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种群密度方法 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高中生物《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地解释种群的概念、种群密度的概念。
2、说出种群密度调查的现实意义。
3、了解种群密度调查的基本方法:逐个计数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能力目标:1、能够在新情境下正确选择应用逐个计数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分析或解决问题。
2、模拟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过程,尝试分析调查过程中减少误差的方法。
情感目标:1、关注种群密度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模拟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3、通过问题解决,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种群的概念、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进行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时减少误差的方法。
【设计思路】本节为高中生物生态学部分学习的第一节,是学生从细胞水平到个体水平认识生命及生命现象到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宏观层面学习生物学的衔接点。
因此,做好知识的衔接是课程引入的关键。
可以选择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个体到群体的不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进入新的学习情境。
在对种群概念的理解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举例说明,一方面给出范例,另一方面给出错误的例子让学生辨析,在辨明真伪命题的过程中,掌握种群的概念。
对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意义,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生产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让学生体会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重要性。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是本节的重点,为了更好地建构知识,让学生在动手中体会过程,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思考和深入理解原理,是最好的方法。
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如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逐个计数法较为直观,学生容易想到,而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引入则需要通过一定问题的设置来进行。
“调查一片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就是对逐个计数的挑战,学生需要思考解决的方案,“以部分代表整体”也是容易想到的解决方法。
在肯定学生的问题解决思路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体会样方法的进行过程,并且尝试分析调查过程中减少误差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新问题,在思考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样方法调查种群的密度》教学片段设计

《样方法调查种群的密度》教学片段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样方法是第四章第1节中的内容,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更是学生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种群与群落的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的基础,该片段的教学是15分钟,主要讲述什么叫做样方法?计算什么时用到样方法?使用样方法计算需要注意些什么?等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必修2生物的进化部分对种群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当中,对树林中树的数量、草地中草的数目等的问题十分感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认同知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养成主动关注身边环境的习惯,体验学习快乐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示范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实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
五、教学策略设计充分利用教材及课件中的图片资料将学生引入所设计的教学情景,每一小节都有问题引领,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让问题链条逐步形成,层层深入,综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引导分析讨论出现的问题,一块总结出样方法的注意事项。
六、教学资源与准备多媒体课件、纸质图画七、板书设计难道要一棵一棵的数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之一,[探究活动]在大家的桌上有一张纸,假设这幅图代表一块面积为100m2的草地。
图中黑色实心圆点代表一株蒲公英,白色圆圈代表其它植物。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4人一组)估算一下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
小组讨论后请一位代表说出估算的方法和结果。
教师同时也在黑板上画出下图:教师点评学生的统计方法。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教案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教案教案标题: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教学目标:1. 了解种群的概念和种群的特征;2. 掌握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3. 学会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分析结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投影仪、计算器、白板和笔;2. 学生准备:学习材料、笔和纸。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些不同种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种群的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种群?- 种群有哪些特征?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讲解种群的概念和特征,包括个体数量、种群密度、种群分布等。
2. 重点介绍种群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种群密度=种群个体数/调查面积。
3.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种群密度,并解释计算结果的意义。
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生物种群进行调查。
2.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调查表格,记录种群个体数和调查面积。
3. 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种群密度,并填写在调查表格中。
4. 学生将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讨论种群密度与种群特征的关系。
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种群密度对种群特征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和分析,展示他们对种群密度调查的理解。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生物种群进行调查,并比较不同种群的密度和特征。
2. 学生可以利用调查结果,讨论种群密度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参与程度和对种群密度计算的准确性。
2. 教师评估学生在总结环节的表达和对种群特征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种群密度对生物种群演变的影响,并进行展示或写作。
2.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种群密度调查实验,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教学设计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教学设计——设计者:张莫属指导思想教材在呈现种群的特征这一内容时,是从问题出发,落脚于对科学方法的学习——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因此,让学生尝试、模仿调查种群密度,是本节的重要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要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来制定,即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完成尝试、模仿的操作。
本实验是一个室外探究的活动,且属于《标准》技能性目标的模仿水平中的“尝试、模仿”层次,故一般可在本节结束时进行。
教学内容分析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认识和把我种群的数量特征很重要。
而教材在呈现这一内容时,是从问题出发,落脚于对科学方法的学习: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在进行调查密度的方法的教学时,教师有必要先介绍“抽样调查”的方法。
教材中介绍了估算最常用的方法——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什么是“样方”?如何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方”?多取几个样方结果会不会更确定些?这些都是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次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到“抽样调查”在科学研究中应用的普遍性,建立科学探究的思维。
学习对象分析学生更偏向于接受比较直观的知识,所在在进行本实验的教学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人们关心的话题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关心某种生物种群数量的数量变化,如大熊猫还剩多少只?蝗虫有没有达到成灾的密度?老鼠数量有没有增长?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多高?怎样调查在学生中,哪些人喜欢玩电脑游戏?(男生还是女生?小学生还是高中生?成绩好还是成绩差的学生?等等)。
由这样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问题,自然过渡到“抽样调查”这种科学估算方法,更加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结合调查区域的相关情况,对该估计值作出生物学解释。
能力目标1、运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2、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亲身调查周边植物,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自然,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操;2、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3、认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教案探究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方法实践的研究骆秀姗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目的要求1初步学会用样方法探究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方法。
2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3通过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方案设计一、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模拟探究的问题是某草坪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二、猜想假设:你的假设是该草坪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三、设计实验:将模拟草坪分成个样方并记录你所探究的种群个体数量→计算种群密度→得出结论实验过程一、材料用具:钢笔(或圆珠笔),计录本等。
二、方法步骤及结果记录1.确定调查对象2.选取样方(等距取样法或五点取样法)根据"问题探讨"中的模拟草坪上按比例取样方,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3.样方的大小?样方数量为?三、观察现象1、计数各样方内该种群的数量分别是:2、计算种群密度各样方种群数量的平均值是。
四、实验结论:该草坪中种群密度。
..五、实验评价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各小组的调查结果有差异?本探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是:①调查时,要选熟悉的,又容易计数的植物。
这样不容易认错植物,计数才是准确的。
②调查时应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免造成结果偏差较大,③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偏差。
④计数时,若有正好在边界上的,只计样方左上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
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
⑤选取样方的个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样方大小要求一致,总面积大的选取的样方应多些。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些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教学设计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些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用样方法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些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方法。
3. 学会如何计算种群密度。
4. 学会如何撰写调查报告。
二、教学内容
1. 用样方法的概念和作用
2. 用样方法的调查方法
3. 种群密度的计算
4. 调查报告的撰写
三、教学重点
1. 用样方法的调查方法
2. 种群密度的计算
3. 调查报告的撰写
四、教学难点
1. 用样方法的调查方法
2. 种群密度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讲解用样方法的概念和作用,并演示用样方法
的调查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态学调查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种群密度的计算方
法和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在野外调查草地中某些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掌握用样方法的调查方法,能够独立完成野外调查。
2. 学生掌握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计算种群密度。
3. 学生能够撰写出规范的调查报告。
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③使用样方法时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用逐个计数的方法。那么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大、个体数又很多的情况下又应该使用什么方法呢?
答:可以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问:那么样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如何使用呢?使用样方法调查时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同学们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制定实验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本实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样方法的使用。
3.通过该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①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
二、实验讲解
问:在调查草地中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为什么我们要选择调查双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答:因为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其数量,而双子叶草本植物容易辨别其个体数。
我选择以图片的形式对比分析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问:我们在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具体操作流程是怎么样的呢?
问:在野外实际调查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1.提前观察地形,分析是否有安全隐患,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2.调查时要做到爱护植被,不采食野果,不伤害野生动物
3.要随身做好防暑降温措施,防蚊虫,防蛇咬,防破伤,准备好相应药物。
问:在使用样方法调查过程中,如何确定样方的多少、样方的大小和取样的方法?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选择性必修2实验教学设计1: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组员
组长: 其他成员:
分工
测量
记录
统计
器材
取样方法
样方面积
取样地点
调查时间
植物名称
样方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种群密度(株/M2)
备注:
实验原理
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一般针对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包括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实验创新
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想要调查的植物种类和作用,形成调查方案;再以活动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调查;最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调查成果。这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中提升学科素养。
3.通过调查周边植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实地实验操作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的实地应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讲授法
实验材料
边长 5 m 的塑料绳结成的正方形 1 个、1 m × 1 m 的样方框 1 个、记录表、黑色签字笔、皮卷尺等。
1.校园草坪植物种类统计
统计植物种类(对不认识的植物通过植物检索表或网络查询确定名称),并确定优势植物。
2.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
①五点取样法(适合正方形)
在草地上用塑料绳拉出一个5m×5m的正方形,然后在正方形的四个角和正中间用一个1m×1m的正方形样方框进行五点取样。
根据对压线的蒲公英“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数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数目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教学设计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教学设计作者:王鹏翔来源:《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01期摘要:通过设计学生动手与展示活动,引领学生在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对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学习,并通过讨论总结出两种方法的步骤与注意事项,同时进行展示与科学表达。
这种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能有效构建新知识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生展示;前导组织;种群;密度一、教材分析“种群的特征”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环境与稳态》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从本章开始,课本开始由个体水平上升到群体水平来介绍生命系统的调控与稳态。
在科学方法上,本模块重在系统分析和构建模型的方法。
系统分析的一般过程是明确系统的边界后,在分析系统组成要素、特征、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分析系统各组分间相互影响的定量关系,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种群及种群密度的概念;(2)能辨析一个群体是否是一个种群。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具体种群的预估过程,能选出合适的估算方法估算不同种群的密度;(2)通过讨论总结出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并能清晰展示表达,提升科学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了解研究种群密度对于生产实践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从本章起研究对象将从个体水平发展到群体水平,同时简要介绍在科学方面,本模块重点为系统分析和构建模型的方法,之后通过介绍种群为群体水平研究生命系统的基本单位,引入本节种群特征的教学。
2.种群的概念先让学生回忆种群概念,之后让学生分析种群概念的三个要点(一定区域,此区域内种群能够进行正常生长繁殖,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是人造环境;同种生物;全部个体)。
最后PPT展示不同的群体类型让学生辨析是否为种群,如:一片草地的全部蒲公英,某集市上的全部同种萝卜,某城市的全部青年等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回忆种群概念的同时,也了解到种群作为系统研究的边界及组成成分。
种群密度调查教案

学生以小组形式练习标志重捕法。
在学生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总结出统计的方法。
通过模拟操作,使学生得到一些科学方法的训练。
培养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合作意识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能力。创造一种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氛围。
理解知识
习题巩固
学生思考回答
练习所学的调查方法,突出重点。
“问题提出”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主动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探究新知
提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如何调查种群密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各个。
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自然的提出种群密度,并联系实际,让学生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实际意义。
教 案时间:2015年2月
课题
4.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课型
新授
教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初步学会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②理解调查种群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模拟使学生得到一些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堂模拟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合作学习
教师讲解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探究:1、统计包书皮上图案的数量;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操作;
3、教师引导并指导练习4、指导学生运用标志重捕法来估算烧杯中黄豆的个数。
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阅读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回答。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活动并说明使用的方法。
教学重点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难点
样方的选取和确定
教学模式
情景创设——探求新知——合作学习——引导归纳——扩展迁移
种群的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教学设计

种群密度的概念和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提问】是不是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就大?
举例说明研究种群密度的意义:
濒危动物的保护、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等【提问】用什么方法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呢?
小结
课堂检测
1、某同学对某地蒲公英数量调查结果如下(样方面积大小为1m2),则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约为株/m2。
2、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灰苍鼠,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第二次捕获了52只灰苍鼠,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
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
A.大于100只/hm2
B.小于100只/hm2
C.小于200只/hm2
D.大于200只/hm2。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教学设计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种群的概念和特征,能判断具体实例。
2.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包括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3.通过动手与展示活动,提高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三、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具体事例辨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理解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2.讲解:介绍并讲解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学生动手活动:分组进行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的模拟实验,记录数据并分析。
4.展示与交流: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并进行讨论与交流。
5.总结与归纳:总结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归纳种群密度调查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6.作业与延伸: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动手活动和展示交流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结果评价:通过作业和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掌握情况。
3.反思与改进: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
1.教材:《环境与稳态》等相关生物学教材。
2.教具:模拟实验用具、展示板等。
3.多媒体资源:相关视频、图片等。
4.网络资源:相关生物学网站、在线数据库等。
六、教学注意事项
1.讲解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举例生动具体。
2.动手活动时注意安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3.展示交流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和建议。
基于科学素养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于科学素养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教学设计与反思作者:陈佳闫洁来源:《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年第9期石河子大学陈佳闫洁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是指根据具体的生物学现象,发现生物学问题,观察、提问、设计实验、实施计划、交流和讨论结果的能力。
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对教育科研人员和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拟采用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片段为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通过学生活动的相互渗透,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的内容。
本节内容将科学方法放在突出的位置,先将描述个体的特点与种群进行类比,引出种群的概念,通过问题情境过渡,使学生认识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种群密度又是如何进行调查的?通过情境导入学生要研究的问题,再由模拟实验解决问题,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最后由教师进行方法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知识框架。
教学方法:采用以探究实验为主的教学策略,辅之以讲授法、问答法、多媒体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个体特征与种群特征的对比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介绍种群概念由学生已知推未知,能够自主地描述一个种群。
教授重难点知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时,由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较抽象且易混淆,在呈现教学内容的形式上采取绘制抽样图和表格的形式便于区别和理解,再通过学生活动模拟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并对实验结果自主进行种群密度变化的误差分析。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形成知识模型,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内容。
教具:以各种图形代表草原上植物种群的A4纸,用于模拟实验的纸箱、便于标记和混匀的空白立方体纸团、记号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1.类比导入。
教师通过复习前面学习的生物个体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群体是否也具备这些特征,由此导入最小的群体——种群的概念,并说明种群并不具备个体的这些特征,可见种群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种群具有自身的特征。
调查种群密度方法 教学设计

A. 30只 B. 32只 C.64只 D.96只
5)使用范围
植物或者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昆虫卵的密度、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
提示:对于许多动物来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他们的种群密度。
引出调查种群密度的第二个方法
二、标志重捕法
1.使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作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总体密度。
④每个样方内山毛榉的数量如下表:
请回答:
(1)根据此同学的调查,该原始森林中的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
(2)该调查结果是否可靠?________。原因是_____ _。
教师提示:用样方法估算允许有一定的误差
教师:所有生物都能用样方法调查吗?若要调查草原上袋鼠数量,或者南极企鹅的种群密度,此方法还有效吗?
样方1
样方2
样方3样方4……来自样方nN1N2
N3
N4
……
Nn
(注意:这里的N1、N2指的是样方的种群密度,而不是样方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N1+N2+N3+N4+…+Nn)/n
2、选取样方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给出蒲公英、黄杨、昆虫卵分布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三种生物如何用样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
《样方法调查种群的密度》教学片段设计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一、《《《《《《《《《《《《《《1《《《《《《《《《《《《《《《《《《《《《《《《《《《《《《《《《《《《《《《《《《《《《《《——《《《《《《《《《《《《《《《《《《《《《《《《《《《《《15《《《《《《《《《《《《《《《《《《《《《《《《《《《《《《《《《《《《《《《《《《《《《《二、《《《《《《《《《1《《《《《《《《《《《《2《《《《《《《《《《《《《《《《《《《《《《《《《《《《《《《《《《《《《《《《《《《《《《《《《《《《《《《《《《《《《《《《《《《《《《《《《《《《《《《《《《《《《《《《《三、《《《《《《《《《《《《《《《《《《《《——《《《《《《《《《《《《《《《《《《《《《《《《《《《《《《《《《《《《《《《《《《《《《《《《《《《《《《《《《《《《《《《《《《《《《《《《《《《《《《《《《《《《《《《《《《《《《《《《《《《《《《《《《《《《《《《《四、《《《《《《《《《《《《《《《《《《《《《《《《《《《《《《《《《《《《《《《《《《《《《《《《《《《《《《《《《《《《《《《《《《《《《《《《《《《《《《《《《《《《《《《《《《《《《《《《《《《《《《《《《《《《《《《《《《《《《《《《《《《《《《《《《《《《《《《《《《《《《《《《《《《《《《《《《《《《《《《《《《《《《《《《《《《《《《《《《《《《《《《《《《《《《《《《《《《《《《《《《《《《《《《《《《《《《《《《《《《《《《《《《《《《《《《《《《《《《《《《《《《呢?难道要一棵一棵的数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之一,[探究活动]在大家的桌上有一张纸,假设这幅图代表一块面积为100m2的草地。
图中黑色实心圆点代表一株蒲公英,白色圆圈代表其它植物。
教学设计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教学目标1、尝试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团结协作的能力3、培养动手能力和数字分析能力教学重点: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教学难点:数字分析能力教学进程导入:以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开始:展示图片(PPT1):当地时间2015年10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委员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分享该奖项。
展示图片(PPT2):屠呦呦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通过对提取方法的改进,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她的发现,在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一、种群密度展示图片(PPT3):野生青蒿师:某一自然区域的所有野生青蒿我们把它们叫做种群。
讲到这个区域的野生青蒿,我们肯定想知道野生青蒿有多少呢?如果我们在某地发现了100株野生青蒿,大家觉得多吗?生:……师:如果这100株野生青蒿是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自然区域里,大家觉得多吗?如果是在一个1公顷(一万平方米)的地里发现了100株青蒿,你还觉得多吗?引入种群密度的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在研究种群时,研究种群密度比研究种群数量更有意义。
过渡:如何调查种群密度呢?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活动1:(黑点少)若黑点代表地里的青蒿,请在1min秒内数出该区域中青蒿的数量。
活动2:(黑点多)请在3min内数出该区域中青蒿的数量并计算出种群密度师:(3分钟时间到,学生都没有数完)。
同学们,当统计范围小,个体较大的数量时,可以逐个计数,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如果不需要精确得一个不差的数据,而只需要一个相对比较接近的估算值,你们有什么办法?学生讨论:如何大体估算出青蒿的数量和种群密度?方案1:若学生能想出,肯定学生的这些方法都是进行取样。
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则:多个小样方比少数大样方效果好
教师:给出的图片中,如何选取样方呢?取几个样方?
学生思考讨论,给出理由。
教学过程设计(导、思、议、展、评)
教师总结提示:
五点取样法:适用于类似正方形的样地
方法
等距取样法:常用于类似长方形的样地
根据地形不同,另有:对角线取样法、模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
2.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a=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工捕获b=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c=10只,请回答下问:(1)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数大约有 ( ) 只
A. 30只 B. 32只 C.64只 D.96只
3.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与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 A.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B.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C.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D.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教学反思
本节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创设思维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程有效的进行。对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根据具体的情境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有了更高地参与度,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学生一节课都表现的非常积极,在愉悦中学习思考。
3.注意事项:
1).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对动物的身体产生伤害。
2).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3).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4.估算种群密度
N:种群数量
M:标记个体数
n:重捕个体数
m:重捕中被标记数量
教学过程设计(导、思、议、展、评)
学生根据标志重捕法的步骤,总结计算公式。
例3、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
目
标
及
目
标
解
析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种群密度的概念。
2.尝试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观察自然界生物,了解生物种类,热爱大自然。
教
学
问
题
诊
断
分
析
教学重点
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密度是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对于了解和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有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到种群热证的调查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N=(4+6+8+8+9)/5=7只/m2
N=70000只/hm2(注意:1hm2=10000m2)
例2 某学生在测定一个生物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原始森林中的山毛榉的种群密度时,采取如下操作:
①选择山毛榉分布比较均匀,长5 km、宽1 km的长方形地块;
②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样方;
③样方为边长5 m的正方形;
目标检测设计(检)
1.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正确方法是(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土壤中的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而要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D.对于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
样方n
N1
N2
N3
N4
……
Nn
(注意:这里的N1、N2指的是样方的种群密度,而不是样方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N1+N2+N3+N4+…+Nn)/n
2、选取样方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给出蒲公英、黄杨、昆虫卵分布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三种生物如何用样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
学生思考讨论。
5)使用范围
植物或者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昆虫卵的密度、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
提示:对于许多动物来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他们的种群密度。
引出调查种群密度的第二个方法
二、标志重捕法
1.使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作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总体密度。
教师引导下,复习种群密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问题探讨】
假设图中为一块面积为100m2的草地,图中红色圆点代表一种蒲公英,其他植物为绿色三角形,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引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一、样方法
1.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教师:定好样方后,如何计数呢?给出图片。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计数方法。
教师提示:原则:样方内+相邻两边(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教学过程设计(导、思、议、展、评)
4)估算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N1+N2+N3+N4+…+Nn)/n
学生模拟计数
例1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hm2)?
④每个样方内山毛榉的数量如下表:
请回答:
(1)根据此同学的调查,该原始森林中的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
(2)该调查结果是否可靠?________。原因是_____ _。
教师提示:用样方法估算允许有一定的误差
教师:所有生物都能用样方法调查吗?若要调查草原上袋鼠数量,或者南极企鹅的种群密度,此方法还有效吗?
联盛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科目
生物
任课教师
郭茹珍
授课时间
2012.10.24
课题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内
容
及
内
容
解
析
本节是在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主要讲述了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以及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特征。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结,提示:不同的生物调查种群密度,需要根据具体生物的特征来确定。
三、其他
例如: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四、小结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如统计人口,珍稀动物等
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估算(取样调查)
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样方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件
教学过程设计(导、思、议、展、评)
【导入】
农业上,农业科学家需要调查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生态学家需要调查某地域植被来分析绿化覆盖程度。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种群研究的核心的问题: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而种群密度是直接反映种群数量的特征。
在实际研究中,如何统计种群中的个体数量呢?
教学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对学生来说,对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学习较为抽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教学情境,造成学生思维冲突,从而引导学生学习。
教
学
支
持
条
件
分
析
学情
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模型,为群体水平的研究学习奠定了基础。种群特征的学习为进一步了解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开拓了思路。
教法
从问题出发,落脚于对科学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尝试模仿调查种群密度,通过具体的活动而完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设计之初,设置问题探讨有些简单,应多方面考虑学生的思考角度,尽可能设置问题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并加大学生的思考力度,增加课堂中灵感的火花。
作业设计(用)
课后练习
练习册
教师提示:是否了解调查对象对使用样方法非常重要。
1)样方的定位:相对均匀分布,需简单随即取样;其他情况,分层随即取样,即将区域分为若干亚区域,然后在亚区域进行随即取样。
2)样方的大小:根据所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而定。
实例: 草本植物:1m2
小型灌木:16m2
大型乔木:100m2
3)样方的数量:没有确定的位置,要做到随即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