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关于大学英语新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神, 开设选修课是一条切 实可行 的途径。选修课程 的开
设将使大学英语的课程结构发生 深刻变化 , 同时为那 些 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 了提高英 语综 合应 用 能力 的机会
和条件。
教学 的大力推进和发 展 , 我们 必 须思考 这样 的 问题 : 如 果 即将考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 已经或者正在 达到《 课程
出挑战的同时 , 高校连年扩招又使得 一批英语 基础相对 较差 的学生进 入大学 , 2o 从 0 3级 以后 的学 生 的作 业 和
考试情况可以看 出, 部分 学生语 法 、 汇基 础还 相 当薄 词 弱 , 至可 以说还没 有入 门 , 甚 其严 重程 度及 比例 之高大 大超过了往届 的学生 。 面对大学英语 教育 对象 这几 年 出现前 所未 有的两 极分化 , 以及其学习 目的从单纯追求 升学 向通过考试增
和学 习, 个性化 的理论依 据 是建 构 主义 , 构主义 理论 建
四、 选修 课教 学实 践小 结
以“ 实用 口语 ” 为代 表 的我校 大学英 语系列选修 课
程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 出发 , 造 了一个 培养学生 创
一
、
开设大 学英语 选修 课 的现 实要求
《 中英语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 《 高 ( 课程标准 》 明确 ) 规定高 中英语课程的 目标是 “ 培养学生 的综合语言运用 能力 ” 高中英语 分成六 、 、 、 , 七 八 九共 四个等 级 , 达到九 级 的优秀高中毕业生英语词 汇量将达到 4o , 5 0 一般高 中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教学 内容趣 味性强 , 教学形 式多样 , 能多方位 刺激 人 的感官 , 调节 学 习者的学 习动 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 , 并使 活动朝 着一定 目 标努力的内部心 理倾 向或 内部动 力… 。任何 动机都 源
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探索
。
现 。根据专业技能培 养的情境进行英语教学 设计 ,比如在掌握 了低压 电器 元件的词汇后 ,完成了星三角降压起动 电气控制 电路的安装和调 试 后 ,我们有针对性 的进 行教学设计 ,设计 互动练 习环节 ,学生分组
生的 职业能 力 ,重 点评价 教学 团队的综 合执教 能力 。结合 “ 工学 交 替”的用人单位评价 ,围绕学 生专业技能 , 合素 养的 ( 2 页 ) 综 转17
高 校 论 坛
南 l 科 技 2 1年第2 工 02
专业英语 教学 改 革与教材建 设探 索
周 敏
2 51 4 江 苏 苏 州 l 0 苏 州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机 电工 程 系
摘 要 专业英语 与专业相关 ,本 文从 电 气 自 动化 专业毕业生应具有 的专业技能和职 业能力培 养 出发 ,提 出了本专业基于工作过
配制8 %溶 液1 2 . m。 8
两个 周期总计注入8 %聚合物抑制 降解 剂溶液1 4 2 m ,抑制降解 7
剂 1O 9。 .1 t
42 矿 场 效 果 .
( )影响试验效果 因素。通过现场 操作影响试验 效果的主要 因 3 素有 : 注入压 力不稳定 , 聚合物浓度控制不稳 定 、 水流 量小导致 配 清 制药 剂时间较长 、加药设 备无机械搅拌需 人工 搅拌 等造成 配料过 程浓 度波动较 大 , 配料 时间和 取样 时间不能 完全错 开 ,加药设 备 、注聚设
业英语教师 共同组成教师队伍 ,根本任 务是 围绕 高职学生技能培养过 程进行模块 教学 设计 ,这样可 以实现在 同一 工作过 程中完成同一任务 情境下专 业技能 培养 、英语语言运用和专业词汇 、语句应用的有机统 由专业 老师担 任组长 ,基础英语教师配 合专业课教师共同设计和 完成基于工 作过 程导向的教学任务 。这将是 一个集 “ 专业教学 、技能 培养 、基础英语运 用 、专业英 语应用”为一身的教学共同体。 ( ) 变教学 评价体 系。要通过理论 与实践结 合 ,重点评价 学 4 转
高职专业英语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初探
高职专业英语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初探[摘要]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在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实践性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作用十分明显。
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逐步完善,涵盖了几乎各类专业,确实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但在学生技能方面培养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因此,要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创新实践性教学的方法和内容。
[关键词]专业英语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针对性的、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即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这一定位的最终落脚点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而实践性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性环节。
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始于20世纪90年代,为的是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之后各类人才的国际化要求,因其专业的多样性而没有固定的课程名称。
它结合了专业知识技能和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跨越多种学科,因此课程名称通常跟随专业的变化而不同。
目前比较成熟的英语专业课程主要有经贸类英语、工商管理类英语、会计类英语等,最近几年随着新型经济业态的出现,会展类英语、广告营销类英语也发展迅速。
这些专业性强、目的明确的英语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业务人才,因此,即便这些课程在专业大纲中仍然被划归为语言类课程,却更强调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语言能力,实现某些越来越国际化的工作岗位对学生的技能需求和语言需求的无缝对接。
一、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高校都在第三学期(高职院校)或者第五学期(本科院校)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专业英语师资力量、专门英语教学计划等方面的局限性,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英语课程在课堂内容上根本无法体现专业特色,在教学模式中也没有突出专业教学特点,教学方法几乎与公共英语课程无异,对学生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反倒因为许多专业词汇的出现而降低了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OBE理念视域下师范类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探究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一、引言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指出,高校应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改革师范院校课程教学内容。
面向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需求,高校师范类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适应时代变化、培养专业化人才、推动教育改革及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OBE 是一种通过学习产出驱动教育过程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焦点应放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上,而不仅仅是教授课程内容。
1994年,美国学者W. D.斯派帝(W. D. Spady )在其著作《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Outcomes-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 )中首次定义了OBE 理念的概念,明确提出教育系统中的一切都应围绕着“所有学生能够在学习体验结束时取得成功所必需的能力”进行计划和组织[1]。
在基于OBE 理念的教育系统中,教育者必须对学生完成某阶段教育时应达到的能力及水平有清楚的构想,并设计适宜的人才预测、教育管理、师资培训、课程教材、教育科研和评估指标等,以保证学生按时达到预期目标。
目前,OBE 理念已成为多个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等国家的教育者和学者已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研究。
师范类英语专业以培养英语教育人才为目标,通过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使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具备教育理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估策略、教育心理学和班级管理等教育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成为合格的英语教育者。
OBE 理念作为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适应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内部结构的需求变化[2]。
能力范式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探索
能力范式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探索摘要:大学英语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基于能力范式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设科学合理、动态开放、结合特色、融入思政的新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满足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有效路径。
关键词:能力范式;课程体系;大学英语教学一、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背景大学英语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教育课程。
该课程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为教学目标,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助力和服务,对学生的学业深造、高质量就业及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由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设置的一系列课程,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能力范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应然属性,构建能力范式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与大学英语的课程定位同向,与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契合,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原因我校以往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比较单一,仅开设精读和听说两门课程,无法应对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体系缺少延续性、发展性,仅在大学一、二年级阶段开设,造成语言学习的断层,无法与学生的学习深造、职业发展对接;教学模式仍以课堂讲解为主,教学内容狭窄老化,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构建基于能力范式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成为实现我校大学英语整体教学目标的关键,也是深化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提高我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三、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经过两年的改革实践,在能力范式指导和引领下,我校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动态开放、结合特色、融入思政的大学英语新型课程体系,体系不仅从理论上符合能力范式要求,更是从教学实践层面上充分体现了能力培养的意义和内涵。
英语专业探索总结
英语专业探索总结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目的说明二、英语专业概述1.专业定义2.专业特点3.专业发展历程三、英语专业的探索与实践1.学术研究与创新2.实践能力培养3.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四、英语专业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就业形势分析2.人才培养模式反思3.学术诚信与质量保障五、英语专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改革教学模式2.提升师资水平3.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六、结论1.英语专业的重要性2.探索与实践的意义3.未来发展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英语专业作为培养英语人才的重要基地,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对英语专业的发展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为我国英语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英语专业概述1.专业定义英语专业是指在我国高校中设立的一种以英语语言为基础,涵盖英语文学、语言学、翻译与解释等多个领域的专业。
2.专业特点英语专业具有以下特点:较强的实践性、跨学科性、应用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英语语言基本技能,还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3.专业发展历程英语专业在我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到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演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深,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逐渐转向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三、英语专业的探索与实践1.学术研究与创新近年来,英语专业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师生们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涉及英语文学、语言学、翻译等多个领域。
同时,学生们在各类学术竞赛中屡获佳绩,体现了英语专业在学术研究与创新方面的优势。
2.实践能力培养英语专业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举办各类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英语辩论赛、英语角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此外,专业还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OBE导向下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为例
[收稿时间]2020-08-29[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模块化课程•混合式教学•双轨评价”三维联动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2020JGA182);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2019JGA168);2019年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级课程思政项目:金课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JGBBH202001);2019年度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外语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研究(201902079011)。
[作者简介]王琴(1987—),女,四川人,研究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摘要]成果导向教育(OBE )理论多应用于工程学科领域,在人文学科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但该理念强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倒推课程体系建设,这为当代大英课程建设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
文章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为例,从理论介绍、学情分析、项目实施、特色介绍、实施效果及总结反馈六个方面介绍了以OBE 为理论支撑,以学情为基础,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注重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过程。
实践证明,模块化课程体系及相应改革措施成效显著,但还需持续完善课程建设,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更新教学理念。
[关键词]OBE ;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体系;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2)02-0140-042022年2University Education一、理论介绍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简称OBE ),最早出现在美国和澳大利亚。
美国学者斯派帝在《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中把OBE 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
理工类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目前 , 多 数 理 工 类 院 校 开 展 的 研 究 为 指 挥 棒 的 英 语 学 习使 学 生 无 法 正 确 处 理 大
在 一 些 行 业 性 院 校 , 语 教 学 缺 乏 行 业 和 生 英 语 教 育仍 属 于 基 础 英 语 , 语 教 学 由 英 语 学 习 与 专 业 学 习 间 的 关 系 , 能 恰 当 英 英 不 外 语 学 院 的 教 师 承 担 , 教 学 中 一 直 强调 地 对 二 者 的 学 习 时 间 进 行 分 配 , 致 本 末 在 导
设 计 教 学 内容 ,组 织 教 学活 动 , 正 实 现 美 语 为 专 业 学 习服 务 的 目标 。 真 关键 词 : 工类院校 研究生 英语 课程体 系建设 理
中图分 类号 : 3 H 1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6 3 9 9 ( 0 1 0 ( ) 0 1 0 1 7 - 7 5 2 1 ) 6 b一 1 — 2 3
把 阅读 视 为 语 言输 入 和 积 累 的 主要 途 径 , 倒 置 。 究 生 教 育是 高 层次 的素 质教 育 , 研 最
一 篇幅 重 要 的 是 培 养 科 学 研 究 素 质 的 教 育 , 英 而 作 和 研 究 需 要 脱 节 , 工 类 研 究 生 的 英 语 选 取 的 阅 读 材 料 多 为 社 会性 、 般性 、 理
类 院 校 所 开 展 的 研 究 生英 语 教 学 改 革成 为
研 究 生 英 语 教 学 领 域 的 关 注 焦 点 。 而 大 然
的 关 系 , 专 业 需 求 纳 入 到 英 语 教 学 活 动 学 习 、 究 与 国 际 交 流 。 实 却是 , 语 这 将 研 现 英 中。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上海建桥学院英语教育方向为例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上海建桥学院英语教育方向为例作者:张艳春来源:《校园英语》 2021年第5期文/张艳春【摘要】近年来,英语专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危机。
调整思路、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英语专业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本文以上海建桥学院为例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构建层级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实践教学能力;层级式教学体系【作者简介】张艳春(1982.05-),女,汉族,上海人,上海建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2009年麦可思研究院首次发布《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以来,英语本科专业多次被列入就业红牌警告榜单。
就业红牌专业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水平较低的专业。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旺盛。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行业是“中小学教育”(就业比例为9.5%)。
在这样的背景下,及时调整专业的转型发展、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英语专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上海建桥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该校坚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016年,在经过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该校英语专业探索转型发展,新增英语教育方向,以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这个专业坚持“实基础、高素质、有特色”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理念,构建“渐进式、交互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凸显“英语优势+教育专业”的能力体系,其中教学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的核心内容之一,关系到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文探讨英语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路径,以期完善英语教育方向的实践教学。
二、我国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本研究以“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实践”为主题,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的论文进行搜索,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与策略(许瑛,2013;陆莲枝,2013);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现手段(朱昱,2012;魏晓红,2010);英语教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张媛媛,2014等)。
论师范教育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论师范教育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育部门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师素质,其中英语教育作为一
种重点培养方向逐渐受到关注。
为提升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建立师
范教育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注重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对于一个专业的课程来说,知识点的覆盖和内涵体现是不可或缺的。
但课程内容应该还要关注实际教学的需求和教师的职业发展。
课程应
该包含实践教学、理论实践等各种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
思考、应用、实践等多维度的教育。
其次,在师资力量的选择上,应该赋予教学经历丰富、理论功底
扎实的教师参与该专业的课程教学。
教学团队应该具有全方位的视野
和学术研究的经验,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深入性和广泛性,让学生在
专业素质的培养中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方法。
最后,还需要依靠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数字化、网络化的教育资
源以及各种名师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使学生在课程外有更多交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素质。
总之,建设师范教育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是不断提高英语教育水平
的重要举措。
只要课程科学、师资强大、教育资源多样,学生才能在
专业知识、教育实践和社会工作等方面具备更为出色的表现。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英语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初探
【 键词】 用型本科院校 ; 关 应 英语 专 业 ; 商务 英语 ; 践 课 程 设 置 实
【 图分类号】 2.1 中 G6 3 3 【 献标 识 码 】 文 A 【 章 编 号 1 0 1 4 2 (0 0 0 — 0 0 一O 文 10 — 1 8 2 1 )6 05 2
当今 , 全 球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趋 势 之 下 , 有 英 语 专 业 知 平 台 。 在 既
21 0 0年 6月 第 6期
新 教 师 教 学
N e Te c rTea hi w a he c ng
J n ,0 0 u e2 1
N o.6
新建应用型本科 院校 商务英语 ( 语专业 ) 英
实 践 课 程 设 置 初 探
刘 仕 刚
( 州 市 闽 江学 院外 语 系, 建 , 州 , 5 1 8 福 福 福 3 00 ) 【 要 】 文 基 于 闽 江 学 院实 际 , 过 对 英 语 专 业商 务 英 语 实 践 课 程 设 置 的 学 生 需 求 、 场 需 求 以 及 商 务 英 语 教 学 基 本 现 摘 本 通 市
但 内 无 11 英语专业学 生对 商务英 语实 践课 程设 置 的需求分 程涉及面很广 , 学科体 系单 薄 , 容多 但课时 少 , 法承载 . 深 入 细 致 的 讲 解 , 生 在 课 堂 上 只 是 粗 浅 的 掌 握 相 关 的 商 务 学 析 。为 得 到在 校 学 生 对 商 务 英 语 实 践 课 程 设 置 的 真 实 想 法 , 难 我 们 对 本 校 外语 系 2 0 0 7级 在 校 本 科 生 就 商 务 英 语 实 践 课 程 英 语 词 汇 和 商 务 知 识 , 以涉 及 到任 何 形 式 的商 务 实 践 活 动 ,
三年制中专学前幼儿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三年制中专学前幼儿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从当前幼教市场对幼儿双语教学需要出发,反思了三年制中专学前幼儿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
从学前幼儿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背景、教学现状、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模式等对目前该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英语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前教育专业并适应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和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39-021 学前幼儿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研究的背景1.1 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当代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已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历史性潮流。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
英语已经不再是一门外语,而迅速地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基本技能在中国推广开来。
作为启蒙教育的奠基石,幼儿英语教育成为关注的热点,从曾经的“时尚”到“形成一股热潮”再到现在的“广泛普及”,我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幼儿园普遍开设英语课程,双语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新形势下对学前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问题学前幼儿英语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对具备较高英语素质的师资提出了全新的需求,从而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对他们而言,在这样的的新形势背景下,除了具备相关的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等综合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校是一所国家重点示范中职学校和广西区直学前教育专业重点示范幼儿师范学校,如何培养优秀的幼儿园双语师资是一项有意义也是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学校就幼教英语专业化建设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初步探索出学前幼儿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教材开发、教学模式等有关幼师英语专业化的内容,并在实践中证实是可行的而有成效的。
《国标》背景下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体系建设与培养模式探索
《国标》背景下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体系建设与培养模式探索作者:姚晓东亢璐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2020年第7期姚晓东亢璐(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出台,为英语专业本科阶段语言学课程体系建设和培养方案提供了指导方向。
本文在《国标》人才培养目标和时代要求的指导下,在本土化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生源和师资实际,合理配置英语专业本科阶段语言学课程体系,建立“导”“学”“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在提升学生语言学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参与科研的动机与能力。
关键词:《国标》;语言学;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7-0066-031研究背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指导思想,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分会制定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实践。
这一标准为英语专业教育实践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标”是我国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质量提升的根本保障;而课程体系则是实现国标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和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如何从国标的培养目标出发,调整完善现有课程体系,明确落实国标的具体要求,是高校英语类专业改革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1]。
在深入理解国家标准内涵和学校标准要素的基础上,兼顾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制定符合北京林业大学实际的学校标准,探讨我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语言学课程群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在《国标》有关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时代要求的指导下,结合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的师资力量、生源情况等客观现实,以及外语学院近年来的本科生语言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在参考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学课程体系建设,摸索教学模式改革。
英语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思路探析
312020年10期总第502期ENGLISH ON CAMPUS英语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思路探析文/欧阳静怡一、项目课程与项目化课程体系“项目”一词可指某一项具有特定内容的工作任务。
在教育领域,教师基于课程要求设计出“项目”,将课程要教授的知识融入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际参与项目下的各环节学习和实践知识点来实现教学目的,像这样围绕某一或某些“项目”的开展实施来实现教学目的的课程就是项目课程。
较之传统形式的教学,项目课程有其独特的优点,其“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前提下,强调知识的应用,将知识与应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以做促学,提高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也提供了平台给学生拓展知识架构、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各个学科的教育来说,设计优良的项目课程对提升教学质量以及促成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项目课程的建设也成为教育领域一个重点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对于项目课程的研究已在高校体系内逐渐铺开来,也有许多成功的项目课程实践。
然而,与此同时,一些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其中便有项目课程的体系化问题。
一些项目课程开设的失败让我们注意到,学科下项目课程的创建,若无序无章,则会导致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模糊、培养目标的不明晰甚至是偏离,如此会对教学带来十分不良的影响和后果。
因此,项目课程还须进一步体系化,即在设计“项目”时,不再仅从单一课程视角考量,而要将整个专业的课程架构看作一个整体,从这个整体出发,探索出科学、可行、有效的项目“课程群”结构,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也是本文所指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含义所在。
下面,笔者将从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累积的英语专业项目化教学设计和开展经验,探析英语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及思路。
二、英语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1.以专业特点为出发点。
与传统性专业课程一样,一个专业下的项目课程设计、项目化课程体系即“课程群”的设计必须符合该专业的特点,只有符合专业特点的设计,才能满足该专业的教学需求,并最终实现其教学和培养目标。
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之探索
●I
民办高校 大学 英语课 程体 系构建 之 探索
苑 晶芳
( 哈尔 滨师 范大 学恒 星学 院公 共外 语教 研部 黑龙江 哈 尔滨 10 2 ) 5 0 5
[ 摘 要] 大学 英 语课 程 体系 决定 着 人才 培 养 的素质 层 次和 综 合应 用语 言 的 能力水 平 。课 程 体系 的构 建 必须 以实现 大 学英 语 教学 目标 为指 导 原则 ,而 大 学英语 教 学 目标又 是 由社会 发 展 的现 实需要 决 定 的。本 文 以哈 尔滨师 范 大学 恒星 学 院公 共外 语教 研 部的 大 学英语 教 学为 例 ,探讨 了民办 高校 大 学英语 课程 体 系 的构 建 及 实 用 性教 学 方 法 。 [ 词] 关键 民办 高校 大学 英语 课 程体 系构 建 中图分 类号 :3 9 H 1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 94 (00 3— 5 9O 10 - 1X 2 1) 20 2一 l
作 为一种 相对 较为 新型 的高 等教 育办 学模 式 ,民 办高校 的课 程 体系构 建 是 一项 系统 而全面 的 工程 。 大学 英语 》 为高 等 教育 的一 门重要 公共 基础 必 《 作 修 课, 其课程 体 系的构 建 则是 重 中之重 。 民办高 校 的大学 英语 教学 往往 没有 明 确 的、 有针 对三 表 学生特 点 的教学 大 纲 , 具 教学模 式存 在 重阅 读、轻听 说 , 重 理 论、轻 应用 的弊 端 。大学 英语 教学 的针 对性 、应 用 性体现 不够 因此, 根据 三表 学生 的学 习基 础 、学 习动机 以及 学 习模式 做 出实用 性调 整 ,从而促 进 民 办 高校 大 学 英语 教 学 改 革具 有 重 要意 义 。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计的探究
2010年第1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2,2010第26卷JOURNAL OF EDUC AT IONAL I N S T ITUTE O F J IL I N PR OVINCEVol 26(总252期)To tal No 252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唐颖(66),女,吉林长春人。
吉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肖琦姝(),女,吉林长春人。
硕士,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子课题。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计的探究唐颖1肖琦姝2(1.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12;2.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长春130122)摘要: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计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原则。
面对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增加、全球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困扰,更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文化教育和人格培养。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0)12012202一、引言课程设计作为一所学校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总和,是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和集中体现,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主要包括下列内容,如需求分析、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评估等方面。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了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
课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可行、有效、实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成才类型的定位,专业特长的培养,就业和未来职业的发展。
英语专业课程设计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原则。
面对不太乐观的就业形势和人才市场的多方位需求,学校更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的依据课程目标的综合性与学科的综合设置是社会需求、经济需求、教育需求、职业需求、学习个体需求的综合反映。
后过程时代课程观指导下的大学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2012年第06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6,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306期)Total No .306收稿日期:2012—03—12作者简介:曾玲娟(1983—),女,江西吉安人。
南昌工程学院外语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后过程时代课程观指导下的大学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曾玲娟(南昌工程学院外语系,江西南昌330099)摘要:实践课程体系旨在提高英语专业(商务方向)学生的应用能力。
后过程时代课程观是一种关注课程变革过程的课程观,它关注如何将课程变革转化为行动,营造何种条件才能促成课程变革发生。
本文在后过程时代课程观指导下对大学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后过程时代;国际商务英语;实践课程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6—0055—02一、实践教学的意义实践教学是一个依托于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系统。
实践教学体系是教学体系中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应的教学体系。
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包括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
刘长江、马传普、王广忠在其进行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中,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和外延的研究中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动力层面、受动层面、调控层面以及保障层面,并在此四个层面基础上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五个体系。
在动力层面分为教学动力体系和教学目标体系。
而在受动层面则为教学的内容体系,在调控层面为教学管理体系,在保障层面分为教学条件体系。
教学条件体系包括相当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
笔者主要是分析如何利用后课程观的观点为指导从构建学校组织以及教师个人能力建设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完善实践教学。
即从实践教学的保障层面,探讨如何完善英语(国际商务方向)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
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是其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发展的根本。
如何培养实践能力,最终落实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包括课程内实训、课程综合实训、技能大赛、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一套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一步深化,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尤其是既精通英语又掌握商务贸易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愈加紧缺。
用人单位既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是从事商务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在职场中进行有效交往及长远发展的基本保障。
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而如何培养实践能力,最终落实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
1 实践探索通过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基本建立起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注重培养职业与岗位认知、业务流程的把握及岗位实操能力。
针对主要实践岗位商务助理岗、外贸业务岗、跟单岗、单证岗设定实践项目、内容和实践教学方式。
贯彻实践教学的理念,日常教学中,引入实际业务的实例、材料满足即时实践教学的需要;通过认知实习、模拟实训、技能大赛、顶岗实习,满足系统实践教学的需要,形成即时实践教学与系统实践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1)课内实训:主要是B类课程,依据各门课程标准进行。
本着教学做一体的原则,将语言教学与商务运用结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学中做,做中学,学习过程也是运用过程,实践过程。
(2)课程综合实训:依照课程体系逻辑,分别在第1、2、3、4、5学期安排专业认知实训:通过举办认知实训讲座、现场观摩和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专业认知实训;国际贸易流程实训:以完成一笔进出口业务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为主线,涵盖国际贸易流程的各主要环节,包括寻找客户、函电往来、合同商定、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贸易术语、货款结算、合同履行等环节。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践探索——以Patents and Innovations 主题为例
教育博览Education Expo教学设计是教学行为的重要依据,其中隐含课程性质、课程内涵、教学理念、学生学习背景、教学目标等重要内容。
本文以“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及全人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指导,以《大学体验英语》提高目标第三单元Patents and Innovations主题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与更多同仁分享与交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经验与方法。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性质与内涵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中把《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为公共基础课和核心通识课[1]。
将大学英语看作一门核心通识课程,不仅涉及课程名称的改变,重要的是还涉及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和课程内涵的改变[2]。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将继续以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技能习得和应用为基础,同时充分利用英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和知识让学生知识面得到拓展,同时知晓天下道理、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树立高尚情操,具有奋斗精神[3]。
简言之,大学英语教学应是知识技能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三维融合。
基于以上认识,在第三单元“Patents and Innovations”里牢记教学性质、目的和意义,利用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质,尊重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创设一种学习知识、见识得到拓展、语言技能得到提升、思想态度、价值观念更加积极的教学模式。
二、以Patents and Innovations为例的教学设计(一)《大学体验英语》提高目标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专利和创新”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性质、目的、意义,充分考虑教学对象语言水平和学习环境,从知识、技能、思政教育、批判性思维能力及跨语言背景下的专业知识拓展等层面对该单元主题设定了以下9个教学目标。
(1)掌握更多与专利和创新有关的英语词汇、短语、新信息及新知识。
(2)了解美国专利管理机构及基本制度。
(3)充分理解为什么创新源于“故事”这一论题。
(4)基本能够用英语描述或讨论有关专利、版权、学术剽窃、商标和创新的话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探索[摘要]该文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出发,根据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以新加坡教育中CCA(课程辅助)活动来组织实践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优化实践课程体系的目的。
[关键词]实践课程体系;现状与问题;体系构建;CCA模式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在“双一流”战略、“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英语专业教学也面临改革和创新。
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201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在《国标》基础上,2020年又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这两个纲领性文件在对外语学生的素养要求方面,更强调学生人文精神、思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相关课程也做出相应的调整。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英语专业趋于饱和,在贸易战、互联网经济等外部因素影响下,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位处地方的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因为师资、生源、区位、学校定位等诸多因素,处境尴尬,面临巨大挑战。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是作为英语专业应对挑战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在课堂之外的实现,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进而改善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文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英语专业为例,指出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引入新加坡CCA课程辅助活动教学模式,以解决现实问题。
二、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现状及问题(一)现状。
《国标》规定英语专业实践环节可包括专业实习、课外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国际交流几个方面。
目的是为了“了解国情民情、开阔国际视野、培养实践创新能力”[1]。
但很多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并没有给予实践课程足够的重视。
金成星[2]调查了安徽数所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的实践课程情况,发现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动手能力不足、人际交往组织能力弱、实践课程能容设置有缺陷。
另外,从学生学习兴趣到教师教学投入,从实践内容到实践场地条件等主客观方面,存在学校不重视、学生没兴趣、教师不投入、实践流于形式的问题。
这严重影响了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和人才培养的效果。
(二)问题。
1.课程设置陈旧,很多高校在培养方案上只是标明了“语言技能实践”或者“翻译实践”之类的课程,这和培养语言技能的听、说、读、写、译课程没有实质区别。
换言之,就是换节课做听力,做翻译练习。
而实践课程又不如理论课程在学时数、上课时间上有所保障,学生没有真正实践、老师没有真正教学。
2.实践教学场地、基地有限。
由于工科院校的性质,又地处非中心城市,使得英语专业学生并没有“双一流”高校、中心城市高校那么多的校外资源诸如外企、文化机构进行实习。
重点综合性大学本身拥有较好的人文环境和丰富多彩校办活动,如模拟联合国、英文戏剧节和实习实训基地。
这些客观条件限制了实践课程的开展。
3.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因为上述条件的限制,导致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实践课程还停留在一些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阶段,把实践课程变成了另一种理论课。
教师没有真正意识到实践教学的内涵和精神,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减弱。
4.过程控制和评价体系缺乏。
由于教学组织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考核,面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往往草草应付,各自为政,甚至让学生自行实践。
教师未能有效组织和监控。
在教学评价打分环节也比较随意,标准不统一,不利于获取有效反馈。
5.实习实践、毕业论文流于形式、缺乏创新。
因为缺乏上面的过程监控,有些学生对于实践报告敷衍了事,只是为了完成学分要求。
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332-也可以体现学生并没有对专业相关话题有较好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3]。
大量毕业论文选题陈旧,没有深度,没有创新。
6.实践活动学生覆盖面不广。
虽然很多高校都开展了一些传统的英语类实践活动,比如演讲比赛,阅读写作比赛,单词拼写大赛等,这些的确是实践的形式,但往往只是少部分学生在参与,而可以在校级比赛中胜出,晋级到更高层次比赛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而课程体系应该覆盖所有学生,所以单纯的比赛,并不能实现全人、全员的教学。
另外,此类活动往往时间短、有间断,学生在参与一次后就不再参与。
7.实践课程缺乏持续性。
很多学校往往把实践活动放在某一周进行,而实际活动又未有效开展。
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期大部分时间内不用实践的实际情况,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重视程度。
相关实践活动也未打破年级框架,缺乏从学生大一到大四连贯的实践课程。
课程缺乏持续性、连贯性,不利于实践成果的产出。
以上问题在此类型的高校中普遍存在。
香港学者Wongn&Leung[4]的研究证明,学生在参与CCA活动后学术成绩、社交能力、技能素养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
以下讨论通过采用新加坡教育体系中的CCA课程模式,来构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三、CCA模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一)CCA模式及其优点。
新加坡教育质量位列全球一流,成功的关键是向学生提供均衡的全人教育充分开发学生潜力,注重培养新时代所需的技能。
“全人教育”是一种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并充分促进每个人个性化发展的教育[5]。
作为素质教育、全人教育的一部分,课程辅助活动(Co-CurricularActivities,简称CCA),于1998年开始实施,并于2000年被系统地、可量化以及可操作地纳入中学教育,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四大组别组成:体育活动、制服团体(童子军类社团)、表演艺术团体与协会和社团等活动,类似于现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素质教育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毕业都被要求参与CCA活动,在一个标准记分制度下,学生在完成中学教育后,将按CCA活动的出勤率、成绩以及对该项活动的贡献,获得分数。
其成绩会纳入升学的“入学扣分优待”。
这对于学生的升学和申请海外留学十分重要,因此从学校到家长学生都很重视。
新加坡教育部于2010年提出了“21世纪素养框架”,见下图[6]:从内向外第三层是21世纪素养,包括公民素养、全球意识、跨文化素养、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以及交流、合作与信息素养。
这些素养恰恰是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
CCA课程的实施逻辑就是课程最终会转换成升学的分数和加分指标,教育部门强制要求核心项目的活动必须贯穿中小学阶段。
每个组别都有多达十几项的活动,除了核心项目还有任选项目,最大限度地提供了选择自由和兴趣爱好的广度。
(二)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冯光武提出,课程体系是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和基本支撑,要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统筹构建。
以下将从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来论述新模式的合理性。
1.实施方法。
首先,课程设置要符合《国标》和《指南》的要求,根据现有师资和教师的专长,我们设置了文学阅读、戏剧表演、翻译实践、跨文化交际、英语演讲和辩论几个实践团队,每个团队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教学工作。
第二,打破原有按学期、班级设置实践课程的模式,改为按兴趣让学生自己选择进行何种实践,从第二学期持续到第七学期。
如果学生中途要更换团队,需要提出申请。
这样每个实践团队就包含从大一到大四的学生,教师应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实践任务,形成任务难度的梯度。
第三,实践实践贯穿整个学期,不再集中于某一个星期。
每学期总实践课时应不少于16学时,指导老师负责记录监控。
第四,实践形式多种多样,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可以是排演英文戏剧、撰写翻译报告、英文演讲辩论比赛等。
指导老师应对每学期的实践活动应达到的最低要求做规定,比如至少完成多少字的翻译或者几本书的读书报告。
第五,实践课程和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参加各类比赛,把实践作品做换为大创项目,这些都可以给予相应的加分。
2.评价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离不开评价体系的保障。
不同于理论课程的期末考试打分,实践教学体系采取的是考察的形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表现给出优、良、中等,也可以换算成百分之。
新加坡CCA模式大学前阶段的评价方式的采取的是PAL体系来这一体系主要是依据学生在课程辅助活动的参与(Participation)、成就(Achievement)和领导(Leadership)三个范畴来评价他们的表现。
借鉴此模式,我们分为了“出勤”“表现”“领导”三个范畴,再加上比赛、项目获奖的加分。
所有团队采用统一的评价维度,各维度所占百分比也应一致,以体现公平。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统一的评分表,以记录学生的出勤、每次活动的表现、作业得分、是否担任了小组领袖及组织工作,用分数作为学生积极性的驱动因素。
A模式的合理性。
王巍巍,仲伟合指出:实践教学,应确保见习、实习、课外实践等活动落到实处,学生能够真正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增进团队合作能力,在实际工作场域中提升职场胜任力[7]。
根据上面总结的问题,我们发现用CCA模式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前面讲到现有实践教学体系还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缺乏创新。
CCA模式是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在第一学期结束后,学生对本专业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已有一定了解,从第二学期开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发展某一兴趣,长期坚持;第二,因为此类院校不具备人文环境、硬件条件、外部联系的优势,无法保障学生校外实践。
而CCA模式可以打破课堂的局限,又不需要大量的外部支持,避免了工科院校的劣势。
是一种低成本、易操作的方法;第三,教学形式多样化,师生互动性增强、分组实践能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内部比赛可激发学生实践的动力;第四,做到了学生的全覆盖、学习阶段的全贯穿,解决了实践教学只有少数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的困境;第五,实践过程可监控,评价机制易于操作。
评分体系中的每个范畴有细化的标准,如“参与”用参与项目和出勤率来衡量,“表现”用作业质量和活动变现衡量,“领导”在活动中承担的角色来衡量,所获得奖励另做加分,这些范畴指标在现实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第六,易于产出成果,教学相长,师生共赢。
本校自从2017级实行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来,各实践团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有学生老师共同完成调查发表论文,有学生参与辩论比赛多次获奖,也有申请创新创业项目并获奖。
而指导老师也可以利用长期的教学过程申请科研项目、形成教学团队。
四、结语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英语专业从教学到就业都面临巨大压力,需要做出切实有效地改革来保证专业的健康持续、学生的成长成才。
在《国标》和《指南》的指导意见中,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国标》要求,在课程设置上“突出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建构,特别突出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8]。