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

合集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2004—2005年,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其死亡人数已经超过肿瘤和心血管疾病。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指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约有15%为脑卒中发病高危人群,脑卒中综合标化患病率约为2%。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用于卒中发病高风险人群的一级预防治疗和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治疗[1,2,3,4]。

据此推算,我国至少有8 320万人需要或正在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这部分人群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就成为一个亟待规范的临床问题。

2013年《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包含了部分对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的推荐,但未对临床证据做详细阐述[5]。

临床上围手术期抗栓药物的合理应用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5年日本的一项国内调查研究发现,不同中心围手术期的抗栓治疗策略有很大差异[6]。

据调查,因担心围手术期应用抗栓药物带来的出血风险,我国多数医院外科择期手术治疗前常规停用抗血小板药物1周以上。

这样做确实可以让围手术期的出血风险降至最低,但同时也使患者暴露在无药物保护的状态下,增加了围手术期卒中的发生风险。

英国一项大型队列研究纳入了39512例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患者,结果表明停用阿司匹林使卒中再发风险增加40%[7]。

瑞士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规律使用阿司匹林作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患者,围手术期暂时停用阿司匹林使急性卒中风险升高3倍(OR 3.4, 95%CI 1.08~10.63)[8]。

一项纳入50 279例患者的荟萃分析也表明,停用阿司匹林治疗使主要卒中事件发生风险升高3倍(OR 3.14, 95%CI 1.75~5.61),而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停用抗血小板治疗使卒中风险增加了89倍(OR 89.78, 95%CI 29.90~269.60)[9]。

海宁市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

海宁市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

海宁市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 沈永洲1 沈高飞1 丁杏芬1 杨 靖1 林永祥2 徐世勤2 袁建初3 钱 群3  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也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

国家卫生部、科技部于2006年组织实施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海宁市作为肿瘤登记报告地区纳入本次死因抽样调查范畴,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11人口资料 由市公安局提供2004~2005年全市各镇(街道)人口数及其变动情况资料,各年龄组人口数根据“海宁市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推算。

21调查方法 根据“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实施方案”进行,业务技术骨干接受省级培训,在此基础上,市卫生局举办全市调查员培训班,统一质量控制标准,然后,进行现场调查。

31统计方法 按ICD -10进行死因编码,统计软件由国家卫生部统一提供。

41质控指标 调查完成率9914%、死因复核符合率8610%、根本死因符合率9910%、诊断不明比例011%、编码正确率9815%、粗死亡率6199‰,这6项质控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质量控制标准。

结果与分析11一般情况 2004~2005年海宁市户籍人口数合计为1285585人年,全市共死亡8988人,死亡率为6199‰,标化死亡率为6134‰;其中:2004年死亡4347人,死亡率为6177‰,标化率6107‰;2005年死亡4641人,死亡率7121‰,标化率6161‰。

平均期望寿命为7615岁,其中:男性7412岁,女性7819岁。

与20世纪70年代死亡回顾调查资料相比:平均期望寿命增加了614岁,其中:男性增加7岁,女性增加519岁。

21主要死因分析 海宁市2004~2005年居民主要死因统计显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中毒这“四大死因”,占全部死亡原因的86136%,前10位死因死亡率、标化率及构成比(%)见表1。

中国历史上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

中国历史上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

中国历史上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是在1940~1970年,覆盖人口8亿多人。

调查发现,许多常见恶性肿瘤呈地域性聚集分布。

于是,我国陆续在河南、山西、浙江、江苏、河北、上海、广东等地确定了50多个高发现场防治基地。

基于此次调查取得的数据,1979年,中国第一本恶性肿瘤地图集编辑出版,该工作主要是回顾性地确定前三年中两千万人的死因,并首次提供了占世界人口1/5人群的主要疾病的性别和年龄别死亡率,这本身就极具价值,与此同时,由于每种主要原因的死亡率在中国各地均有十分明显的差别,而且这种差别之大也是其他国家所不可比拟的,这就很可能帮助流行病学家得到一些崭新的病因线索。

此后,我国又进行了1990~1992年第二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以及2004~2005年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

根据这些调查结果,研究者得出我国不同年代的癌症死亡顺位。

20世纪70年代: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及宫颈癌;
20世纪90年代: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及结直肠癌;
21世纪00年代: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及结直肠癌。

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揭示残酷现实

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揭示残酷现实

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揭示残酷现实:●中国人癌症死亡率在过去30年增长八成以上●每四到五人就有一人死于癌症●肺癌取代肝癌高居中国癌症死亡“排行榜”首位●癌症高发折射环境恶化与烟控不力●城市和农村癌症死因差异凸显城乡差别之痛●过多资源用于中晚期患者治疗而忽视了预防癌症在中国城市已成为首位死因,在农村为第二位死因从中国人群的吸烟流行状况来看,到2025年,中国每年新增肺癌病例将超过100万例。

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农村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癌症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这实际上是政府为农村公共卫生政策方面的失误埋单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格局中,与公众健康发生激烈冲突的不仅是烟草业,更有造成环境污染等诸多产业力量《财经》记者李虎军 (财经杂志网站供稿,更多精彩报道请浏览财经杂志网站) 在过去数年中,艾滋病、SARS、禽流感乃至最新的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都对中国公共卫生领域构成巨大挑战。

然而,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中国,以恶性肿瘤(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或者说非传染性疾病),却正在成为更主要的长期威胁。

今年5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最新公布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非传染性疾病正在成为人类最为致命的“杀手”。

其中,癌症位列首位。

2004年,全球有740万人死于癌症。

中国的情况则更为严峻。

今年4月底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表明,中国城乡居民的癌症死亡率在过去30年中增长了八成以上;目前每四到五个死亡的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死于癌症。

中国每年死于癌症的总人口,接近200万人。

诚然,癌症患者数字的增长,与中国人均寿命的提高不无关系,因为衰老经常意味着癌症的高发。

但仅仅是年龄结构的变化似乎远不足以解释癌症如此高发。

实际上,生活方式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致癌因素,都已经在这场悲剧性大幕背后隐约浮现。

一个可以观察到的现实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烟草消费国和生产国,与吸烟存在很大关联的肺癌早已取代肝癌,稳居中国癌症死亡“排行榜”的首位;在淮河流域等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癌症村”星罗棋布,官方最新的调查也证实,从上游、中游到下游,淮河流域地区的消化系统癌症死亡率呈现出“梯度上升趋势”。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 Ⅰ:湖北省居民主要病伤死亡原因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 Ⅰ:湖北省居民主要病伤死亡原因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Ⅰ:湖北省居民主要
病伤死亡原因
李广灿;张玉玲;张敏;曾辉;张岚;张庆军
【期刊名称】《肿瘤防治研究》
【年(卷),期】2008()S1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湖北省城乡居民以癌症为重点的全死因构成及特征。

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9个城乡调查点,回顾调查2004~2005年
居民全死因构成。

结果调查结果证明我省城乡居民总死亡率为5.88‰。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及损伤中毒为湖北省居民主要死因。

结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居湖北省城乡居民死因的第1、2位,两种疾病的死亡数超过我省居民死亡总数的50%。

【总页数】3页(P31-33)
【关键词】全死因;回顾调查;主要死因
【作者】李广灿;张玉玲;张敏;曾辉;张岚;张庆军
【作者单位】湖北省肿瘤研究所;湖北省肿瘤医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5
【相关文献】
1.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四川点男性居民情况分析 [J], 张宁梅;高亚礼;何君;王卓;季奎;邓颖
2.海宁市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 [J], 沈永洲;沈高飞;丁杏芬;杨靖;林永祥;徐世勤;袁建初;钱群
3.1996~1998年镇海区居民主要病伤死亡原因分析 [J], 翁阿宝;陆静珠
4.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Ⅱ:湖北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现状及变化趋势 [J], 张玉玲;张敏;李广灿;曾辉;张岚;张庆军
5.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Ⅲ:湖北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 [J], 张敏;张玉玲;李广灿;曾辉;张岚;张庆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上海地区调查的通知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上海地区调查的通知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上海地区调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日期】2006.07.28•【字号】沪卫疾控〔2006〕45号•【施行日期】2006.07.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疾病监测正文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上海地区调查的通知沪卫疾控〔2006〕45号卢湾区、松江区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进一步揭示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与主要疾病发生的关系,完善和调整疾病防治策略措施,卫生部、科技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的通知》(卫疾控发〔2006〕209号),2006年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第三次以癌症为重点的死因回顾抽样调查。

根据全国抽样结果,将对本市卢湾区、松江区进行回顾调查。

上海地区的调查由市卫生局、市科委共同领导,日常工作由市卫生局主持,具体调查工作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实施。

本市成立了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上海地区调查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技术执行组和执行办公室(附件1),加强对此次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有关区应参照成立相应组织,加强本地区调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根据《“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实施方案》,本市制定了《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上海地区调查实施方案》(附件2),请有关区和相关机构按照方案的各项要求认真组织落实。

附件:1.“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上海地区调查”组织结构2.第三次国家死因回顾调查上海地区调查实施方案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〇〇六年七月二十八日附件1“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上海地区调查”组织结构一、领导小组组长:蔡威王建平成员:王磐石朱启高李善国唐仲进袁仲俭张胜年卢伟孙海燕徐建新金凡二、专家咨询委员会王杰军陈浩泉金凡高玉棠廖美玲三、技术执行组:组长:李善国副组长:卢伟成员:蔡淳朱金龙陈雯宋桂香郑莹夏天袁家麟陶峰四、执行办公室(设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卢伟副主任:宋桂香成员:王芝瑛靳文正韩明江莉莉附件2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上海地区调查实施方案一、前言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

卫生部发布了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的主要情况

卫生部发布了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的主要情况

卫生部发布了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的主要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我国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恶性肿瘤是城市的首位死因,肺癌增长迅速,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多数肿瘤可防可治。

卫生部曾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两次以恶性肿瘤未重点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基本摸清了当时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及其主要死亡原因,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流行规律及分布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饮食营养、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和疾病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一是城乡和不同区域死亡率差异较为明显。

调查发现,我国城乡、不同区域居民死亡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农村高于城市,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

二是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持续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

调查结果表明,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位居全死因的前五位,累计占死亡总数的85%。

三是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属于世界较高水平,不同性别、地区别差异明显。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属于世界较高水平,而且呈持续的增长趋势。

与前两次调查结果相比,死亡率分别比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增加83.1%和22.5%。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城市明显高于农村。

恶性肿瘤是城市首位死因(占城市死亡总数的25.0%),农村为第二位死因(占21.0%)。

从不同肿瘤死因来看,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死亡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而肝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农村较高。

四是我国部分恶性肿瘤死亡率出现明显下降,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肿瘤呈现持续性增长势头。

我国城乡居民的肿瘤发病死亡构成正在发生变化,部分恶性肿瘤死亡率出现明显下降,肿瘤构成日益趋向发达国家的肿瘤死亡模式。

表现在食管癌、胃癌、宫颈癌、鼻咽癌死亡率及其构成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宫颈癌下降幅度最大;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率及其构成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过去30年分别上升了465%和96%。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方案可行性分析(可复制论文)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方案可行性分析(可复制论文)

图1湖北省云梦县伍洛镇居民死因分类图2、由于云梦县伍洛镇共辖27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调查中分4组进行,每组平均调查7个村,其中一组在调查后根据基础死亡名单整群随机抽查了10%左右的死亡个案即30例进行复核,其复核结果显示(表14、15):死因不符合的例数达到了1/3,而姓名和年龄的不符合率也达到了近20%。

后经再入户调查核实,其姓名和年龄的不符合情况主要是因为当地很多居民有两个名字,即学名和小名,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忽略了这个问题:而年龄方面的不符主要是因为当地居民习惯使用虚岁年龄(大于实足年龄1—3岁),使报告登记的实足年龄小于调查年龄;死因不符合的情况经再核实后发现,其中80%左右的死因确实不相符,需要再进行更详细的调查。

表14云梦县伍洛镇抽查30例死亡资料中死因调查与常规登记结果不符合率图2湖北省云梦县伍洛镇死因诊断医疗机构分类图表17湖北省云梦县伍洛镇死因最高诊断依据分类8图3湖北省云梦县伍洛镇死因最高诊断依据分类图三、现场调查的质量控制在死因调查中,死亡名单的确定、人口资料的收集、死因调查表和死因推断量表的填写,以及死因的判断和死因编码、复核调查是调查中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开展调查的质量控制不仅使调查获碍的数据更为可靠,还可以发现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

如在死因确定环节中随机抽查了一定比例死亡资料进行复核,检验调查的死因符合率,结果发现抽查的30例中有10例死因不相符,不符率达到了33.3%,均需重新进行死因调查或死因推断;而在某些地区的粗死亡率也不符合当地人口和社会经济水平,若调查所得死亡率低于其95%可信区间的下限,则可以认为调查地区的死亡资料存在漏报,死亡率水平不合理;死因调查结果的死因不明和老死所占比例也应符合具体质控指标,因为死因不明占调查中全部死亡的比例过高则说明此数据可信度不高,不能说明当地真实的死因构成,所以在调查中尽可能使收集到的资料涵括明确死因的信息。

在调查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调查员的培训,从熟悉调查目的到规范调查手段等均要统…要求,使调查员对调查有统一的认识和理解,并使其培训的合格率达到100%;。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2004—2005年,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其死亡人数已经超过肿瘤和心血管疾病。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指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约有15%为脑卒中发病高危人群,脑卒中综合标化患病率约为2%。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用于卒中发病高风险人群的一级预防治疗和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治疗[1,2,3,4]。

据此推算,我国至少有8 320万人需要或正在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这部分人群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就成为一个亟待规范的临床问题。

2013年《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包含了部分对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的推荐,但未对临床证据做详细阐述[5]。

临床上围手术期抗栓药物的合理应用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5年日本的一项国内调查研究发现,不同中心围手术期的抗栓治疗策略有很大差异[6]。

据调查,因担心围手术期应用抗栓药物带来的出血风险,我国多数医院外科择期手术治疗前常规停用抗血小板药物1周以上。

这样做确实可以让围手术期的出血风险降至最低,但同时也使患者暴露在无药物保护的状态下,增加了围手术期卒中的发生风险。

英国一项大型队列研究纳入了39512例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患者,结果表明停用阿司匹林使卒中再发风险增加40%[7]。

瑞士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规律使用阿司匹林作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患者,围手术期暂时停用阿司匹林使急性卒中风险升高3倍(OR 3.4, 95%CI 1.08~10.63)[8]。

一项纳入50 279例患者的荟萃分析也表明,停用阿司匹林治疗使主要卒中事件发生风险升高3倍(OR 3.14, 95%CI 1.75~5.61),而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停用抗血小板治疗使卒中风险增加了89倍(OR 89.78, 95%CI 29.90~269.60)[9]。

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中吉林省各抽样点易出现的问题

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中吉林省各抽样点易出现的问题

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中吉林省各抽样点易出现的问题【摘要】目的了解吉林省各抽样点在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中易出现的问题,为今后肿瘤长期监测减少工作量。

方法以吉林省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死因卡为研究对象,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

结果死因卡存在的问题是:错误的死因确定,ICD 10编码错误,数据丢失现象等。

结论吉林省应以五个监测点作为长期监测点。

不要开展全省性普查,以免上报的死因卡不真实最后计算的数据不准确。

【关键词】死因;抽样抽查;问题死因卡易出现的错误给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为了今后开展肿瘤长期监测不走弯路,减轻工作量。

对吉林省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26063张死因卡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我省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死困卡。

诊断按国际疾病分类ICD 10统计。

2 结果死因卡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错误的死因确定;ICD 10编码错误,存在数据丢失现象等等。

2.1 整体易出现的问题男女病互混,老年病与婴儿病互混,初生日期与死亡日期不符等。

2.2 错误的死因确定在死因的确定方面:对每一张卡片首先要看根本死因是否正确,然后看直接死因,如不正确要进行修正。

其次看死因链,对于无死因链的要填上,多余的而强行加上的要去掉。

按疾病发展过程死因链不符合逻辑的要修正。

所有卡片在这方面的错误率达70%~80%左右。

2.3 ICD 10编码错误ICD 10编码错误:国家要求ICD 10编码必须是4位,而大部分点未理解编成了3位。

甚至有些点3位也错误百出。

如以英文字母T 打头的码一律不可编入,因为以T打头代表的是毒性效应,而五个点都犯类似的错误。

这样在损伤中毒及婴幼儿,围产期死因确定方面的编码都报的一片混乱。

甚至造成卡片大量丢失。

ICD 10编码错误率达60%~80%左右。

2.4 存在数据丢失现象五个点均存在数据丢失现象。

这样上报材料100%不合格。

我们在对丢卡进行查找时:首先,看统计分类量,如果是零的要修改根本死因和ICD 10编码使之归类达到统计分类不为零;其次,根本死因错误的不能归类进行查找使之归类;再次,对死因链不符合逻辑的修正达到归类。

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第三次专题讨论方案

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第三次专题讨论方案

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第三次专题讨论方案第三次经济普查方案第三次经济普查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制定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

全国经济普查对象和范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具体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

内容和时间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及主要资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普查标准时点为2016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6年年度资料。

组织和实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突出重点,优化方式,统一组织,创新手段,认真做好普查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

为了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国务院将成立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组织和实施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

普查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同志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国务院办公厅、统计局、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中央编办、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等部门。

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统计局,负责普查的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

其中,涉及普查经费方面的事项,由财政部负责和协调;涉及固定资产投资保障方面的事项,由发展改革委负责和协调;涉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名录方面的事项,由工商总局、税务总局负责和协调;涉及机关和事业单位名录方面的事项,由中央编办负责和协调;涉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基层自治组织名录方面的事项,由民政部负责和协调;涉及组织机构代码方面的事项,由质检总局负责和协调;涉及各级政府及其普查工作人员在普查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的事项,由监察部负责和协调处理。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增加的10个样本县(市)名单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增加的10个样本县(市)名单

附件1: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增加的10个样本县(市)名单序号调查点回顾调查时间1 河北省固安县 2001-2005年2 湖北省浠水县 2001-2005年3 安徽省利辛县 2001-2005年4 河南省尉氏县 2001-2005年5 河南省柘城县 2001-2005年6 广东省阳东县 2003-2005年7 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 2003-2005年8 云南省瑞丽市 2003-2005年9 云南省陇川县 2003-2005年10 云南省个旧市 2003-2005年死因调查表姓名:性别:①男②女出生日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死亡日期:年月日住址:1.死者生前是否有以下暴露史:(具备任何一项,均为“是”)2.死者生前是否有以下症状或体征:(各项中具备任何一个症状或体征,均为“是”)3.死者生前是否做过HIV抗体检测:如果是,其检测结果为:①阳性②阴性⑨不知道调查员:(签名)调查日期:年月艾滋病死因推断流程对可能死于艾滋病的个案(包括死因不明的和死因高度怀疑与HIV感染有关的疾病),按照下述程序进行死因推断。

附件4:艾滋病死因推断标准一、艾滋病诊断标准(一)HIV抗体阳性,并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判断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1.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38度达1个月以上。

2.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3—5次)达1个月以上。

3.卡氏肺囊虫肺炎(P.C.P)。

4.卡波西肉瘤(K.S.)。

5.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

(二)若HIV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第一项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判断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1.CD4/CD8(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1,CD4细胞计数下降。

2.全身淋巴结肿大。

3.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二、艾滋病死因推断主要依据(一)死者生前HIV暴露史:是否有卖血史/受血史、是否吸毒/注射吸毒、是否有商业性行为、多性伴史/性病史、是否有家庭内接触史(了解性伴/配偶、儿女中HIV感染情况);个人史(治疗史、职业暴露史、外伤史、其他可能感染HIV的相关疾病史等)。

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情况报告

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情况报告

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卫生部信息中心2008-04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其变化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

卫生部和科技部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和不同区域死亡率差异较为明显,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

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两次以恶性肿瘤为重点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基本摸清了当时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及其主要死亡原因,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流行规律及分布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饮食营养、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和疾病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21世纪初我国城乡、不同类型地区居民以恶性肿瘤为重点的全部死因的死亡率水平、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掌握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地区与人群分布特征,为国家制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预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据,并为建立健全肿瘤登记系统及研究重点疾病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奠定基础。

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主要结果有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城乡和不同区域死亡率差异较为明显。

本次调查地区标准化死亡率为4.0‰(男性为4.9‰、女性3.1‰)。

调查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从调查地区死亡率来看,城乡之间的差异明显,农村高于城市19%,不同区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中、西部城市分别高于东部城市22%和25%;中、西部农村分别高于东部农村13%和15%。

二是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持续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

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居民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持续下降,死亡原因构成发生明显变化。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死亡原因的分类,我国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及母婴疾病死亡率比90年代初第二次调查死亡率下降了34.7%。

四川省第三次全国死因流调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特征分析

四川省第三次全国死因流调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特征分析


+ 慨币 t
圈 1 四川省死 因回顾} 样 调聋 l 个调查点分布 冉 0
[ sr c]Ob et e T n u tect e ’ d a cu lyo i l ss m ih a , n rvd vd ne Ab ta t jci of do th iznS et ata t f r e yt i Scu n a dpo iee i c v i i h i c c e n e
亡谱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为进一步揭示社会经济发 展、 环境变化与主要疾病发生的关系 , 调整和完善防治 措施 ,06 20 年在四川省内进行了四川省第三次全国死 因
回顾抽样 调查 , 统计 结果显示 , 循环 系பைடு நூலகம் 的死 因顺位 居
甘 孜 州
第一,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1 对 象与方 法
a ton. ci
[ ywo d ]Det a s Ci l ss m Det aue Ke r s ahc ue r e y t ahf tr c e e
中图分类号:R 9 . 15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2-3 6 0 8 80 0.3 7 958( 0) -050 2 0 登记工作的乐山市中区共 1个县( O 市、区) 累计149 1 0 142
调 查人群 死亡 第 一位是循 环 系统疾 病,
粗 死亡 率 15 21 万一 7、 / 6 0 ,标 化 死亡率 为 18 41 万一。结论 1. /0 0 非 常重要的 。
【 关键 词】 死囚 循环 系统 死 亡特征
制订心血 管 疾病 防治方案 ,采取 一 系列防治措施是
Ana y i o r l y t m ’ De t a u e i e so l ss fCic e S se S a h Fe t r Ar a fTheTh r t n l t o pe tv r e fDe t u e n id Na i a o Re r s c i eSu v y o a h Ca s si n S c u n Zh n n me , u , a g Zh o e 1 c u n Ce tro s a eCo to n e e t n Ch n d , 1 0 i h a . a g Ni g i He J n W n u , ta . h a n e fDie s n r l d Pr v n i , e g u 6 0 41 Si a o Ch n ia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四川点男性居民情况分析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四川点男性居民情况分析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四川点男性居民情况分析张宁梅;高亚礼;何君;王卓;季奎;邓颖【期刊名称】《卫生软科学》【年(卷),期】2009(023)005【摘要】[目的]了解男性人群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问卷调查表收集结果,调查死亡原因用ICD-10分类,用SPSS 13.0分析数据,用简略寿命表法计算男性居民两年平均期望寿命.[结果]男性居民两年平均死亡率为6.83‰,居前五位的疾病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肝癌、胃癌、肺癌,两年平均期望寿命为76.46岁.[结论]纠正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力度,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对降低影响男性健康长寿的主要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健康长寿这一人们期望的共同愿望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总页数】3页(P502-504)【作者】张宁梅;高亚礼;何君;王卓;季奎;邓颖【作者单位】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5【相关文献】1.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新疆居民死因分析 [J], 杨涛;吴黎军;刘来新2.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四川省质量控制分析 [J], 何君;高亚礼;王卓;季奎;张宁梅;邓颖;袁建国3.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Ⅱ:湖北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现状及变化趋势 [J], 张玉玲;张敏;李广灿;曾辉;张岚;张庆军4.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Ⅲ:湖北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 [J], 张敏;张玉玲;李广灿;曾辉;张岚;张庆军5.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Ⅰ:湖北省居民主要病伤死亡原因 [J], 李广灿;张玉玲;张敏;曾辉;张岚;张庆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省卫生厅、辽宁省科技厅转发卫生部和科技部关于开展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的通知

辽宁省卫生厅、辽宁省科技厅转发卫生部和科技部关于开展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的通知

辽宁省卫生厅、辽宁省科技厅转发卫生部和科技部关于开展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辽宁省卫生厅,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公布日期】2006.07.31
•【字号】辽卫函字[2006]377号
•【施行日期】2006.07.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
正文
辽宁省卫生厅、辽宁省科技厅转发卫生部和科技部关于开展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的通知
(辽卫函字〔2006〕377号)
沈阳、大连、鞍山、丹东、阜新和辽阳市卫生局,科技局:
现将卫生部和科技部《关于开展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的通知》(卫疾控发〔2006〕209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全面部署调查工作
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工作,是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和健康的大事,是揭示社会发展和调整卫生资源配置的客观指标和主要依据。

省卫生厅和科技厅建立了“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辽宁省组织结构”(见附件1),各地卫生和科技部门要对此项工作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切实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辽宁省实施方案》(见附件2)全面完成此项调查工作。

二、密切配合,保障经费,确保调查工作质量
为了确保此次调查工作的质量,请各地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人、财、物等方
面给予支持,确保调查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

省卫生厅和省科技厅将在此项工作结束时,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对相关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附件:1、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辽宁省组织结构(略)
2、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辽宁省实施方案(略)
二○○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审核工作手册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执行办公室二○○七年四月目录一、调查资料审核原则与上报资料内容 (3)(一)、审核原则 (3)(二)、上报资料内容 (3)1.死亡资料 (3)2.人口资料 (3)3.社会、经济卫生状况资料 (3)4.质量控制资料 (4)5.其它调查相关文件(本次不审核) (4)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各省数据审核流程 (5)二、完整性审核 (6)(一)、调查表完成情况 (6)1. 死亡资料 (6)2. 人口资料 (6)3. 社会、经济及卫生状况资料: (6)4. 调查相关文件(本次暂不审核) (6)审核表1 调查表完成情况记录表 (7)(二)、质量控制表格完成情况 (8)审核表2 质量控制表格完成情况记录表 (8)(三)、检查各省上报的纸质材料和其它电子文档情况 (9)审核表3 调查相关文件记录表 (9)三、原始数据库审核 (10)(一)、“数据审核处理”程序的主要模块的功能与使用方法简介 (10)(二)、“数据处理”程序使用方法 (11)(三)、主要调查信息逻辑关系与根本死因抽样检查 (16)审核表4 原始数据逻辑检查与根本死因抽查记录表 (16)四、汇总数据库审核 (18)(一)、利用“调查数据采集系统”统计分析模块审核 (18)(二)、利用国家执行办公室编制“数据处理(ACCESS查询、报表)”程序审核 (18)(三)、利用“数据审核CHECK”程序抽查根本死因的填写及编码 (18)(四)、人口资料审核 (18)审核表5 质量控制指标记录表 (19)五、数据审核结果汇总及评价 (20)汇总表1. 调查数据完整性审核评价表(1) (21)汇总表2. 调查数据完整性审核评价表(2) (22)汇总表3. 质量控制指标汇总及有效性评价表 (23)汇总表4 最终评价表 (24)附录:国家标准疾病分类与代码(GB/T14396-2001) (25)一、调查资料审核原则与上报资料内容(一)、审核原则调查资料必须完整、准确,即国家调查实施方案确定的所有调查点必须全部上报资料,各调查表重点项目填报率达100%,调查数据间的逻辑关系检查一致率达98%以上,抽样检查的信息符合率达95%以上,汇总质量控制指标须达95%以上。

(二)、上报资料内容1.死亡资料(1)全部《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卫调2006表1):包括A类地区调查收集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B类地区调查登记的全部《死亡医学证明书》、漏报死者《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和死因登记质量验证调查《居民死因调查表》的电子文档。

(2)全部《死因推断量表》的电子文档。

2.人口资料(1)从公安部门收集的2004~2005年调查县(区)年末按年龄、性别统计的户籍人口资料的电子文档。

(2)从统计部门收集的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调查县(区)按年龄、性别统计的人口资料的电子文档。

(3)从计划生育、公安、统计及卫生部门收集的2003~2005年调查县(区)按性别统计的出生人数的电子文档。

3.社会、经济卫生状况资料从卫生、统计、妇幼等部门调查收集的《社会、经济及卫生基本状况调查表》的电子文档。

4.质量控制资料1.死亡数收集情况对比表(表4-3)的电子文档;2.出生资料收集情况比较表(表4-5)的电子文档;3.质量控制汇总表(县/区)(表4-7)的电子文档;4.质量控制汇总表(乡、镇/街道)(表4-8)的电子文档;5.死亡调查名单一览表电子文档(表2-2)。

5.其它调查相关文件(本次不审核)1.调查县(区)基本信息与工作小结(电子和纸质);2.本次调查前准备工作有关文字材料,包括政府文件等;3.参加调查的所有单位及工作人员名单(电子文档,格式见表4-2)。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各省数据审核流程二、完整性审核(一)、调查表完成情况以调查点为单位,采用本次调查开发的《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采集系统》的表格录入、统计分析、数据维护、质量控制等功能模块检查和检查数据,按照下列方法依据检查结果填写“审核表1 调查表完成情况记录表”,完成后上报国家审核组。

1. 死亡资料(1)《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进入“数据采集系统”统计分析模块导出卫统8表,分别获取2004、2005以及两年合计死亡数。

(2)《死因推断量表》A表、B表、C表:在“表格录入”窗口查看数据,记录各表记录数。

同时查看死因不明者是否都使用了量表、使用量表的个案推断出明确死因的比例、推断出明确死因的个案其推断依据是否充分,以及量表中关于症状部分问题的回答,98%为“否”或“不知道”者所占比例。

2. 人口资料(1)公安部门收集的2003-2005年末按性别年龄统计的户籍人口资料(2)从计生、公安、统计、卫生等部门收集的2003-2005出生人数资料(3)统计部门收集的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按性别年龄统计的资料以上资料,在“表格录入”窗口查看数据,分别获得上述分性别人口数。

3. 社会、经济及卫生状况资料:在“表格录入”窗口查看数据,检查是否按要求上报。

4. 调查相关文件(本次暂不审核)审核表1 调查表完成情况记录表调查点:区划代码:审核省(市、区):审核人:(签名)日期:(二)、质量控制表格完成情况在“数据采集系统”的“表格录入”窗口查看数据,依据窗口显示的各调查表的记录数,填写“审核表2 质量控制表格完成情况记录表”,完成后上报国家审核组。

审核表2 质量控制表格完成情况记录表调查点:区划代码:审核省(市、区):审核人:(签名)日期:(三)、检查各省上报的纸质材料和其它电子文档情况填写“审核表3 调查相关文件记录表”,完成后上报国家审核组。

审核表3 调查相关文件记录表资料上报省:审核省(市、区):审核人:(签名)日期:三、原始数据库审核(一)、“数据审核处理”程序的主要模块的功能与使用方法简介利用本次调查开发的《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采集系统》中的表格录入、统计分析、数据维护、系统设置、质量控制等功能模块,以及国家执行办公室编制“数据处理”和“数据抽查(CHECK)”程序,对上报数据库进行审核。

1.“数据处理”功能包括综合查询和分项查询。

主要针对表1 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JMSWYYDCB)数据库生成卫统8表的主要字段进行逻辑审核。

筛选原则如下:●女性疾病,如[30]、[31]、[74]-[83]不出现在男性●男性疾病,如前列腺增生[72],不出现在女性●孕产妇病[74]-[83],年龄在15—45岁之间●年龄小于365天,“统计分类号”为7或8●年龄小于等于15岁,“统计分类号”为25、26或29●新生儿病[84]-[89],绝大部分在新生儿死亡中,不应有>0岁的死亡例数●调查表“统计分类号”与ICD-10统计分类号不符的●“统计分类号”字段非空●出生日期<=死亡日期●死亡日期不在2004.01.01-2005.12.31之间●13位死亡病例编码与地区编码校验●根本死因编码不在导致死亡的疾病编码内●死亡年龄不大于130岁●年龄小于6,文化程度不是(1)文盲和半文盲●年龄小于18,婚姻状况是未婚或不详2. “分类统计筛选”功能对表1 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JMSWYYDCB)数据库中的性别、民族、主要职业及工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死亡地点、最高诊断单位、最高诊断依据字段进行检查,筛选填写错误的记录。

3. “量表核查”功能主要审核有“死因推断量表”病例记录,但在表1 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JMSWYYDCB)数据库中,没有对应记录的病例;多是由于表1为导入数据造成。

4.“空项统计”功能对表1 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JMSWYYDCB)数据库中,主要字段的空项数进行统计。

5.“分类统计”功能对表1 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JMSWYYDCB)数据库中,民族、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诊断依据、诊断单位、死亡地点进行统计;对表2-2 死亡调查名单一览表中的“调查结局”进行统计;6. “报表预览”功能对表4-3死亡数收集情况对比表和表4-5出生资料收集情况比较表进行浏览。

(二)、“数据处理”程序使用方法1. 导入程序打开由“数据采集系统”导出的数据库,将“数据审核处理”程序导入:文件——获取外部数据——导入——数据审核处理”程序——将查询、窗体、报表中内容全部导入。

2. 打开窗体中“主窗体”:可见“数据筛选”中包括“综合查询”和“分项查询”,及“保存错误数据”;“量表核查”中包括“运行查询”和“保存错误数据”;“分类统计筛选”中包括“运行查询并保存错误数据”;“空项统计”中为“填写/空项统计”;“分类统计”中为表 1 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民族、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诊断依据、诊断单位、死亡地点进行统计;表2-2 死亡调查名单一览表:“调查结局统计”;“报表预览”为:预览表4-3(死亡数收集情况对比表)、预览表4-5(出生资料收集情况比较表)。

注:各省检查完毕后,以调查点为单位将查出的全部错误记录结果导出存库,交国家审核组。

3. 数据筛选方法打开“主窗体”,运行“数据筛选”中的“综合查询”,筛查出所有记录中有逻辑错误的记录。

运行“分项查询”,按不同条件分别筛查出有错误的记录。

以此类推,进行其它项目的审核。

(三)、主要调查信息逻辑关系与根本死因抽样检查用“数据处理”和“数据抽查(CHECK)”程序进行数据检查。

1. 调查信息逻辑关系检查全面检查原始调查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进入“数据处理”主窗体界面,点击“综合查询”模块。

如有数据框弹出,即筛出的问题记录。

根据查出的记录数计算检出率,并将问题记录导出存库。

2. 根本死因抽查抽样检查根本死因及编码。

用“数据审核(CHECK)”程序检查。

方法:将CHECK程序拷贝入审核数据库中运行,每个调查点随机抽至少50份死亡病例,人工检查根本死因代码、统计分类号与规定的分类号、填报的根本死因与ICD对应的根本死因的一致性,并将检查结果导出存库。

记录检查结果。

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填写“审核表4 原始数据逻辑检查与根本死因抽查记录表”。

检查完毕后,将记录表与问题记录库和抽样检查库一同上报国家审核组。

审核表4 原始数据逻辑检查与根本死因抽查记录表资料来源:(省/市/自治区)1112审核省(市、区):审核人:(签名)日期:四、汇总数据库审核(一)、利用“调查数据采集系统”统计分析模块审核1. 汇总统计输出的卫统8表,与原始数据库比较,检查一致性;2. 进行“死亡率分析”:取得总死亡率;3. 进行“构成比分析”:取得各大类死因的死因构成,分析恶性肿瘤、死因不明占全部死亡的百分比;4. “联合国人口指数”检查,计算2000年、2004年和2005年人口指数值。

(二)、利用国家执行办公室编制“数据处理(ACCESS查询、报表)”程序审核1. 各类诊断依据所占的比例:主要计算县级以上单位所占的比例2. 不同诊断单位所占的比例;主要计算死后推断及不详所占的比例3. 不同死亡地点所占的比例:主要计算在医院死亡的比例4. 计算各民族、主要职业及工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的比例(三)、利用“数据审核CHECK”程序抽查根本死因的填写及编码人工检查根本死因代码、统计分类号与规定的分类号、填报的根本死因与ICD对应的根本死因的一致性,并将检查结果导出存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