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思维导图(word格式)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之各章思维导图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之各章思维导图第一章:乡土本色费孝通在第一章中主要探讨了乡土社会的本色。
他认为,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基于长期共同生活的经验和习惯。
他还指出,乡土社会是一个静态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缓慢,变化不大。
第二章:文字下乡在第二章中,费孝通讨论了文字在乡土社会的作用。
他认为,文字并不是乡土社会的基本需求,因为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主要依靠面对面的交流。
他还指出,文字的引入可能会打破乡土社会的平衡,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
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在第三章中,费孝通继续讨论了文字在乡土社会的作用。
他进一步指出,文字的引入可能会带来文化的变迁,影响乡土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他还强调了乡土社会对文字的适应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
第四章:差序格局在第四章中,费孝通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
他认为,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就像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同心圆,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地位和角色,与周围的人形成不同的关系。
他还指出,差序格局是乡土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第五章: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在第五章中,费孝通讨论了乡土社会的道德观。
他认为,乡土社会的道德观是私人的,即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
他还指出,乡土社会的道德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六章:家族在第六章中,费孝通探讨了乡土社会的家族制度。
他认为,家族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位,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密,共同生活,共同生产。
他还指出,家族制度对乡土社会的影响深远,决定了人们的身份地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第七章:男女有别在第七章中,费孝通讨论了乡土社会的性别关系。
他认为,乡土社会的性别关系是男尊女卑的,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
他还指出,乡土社会的性别关系对女性的生活和命运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八章:礼治秩序在第八章中,费孝通提出了“礼治秩序”的概念。
《乡土中国》整本阅读序列指导(思维导图图+渐进式阅读+深度阅读)
《乡土中国》整本阅读序列指导(思维导图图+渐进式阅读+深度阅读)《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著的一部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其中收录的14篇论文,是根据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整理而成的,曾在当时的《世纪评论》期刊分期连载过。
作者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讲授“乡村社会学”,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以“乡土”概念来概括广大农民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以“礼治秩序”来概括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
在费孝通眼中,“乡土社会”是从“乡土”一点点走向“现代”的。
传统的乡土社会虽然已经基本解体,但这些让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魂”并没有消散,它们仍在方方面面影响着现代中国。
作为中学生,阅读《乡土中国》,可以沿着作者的思路,一窥中国的基层社会,具体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面貌,深入地理解中国乡村文化的特性;可以通过研读文本,学习作者观察社会、透视社会的方法,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可以通过研读文本,学习作者缜密的思维、生动的表达、严密的论证,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中学生阅读《乡土中国》,不但要读懂这本书,还要通过阅读这一本书来学会如何阅读学术著作,掌握研读学术著作的基本方法,建立阅读学术著作的基本规范。
在梳理传统阅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术著作阅读与研讨”的特点,阅读《乡土中国》,建议中学生采取“浏览—略读—精读—研读—重读”五步阅读法。
第一步是浏览。
阅读封面、作者简介,记住本书的作者与书名;阅读目录、前言、后记、内容摘要,大致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对全书进行一目十行的扫描式阅读,大致了解本书的基本结构;跳读部分章节或段落,了解本书的内容体系,用几个关键词语概括本书的内容。
第二步是略读。
快速地通读全书,圈出各篇的核心概念,勾画出各篇的主要观点;结合原文,对文章的核心概念作出解释;结合原文,理解文中的主要观点的含义;找出每章节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全书梗概。
乡土中国每一章思维导图
乡土中国每一章思维导图
乡土中国每章核心观点与论证思路如下所示:
第一章在东方的乡土社会中,最主要的是“克己复礼”——这是道德体系的出发点。
乡土社会中的道德和法律依据私人间的关系亲疏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
第二章乡土社会中缺乏“团体”,也就难以产生“团体”的道德,由于团体是超越个人的存在,乡土社会中也就没有产生“超人”的道德。
主要优势:
剖析了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特点。
书中不作空泛说教和简单类比,一切以时空条件为转移,从结构、道德、法律、家庭、权力等方面来看中西文化差异。
《乡来垍头土樤中国》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乡土中国》每章概括:
1、乡土本色:以农为生的人,时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讲解了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其信用并不是并不是依靠契约。
2、文字下乡:从空间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中没有文字的需要。
3、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没有文字的需要。
4、维系着的私人道德:介绍了不同的社会格局构成不同的道德体系。
5、家族: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是小家族。
6、男女有别: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7、礼治秩序:"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维持礼的规范是传统,与"法"不同。
创作背景
《乡土中国》来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当时作者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14篇文章,《乡土中国》由这些内容、文章辑录而成。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ppt课件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ppt 课件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ppt 课件
第12章:《血缘和地缘》思维导图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ppt 课件
第13章:《名实的分离》思维导图
第14章:《从欲望到需要》思维导图
以上思维导图均出自《〈乡土中国〉精读提纲》一书,每一 章分别从章节阅读指导、归纳概括段落大意、构建思维导图和生 难词语注释四个方面进行微观阅读指导。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ppt 课件
《乡土中国》内容目录
章号
内容
1 乡土本色
2 文字下乡
3 再论文字下乡
4 差序格局
5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6 家族
7 男女有别
章号
内容
8 礼治秩序
9 无讼
10 无为政治
11 长老统治
12 血缘和地缘
13 名实的分离
14 从欲望到需要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ppt 课件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ppt 课件
第2章:《文字下乡》思维导图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ppt 课件
第3章:《再论文字下乡》思维导图
第4章:《差序格局》思维导图
第5章:《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思维导图
第6章:《家族》思维导图
第7章:《男女有别》思维导图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ppt 课件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ppt 课件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是教育部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 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乡土中国》是一部学术著作,学术著作 注重从现象中提炼概念,重视科学分析与理论阐释。阅读此类著 作需要比较、分析、综合、评价、质疑等多种思维活动的参与, 要求读者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和思维导图(113页)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和思维导图(113页)《乡土中国》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1948年出版的一本学术著作,主要探讨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和性质。
全书共分为14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乡土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在阅读《乡土中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费孝通先生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实证研究,深入揭示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如土地的分配、家族的构成、农村的权力结构等。
他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乡土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如农民的生活、婚姻、家庭、教育等,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乡土社会的全貌。
1. 导论:介绍了《乡土中国》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2. 乡土社会的特点:包括土地的分配、家族的构成、农村的权力结构等。
3. 农民的生活:包括农民的居住、饮食、衣物、交通等。
4. 农民的婚姻:包括婚姻的习俗、婚姻的动机、婚姻的关系等。
5. 农民的家庭:包括家庭的构成、家庭的关系、家庭的教育等。
6. 农民的教育: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手段、教育的效果等。
7. 乡土社会的变迁: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关系的变化、社会观念的变化等。
8. 乡土社会的未来:包括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进步的方向等。
通过这个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乡土中国》的内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和性质。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激发自己的思维,深入思考和探讨乡土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9. 乡土社会的经济活动:探讨农民的经济活动、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农村市场的运作机制等。
10. 乡土社会的文化传承:包括乡土文化的特点、文化传承的方式、文化对乡土社会的影响等。
11. 乡土社会的宗教信仰:探讨农民的宗教信仰、宗教活动、宗教对乡土社会的作用等。
12. 乡土社会的法律制度:包括乡土社会的法律观念、法律制度的特点、法律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等。
13. 乡土社会的政治参与:探讨农民的政治参与方式、政治权力的分配、政治对乡土社会的影响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
第5章:《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思维导图
第6章:《家族》思维导图
第7章:《男女有别》思维导图
第8章:《礼治秩序》思维导图
第9章:《无讼》思维导图
第10章:《无为政治》思维导图
第11章:《长老统治》思维导图
第12章:《血缘和地缘》思维导图
第13章:《名实的分离》思维导图
第14章:《从欲望到需要》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能直观呈现每一章节的论述要点、论证思路和重要 概念间关系,提纲挈领地概括各章内容,是精读各章节的思维地 图,在阅读中起着导航作用。下面是《乡土中国》14章的思维导 图。
第1章:《乡土本色》思维导图
第2章:《文字下乡》思维导图
第3章:《再论文字下乡》思维导图
第4章:《差序格局》思维导图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指导
《乡土中国》 思维导图
《乡土中国》简要介绍
《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 次出版于1948年。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 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 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作者用通俗、简 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 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 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该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是学界共 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 一。
《乡土中国》内容目录
章号
内容
1 乡土本色
2 文字下乡
3 再论文字下乡
4 差序格局
5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6源自家族7 男女有别章号
内容
8 礼治秩序
9 无讼
10 无为政治
11 长老统治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之各章思维导图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之各章思维导图第一章: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1.1 地理环境与乡土社会的关系1.2 乡土社会的特点:熟人社会、礼俗社会1.3 乡土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家族、村落1.4 社会结构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第二章:乡土社会中的权力与秩序2.1 长老统治与教化权力2.2 社会规范与礼治秩序2.3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与刑罚2.4 权力与秩序的维护机制第三章:乡土社会中的性别与婚姻3.1 性别分工与家庭角色3.2 婚姻制度与乡土社会3.3 婚姻选择与家族利益3.4 婚姻生活中的夫妻关系与家庭和谐第四章:乡土社会中的经济生活4.1 土地制度与农业生产4.2 乡土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家庭、家族、村落4.3 市场经济与乡土社会的互动4.4 乡土社会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第五章:乡土社会中的教育与文化5.1 乡土社会的教育观念与教育体系5.2 文化传承与乡土社会5.3 乡土社会的宗教信仰与民间信仰5.4 乡土社会的艺术与娱乐生活第六章:乡土社会的变迁与现代化6.1 乡土社会的传统与现代性6.2 乡土社会的变迁动力:政治、经济、文化6.3 乡土社会的现代化困境与出路6.4 乡土社会变迁中的个体命运与社会责任第七章: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与交往法则7.1 人情世故与面子观7.2 乡土社会中的互助与合作7.3 社交礼仪与交往规范7.4 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与乡土社会的网络结构第八章:乡土社会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8.1 传统美德与乡土社会的道德体系8.2 道德教化与乡风民俗8.3 乡土社会中的善恶观念与行为评价8.4 道德实践与个体修养在乡土社会中的体现第九章:乡土社会的岁时节庆与民俗活动9.1 传统节日的由来与意义9.2 乡土社会中的节庆习俗与民间信仰9.3 民俗活动与乡土社会的生活情趣9.4 岁时节庆在维系乡土社会凝聚力中的作用第十章:乡土社会的环境保护与生态观念10.1 乡土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0.2 传统农业与生态平衡10.3 乡土社会中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行为10.4 生态观念在乡土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第十一章:乡土社会的宗教信仰与精神生活11.1 宗教在乡土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11.2 乡土社会中的宗教仪式与信仰实践11.3 精神寄托与乡土社会的心理健康11.4 宗教信仰在乡土社会变迁中的适应与变迁第十二章:乡土社会的未来发展展望12.1 乡土社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2.2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土社会的发展12.3 乡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12.4 乡土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的前景与可能性第十三章:乡土社会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方式13.1 方言土语与乡土文化的传承13.2 乡土社会中的谚语、俗语和成语13.3 语言艺术在乡土社会交往中的应用13.4 乡土语言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保护与变迁第十四章:乡土社会的饮食习惯与食物文化14.1 地方特色饮食与乡土生活的关联14.2 食物在乡土社会中的象征意义14.3 乡土社会中的饮食礼仪与节日食俗14.4 传统饮食习惯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第十五章:乡土社会的民间艺术与手工艺15.1 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与地域特色15.2 乡土社会中的手工艺传承与发展15.3 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15.4 传统手工艺的复兴与市场化的挑战第十六章:乡土社会的乡贤文化与社区治理16.1 乡贤文化的内涵与历史作用16.2 乡贤在乡土社会中的角色与影响力16.3 社区治理中的乡贤参与与民主实践16.4 乡贤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第十七章:乡土社会的教育与人才培养17.1 乡土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17.2 乡土社会中的教育公平与普及17.3 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制度的融合17.4 乡土教育在培养乡土情怀与国家认同中的作用第十八章:乡土社会的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播18.1 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18.2 乡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保护与创新18.3 乡村旅游对乡土社会的影响与挑战18.4 乡土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方式通过这些章节的思维导图,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乡土中国》这本书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乡土社会,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课件(19张PPT)优选全文
第11章:《长老统治》思维导图
第12章:《血缘和地缘》思维导图
第13章:《名实的分离》思维导图
第14章:《从欲望到需要》思维导图
以上思维导图均出自《〈乡土中国〉精读提纲》一书,每一章分别从章节阅读指导、归纳概括段落大意、构建思维导图和生难词语注释四个方面进行微观阅读指导。 本书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乡土中国》是逻辑性很强的学术著作,文中涉及很多难懂的概念,所以学生版主要针对每一章中重点概念和逻辑推理关系处留下空白,让学生阅读原书时思考填写,起到一个驱动整本书阅读任务单的作用。教师版是供修改更正填完的学生版中错误时使用的。
《乡土中国》简要介绍
《乡土中国》内容目录
章号
内容
章号
内容
1
乡土本色
8
礼治秩序
2
文字下乡
9
无讼
3
再论文字下乡
10
无为政治
4
差序格局
11
长老统治
5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12
血缘和地缘
6
家族
13
名实的分离
7
男女有别
14
从欲望到需要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是教育部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乡土中国》是一部学术著作,学术著作注重从现象中提炼概念,重视科学分析与理论阐释。阅读此类著作需要比较、分析、综合、评价、质疑等多种思维活动的参与,要求读者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能直观呈现每一章节的论述要点、论证思路和重要概念间关系,提纲挈领地概括各章内容,是精读各章节的思维地图,在阅读中起着导航作用。下面是《乡土中国》14章的思维导图。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指导
《乡土中国》 思维导图
2021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 ★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红楼梦》知识全面梳理,思维导图绝了!点击关注?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红楼梦》知识全面梳理,思维导图绝了!点击关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怎样阅读《乡土中国》•《乡土中国》全书导读•《乡土中国》思维导图•《乡土中国》专项练习•《乡土中国》怎样阅读《乡土中国》《乡土中国》是一部社会学的学术著作,2017年版课标对阅读学术著作的具体要求是:“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
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
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高一学生阅读《乡土中国》,至少要做到几个“结合”。
一、精读与略读、浏览相结合。
对不同的内容可以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重要章节要精读,多读几遍,比如《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家族》《礼俗秩序》《无为政治》等,在阅读中提取关键词,把握核心概念,梳理文本思路,理解内容大意。
其他章节可以略读或浏览,可以利用《重刊序言》、《后记》、目录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大致了解全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体例。
浏览学界对《乡土中国》的相关评论,可以帮助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与学术价值,但一定注意把握好“度”,不必求之过深,更不能“钻牛角尖”。
二、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阅读必须与思考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收效甚微。
可以边阅读边思考为了开阔思路,提高思考的质量,还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考所得与同学老师分享。
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通过其他媒介方式,如微信、微视频等进行交流。
三、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中学生阅读《乡土中国》不是为了研究社会学,而是作为语文学习的材料阅读的。
这就需要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及时用笔记录下来。
四、读书与实践相结合。
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读书与实践的关系。
乡土中国思维导图完整版本
04
乡村生活与文化形态
乡村的经济生活
农村合作社
农民通过合作社进行集体生产和分配,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赋予农民经营自主权,提高生产积 极性。
发展乡村产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农业现代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强农村产业规划与布局,提高农村经 济效益。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交 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 意义
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 署,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 致富,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乡土中国思维导 图完整版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中国社会的基层构造 • 乡村秩序 • 乡村关系网络 • 乡村生活与文化形态 • 乡村的未来与现代化
01
中国社会的基层构造
乡土本色
01
02
03
土气
乡民身上带有土气,与土 地的联系是他们的命根子 。
土地信仰
土地是乡民的神圣信仰, 与土地的联系也是他们生 存的根基。
未来展望
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 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 品质和幸福感。
THANKS
感谢观看
人治社会的关系网络
乡土社会的关系网络是以家族、亲戚 、朋友等群体为核心构建的,这种关 系网络对个人行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
人治社会的关系网络具有封闭性和排 他性,对外来人员和陌生事物有一定 的抵触和排斥。
关系网络的形成源于传统社会中的血 缘、地缘和业缘等关系,人们在这种 关系网络中相互依存、相互支持。
乡土中国思维导图
• 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 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 。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4 社会格局的差别引起不同的道 德观念
• 孔子对仁总是语焉不详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地缘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6 礼治与无讼
• 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 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 关系,都有着一定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 习 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 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 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 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的守规矩,不必有外 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常有的。一个人可 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的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 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 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 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 根据。
• 这里发生共同授予的权力了。这种权力的基础是 社会契约,是同意。社会分工愈复杂,这权力也 愈扩大。如果不愿意受这种权力的限制,只有回 到“不求人”的境界里去做鲁滨生,那时才真的 顶天立地。
• 不然;也得小国寡民以减少权力 再说得清楚些, 得抛弃经济利益,不讲享受,象人猿泰山一般 回到原始生活水准上去。不然的话,这种权力 也总解脱不了。——这种权力我们不妨称之为 同意权力。
• 讼师改称律师,更加大字在上;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 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正代表了社会性 质的改变,也就是礼治社会变为法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