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 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一、课程说明本次说课的课程是《永生的眼睛》,该课程旨在通过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训练,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中学生,适合阅读理解和作文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永生的眼睛》的主题,把握叙事结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理解《永生的眼睛》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的把握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永生的眼睛》的文本2. 学生课堂笔记本3. 板书、多媒体设备和PPT,包括《永生的眼睛》的主题和重点思考问题4. 课前准备好相关课堂活动和讨论问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画作,引起学生对《永生的眼睛》的好奇心。

2. 阅读理解(2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永生的眼睛》一文,理解作者的叙事结构和叙述手法。

3. 探究主题(15分钟)利用板书或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讨论《永生的眼睛》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文本分析(2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解读,分析《永生的眼睛》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形象。

5. 批判性思维训练(15分钟)教师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并给出指导意见。

6. 创作训练(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完成一个短文写作练习,可以是对《永生的眼睛》的感悟,也可以是对相关的主题进行思考。

7.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总结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再次回顾和思考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教学方式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其中包括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情感体验、专题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2)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2)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一、教学内容1. 生字新词的学习:如“移植”、“角膜”、“铭记”等。

2. 理解文章内容:讲述一位因车祸去世的女孩捐献眼角膜,使两个患眼病的孩子重见光明的故事。

3. 感悟文章主旨:体会捐赠器官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懂得珍惜生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新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

难点:感悟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引导学生感受爱的力量。

接着,教师讲述一个关于捐赠器官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新词,并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新词的理解,互相解答疑惑。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进行讲解,如“移植”、“角膜”等词语的含义。

5. 感悟主旨: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捐赠器官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6. 课堂练习: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永生的眼睛移植——角膜——重见光明爱心——捐赠——铭记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a. 女孩去世后,她的()被捐赠给了两个患眼病的孩子。

b. 课文中的()使两个孩子重见光明。

c. 女孩的妈妈铭记着()。

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捐赠器官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邀请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了解捐赠器官的意义。

组织一次爱心公益活动,如捐款、捐物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人教版《永生的眼睛》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永生的眼睛》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永生的眼睛》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器官捐献的理解。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和情感抒发表达主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主题,感悟生命的价值。

2.学习课文中细腻的描写和情感抒发。

三、教学难点1.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提升学生对生命的尊重。

2.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情感抒发表达主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器官捐献吗?对器官捐献有什么看法?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写作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抒发,让学生尝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器官捐献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三、写作实践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生命的礼物”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讨论和写作实践,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深入了解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为下节课的分享做好准备。

五、课后反思1.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生命的价值。

在写作实践中,学生能运用细节描写和情感抒发表达主题,提高了写作能力。

2.学生反馈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实践中积极参与,对器官捐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生命的尊重也有所提高。

3.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同时,加强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认识。

4.教学感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3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3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3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对器官捐献传统的看法。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永生的眼睛》。

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

提问:回忆一下文章内容(本文主要写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女儿都捐献了角膜生)师板书。

学生回答主要内容。

回忆上文引入下文。

二、张凡、刘家新等几位同学在预习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捐献角膜呢?老师现在就解答这个问题:资料出示:据调查,全国约有400万人因角膜疾病导致失明,其中大多数病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

可是由于我国角膜捐献太少了,这些盲人只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角膜、器官捐献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同学们在周围人群进行了调查。

老师把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请看:(课件)出示条形图。

提问:从图表中你发现了什么?(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共调查212人,愿意捐献的75人,不愿捐献的137人不愿捐献的人数比愿意的多。

现状出示,更加直观。

过渡:现在我们就去深入地学习课文。

学生说图表。

学生知道相应的资料,激发情感。

三、学习课文过渡:琳达的母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医生要取走母亲的角膜。

自学(1~3)自然段:面对角膜捐献:1、思考:琳达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要点:⑴ 琳达开始:(“我惊呆了──完整的离去)(爱妈妈、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不明白为什么捐)琳达后来愿意娟、理解了捐献的意义。

《永生的眼睛》教案范文

《永生的眼睛》教案范文

《永生的眼睛》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器官捐赠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抒发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主要内容介绍:文章讲述了一位母亲在面临女儿生命垂危时,毅然决定捐赠女儿器官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展示了器官捐赠给病人和家庭带来的希望和重建生命的力量。

2. 重点讨论话题:生命的意义、器官捐赠的意义、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预习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题。

2.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 文章阅读:学生分段朗读文章,教师适时停顿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4. 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点话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6.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所学的知识点,强调器官捐赠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文章:《永生的眼睛》。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文章内容和教学要点。

3. 讨论卡片:用于学生分组讨论时记录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命的意义和器官捐赠的重要性。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策略:1. 情感认同:通过讲述真实的故事,引导学生情感共鸣,理解器官捐赠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和决定。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长生的眼睛讲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教课的要点是领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用了大批篇幅来描绘人物的语言教课时要指引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领会特别是父亲的两段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应指引学生频频研读相关语句和段落透过字面领会人物的感情并从中遇到感染熏陶如在领会父亲教育“我”的第一段话时可指引学生想想:你能够赐予他人些东西为何说赐予他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宝贵的让学生联合课前查阅的相关器官捐赠的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理解相关父亲的第二处语言时可指引学生思虑: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最后把父亲的这两段回味无穷的话连接起来领会父亲崇敬的思想境地教课时还应指引学生依据提示语的要求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进行领会进而深刻感悟“我”和女儿温迪的思想感情二、说教法1.器官捐赠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课前可部署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或检查四周人们对捐赠器官的认识、态度认识为何会有人反对或不肯意捐赠器官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要让学生先读提示语掌握阅读要求;而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下手认识课文内容;再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人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标注以后组织学生沟通自己的理解和领会3.教课时应特别注意朗诵的指导朗诵要贯串教课的一直课文所表达的情义深沉应注意指引学生身临其境领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感情可采纳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进行朗诵读好人物的对话4.在自读自悟、感情朗诵的基础上可指引学生试着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论并说说自己从这些人物的言行中遇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同学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启示进一步加深领会5.课后可让学生进一步收集、整理资料经过写提议书或办板报的形式向人们宣传捐赠器官的意义三、说教课过程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动人至深的文章──长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以后必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见解2.检查预习状况: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3.认真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觉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领会到了什么4.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个小组最会学习5.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报告教师指引学生抓住要点进行研读:研读要点:文章为何以“长生的眼睛”为题研读要点: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a.投影出示:一个人所能赐予他人的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好久从前你妈妈和我就以为假如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存心义的指引学生联合课前查阅的相关器官捐赠的资料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你能够赐予他人些东西为何说赐予他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宝贵的b.投影出示:假如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同样画出绘声绘色的马儿那多么美好!当你们得悉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骄傲!指引学生议论: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c.把父亲的这两段回味无穷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悟研读要点: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a.指引学生说一说谁为谁感觉骄傲为何感觉骄傲从中领会到什么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些语句6.课文到这里戛但是止但故事自己并无结束下边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沟通自己的感觉(出示投影)没有想到只是是两周以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赠组织签订了赞同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干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署名时她的话儿缭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难过!”失掉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英勇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特别成功此刻两位往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漂亮”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仍旧不辍地摆动着她的碧眼仍旧闪烁着骄傲的光辉英勇评论深入感觉1.评论人物: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爱谁为何2.评论作品:你以为这篇文章些地方写得好为何能否还有不足应怎样改正。

课《永生的眼睛》教案

课《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一文,使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特点。

2. 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在我国的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

3.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对器官捐赠的看法和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和情感。

2. 掌握器官捐赠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以及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器官捐赠的真实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3. 案例分析:教师讲解器官捐赠的真实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表达对器官捐赠的看法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作文,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作文,评价学生对器官捐赠的看法和态度,以及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永生的眼睛》文本。

2. 器官捐赠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本次课程将以小说《永生的眼睛》为素材,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性、生命和意义等哲学问题。

1. 导入与激发兴趣
我会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对小说内容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人类对永生的渴望和追求。

2. 文本解读与分析
我会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小说,并分析其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帮助他们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3. 探讨人性与生命
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小说中人性的复杂性、生命的意义以及对永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4. 借鉴哲学思考
我会引入一些哲学思想和理论,如尼采的超人理论和康德的道德观念,与学生一起探讨小说中的哲学问题,并引导他们运用哲学思维分析和思考。

5. 创作与表达
我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思考,进行创作和表达,如写作、绘画或演讲等形式,以展示他们对人性、生命和意义的思考。

6. 总结与反思
在课堂结束时,我会与学生一起总结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思考成果,帮助他们加深对人性、生命和意义的理解。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相信学生能够在这节课中获得深刻的思考和启发,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一文,让学生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引导学生运用拓展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器官捐赠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器官捐赠的定义、意义和我国的相关政策。

3. 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以及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和含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题思想,认识器官捐赠的重要性。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器官捐赠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案例教学法,以课文《永生的眼睛》为例,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学习和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器官捐赠的思考。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思考器官捐赠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器官捐赠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价值观。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器官捐赠的认识。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永生的眼睛》文本。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器官捐赠的故事,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懂得珍惜生命。

(2)培养学生具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懂得珍惜生命。

2. 培养学生具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讨论交流(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生命的宝贵,懂得珍惜生命。

(2)培养学生具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5.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永生的眼睛》,写一篇关于器官捐赠的短文。

2. 调查身边人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态度,简要总结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3. 家庭作业:与家人分享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内容,讨论器官捐赠的意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永生的眼睛》的理解程度,包括主要内容、观点和情感态度。

2.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的能力、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写作能力、调查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永生的眼睛》语文教案范文

《永生的眼睛》语文教案范文

《永生的眼睛》语文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 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和他人的付出。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2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抽象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深入分析课文中所传递的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3. 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3.2 第二课时1. 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讨论并总结课文中所传递的价值观。

3. 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

4.2 作业完成情况1.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2. 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4.3 写作练习1. 评估学生在写作中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对写作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1. 提供《永生的眼睛》的原文文本。

2. 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5.2 教学多媒体1. 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辅助教学。

2. 提供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1. 让学生预习课文《永生的眼睛》,了解故事情节。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以便课堂上分享。

6.2 课堂活动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器官捐赠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内容介绍。

2. 器官捐赠的背景知识。

3. 课文主题的深入探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掌握器官捐赠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其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和死亡,认识到器官捐赠的意义。

2. 如何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器官捐赠知识。

2. 谈话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享自己的观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4. 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器官捐赠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永生的眼睛》的文本材料。

2. 收集关于器官捐赠的背景资料和真实案例。

3. 准备教学课件和讨论卡片。

4. 安排小组讨论的空间和时间。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器官捐赠的短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引入主题。

2. 阅读课文《永生的眼睛》: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3. 讲解课文: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

4. 分享案例:教师分享一些真实的器官捐赠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和案例的思考和感受。

八、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关于器官捐赠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生命意义的短文,或者绘制一幅表达自己对器官捐赠看法的画作。

九、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了解家人的看法和感受。

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器官捐赠的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器官捐赠的现状和发展。

十、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参与、练习题和课后作业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器官捐赠知识的理解。

《永生眼睛》说课稿

《永生眼睛》说课稿

《永生眼睛》说课稿《永生眼睛》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体会,特别是父亲的两段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应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有关语句和段落,透过字面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如在体会父亲教育“我”的第一段话时,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让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在理解有关父亲的第二处语言时,可引导学生思考: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最后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贯起来体会父亲崇高的思想境界。

教学时还应引导学生按照提示语的要求,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从而深刻感悟“我”和女儿温迪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1.器官捐献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

课前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要让学生先读提示语,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3.教学时应特别注意朗读的指导,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

课文所表达的情意深厚,应注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感情。

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进行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4.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试着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从这些人物的言行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进一步加深体会。

5.课后可让学生进一步搜集、整理资料,通过写倡议书或办板报的形式向人们宣传捐献器官的意义。

优质课《永生的眼睛》教案范文

优质课《永生的眼睛》教案范文

优质课《永生的眼睛》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永生的眼睛》的故事情节,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永生的眼睛》是一部富有感人故事的作品,通过讲述一个母亲为了救治女儿而捐献自己的眼睛,表达了亲情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

作品深入探讨了生命、亲情、道德等主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2 教学重点:掌握作品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品中的亲情之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作品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3.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提高学生的判断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思考作品主题。

4.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3 作品讲解:详细讲解作品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4.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作品中的亲情之美。

4.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

4.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亲情主题。

4.7 课后作业: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反思自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5.2 同伴评价:相互评价彼此的学习成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5.4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永生的眼睛》教案模板

《永生的眼睛》教案模板

《永生的眼睛》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器官捐赠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及其传达的意义。

2. 器官捐赠的相关知识。

3.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4. 课文主题的深入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课文主题的深入探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器官捐赠的相关知识。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

4. 情感教育法: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及其传达的意义。

2. 讲解器官捐赠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3.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5. 总结课文主题,强调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6.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其对课文知识的掌握。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器官捐赠的短文,阐述其意义和重要性。

2. 学生需在作业中提出至少两个关于器官捐赠的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

3.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表达对课文主题的看法,以及如何将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八、课程扩展活动:1. 组织一次关于器官捐赠的爱心公益活动,如爱心签名、捐款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快乐。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一、说教材《永生的眼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

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

“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教学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而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则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制定以下教学目的:1.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3.学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二、说教法本册教材编写《说明》中明确提出,“略读课文在内容上理解上,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用精读课文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我的设计理念是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所以我根据教学目的2、3两项,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交流体会”的方法进行教学。

这里的“悟”既包括读懂的,又涵盖质疑的。

这里的”读”可以是默读、朗读、分角色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

这里的“交流”既可以是你喜欢的词句段落,也可以是人物特点。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体会特别是父亲的两段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应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有关语句和段落透过字面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如在体会父亲教育“我”的第一段话时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你可以给予他人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让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理解有关父亲的第二处语言时可引导学生思考: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最后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贯起来体会父亲崇高的思想境界教学时还应引导学生按照提示语的要求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从而深刻感悟“我”和女儿温迪的思想感情二、说教法1.器官捐献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课前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要让学生先读提示语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3.教学时应特别注意朗读的指导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课文所表达的情意深厚应注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感情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进行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4.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试着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从这些人物的言行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进一步加深体会5.课后可让学生进一步搜集、整理资料通过写倡议书或办板报的形式向人们宣传捐献器官的意义三、说教学过程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2.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3.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个小组最会学习5.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研读重点: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研读重点: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a.投影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给予他人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b.投影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引导学生讨论: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c.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悟研读重点: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a.引导学生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从中体会到什么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6.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大胆评议深化感受1.评价人物: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2.评价作品:你认为这篇文章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是否还有不足应如何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说课题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

二、说教材拿到文章,我站在普通读者、学生和教师的立场反复研读了课文。

感受到第五单元这组课文以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示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美国的琳达•里弗斯,文章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题目“永生的眼睛”中,“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则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从更深的意义上理解,“永生的眼睛”体现的就是一种热爱生命的情怀。

三、说学生四年级学生读了本篇课文后,应该能够感受到这其中体现的真善美,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也能够涌起很多的感动。

但是我想,他们还不能清楚地知道究竟是什么使自己产生了感动,这正是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提升的地方。

四、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成功的基础是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科学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才能驾于全局。

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所说:“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

”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6个生字,理解“角膜、永生”等词语。

2.围绕对话核心主题——“因为谁、为什么而感动”、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体会感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在对话中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珍惜和热爱生命和美好的生活。

4.了解角膜捐献,对捐献角膜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目标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其中教学目标2、3是本课教学重点,目标4是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方法得当,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践行新课程理念,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阅读的本质,也是阅读教学的本质,因此,营造一个和谐的、高效的对话课堂是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对话是参与对话的人员围绕主题平等地表达(包括各种形式)内心的思想和情感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对话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入,对话的外延不断拓展,对话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从中获得新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对话不仅是一种本质,更是一种策略。

本节课设计中,我即采用我校邢秀凤老师创设的获得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政府奖)的“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形成了以“对话核心主题”为中心点,以“对话分主题”为线索,以“对话依托点”为具体内容,“由点拉线、由线画面、由面及点”的主题鲜明、各环相融、对话引证式的课堂结构,并具体设计了“预习与交流→确定对话核心主题→引出分主题→借助对话依托点阐述分主题→整合分主题回归核心主题”的教学流程。

六、说教学流程上课之前,我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这是确定“对话核心主题”的重要素材。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就是这个道理。

富有感情与哲理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接近了。

这篇课文学习中,教师首先配乐朗诵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而重见光明的人写的文章。

读完后教师说:“这位重见光明的人在呼唤、在寻找给他带来光明的使者,这位光明的使者到底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是由美国的琳达•里弗斯写的作品《永生的眼睛》”。

这样的导入,为后面的对话创设了很好的情境,为后面参与你“因为什么而感动”这一主题的对话打下基础。

(二)出示对话核心主题“你因为什么而感动”教师说:“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当我读第一遍的时候,我有了一种感动。

当我读了很多遍的时候,我的心中涌动着许多的感动。

在同学们预习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也有这样的感动。

文章为什么带给我们这么多的感动,我们感动的究竟是什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交流这些感动,共享这些感动。

”这一“对话核心主题”的确定,充分考虑了作品的内涵、创作的意图、学生和教师的感受等多方面因素,符合阅读心理和规律,能够使对话有效展开。

(三)引出分主题,运用对话依托点展开对话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用心灵与作者交流,与文本对话。

接着,学生交流自己心中的感动,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引导。

我预设学生会提出因为文章中人物的“富有爱心”、“勇于奉献”、“热爱生命”而感动,这些就是分论点。

教师追问: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动,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和其他资料读一读、说一说。

这些语子和资料就是“对话依托点”。

此中,我预设重点把握两个语段,这两个语段是文章表达思想的重点段。

第一个语段:“琳达,”爸爸坐到我身边,平静地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原来,他和妈妈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

这一段,教师通过创设一种冲突情境激发学生深入对话。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父亲和琳达的态度是不相同的并找到相关的段落朗读;其次,教师以“能给予别人的东西有很多种,身体是最珍贵的。

中国的传统说法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损伤。

面对着捐赠器官这件事,琳达是痛苦难忍,可父亲却如此平静,难道父亲不爱妻子,不尊重给予自己身体的父母吗?”引导学生讨论从而进一步得出:父亲爱妻子、爱自己、尊重父母,但也爱别人的生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吾生命以及人之生命”。

这时,教师适时补充呈现关于眼角膜的资料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能反映作者渴盼得到光明的部分文本,说明对于盲人而言是多么渴望得到角膜重见光明,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真正地为琳达父亲感动。

然后在感动中全班齐读该段,并以“这时,你想对琳达的父亲说些什么”的方式表达感动。

第二个语段:“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我紧紧地搂着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教师通过“作者说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那么,父亲留下的更是什么?”来帮助学生体会“热爱生命的精神”;用“‘我为我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作者用了14岁这数字词,想说明什么?”来启发学生与作者自己14岁的时候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感受温迪的富有爱心、勇于奉献和热爱生命。

第三,我出示本文后面没有选进课文的结尾,并再一次配乐朗读,激发出学生对温迪更深的敬意和对“永生的眼睛”的内涵的更深的理解。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

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

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

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

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当学生沉浸在情境之中,教师用“看了这样的结尾,你的心灵是否有了一种震撼,你的心中是否又多了一份感动,把你的这份感动,用你的笔写出来吧。

”写好后,请部分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要求读出自己心灵深处那份最深刻的感动。

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在呈现“对话核心主题”后,学生们各抒己见,运用“对话依托点“阐述“对话分主题”,教极地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通过“说课文内容”、“品关键词句”、“读相应语段”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培养语文能力。

(四)整合分主题回归对话核心主题,升华“感动”,延伸课外首先,教师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人类美好的情感是没有国界的,这来自异国的文章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我们为他们的富有爱心而感动,为他们的——勇于奉献——而感动,为他们的热爱生命——而感动……[此时教师手指板书,加以动作上的暗示,让学生接话]当我们拥有了这些感动之后,让我们再来看看课题,永生的眼睛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仅仅是将要消失的眼睛在别人的身上得到了延续吗?还有什么?(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还指他们一家三代人富有爱心、勇于奉献、热爱生命的那种伟大的行动和美好的情怀将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染着我们,将永远流传下去,得到了真正的永生。

他们这一家三代人也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他们也是永生的。

”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课题。

并给予简短的时间讨论:“我们身体所能给予他人的不仅仅是角膜,还可以是什么?”并呈现资料加以说明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就是这样做的。

接着,教师说:“如果你善于感动生活中的真、善、美,善于为生活中的小事而感动,那么,你将会是一个幸福而快乐的人。

”课外延伸作业是“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用你的这份感动感染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吧。

”在对分主题进行对话之后,教师通过总结,完成对“对话核心主题”的集体构建。

使学生在明白为什么而感动的基础上,拓展感动的外延,将“感动”延伸到日常的生活之中,促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的提升。

同时,这一课堂结束形式,与开头形成很好的照应,体现课堂结构的圆合之美。

板书:永生的眼睛富有爱心勇于奉献感动热爱生命[效果预估]本课设计,我们围绕共同确定的“对话核心主题”开展对话,因为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因为营造了良好的对话场、围绕集中的主题、紧紧地基于文本对话而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为切实关注学生真实思想的表达和有意识地挖掘和研究文本冲突点而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涂泽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