩M 在此有限路程上所做的功为122sin W M Fr m gr ϕϕϕ→α=−−根据动能定理,有()222212211sincos 42m r m r M m gr ωωαμ+=−+αϕ⎡⎤⎣⎦ ω=绞车提升一质量为m 的重物,如图所示。

第7章+静电场+习题和思考题

第7章+静电场+习题和思考题
S
1 E d S 根据高斯定理
0
q
S内
i
S
Q
q q
习题图7-1
第七章 习题解答 第七章 习题解答
C 3. 关于电场线,以下说法哪个正确。 (A)电场线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 (B) 电场线是一条曲线,曲线上的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与该点 的电场强度方向平行; (C) 匀强电场中开始处于静止的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 的轨迹必与一条电场线重合; (D) 在无电荷的电场空间,电场线可以相交。 答 :电场线上任意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处电场强度的方向; 电场线密度表针该点处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场为有源场,任 意电场线不相交;在均匀场中,电场强度处处相等;电荷在 均匀电场中静止开始运动,其运动轨迹必沿与一条电场线运 动。
解: (1) (0,a)处点电荷在 O 点产生的电场方向从 O 点指 向 y 轴正向;(0,-a)处点电荷在 O 点产生的电场方向从 O 点 指向 y 轴负向;(2a,0)处点电荷在 O 点产生的电场方向从 O 点指向 x 轴正向。 (2)
Eao 2Q Q j j 2 2 40 a 20a 1
1 2Q Q j j 2 2 40 a 20a
y
E ao
a
2Q
Q
a
O
2Q
a 2a
x
E2ao
Q Q i i 2 2 40 ( 2a) 160a 1
第七章 习题解答 第七章 习题解答
(3)
Eo Eao Eao E2ao Q Q Q j ( j) i 2 2 2 20a 20a 160a
第七章 习题解答 第七章 习题解答 球心电势
U E dl

(完整版)大学物理学(课后答案)第7章

(完整版)大学物理学(课后答案)第7章

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一、选择题7-1 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的分子数密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也相同,则它们[ ](A) 温度,压强均不相同 (B)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C) 温度,压强都相同 (D)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分析: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32k kT ε=,仅与温度有关,因此当氦气和氮气的平均平动动能相同时,温度也相同。

又由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p nkT =,当两者分子数密度相同时,它们压强也相同。

故选(C )。

7-2 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设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自由度为i ,则每个气体分子所具有的[ ](A) 动能为2i kT (B) 动能为2iRT(C) 平均动能为2i kT (D) 平均平动动能为2iRT分析:由理想气体分子的的平均平动动能32k kT ε=和理想气体分子的的平均动能2ikT ε=,故选择(C )。

7-3 三个容器A 、B 、C 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 相同,而方均根速率之比为()()()1/21/21/222::2A B Cv v v =1:2:4,则其压强之比为A B C p :p :p[ ](A) 1:2:4 (B) 1:4:8 (C) 1:4:16 (D) 4:2:1=,又由物态方程p nkT =,所以当三容器中得分子数密度相同时,得123123::::1:4:16p p p T T T ==。

故选择(C )。

7-4 图7-4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温度下氧气和氢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如果()2p O v 和()2p H v 分别表示氧气和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则[ ](A) 图中a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22p p O H /4v v =(B) 图中a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22p p O H /1/4v v =(C) 图中b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22p p O H /1/4v v =(D) 图中b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22p p O H /4v v =分析: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由最概然速率公式p ν=质量22H O M M <,可知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大于氧气的最概然速率,故曲线a 对应于氧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第7章习题解答

第7章习题解答

第七章习题解答一、填空1.一个操作系统的可扩展性,是指该系统能够跟上先进计算技术发展的能力。

2.在引入线程的操作系统中,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是进程中实施调度和处理机分派的基本单位。

3.一个线程除了有所属进程的基本优先级外,还有运行时的当前优先级。

4.在Windows 2000中,具有1~15优先级的线程称为可变型线程。

它的优先级随着时间配额的用完,会被强制降低。

5.Windows 2000在创建一个进程时,在内存里分配给它一定数量的页帧,用于存放运行时所需要的页面。

这些页面被称为是该进程的“工作集”。

6.Windows 2000采用的是请求调页法和集群法相结合的取页策略,把页面装入到内存的页帧里的。

7.分区是磁盘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个能够被格式化和单独使用的逻辑单元。

8.MFT是一个数组,是一个以数组元素为记录构成的文件。

9.只要是存于NTFS卷上的文件,在MFT里都会有一个元素与之对应。

10.在Windows 2000的设备管理中,整个I/O处理过程都是通过I/O请求包(IRP)来驱动的。

二、选择1.在引入线程概念之后,一个进程至少要拥有D 个线程。

A. 4 B.3 C.2 D.12.在Windows 2000中,只有A 状态的线程才能成为被切换成运行状态,占用处理器执行。

A.备用B.就绪C.等待D.转换3.Windows 2000是采用C 来实现对线程的调度管理的。

A.线程调度器就绪队列表B.线程调度器就绪队列表、就绪位图C.线程调度器就绪队列表、就绪位图、空闲位图D.线程调度器就绪队列表、空闲位图4.在Windows 2000里,一个线程的优先级,会在A 时被系统降低。

A.时间配额用完B.请求I/O C.等待消息D.线程切换5.在单处理机系统,当要在进程工作集里替换一页时,Windows2000实施的是B 页面淘汰策略。

A. FIFO(先进先出)B.LRU(最近最久未用)C.LFU(最近最少用)D.OPT(最优)6.在页帧数据库里,处于下面所列A 状态下的页帧才可以变为有效状态。

第七章吸收习题解答

第七章吸收习题解答

第七章 吸 收7-1 总压101.3 kPa ,温度25℃时,1000克水中含二氧化硫50克,在此浓度范围内亨利定律适用,通过实验测定其亨利系数E 为4.13 MPa , 试求该溶液上方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和相平衡常数m 。

(溶液密度近似取为1000kg/m 3)解: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50640.01391000501864x ==+ 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34.13100.0139kPa=57.41kPa p Ex ==⨯⨯相平衡常数:634.1310Pa40.77101.310PaE m P ⨯===⨯7-2 在逆流喷淋填料塔中用水进行硫化氢气体的吸收,含硫化氢的混合气进口浓度为5%(质量分数),求填料塔出口水溶液中硫化氢的最大浓度。

已知塔内温度为20℃,压强为1.52×105 Pa ,亨利系数E 为48.9MPa 。

解:相平衡常数为:6548.910321.711.5210E m P ⨯===⨯ 硫化氢的混合气进口摩尔浓度:15340.04305953429y ==+若填料塔出口水溶液中硫化氢达最大浓度,在出口处气液相达平衡,即:41max 0.0430 1.3410321.71y x m -===⨯7-3 分析下列过程是吸收过程还是解吸过程,计算其推动力的大小,并在x - y 图上表示。

(1)含NO 2 0.003(摩尔分率)的水溶液和含NO 2 0.06 (摩尔分率) 的混合气接触,总压为101.3kPa ,T=15℃,已知15℃时,NO 2水溶液的亨利系数E =1.68×102 kPa ;(2)气液组成及温度同(1),总压达200kPa (绝对压强)。

解:(1)相平衡常数为:51311.6810Pa 1.658101.310Pa E m P ⨯===⨯ *1 1.6580.0030.00498y m x ==⨯=由于 *y y >,所以该过程是吸收过程。

理论力学(胡运康)第七章作业答案

理论力学(胡运康)第七章作业答案
aC
aτ e
a
n a
aC 方向投影 :
n τ aa cos 60° + aτ sin 60 ° = a a e + aC
2 2 v 600 n aa = a = = 1200mm/s 2 OA 300
aen
α1
2 aτ = α ⋅ AB = 1000 3 mm/s e 1
aC = 2ω 1 vr = 2 × 3 × 300 = 1800mm/s 2
第7章 习题解答
1
7-1求轮边缘处水流对轮的vr
ve vr va
【解】 动点: M,动系: 轮
r r r va = ve + v r
va = 15 m s
nπ ve = R ⋅ = 6.28m s 30
x : va sin60 o = ve + vrx
⇒ v rx = 6.7 m s
y : − va cos60 o = 0 + vry
300
解 动点A,动系:BC
r r r va = ve + vr
ve = ω1 ⋅ AB = 3 OA = 300 3mm/s 3
va = ve / cos 30° = 600mm/s vr = va sin 30° = 300mm/s
12
aτ a ar
300
r n rτ r n r τ r r aa + aa = ae + ae + ar + aC
ω ω1 = ve / O1 D = 2
18
a
n ae
t e
r n r n rτ r r aa = ae + ae + ar + aC

(完整版)大学物理学(课后答案)第7章

(完整版)大学物理学(课后答案)第7章

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一、选择题7-1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的分子数密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也相同,则它们[ ](A) 温度,压强均不相同 (B)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C) 温度,压强都相同 (D)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分析: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仅与温度有关,因此当氦气和32k kTε=氮气的平均平动动能相同时,温度也相同。

又由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p nkT =当两者分子数密度相同时,它们压强也相同。

故选(C )。

7-2 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设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自由度为i ,则每个气体分子所具有的[ ](A) 动能为(B) 动能为2ikT 2iRT(C) 平均动能为(D) 平均平动动能为2ikT 2iRT分析:由理想气体分子的的平均平动动能和理想气体分子的的平均动32k kT ε=能,故选择(C )。

2ikT ε=7-3 三个容器A 、B 、C 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 相同,而方均根速率之比为,则其压强之比为 [ ]()()()1/21/21/222::2A B Cvv v =1:2:4A B C p :p :p (A)(B)(C)(D) 1:2:41:4:81:4:164:2:1,又由物态方程,所以当三=p nkT =容器中得分子数密度相同时,得。

故选择(C )。

123123::::1:4:16p p p T T T ==7-4 图7-4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温度下氧气和氢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如果和分别表示氧气和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则[ ]()2p O v ()2p H vh(A) 图中a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22p p O H /4v v =(B) 图中a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22p p O H /1/4v v =(C) 图中b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22p p O H /1/4v v =(D) 图中b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22p p O H /4v v =分析: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由最概然速率公式p ν=尔质量,可知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大于氧气的最概然速率,故曲线对22H O M M <a 应于氧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水力学教材习题解答习题解答7

水力学教材习题解答习题解答7

第 七 章 习 题 解 答7-1 梯形断面壤土渠道,已知通过流量Q = 10.5 m 3/s ,底宽b = 8.9 m ,边坡系数m = 1.5,正常水深h 0= 1.25 m ,糙率 n = 0.025,求底坡i 和流速v 。

解: A = 1.25×(8.9+1.5×1.25) = 13.47 m 2,χ= 8.9+2×1.25×25.11+= 13.41 m , R = A /χ=1.005 m ,C = 1.0051/6/0.025 = 40.03 m 1/2·s , K = ACR 1/2=540.57 m/3si = (Q /K )2 = 0.000377,v = Q /A = 0.78 m/s7-2 有一灌溉干渠,断面为梯形,底宽b = 2.2 m ,边坡系数m = 1.5,实测得流量Q = 8.11 m 3/s 时,均匀流水深h 0 = 2 m ,在1800m 长的顺直渠段水面落差Δh = 0.5 m ,求渠道的糙率n 。

解:i = J = J P = △h /L =1/3600,A = 2×(2.2+1.5×2 ) = 10.4 m 2, χ= 2.2+2×2×25.11+= 9.41 m , R = A /χ= 1.105 mn = AR 2/3i 1/2/Q = 0.02287-3 一石渠的边坡系数m = 0.1,糙率n = 0.020,底宽b = 4.3 m ,水深h = 2.75 m ,底坡i = 1/2000,求流量和流速。

解:A = 2.75×(4.3+0.1×2.75 ) = 12.58 m 2,χ= 4.3+2×2.75×21.01+= 9.83 m R = A /χ= 1.28 m ,v = n i R 32=1.318 m/s , Q = vA =16.58 m 3/s7-4 直径为d 的圆形管道中的明槽均匀流动,试根据式(7-2-5)导出Q/Q 1~h/d 的关系式(Q 1为h/d = 1时的流量),并论证当充满度h/d 为多大时Q/Q 1达到最大值。

(7.12)--第7章部分习题解答

(7.12)--第7章部分习题解答

第7章 习题解答7-1估计fcc 结构以{111}、{100}和{110}作表面(T =0 K )的表面能。

设升华热为L S (J/mol),点阵常数为a 。

解:升华热相当于把晶体所有结合键断开的能量,现忽略次近邻键,认为升华热只由最近邻键所贡献。

设U b 为平均键能,每摩尔有N 0(亚佛加德罗常数)个原子,fcc 结构的配位数为12,最近邻键对数是12N 0/2,所以2120b S U N L = 即06N L U Sb =晶体表面能的式子是∑∑⋅===j q j j q q j j j n q )(A)()(S S 2121ϕϕργV E fcc 结构中每个晶胞含4个原子,所以原子体积43a V a =。

(1)对于{111}为表面,单位法线矢量3]111[=n ,它割断最近邻的键矢量为2]101[a 、2]110[a 和2]011[a 。

故表面能为2)(A S 3332]}011[]110[]101{[]111[233421N a L U a a a 2U V Sb 23b==++⋅=⋅=∑j q j j n q ϕγ(2)对于{110}为表面,单位法线矢量]110[=n /2,它割断最近邻的键矢量为2]101[a 、2]011[a 、]110[a 、2]101[a 和]110[a ,因为(110)面的面间距为4]110[a ,2]110[a 穿过两个(110)面,所以对于[110]方向的键矢量为4]110[a 。

表面能为2)(A S 1225225]}110[21]110[]101[]011[]101{[]110[2224221N a L U a a a U V S b 23b ==+-+-++⋅=⋅=∑j q j j n q ϕγ(3)对于{100}为表面,单位法线矢量]100[=n ,它割断最近邻的键矢量为2]101[a 、2]011[a 、]110[a 和]101[a 。

故表面能为02)(A S 324]}101[]101[]110[]101{[]100[2421N a L U a a a 2U V S b 23b ==-+-++⋅=⋅=∑j q j j n q ϕγ另外,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比较直观的方法计算。

习题解答第7章

习题解答第7章
5.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V,若初始状态不变而输入增加一倍,则全响应 变为D。
A. ; B. ;
C. ; D.
解:由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可知在原电路中 V, V。当初始状态不变而输入增加一倍时,有
V
二、填空题
1.换路前电路已处于稳态,已知 , , , . 时,开关由 掷向 ,则图7—3所示电路在换路后瞬间的电容电压 V, V。
作用时的响应为
作用时的响应为
总的零状态响应为
8.图7—14所示电路中,激励为单位冲激函数 A,求零状态响应 。
解:设激励为 ,用三要素法求电路的单位阶跃响应。
,

电流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根据单位冲激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的关系,可得电路中的 :
9.图7—15所示电路中, , ,求 时的响应 。
解:应用叠加原理求解此题.
第七章(一阶电路)习题解答
一、选择题
1.由于线性电路具有叠加性,所以C。
A.电路的全响应与激励成正比;
B.响应的暂态分量与激励成正比;
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与激励成正比;
D.初始值与激励成正比
2.动态电路在换路后出现过渡过程的原因是A。
A.储能元件中的能量不能跃变;
B.电路的结构或参数发生变化;
C.电路有独立电源存在;
解: 由 时刻电路得:

换路后,电容 , 构成纯电容的回路(两电容并联),电容电压发生强迫跃变,此时应由电荷守恒原理求解换路后瞬刻的电容电压。由 得:
……①
…… ②
由以上两式解得
2.图7—4所示电路的时间常数 .
解:将储能元件开路,独立电源置 后,可得求戴维南等效电阻的电路如图7—4(a)所示。由于电路中含有受控源,因此需用外加电压法求戴维南等效电阻 .由图7—4(a)得

第7章习题解答哈工大习题册

第7章习题解答哈工大习题册

第7章 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习题解答7.1 求图(a)所示RC 并联电路的输入阻抗)j (ωZ ,大致画出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确定通带、阻带和截止频率。

(a)Z (b)--图题7.1解:由阻抗并联等效公式得:36336310/(j 10)10(j )101/(j 10)1j 10Z ωωωω---==Ω++ 阻抗模及幅角分别为:233)10(110)j (ωω-+=Z , )10arctan()(3ωωθ--=令2/1)j (c =ωZ ,求得截止角频率rad/s 103c =ω,故通带及阻带分别为: 通带=ω0~rad/s 103,阻带=ωrad/s 103~∞。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b)和(c)所示。

7.2 求图示电路的网络函数,它具有高通特性还是低通特性?2图题7.2解: RC 并联的等效阻抗RCRC R C R Z RC ωωωj 1j /1j /+=+=RCRCZ L Z U U H +==ωωj /)j (12RL LC RC L R R /j 11)j 1(j 2ωωωω+-=++=幅频特性222)/()1(1)j (R L LC H ωωω+-=当0→ω时, 1)j (=ωH ;当∞→ω时,0)j (=ωH所以它具有低通特性。

7.3求图示电路的转移电压比21(j )/H U U ω=,当1122R C R C =时,此网络函数有何特性?2图 题7.3解:设1111111j j 1//C R R R C R Z ωω+==, 2222222j j 1//C R R R C R Z ωω+==由分压公式得:12122U Z Z Z U += )j 1()j 1()j 1()j (11222111212C R R C R R C R R U U H ωωωω++++== 当R 1C 1=R 2C 2时,得212)j (R R R H +=ω,此网络函数模及辐角均不与频率无关。

7.4设图示电路处于谐振状态,其中S 1A I =,150V U =,1100C R X ==Ω。

模拟电子技术第七章习题解答

模拟电子技术第七章习题解答

第七章基本放大电路7.1 试判断题7.1图中各电路能不能放大交流信号,并说明原因。

解:a、b、c三个电路中晶体管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故均正常工作,但b图中集电极交流接地,故无交流输出。

d图中晶体管集电结正偏,故晶体管不能正常工作,另外,交流输入信号交流接地。

因此a、c两电路能放大交流信号,b、d两电路不能放大交流信号。

7.2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题7.2图所示,已知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50=β。

(1)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计算三极管的输入电阻ber;(3)画出微变等效电路,计算电压放大倍数;(4)计算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5)如果输入信号由内阻为1kΩ的信号源提供,计算源电压放大倍数;CC+o-题7.2图C CC(a)题7.1图(6)去掉负载电阻,再计算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解:(1)A A R U U I B BE CC B μ40104103007.01253=⨯≈⨯-=-=- mA A I I B C 210210405036=⨯=⨯⨯==--βV I R U U C C CC CE 61021031233=⨯⨯⨯-=-=-(2)Ω=+=+=9502265030026300C be I r β(3)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电压放大倍数7995.03||350||-=-=-=be L C u r R R A β(4)输入电阻:Ω≈⨯==950950||10300||3be B i r R r输出电阻 Ω==k R r C 30 (6)15895.0|350-=-=-=beC u r R A β输入电阻:Ω≈⨯==950950||10300||3be B i r R r输出电阻 Ω==k R r C 307.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题7.3图所示。

已知100=β (1)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计算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3)估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幅值;(4)当i u 足够大时,输出电压首先出现何种失真,如何调节R B 消除失真?解:电路的直流通路如图所示,CCBQ E BEQ BQ B U I R U I R =+++)1(β+u o -CC +u o -题7.3图A mA R R U U I EB BEQ CC BQ μβ435.010130015)1(=⨯+≈++-≈由此定出静态工作点Q 为mA I I BQ CQ 3.4==β,V R R I U U E C C CC CEQ 3.4)5.02(3.415)(≈+⨯-=+-=(2)Ω=⨯+=9053.426100300be r 由于R E 被交流傍路,因此16690.05.1100||-=⨯-=-=be L C u r R R A βΩ≈==k r R r be B i 9.0905.0||300||Ω==k R R C O 2(3)由于U CEQ =4.3V ,故最大不饱和失真输出电压为 V U U CEQ 6.37.03.47.00=-=-=' 最大不截止失真输出电压近似为V R I U L CQ 4.65.13.40=⨯='⋅='' 因此,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幅值为3.6V 。

第七章习题解答

第七章习题解答

习 题 七1. 判断下面所定义的变换,哪些是线性的,哪些不是:(1) 在向量空间V 中,σ (ξ)=ξ+α,α是V 中一固定的向量;(2) 在向量空间R 3中,σ (x 1, x 2, x 3)=),,(233221x x x x +;(3) 在向量空间R 3中,σ (x 1, x 2, x 3)=),,2(13221x x x x x +-; (4) 把复数域看作复数域上的向量空间,σ (ξ)=ξ. 解 (1)当0=α时,σ是线性变换;当0≠α时,σ不是线性变换; (2)σ不是线性变换; (3)σ是线性变换; (4)σ不是线性变换;2. 设V 是数域F 上一维向量空间. 证明,σ是V 的一个线性变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F 中的一个数a ,使得对任意ξ∈V ,都有σ (ξ)=a ξ .证明:充分性显然.必要性:令σ是ν的一个线性变换,设1ξ是ν的一个基.则νξσ∈)(1.那么)(1ξσ可由1ξ线性表示,不妨设11)(ξξσa =.对任意的νξ∈,有1ξξk =,则ξξξξσξσξσa k a a k k k =====)()()()()(1111.3. 设σ是向量空间V 的线性变换,如果σ k -1ξ≠0, 但σ k ξ=0,求证ξ, σξ, …, σk -1ξ (k >0)线性无关.证明: 令++σξξ10l l ┄ +011=--ξσk k l ┈┈┈┈(1)(1)式两端用1-k σ作用得:++-ξσξσkk l l 110+0221=--ξσk k l由已知得: ==+ξσξσ1k k=,022=-ξσk 01≠-ξσk ,所以有00=l .则(1)式变为: +σξ1l +011=--ξσk k l ┈┈┈┈(2)(2)式两端用2-k σ 作用得:ξσξσkk l l 211+-+0321=--ξσk k l同理01=l .重复上述过程有: ==10l l 01=-k l . 4. 在向量空间R [x ]中,σ (f (x ))=f '(x ), τ (f (x ))=xf (x ), 证明,στ -τσ=ι.证明:对任意][)(x R x f ∈,有))(())()((x f x f σττσστ=-=-+=-=-)()()()())((())(('''x xf x xf x f x f x f x x f τστσ)(x f .所以στ -τσ=ι.5. 在向量空间R 3中,线性变换σ, τ如下:σ (x 1, x 2, x 3)=(x 1, x 2, x 1+x 2)τ (x 1, x 2, x 3)=(x 1+x 2-x 3, 0, x 3-x 1-x 2)(1) 求στ, τσ, σ2;(2) 求σ+τ, σ -τ, 2σ.解: (1) =---+=),0,(),,(213321321x x x x x x x x x σστ,(321x x x -+0,),,()321321x x x x x x τ=-+,∴τστ=.)0,0,0(),,(),,(2121321=+=x x x x x x x ττσ,∴0=τσ ),,(),,(21213212x x x x x x x +=σσ=),,(2121x x x x +.∴σσ=2.(2) ),,)((321x x x τσ+=),,(321x x x σ+),,(321x x x τ ),,(2121x x x x +=+),0,(213321x x x x x x ---+),,2(32321x x x x x -+=.),,)((321x x x τσ-=),,(321x x x σ),,(321x x x τ-),,(2121x x x x +=),0,(213321x x x x x x ---+-=)22,,(321232x x x x x x -++-.2),,(2321=x x x σ),,(2121x x x x +=)22,2,2(2121x x x x +.6. 已知向量空间R 3的线性变换σ为σ (x 1, x 2, x 3)=(x 1+x 2+x 3, x 2+x 3,-x 3) 证明,σ是可逆变换,并求σ-1.证明:),0,0,1(),0,0,1(=σ, ),0,1,1(),0,1,0(=σ,),1,1,1(),1,0,0(-=σ.∴ σ关于3R 的一个基),0,0,1(, ),0,1,0(,),1,0,0(的矩阵为:⎪⎪⎪⎭⎫ ⎝⎛-=100110111A . 显然,A 可逆,所以σ是可逆变换,而且⎪⎪⎪⎭⎫ ⎝⎛--=-1001100111A所以-=⎪⎪⎪⎭⎫⎝⎛=--132113211(),,(x x x x A x x x σ,2x ,32x x +)3x -.7. 设σ, τ, ρ都是向量空间V 的线性变换,试证,(1)如果σ, τ都与ρ可交换,则στ, σ2也都与ρ可交换(若对任意α∈V ,都有στ (α)=τσ (α),就说σ与τ可交换);(2)如果σ+τ, σ-τ都与ρ可交换,则σ, τ也都与ρ可交换. 证:(1)由已知ρττρρσσρ==,.那么==)()(τρσρστ)(ρτσ =)()(στρτσρ=.22)()()(ρσσσρρσσσρσρσ====.(2)同理可证.8. 证明,数域F 上的有限维向量空间V 的线性变换σ是可逆变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σ把非零向量变为非零向量.证明:不妨设ν是n 维的. ,,21ξξ,n ξ是它的一个基.σ关于这个基的矩阵为A .显然,σ可逆当且仅当A 可逆. σ把非零向量变为非零向量当且仅当{}0=σKer ,而秩σ=秩A ,σ的零度=σker dim .且秩σ+σ的零度=n.所以秩σ=n 当且仅当σ的零度是0,即A 可逆当且仅当0=σKer .故σ可逆当且仅当σ把非零向量变为非零向量.9. 证明,可逆线性变换把线性无关的向量组变为线性无关的向量组. 证明:令σ是向量空间ν的可逆线性变换, ,,21αα,m α是ν的一组线性无关的向量,令++)()(2211ασασk k +0)(=m m k ασ.两端用1-σ作用得: +11αk +0=m m k α.由已知 ,,21αα,m α 线性无关,所以: ==21k k =0=m k .故 ),(),(21ασασ,)(m ασ 线性无关.10. 设{ε1, ε2, ε3}是F 上向量空间V 的一个基. 已知V 的线性变换σ在{ε1,ε2, ε3}下的矩阵为A =⎪⎪⎪⎭⎫⎝⎛333231232221131211a a aa a a a a a (1) 求σ在{ε1, ε3, ε2}下的矩阵;(2) 求σ在{ε1, k ε2, ε3}下的矩阵(k ≠0,k ∈F );(3) 求σ在{ε1, ε1+ε2, ε3}下的矩阵. 解:(1)⎪⎪⎪⎭⎫⎝⎛=222321323331121311231231),,(),,(a a a a a a a a a εεεεεεσ. (2)⎪⎪⎪⎪⎭⎫⎝⎛=33323123222113121132132111),,(),,(a ka a a k a a k a ka a k k εεεεεεσ. (3) =+),,(3211εεεεσ),,(3211εεεε+⎪⎪⎪⎭⎫⎝⎛++---+-⋅33323131232221212313222112112111a a a aa a a a a a a a a a a a11. 在R 3中定义线性变换σ如下σ (x 1, x 2, x 3)=(2x 2+x 3, x 1-4x 2, 3x 1),∀(x 1, x 2, x 3)∈R 3. (1) 求σ在基ε1=(1, 0, 0), ε2=(0, 1, 0), ε3=(0, 0, 1)下的矩阵;(2) 利用(1)中结论,求σ在基α1=(1, 1, 1),α2=(1, 1, 0),α3=(1, 0, 0)下的矩阵.解:(1) ⎪⎪⎪⎭⎫⎝⎛-=003041120),,(),,(321321εεεεεεσ (2)从基{}321,,εεε到基{}321,,ααα的过渡矩阵为⎪⎪⎪⎭⎫⎝⎛=001011111P .σ在{}321,,ααα下的矩阵为:⎪⎪⎪⎭⎫⎝⎛⎪⎪⎪⎭⎫ ⎝⎛-⎪⎪⎪⎭⎫ ⎝⎛--=⋅⎪⎪⎪⎭⎫ ⎝⎛-⋅-0010111110030411200111101000030411201P P =⎪⎪⎪⎭⎫ ⎝⎛---156266333. 12. 已知M 2(F )的两个线性变换σ,τ如下σ (X )=X ⎪⎪⎭⎫⎝⎛-1111, τ (X )=⎪⎪⎭⎫⎝⎛-0201X , ∀X ∈M 2(F ). 试求σ+τ, στ在基E 11, E 12, E 21, E 22下的矩阵. 又问σ和τ是否可逆?若可逆,求其逆变换在同一基下的矩阵. 证明:⎪⎪⎭⎫⎝⎛-=⎪⎪⎭⎫ ⎝⎛-+⎪⎪⎭⎫ ⎝⎛-=+021202011111)(111111E E E τσ =12112E E +222102E E +-.⎪⎪⎭⎫⎝⎛-=⎪⎪⎭⎫ ⎝⎛-+⎪⎪⎭⎫ ⎝⎛-=+200102011111)(121212E E E τσ =12110E E +222120E E -+.⎪⎪⎭⎫⎝⎛=⎪⎪⎭⎫ ⎝⎛-+⎪⎪⎭⎫ ⎝⎛-=+110002011111)(212121E E E τσ=121100E E +2221E E ++.⎪⎪⎭⎫⎝⎛-=⎪⎪⎭⎫ ⎝⎛-+⎪⎪⎭⎫ ⎝⎛-=+10002011111)(222222E E E τσ =121100E E +2221E E -+.所以τσ+在基22211211,,,E E E E 下的矩阵为⎪⎪⎪⎪⎪⎭⎫⎝⎛---=1120110200010012A . 同理可证στ在基22211211,,,E E E E 下的矩阵.121111)(E E E +=σ,121112)(E E E -=σ,222112112100)(E E E E E +++=σ,=)(22E σ2221121100E E E E -++.所以σ在此基下的矩阵为:⎪⎪⎪⎪⎪⎭⎫⎝⎛--=110110000110011B . 显然,B 可逆.所以σ可逆. σ在同一基下的矩阵为:⎪⎪⎪⎪⎪⎪⎪⎪⎭⎫ ⎝⎛--=-21210021*******1210021211B. 同理可讨论τ的可逆性及求τ的矩阵.13. 设σ是数域F 上n 维向量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 W 1, W 2是V 的子空间,并且V =W 1⊕W 2证明,σ是可逆变换的充要条件是V =σ ( W 1)⊕σ ( W 2)证明:令 ,1α,r α是1W 的一个基. 令 ,1+r α,n α是2W 的一个基. 由已知得: ,1α, n α是ν的一个基.必要性:设σ可逆,则 ),(1ασ,)(r ασ, )(1+r ασ,)(n ασ 也是ν的一个基.但=)(1W σ£( ),(1ασ,)(r ασ). =)(2W σ£( )(1+r ασ,)(n ασ)所以=ν+)(1W σ)(2W σ,⋂)(1W σ}0{)(2=W σ,故V =σ ( W 1)⊕ σ ( W 2).充分性:将必要性的过程倒过去即可.14. 设R 3的线性变换σ定义如下:σ (x 1, x 2, x 3)=(2x 1-x 2, x 2-x 3, x 2+x 3)求σ在基ε1=(1, 0, 0), ε2=(0, 1, 0), ε3=(0, 0, 1) 及基η1=(1, 1, 0), η2=(0, 1, 1),η3=(0, 0, 1)下的矩阵.解: σ在基{ε1, ε3, ε2}下的矩阵为:⎪⎪⎪⎭⎫⎝⎛--=110110012A . σ在基{321,,ηηη}下的矩阵为:⎪⎪⎪⎭⎫ ⎝⎛⎪⎪⎪⎭⎫ ⎝⎛--⎪⎪⎪⎭⎫ ⎝⎛=-110110011101100121100110011B =⎪⎪⎪⎭⎫⎝⎛--211110011. 15. 在M 2(F )中定义线性变换σ为σ (X )=⎪⎪⎭⎫⎝⎛-3210X , ∀X ∈M 2(F ). 求σ在基{ E 11, E 12, E 21, E 22}下的矩阵,其中E 11=⎪⎪⎭⎫⎝⎛0001, E 12=⎪⎪⎭⎫ ⎝⎛0010, E 21=⎪⎪⎭⎫ ⎝⎛0100, E 22=⎪⎪⎭⎫⎝⎛1000. 解: σ在基{22211211,,,E E E E }下的矩阵为⎪⎪⎪⎪⎪⎭⎫⎝⎛--=30200302100001A . 16. 证明,与n 维向量空间V的全体线性变换可交换的线性变换是数量变换.证明:由105P 习题二及第10题的结论易得. 17. 给定R 3的两个基α1=(1, 0, 1), α2=(2, 1, 0), α3=(1, 1, 1);和 β1=(1, 2,-1), β2=(2, 2, -1), β3=(2, -1, -1). σ是R 3的线性变换,且σ(αi )=βi ,i =1, 2,3. 求(1) 由基{α1, α2 , α3}到基{β1, β2 , β3}的过渡矩阵; (2) σ关于基{α1, α2 , α3}的矩阵; (3) σ关于基{β1, β2 , β3}的矩阵.解: (1)令)0,0,1(1=ε,)0,1,0(2=ε,)1,0,0(3=ε.则由{α1, α2 , α3}到{ε1,ε3, ε2}的过渡矩阵为:1101110121-⎪⎪⎪⎭⎫⎝⎛. 由基{ε1, ε3, ε2}到基{β1, β2 , β3}的过渡矩阵为:⎪⎪⎪⎭⎫ ⎝⎛101110221. 所以由基{α1, α2 , α3}到基{β1, β2 , β3}的过渡矩阵为:⎪⎪⎪⎭⎫ ⎝⎛----⋅⎪⎪⎪⎭⎫ ⎝⎛---=-1111222211111101211P =⎪⎪⎪⎪⎪⎪⎭⎫ ⎝⎛---252112323123232 (2) σ ==),,(),,(321321βββαααP ),,(321ααα.所以σ在),,(321ααα下的矩阵为:⎪⎪⎪⎪⎪⎪⎭⎫ ⎝⎛---252112323123232. σ关于基{β1, β2 , β3}的矩阵为: ⎪⎪⎪⎪⎪⎪⎭⎫ ⎝⎛---252112323123232 18. 设α1=(-1, 0, -2), α2=(0, 1, 2), α3=(1, 2, 5),β1=(-1, 1, 0), β2=(1, 0, 1), β3=(0, 1, 2),ξ=(0, 3, 5)是R 3中的向量,σ是R 3的线性变换,并且σ(α1)=(2, 0, -1), σ(α2)=(0, 0, 1),σ(α3)=(0, 1, 2).(1) 求σ关于基{β1, β2 , β3}的矩阵; (2) 求σ(ξ)关于基{α1, α2 , α3}的坐标; (3) 求σ(ξ)关于基{β1, β2 , β3}的坐标. 解:令⎪⎪⎪⎭⎫⎝⎛--=5222101011T ,⎪⎪⎪⎭⎫⎝⎛-=2101011112T .则从基{α1, α2 , α3}到基{β1, β2 , β3}的过渡矩阵为:⎪⎪⎪⎭⎫⎝⎛-=⎪⎪⎪⎭⎫ ⎝⎛----=⋅=-0101210011222341212211T T T T . 又321135310311)1,0,2()(αααασ-+-=-=321203231)1,0,0()(αααασ+-==321300)2,1,0()(αααασ++==所以σ关于),,(321ααα的矩阵为:⎪⎪⎪⎪⎪⎪⎭⎫⎝⎛---03135132310031311.从而σ关于基{β1, β2 , β3}的矩阵为:⋅⎪⎪⎪⎭⎫ ⎝⎛-==-2111000011AT T B ⎪⎪⎪⎪⎪⎪⎭⎫ ⎝⎛---03135132310031311⎪⎪⎪⎭⎫ ⎝⎛-⋅010121001= ⎪⎪⎪⎪⎪⎪⎭⎫ ⎝⎛-----31353103132343132310. (2)==)5,3,0(ξ321353135ααα+-.所以关于)(ξσ),,(321ααα的坐标为:⎪⎪⎪⎪⎪⎪⎭⎫⎝⎛--=⎪⎪⎪⎪⎪⎪⎭⎫ ⎝⎛-⋅926967956353135A 由(2)可知=)(ξσ⋅),,(321ααα⎪⎪⎪⎪⎪⎪⎭⎫⎝⎛--926967956=(β1, β2 , β3)⋅⋅-1T ⎪⎪⎪⎪⎪⎪⎭⎫ ⎝⎛--926967956 所以关于)(ξσ{β1, β2 , β3}的坐标为:⋅-1T ⎪⎪⎪⎪⎪⎪⎭⎫⎝⎛--926967956=⋅⎪⎪⎪⎭⎫ ⎝⎛-211100001⎪⎪⎪⎪⎪⎪⎭⎫ ⎝⎛--926967956=⎪⎪⎪⎪⎪⎪⎭⎫⎝⎛--971926956. 19. 设R 3有一个线性变换σ定义如下:σ (x 1, x 2, x 3)=(x 1+x 2,x 2+x 3,x 3),∀(x 1, x 2, x 3)∈R 3.下列R 3的子空间哪些在σ之下不变?(1) {(0, 0, c )| c ∈R }; (2) {(0, b , c )| b , c ∈R };(3) {(a , 0, 0)| a ∈R }; (4) {(a , b , 0)| a , b ∈R }; (5) {(a , 0, c )| a , c ∈R }; (6) {(a , -a , 0)| a ∈R }.解:(3)与(4)在σ之下不变.20. 设σ是n 维向量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证明下列条件等价: (1) σ (V )=V ; (2) ker σ={0}.证明:因为秩σ+σ的零度=n. 所以秩σ=n 当且仅当σ的零度是0,即n =)(dim νσ当且仅当0ker dim =σ,因此V V =)(σ当且仅当}0{=σK e r .21. 已知R 3的线性变换σ定义如下:σ (x 1, x 2, x 3)=(x 1+2x 2-x 3, x 2+x 3, x 1+x 2-2x 3),∀(x 1, x 2, x 3)∈R 3. 求σ的值域σ (V )与核Ker σ的维数和基.解: σ关于基)0,0,1(1=ε,)0,1,0(2=ε,)1,0,0(3=ε的矩阵为:⎪⎪⎪⎭⎫ ⎝⎛--=211110121A .)1,0,1()(1=εσ,)1,1,2()(2=εσ,)(νσ ))(),((21εσεσL =.),(ker ξσL =其中)1,1,3(-=ξ,1ker dim =σ.22. 设σ是向量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W 是σ的一个不变子空间,证明,W 是σ 2的不变子空间.证明:由不变子空间的定义易证. 23. 设σ是数域F 上n (>0)维向量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α1, α2 ,…, αr , αr +1,…, αn }是V 的基. 证明,如果{α1, α2 ,…, αr }是Ker σ的基,那么{σ (αr +1),…,σ (αn )}是Im σ的基.证明:已知{α1, α2 ,…, αr }是Ker σ的基, 则σ (αi )=0, i =1,2, …, r . 令 l r +1σ (αr +1)+ l r +2σ (αr +2)+ …+ l n σ (αn )=0, 则σ ( l r +1αr +1+…+ l n αn )=0, l r +1αr +1+…+ l n αn ∈ Ker σ .所以 l r +1αr +1+…+ l n αn =l 1α 1+…+ l r αr但 α1, α2 ,…, αr , αr +1,…, αn 是V 的一个基, 故 l r +1=…= l n =0. 所以 σ (αr +1),…, σ (αn ) 线性无关.又 Im σ = £(σ (α1), σ (α2)…, σ (αn )) = (σ (αr +1),…, σ (αn )).从而结论成立.24. 对任意α∈R 4,令σ (α)=A α,其中A =⎪⎪⎪⎪⎪⎭⎫⎝⎛---2122552131211201 求线性变换σ的核与象. 解: α1 = ⎪⎪⎪⎪⎪⎪⎭⎫⎝⎛--02232, α2 =⎪⎪⎪⎪⎪⎭⎫⎝⎛--1021, Ker σ =£(α1,α2). σ (ε1) = ⎪⎪⎪⎪⎪⎭⎫ ⎝⎛-2111, σ (ε2) = ⎪⎪⎪⎪⎪⎭⎫ ⎝⎛-2220. Im σ =£(σ (ε1), σ (ε2)).25. 设 σ,τ 是向量空间V 的线性变换,且σ+τ=ι,στ=τσ=θ. 这里ι是V 的恒等变换,θ 是V 的零变换. 证明:(1) V =σ(V )⊕τ (V ); (2) σ(V )=Ker τ.证明: (1) ∀ξ∈ V, ξ=ι (ξ)=(σ+τ)(ξ)=σ (ξ)+τ (ξ).所以V =σ (V )+τ (V ).对任意ξ∈σ (V )∩τ (V ). 则ξ=σ (ξ1)+ τ (ξ2).由已知条件可得ξ= ι (σ (ξ1)) = (σ+τ)(σ (ξ1)) = σ·(σ (ξ1) = σ·(τ (ξ2)= στ (ξ2) = 0 . 故结论成立.(2 ) 对任意σ (ξ)∈σ (V ), 则 τ(σ (ξ))= 0, 所以 σ (ξ)∈Ker τ .反之, 对任意ξ∈Ker τ , 则τ(ξ)= 0.由已知条件可得,ξ= (σ+τ)(ξ)=σ (ξ)+τ (ξ)=σ (ξ),所以ξ∈σ (V ).26. 在向量空间F n [x ]中,定义线性变换τ为:对任意f (x )∈F n [x ],τ(f (x )) =x f '(x )-f (x ). 这里f '(x )表示f (x )的导数. (1)求Ker τ及Im τ;(2)证明,V =Ker τ⊕Im τ. 解: (1) 令τ ( f (x )) = x f'(x )-f (x ) = 0其中 f (x ) = a 0 + a 1x + … + a n x n . 则(a 1x +2a 2x 2+ … +n a n x n )- f (x ) = 0(0- a 0) + ( a 1- a 1)x + (2a 2- a 2) x 2+ … + (n a n -a n )x n= 0 有 ⎪⎪⎩⎪⎪⎨⎧===00020na a a, 所以 f (x ) = a 1x ,Ker τ =£(x ), Im τ=£(1,x 2, … ,x n ).(2) 显然 .27. 已知向量空间V 的线性变换σ在基{ε1, ε2, ε3}下的矩阵为A =⎪⎪⎪⎭⎫⎝⎛--121101365 求σ的本征值及相应的本征向量. 问是否存在V 的一个基使得σ 关于这个基的矩阵是对角阵?解: 本征值λ=2 (三重), 属于λ=2的线性无关的本征向量为:ξ1=⎪⎪⎪⎪⎪⎪⎭⎫⎝⎛0131 , ξ2=⎪⎪⎪⎪⎪⎪⎭⎫ ⎝⎛-1031, 故σ 不能对角化.28. 设σ是向量空间V 的可逆线性变换,证明 (1) σ的本征值一定不为0; (2) 如果λ是σ 的本征值,那么λ1是σ-1的本征值.证明: (1) 反设σ 有一本征值为0,则存在ξ≠0,ξ∈ V , 使得σ (ξ)=0·ξ= 0 . 因为σ 可逆, 所以 σ -1(σ (ξ))=0, 即ξ= 0.矛盾.(2) 设λ是σ 的本征值,由(1)得λ≠0,且有σ (ξ)=λξ,ξ≠0.σ -1(σ (ξ))=λσ -1 (ξ). 即 σ -1 (ξ)=λ1ξ, 所以结论成立.补 充 题1. 设σ是数域F 上n 维向量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 证明 (1) Ker σ ⊆Ker σ2⊆ Ker σ3⊆…(2) Im σ ⊇Im σ2 ⊇Im σ3 ⊇…证明: (1)对任意正整数n ,下证Ker σ n ⊆ Ker σ n +1 对任意ξ∈ Ker σ n., σ n(ξ)=0, σ (σ n(ξ))=0 即σn +1(ξ)=0, 所以ξ∈ Ker σn +1.(2) 对任意正整数n ,下证Im σ n ⊇Im σ n +1.对任意ξ∈Im σ n +1, 则存在 η∈ V , 使得ξ=σn +1(η)=σ n (σ (η))∈Im σ n.2. 设A 是数域F 上的n 阶矩阵. 证明,存在F 上的一个非零多项式f (x ), 使得f (A )=0.[不用Cayley-Hamilton 定理证. ]证明: 由于dimM n (F) = n 2, 所以I, A, A 2, …, A 2n线性相关,故存在F 上的不全为零的一组数k 0,, k 1, … ,k 2n ,使得+++2210A k A k I k ┄+022=nn Ak .取=)(x f +++2210x k x k k ┄+ 022=nn xk ,结论得证.3. 设V 是n 维向量空间, σ是V 的一个可逆线性变换, W 是σ的一个不变子空间. 证明, W 也是σ-1的不变子空间.证明:令{α1, α2 ,…, αr }是W 的一个基,因为W 是σ的不变子空间,所以 ,1,)(=∈i i ωασ,r .又σ是可逆的,所以 ),(1ασ,)(r ασ线性无关,故),(1ασ,)(r ασ也是W 的一个基.因为r i i i ,,1,))((1=∈=-ωαασσ.所以W 关于1-σ不变.4. 设σ是数域F 上向量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 σ2=σ. 证明: (1) Ker σ ={ξ-σ (ξ)|ξ∈V }; (2) V =Ker σ ⊕Im σ ;(3) 若τ是V 的一个线性变换, 那么Ker σ 和Im σ 都在τ之下不变的充要条件是στ=τσ.[提示:证(3)的必要性,利用(2). ]证明:(1)对于任意的,ker σξ∈则.0)(=ξσ那么{}V ∈-∈-=-=ξξσξξσξξξ)()(0.反之,任意的{}V ∈-∈-ξξσξξσξ)()(,有-=-)())((ξσξσξσ0)()()(2=-=ξσξσξσ,故σξσξker )(∈-.(2)由(1)的解果可知:σσIm ker +=V ,对任意的σσξIm ker ⋂∈,则有:)()(211ησησηξ=-=,因此0)()()(121=-=ησησξσ. 同时还有:ξησησξσ===)()()(222所以0=ξ,结论成立.(3)充分性易证.必要性:设Ker σ 和Im σ 都在τ之下不变,由(2)的结论得:1,ξξξ=∈∀V ),(2ξσ+其中σξker 1∈.又因为+-=+-=-))(())(())()(())((1121ξστξτσξσξτσστξτσστ )()))(((222ξτσξστσ-.由已知,,Im ))((,ker )(21σξστσξτ∈∈不妨设)())((32ξσξστ=,所以)()())(())(())((2323=-=-=-ξτσξσξστξσσξτσστ.5. 设σ是数域F 上n 维向量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 σ2=ι. 证明, V =W 1⊕W 2, 这里W 1={ξ∈V |σ(ξ)=ξ},W 2={η∈V |σ(η)=-η}.[提示:∀α∈V ,α=21(α+σ(α))+21(α-σ(α)). ]证明:首先对2)(2)(,ασαασααα-++=∈∀V ,由于=+)2)((ασασ2)(2)()(2ασαασασ+=+,=-)2)((ασασ=-2)()(2ασασ 2)(ασα--所以12)(W ∈+ασα,22)(W ∈-ασα,故21W W V +=.其次对任意的21W W ⋂∈α,则αασ=)(,αασ-=)(.所以0,02==αα.那么V =W 1⊕W 2,结论成立.6. 设V 是复数域C 上一个n 维向量空间, σ, τ是V 的线性变换, 且στ=τσ . 证明(1) 对σ的每一本征值λ来说,V λ={ξ∈V |σ(ξ)=λξ}是τ的不变子空间; (2) σ与τ有一公共本征向量.[提示:证(2)时,考虑τ在V λ上的限制. ] 证明: (1)易证.(2).由(1)可知λV 是τ的不变子空间.则λτV 是λV 的一个线性变换.因此λτV 在复数域C 上一定有一个本征值,不妨设为μ.即存在λαV ∈≠0,使得μαατλ=))((V .而)())((ατατλ=V ,所以α是τ的属于μ的一个本征向量.由α的取法,结论得证.7. 设A 是秩为r 的n 阶半正定矩阵. 证明,W ={ξ∈R n |ξ T A ξ=0}是R n 的n -r 维子空间.[提示:利用习题三第33题的结论,可得W 是齐次线性方程组BX =0的解空间. ]证明:由习题三第33题的结论得:B B A T =,其中B 是秩为r 的n r ⨯矩阵.则)()(ξξξξξξB B B B A T T T T ==,那么0=ξξA T当且仅当0=ξB .=W{}0=∈ξξB Rn.因为秩r B =,所以齐次线性方程组0=Bx 的解空间是r n -维的.即r n W -=dim .8. 设σ,τ是F 上向量空间V 的线性变换,且σ2=σ,τ2=τ. 证明,(1) Im σ=Im τ 当且仅当 στ=τ, τσ=σ; (2) Ker σ=Ker τ 当且仅当 στ=σ, τσ=τ.证明:(1)必要性:设τσm m I I =,,V ∈∀ξ则σξτIm )(∈.令)()(1ξσξτ=,则)()())(()(11ξτξσξσσξστ===.所以τστ=.同理可证στσ=.充分性:设τστ=,στσ=.对任意的σξσIm )(∈,则τξστξτσξσIm ))(())(()(∈==所以τσIm Im ⊆,同理可证στIm Im ⊆. (2)必要性:设Ker σ=Ker τ.对任意的V ∈ξ,因为0)()())((2=-=-ξτξτξξττ所以τξξτker )(∈-,则0))((=-ξξτσ,即)())((ξσξτσ=,故σστ=.同理可证ττσ=.充分性:设ττσ=,σστ=.对任意的σξker ∈,则0)(=ξσ.且0)0())(())(()(====τξστξτσξτ所以τξker ∈,故τσker ker ⊆.同理可证στker ker ⊆.。

高等代数第7章习题解

高等代数第7章习题解

第七章习题解答习题7.11、 在4R 中,设11022213(,,,),(,,,)αβ=-=--,计算:(1)α与β的内积;(2)α与β的长度;(3)α与β的距离;(4)α与β的夹角; 解:(1)22064αβ⋅=++-=-; (2)||||αβ====(3)||αβ-==(4)9cos ||||αβθαβ⋅===-=-所以9,arccosαβπ<>=-2、求齐次线性方程组20x y +=的所有解,说明其任一解与向量(1,2)的关系。

解这个方程组的通解为21x k y ⎛⎫⎛⎫= ⎪ ⎪-⎝⎭⎝⎭,记2112(,),(,)αβ=-=,则0αβ⋅=,所以这两个向量正交。

3、证明:在2R 中,以坐标原点为起点,单位圆周上的点为终点的向量是单位向量。

证明:以坐标原点为起点,单位圆周上的点为终点的向量的长度为1,所以以坐标原点为起点,单位圆周上的点为终点的向量是单位向量。

4、证明定理7.1.2定理内容:(1)()()k k αβαβ⋅=⋅;(2)()αβγαβαγ⋅+=⋅+⋅; (3)00α⋅=;(4)1111()s tsti ij j i j i j i j i j x y x y αβαβ====⎛⎫⎛⎫⋅=⋅ ⎪ ⎪⎝⎭⎝⎭∑∑∑∑证明:设121212(,,,),(,,,),(,,,)n n n a a a b b b c c c αβγ=== ,那么 (1)1122()()()()n n k a kb a kb a kb αβ⋅=+++1122()()n n k a b a b a b k αβ=+++=⋅ (2)111222()()()()n n n a b c a b c a b c αβγ⋅+=++++++11112222()()()n n n n a b a c a b a c a b a c =++++++11221122()()n n n n a b a b a b a c a c a c =+++++++αβαγ=⋅+⋅(3)1200000n a a a α⋅=+++= (4)略5、证明度量矩阵是可逆矩阵。

第7章习题解答

第7章习题解答

第7章思考题及习题7参考答案一、填空1. AT89S52单片机任何一个端口要想获得较大的驱动能力,要采用电平输出。

答:低2.检测开关处于闭合状态还是打开状态,只需把开关一端接到I/O端口的引脚上,另一端接地,然后通过检测来实现。

答:I/O端口引脚的电平3. “8”字型的LED数码管如果不包括小数点段共计段,每一段对应一个发光二极管,有和两种。

答:7,共阳极,共阴极4. 对于共阴极带有小数点段的数码管,显示字符“6”(a段对应段码的最低位)的段码为,对于共阳极带有小数点段的数码管,显示字符“3”的段码为。

!答:7DH,B0H5. 已知8段共阳极LED数码显示器要显示某字符的段码为A1H(a段为最低位),此时显示器显示的字符为。

答:d6. LED数码管静态显示方式的优点是:显示闪烁,亮度,比较容易,但是占用的线较多。

答:无,较高,软件控制,I/O口7. 当显示的LED数码管位数较多时,一般采用显示方式,这样可以降低,减少的数目。

答:动态,成本,I/O端口8. LCD 1602是型液晶显示模块,在其显示字符时,只需将待显示字符的由单片机写入LCD 1602的显示数据RAM(DDRAM),内部控制电路就可将字符在LCD上显示出来。

答:字符,ASCII码-9. LCD 1602显示模块内除有字节的RAM外,还有字节的自定义,用户可自行定义个5×7点阵字符。

答:80,显示数据,64,字符RAM,810.当按键数目少于8个时,应采用式键盘。

当按键数目为64个时,应采用式键盘。

答:独立,矩阵11.使用并行接口方式连接键盘,对独立式键盘而言,8根I/O口线可以接个按键,而对矩阵式键盘而言,8根I/O口线最多可以接个按键。

答:8,6412.LCD 1602显示一个字符的操作过程为:首先,然后,随后,最后。

答:读忙标志位BF,写命令,写显示字符,自动显示字符13.由于微型打印机TPµP-40A/16A是一种外设,因此单片机与微型打印机的的命令与数据传送,必须采用方式。

力学答案——漆安慎,07章

力学答案——漆安慎,07章

v' = ω r =
vG = v B = ω AB = 10 × 1.5 = 15m / s ,方向指向右下方,与水
平方向成 45º;
2000×2π 60
× 1.5 = 314m / s
⑵桨尖相对地面的速度:v = v '+ v机地 ,飞机相对地面的速度与 螺旋桨相对飞机的速度总是垂直的, v机地 = 所以, v =

dm
3 L3

ρ0
L
L
0
x 3 dx = 3 4 L
证明:⑴取图示坐标,在坐标 x 处取一线元, dm = 对 y 轴的转动惯量为: dI =
m l
m l
dx ,它
x l/2
x 2 dx ,
-l/2
y dx
⑵ρ =
h −x ρ 0 (1 − L ) = ρ 0 (1 − LL )=
x
整个细杆对 y 轴的转动惯量:
n1 =
0.909 v 2πR
=
0.909×166×103 2×3.14×0.26
= 9.24 × 10 4 rev / h = 1.54 × 10 3 rev / min
7.2.2 在下面两种情况下求直圆锥体的总质量和质心位置。 ⑴圆 锥体为匀质;⑵密度为 h 的函数:ρ=ρ0(1-h/L),ρ0 为正常数。 解:建立图示坐标 o-x,据对称性分析, L 质心必在 x 轴上,在 x 坐标处取一厚为 dx o r a x 2 的质元 dm=ρπr dx,∵r/a=x/L,r=ax/L h ∴ dm=ρπa2x2dx/L2 ⑴圆锥体为匀质,即ρ为常数, 总质量: m = dm =
1 且与杆垂直的轴线的转动惯量等于 12 ml ;⑵用积分法证明:质量 2

第七章 傅里叶变换习题解答

第七章 傅里叶变换习题解答

习题 七1.证明:如果f (t )满足傅里叶变换的条件,当f (t )为奇函数时,则有⎰+∞⋅=0d sin )()(ωωωt b t f其中()⎰+∞⋅=0tdt sin π2)(ωωt f b当f (t )为偶函数时,则有⎰+∞⋅=0cos )()(ωωtd w a t f其中⎰+∞⋅=2tdt c f(t))(ωωπos a证明:因为ωωωd G t f t i ⎰+∞∞-=e )(π21)(其中)(ωG 为f (t )的傅里叶变换 ⎰⎰+∞∞-+∞∞--⋅==dt t i t t f dt e t f G ti )sin (cos )()()(ωωωω⎰⎰+∞∞-+∞∞-⋅-⋅=tdt t f i t t f ωωsin )(cos )(当f (t )为奇函数时,t cos f(t)ω⋅为奇函数,从而⎰+∞∞-=⋅0tdt cos f(t)ωt sin f(t)ω⋅为偶函数,从而⎰⎰+∞∞-+∞⋅=⋅0.sin f(t)2tdt sin f(t)tdt ωω故.sin f(t)2)(0tdt i G ωω⋅-=⎰+∞有)()(ωωG G -=-为奇数。

ωωωωπωωπωd t i t G d e G t f t i )sin (cos )(21)(21)(+⋅=⋅=⎰⎰+∞∞-+∞∞-=1()sin d ()sin d 2ππi G i t G t ωωωωωω+∞+∞-∞⋅=⋅⎰⎰ 所以,当f(t)为奇函数时,有02()b()sin d .b()=()sin dt.πf t t f t t ωωωωω+∞+∞=⋅⋅⎰⎰其中 同理,当f(t)为偶函数时,有()()cos d f t a t ωωω+∞=⋅⎰.其中 02()()cos πa f t tdt ωω+∞=⋅⎰2.在上一题中,设()f t=21,0,1ttt⎧<⎪⎨≥⎪⎩.计算()aω的值.解:120011120012222()()cos d cos d0cos d πππ221cos d d sinππ122sin sin2dππ2sinπ2sinπa f t t t t t t t tt t t tt t t t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3.计算函数sin,6π()0,6πt tf tt⎧≤⎪=⎨≥⎪⎩的傅里叶变换.解:6π6π6π6π6π2()()()d sin d sin(cos sin)d2sin sin dsin6ππ(1)i t i tf f u f t e t t e tt t i t ti t t tiωωωωωωω+∞---∞--=⋅=⋅=⋅-=-⋅=-⎰⎰⎰⎰4.求下列函数的傅里叶变换||(1)()tf t e-=解:||(||)0(1)(1)2F()()()d d d2d d1i t t i t t i tt i t if f t e t e e t e te t e tωωωωωωω+∞+∞+∞----+-∞-∞-∞+∞--+-∞-∞==⋅==+=+⎰⎰⎰⎰⎰(2)2()t f t t e -=⋅解:因为2222214F[].()(2)2.t t t t e ee et t e ω-----==⋅-=-⋅而所以根据傅里叶变换的微分性质可得224()F()tG t e e ωω--=⋅=(3)2sin π()1tf t t =- 解:222202200sin π()F()()d 1sin π(cos sin )d 11[cos(π)cos(π)]sin πsin 2d 2d 11cos(π+)cos(π-)d d ()11sin ,||π20,|i tt G f e t t tt i t t tt t t t i t i t t tt t i t i t t t i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利用留数定理当当|π.⎧⎪⎨⎪≥⎩ (4)41()1f t t =+ 解:4444401cos sin ()d d d 111cos cos 2d d 11i tt t G e t t i tt t t t t t tt t ωωωωωω+∞+∞+∞--∞-∞-∞+∞+∞-∞==-+++==++⎰⎰⎰⎰⎰41R(z)=1z +,则R(z)1)i i +-+.R()d 2π[R())]2π[R()1)]i t i z i z t e t i res z e i i res z e i ωωω+∞-∞⋅=⋅⋅++⋅⋅-+⎰故.|44cos ||||d Re[d ]sin )1122i tt e t t t t ωωωωω+∞+∞--∞-∞==+++⎰⎰(5) 4()1t f t t =+ 解:4444()d 1sin cos d d 11sin d 1i tt G e tt tt t t t i t t t t t i tt ωωωωω+∞--∞+∞+∞-∞-∞+∞-∞=⋅+⋅=⋅-++⋅=-+⎰⎰⎰⎰ 同(4).利用留数在积分中的应用,令4R()=1zz z+则44|sin d ()Im(d )11sin22i tt tt e i t i t t t ie ωωωω+∞+∞-∞-∞-⋅⋅-=-++=-⋅⋅⎰⎰.5.设函数F(t )是解析函数,而且在带形区域.|Im()|8t <内有界.定义 函数2()G ω为22222()F()d .i t G t e t ωω--=⋅⎰ 证明当10时.有21P V ()d F()2πi t G e t t ωω+∞-∞⋅⋅→⎰ 对所有实数t 成立. (书上有推理过程)6.求符号函数 1,0sgn 1,0||t t t t t -<⎧==⎨>⎩的傅里叶变换. 解:因为1F(())π().u t i δωω=+⋅把函数sgn()t 与u(t)作比较. 不难看出 sgn()()().t u t u t =--故.[]11F[sgn()]F(())F(())π()[π()]π()22π()()t u t u t i i i i δωδωωδωδωωω=--=+⋅-+⋅--=+--=7.已知函数()f t 的傅里叶变换()00F()=π()(),ωδωωδωω++-求()f t解:[]00000000001()F(F())=π()()d 2πF(cos )=cos d d 2π[()()]()cos i ti t i t i t i tf t e t t e te e e tf t tωωωωωωδωωδωωωωωδωωδωωω+∞-∞+∞--∞-+∞--∞=⋅++-⋅+=⋅=++-=⎰⎰⎰而所有8.设函数()f t 的傅里叶变换F()ω,a 为一常数.证明:1F[()]()=F ||1F[()]()()d ()d i ti t f at a a f at f at et f at e at a ωωωωω+∞+∞---∞-∞⎛⎫⋅ ⎪⎝⎭=⋅=⋅⎰⎰解:当a >0时,令u=at .则1F[()]()()d u i t a f at f u e u aω-+∞-∞=⋅⎰当a <0时,令u=at ,则1F[()]()F()f at aaωω=-.故原命题成立.9.设()[]();F F f ωω=证明()()[]()F f t ωω=--F .证明:()[]()()()()()[]()()[]()()[]()e d e d ed e d e d .i t i u i i u u i t F f t f uf t u t f u f uu u f t F t ωωωωωωω+∞+∞--∞-∞+∞+∞--⋅⋅---∞-∞+∞-⋅--∞=⋅=-⋅--=⋅=⋅=⋅=-⎰⎰⎰⎰⎰10.设()[]()F F f ωω=,证明:()[]()()()0001cos 2F f t F F t ωωωωωω⋅=-++⎡⎤⎣⎦以及()[]()()()0001sin .2F f t F F t ωωωωωω⋅=--+⎡⎤⎣⎦证明:()[]()()()()()0000000e +e cos 21e e 22212i t i ti t i t F f t F t f t F F f f t t F F ωωωωωωωωω--⎡⎤⋅=⋅⎢⎥⎣⎦⎧⎫⎡⎤⎡⎤=+⋅⋅⎨⎬⎢⎥⎢⎥⎣⎦⎣⎦⎩⎭=-++⎡⎤⎣⎦同理:()[]()()(){}()()0000000e e sin 21e e 212i t i t i t i t Ff t F f t t i F F f f t t i F F iωωωωωωωωω--⎡⎤-⋅=⋅⎢⎥⎣⎦=-⎡⎤⎡⎤⋅⋅⎣⎦⎣⎦=--+⎡⎤⎣⎦11.设()()π0,0sin ,0t 200e ,t t t f g t t t -⎧<⎧≤≤⎪==⎨⎨≥⎩⎪⎩,其他计算()*f g t .解:()())*(d f y g y t f g t y +∞-∞-=⎰当t y o -≥时,若0,t <则()0,f y =故()*f g t =0.若0,0,2t y t π<≤<≤则()()()00()d sin d *t ty f y g y e y t f g t y t y -=⋅--=⎰⎰若,0..222t t y t y t πππ>≤-≤⇒-≤≤则()()2sin d *ty t e y t f g y t π--⋅-=⎰故()()()20,01,0sin cos e *221e .1e 22t t t t t t f g t t πππ--<⎧⎪⎪<≤-+=⎨⎪⎪>+⎩12.设()u t 为单位阶跃函数,求下列函数的傅里叶变换.()()()0e sin 1at f t u t t ω-=⋅()()()()()()()00000000002002e sin e e sin e e e e e 211e d d d d e 2d 2at i t at i t i t i t ati ta i t a i t ttG F t u f t t t i i it ta i 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D
2 2
函数. 证明(反证法)倘若 f ( z ) 在区域 D 内不恒为常数,则由保域性定理得, f ( D ) 必为区 域。又 f ( z0 ) ∈ f ( D) ,从而存在点 f ( z0 ) 的邻域 G ,使得 G ⊂ f ( D) ,显然,在 G 内必有 一点 w0 ,满足 w0 = f ( a) ( a ∈ D ) ,且 w0 = f (a ) > f ( z0 ) , 这与题设( f ( z) 在点
所以 w = e 在平面上不含满足上述条件的点的区域内一定是单叶的,从而它在平面上不含 满足上述条件的点的区域内是保形的,但在整个平面上不是保形的。
z
8. 利用解析函数的保域性定理(定理 7.1 )证明: 设 f ( z ) 在区域 D 内解析,若 f ( z ) 在 D 内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 1) Re f ( z ) 为实常数; ( 2) Im f ( z ) 为实常数; ( 3) f ( z) 为实常数; ( 4)存在实常数 α , β , γ ( α + β ≠ 0 ) ,使得 α Re f ( z ) + β Im f ( z) = γ . 则 f ( z ) 在区域 D 内必为常函数. 证明 由题设 f (D ) 或者为直线或者为直线, 或者为圆周, 显然它们都不是区域, 若 f ( z) 在区域 D 内不是常函数,根据保域性定理, f ( D ) 必为区域,这显然是矛盾的,故 f ( z ) 在 区域 D 内必为常函数。 9. 利用解析函数的保域性定理证明: 设 f ( z ) 在区域 D 内解析, z0 ∈ D ,若 f ( z0 ) = max f ( z) ,则 f ( z ) 在区域 D 内为常
∆l ∗ = ∫ f ′( z ) dz ;
l
( 2) D 的面积为

∆D∗ = ∫∫
( 3)若 f ( z ) 还满足 f ( z) ≤ 1 ,则
D
f ′( z) dxdy ;
2
∫∫
D
f ′( z) dxdy ≤ π .
2
证明 记 w = f ( z ) = u ( x, y ) + iv ( x , y ) ,
2 2 2C1
和直线族 v = u tan C2 .
证明 令 w = u + iv ,因为正交的直线族
Re z = C1 和 Im z = C2 ,
在变换 w = e z 下的象曲线的方程分别为
u + iv = e z = e (C1 +i Im z ) = e C1 ⋅ e i Im z 和 u + iv = e z = e (Re z + iC2 ) = e Re z ⋅ e iC2 ,
分析中重积分的变量替换公式,并注意到

∂ (u , v ) u ′ x = ′ ∂ ( x , y ) vx

u′ y ′ vy
C . R.条件
=
u′ x v′ x
− v′ 2 2 x 2 ′ 2 ′ ′ = f ′(z ) = (u ′ x ) + (vx ) = u x + iv x ′ ux
∆D ∗ = ∫∫ dudv = ∫∫
2 2
1 z + 2, z = i ; 2
arg f ′(2i ) = arg 4i =
又当 z <
π 。 2
1 1 时, f ′( z) = 2 z < 1;当 z > 时, f ′( z) = 2 z > 1 。所以, 2 2
f ( z) = z 2 ,
将 z 平面上 z <
1 1 的部分缩小;而将 z > 的部分放大。 2 2 1 ( 2)因为 f ′( z ) = < 1,所以,它在 z = i 处的旋转角为 0 ,并将整个 z 平面缩小。 2
′ + iv ′ , u′ ′ , u′ ′ , u′ ′ ′ ′ , f ′( z ) = u x x x = vy y = − vx x u y + v xv y = 0
所以,
∆l ∗ = ∫ ∗ ds ∗ = ∫
l
β α
( ) ( )
ut ′
y
2
2
+ vt ′ dt
2
2
=∫ =∫
β α β α
12. 分式线性变换可分解成哪四种简单变换的复合: w = e z 、 w = r ⋅ z 、 w = z + h 、 w = 其中 w = eiθ z 、 w = r ⋅ z 、 w = z + h 是相似变换并可复合成整线性变换, w = 换.

1 , z
1 是反演变 z
13. 整线性变换可分解成哪三种简单变换的复合: w = e z (旋转变换) 、 w = r ⋅ z (伸缩 变换) 、 w = z + h (平移变换). 14. 反演变换可分解成哪两种对称变换的复合 w = (关于实轴的对称变换). 15. 求下列分式线性变换的不动点: ( 1) w =
3. 若 f ′( z 0 ) ≠ 0 ,则 arg f ′( z0 ) 的几何意义是
w = f ( z) 在点 z0 的旋转角
.

f ′( z0 ) 的几何意义是
w = f ( z ) 在点 z0 的伸缩率
4. 利用解析函数的保角性证明:变换 w = e z 将互相正交的直线族 Re z = C1 和 Im z = C 2 依 次变为互相正交的圆周族 u + v = e
7. 讨论函数 w = e z 的保角性和保形性. 解 因为 w = e 在整个平面上是解析的,且 (e )′ = e ≠ 0 ,所以,它在整个平面上的每 一点处都是保形的。又 e z1 = e z2 的充要条件是
z
z z
Re z1 = Re z 2 且 Im z1 − Im z2 = 2 kπ ( k ∈ ℤ ) ,

1 (关于单位圆周的对称变换) 、w= z z
z +1 4 z −1 ; (2) w = ; (3) w = 2 z + 1 . z z+2
解( 1)令 z = ( 2)令 z =
1± 5 z +1 2 ,即 z − z − 1 = 0 ,解得 z = ,即为所求的不动点。 z 2
4 z −1 2 ,即 z − 2 z + 1 = 0 ,解得 z = 1 为二重根,即为所求的二重不动点。 z+2 ( 3)显然 ∞ 为一个不动点,令 z = 2 z + 1 ,解得 z = −1 ,即为所求的有限不动点。
2
2
2
d t.
又由曲线积分的参数方程计算公式,

所以,
l
f ′( z ) dz = ∫ f ′( z ) ds = ∫
l
β α
f ′( z )
(ϕ ′(t ) ) + (ψ ′(t ) )
2
dt ,
∆l ∗ = ∫ f ′( z ) dz 。
l
( 2)由题设,变量替换
⎧u = u ( x, y ) ⎨ ⎩ v = v( x, y ) ′ + iv ′ 将 z 平面上可求面积的区域 D 保形映射成 w 平面上的区域 D , 且 f ′( z ) = u x 由数学 x.
D∗ D

∂ (u , v ) 2 dxdy = ∫∫ f ′( z ) dxdy . ∂( x, y ) D
( 3)由题设, D ⊂ w w < 1 ,所以,由(2) ,
{
}
∫∫
D
f ′( z ) dxdy = ∆D ∗ ≤ 12 π = π 。
2
11. 据理说明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z + b 的变换一定是分式线性变换; cz + d ( 2)分式线性变换必将 z 平面一一地变成 w 平面;
5. 据理说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区域内的解析函数一定具有(整体)保形性或者(局部)保形性; ( 2)区域内具有(整体)保形性的变换一定在区域内处处保形,即处处具有(局部) 保形性; ( 3)区域内处处保形的变换一定在区域内(整体)保形; ( 4)区域内单叶解析的函数在区域内一定是保形的 . 解( 2) (4)这两种说法是正确的, ( 1) (3)这两种说法不正确,这是因为函数在区域 内(整体)保形,除要求函数在区域内局部保形外,还定点的任意两条有向光滑曲线在该点的夹角,在变换 下,既保持大小、又保持方向.保形变换满足的两个条件是:函数在区域内的每一点都是保 形的、函数在区域内是一一函数。
( u′ϕ ′(t ) + u′ψ ′(t) ) + ( v′ϕ ′( t) + v′ψ ′( t) ) d t
x x y
2 2 2 2 ⎡ (u ′ + v′ ⎤ ⎡ ϕ ′(t ) ) + (ψ ′( t) ) ⎤ d t = ∫ f ′( z) ⎣ x ) ( x ) ⎦ ⎣( ⎦ α
β
(ϕ ′( t) ) + (ψ ′( t) )
( 3)因为 f ′( z ) = e , f ′(1 + i) = e
z
1+ i
= e ⋅ ei , arg f ′(1 + i ) = arg e ⋅ ei = 1,所以,它
在 z = 1 + i 处的旋转角为 1 。又当 e z = e Re z < 1 ,即 Re z < 0 时,
f ′( z) < 1;
当 e z = eRe z > 1 ,即 Re z > 0 时,
f ′( z) > 1 ,
所以,它将左半平面缩小,将右半平面放大。 2. 据理说明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1)区域内的任何解析函数都具有保域性; ( 2)区域内的任何不恒为常数的解析函数都具有保域性; ( 3)区域内的任何单叶解析的函数都具有保域性; ( 4)区域内具有保域性的解析函数必为单叶解析函数 . 解(2) (3)是正确的, (1) (4)不正确。这是因为具有保域性的解析函数必须非常数, 但不一定单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