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发展历程
中国乳业15年的市场
风雨兼程——中国乳业15年的市场轨迹几度风雨几度春秋,1990年雀巢双城牛奶公司正式运营投产之时,中国的乳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所有乳企的产量加起来敌不过雀巢一家。
岁月如梭,15年后中国乳业已完全成熟和壮大。
回顾历程,有万人空巷的紧缺,有令人惊叹的增长,也有刀光血影的厮杀。
但是,任何青春期的躁动总会过去,中国乳业在经历2005年的喧嚣之后将会走向何方?我们仔细分析中国乳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清晰突起的营销脉络。
90年代——混沌的转轨岁月90年代初期,乳品还是一般家庭的奢侈品。
当时正值市场转轨时期,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人们对牛奶的了解和消费都较少,主要消费群为婴幼儿和老人,其中婴幼儿占60%,60岁以上的老人占20%。
那时的产品也区别于现在,基本是以散装的铃铛奶、简单的巴氏消毒奶和瓶装奶为主。
在整个9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乳品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但中间经历经济软着落和亚洲金融危机,消费量的增长也呈现了动荡的现象(见表一)。
表一:中国城乡居民乳品年人均消费量(单位:千克/人)资料来源:改编自《中国奶业发展战略报告》由于刚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百废待兴,国家主要精力都放在经济建设和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上,所以营养和健康问题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乳业相关政策并不是很多,行业处于稳定的自由发展阶段。
90年代几乎在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国有乳品企业,如北京三元、上海光明、黑龙江完达山、石家庄三鹿、南京卫岗和内蒙古伊利等。
这些企业历史悠久,本地消费者对其有很深的感情。
如北京三元,当时几乎每一个北京城的孩子都是喝三元牌乳品长大的。
由于市场培育不充分,市场容量有限,所以这个时期乳品的竞争并不激烈,尚未出现跨区域大规模的竞争。
尽管如此,由于体制和经营的原因,不断有企业亏损和倒闭(见表二),与此同时,一些小型私人乳企在不断成立,开始蚕食大型乳企的市场。
表二:1994年-1998年乳品加工业基本情况(单位:亿元)资料来源:改编自《中国食品工业年鉴》1999-2005——纷纷扰扰的春秋时期1999年开始,在经历中国经济过热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乳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道路。
中国乳业风雨30年
二、市场转型下的觉醒和酝酿 1990-1995
这个时期中国的乳制品行业每年以2位数的增长率迅速发 展。出现了3000多家中小乳品企业。 中国的乳制品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山东等畜牧大 省,其他省份资源分散。 产业化的一条龙链式发展对很多企业来说只能是战略构 想,无力也无法实施。
三、群雄并起的纷争和新局 1996-2000
一、计划经济下的坚实和尴尬 1978-1989
这个阶段中国的乳制品行业无论从企业建设、技术拓展、 政策引导、行业标准等等软硬件建设上都是有章可循的, 尽管步伐有限缓慢,但毕竟是在特殊的国情国力之下,能 取得这样的进展也是值得肯定的,但与发达的工业革命前 提下的西方工业相比,无疑是尴尬的 这个时期中国分散的乳制品企业规模都不大,以奶粉和巴 氏消毒奶为主,年产量一直在300-400万吨左右徘徊,其 主要特征就是国有为主,规模小而分散,计划配给为主。
二、市场转型的觉醒和酝酿 1990-1995
1990年5月 在全国大中城市重点垦区奶业经济技术发展 研讨会上,正式成立了“全国大中城市乳业协会”(即“中国 乳业协会”前身),同年中国奶类总产量达到475万吨。 1992年1月,中国乳协第一次代表大会暨首届年会在北京 召开。 1993年2月18日,经呼和浩特市体改委批准,呼市回民奶 食品总厂整体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内蒙古伊利实业股 份有限公司”。 从1995年起,雀巢、卡夫、达能、帕玛拉特等乳业大亨先 后在我国建立奶品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
2100年前《史记-匈奴传》中的“人食其肉,饮其汁”,即为饮马和牛的 奶汁。 1500年前《齐民要述》详细记载了用牛、羊乳制造干酪的方法。 元朝(公元1279—1367年) 军队已携有干制的奶品充作军粮.。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收归了一些外国乳品企业,公私合营更使一些小 型民族乳品工业得到复苏。 我们把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1978-2008)分为5个阶段来阐述。
国产奶粉发展史
国产奶粉发展史一、起步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乳制品工业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的奶粉产品主要是以全脂奶粉为主,通过简单的加工而成。
这个阶段的奶粉品牌较少,产品质量也相对较低。
二、发展阶段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乳制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在这个阶段,国产奶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品种类逐渐增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
同时,国家开始加强对乳制品行业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三、繁荣阶段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国产奶粉行业迎来了繁荣期。
在这个阶段,奶粉品牌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同时,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高品质化的特点。
四、监管加强阶段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对国内乳制品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事件发生后,国家对乳制品行业进行了全面整顿和监管,对乳制品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和监管。
在这个阶段,国产奶粉行业开始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强了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五、品质提升阶段在经过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奶粉行业开始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
各大奶粉品牌开始加强了对原材料的控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乳制品行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了国产奶粉行业的快速发展。
六、创新发展阶段随着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国产奶粉行业开始注重产品的创新发展。
各大品牌开始推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如有机奶粉、特殊配方奶粉等。
同时,在营销策略上也进行了创新,如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
七、国际化发展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产奶粉品牌开始走向国际化发展。
一些有实力的奶粉品牌开始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或进行合作生产,提高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也有一些国产奶粉品牌通过收购或合作的方式与国际知名品牌进行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品牌建设阶段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竞争后,国产奶粉品牌逐渐开始注重品牌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奶业发展历程
中国奶业发展历程1.中国奶业发展的现状亟盼政策扶持、模式突破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奶业持续快速发展,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奶类产量持续增长,乳品消费稳步提高,对丰富城乡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去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部分奶牛养殖户亏损,个别地区出现宰杀母牛犊现象。
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奶业发展出现较大波动,直接原因是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养殖方式较为落后;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加工企业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液态奶标识制度不落实;消费群体培育滞后,市场开拓不力。
4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奶站生鲜奶掺假问题,5月3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山西山阴县杀牛事件,这不仅仅是陕西、山西存在的问题,也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凸现的问题。
只有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工作。
会议指出,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直接关系城乡居民生活和农民收入。
我国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有很大潜力,正处在关键时期。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坚持以农为本,理顺利益关系;坚持市场导向,加大政策扶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规模化经营;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油料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之,9月27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提出了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意见,即(1)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提高奶牛生产水平。
(2)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提高原料奶质量。
(3)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形成合理的原料奶定价机制。
(4)优化奶业布局,提高企业素质。
(5)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和标识制度,规范市场秩序(6)引导乳品消费,开拓奶业市场。
乳制品行业的概述
乳制品行业的概述中国乳制品行业,自起步至今,已经经历了从初步发展到成为世界第二大乳制品市场的巨大变革。
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乳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渗透率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节将概述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分为六个阶段:贫瘠、革新、发展、提质、兴盛以及疫情后的恢复。
第一阶段:乳业贫瘠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乳制品行业面临诸多挑战。
奶源资源匮乏,全国仅有少量奶牛和奶山羊。
乳品加工业也处于起步阶段,只有极少数小型乳品加工厂。
当时,人均奶类消费量极低,且主要集中在特殊群体如孕妇和婴儿。
第二阶段:乳业革新期(1979-1996年)改革开放为乳制品行业带来了新机遇。
政府推动了上游养殖业的发展,引入了先进的乳制品加工技术和设备。
这一时期,尽管乳品加工技术仍受限,市场主要以奶粉和巴氏低温奶为主,但整个行业开始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态势。
第三阶段:乳业发展期(1997-2007年)被誉为中国乳业的“黄金十年”,这一时期见证了乳业的飞速发展。
乳企引进了UHT灭菌技术和利乐包装,打破了低温运输的限制,促进了常温奶的生产。
市场增长迅速,伊利和蒙牛成为行业双寡头,引领了行业的快速增长。
第四阶段:乳业提质期(2008-2014年)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制品行业造成重创。
政府加大了行业监管力度,乳企开始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安全。
这一时期,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的信任度下降,海外品牌趁机进入中国市场。
第五阶段:乳业兴盛期(2015-2019年)从增量发展转向全产业链整合,中国乳业进入兴盛期。
乳企拓展了产品品类,加速了国际化进程。
2019年,伊利和蒙牛均进入“全球乳业20强排行榜”前十。
然而,年底的疫情爆发对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第六阶段:乳业恢复期(2019年至今)疫情得到控制后,乳制品行业迅速恢复,成为恢复最快的行业之一。
低温奶的增长领先,区域乳企表现强劲。
同时,消费者的需求由传统的液态奶转向更多样化的乳制品,如奶酪,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我国乳制品发展的历史
我国乳制品发展的历史
我国乳制品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其发展处于落后状态。
1950年代,国家开始大力发展畜牧业,乳制品的生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进口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我国乳制品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80年代后期,国内乳制品行业开始逐步规范化,市场化,品牌化,生产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乳制品种类不断丰富。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乳制品行业发展迅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19年,全国乳制品生产总量达到了3153万吨,同比增长4.6%。
同时,乳制品的品质和品牌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国内知名度较高的乳制品企业包括伊利、蒙牛、光明等,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高的认可度。
总体来说,我国乳制品发展历程中经历过多次的起伏和变革,但随着国家畜牧业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乳制品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制造业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国内乳业发展历程
国内乳业发展历程国内乳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
以下是国内乳业的主要发展阶段:1. 初期发展(1950年代-197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乳业起步较为困难。
由于资源紧张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乳制品供应短缺。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发展乳业,包括引进外国乳业技术、推广农村牛羊养殖、兴建乳品加工厂等。
2. 计划经济时期(1980年代-1990年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重视乳业的发展,通过投资建设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和机械化奶牛养殖场。
同时,加强了乳制品质量监管和标准制定,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 市场经济时期(2000年代至今):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开放,乳业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内乳制品市场逐渐开放,进口乳制品开始流入中国市场。
国内乳业加大了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种多样性,满足消费者需求。
4. 品牌崛起和国际竞争(2010年代至今):近年来,中国乳业开始崛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这些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同时,国内外乳制品企业在中国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加速了行业整合和升级。
5. 绿色可持续发展(未来展望):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增加,乳业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未来,乳业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乳业与数字化、智能化的融合,提供更优质、安全的乳制品产品。
总之,国内乳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取得了显著成就。
未来,乳业将继续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推动可持续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乳制品行业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乳制品产业链的发展进程
乳制品产业链的发展进程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我国乳制品产业链的发展进程1 我国乳制品产业发展现状综观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四个发展阶段: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为萌芽期,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为高速发展期,九十年代初到本世纪初为结构调整期,2002年至今为行业整合期,进入了市场的重新分割及品牌的塑造阶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与营养知识的了解增加,对乳制品产生了很大需求,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使我国乳制品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行业格局目前,我国乳制品企业有15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400多家,年销售额上亿元的有200多家,通过跨省和跨地区兼并和重组的资源有效配置,使乳制品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逐渐壮大,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乳品企业集团,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
乳品企业和奶牛养殖业成为当前一大投资热点,不少外资企业和一些跨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加入到乳品生产行业中来。
从市场格局来看,可以分成4大类:一是以蒙牛、伊利为代表的全国性品牌;二是以新希望、维维、夏进、光明、三鹿为代表的区域性品牌;三是以北京三元、济南佳宝、南京卫岗、西安银桥等以本地省会城市为大本营市场的地方品牌;四是以法国达能、瑞士雀巢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
行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一度非常缓慢,从1998年开始,乳制品产量才开始逐步增加。
近几年,行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
从2004年开始,乳制品产量出现了跳跃式增长,连续3年产量都在1000 万吨以上,年增长速度接近20%。
2005年中国产奶量已居世界第4位,全球乳业增量的50%来自中国;2006年,我国乳制品行业的总产量上升到了世界第三位;2007年全年总产量接近了1800万吨。
区域分布不均匀从2004年开始,全国的乳制品产量大幅增长,但区域分布并不均匀。
按照中国统计局八大经济区域划分,2006年乳制品产量最大的是黄河中游地区,为万吨,其次是北部沿海地区,为万吨,最少是大西北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不足50万吨(见图1)。
中国奶业发展历程.pdf
中国奶业发展历程1.中国奶业发展的现状亟盼政策扶持、模式突破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奶业持续快速发展,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奶类产量持续增长,乳品消费稳步提高,对丰富城乡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去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部分奶牛养殖户亏损,个别地区出现宰杀母牛犊现象。
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奶业发展出现较大波动,直接原因是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养殖方式较为落后;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加工企业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液态奶标识制度不落实;消费群体培育滞后,市场开拓不力。
4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奶站生鲜奶掺假问题,5月3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山西山阴县杀牛事件,这不仅仅是陕西、山西存在的问题,也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凸现的问题。
只有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工作。
会议指出,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直接关系城乡居民生活和农民收入。
我国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有很大潜力,正处在关键时期。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坚持以农为本,理顺利益关系;坚持市场导向,加大政策扶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规模化经营;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油料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之,9月27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提出了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意见,即(1)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提高奶牛生产水平。
(2)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提高原料奶质量。
(3)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形成合理的原料奶定价机制。
(4)优化奶业布局,提高企业素质。
(5)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和标识制度,规范市场秩序(6)引导乳品消费,开拓奶业市场。
我国乳制品产业链地发展进程
我国乳制品产业链的发展进程1 我国乳制品产业发展现状综观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四个发展阶段: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为萌芽期,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为高速发展期,九十年代初到本世纪初为结构调整期,2002年至今为行业整合期,进入了市场的重新分割及品牌的塑造阶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与营养知识的了解增加,对乳制品产生了很大需求,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使我国乳制品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1 行业格局目前,我国乳制品企业有15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400多家,年销售额上亿元的有200多家,通过跨省和跨地区兼并和重组的资源有效配置,使乳制品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逐渐壮大,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乳品企业集团,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
乳品企业和奶牛养殖业成为当前一大投资热点,不少外资企业和一些跨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加入到乳品生产行业中来。
从市场格局来看,可以分成4大类:一是以蒙牛、伊利为代表的全国性品牌;二是以新希望、维维、夏进、光明、三鹿为代表的区域性品牌;三是以北京三元、济南佳宝、南京卫岗、西安银桥等以本地省会城市为大本营市场的地方品牌;四是以法国达能、瑞士雀巢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
1.2 行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一度非常缓慢,从1998年开始,乳制品产量才开始逐步增加。
近几年,行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
从2004年开始,乳制品产量出现了跳跃式增长,连续3年产量都在1000 万吨以上,年增长速度接近20%。
2005年中国产奶量已居世界第4位,全球乳业增量的50%来自中国;2006年,我国乳制品行业的总产量上升到了世界第三位;2007年全年总产量接近了1800万吨。
1.3 区域分布不均匀从2004年开始,全国的乳制品产量大幅增长,但区域分布并不均匀。
按照中国统计局八大经济区域划分,2006年乳制品产量最大的是黄河中游地区,为497.58万吨,其次是北部沿海地区,为402.26万吨,最少是大西北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不足50万吨(见图1)。
奶业30年回忆录——中国奶业发展周期初探
奶业30年回忆录———中国奶业发展周期初探夏建民中国农大大学奶业30年风起云涌,有聚有散,有意气风发、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行,有转型升级的离场阵痛,有节本增效、精打细算的艰苦奋斗,有国际竞争预与欧美试比高的云霄畅想;奶业人不容易,奶业人很踏实。
作为一个多年的奶业从业者,工作之余对奶牛养殖业发展周期留下些许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触动。
纵观奶业近30年的发展演变历程,发现我国奶牛养殖业存在约8年的周期跨度,包括3-4年的调整周期和4-5年的景气周期。
调整周期源于养殖场大干快上、快速扩群和进口冲击带来的产能过剩和奶价低迷,景气周期源于养殖内部的结构调整、环保淘汰以及消费温和增长等因素最终导致的供给不足。
如同经济发展的周期规律一样,我国奶业在波动中螺旋形上升,虽然产能有进有退,包括散养、养殖小区和中小牛场在不同周期中的被动出局,似乎在浪费着社会资源,但同时养殖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产业组织模式悄然变化,一体化比例持续提高,供给侧改革虽有阵痛但产业生存能力得到了提高,产业完成了从初级向中级形态的过渡,未来必然迈向发达奶业的成熟业态;这是我国奶业向西方成熟奶业特征演变同时兼具本土特色的最小阻力路径。
第1周期:1998-2006散养爆发1998年之前的奶业已有诸多分析,鉴于年代过于久远,不再赘述。
第1周期为什么叫爆发时代,先讲一个翻跟头的故事。
1949-1978年的29年我国牛奶产量年复合增长率(CAGR)是5.3%,改革开放到1998年的20年牛奶产量CAGR 是10.6%,加速度翻一个跟头。
1998-2006年的8年我国奶业生产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时代,是依靠散养户大量进入养殖行业的粗放增长时代,牛奶产量CAGR 达到20.5%,加速度较前一阶段再翻一个跟头(图2),在我国奶业发展历程中也将是空间绝后的,牛奶产量也如量子跃升一般,基本满足了百姓的消费需求。
图11998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发展周期粗划图21978-2019年中国牛奶产量增速演变(万吨)第1周期的高点年份值得商榷,个人更倾向于2006年而不是发生特殊事件的2008年,依据之一是2007年上半年山西、内蒙个别地区出现“倒奶杀牛”现象(李莉,2008),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说明原奶已经出现季节性过剩;针对奶牛养殖的困难局面同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奶八条”奠定了此后多年的产业扶持政策的方向。
中国乳业的起源与历史范文
中国乳业的起源与历史中华民族饲养奶畜、食用乳和制作乳制品的历史悠久。
据考古材料证实,在我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的牛、羊、猪、狗的骨骼。
据商朝(公元前16世纪一11世纪)的甲骨文考证,当时已普遍开始圈养牛、羊、猪等家畜。
有了牲畜的饲养,就有了乳的利用。
战国末年的儒家经典《礼记》的《礼运》篇中详细描述了制作奶酪的过程:“以炮以蟠以炙为醴酪”。
公元前170年,西汉文帝时,已有乳汁酿制奶酒的记载。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已录有符合现代微生物学原理的奶酪、酸奶生产方法。
在《魏书》、《汉武内传》等古籍中有“常饮中乳,色如处子”的记载,说明古人对牛奶营养价值的认识。
在唐朝以前,牛奶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珍稀、高贵、圣洁的食品,主要用于祭祀、供奉佛家弟子、药用以及进贡皇家。
从唐朝开始,乳制品成为较普遍的贵族食品。
宋朝(960-1279年)官府中为了加强乳品制造的管理,设立了乳制品的加工部门——“牛羊司乳酪院”。
1123年时丰州城(今呼和浩特)内就有一条街叫“酪巷”,是专门制作和经营奶食品的街道。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元朝时期军中以干制奶品充作军粮的记载,书中说成吉思汗的铁骑之所以能进军神速,有赖于乳制品这样的轻便、高营养的军粮。
明朝时期对乳类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乳制品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各种乳的特点与医药效果有详细阐述,如“牛乳,甘、微寒,补虚赢,止渴,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治气痢、润大肠,除疸黄”。
我国少数民族利用黄牛、牦牛挤奶食用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
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在乳制品的开发上做出很多贡献,如蒙古族的奶茶、奶豆腐、奶酪,藏族的酥油茶、奶疙瘩,维吾尔族的酸奶,白族的乳扇等,都很有特色。
可见,乳制品是各民族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堪称中华饮食文化的瑰宝。
世界乳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2003年世界乳品市场概况◆全球乳品市场零售额健康成长◆发展中国家乳品市场迅速增长◆中国仍是潜力最大的市场,尤其是超高温灭菌乳市场◆消费者对功能性产品的需求是带动乳品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因素◆含益生原的饮用型酸奶是另一飞速发展的产品品类◆消费者对乳品方便性需求的不断提高也是推动乳品发展的动力之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及生产方面的考虑,成为有机乳品发展的一大契机世界乳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健全◆在西欧,奶农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各种形式的合作社,按合作社的章程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核算、利润分成◆在日本,通过农业协同组织对奶农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奶业一体化发展程度高◆在各种农牧业生产和加工运销产业中,乳业的一体化程度最高◆产业链的整合与协调,减少或消除了产加销各方利益冲突,可以提高整个乳业的效率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政府采取各种形式的优惠政策◆政府投资,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对生产者实行价格补贴、价格保护◆国家参与市场调控,乳品过剩时,政府收购储备或免费提供中/J、学生营养餐◆促进对外贸易世界乳业长期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产量增加◆液体乳晶的消费量增加◆价格提高发达国家:◆给奶农的收购价降低◆零售业发展壮大,出现更多液体乳品自有品牌◆乳品出现更多新品类’◆户外消费——乳品减少◆奶牛单产提高,奶牛数量减少◆消费者将开始饮用新鲜奶中国乳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
蒙牛的发展战略
• 领导者魅力
WEAKNESSES • 全员素质有待提升 • 管理系统的升级换 代
• 资金链断裂
Internal factors
OPPORTUNITIES • 全面提升产品质量, 消费者信任感增强
• 政府政策支持 • 潜在需求巨大
THREATS
• 外资恶意收购 • 潜在竞争者 • 有效需求不足
我国乳业发展大致历程
3. 1996年至2000年居民消费结构处于重要的转 型期
❖ 1996年上海光明乳业有限公司成立并迅速崛起 1999年7月,蒙牛乳业(我们的主角)成立
4. 2001年到2005年,早期在华登陆的 国际乳业巨头,终因“水土不服”尽显 疲惫之相,纷纷从生产环节撤出,寻 求其它形式的合作。从而宣布洋品牌进军中国乳 品行业的阶段性战略失败。同时中国乳制品行业
15000
10000
5000
吨
0
三鹿
18473 15180 15060
14038 9503
8299
7946
伊利
哈尔滨金星
西安银桥
上海英特儿
完达山
山西古城
光明
山东鹏程
黑龙江龙丹
40
35
36
30
25
20
22.6
15
7.6
10
5
0
上海光明 三元
7.6 伊利
7.2
4.6
4
3.6
2.6
2.2
南京乳业 深圳光明 沈阳乳业 济南佳宝 三鹿 青岛奶业总公司
蒙牛的发展战略
08辅修工商管理第三组
组员:
我国乳业发展大致历程
1. 1978年至1989年
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
我国乳制品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乳制品需求有限,行业发展缓慢。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乳制品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为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工业化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扩大,乳制品行业开始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乳制品企业逐步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国内乳制品品牌逐渐崛起,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
三、品质提升
随着消费者对乳制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研发和品质提升。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我国乳制品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
如,在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我国企业成功研发出适合中国婴儿需求的配方奶粉,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四、多元化产品
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乳制品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
除了传统的液态奶、酸奶、奶酪外,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乳制品,如植物奶、蛋白粉、奶昔等。
这些产品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乳制品市场,也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五、国际化进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乳制品行业开始加速国际化进程。
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我国乳制品也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乳业在沉浮跌宕中发展壮大
中国乳业在沉浮跌宕中发展壮大作者:刘回春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8年第8期“在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里,中国乳业所取得的成绩在中国食品行业是最辉煌的,乳制品行业的市场和产量都增加了几十倍,乳制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管理能力等都有了飞速的发展”。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原理事长宋昆冈在谈到中国乳业发展成果时表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乳品企业仅有部分收归国有的外资乳品企业和公私合营后的一些小型民族奶品企业。
奶牛种类、奶牛饲养量和鲜奶的供应、加工、销售等都由国家统一安排。
因此,这一时期我国奶业呈现出生产力水平低,基础投入不足,奶产量增长慢,奶制品品种单一的特点。
直到1978年,北京、上海生产的消毒牛奶(鲜奶、低温奶)分别大约在80吨、130吨左右。
新华社的报道称,40年前我国乳品还是妇孺、病人购买的保健奢侈品。
40年来中国乳制品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6年,中国奶类的产量从97.1万吨增长至3712万吨。
其中,牛奶产量从88.3万吨增长至3602万吨。
固体乳制品(主要包括奶粉、炼乳、奶油、干酪及干酪素)产量4.65万吨增长至256万吨。
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65%,2021年产量将达到3,811万吨。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报道,1978年中国收奶量最大的企业一年收奶2万吨,而目前我国最大的乳企收购牛奶可达到400多万吨。
包括国内生产加进口在内,中国的乳制品的消费量从1978年增长了将近40倍。
宋昆冈把中国乳制行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快速增长期(1978年-1999年)、稳定发展期(2000年-2008年)、新时期(2008年-至今)。
回顾中国乳业的发展,根据发展特征及重要事件,基本经历了四个历程。
改革开放前为满足“供给”,乳业恢复生产;改革开放后20年,中国乳业快速发展;1998年到2008年中国乳业进入发展的“黄金十年”;2008年到2018年是中国乳业重塑消费信任、高质量发展的十年。
奶香飘万家―――改革开放30年我国奶业发展历程
奶香飘万家―――改革开放30年我国奶业发展历程今年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中,几代中国奶业人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断的付出,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如何从一个贫奶国家成为全球第三大产奶国,中国的乳品企业如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乳制品如何从奢侈品变为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
30年,奠定了中国成为世界奶业强国的基础。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奶业取得巨大成就(一)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成为畜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我国奶牛养殖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正在由传统的奶牛养殖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养殖模式转变,奶牛养殖业持续发展,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奶牛存栏快速增长。
2007年,我国奶牛存栏1218.9万头,比1978年的47.5万头增长了24.7倍,年递增率为11.8%。
二是奶类总产量持续上升,已跃居世界第3位。
2007年我国奶类总产量3633.4万吨,比1978年的97.1万吨增长了36.4倍,年递增率为13.3%,分别比肉蛋高5.3个百分点和4.0个百分点。
其中牛奶产量3525.2万吨,比1978年的88.3万吨增长了38.9倍,年递增率达到13.6%。
三是奶牛单产水平有所提升。
2007年我国奶牛单产水平为4800千克,比1978年的3000千克提高了60%。
四是奶类人均占有量迅速增加。
2007年我国奶类人均占有量为27.5千克,比1978年的10.1千克增长了1.7倍。
五是奶牛养殖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和农业产值的比重逐步提高。
2007年奶牛养殖业产值达847亿元,已占畜牧业产值的5.25%,占农业产值的1.73%。
(二)乳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乳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
在这一过程当中,传统的弊端在减少,现代化的因素在增加,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
其主要特点是:乳品企业经济总量增长;乳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本结构逐步多元化;装备工艺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乳制品产量持续增长,产品结构逐步优化。
奶香飘万家 中国奶业改革开放30年
日 处理
,
1 0 0 0 Ⅱ 以上 屯
的乳 品 企
。
业 16 家
500 日
吨 以上 的 2 3 家
吨 以上 的 2
10 0
6
家
16 4 4
质 明显 提 高
,
正
在 由 传 统 的奶 牛 养 殖 模 式
,
向规模 化
、
集约
家乳 品 企 业
处理 原 奶 能 力 平 均 超 过
吨: 而
19 82
年全
化
、
标准化 的现代养殖模式转变
。
展 最 快 的产 业
,
业
,
使 得 我 国 乳 品 企 业 的 资本结 构 趋 向多元 化
,
2006
年
,
我
特 别 是 近 几 年 以来
,
国 国 有乳 品企业 4 0 家
为 2 0 0 0 年的 2 8 %
,
在 规模 乳 品 企 业
;
展迅 速 当中 具有
一
,
已 经 成 为食 品 工 业
,
中发 展 最 快 的 产 业
。
增长 为 年
,
3 18
家和 2 6
1
家
,
在 规 模 乳 品 企 业 中所 占的 比重 也 分
.
1
乳品企业 经 济总量 增长
,
2 0 0 7
全 国 共 有乳 品
5 0 0
别由 2 0 0 0 年的 2 5
和36
45
.
_7 %
和 10 9%
,
上 升为 2 0 0 6 年的 4 4 4 %
.
企业 1 6 4 4 家
乳业三巨头近几高速发展示意图
乳业三巨头近几高速发展示意图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乳业三巨头近几年高速发展示意图一、2001年到2004年,乳业三巨头增长迅速,伊利、蒙牛、光明三家企业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117%和%,三家企业2004年增幅都有下调,特别是蒙牛的增长在2004年明显较前两年有大幅放缓趋势,这证明了一个定律:“在百米赛跑中,从16秒提高到12秒很容易,但11秒之内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是很困难的。
”乳业的竞争其实才刚刚开始,如不出意料,三家企业经营业绩本年度还将按伊利、蒙牛、光明三个明显梯阶排列。
图1:伊利、蒙牛、光明2001-2004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单位:亿元)图2:伊利、蒙牛、光明2002-2004年度销售额增长率(单位:%)图3:伊利、蒙牛、光明2005年阶段主营业务收入(单位:亿元)二、2003、2004两年中,伊利与蒙牛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光明,但由于伊利和光明的毛利率远远高于蒙牛,因此200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利润伊利大幅领先,光明反而高于蒙牛,这与三家企业的产品结构和单价成本关系紧密。
图4:伊利、蒙牛、光明2002-2004年度主营业务利润(单位:亿元)图5:伊利、蒙牛、光明2005年阶段主营业务利润(单位:亿元)二、乳业三巨头利润总额接近,但由于上交税收的巨大差异,伊利的净利润反而低于蒙牛和光明。
2005年对于企业纳税意识的大讨论进入一个热潮,未来国家将加强对包括外资企业在内所有企业的税收监管。
从长远来看,税收优惠政策到期后,将成为蒙牛和光明的一大经营风险,而伊利很可能实现所有重要财务指标的领先。
图6:伊利、蒙牛、光明2002-2004年度利润总额(单位:亿元)图7:伊利、蒙牛、光明2005年阶段利润总额(单位:亿元)图8:伊利、蒙牛、光明2005年阶段净利润(单位:亿元)图9:伊利、蒙牛、光明2005年上半年企业所得税比较(单位:万元)(上述数据来源:三家公司公开报表)三、乳业两巨头的纳税表现与其销售收入和行业地位之间出现了强烈的反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奶业发展历程1.中国奶业发展的现状亟盼政策扶持、模式突破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奶业持续快速发展,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奶类产量持续增长,乳品消费稳步提高,对丰富城乡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去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部分奶牛养殖户亏损,个别地区出现宰杀母牛犊现象。
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奶业发展出现较大波动,直接原因是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养殖方式较为落后;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加工企业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液态奶标识制度不落实;消费群体培育滞后,市场开拓不力。
4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奶站生鲜奶掺假问题,5月3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山西山阴县杀牛事件,这不仅仅是陕西、山西存在的问题,也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凸现的问题。
只有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工作。
会议指出,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直接关系城乡居民生活和农民收入。
我国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有很大潜力,正处在关键时期。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坚持以农为本,理顺利益关系;坚持市场导向,加大政策扶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规模化经营;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油料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之,9月27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提出了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意见,即(1)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提高奶牛生产水平。
(2)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提高原料奶质量。
(3)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形成合理的原料奶定价机制。
(4)优化奶业布局,提高企业素质。
(5)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和标识制度,规范市场秩序(6)引导乳品消费,开拓奶业市场。
以及出台了加大奶业发展的政策扶持措施,即(1)加大奶牛养殖补贴力度。
(2)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
(3)支持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
(4)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信贷支持。
(5)完善产业政策。
中国奶业在6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已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危机随时存在爆发的可能,国家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与探索解决办法,是值得欣慰与鼓舞的。
2.印度奶业发展经验值得借鉴从发达国家过去三十年的奶牛养殖发展历程来看,乳品消费基本稳定但养殖水平和奶牛的产奶遗传水平不断提高,总体表现为奶牛单产逐年提高而奶牛头数逐年下降,牛场规模在逐步扩大而奶牛场数量在逐步减少;生鲜奶杂菌污染控制在5万/毫升以下(甚至低于2万),乳品质量和营养得到大幅提高。
发达国家所有舍饲奶牛场的粪污全部收集、处理、还田。
我国奶业在过去十年来,经过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奶牛养殖数量和乳品产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加。
近年来发展的奶牛养殖主体以散户为主。
中国奶业把最艰巨的任务-“养健康牛产优质奶”留给最无助的奶农来实现。
奶牛养殖总体水平低下,把牛当猪养的方式导致奶牛体弱多病、产奶期短、产奶量低、生鲜奶的微生物污染高达数百万,低劣的产品无法实现优质优价。
部分地区奶农对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等人畜共患的奶牛传染病认识不足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也严重危及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外的实践证明,奶牛养殖必须走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道路。
我国奶牛养殖业又重复走了我国的家禽业和养猪业所走过的由散户到集约化的老路,何况奶牛养殖要比养鸡养猪复杂的多。
我国奶牛养殖水平、生鲜奶质量、乳品质量、以及环保养殖等方面与发达国际的差距甚远,具有大幅的提升空间。
所有奶业发达国家的奶业合作化程度一般高于其他农业产业。
产奶牛每天的挤奶需求、奶的易腐性和乳品加工的门槛一般较高等特点决定了建立奶农横向合作化、纵向产加销一体化的必要性,以便实现产业和谐共赢、可持续发展和稳定。
在60年前,与中国相邻而且都是世界人口大国的印度堪称为牛奶沙漠,只有孟买的一家牛奶公司,独家垄断,产量极低。
1946年,通过“阿南德模式”(Anand Pattern)组建奶业合作社,将牛奶生产、加工与市场销售连接起来,实现奶农利益和生产力的最大化。
从奶业机制上的变革,用奶农合作社取代当时的“公司+农户”模式,牛奶产量大增。
目前,全国奶业合作社拥有1200万个奶农会员,10.8万个村级协会,338个区域联盟和170个邦级联合会。
村级协会负责收集会员每天生产的牛奶,对收集的牛奶进行乳脂和非脂固形物测试以便按质定价,年终还要按会员交纳的牛奶量进行分红。
区域联盟负责收集村级协会的奶源,加工与销售液态奶及奶制品,并为会员提供饲料、兽医、人工受精服务。
邦级联合会负责协调区域联盟液态奶及奶制品的销售,部分联合会还生产饲料供应区域联盟。
1970年,印度发起了“让牛奶流成河”(Operation flood)的活动,开展了“白色革命”运动。
利用国外无偿援助与低息贷款作为奶业发展基金,其中30%为无偿援助,用于服务体系建设;70%为低息贷款,用于建设基础建设。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印度农村牛奶生产、加工与销售的基础设施,发展奶业生产合作组织,提高妇女在奶源生产中的地位,以至加快全国奶业发展步伐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3年印度全国牛奶产量达到8840万吨,是项目开始期1970年2018万吨的4.4倍,年递增速度高达13.3%。
目前,印度的牛奶产量不仅能满足国内消费,还有少量奶制品供出口。
年人均83千克水平。
步入奶牛发达国家行列。
总结印度奶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一是通过“阿南德模式”(Anand Pattern)组建奶业合作社,将牛奶生产、加工与市场销售连接起来,实现奶农利益和生产力的最大化。
二是通过政府和国际援助共投资(合28亿人民币)解决了奶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建设与发展资金问题。
印度实现鲜奶无包装配送体系―――学生课间饮用鲜奶3.中国奶业发展现状催生“奶联社”我国奶业在过去十年来,经过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奶牛养殖数量和乳品产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加。
近年来发展的奶牛养殖主体以散户为主。
中国奶业把最艰巨的任务-“养健康牛产优质奶”留给最无助的奶农来实现。
奶牛养殖总体水平低下,把牛当猪养的方式导致奶牛体弱多病、产奶期短、产奶量低、生鲜奶的微生物污染高达数百万,低劣的产品无法实现优质优价。
部分地区奶农对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等人畜共患的奶牛传染病认识不足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也严重危及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外的实践证明,奶牛养殖必须走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道路。
我国奶牛养殖业又重复走了我国的家禽业和养猪业所走过的由散户到集约化的老路,何况奶牛养殖要比养鸡养猪复杂的多。
我国奶牛养殖水平、生鲜奶质量、乳品质量、以及环保养殖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具有大幅的提升空间。
(1)解决之道―――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公司以留学加拿大的奶牛营养学博士乔富龙领衔的技术团队通过大量研究和实践自主创新了奶牛养殖集成技术。
该集成技术在北京、河北和内蒙古等地的推广应用证实平均提高单产20-50%,实现了“养健康牛、产优质奶”的目标。
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原奶第一品牌“奶联社”,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生产的优质原奶达到欧盟标准,目前是伊利集团生产金典、蒙牛集团生产特伦苏等高端产品的优质原奶供应商。
2006年6月6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对奶联科技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评价为“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这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第一个通过正式成果鉴定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
若该集成技术能在我国奶牛养殖业中广泛应用,就目前的奶牛养殖规模每年奶牛养殖可增收高达上百亿,而且为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的保障。
(2)推广之道―――创新的奶联社模式《奶牛养殖集成技术》的应用,确保单个牧场实现了“养健康牛、产优质奶”的目标。
如何在中国现有的奶业发展条件下,在新农村建设新形势下,探索一套推广《奶牛养殖集成技术》,让更多的奶农分享这项高技术成果。
经过研究与探索,公司提出创新的制度模式“奶联社|农联社”,推进现代奶业产业化,实现“让中国人每天喝杯好奶”。
2007年4月13日,由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内蒙古农牧业厅主持,对奶联科技创建的“奶联社模式”进行了评定。
认为,奶联科技立足中国奶牛养殖产业现状,借鉴奶业发达国家产业发展成功经验,创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奶牛养殖合作化模式--“奶联社”。
“奶联社”搭建了技术、管理、现代化设施设备和资金投入平台,吸纳奶农现有奶牛保本入社并获取固定回报,以解决现代奶业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奶农的生存问题。
采取“人畜分离和严格防疫措施”以规避奶牛养殖所面临的高疫病风险。
推行“以牛为本”的集约化生态奶牛养殖模式,以提高奶牛生产效率。
“养健康牛、产优质奶”,实现产品的优质优价,以体现技术、资金和资源相结合的强大竞争优势,引领中国奶业向“节粮型和生态型”的可持续方向发展,以实现社会、农民和企业的共赢。
该模式依托创新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以创新的生态奶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模式,实现奶业现代化,科学可行。
4.奶联社发展初现成效(1)中国第一个示范“奶联社”位于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兵州亥的第一个奶联社由内蒙古加牛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于2006年低开始运作,深受奶农的欢迎,目前入社奶牛达到800多头。
奶联社给农民回报在15-20%,奶联社自身硬件设施和管理的投资回报约在12%左右。
“奶联社”的发展引起国家各级主管部门高度关注,国内外专家认可“奶联社”的运作模式,国内外新闻媒体关注奶联社的创新发展与推广。
“奶联社”成为中国奶业发展低谷时期一个创新的亮点。
(2)示范“奶联社”的建设与发展公司通过新建与整合的方式,加速示范“奶联社”的推进进程,在内蒙古包头土默特右旗以整合的方式建立了第2-4示范“奶联社”,目前奶牛存栏3000多头。
未来两年公司将计划在呼和浩特、包头两地建立“奶联社|农联社”50个,实现存栏奶牛5万头,引导1.5万奶农以牛入社。
5.“奶联社|农联社”发展前景中国奶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奶牛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确保“养健康牛、产优质奶”。
创新的“奶联社”模式以现有奶农奶牛资源为基础,在新农村建设形势下,探索依靠科技、依靠制度创新、依靠国家政策支持,探索带领奶农实现持续发展之路。
印度是我们的榜样!奶业发达国家的昨天就是我国奶业的明天,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国家支持政策的创新,中国奶牛方能够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据介绍,这种由伊利率先践行的“奶联社”模式,是由企业搭建技术、管理、现代化设施设备和资金平台,吸纳奶农现有奶牛以入股分红、保本分红、固定回报、合作生产等多种形式入社,并获取回报的奶牛养殖合作化产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