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版传统文化六年级教案(全册)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学1. 第一课:《诗经》选读2. 第二课:《楚辞》选读3. 第三课:唐诗选读4. 第四课:宋词选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内涵。
3. 采用讨论交流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以开卷考试形式进行,占总评的30%。
五、教学时间1. 第一单元:共4课时2. 每课时:40分钟3. 总计:160分钟教案示例:课题:《诗经》选读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背景及特点。
2. 掌握《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3. 培养学生对《诗经》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诗经》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2. 经典篇目解析。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诗经》的背景及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经》经典篇目的掌握程度。
教学步骤:1. 导入:《诗经》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2. 讲解:《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3. 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经典篇目的意义。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强调《诗经》的价值。
5.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诗经》中的诗进行背诵。
六、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中国古代艺术5. 第五课:书法艺术欣赏6. 第六课:绘画艺术欣赏7. 第七课:音乐舞蹈艺术欣赏8. 第八课:戏曲艺术欣赏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作品的美。
山东大学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传统文化+6定社稷+序民人(课件)
余力学文
第6课 定社稷 序民人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 规矩之于方圆也。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 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礼, 不可诬以奸诈。
——《礼记·经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余力学文
第6课 定社稷 序民人
通“悬”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 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 也,规矩之于方圆也。故 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 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 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 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
晓事明理
第6课 定社稷 序民人
晏子谏齐景公
阅读故事并回答:晏子是用了什么办法来谏齐景公的?结果 怎样?
晏子以无礼的行为让齐景公生气,从而意识到应该 重视礼教。
使齐景公明白了礼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广闻博识
第6课 定社稷 序民人
阅兵
自读并说出“阅兵”的意义。 阅兵是展示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重要手段,可以展国威、 扬军威、鼓士气。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经典诵读
第6课 定社稷 序民人
“社”土神,稷” 谷神。代指国家
礼礼,经国家,定社稷,
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效法“夫礼 ,天之经也,地之 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 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 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 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 昏乱,民失其性。
试一试
文中说,礼可以成为行为准则,你是怎 样理解的?
礼是规范父子、兄弟、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 为准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学以致用
第6课 定社稷 序民人
外国元首来我国进行国事访问,我国政府会有迎接 他们的仪式。你对这些了解吗?试着查阅一下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六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得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得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得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得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得滋养。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教学目标:1、了解《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得由来2、明白做人得道理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得道理三、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薛仁贵得故事2、您还知道哪些关于德才兼备得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她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得原因就是什么?她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得信任?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就是一个受人欢迎得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得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得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她人得品质。
二、重点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她人得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范读课文。
《以邻为壑》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得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得学习情况作出相应得评判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得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得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得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大度得品性。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六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山东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教学目标:1、了解《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薛仁贵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德才兼备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他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的原因是什么?他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范读课文。
《以邻为壑》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大度的品性。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诗歌1. 《诗经》中的名篇:《关雎》、《静女》、《氓》等。
2. 唐代诗歌:《春晓》、《登鹳雀楼》、《相思》等。
3. 宋词:《水调歌头》、《卜算子》、《青玉案·元夕》等。
第二单元:古代散文1. 《论语》选篇:《学而》、《为政》、《八佾》等。
2. 唐代散文:《谏太宗十思疏》、《陋室铭》、《岳阳楼记》等。
3. 明清散文:《项脊轩志》、《醉翁亭记》、《沧浪亭记》等。
第三单元:古代小说1. 《三国演义》选篇:《桃园三结义》、《群英会》、《空城计》等。
2. 《水浒传》选篇:《梁山伯与祝英台》、《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等。
3. 《西游记》选篇:《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火焰山》等。
第四单元:古代戏曲1. 京剧选段:《空城计》、《四进士》、《贵妃醉酒》等。
2. 昆曲选段:《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等。
3. 越剧选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碧玉簪》等。
第五单元:古代寓言1. 孟子寓言:《孟子·告子下》、《孟子·公孙丑下》等。
2. 庄子寓言:《庄子·逍遥游》、《庄子·秋水》等。
3. 韩非子寓言:《韩非子·五蠹》、《韩非子·难一》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 难点:对古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进行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知识点。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华传统文化概述第1课:走进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2课: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教学内容:介绍汉字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汉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单元:传统文学第3课:古代诗歌教学内容:选取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让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人情感。
第4课:古代散文教学内容:选取经典的古代散文,使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第三单元:传统艺术第5课:中国传统绘画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流派及特点,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欣赏能力。
第6课: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代表性乐器,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传统文化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占总评的40%。
2.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测试成绩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期末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
2. 辅助材料:相关传统文化书籍、视频、图片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传统文化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安排第1-2周:中华传统文化概述第3-4周:传统文学第5-6周:传统艺术第7-8周:传统节日第9-10周:传统习俗第11-12周:传统思想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品味古代诗歌和散文的美,欣赏中国传统绘画和音乐,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理解传统思想。
202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六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教学目标:1、了解《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薛仁贵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德才兼备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他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的原因是什么?他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范读课文。
《以邻为壑》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大度的品性。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的传统节日3. 中国的传统艺术4. 中国的传统习俗5. 中国的传统美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2. 教学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1. 对比法:通过对比不同传统文化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一:讲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节日的起源、习俗等。
3. 教学环节二:介绍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剪纸等,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4. 教学环节三:讲解中国的传统习俗,如婚礼、丧葬等,让学生了解习俗的起源和意义。
5. 教学环节四:介绍中国的传统美食,如火锅、粽子等,让学生了解美食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7.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引导。
2. 总结性评价:通过布置作业和课堂分享,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展览或活动,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和认识。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让六年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特制定本册教案,希望通过系统地学习,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1.2 课程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2. 学习和欣赏古典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掌握中国传统艺术、民俗等特色文化,培养审美情趣。
4. 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章:古典诗词教学2.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涉及唐诗、宋词、元曲等古典诗词。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才情与智慧,领略诗词的美妙与韵味。
2.2 教学方法2.2.1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背诵经典诗词,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2.2 解析词义: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典故、修辞等,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涵。
2.2.3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仿写诗词,培养创作能力。
2.3 教学案例案例一:《静夜思》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步骤:1.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多次朗读,体会诗句的韵律美。
2. 词义解析: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床前明月光”中的“月光”象征着思乡之情。
3. 创作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
案例二:《登鹳雀楼》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意境,了解古代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
教学步骤:1.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多次朗读,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2. 词义解析: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黄河”象征着历史的变迁。
3. 创作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描述自然景观的诗。
第三章:散文教学3.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涉及古代散文,如《庄子》、《孟子》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散文的思想内涵,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教学方法3.2.1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背诵经典散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2.2 解析词义:分析散文中的观点、论证方法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升学生的古文素养,为初中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册共十个单元,每单元包括两篇课文和相关的练习。
内容涵盖了古代诗歌、散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多种体裁,既有经典名篇,也有脍炙人口的传统故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古文词汇、句式的理解,文化背景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合作意识。
五、教学安排:本册共十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为两课时。
每课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课文阅读,第二部分为练习与讨论。
一、第一单元:古典诗歌【课文1】《静夜思》教学目标:1. 学习并背诵《静夜思》。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和作者。
2.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 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解读诗句的含义。
4.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习与讨论】1. 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典诗歌进行阅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阅读的心得体会。
二、第二单元:散文选篇【课文1】《背影》教学目标:1. 学习并理解《背影》的主要内容。
2. 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题目和作者。
2.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 分析散文的结构,解读句段含义。
4.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习与讨论】1. 学生自主选择一篇散文进行阅读,理解散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诗词、成语、典故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诗词鉴赏1. 《静夜思》2. 《登鹳雀楼》3. 《春晓》第二单元:成语故事1. 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2.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3. 成语“亡羊补牢”的故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词的鉴赏方法,成语的来源和寓意。
2. 难点:诗词意境的理解,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成语的背景、意义和用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词、成语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词,运用成语。
五、教学安排1. 每课时40分钟,每周安排2课时。
2. 第一单元:诗词鉴赏(4课时)3.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6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诗词创作、成语运用等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诗词、成语的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诗词、成语资料:收集相关的诗词、成语资料,如注解、译文、背景故事等。
2. 教学多媒体: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传统文化书籍,扩展知识面。
八、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讲解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诗词、成语的鉴赏方法和应用技巧。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山东大学版】六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六年级第三单元明耻崇德经典驿站1知耻立身孔子曰:“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dài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cù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dài之也。
”——《荀子·宥yòu坐》结合注释理解短文:孔子说:“我对有些事感到耻辱,对有些事感到卑鄙,对有些事感到危险。
年幼的时候未能努力学习,老了的时候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教给别人,我认为这是耻辱的。
离开自己的故乡,侍奉君主而显贵腾达,突然遇到过去的朋友,竟然没有怀旧的话,我认为这是卑鄙的。
和小人混在一起,我认为这是危险的。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学而》结合注释理解短文:守信要合乎道义,这样,说过的话才能兑现。
对人恭敬谦虚,依礼而行,这样才会远离耻辱。
讲究亲情孝悌的人,是可以信赖依靠的。
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
如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矣。
——康有为《孟子微》结合注释理解短文:人之所以有不能做的事,都是因为羞耻心。
如果人没有了羞耻心,那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温馨点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耻被认为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因为有知耻之心,人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才能扬善避恶。
但是,人的知耻之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形成的。
2荣辱自知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
——《荀子·荣辱》、文意:光荣与耻辱的最大区别、安危利害的一般情况是:办事先考虑道义后取利的人会获得荣耀,只顾牟取私利而不顾及道义的人会蒙受羞辱;获得荣耀的人最终会事业通达,蒙受羞辱的人最终会穷困无助;通达的人常常管理别人,穷困的人常常被别人管理。
仁则荣,不仁则辱。
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六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教学目标:1、了解《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薛仁贵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德才兼备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他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的原因是什么?他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范读课文。
《以邻为壑》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大度的品性。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 《春节》: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2. 《元宵节》:学习元宵节的起源、习俗和传统食品。
3. 《清明节》:掌握清明节的由来、风俗和纪念方式。
4. 《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传统活动。
5. 《中秋节》:学习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传统食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难点: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六、教学计划与进度1. 课时安排:本册教材共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第一单元用5课时完成,后续单元每单元用5课时完成。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2. 参考资料:相关传统文化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八、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讲解、有趣案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品尝传统美食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3.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九、教学拓展1. 组织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如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
六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二单元(山东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二单元(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二单元砥砺品学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品德和学识是奠定人生的基石。
2、以先贤为师,虚心好学,汲取宝贵的精神食粮。
二、重点难点:知道品德和学识是奠定人生的基石。
10 有志者事竟成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初读: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1、让学生自由读2、小组讨论意思二、了解句子出处三、古语今说理解意思四、明道喻理卧薪尝胆说一说自己的理想。
五、拓展活动知行合一: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想想说说自己为了实现目标又该付出哪些努力?11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树立高远的志向,并为志向而努力。
二、重点难点:学生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树立高远的志向三、课前准备:自己有怎样的志向。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你有怎样的志向?(二)学习新课1、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鸿鹄之志,陈胜吴广起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四)知行合一:你认为什么样的志向是“燕雀小志”,什么样的志向是“鸿鹄大志”?12尊师不论其贵贱贫富矣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以尊师之人为榜样学习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你见到的老师是怎样为人处世的?成长过程中怎样做的尊师?(二)学习新课1、范读。
师者,人之模范也。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汉明帝尊师的故事。
你读懂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四)知行合一假如有一天,你的地位成就都超过了老师,你是否还会尊师?为什么?1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完整word)六年级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案山东版
全册简析教材内容分析:本册教材包括“敦厚”“崇礼”“责任”“竞争”“共赢”“君子之品”“君子之行”“少年君子”八个单元。
“敦厚”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分为《温良恭俭》、《泰山乔岳》《敦厚崇礼》以及《心包万物》四个部分。
“崇礼”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郭泰”“孟子”“晏子”“到晷”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本学期,我们重点学习“敦厚”“崇礼”“责任”“竞争”这四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诵读”(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点睛”(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晓事明理”(讲述精彩的故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明理)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3.养成良好品德。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六年级上1《温良恭俭》【教学目标】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投影仪【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教学过程:二、简介《敦厚》。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山教版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1课《论语》(八则)教学目标;1、简单的了解《论语》及相关知识2、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
3、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4、能学有所得,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启发。
教学重难点:能学有所得,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启发。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了解《论语》七、活动广角:1、背诵课文 2、谈谈你对那段话感受最深。
八、成长阶梯:1、说说你的收获 2、除了课文的选文,你还知道那些《论语》的警句?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反思:教学目标:1、简单的了解《大学》及相关知识2、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
3、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4、理解“慎独”的含义并能付诸实践。
教学重难点:理解“慎独”的含义并能付诸实践。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教学计划(山东大学)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
而且在前几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古诗文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名胜”: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名胜佳境”:学习古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感悟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趣味诗歌”:认识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和孔尚任,走进他们的生活,体味他们的胸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一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通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艺术和中华民俗,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难点: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
了解齐鲁文化遗产,了解山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进度:第一周:论语第三周:中庸第五周:大学第七周:列子汤问第九周:史记淮阴侯列传第十一周:马援第十三周:诸葛亮第十五周: 岳飞第十七周:李清照第十八周以后:复习六、教学措施: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山大版传统文化六年级教案(全册)
山东大学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第1课《论语》(八则)一、经典回放: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教学过程: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七、活动广角:第4页八、成长阶梯: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大学》(二则)一、经典回放: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活动广角:第8—9页七、成长阶梯:第10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第1课《论语》(八则)一、经典回放: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教学过程: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七、活动广角:第4页八、成长阶梯: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大学》(二则)一、经典回放: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活动广角:第8—9页七、成长阶梯:第10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中庸》(二则)一、经典回放:默读课本11—13页原文和文意二、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六、活动广角:第15页七、成长阶梯:第16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列子·汤问》(二则)一、经典回放:默读课本17—21页原文和文意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活动广角:第19、20、22页七、成长阶梯:第20、23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6课、《马媛》一、经典回放:默读课本32—33页原文和文意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4页六、活动广角:第34—35页七、成长阶梯:第35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7课、诸葛亮一、人物剪影:默读课本36—37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活动广角:第38页七、成长阶梯:第38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8课、岳飞一、人物剪影:默读课本39—40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1页六、活动广角:第41、42页七、成长阶梯:第42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9课、李清照一、人物剪影:默读课本43—45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活动广角:第46页七、成长阶梯:第46页八、个人熟读自立歌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0课、辛弃疾一、人物剪影:默读课本47—48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9页六、活动广角:第49、50页七、成长阶梯:第50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1课、蓬莱仙境一、诗画揽胜:默读课本53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54页六、活动广角:第54—56页七、成长阶梯:第57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2课、蒲松龄故居一、诗画揽胜:默读课本58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0页六、活动广角:第60—62页七、成长阶梯:第63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