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孔子世家赞1 《史记》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 - nthykyldss
司马迁《孔子世家赞》原文译文鉴赏
司马迁《孔子世家赞》原文|译文|鉴赏《孔子世家赞》是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写的一篇赞记。
这篇短文是《史记·孔子世家》篇后的赞语,文中洋溢着司马迁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文笔简法,含意深远。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孔子世家赞》原文两汉:司马迁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译文及注释译文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
”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
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
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
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注释选自《史记·孔子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
《史记》一百三十篇,每篇最后都以“太史公曰”的形式,对所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加以评论,一般称为赞。
赞,文体名。
本文是《史记·孔子世家》的赞,是作者对孔子的评论。
太史公:司马迁的官名,用以自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xiá)》。
仰,这里是仰慕、敬仰的意思。
景行,大道。
这里喻指高尚的品德。
行,这里是效法的意思。
止,句末语气助词,无意义。
乡:通“向”。
适:往。
祗(zhī)回:相当于“低回”。
流连,盘桓。
祗,恭敬。
有的版本作“低回”。
布衣:没有官职的人。
《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2021年山西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孔子世家赞
【2021年山西,12.13】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①行止②。
”虽不能至,然心乡③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释】①景行(xíng):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②止:语助词。
③乡:同“向”。
1.小智同学想要知道“可谓至圣矣”中“至”的意思,他在《古汉语词典》中查出“至”的四项释义他应该选()
A.到B到达了极点C极、最 D.通“致”,招致,达到
2.文中作者“适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出作者对孔子_____________的感情。
(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七、答案:1.C
2.想见其为人;无比景仰。
孔子世家赞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孔子世家赞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孔子世家赞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子世家赞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世家赞两汉司马迁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译文一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
”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
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
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
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译文二太史公说:《诗经—小雅—车辖》中有这样的句子:“高山吗,人人都仰望着,大路吗,个个都可通行。
”虽然不能人人都能登上那高山绝顶,踏上那大路坦途,但心总是向往着它。
我读着孔子的书,便想见他的为人。
到了鲁国,参观孔子的庙堂、孔子用过的车子、穿过的衣服以及祭祀器具,见到众儒生按时在他家里演习礼仪,我恭敬地徘徊留连,不肯离去。
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太多了,一般都在当时荣显,死后也就完了。
孔子是普通的百姓,传了十余代,学者仍然尊崇他。
从天子、王侯起,中国讲说“六艺”的人,都以孔子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孔子,可以说是最了不起的圣人了。
译文三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
孔子世家赞翻译 注释
孔子世家赞翻译注释《孔子世家赞》翻译: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
“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
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
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
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
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祟他。
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原文】孔子世家赞[ 汉] 司马迁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注释】①选自《史记·孔子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
《史记》一百三十篇,每篇最后都以”太史公曰“的形式,对所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加以评论,一般称为赞。
赞,文体名。
本文是《史记·孔子世家》的赞,是作者对孔子的评论。
②太史公:司马迁的官名,用以自称。
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xiá)》。
仰,这里是仰慕、敬仰的意思。
景行,大道。
这里喻指高尚的品德。
行,这里是效法的意思。
止,句末语气助词,无意义。
④乡:通”向“。
⑤适:往。
⑥祗(zhī)回:相当于”低回“。
流连,盘桓。
祗,恭敬。
有的版本作”低回“。
⑦布衣:没有官职的人。
⑧《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⑨折中:调和取证。
史记孔子世家赞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赞原文和翻译
原文:
孔子世家赞
司马迁〔两汉〕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翻译:
太史公说:《诗经-小雅-车辖》中有这样的句子:“高山吗,人人都仰望着,大路吗,个个都可通行。
”虽然不能人人都能登上那高山绝顶,踏上那大路坦途,但心总是向往着它。
我读着孔子的书,便想见他的为人。
到了鲁国,参观孔子的庙堂、孔子用过的车子、穿过的衣服以及祭祀器具,见到众儒生按时在他家里演习礼仪,我恭敬地徘徊留连,不肯离去。
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太多了,一般都在当时荣显,死后也就完了。
孔子是普通的百姓,传了十余代,学者仍然尊崇他。
从天子、王侯起,中国讲说“六艺”的人,都以孔子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孔子,可以说是最了不起的圣人了。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二、翻译: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
”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
我阅读孔子的书籍,心里总想象着他的为人。
我曾经到过鲁国,观看孔子的宗庙里陈列的那些车辆服装、礼乐器物,那里的儒生都按时到孔子故居去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舍不得离去。
自古以来出色的君主贤人也很多,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至今非常尊崇他。
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子的言论作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真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三、点评: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真知而止体。
史记《孔子世家赞①》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史记《孔子世家赞①》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②。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③,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⑤,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注释】①孔子世家:本篇记载了孔子生平活动和思想。
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hang),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止,语助词,无实义。
③仲尼:孔子的字。
车服:车子,衣服。
礼器:祭祀用的器具。
低回:恭敬地徘徊。
④布衣:老百姓。
⑤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译文】太史公说:《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巍峨的高山需要仰视; 平坦的大路,能够纵横驱驰。
” 虽然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可是心里向往着它。
我读孔子的著作,便可想见他的为人。
到了鲁国,参观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又见儒生们每天按时演习礼仪,我在那里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开。
天下的君王,以及道德才能出众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在当时十分荣耀,可死后却灰飞烟灭了。
孔子作为一个普通百姓,传了十多代,仍然被学者尊崇。
从天子王侯起,中国讲说《六经》的人,都把孔子的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依据,孔子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鉴赏】《孔子世家》记述了孔子一生所从事的种种活动,介绍并评价了他的思想学说,对孔子流离坎坷、困顿不遇的一生,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和惋惜。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理论学说成为后世判断事物的准则,达到了最高的不朽境界。
司马迁对孔子的学说非常欣赏,对孔子的人格非常钦敬。
这从他一唱三叹的赞语中清楚的表现了出来。
司马迁像“仰高山,慕景行”一样的向往孔子,他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唯有孔子以一个布衣之身,竟“传十馀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甚至破天荒地称孔子为“至圣”。
孔子世家赞赏析
孔子世家赞赏析孔子世家赞赏析《孔子世家赞》是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写的一篇赞记。
这篇短文是《史记·孔子世家》篇后的赞语,文中洋溢着司马迁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下面是爱汇网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孔子世家赞赏析,供大家参阅! 孔子世家赞原文赏析两汉:司马迁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孔子世家赞赏析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一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
”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
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
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
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译文二太史公说:《诗经-小雅-车辖》中有这样的句子:“高山吗,人人都仰望着,大路吗,个个都可通行。
”虽然不能人人都能登上那高山绝顶,踏上那大路坦途,但心总是向往着它。
我读着孔子的书,便想见他的为人。
到了鲁国,参观孔子的庙堂、孔子用过的车子、穿过的衣服以及祭祀器具,见到众儒生按时在他家里演习礼仪,我恭敬地徘徊留连,不肯离去。
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太多了,一般都在当时荣显,死后也就完了。
孔子是普通的百姓,传了十余代,学者仍然尊崇他。
从天子、王侯起,中国讲说“六艺”的人,都以孔子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孔子,可以说是最了不起的圣人了。
译文三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
45《孔子世家赞》原文译文及赏析 《古文观止》每日一篇
《古文观止》每日一篇
45.孔子世家赞
【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话:“高高的山岳,为人所瞻仰;宽广的大道,人们沿着它前进。
”虽然我无法到达那种境界,可是内心却一直向往着。
每当我读着孔子的著作,脑子里便推想着他是怎样一个人。
我到过鲁国的故地,参观过孔子的庙堂、车驾、衣服和礼器;儒生们现在还是按时在孔子的家庙中演习礼仪,我徘徊流连,久久不能离去。
天下的君王乃至贤人可谓是很多了,但他们大都是在世的时候兴盛一时,死后就湮没无闻了。
孔子虽然是布衣之士,但他的学说已经流传了十几代,读书人都尊崇他。
自天子、王侯起,中国讲说六艺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为标准,孔子真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啊!
【艺术特色】
此篇前部分以已工写,后半部分以人工写,这是避实击虚的写法。
文章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起兴,引出对孔子的赞叹。
孔子的德行、学识皆是一流,用高山来形容他,是再适合不过了。
此文重点写对孔子的崇敬,司马迁以“天下君王”与孔子作比对,说君王当时荣耀死后便湮没无闻了,这里有讥讽之意,与孔子受后世尊崇相对,反衬孔子的崇高地位。
此文文情深挚,咏叹摇曳,令人心驰神往。
孔子世家赞文言文翻译
孔子世家赞文言文翻译孔子世家赞文言文翻译《孔子世家赞》是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写的一篇赞记。
这篇短文是《史记·孔子世家》篇后的赞语,文中洋溢着司马迁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文笔简法,含意深远。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孔子世家赞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注释①选自《史记·孔子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
《史记》一百三十篇,每篇最后都以“太史公曰”的形式,对所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加以评论,一般称为赞。
赞,文体名。
本文是《史记·孔子世家》的赞,是作者对孔子的评论。
②太史公:司马迁的官名,用以自称。
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xiá)》。
仰,这里是仰慕、敬仰的意思。
景行,大道。
这里喻指高尚的品德。
行,这里是效法的意思。
止,句末语气助词,无意义。
④乡:通“向”。
⑤适:往。
⑥祗(zhī)回:相当于“低回”。
流连,盘桓。
祗,恭敬。
有的版本作“低回”。
⑦布衣:没有官职的人。
⑧《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⑨折中:调和取证。
译文一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
”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
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
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
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译文二太史公说:《诗经-小雅-车辖》中有这样的句子:“高山吗,人人都仰望着,大路吗,个个都可通行。
孔子世家赞翻译全文
孔子世家赞翻译全文: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
”
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
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
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
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
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祟他。
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世家赞》原文、译文及赏析
《孔子世家赞》原文、译文及赏析《孔子世家赞》是《史记·孔子世家》的结束语。
孔子原本不是王侯将相,但司马迁却把他列入“世家”。
他不是完全按照官本位来处理历史人物,他把孔子当做古代的圣人来看待。
这说明司马迁颇具远见与卓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孔子世家赞》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孔子世家赞两汉:司马迁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译文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
”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
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
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
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注释选自《史记·孔子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
《史记》一百三十篇,每篇最后都以“太史公曰”的形式,对所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加以评论,一般称为赞。
赞,文体名。
本文是《史记·孔子世家》的赞,是作者对孔子的评论。
太史公:司马迁的官名,用以自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xiá)》。
仰,这里是仰慕、敬仰的意思。
景行,大道。
这里喻指高尚的品德。
行,这里是效法的意思。
止,句末语气助词,无意义。
乡:通“向”。
适:往。
祗(zhī)回:相当于“低回”。
流连,盘桓。
祗,恭敬。
有的版本作“低回”。
布衣:没有官职的人。
孔子世家赞文言文阅读答案
孔子世家赞文言文阅读答案孔子世家赞《史记》有之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那么荣,没那么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注】①低回:徘徊,流连。
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课文链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自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17.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高山仰止(仰望,敬仰)(2)不能去云(离开)(3)没那么已焉(停顿,消失)(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恨)评分标准:每题1分。
共4分。
18.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D)(2分)A.虽不能至虽不能察,必以情B.然心乡往之烨然假设神人C.当时那么荣入那么无法家拂士D.想见其为人此之谓失其本心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
共2分。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答案】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2)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答案】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有危害(就会神疲倦而无所得)。
评分标准:句意通顺,得1分,重点词语翻译正确,得1分。
每句2分。
共4分。
20.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那么,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困。
(2分)【答案】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很敬仰他。
评分标准: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2分。
孔子世家赞阅读练习及答案
孔子世家赞阅读练习及答案《孔子世家赞》阅读材料孔子世家赞有之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注】①低回:徘徊,流连。
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课文链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自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孔子世家赞》阅读题题目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高山仰止() (2)不能去云 ()(3)没则已焉 () (4)人不知而不愠()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虽不能至虽不能察,必以情B.然心乡往之烨然若神人C.当时则荣入则无法家拂士D.想见其为人此之谓失其本心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
共2分。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困。
(2分) 《孔子世家赞》阅读题答案17.(1)高山仰止(仰望,敬仰) (2)不能去云 (离开)(3)没则已焉 (停止,消失) (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恨)18.(D)19.(1)【答案】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2)【答案】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有危害(就会神疲倦而无所得)。
20.【答案】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很敬仰他。
关于孔子世家赞原文及翻译
孔子世家赞原文及翻译关于孔子世家赞原文及翻译《孔子世家赞》是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写的一篇赞。
此文是《史记·孔子世家》的赞语,开篇以总评揭出自己对孔子的无限景仰,继而从遗书、遗物、遗教三个方面,极言自己对孔子的向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孔子世家赞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孔子世家赞(选自《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①”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②。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③。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④!◇注释①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一生周游列国,主要从事著述、讲学;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世家:《史记》五种体例之一。
止:句末语气词。
景行(háng):宽大的道路。
景,大。
行,路。
②乡(xiàng)往:即“向往”。
乡:同“向”。
③低回:徘徊。
④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又称“六经”,是儒家重要经典。
折中:取正,用做判断事物的准则。
夫子:古代男子的尊称。
孔子之门徒尊称孔子为夫子,故又成为对老师的专称。
◇鉴赏《孔子世家》是《史记》三十篇世家之一,记载了孔子的生平活动和思想。
本文是这篇世家末尾的赞,是司马迁对这位儒家圣人的总评价,认为孔子是最高的圣人,表达了他对孔子由衷的推崇、敬仰以及向往之情。
赞语开篇即借用《诗经》里的两句诗作总评揭示出自己对孔子的无限景仰。
接着说读其书如见其人,用一“读”字、一“想”字,传达出作者对孔子人格的深深憧憬。
接下来谈到仲尼虽逝,然其遗物依然,其遗教犹在。
司马迁面对这一切,恍若重逢故人,不忍离去。
一“低回留之”,一“不能去云”,写出了作者的眷眷深情。
孔子世家赞阅读答案
孔子世家赞阅读答案孔子世家赞阅读答案导语:《孔子世家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所作,记述了作者司马迁对孔子的敬仰和向往之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子世家赞阅读答案,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孔子世家赞有之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到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注】①低回:徘徊,流连。
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课文链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述而》)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 分)(1)高山仰止()(2)不能去云()(3)没则已焉()(4)人不知而不愠()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2 分)A. 虽不能至虽不能察,必以情B. 然乡往之烨然若神人C. 当时则荣入则无法家拂士D. 想见其为人此之谓失其本心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答:(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20.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2分)答:参考答案17.(1)仰望,敬仰(2)离开(3)停止,消失(4)生气,恼怒18.D19.(1) 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2) 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有危害(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0. 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很敬仰他。
孔子世家赞阅读答案
孔子世家赞阅读答案孔子世家赞阅读答案导语:《孔子世家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所作,记述了作者司马迁对孔子的敬仰和向往之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子世家赞阅读答案,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孔子世家赞有之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到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注】①低回:徘徊,流连。
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课文链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述而》)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 分)(1)高山仰止()(2)不能去云()(3)没则已焉()(4)人不知而不愠()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2 分)A. 虽不能至虽不能察,必以情B. 然乡往之烨然若神人C. 当时则荣入则无法家拂士D. 想见其为人此之谓失其本心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答:(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20.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2分)答:参考答案17.(1)仰望,敬仰(2)离开(3)停止,消失(4)生气,恼怒18.D19.(1) 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2) 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有危害(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0. 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很敬仰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四、孔子世家贊1《史記》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2,景行行止3。
』雖不能至,然心鄉往4之。
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
適5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6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7,沒則已焉8!孔子布衣9,傳十餘世,學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10者,折中於夫子11,可謂至聖矣!」
作者
約前《史記》是西漢時期歷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時期共二千六百多年的歷史。
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司馬遷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撰寫《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人,是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後世尊稱他稱為太史公。
《史記》被公認為中國史書的典範。
注釋
1. 據《史記‧孔子世家》,本章是其中的贊語部分。
「世家」是《史記》
創立的一種體例,主要用來記述世襲封爵的王侯事跡;孔子不是王侯,司馬遷破例推崇,把他列入「世家」。
「贊」是紀傳體史的最後部分,多用來品評人物。
2. 高山仰止:這裏指孔子的人格和學問,像高山一樣使人景仰。
3. 景行行止:景,大。
景行行止,這裏指孔子的德行,像大道一樣,
可讓人遵循。
4. 鄉往:鄉,通「嚮」。
鄉往,即嚮往、思慕。
5. 適:前往。
6. 祗回:祗回,低回,徘徊留連。
7. 當時則榮:生前享盡榮耀。
8. 沒則已焉:沒,死。
已,止。
沒則已焉,死後也就沒有(榮耀)了。
9. 布衣:平民。
10. 六藝:指《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經。
11. 折中於夫子:意思是以孔子的思想和行為為標準,校正錯誤和偏
差。
折中,不偏不倚。
語譯
太史公說:「《詩經》上有一句話說:『巍峨的高山令人景仰,寬廣的大道讓人遵循。
』雖然我們無法到達那裏,但卻一心企慕呢!我讀孔子的書,想見他為人的高尚風範。
到了魯國,參觀孔廟和他遺留下來的車服禮器,看見學生按時到這裏來學習禮儀,我徘徊流連,竟捨不得離開。
天下的君王和歷代賢能之士實在是太多了,他們在世時固然榮耀,但死後甚麼都沒有了!孔子以一介平民,卻傳了幾十代,讀書人都尊崇他。
從天子王侯,到全國講六經的人,都以夫子為準則,真可說是至高無尚的聖人了。
」
導讀
本文中,太史公司馬遷首先引用《詩經.小雅》的名句,表達對孔子的追慕之情,接著指出孔子留給世人豐富的精神財富,所以上自天子王侯,下至全國講六經的人,都以孔子為準則。
從而高度評價孔子對後世的深遠影響,尊稱他為「至聖」。
孔子高尚的人格和高深的學問,確是值得人們學習的,他光明正大的德行,也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雖然我們不能夠完全追得上他,但是可以他為榜樣,儘量做好自己。
小測試
小測試
《孔子世家贊》中,司馬遷以「高山仰止,景
行行止」來稱讚孔子,他特別推崇孔子哪方面
的成就? A B C D
○○○○
A 有教無類
B 能使學生按時到來學習禮儀
C 以一介平民世傳千代,受讀書人尊崇
D 天子王侯都對他加以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